第一篇:怀念写信的年代
怀念写信的年代
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读邮箱了,打开邮箱,看到收到和发出的E-mail,这让我怀念起那写信年代,于是又忍不住去解开那些已经尘封的信件,揣着一份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展开,此时时光仿佛倒流了:那一页页满载友情、问候的书信,一行行欲言又止的文字,那熟悉的口吻和叮嘱,让我又重新感受到了昨日的温馨和情怀,有如烟的往事,有思索的青春,有青涩的恋情,有朋友的问候,有父母的叮嘱,好久没有这样的嘱咐和问候了,好久好久……
开始收到的第一封信是我中学的女同学张林姣写来的,也算半个初恋情人吧,信里布满祝福身体健康、锻炼进步之类的话语,尽管当时对信内容的理解模糊,但懂得这个是好意,是好的祝福,所以高兴得手舞足蹈。此后频频收到亲人、同学和朋友的来信,也总是迫不及待的回信,那时候无论训练学习多么的紧张,而书信从没间断过。每到周末,到部队、军校的传达室收上几封信,然后揣着一份渴切阅读的心情,迅速阅读,细读再细读……信因为当时的不舍,就被我小心地保存了下来。虽然信纸看起来已经很陈旧了,可刚劲有力的字体还是那么的眼熟,就像那段尘封的记忆从来就没有走远。
那时候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收到好友来信,收不到信,便怀着深深的失望,每当收到朋友别出心载的信件,那份惊喜确实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我是高中毕业后参军、上军校,我的信也就是那段时光的集合。远行的儿子永远是父母心中最疼的牵挂,每次父母来信免不了千叮咛万嘱咐,我总回信说:一切平安,我长大了,能照顾自己,爸爸妈妈不要牵挂。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那份茫然与无措写在了信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份难以化解的乡愁,远
离父母的那份思念和孤独总能在字里行间见出端倪。那时候,信,融入了我们诸多无法诉说的情感,写信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到新年来临时,随信而至的更有满天飞的新年贺卡,那从心底漫延开的思念,那溢于笔端的情感,那份焦急的等待,恐怕现在已少有人能细细品味到了。
军校毕业后,我们因军队改革裁军100万,很快就集体转业到了地方,由于没转到家乡,对于我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信依然是一种习惯。那时候也没有如此快捷的通讯手段,打个电话还得专门上邮局,于是写信就成了寄托亲情和友情的最佳方式。不知道是因为相隔千里的距离遥不可及还是要开拓自己的事业,后面的日子里特别是成家以后,我和朋友的书信也慢慢少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仿佛更替了一个年代。当电话、手机、短信、网络替代了写信后,我也渐渐地习惯了在QQ和E-mail上不停地闪烁的那种所谓的面对面感觉。
虽然现代的通信方便了、发达了,岁月无法滞住科技的脚步,然浓缩着岁月沧桑和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家信、情书所承载的厚重还找不出更好的替代方式。情感的联络实实在在地稀疏了,让怀旧的我添了些许怅惘和无奈!
那些故人依旧否?!怀念写信的年代,不就是怀念那段原味的人生,怀念那段青涩的纯真!如今,我已记不起有多久没写过信了,好在自己从事的工作离不开写东西,手下的笔还算习惯。可许多人习惯了天天在键盘上敲字,速度越练越快,写字却越来越慢了,而且敲出来的都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字体,再也没有“见字如见面”的感觉。没有了当初执笔的热情,有时频频地敲着冷冷键盘,简洁的语句中真的很难读到那充满激情或诗意的句子。没有了信的年代,爱似乎淡了,思念似乎少了,手也变得更懒,心也慢慢变累。
不觉中,我快步入知天命之年了,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在能领悟“贫病知朋友,离乱识爱情”。我只想说:我们活着就要学着感动、感恩,永远让爱的星火燎原、爱的力量延续……
第二篇:怀念写信
怀念写信
我小的时候,很流行写信,我也挺喜欢写信的,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写信逐渐被人们遗忘,这年头,大家都用E-mail和Msn聊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仍然很喜欢写信。
每当我寄出一封信,便幻想着对方收到信的时候,那喜悦、惊喜的表情,自己同样也会感到快乐。我第一次写信,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大家都是邻居和好朋友,经常见面,但是仍然想写信,永远也不会觉得疲倦。
我读小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写信,写对他(或她)的问候、还有心里的想法和感受,大家都很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对方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可以让自己的快乐与悲伤与好朋友和远在异地的亲人分享。
小的时候我住在奶奶家,每天清晨,我都会早早地把奶奶家的木门打开来,看一看信箱里有没有信,我经常坐在竹木倚上静静地等待着,有时也会在木桌上边做作业边等,有时候终于等到邮递员叔叔的出现,可是却没有属于我的信,顿时我的那颗满怀期待的心一下子跌落到谷底,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失落,不过我总是会自我疏导一下自己,心里想着,不用着急,慢慢来,也许,明天就会有属于我的信了。
那个时候我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
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再写信了,但是我还是会怀念,肯定会有人说,不就是一封信吗?只是一张写满文字的纸,用得着为了这个而心情不好吗?这么说就错了,但是,当我们拿到手上的时候,却能感觉到对方写信时的那种心情、那分情感。
以前我收到的信依然保存到至今,没事的时候我总会拿出来看看,看着以前信里那歪歪扭扭的字体,脸上总是会浮现甜美的笑容,不管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我总是很怀念以前的时光,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的那些场景,考试没考好而被骂,和好朋友因为某件小事而吵架……这些童年的趣事,它也许没有电影那般生动有趣,若不细细去体味,去感受,又怎能悟出其中所演绎的一份份感人肺腑的友情呢?
这些金色的回忆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永远……
第三篇:写信的那个年代爱情诗歌
在那个写信的年代
曾与你有书信的往来
谁做了我们的邮差
谁急切的把信封打开
不怕回信的漫长等待
就怕寄出的信石沉大海
不怕真心得不到表白
就怕有太多的无奈
时间过的真快
快的我都跟不上节拍
再见你时
你还是那么的清纯可爱
我却早已不是
当年那个帅气的男孩
想把情书去翻晒
却挥不去心中的阴霾
想向你诉说情怀
却又一时的语塞
第四篇:怀念那个有故事的年代
个人图书馆文章阅读 qqshu.cc
怀念那个有故事的年代
作者:丁风华
童年已经渐渐走远,但童年留给我的回忆却令人难忘。尤其难忘的是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迷人的故事。
父亲喜欢串门,喜欢领着我到老头儿堆里去。那些老头儿肚子里有无穷无尽的故事。有个三哥,是老光棍,但是挺乐观,会讲很多故事。我很喜欢听他讲故事。这位三哥讲起故事来不紧不慢,洋腔怪调,很有意思。当然,他讲的故事大多是道听途说来的,很多是鬼怪故事,白天愿意听,晚上就害怕。
我最愿意听的是我家隔壁的学俊二叔讲的故事。学俊二叔是个老私塾,在我们村属于饱学之士,他的故事特别多,历史书上的,小说里面的,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俊二叔读书多,对于一些故事,他能区别真假,所以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那是二叔独有的风格,那是二叔独有的滋味儿。
冬天忙完了,活几乎没有了,一些老头儿青年都凑到学俊二叔家里,听二叔讲天南海北的故事。我那时小,到二叔家只是站着听,也属于凑热闹。开始怕人,自己一个人不好意思去,后来父亲领着去,慢慢就熟了,也不扭捏了。
有时候早晨放了学不回家,而是在二叔家听上一会儿故事,再悄悄回家。母亲知道后,常常责备,嫌不回家帮她烧火做饭,说什么早回家一会儿,拉把风箱也好的,可我哪里肯?一是想偷懒,二是被二叔的故事所吸引。父亲更是生气,嫌我不回家干活。所以,每次放学到二叔家听故事,我都先看看是不是父亲也在,如果父亲在,我就悄悄溜走。
其实父亲也挺喜欢听二叔讲故事。父亲并不反对我去听故事,而是怕我耽误了上学。再者,就是我如果回家干活,就能减轻母亲的负担,母亲就少埋怨父亲。可是,我总觉得听学俊二叔讲故事比上学有趣得多。
我最喜欢听二叔讲历史故事,虽然我年龄小读的书不多,但从二叔那里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二叔讲《左传》、《战国策》里面的故事,讲孔子的故事,讲屈原的故事,讲朱元璋的故事。你想听哪方面的故事,二叔就给讲哪方面的。
二叔最喜欢讲《金陵春梦》,讲蒋介石的名字的由来,把个蒋介石贬得一钱不值。
二叔喜欢讲在东北的所见所闻,讲自己给八路军服务的经历,讲见徐向前的激动,讲攻打临沂的所见所闻。二叔讲沂蒙匪王刘黑七的作恶多端,讲三罗(罗炳辉、罗瑞桓、罗舜初)在临沂的故事。二叔曾经亲历攻打临沂,战斗之激烈,民工之多,二叔讲得绘声绘色。二叔曾经给八路军服务过,在青驼寺见到过徐向前元帅。徐向前元帅性格内向,自己在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很少出来,二叔说常常见徐向前元帅的屋子低垂着门帘,有时徐向前元帅也从屋门里向外张望一下。二叔还讲山东战工会成立时的壮阔场面,讲战工会银杏树被日寇轰炸的遭遇。可惜,那时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冒,很多详细的细节都没有记下来。个人图书馆文章阅读 qqshu.cc
二叔也讲他小时在私塾学习的经历。我村的私塾成立比较晚,是二叔的父亲韶龄自己办的,进私塾读书的人并不多,也就我村那几户有钱的人家。二叔跟着他父亲读书,读了十几年,一直读到十八九岁。二叔讲在私塾的见闻,讲他们一伙谁背书快,谁写字好,谁对对子工整。虽然仅有七八个人,但水平也有高低,所以常常闹出一些笑话来。二叔讲到那些私塾里的笑话,常常忍不住开怀大笑。
我家三叔识字不多,但也会讲故事。三叔天资还算可以,但是没有机会读书,所认得字大多是自学的。三叔勤奋好学,并且还喜欢不耻下问。他肚子里的故事虽不是很多,但也精彩。三叔喜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对一些历史故事颇有了解,但由于识字少,一些故事读不大下来。可是,三叔喜欢穷根问底,所以最后一些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叔讲故事慢声慢语,讲到有些情节还喜欢和别人讨论一下,更喜欢对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进行品评。所以,三叔讲故事也是比较有意思的。父亲去世后,我有一段时间和三叔睡在一起,我们爷俩常常一起学习,一起讲故事。三叔特别爱讲我家族的故事,特别爱讲我爷爷的故事。由于三叔深受儒教影响,对先辈长辈很少非议,总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他不随意评价一些族人,也不随便评价发生在我们家族的故事,而总喜欢问一句:“你说,他那是干什么?”这句话,似乎成了三叔的一个口头禅。
父亲识字不多,性格耿直,脾气粗暴,但父亲不是一个粗人。父亲不太会讲话,说起话来常常忘词,也不太连贯,但是由于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故事也很有滋味儿。父亲讲故事,最喜欢讲自己当兵的经历。父亲年轻时当过兵,对他那段经历念念不忘,常常讲给我听。在我们兄弟几人中,我和父亲接触最多。从小,就是父亲带着我,后来我和父亲睡一个床。那时冬天,父亲从外面回来,还没有睡意,就给我讲故事。讲他在南京见到的大蟒蛇,讲在上海见到陈毅、谢富治,陈毅发表演讲的场面十分壮观。父亲距离陈毅比较远,看不大清陈毅的面孔,但陈毅的声音却是听得真真切切。父亲是在日本鬼子投降的时候当兵的,经历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解放上海。父亲虽然是后勤,但也见到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父亲就给我讲他打仗所经历的那一切,我听得仔细,有时还不住地问一问。
夏天,我会早早地吃了饭,到蒙河的沙滩上听故事。那时,没有电灯,夏天的晚上比较难熬,就靠故事解闷。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沙滩还有余温,找个人多的地方,把棉单一铺,就听故事。我们村会讲故事的人特别多,夏天的夜晚,我们喜欢听几个大嫂二嫂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鹊桥会,讲白蛇传奇,讲孟姜女哭长城,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讲那些发生在我们蒙河里的故事。有故事的夏天晚上真好,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夏天,那个沙滩,那些故事。
那个时代,虽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QQ,但是有故事充实,有故事滋润,所以我们不空虚,不无聊。那些鲜活的故事,让我对生活产生了幻想,产生了热情,产生了好奇。那些故事,给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带来了美好。好怀念那个时代,那个有故事的年代。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青春一去不再来。童年的自由让我们快乐,童年的故事让我们迷恋。我是听着那些有滋有味的故事长大的,我常常想,如果我的童年没有这些故事,该会是什么样子?
感谢那些故事,感谢那个年代。没有故事的夜晚,我常常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静静地回味那些故事,心里无比地舒服,不由地会心一笑。个人图书馆文章阅读 qqshu.cc 有故事的童年真好!
第五篇:2016-3-26 网络文章“怀念那些写信的日子”
怀念那些写信的日子 作者:雕琢时光
抽屉里有一大捆用盒子装着的信件。信件来自家人、同学、老师和朋友。每当自己怀揣着心事,无法释怀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这些用不同信封装着的信件一一读来。读罢,真的就有了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细细翻看这些泛黄的旧信件,读着那些似曾相识的文字,以前那些写信的日子以及那些与信有关的故事,又一个一个地出现在我眼前,逐渐清晰,并且鲜活起来......那情那景、那物那人迅速定格,凝成永恒,幻化成美好的一幕幕呈现在我的眼前,激起了我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风雨不蚀的记忆,那是刻骨铭心的情怀,既充实着我的人生,又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提起写信,大概应该要从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异乡读书那年开始吧,那年我十六岁。在那个时候,和家人、朋友的联系方式,更多地就是写信。每当一封信寄出,最迫切的事就是跑到传达室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而当收到一封信件的时候,便会暗自欢喜一阵子;当发现信寄出后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那种心情却又是失落的。但即便是这样,那种盼信如盼君的心切却是一日都不能减少的。而那种失落之情也便马上在第二天收到来信的那一刻,随即消失了。读书年代或许就是这般的天真吧。从写信再到回信,一个来回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美好的时光也就在你来我往的等待和期盼中不知不觉地度过。
父母眼里,我们或许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在家信里,我们更多是在扮演角色,嘴里说着不要担心、会好好照顾自己等大人们的话语;而在同学间来往的信件中却又是不一样的话题了,在那里我们更能找到彼此是同龄人的那份天真、向往和憧憬。烦恼了,我写信给他;伤心了,我写信给他;就连一次小小的同学之间的误会,我还是写信告诉了他。而他,也总是及时地给我回信,安慰我,鼓励我。整个青春年代,我们用书信传递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诉说着我们的痛苦和彷徨。我们相互信任,彼此抚慰。
最爱在夜阑人静之际,捻亮一盏小灯,坐在书桌前,摊开一页素色小笺,笔端划过信纸“刷刷”地流淌着对远方亲朋的思念,象遮住月亮的一丝浮云,辽远而缥缈。窗外,月色清朗,月亮象一枚清凉的印章打在碧蓝的青天上。月华泻满一地,桌上已是满满的一纸离情。
写信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思路也会跟着感觉走,笔尖吐出的字真切而随意,特别是写给好友的,是思念、是牵挂,是一种难舍真情的流露。一旦有了情绪,就会有说不尽的话语,一页、两页、三页,甚至数页,写完一封觉得情绪未了又继续写另一封信。写好信后,按照不同的含义认真折叠起来,装入信封,用一张邮票带向远方,剩下的就是等待和期盼。
读信,实质上是读最真的灵魂。看另外的灵魂在乱世中如何挣扎,又如何卑微地活着。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手轻轻的触摸着我们青春里的心事,烦恼,也感受着朋友的关心问候与祝福,心里盛放着一杯水,感动从中溢出,流过一股暖流。写信,盼信,似乎每天都充满着希望。快乐,是那么的触手可及,因为每天都是有所期盼的,而那期盼又是那么具体简单,那么容易实现和触摸,年少的心,总是被希望和等待的快乐涨满着。
一封封信,那是情感的累积;一封封信,见证着成长的印记。翻阅着这一封封发黄且仍留墨香的信件,细读且品味着这满溢亲情、慈爱、关心、友谊的语言,我仿佛置身于爱的怀抱中,让我感受到拥有写信的人生是多么幸福美好,更让我领悟到人间的真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激励我倍加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实,怀念写信的日子,更是怀念一种等待的美丽心情。从信件投入邮筒开始,就掐算对方收信的日子,再虔诚的掐算对方回信的日子,之后,便是一心一意的等待。一封信,牵挂着两端的思念和等待,因为思念而等待,因为等待而思念,日子悠远、绵长,无声流淌,交织着淡淡的哀愁与企盼,更有望断秋水的焦虑与不安,辗转难眠,这该是怎样诗意和美丽的心情?而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当鸿雁将书信从远方传来,抵达你的手心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欣喜和激动?
读以前朋友写给我的信,依然会感动于彼时彼刻那份情意。见字如面的亲切感是这样的强烈,仿佛抬眼便看到朋友站在那里。怀念那些用笔写信的日子,怀念那种从笔尖流淌的情怀,怀念那些等信日子里的遐想;怀念纸信这样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更怀念那些快乐而自在、诗意而美丽的写信的日子;怀念那种被亲人、被朋友惦记着的小小的幸福。而现在,一切都不会再重来了,唯有这些泛黄的旧信件陪我度过每一个寂寞不安的岁月。
距离是美,等待更美。零距离的网络与通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却诋毁了一份份凄美和诗意的心情。这是不是一种缺憾?突然间想起,我们,都很
长时间没有写信了,以后,也不大可能写信了。这样一想,就有点沦陷。书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只在想象中茂盛或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