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届特效中医药发展大会邀请函新
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
第四届特效中医药发展大会暨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推广会
邀 请 函
健康人生品质生活
古今,中医养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世世代代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现代中医养生运用科学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结合了传统医术和先进科技,越来越科学,新型健康产品和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研发和改善。面对信息快速流通的新时代,中医养生从业人员如何传播预防和治疗“未病”的知识、如何引导健康的消费理念也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为此“第四届特效中医药发展大会暨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推广会”将于2012年8月24—26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您作为健康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期待您为参会代表展示您为人类健康和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期待您为广大民众提供预防疾病的健康指导,引领大众走向绿色、健康的生活。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效医术发掘整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品牌营销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技术协作联盟养生产业工作委员会 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推广委员会 承办单位:
北京华夏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大卫动力(北京)美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会议宗旨: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民间医药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35号)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间医药近期重点工作的实施,促进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更快、更健康的推广发展。追求健康人生,品质生活。参会对象:
各大美容养生连锁机构、大型美容、养生会所总裁、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士及美容养生从业人员。活动内容:
一、美容院最佳商业模式设计
态度教我们做人,系统教我们做事,模式就是搭建平台,创造财富的有力工具!由中国美容业实战管理大师——大卫老师亲自主讲,美容院最佳商业模式设计——5P管理模式,快速解决美容院千万业绩的最佳方案,中国美容业实战管理第一品牌课程!
二、人体与毒垢,毒垢与疾病
人为什么会生病?是因为人体沉积过多的毒素,导致人体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和器官衰老。由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秘书长林新东亲自主讲,解读人体与毒垢,毒垢与疾病的奥秘。
三、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排毒营”战略模式推广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于2010年10月共同发起的“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挖掘民间传统医术,普及疾病预防,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提高全民养生意识。
会议时间:2012年8月24日——8月25日 课程费用:课程免费(只需380元/人食宿费用)报名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万达广场E 座1201 咨询电话:010-52478779,52478775,52478735 联系人:王瑛娜、汪婷婷、郑晓莉 公司网址: 大卫动力(北京)美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全民健康排毒养生工程
回执单
备注:
1、请将认真填写此表格,提交公司或者发送公司邮箱(404880051@qq.com)到你的邮件后会及时和您取得联系,并妥当安排你学习和食宿问题。
2、提醒您,参加会议是务必戴上你的身份证方便安排住宿。
3、有什么建议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随时为您提供优质服务。电话;010-52478779 手机:***
公司网址:,我们受
第二篇: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邀请函(本站推荐)
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
暨“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层研讨会
邀 请 函
尊敬的黄爱强博士: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政策的出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令人振奋,令人鼓舞!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医药部分的论述,特别从去年“大力扶持中医药”转变为“大力发展中医药,并且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今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独一节列入。这都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值此中医药“十二五”规划目标确立之际,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决定于2011年6月11~13日在北京主办“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暨‘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家有关领导人、部委领导及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并围绕“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这一主线,以“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完善和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为重点展开深入探讨。并将隆重揭晓“‘十一五’中医药事业系列成就推选活动”,启动“华夏中医世家俱乐部”(授赠“岐黄之道”匾)。
中医药发展论坛是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民族卫生协会联合主办的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得到了周铁农、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顾秀莲、张怀西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连续出席第四、五届活动,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论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经有关方面推荐,您被确定为本届论坛特邀嘉宾,敬请届时出席、参与研讨,共同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民族卫生协会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组织机构
批准单位:卫生部
指导单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中华民族卫生协会
承办单位: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学术管理部
北京华康中际咨询中心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协办单位: 发现杂志社
大众健康报
电视战略合作伙伴:CCTV央视精品频道《奋斗》栏目
网络战略合作伙伴:39健康网
独家新媒体:凤凰网健康频道
报道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网、健
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医药经济报、中国医学论坛报、健康时报、环球
中医药杂志、大众健康报、大众科技报、新浪网、搜狐网、39健康网、凤凰网健康频道、慧聪医疗网
名誉主席: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主席:宗淑杰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
郁德水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秘 书 长:陈贵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学术管理部主任
学术顾问:陈凯先陈可冀郭应禄李辅仁李连达李振吉李恩
林兰林洪生刘燕池田景福仝小林王宝恩王永炎
姚乃礼张伯礼张瑞祥朱良春诸国本(按音序排列)
论坛安排
一、盛大开幕
1、邀请国家有关领导人及相关部委领导出席开幕式、讲话、致辞
2、“‘十一五’中医药事业系列成就推选活动”颁奖仪式
3、“华夏中医世家俱乐部”启动仪式(授赠“岐黄之道”匾)
二、主旨报告:
邀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等领导就中医药发展政策及中医药“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策略等做主旨报告
三、专题活动
1、“十二五”中医药发展主题论坛
“十二五”国家中医药发展重点及政策支持
医疗卫生改革中的中医药发展机遇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中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定位与思考
中医教育的时代特征与院校设置探索
2、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论坛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建设
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
民办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发展政策支持
3、民间中医文化瑰宝挖掘与发展专题研究
民间名医经验交流
祖传秘方、偏方市场化策略
民间秘方、验方及特殊医疗技术合作
民间医疗机构生存状况及政策诉求
中医药名医工作室创新发展
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筛选评价和推广应用
4、民间祖传行医资格标准座谈会
定向邀请,闭门会议。重点探讨民间医生行医资格困境与政策趋向,由中华民族医药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开展标准研究工作。
5、中医药防治专题论坛
心脑血管、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慢性病传统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诊疗研究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医临床诊断技术研究 中医、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学与中医疫病防治体系研究
6、中药资源的保护和产业发展论坛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产业化经营研究
中药大品种技术改造及二次开发
中药新药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中药产品现代化产业发展
7、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专题论坛
8、中医药官产学专题对话活动
9、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电视访谈活动
10、中医药需求对接专项活动
11、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新疗法专项展示活动
12、中医药产学研联盟工作会议
四、往届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嘉宾
桑国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鲁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光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秀莲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张怀西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文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洪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丹珠昂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张大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王国强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巴德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
刘德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肖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于德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室研究员 刘耕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连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李振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
刘建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诸国本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原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
许志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
危北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
五、本届邀请新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嘉宾
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张梅颖全国政协副主席
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
叶玉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吴以岭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
黄璐琪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周福成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肖小河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
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昌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主任
张永祥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副部长
陈士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尼玛次仁西藏藏医学院院长、教授
罗国安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论坛相关事项说明
一、论坛时间:2011年6月11~13日(9、10日两天报到)
二、论坛地点:北京会议中心、北京京民大厦
报到地点:北京京民大厦(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10号)
三、出席对象:
政府相关主管领导,卫生系统中医药事业管理部门负责人,中医药(民族医药)研究、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中医院、专科医院等诊疗机构负责人,中药科研单位、生产厂家负责人,专利技术持有者以及其他中医药领域相关专业人士等。
四、嘉宾纪念:
1、获赠开幕式纪念光盘1套;
2、获赠国家领导人接见全体代表合影照片1张;
3、获赠“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纪念章1枚;
4、获赠《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会刊》1册(可刊录嘉宾简介)。
五、配套活动:
1、“中医药事业系列成就推选活动”:为了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表彰在“十一五”期间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促进产学研合作,组委会将开展“杰出贡献奖”、“国际贡献奖”、“领先品牌”、“创新示范基地”、“临床示范基地”、“中医养生示范基地”、“特色疗法”等评选表彰活动。同时,将评出“继承与创新奖”和先进单位、个人。
2、学术交流:本届论坛将为与会嘉宾提供风采展示和学术交流机会。嘉宾可以就自己的学术研究、诊疗方法等提交申请进行5分钟交流发言,经组委会审核通过可安排参加学术交流专题活动。
3、论文征集与评奖:为配合论坛的召开,及时总结和交流部分中医药领域工作者
近年来取得的优秀学术成果,会前,组委会将举办“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本次论文评选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五个奖次,并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现向社会公开征稿,参评稿件若属于已经发表稿件,请在右上角注明发表刊物名称。
六、参会费用:
特邀嘉宾每人165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VIP嘉宾(论坛期间享受VIP嘉宾服务,限30人,可申请)。
七、报名办法:
请将填好的《嘉宾出席确认表》邮寄或传真至组委会,并请将论坛注册费300元(不含在参会费用中)提前寄来,以便及时注册并办理会期相关事宜。报到时请携带身份证复印件1张和本单位介绍信1份。
八、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0号豪柏大厦C1栋805室邮编:100048收件单位: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负 责人:赵亮联系电话:010-***16
54传真: 010-5272146
1论坛网站:
九、银行汇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北新桥支行
开户单位: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银行账号:0200 0043 1902 6402 389
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嘉宾出席确认表
第三篇:全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会儿,王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中医药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题听取市卫计委工作汇报,提出具体要求,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中医药工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二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全市拥有公立中医医院16所,民营中医医院11所,中医门诊部5所,中医诊所169所。中医医院编制床位3342张,中医类别医师(含助理)3682人。三是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突出。全市拥有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省级示范中医医院4所,二甲中医医院9所;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学)科6个、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41个;培养了省级名中医1名,市级名中医30名。我市是全国26个膏方培训基地之一。四是基层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95.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6%的乡镇卫生院、9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建成“国医堂”65个。献县和运河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显著。xx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天津市肿瘤医院xx分院,建立了石学敏院士工作站,成立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xx分中心。献县政府和北京中医医院成立“北京中医医院献县医联体”,其他各中医机构与京津名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我们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中医院基础设施设备落后、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医疗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一)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强化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xx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病房楼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加大对泊头、任丘、青县、沧县、孟村和肃宁县等6所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工程和设备配套资金投入,继续开展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二是抓好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在乡镇卫生院建成100所标准化的“国医堂”,建成1000所标准化的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培养不少于1000名能掌握基本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乡村医生,切实解决“有堂无医”的问题。为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配备必要的中医药设备。三是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整理、推广、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二)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一是培树中医药特色专科品牌。继续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省、市重点中医专科不少于2个。依托“中医药服务联合体”,加强业务交流,不断提高专科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功能分区,配置必要设备,初步构建区域“治未病”服务体系。三是创新中医诊疗服务模式。探索实施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各临床科室中医医师全覆盖,确保每名病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四是做好中医药对口支援工作。市级中医机构要重点做好帮扶县级中医医院的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引进等工作,县级中医机构要重点支援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同时,将xx市中医联合体引向深入,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探索集团化经营模式,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诊疗机制。
(四)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力培育健康服务业,鼓励各中医医疗机构兴建康复机构和养老托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因地制宜,创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加快中药材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五)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二是深入推进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中医专家健康巡讲、“健康大讲堂”、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等活动。三是开展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创建工作,打造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大力培育和倡导“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并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加以发扬光大。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四篇:全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讲话稿
全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讲话稿
全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会儿,王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中医药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题听取市卫计委工作汇报,提出具体要求,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中医药工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二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全市拥有公立中医医院16所,民营中医医院11所,中医门诊部5所,中医诊所169所。中医医院编制床位3342张,中医类别医师(含助理)3682人。三是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突出。全市拥有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省级示范中医医院4所,二甲中医医院9所;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学)科6个、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41个;培养了省级名中医1名,市级名中医30名。我市是全国26个膏方培训基地之一。四是基层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95.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6%的乡镇卫生院、9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建成“国医堂”65个。献县和运河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显著。xx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天津市肿瘤医院xx分院,建立了石学敏院士工作站,成立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xx分中心。献县政府和北京中医医院成立“北京中医医院献县医联体”,其他各中医机构与京津名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我们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中医院基础设施设备落后、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医疗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一)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强化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xx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病房楼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加大对泊头、任丘、青县、沧县、孟村和肃宁县等6所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工程和设备配套资金投入,继续开展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二是抓好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在乡镇卫生院建成100所标准化的“国医堂”,建成1000所标准化的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培养不少于1000名能掌握基本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乡村医生,切实解决“有堂无医”的问题。为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配备必要的中医药设备。三是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整理、推广、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二)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一是培树中医药特色专科品牌。继续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省、市重点中医专科不少于2个。依托“中医药服务联合体”,加强业务交流,不断提高专科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功能分区,配置必要设备,初步构建区域“治未病”服务体系。三是创新中医诊疗服务模式。探索实施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各临床科室中医医师全覆盖,确保每名病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四是做好中医药对口支援工作。市级中医机构要重点做好帮扶县级中医医院的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引进等工作,县级中医机构要重点支援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同时,将xx市中医联合体引向深入,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探索集团化经营模式,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诊疗机制。
(三)培养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将中医药引智工作做实。集中招聘一批中医药人员,充实到全市各医疗机构。探索采取咨询、讲学、兼职、技术合作等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二是将中医药培训工作做精。抓好省级以上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继续开展xx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跟师学习、中医住院医师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等工作,逐步健全中医药人员的定期培训、城乡对口支援和中医药服务激励机制。三是将名中医培养工作做强。今年,我们将分别评选xx市名中医30名、基层名中医50名,并按有关规定落实相关待遇,切实发挥好名中医传、帮、带的作用。四是将中医执业医师多地点执业工作做细。将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群众,实行中医医师多点执业。市级医疗机构具有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要有县以下2个执业地点,县级医疗机构主治中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要有乡以下2个执业地点。
(四)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力培育健康服务业,鼓励各中医医疗机构兴建康复机构和养老托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因地制宜,创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加快中药材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五)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二是深入推进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中医专家健康巡讲、“健康大讲堂”、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等活动。三是开展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创建工作,打造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大力培育和倡导“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并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加以发扬光大。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推进xx“五城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升级版”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组委会名单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组委会名单
名誉主席:桑国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主席:王国强(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副 主 席:马建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秘 书 长:闫树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
陈贵廷(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组委会成员:(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于生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
于淑芳(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马骥(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海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秘书长)
王之虹(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玉川(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王北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
王永炎(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志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局办公室主任)
王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忠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才(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兼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王国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
王承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炼(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
王振邦(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健(安徽中医学院院长)
王淑军(中国中医药报社副总编)
王敬(中国中医药报社文化事业部主任、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
乌兰(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方和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文渊(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刘学安(湖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石学敏(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
龙致贤(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田景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
丛丹江(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吕玉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伍建军(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常务副局长)
任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任德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
全桂寿(广西梧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朱庆生(原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朱良春(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刘伟湘(中恒集团︱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红宁(江西中医学院院长)
刘志勇(中共梧州市委书记、梧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沈林(江苏省中医医院院长)
刘张林(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刘君武(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许志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
许淑清(中恒集团︱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闫希军(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孙耀志(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大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李大鹏(浙江康莱特集团董事长)
李玉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李怀荣(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
李济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李俊德(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振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华(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李辅仁(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李维衡(中国针灸学会会长)
李伟铭(北京多蒙国际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
汪建波(北京中民贸科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裁)
苏荣扎布(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苏钢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
杨小勤(北京多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殿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吴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吴以岭(河北以岭医药集团董事长)
吴坤平(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
吴咸中(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吴勉华(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肖培根(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何春生(中国中医药报社办公室主任、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佘 靖(原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主席)余海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政策法规处处长)
邱德亮(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沈自尹(上海华山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志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会长)
沈堂彪(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沈毓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张凤楼(中国保健协会会长)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灿炠(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张洪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
张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陆静(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
陈可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立典(福建中医学院院长)
陈凯先(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永升(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范兵(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范昕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
帕尔哈提·克力木(新疆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仲瑛(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周然(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中医学院院长)
周登峰(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助理)
郑守曾(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
郑贵森(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房书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
庞军(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胡京京(中国中医药报社副总编辑)
胡熙明(原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赵静(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洪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
姜再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
贺普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姚乃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教授)
班秀文(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莫用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
夏祖昌(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医管理局局长)
徐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徐景藩(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徐东(北京多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子光(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诸国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华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首届国医大师”)
桑滨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
黄立成(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局长)
曹洪欣(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彭炜(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董明培(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蒋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兼新闻办公室主任)
傅士垣(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教授)
程兆盛(江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程莘农(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强巴赤列(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裘沛然(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雷赐雄(北京多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
颜正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
颜德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
濮传文(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联系方式:
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6号院德胜置业大厦4号楼1208室邮编:100011
联系人:袁胜丹电话:010-82960258转8688
手机:***传真:010-82960282邮箱:zyydh_3@126.com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