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工委工作年度总结或先进材料
滨淮镇长兴村关工委工作总结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我村在2010年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村主任李育军担任关工委主任,老书记姜春同志担任副主任,沈德宪、张贵生、庄世珍为成员。委员会紧紧抓住关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扎实工作,努力营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办实事、办好事,多方联手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使村关工委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了良好的工作实效。下面就我村一年来的关工委工作作简单汇报小结:
一、构建网络、坚实基础
合理的组织机构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证。在关工委的组织建设上,我村成立了由村主任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关工委组织,我村聘请了一些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们为关工委工作的正常开展出谋划策,确实发挥了老同志深谋远虑的作用。还在具体工作中,配备了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安排了工作经费等。
二、抓教育、促健康、取实效
(一)我村在今年5月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家长座谈会暨家长培训会,同时邀请镇关工委主任吴家宝同志和我村组建的五老人员 1
参会。吴家宝主任还在会议上给家长们提出了许多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们推心置腹地交谈,家长和老师们受益匪浅。村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们也为村今后的发展共献良策。
(二)抓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本年度中村关工委和学校还开展了语文活动周和象棋活动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书法、现场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祖国好.家乡美”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抓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在今年的6月,村关工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聘请了业余律师单炳钊同志为法治教育辅导员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通过专业的讲座和典型的事迹报告,实现了法制教育进学校和进课堂的目的。学校还组织开展法制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每位教师都努力把法制教育渗透到课堂,让同学们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条款,在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法制普及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法律知识教育。
(四)村关工委在每年“6.26”国际禁毒日和12.12日的前后,和学校组织利用黑板报、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毒品、邪教
知识及危害,还要求学生写心得、写感想、制作手抄报等,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毒品、邪教对人类的危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为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教育、提高防范自救能力。村关工委和学校开展了全体师生参与的防震逃生演练、防火逃生演练,交通知识宣传等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全校师生熟练掌握防震减灾逃生方法技巧,以达到灾害来临时有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应对的作用,以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六)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村关工委和学校教师做了“一帮一”的帮扶活动,要求教师多与家长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症下药,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程世德,他是一个孤儿,和六十多岁爹爹相依为命,生活困难,村关工委李育军主任和老书记姜春同志,帮他出谋划策,让他搞蔬菜大棚,现在已经是丰衣足食。对于家庭特困学生,采取学生、教师、国家等形式的帮扶措施,在今年我校组织学生接受上级捐款。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校鼓励教师进行无偿课外辅导或单独辅导等,使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温馨、教师的关怀,学习成绩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抓特色,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一)抓阵地建设、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一是设立了学生阅
览室,为学生购置青少年读物,创造一个丰富课外知识的读书环境。二是丰富青少年的社会知识,我村关工委与村敬老院达成协议,在教师的带领下每周至少一次去为老人做好事。三是请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做报告,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抓校园周边环境建设方面。针对长期以来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差等现象,学校在门卫设立保安人员,加大对学校门口秩序的管理力度,确保学生上、放学的安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总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支持下,我村关工委的工作起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某些方面还仍然存在不足,在新的一年中,我村关工委全体成员将立足新起点,力争使关工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滨淮镇长兴村关工委
2012年6月30日
第二篇:关工委先进材料
准旗民族小学关工委先进工作材料
关心下一代工作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高度。近年来,我校在上级关工委的关注和指导下,在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认真贯彻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教育和教学的优势,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组织健全确保工作落实
我校始建于2008年8月28日,现有教职工161人,其中老教师15人,他们是我校的宝贵财富,这批老同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热爱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甘当人梯,无私奉献虽退居二线,但老当益壮,仍然关心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为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校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立了由张新宇(德育处主任)为主任、边光荣(教务处干事)为常务副主任、贾兵胜(住宿部教师)为副主任、王广源(校长)、鲍水发(副校长)、千万亮(工会主席)、吕德希(总务副主任)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教职工广泛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调动老教师积极性,发挥老教师特长。这样既体现以老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又能争取到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保证兼职的在职领导工作落实到位。
二、用实际行动谱写动人乐章
我校关工委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关爱下一代、重视下一代”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增强搞好学生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突出爱国主义这一主旋律,积极参与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我校与其他学校不同之处就在于德育处主任兼关工委主任,这样使德育工作与关工委工作齐头并进,关工委的工作能与德育工作同步落实,加之我校老同志信仰坚定、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做教育青少年工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我校关工委组织有一定写作能力和宣讲能力的老党员、老教师,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员、校外辅导员、法律教育宣传员队伍,他们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热心关心青少年教育工作。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到校讲课,发挥了“五老”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宣传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参与青少年德育教育活动。为扎实推进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关工委组织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教育,每学期都聘请旗司法局魏林田局长到校给教职工进行一次普法讲座,每学期都要协调旗交警队宣教中队到校作一次交通法规宣教活动,此外还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关工委与家长委员会对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畅谈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认识和体会,并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从去年开始我校积极响应旗关工委号召,每学年我校都要进行一次“美德少年”评比活动,表彰36名优秀学生。2010年,我校陈凯、赵向阳被评为旗级“美德少年”。
(二)参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关工委的关心帮助下,校心理咨询室坚持以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重点,以预防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行“后进生”转化导师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做好帮扶记录和后进生成长记录。在五、六年级开设“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青春期男女”、“规则与自由”等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并促进了学生们对“心”的认识和对自身心理势能的开发和完善。开展群体性、普及性心理教育和面向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坚持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开放,学生咨接受询,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或小团体辅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参与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学校关工委重视搞好家校协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每学期都要求家长写《教子日记》,互相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了提升家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解决家长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的困惑,促成家长和学校更好地配合,让更多的家长能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充分理解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提高教育实效,我校聘请北京千代教育中心专家到校为家长举办《家庭素质教育》讲座,从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孩子学会感恩等方面为家长提供全新的学习思路,为家长讲解法律知识,提高了家长的法制素质,对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校关工委主任张新宇分管品德、科技、计算机等课程,每周至少要听评三节课,亲自深入教学,了解指导教学工作。旗关工委领导经常到校指导工作,在家长开放日校关工委主任张新宇陪同旗关工委的领导们亲自深入课堂,全程参与听评课活动并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各方面进行调研。
三、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真抓实干,为孩子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开展的活动围绕党的教育这个中心工作,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校关工委经常和德育处经常利用专题讲座或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行共同开展思想道德、人生观、文明礼貌等教育活动。讲课的老教师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方式,举了许多随手可拾的例子,解决了许多教育方面的“疑难杂症”,结合现代教育喜闻乐见的特点,用极普通的小事来演绎极深奥的道理,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学习,找-准人生路,做“四有”新人。
(二)、配合德育处开展普法、学法践行活动,利用板报、专栏、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校信通进行宣传教育。结合全民开展禁毒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和参观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从没有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在宣教活动中,很多同学还写了感想体会文章。
(三)、开展学雷锋爱心行动
3月5日在向雷锋学习纪念日开始向全校师生发起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随后,校关工委组织高年级师生向敬老院老人捐款捐物,并为他们送去精彩的娱乐节目,还为他们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等。校关工委配合德育处积极参加三城联创活动,号召全体师生做好人好事,参加学雷锋志愿者活动,要求师生在做好事的同时写好人好事和反思,经校关工委评选推荐上报学雷锋(电子版)优秀日记共计70多篇。在创城的同时,掀起了做好人好事的新风尚。
(四)、读书征文活动。学校号召全校学生认真阅读《理想点亮人生》读本。学生们用日记、征文、讲故事等不同形式表达了读书感受,并利用班队会开展了读书汇报会,促使师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和树立远大理想点亮人生的启迪。
(五)、关爱留守孩子
近年来,我校出现大量的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何让这些留守孩子,能安心在校学习,能健康成长?学校关工委在此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摸清底细,了解情况。每个学期开学,学校就要求班主任摸清班级留守学生的人数、生活方式、学习和教育情况,通过师生谈话形式,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制定一系列措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2、结对帮扶成长。学校关工委组织号召每一名教师,关心帮扶一两个贫困留守学生。从生活上,在学习上,在情感上,更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给予一点爱心的呵护!学校每位班主任,在平时繁忙的工作同时,坚持每月帮扶一名留守孩子,与这些“个性学生”及时交流,教育、感化转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能健康的成长,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学校还定期举办“关注留守学生”经验交流座谈会,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不断总结关爱“留守学生”的方法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关爱留守生的工作成效。
(六)开展“手拉手扶贫济困”活动
校关工委积极主动争取外援开展“手拉手扶贫济困”活动,为贫困生做实事。2012年3月13日,校关工委联系旗委组织部资助我校常晋源、王国权、贾俊平、韩雪娇、韩美丽、贺钰轩、刘亦婷、吕志强、侯慧、刘子峰10名贫困生每人现金500元;2012年3月15日,校关工委联系旗教育局、团委、红十字会联合资助我校罗水红、张丽萍、邬坪泉、刘滨源、田丽娜、邬倩、邬东亮、边彩虹、刘丽霞、吕猛10名贫困生每人现金500元。并努力使这项活动常态化,争取为更多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
四、与时俱进扬起明日之帆
关心教育好下一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而道远。时代在发展,青少年的思想在变化,在关心下一代这项工作上,我们愿以陶行知为楷模,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正确的观念引导人,用丰富的知识武装人,用综合的能力塑造人,努力做到思想上贴近时代,工作上贴近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上贴近青少年实际,狠抓重点、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力创特色、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努力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得更好,使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准旗民族小学关工委 2012年4月6日
第三篇:关工委先进材料
干塘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
申报材料
在区关工委和镇关工委的指导和关怀下,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创建“五好关小组”活动为载体,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经验,积极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为主线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宣传活动。踏踏实实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重视关工小组的自身建设
关工委组织的建立和不断充实调整,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可靠载体和组织保证。村两委会十分重视和关心关工小组的机构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关工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直接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文书任小组成员主持日常工作;其余12村民小组组长和退休干部及老党员为成员并肩负结对工作。
1.党支部重视关工小组工作和关工小组的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定期关工小组全体成员专题会议,组织全体组干部、退休干部及老党员认真学习,认真领会有关关工工作的文件精神和上级布置的有关关工工作的要求,交流工作情况,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
2.平时加强自学,了解国家大事,紧跟时代形势,使 关工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与培养“四有”新人同进。
二、任务明确,组织建设完善
一直以来,村两委会,总是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作两委会重要工作来抓。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做到“三纳入四同时”,即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支部的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建检查考核内容;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进总结、同时评比奖励。
每次召开关工小组会议,镇关工委领导都亲自参加,学习相关文件,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支持并参与村关工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从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保证,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行动上积极参与”。村两委会制定了《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度》,“一帮一活动名单”,“关工委活动纪录”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村两委会还改善了办公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关工小组的工作。村办公室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关工委的办公场所,购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
三、发挥“五老”作用,切实维护和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
我村关工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思想道德为重点,以扶贫帮困为突破口,开展关爱活动。充分发挥本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和扎 实的工作作风,开展关爱各组留守儿童、失学儿童工作,关注贫困青少年群体,关爱弱势儿童。
1、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关工小组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摸清全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全村共有留守学生、儿童30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二清楚性格爱好;三清楚有何病史;四清楚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和联系电话;五清楚第二监护人姓名、与留守儿童学生关系、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建立村“留守儿童”信息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学生问题、分析问题、查找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村关工小组要求各村民小组长做好思想工作,使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在学校、在村组、在社会上都没有违纪现象。
2、开展帮扶活动,在精神上给予下一代爱护,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村关工小组领导合理安排村民小组长和留守儿童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村关工领导定期召集“代理家长”召开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随时安排“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动。我村关工小组除了对这些留守儿童、学生精神上给予爱护外,还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天气冷了,村组干部会提醒孩子 们添加衣服;孩子生病了,村组干部主动给孩子看病输液的费用;学习上有了困难,村民们积极伸出友爱的手,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辅导,一切关爱都在不经意间流淌在了留守孩子们中间。
3、学校、家庭、村组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村关工小组联系制度,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村关工小组成员或组长联系一次,村关工小组领导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开展特色活动,力显干塘村的变化
村关工小组自成立以来,积极认真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项活动,努力切实地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并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尤其在抓特色教育,创“双优”方面,多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关工小组充分认识到教育要从起点抓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起。针对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村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举办了家教知识讲座,邀请部分家长,就“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等方面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干塘村4组李萍,干塘2组徐华熙,干塘村4组李 强富等家长在会上作“为孩子喝彩”、“家庭教育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如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的专题发言。通过学习,促使家长反思自己不良的家教方法,进一步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式,提高了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还在新学期开始,村关工领导小组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明确各方职责,互留电话号码,规定联系办法,制订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开展了学生“评优”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到假期村关工领导小组都会邀请荣边镇派出所的张所长来村里向学生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分析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例及犯罪心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
二是扶贫帮困,关工小组领导和组干部与学生“结对子”进行帮扶,还有每个留守学生、后进生都有帮扶干部“结对子”,村、组干部要定期对该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在思想上多引导,密切关注其成长,在村、组干部的帮扶下,多位后进生对学习部再厌倦了,有了学习的兴趣,成绩也进一步提高。在献爱心工作方面,去年“5.12地震”和今年向台湾受灾募捐,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和我们的学生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关爱之心,共捐款元。
第四篇:关工委先进材料
突出重点 创新思路
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炼铁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材料
(2011年9月26日)
近年来,炼铁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县关工委的指导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特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上级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和乡党委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从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育人为本,服务中心”为原则,弘扬时代主旋律,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创造良好环境
乡党委切实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乡党委每年两次专题听取关心下一代工作汇报,集中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督查、统一考核。各部门、单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在全乡大力倡导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新风尚,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2010年,对乡关工委成员及时作了相应的调整充实,乡党委副书记分管关工委工作,乡妇联主席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协助工作。在建立健全乡关工委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整合资源,与乡妇联合署办公,确保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二、健全组织,壮大工作队伍
今年以来,我们建立起了各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明确了村关工委组织由村党总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统筹协调组织开展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层层落实,层层抓。同时,动员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老同志,组建关心下一代“五老”工作队这一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家庭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教育,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青少年的学习实际,在中小学开展了专题讲座和经常性的时事政治教育学习,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以诗歌朗诵、唱革命歌曲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召开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迎国庆60周年之际,在中、小学开展了以“迎国庆、讲文明、颂改革”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在“七一”期间,乡团委组织大理学院志愿者30多人前往各村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成果,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立志成材,将来为建设美好家乡出力。
二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乡普法领导小组把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列入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开展了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这“二法一条例”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广大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增强了法制观念,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一年来,乡关工委牵头,组织共青团、妇联、综治办、公安、司法所等部门干部到中小学校共举办普法教育讲座6场,受教育学生人数达1200人次。通过开展法制教育,逐步培养起青少年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素质,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是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由乡综治办牵头、联合工商、安监、文化、公安等部门共同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全乡清查饮食等摊点10多个,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针对“H1N1”流感病毒高发流行的紧急形势,乡关工委及时组织卫生防疫人员深入到中学和各村完小,广泛开展“讲卫生、防流感”的卫生宣传教育。同时,积极创建健康、文明的文化阵地,乡文化站、前甸、江旁等村充分利用新农村书屋,提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各类健康书籍5000余册,进一步丰富了青少年业余生活,扩展他们的视野,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四是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在地震、干旱发生的关键时候,全乡积极组织青少年积极踊跃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份爱心,共捐款3000多元。在广大青少年中牢固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观念,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爱心。
四、创新服务,为青少年多办好事实事
一是举办农村青年科技培训班。为了帮助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加大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培训力度。今年来,乡关工委牵头,组织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在新庄、炼铁、江旁、长邑等村组织了5场600多人次的青年科技知识知识培训班,使农村青年普遍掌握1—2门农村实用科技,使大部分农村青年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是充分发挥各类电视教育片、优秀读物的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全乡在前甸村建起了青年活动室,新庄、炼铁、前甸、北邑、江旁、茄叶、长邑7个村建起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电教室”,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向广大农村青年党员群众传授各类农业致富信息,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建立联系、走访制度。乡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辖区内四名离退休老同志,每名老同志联系帮扶1—2名问题青少年或贫困孩子。领导班子成员经常与老同志沟通,虚心向他们学习工作经验,支持他们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与他们结对下村开展调研帮扶工作。乡关工委与中小学联系开展走进贫困学生家门、走进问题学生家门、走进留守孩子家门的“三进门” 走访帮困助学活动,通过仔细询问、了解他(她)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鼓励他们要勇敢面对生活,坚定信心,自立自强,健康成长。
四是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青少年的实际困难。对于成绩好,家庭困难的学生。一是通过社会各界的资助;二是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三是争取各级的帮助。江旁村委会还设立了“励志求学奖”,考上一本的学生奖励400元,考上二本的学生奖励300元。新征入伍义务兵奖励200元。“六一”儿童节,除各学校自行组织活动外,乡政府还拨出资金2000多元,对困难学生进行慰问,慰问学生500多人。特别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乡关工委积极协调,得到恒旺林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赞助资金3000元,购买了学习用品,慰问前甸完小学生200多人。县级挂钩部门也积极捐款到村,深入到我乡困难学生家庭,送去学习用品,衣物等。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关工委工作水平
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炼铁乡关工委成立以来,不断地在思想、工作作风、制度、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提高队伍的素质,从而提高工作水平。一是思想建设方面,抓住各个时期 中央、省、州、县有关会议精神,组织关工委全体同志参加学习,做好学习记录、学习体会,互相帮助,促进共同进步,做到思想不落伍,观念不落后,信念不动摇。二是工作作风建设方面,坚持做到“四个只有”、“四个没有”,即“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只有服务,没有报酬;只有辛苦,没有享受;只有功劳,没有名利”,做到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关工委每位同志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没有一句怨言。三是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关工委成员联系各村制度等,使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每项工作有章可循。四是组织建设方面,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在各个村和中小学校成立相应的关工组织,开展的每项活动都有专人负责,及时反馈,使关心一代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网络。乡关工委工作班子不求有“位”,只讲有为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经常过问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关心老同志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健康,为关工委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关工委这个工作载体更加坚实,更具有活力。
第五篇:关工委先进材料
连日来,淮北市关工委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看档案材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检查验收淮北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高度评价该市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领导重视好、组织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活动开展好、教育效果好。
近年来,淮北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准确把握全市新时期教育发展工作重点和特点,积极创建“五好”关工委,不断优化关工委的工作化境,倾力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方位关爱全市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配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相关学校积极参与“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和优势,纷纷结合实际开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未成年人关爱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流动学生、特困学生等弱势群体,通过系列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系列特色教育活动,护航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淮北市教育局退休干部尚玉桂、武夷等一大批“五老”人员饱含激情活跃在基层学校,经常性的在学校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杜集区双龙实验小学等一批 “乡村少年宫”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淮北工业学校“美心工作坊”进一步壮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淮北市梅苑学校“城镇少年宫”、濉溪路小学“课外乐园”、人民路小学特色功能教室等德育工作基地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乐园,淮北市二中感恩主题班会、淮北市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淮北市三实小“快乐周末”、相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艺术家园”均成为全市德育工作的亮点。淮北市教育局直属18所学校全部配齐心理健康教师,每所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精神压力过大的青少年及时提供咨询服务。淮北市教育局、淮北市直属学校为特殊教育学校孤残儿童筹集数万元活动经费,淮北市三实小针对16位残疾儿童实际需要,设立“残疾儿童教育研讨小组”,精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并允许家长跟班照顾孩子。该市教育战线呈现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员、法律教育讲解员、家长教育校外辅导员、净化环境监督员、贫困家庭帮扶员、少儿文化创建指导员、心理健康咨询员相互联动携手关爱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
目前,淮北市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城乡,基本满足外出务工子女活动需求,全市家教名校保持家庭教育常态化发展,淮北市教育局关工委定期聘专家教授开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各家教名校、家长学校参学家长始终保持在600人以上。同时,淮北市教育局关工委正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引导、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基。(特约通讯员:于金龙)
今年上半年,组织“党的九十年光辉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等专题报告和系列党课共53场,听讲大学生达8000余人次;2010,作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26场,讲授系列党课19场,听众达10000人次。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注重发挥关工委党建教育优势,对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校关工委也因此连续四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把握节点 讲求实效
该校担任关工委思想理论和时政教育的老同志,大多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思想理论教学、具有较高政治责任感和思想理论修养。他们把握不同节点改革、开放、稳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中的重大发展、重大事件、重要会议,把握青年学生思想理论教育阶段性的重点和热点认真选好题,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备好课。近年来,配合学校正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职业生涯”、“专业规划”活动,突出“求知,爱国,修德,创新”教育,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辅导,支持配合学校邓研会组织的活动,担任大学生干部菁英学校培训、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等,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大学生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今年上半年,该校关工委开展了以十二五规划和建党九十周年为重点的时事政策和党课教育活动,安排了四方面的内容:组织面向大学生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专题报告和党课;开展关工委老党员的征文访谈活动;围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组织专题的宣传和学习活动;七一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报告座谈会,征文活动颁奖。
上半年,关工委报告团“党的九十年光辉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等专题报告和系列党课,受到大学生们欢迎,来约请做报告的络绎不绝,专题报告和党课受到普遍好评,一学期中安排的各类报告、党课共53场,听讲达到8000余人次。
发挥优势 培养精英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该校注意发挥关工委老同志在政治、时空、经验、威望四方面的突出优势,先后聘任了两批关工委党建组织员,开展了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大学生系列党课教育、高校党建工作调研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建党工作的不断推进,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有一些学院达到80%以上,辅导员在逐个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上面临较大工作压力。老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主动开展了对大学生进行党课教育和个别谈话培养的工作。
老同志们还把每年各个学院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作为配合新生教育的重点工作,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队伍,确保启蒙教育的覆盖面。同时,开设了大学生系列专题党课,开展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思想作风建设、党员权利和义务、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等专题党课教育。三年来,老同志作大学生启蒙党课和系列党课教育100余场。2010,作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26场,讲授系列党课19场,听众达10000人次。
老同志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的工作能严格按培养考察制度和计划进行,事先告知谈话主题内容,做好学习准备,谈话后要求写好思想汇报,提高了谈话教育的效果,受到了大学生欢迎。有的大学生说,能和老同志做这样的谈话,是“大学生活中给予我的一份惊喜”。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老同志把活动对大学生党员“五带头”的要求,也列入谈话教育内容。三年来,关工委组织员承担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324 人。今年上半年,老同志组织员担任了 69 名大学生、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个别谈话教育工作。
延伸范围 给力师资
教师职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安徽工业大学关工委针对近年来高校规模扩张新教师急剧增多的特点,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教学经验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开展以青年教师“传帮带”为主的教学督导活动,稳定和提高师资力量。
一是听课讲评。去年一年,近30位老教师年听青年教师讲课400-500堂课,认真撰写听课质量反馈材料,并与青年教师的面对面谈话交流。二是“点对点”结对子。学院和关工委督导组配合,组织理论功底深厚、教学效果好、威望高的退休老教授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进行指导:参与青年教师教学研讨班,围绕重要教学环节为青年教师作教学法专题辅导讲座,最后举行讲课比赛。三是参与对考试、毕业设计和论文等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检查评审,应邀对学院新办专业课程建设、新生培养方案等提出意见建议。四是参与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讲解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基本要求,增强“传帮带”的热情和信心。
今年上半年,教学督导组对听课质量考察表的打分标准做了进一步的规范,避免了以往因标准不够统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听课反馈提出的评价意见,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强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向学校提出了一批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访谈 助困转化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活主要的环节。为创先争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每年新生入校后,安徽工大关工委和该校学工部、各学院配合,组织50名老同志深入200个新生宿舍,开展面对面的走访座谈活动。近两年还事先安排大学生心理讲座,老同志深入宿舍和新生们促膝谈心,一是谈进入大学更要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强调要从求知、爱国、修德、创新多方面全面培养锻炼自己,积极要求政治上的进步。三是谈要规划好四年大学生活,乃至人生的职业生涯、职业规划。四是鼓励大家勤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宿舍访谈活动,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同学们经常组织热烈的迎送活动,拉出大幅鲜红的横幅和旗帜,场面热烈感人。谈话结束,很多人写出心得体会,表达不辜负老同志热切期望的感想。他们在感想中说,“关工委老同志给我们及时上了一课,使我进入大学刚开始放纵的心,又收回来了。进入大学是我下一段人生的新的重要起点”。“短短一小时的谈话,让我对人生和安工大的大学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我要让奋斗成为一种本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在基层学生工作实践中,老同志对困难学生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多年来,担任这项工作的老同志始终保持“爱心、耐心和信心”和“不歧视、不责备、不放弃”,加强与学生辅导员、学生家长的联系配合,逐个分析具体原因,落实帮扶措施,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沟通。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成功地转化了一批批学习困难生,受到了基层学院、学生和家长的感谢和赞扬。有的大学生从开始的抵触、冷漠,到后来亲切地称老同志为最亲近的长辈。有的毕业离校以后说,我什么时候都忘记不了,是母校的关工委老同志从危险的境遇下挽救了我。(汪盛颜)
网友缅怀金时荣:把爱与责任传递下去
2009-12-04 15:55:45 来源: 宁波网(宁波)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近期,优秀共产党员金时荣老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中国宁波网、《今日镇海》、镇海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11月19日,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伟在市委组织部《组工情况》上批示:“金时荣老师的事迹很感人,请学习实践办公室作为第三批活动的身边典型进行宣传。”许多部门和单位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金时荣老师精神;广大网友,被金老师纯粹高尚持久的精神世界所震撼,纷纷以来信来电或留言的形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三学金时荣老师精神
陈俊勇(庄市街道宣传委员):今年9月初,我被临时抽调参与筹备江南第一学堂开游,工作中结识了金老师。他为人直爽,热情,以一名中兴中学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身份,一直忙碌于资料的搜集、整理。时间匆匆,10月21日江南第一学堂开游后几日,便传来金老师去世的消息。仔细阅读报刊中所有报道后,我感到金时荣有三个方面值得学习。
他对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一生不变。30年的漫漫申请入党路便印证他的忠诚。这种对党的坚定信仰,在当今社会很少见,尤其值得年轻人学习。
他爱岗敬业,退而不休。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师,他深深知道做好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满意的老师,非常不容易。对比教育界八大“潜规则”等负面新闻,更衬托出金老师教书育人的伟大情怀。国内同行和昔日学生对金时荣的深情缅怀,便是他做教师成功的最好写照。
他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我参与了他生命最后一段时期的部分生活和工作,期间耳闻目睹了老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普通人的关怀和帮助。为了江南第一学堂开游,他真可说是殚精竭虑。
金时荣是庄市人的骄傲,民间说“金时荣是个好人”,反映了老百姓心中最朴实、最恳切、最到位的评价。
辛勤播种 传递爱心
刘国娟(依木超市经理):我和金时荣结识于2007年初,当时,我们共同作为2006镇海区十大爱心感动人物上台领奖,朴实的金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源于领奖前我们在后台的一次倾心交谈。
金老师告诉我,他会把一生的心血用在教育事业上,不但给孩子们多讲课,还要努力帮助有心理症结的学生。我一下子觉得他是那么的伟大。尤其是了解到他帮扶了那么多名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惑的“三困生”后,对比这位老师的事迹,我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我是一家超市的经理,是个做生意的人。之所以站上领奖台,无非是我结对帮扶了几名孩子,还有立下遗嘱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在身后捐献给国家,我的影响和帮扶范围仅一点点。金老师就不同了,他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一块播种的土地。按照我们农家人的朴实说法,金老师是最好的老农,把爱心的种子播进了接触过的每个人心中。看见一个人,他帮一个人,和一个人做朋友,然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人、感染人。最重要的是,他还懂得把爱心接力棒递交给别人,扩大社会上对弱势群体的帮扶范围。我要说,金老师这个人实在了不起!我们要学习他的做法,扩大爱心传递范围。
永远的镜子和旗帜
罗春海(中兴中学政教处主任):近一个月来,我抽空整理了金时荣的很多事迹。随着整理材料的深入,我感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金时荣是我们老师中的一面镜子和旗帜。
金时荣在“中兴”前后不过11年,6年读小学,5年做教师。但他在中兴留下的经历非常宝贵。他总是对我提到一个词:感恩。他始终认为,是党给予他读大学、做教师的机会,所以对党始终充满感激和热爱,他要满腔热情回报党和人民。他的老伴邵淑珍老师曾告诉我,金时荣在特殊敏感时期,写信反复叮嘱儿子:“跟着共产党走,回报社会。”和金老师相比,我觉得我更该对党感恩。我念的师范大学,免去了我的学杂费,大三大四还给我发生活费。从这个层面讲,我从党那里得到的远多于他。所以我要加倍感恩,学做第二个金时荣。
西方国家曾对幸福和快乐做过公式推理,得到除以预期等于幸福。预期越少,幸福比例越高。只有像金时荣那样热爱生活,把工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才会产生奉献社会、奉献学生的可持续动力。最近,我反复地把自己的工作和金时荣所做的相比,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太少了。我也号召我校教师,通过学习和反省,提高业务,完善自我,为学习金老师做最好的事实诠释。
就做金老师这样的人
姚宏敏(镇海中学副校长):有一次,金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课时,向大家展示了他的《鸿雁集》,当时,给我触动很大,“做老师,就做像金老师这样的人,受到学生真心爱戴。”通过学习金时荣老师的事迹和精神,我觉得要做好学生工作,高尚的品德十分重要。有一个例子,1991年有一名同学提前被宁波大学录取,可以选择回校,也可以选择回家。金老师把他喊到办公室,对这位同学讲了三句话。“你现在还是中兴中学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大学,还需要学习。”“你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做一些辅导工作。”“学校要搞宣传,你也有这个特长,可以为今后做老师锻炼一下。”后来,这位同学到镇海中学教书,做班主任,各方面非常出色。他说,“金老师的那些话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 金老师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后,继续发挥余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对未成年人、对社会的这种高度责任感,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非常需要的。
对老师来讲,学习金老师的事迹和精神,就是教好书育好人,言传身教,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不搞有偿家教。也可利用党日活动,宣传金老师的事迹和精神,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对于学生来讲,刻苦学习,勇攀高峰,不辜负老师、父母的期望,通过义工、慈善等各种社团活动培养感恩意识,参加情系母校的宣讲活动。
镇海中学要打造区域,全国乃至世界名校,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身负重任。学习金老师,提高学识修养,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才是对金老师真正的缅怀和纪念。
像金老师那样关心学生
孙旭霞(蛟川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金老师关心四川自贡的女孩黄雅玲,给她写了20多封信,还与镇海河头和贵州遵义两名特困生结对,并牵线搭桥,发动自己的学生朋友,在区内外结成20多个希望工程对子。关注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惑的“三困生”和外来人口的子女成为金老师事迹中的亮点。结合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我们把学习金老师的活动落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蛟川幼儿园有70%以上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立足本园特色,提出“欣赏孩子、欣赏同伴、欣赏自己、欣赏家长”四个欣赏的理念,帮助教师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敬业、爱业、精业、创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系列活动,让老师们在发现他人、反思自己的同时,对师德有重新认识。金老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关心家长,我们在家长工作方面,提出“八个一”:每年一次家访,一次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一次家长会,一次意见调查;每月一次家长学校,一次班级家委会活动;每周一次“家园联系本”交流,一次短信提示。我们将把金老师至诚、至爱、至长的精神转化为对孩子们倾注的热情,并深入坚持下去。
学金老师精神促社会和谐
张静波(后大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金老师和我们后大街社区有极深的渊源,他曾多次来我们社区学堂开展未成年人教育讲座,每次他都会认真地准备好大量的材料,早早地来到课堂和青少年们进行思想交流,大家也喜欢把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和金老师探讨。
17年可以改变很多人和事,但不变的是金老师对我们社区邬家弄盲人李阿翠一家亲人般的照顾。金老师以身为范,一路撒播爱心种子的事迹感染并教育了很多人。
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撒播自己的光和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学习金老师的奉献精神,把居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在第一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定时去帮助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逢年过节慰问孤寡老人。利用社区共享资源,利用社区家政服务、医疗诊所、单身俱乐部和“居之馨”服务大联盟等项目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方便。出钱出力,用社区干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带动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
他的感人事迹会牢记在我心中,时时成为鞭策我的动力,干一行,爱一行,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为下一代尽心尽力
陈莺(庄市街道兴庄路社区工作者):金老师一生荣誉很多,其中最多的就是“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他无愧于这些称号。
金老师是我们社区书记的老师。记得一次暑假夏令营活动中,金老师主动提出给小朋友上爱国主义教育课,我本以为这种讲座会让孩子听得索然寡味,但金老师运用了很多优秀人物的实例,把爱国主义讲得深入浅出,使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还围着金老师提问。
金老师在宁波市关工委成立20周年的会议期间,提出要出资为我们这里小朋友的图书室添置一台电视机和一台DVD。很多人都会考虑自己的小家会多一点,然而金老师却不计得失,为了下一代工作宁愿拿出自己的工资。
在社区党员教育工作中,他每次上课材料都准备得很充分,把枯燥的党课上得生动形象,受到党员们的一致好评。却从不要授课费。他认为,在有生之年能为社区、为党员奉献一份自己的余力是他最开心的事情。金老师的精神和事迹给我们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可以学习和参考的样本。
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
刘乐融(庄市街道大学科技园区党支部书记):金时荣说,一辈子做个好人。这种精神实在令我震撼。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我致力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模范作用。
我们党支部共有24名党员,我们学习金时荣的事迹后,都用他的处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我利用现代通讯工具、QQ论坛,发布一些党章、实践科学发展观、金时荣先进事迹的帖子,让党员进行学习,一起感受金老师如何用简单的行动,终生去实践“做一个好人”的承诺。党员纷纷跟帖并表态,为学习活动支招,凝聚党员合力。
其次,党员主动下基层,摸清园区内企业特点,收集求助信息,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满足企业的需求。园区内创业人员多为80、90后人员,学历高、年纪轻,生活经验不足。为此,小到公交班次、时间,园区周边所有餐饮点价格、营业时间,我们都做成便捷卡发放到每家企业。大到实现人才信息对接,为毕业生寻找合适岗位,帮企业挑选适当人才,降低招聘成本,都进入我们的工作范围。至今已为6名宁波大学应届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所有党员,都在业余时义务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分解任务。金时荣老师帮我树立正确价值观
乐雷喀(澥浦镇政府财政所):人在青少年时期遇到的事情,往往会决定一生的价值取向。我和金时荣相识12年,他为我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一个学习榜样。因为我有幸接过了他的爱心接力棒,参与帮扶盲人李阿翠家庭。以前,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金老师帮助他人的快乐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回想与他相处的点滴,有句话最能说明一切:“做好事的同时能收获一份爱心。”
记得金老师第一次带我接触李阿翠老人时,让我非常震惊:当时,我真无法想像镇海竟然有这样贫困的家庭。他迈入狭窄潮湿脏乱的李家小院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躬下身去,蹲在地上娴熟地帮老人生火烧水。我惭愧了,金老师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呢?于是,我学着他的样子,试着照顾起老人的生活。
从老人陆续的讲述中,我知道了更多的事实:为老太的儿子剃好临终头,把补品放到老人床头,送来衣服和生活用品等。金老师去宁波居住了,我们不断通信交流着老人的一切。他说自己一直记挂着老人。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再来看李阿翠的。
我发自内心地说,金老师的精神永不磨灭,激励我永远服务群众,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事。
燃烧自己 光照社会
张士亮(镇海区关工委讲师团团长):金老师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坦然安详地走了,但在他那颗炽热的心中,一定有无限的牵挂和眷恋。在他的案头上,还有近千封学生和朋友的信件还没有整理;给同学们定好的讲座还没有去作;讲师团的工作,他割舍不下。今天,学习金老师,主要是学习他执着无私、燃烧自己、光照社会的崇高精神。
他把铁扫帚的种子,从黄岩、路桥中学带到中兴中学,这种教育与传统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金老师很重视。那么,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很重视这种教育方式呢?值得反思。在北师大做教授的学生专程来宁波看望金老师,可关工委临时安排第二天给学生家长作讲座,当天,他把学生送走后,备课备到次日凌晨一时。金老师心里想的都是关心教育下一代的事情。
金老师走了,我们会继续发扬他的“急党政之所急,想青少年之所想,尽关工委之所能”的精神,把本职工作搞好。
河西获市级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
本报讯(记者杨波)日前,从市关工委传来喜讯,在河西区关工委成立15周年之际,再次被评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是河西区第三次获此殊荣。区关工委主任赵孟臣获得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谷绍强等10位老同志被评为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
15年来,河西区关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动员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劳模、老科技工作者的“五老”队伍,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各项服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涌现出罗坚忠、谷绍强、王守西、张淑梅、孙丽华等一大批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老同志们配合主渠道、弘扬主旋律,全面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为孩子们办实事,并创造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明年,河西区关工委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针对青少年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现实、把握方向,使工作更加符合青少年特点,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各级关工委不断赋予“老”品牌以新的内容,运用网络、媒体等先进手段,大力改进青少年教育形式、载体和方法,进一步扩大工作领域,多层次、多角度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真正做到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不断开创河西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
宋玉兰:孩子们是她永远的牵挂
人称宋奶奶的越秀路街珠海里社区党委书记、老居委会主任、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宋玉兰今年已经79岁高龄,她从事街道居委会工作50余年,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是在帮教违法青少年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她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公安部帮教违法青少年一等功。
宋奶奶爱孩子远近闻名,“让小区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她不改的初衷。多年来,为了这一目标,她带领居委会一班人扎扎实实地搞小区建设,积极为孩子们办实事,先后为孩子们建立了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类活动室卡拉OK多功能厅等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她还腾出了自己的办公室,筹资购进十台电脑和一台英文打字机,建起了小学生电脑培训基地。聘请了专业老师,免费培训小区的学生,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今年,在区、街的支持下,宋奶奶多方筹集资金,购买了各种儿童智力开发型玩具,建立了“亲子乐园”,为社区内的散居儿童提供了活动场所,使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覆盖了全社区。宋奶奶还注意发现和培育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的骨干,宋玉兰积极支持一位教子有方的居民开办了“六宝斋”学堂,帮助他培养有天赋的孩子,目前已经培养了近百名小书法家,这些小书法家又成了社区少儿活动的骨干。
宋奶奶把关爱青少年同支持教育事业联系起来。居民区附近的恩德里小学,办学条件比较差,小区的孩子多数在此校上学。宋玉兰拿出3.8万元帮助学校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对社区内的刑释解教青年,宋奶奶经常找他们谈心,教育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失足青年邢某,曾三进教养所,别人不敢接近他,宋奶奶收留了他,并给他安排了工作。在她的帮教下,邢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后来还加入了共青团。青年林某刚出狱时,父母不让他进家门,宋奶奶就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中,安排吃住,然后又去做他父母的工作,让他进了家门,后来还帮助他成了家,使他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今年,18岁青年李某因犯罪被判监外执行,公安机关把他放到社区进行矫正,四个月来,宋奶奶经常找他谈话,要他在社区好好表现,争取早日解除矫正。几十年来,宋玉兰同志先后为社区内外的50多名有劣迹的青少年安置了工作,进行了帮教,让他们从社会的危害者变成了社会的建设者。
珠海里失业、下岗人员比较多,为了让这些家庭的孩子们安心学习,宋奶奶常常自掏腰包解决他们的困难。前不久,她得知四号路小学一对兄妹因父亲有病,没钱交学费而准备退学时,她二话没说,替他们交上了学费。后来,宋奶奶又带着营养品看望这对兄妹的父母,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的学费今后由她负责,全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71门居民刘凤芝的丈夫下岗,全家收入仅400元,一对双胞胎女儿当时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生活很困难,宋玉兰当即决定,由居委会每月拿出200元,供两个孩子上学,直到两个孩子小学毕业。宋奶奶经常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了,就是最大的成功。对于宋玉兰来说,孩子,是她永远的牵挂。
侯海清:倾尽心血为树人
住在尖山街瑞江花园的老战士,今年81岁高龄的侯海清大爷自2000年就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0年来,侯老热心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曾荣获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侯老的倡导下,瑞江花园社区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成立后,侯老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关工委章程,确定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带领关工委一班人积极开展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先后组织开展了评选三届社区好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好姥姥好老爷和十佳好少年活动。还带领社区青少年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等,使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侯老尤其热衷于捐资助学。他深深感到文化知识对党的事业和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国家是多么需要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对那些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的孩子来说,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侯老把这种想法和爱心体现在行动上,10年来,他共资助了11名困难学生。对资助的困难学生,不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一直资助下去,直至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他给自己确定了资助的标准:初中每人每年资助600元,高中每人每年800元,大学每人每年1200元。侯老自己生活节俭,但他每年都拿出几千元钱作为资助困难学生的爱心基金存入银行。从2000年到现在,他资助困难学生的钱已达4万4千余元,侯老希望这些孩子们将来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平日,他更注重于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帮助他们,定期进行家访,利用假期和孩子们座谈,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先后购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一种人生叫自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书籍送给困难学生们,在书上分别写上赠语和希望,鼓励学生们自强不息,好好学习,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树立信心,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侯老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心助学行动,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受资助的丁浩同学于日前送给侯爷爷一面写着“爱心助学献真情,温暖莘莘学子心”的锦旗,表达了对老人的敬意。
李冬绮:余热献给下一代
李冬绮退休后,被广顺园社区推选为义务制居委会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广顺园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从健全组织到落实措施、从每一项活动的策划到具体施行,她都亲力亲为,从无怨言。目前广顺园社区关工委工作已步入规范运行的轨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到寒暑假她都请革命老前辈为社区青少年作专题报告或召开座谈会,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冬绮认真做好社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她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带领大家参观周邓纪念馆、“三五八十成果展”,把孩子们自己拍摄的照片和书写的观后感在社区宣传栏中展示。她坚持对孩子们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社区主题教育,利用市民学校、青少年辅导班等阵地,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她还编写了崇尚科学、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材料,自费印刷发给孩子们学习。有人曾经这样问她:“人家高薪请你到国外当技术顾问你都不去,却做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分钱不挣,图啥呢?”她说:“我这辈子,名和利都得到了,现在我们老两口一个月拿着4000多元退休金,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关心下一代成长是我的理想,回报社会是我余生的追求,教育后代是我的责任。”
多年来,她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她认为,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就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几年来,她坚持每天研读报刊杂志,特别是党报党刊,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去年,她荣获了区级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看到社区工作的新面貌,看到居民群众满意的笑脸,看到下一代健康地成长,她打心眼里高兴,她感到,在古稀之年把余热奉献给社区、奉献给下一代,无尚光荣。
田若澜:红色课堂在家中
田若澜原系冶金局冶金设计院党委书记,离休干部。他少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役,战绩显赫,功勋卓著,曾几十次受到嘉奖。自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他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把自己的家当成了社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吸引了大批青少年。
他的家庭教育基地不仅吸引了本社区青少年,而且还吸引了新华中学、四十一中学、河西中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为了让青少年永远牢记党的历史,永远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他将《人民日报》刊登的《永久的丰碑》、《红色的记忆》全部收集起来,作为对青少年的教育材料。他将自己经历的战争编成《枪毙伪军小队长》、《庙会撒传单》、《小王偷机枪》、《巧治日本翻译官》等栩栩如生的小故事册,讲给孩子们听,深受孩子们喜爱。他还结合公民道德纲要,编写了《邻里歌》、《尊老雨丝》、《银发广场》、《致社区党员之歌》等诗歌在社区进行宣传,为了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他自费将“八荣八耻”印刷数十份发到社区党员和社区青少年中,供大家学习。田老还经常带领社区的党员、居民和青少年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并倡导成立了“老少护绿队”,定期带领孩子们对小区绿地进行养护,开展捡脏护绿活动。他还出资购买了20余株果树树苗,带领孩子们在社区种树,为社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解放军报》、《今晚报》、《老年时报》、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他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田若澜关心社区工作,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关心社区的弱势群体。龙都社区居民白树良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行动不能自理,妻子下岗女儿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田若澜得知后,主动与社区党员一起到白树良家中看望送去慰问品和现金,鼓励白树良与疾病和困难进行抗争,使白树良一家深受感动,田若澜同志还主动与白树良一家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对白树良一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给他女儿助学金,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家庭的困境,报效国家。在田若澜的帮助下,白树良的女儿学习成绩优异,今年顺利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在田若澜同志精神的带动下,小区里扶贫济困蔚然成风。
李新环:16万里走单骑唱响主旋律
今年85岁的李新环大爷系本市红十字会离休干部,几年来,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参加了天津市关工委老干部河西宣讲团,向青少年讲述党的优良传统,撰写革命史料,救助困难学生,曾多次获得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文明市民标兵等光荣称号。最令人敬佩的是,他骑行16万里,足迹遍及河北、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5个省市,为青少年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300多场,听众达60多万人次。
为了充实和丰富对青少年的教育资料,李新环大爷在离休后的20多年里,自费骑自行车奔赴这15个省市的革命根据地,先后走访了上千人,查阅档案几万册,考证和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整理了50万字的革命史料,其中包括河北籍红军将领赵博生,“五四”运动天津学生领袖马骏,以及在战争中牺牲在冀中的众多烈士的事迹。他把这些先烈的光辉形象和感人故事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孩子宣讲,使一批批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在英烈精神的激励下健康成长。他还骑车来到东北三省查访抗日联军的革命活动。那里的山村道路崎岖不平,有时无路可走,他就推着自行车一步步上山,一推就是好几里地。赶上雨天,山路泥泞,车胎经常被石头磨破,他就扛着车在烂泥中赶路。经过努力,他又搜集了很多有价值的革命史料。目前,李老已经受聘担任了河西区、本市及其他省市80余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孩子们作报告近1300多场,学校师生亲切地称他为“活教材爷爷”。每次演讲,李老都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一路上采集到的鲜活素材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向他们讲述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鼓励大家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他在老区走访的时候,目睹了一些中小学校舍简陋、残破和贫困孩子因交不起几十元的学费而被迫辍学的情况,便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目前,他已经捐出近60000元的款物,资助了51名特困生。他还坚持照顾3位烈属、3位八路老房东和2位孤寡老人及2位残疾人的生活,使他们深受感动。
常天生:讲述军史代代传
常天生大爷是一位在部队战斗生活了40多年的老战士、老党员。退休后,他继续传承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关心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积极投身河西区军休所开展的“走出庭院、融入社区”活动,先后担任了友谊路街平江南里社区议事委员、友谊路街关爱下一代协会会长、青少年教育辅导员等职务,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近年来,他找资料、备讲稿、作展牌,积极参与青少年教育活动达60多场次,受教育者上万人。为了给社区青少年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常大爷多次到书店、图书馆找资料、查地图,有时蹲在地下两三个小时,边查阅、边摘记,整理出近万字的宣讲稿,在征得一些老同志的意见后,又给自己的小孙女试讲,最后形成讲稿。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他还标示出一幅长征路线图,用三种彩色纸剪贴标出三个方面军的长征路线,深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今年,他利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机,用102幅照片(图表)集成了“五星红旗下的故事——老战士见证新中国六十年”展牌,然后组成宣讲团,为居民群众、青年学生和部队指战员讲述新中国建立、发展和变化的故事,受到了战士和群众的好评。《中国老年报》、《天津日报·新河西》、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做了报道。
常天生经常说:“我们要以情传承,用心用力,把‘情’与‘心’融合在一起,把一老一少连接起来,让我们‘老’的传承、关爱、引导、感染‘少’的,让‘少’的尊敬、爱戴、学习、继承‘老’的,共同受益,代代相传。”
金汉范:热心少数民族事业
老战士金汉范从解放军某师退休后,一直担任天津市朝鲜族联谊会会长、顾问职务。河西区军休所成立关工委后,他作为委员,激情工作、无私奉献,尽心竭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开展了各种爱心助学活动,为困难学校、特困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前几年,金汉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河西职大、岳阳道小学开办了青少年朝鲜语基础学习班,培育青少年学员410余人。他们结业后,都成为具有一定韩语水平的人才,多数人在韩资企业担任翻译或职员,为中韩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大批的朝鲜族同胞从东北涌入本市,他们的子女上学便成了一大难题。金汉范经过多方奔走、协调,在东丽区建立了一所朝鲜族小学。今年,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遇到困难,金汉范为校方一一解决。如,从外环线进出学校650米的道路是一条土路,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师生出行困难,造成生源不足。建新校三年来只有30多名学生来上课。金汉范经过奔走,克服重重困难,筹集资金18万元,修成一条通畅整齐的水泥路。学生增加了130名,还有韩国学生20名。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外国友人也纷纷奉献爱心,为学校更新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金汉范自己也为该校的捐款3600元。
为了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今年,金汉范又发动会员为希望工程捐款1160元,给河西区一所中学的一位朝鲜族特困生捐款2000元,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最近,他又通过军休所募捐1050元,帮助两名困难学生度过难关。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河西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陈树津:教子有方的好外婆
挂甲寺街景兴里居民陈树津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女儿和女婿都是聋哑人,如果外孙女李婷从小跟他们长大,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能认多少个字,背多少首古诗,就连记述简单的歌谣都很难。为此,作为姥姥的陈树津就担负起了教育外孙女的重任。
她对外孙女进行正确引导,教育他做一个懂事、自强、自立的孩子,告诉她,“你的父母听不见,说不出,只能用手语、唇语。你有口有耳,要好好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学会和掌握聋哑人手语技能,这样,不仅能和父母交流,长大后还能为更多的聋哑叔叔阿姨服务。”在陈树津的教导下,聪慧的李婷小从三、四岁时,就能以娴熟的手语与父母交流了。如,上街买菜,出门办事,拨打电话,接待来访客人等,这些需要语言表达的事,她这个小“翻译”都能帮忙。有一次在马路上,陈树津的女儿为帮一位盲人朋友提供就业信息,就先用手语告诉李婷,小李婷又是手语又是口语,不停地“翻译”着,令在场的人们赞不绝口。这件事在她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改变了胆小、孤僻、沉默寡言的性格,树立起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事后她告诉姥姥:“我能帮助大人们办事了。“陈树津因势利导地告诉她,这叫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用健康的身心去营造快乐的生活。
李婷的母亲下岗后,心里也很着急。一天她无意中发现《城市快报》上有求助电话号码,就拨通了电话,说出了想帮妈妈找工作的愿望。她的举动感动了快报记者,第二天便采访了她,还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题为《我想给聋哑妈妈找工作》的报道。此举使不少好心的老板,热心的群众,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无声的爱又汇成了一支难忘的歌。面对社会的关爱,陈树津不失时机地引导外孙女,人生不靠别人的施舍与同情,靠的是自己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外婆的悉心善诱下,小李婷在学校认真学习,热爱集体,表现突出,连续五年被评为区、校级三好学生,同时受到区少工委、区委的表扬,被评为河西区坚强孩子俱乐部的优秀会员。多次参加区少工委、区妇联、电视台、广播电台举办的“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的活动。小李婷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社会,回报了外婆的付出与心血。
卢玳维:精心育苗的好奶奶
陈塘庄街华山里社区居民、老医生卢玳维的孙女费源清今年已经17岁了,读高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她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辛勤教导、社会的关爱,当然也离不开奶奶的教育。
费源清出生时是8个月早产儿,又因ABO溶血,病情严重,经儿童医院抢救成活,因此智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卢玳维就在加强智力培养的同时,还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她克服困难、勇敢面对人生。自小源清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卢玳维就告诉孩子:由于你是早产又得了很重的病,所以你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如果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就必须加倍努力学习。
为了帮助孙女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卢玳维坚持让她每天复述一遍老师当天的讲课内容,不但检查了她在学校学习的情况,还掌握了她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每当孙女复述后,卢玳维都适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她继续努力。当孙女学习成绩较好或得到老师表扬时,卢玳维就及时提醒她不要骄傲,班上还有好多同学比你强,有的学习好,有的工作能力强,有的热情帮助同学等等。告诉她要谦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努力向大家学习。
卢玳维还有意让孙女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给她讲些不会劳动的笑话。在家里,她给孩子准备了小搓板、小围裙,洗衣服时就让她坐在小板凳上,在自己的小脸盆里洗自己的手绢、小毛巾。现在,小源清已经能自己洗袜子、裤衩、背心了。晚上和周日,还帮助妈妈洗碗筷、拣菜、淘米。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卢玳维又教会了她炒鸡蛋、炒青菜。这些做法,都培养了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每逢周日,卢玳维擦楼道,让孙女擦楼梯扶手,前些时候遇到了下雪天,卢玳维就带孙女一起去扫雪,并教育她应该有公德心,经常参加公益劳动,为学校和社区建设做贡献。通过劳动,培养了小源清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思想、好作风。她的一篇得奖作文《扫雪》,就是她参加扫雪后写的体会,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为了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思想作风,卢玳维经常教育孙女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上保持高标准,在生活上保持低标准,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接班人。(本文来源:天津日报)
燃烧的蜡烛
——记市建委关工委主任李世久
2009年10月26日 张声典 李国明 李晟 本报 热度:572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张声典 李国明 李 晟
自1998年开始做关心下一代工作,至今已经有十一个年头。11年来,他既是组织者,又是办事员,为教育青少年呕心沥血,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就是市关工委副主任、建委关工委主任李世久。
1997年,李世久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请他去,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说:“我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了,工作岗位变了,但我还是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改变。趁现在身体还好,要多为党做些工作。”于是,他满腔热情地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
1998年至2002年期间,在李世久的组织和奔波下,建委关工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正当他准备为孩子们多做点实事的时候,因机构调整,市建委被撤销,建委关工委也随之消失。但是李世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继续为孩子们四处奔走。
2004年,市建委机构重新恢复。李世久立即向建委党委建议尽快恢复建委关工委组织,并动员离退休老同志们一起来做关心下一代工作。
他带领建委关工委副主任和老干科长,深入到建委战线各局和委二级单位调查,发现有的单位关工委组织形同虚设,有的根本就没有,便与各单位负责人协商,反复做工作,大多数单位很快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但是,也有个别单位的领导认为他“没事找事”。一个单位让他“五吃闭门羹”后,仍不气馁。当他听说那个单位的领导身体不适在家休息时,李世久和几个老同志合计后,买些礼物去看望。谁知道,该领导不在家。他只好写了一封信,留下礼物。没想到的是,那位单位领导深受感动,立即在该单位下发成立关工委组织的通知。截至2004年底,全战线有关局及委属28个单位,有24个单位建立了关工委组织。
一个组织的工作如何,主要看领头人,而领头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李世友发现有些老同志离岗后精神状态不佳,原因是学习少了。于是,他定期组织老同志们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讲话、《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此外,还带领老同志们到山区走访、学习,在他的带领下,老干部们纷纷发挥余热,为下一代做出各自的贡献。
“新一代的青少年有其自身的特点,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才能收到效果。”李世久经常考虑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他戴着老花镜泡图书馆,又是跑书店,从书上摘抄120多位古今中外名人为青少年成长所写的励志名言,然后又邀请书画爱好者,用各种书体写出来,编辑成一本名为《青少年成才之道》的小册子,先后共印发3000册发给大家,被大家誉为“育人之宝”。
多年来,李世久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作风,他把这种作风带到关工委的工作中。他深入到建委下属各个单位走访调查后发现,教子有方的家庭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方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将“教子无方”家庭的问题归纳出来,再仔细筛选出28个优秀学生,顺藤摸瓜,向这些孩子的家长取经。
根据这些家长的经验之谈和简单的文字材料,李世久和市建委关工委副主任曹绪炳一起,每天加班加点,将数万字的八份家庭教育典型材料整理打印出来。当时,天气炎热,李世久牙病发作,嘴里出血。他忍着病痛,冒着高温,坚持工作。随后,又召开建委战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让他没想到的是,宽敞的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取经的家长们,之前整理并复印了近2000份的典型教育材料也被家长们一抢而空。
“神六”飞天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李世久想到:青少年们知道的仅仅是聂海胜现在取得的辉煌成就,少年聂海胜是个什么样呢?他带领关工委的同志一起奔赴枣阳杨垱镇进行走访。沿着聂海胜从小生活、读书的地方,一路寻找熟悉聂海胜的人,让他们讲述少年聂海胜的故事。他将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又请来相关人员,在市建委举办了航天英雄聂海胜成长事迹报告会。与会的150多位家长和孩子听后深受感动。
今年5月30日,李世久租了两辆大客车,载着学生和家长到保康县柞峪小学体验生活。通过柞峪小学校长、老师、学生们的发言和亲身体验,让同行的32位家长和28位孩子感触颇深,心灵受到一次洗礼。28位孩子当场与该校的学生结成了28个对子,互赠礼品、留下联系方式,至今仍保持联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李世久不辞劳苦,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同志也加入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目前,市建委全战线已有776人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李世久的工作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市建委关工委先后被省关工委、省文明办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24日电:在天津市河西区活跃着一支由11名老同志组成、平均年龄近70岁的形势政策教育宣讲团,他们当中有的是离退休干部,有的是党校教员,有的是社区老党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常年宣讲在各个机关、学校、武警部队、街道社区。从改革开放30周年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创建国家卫生区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宣讲主题突出,贴近群众,语言生动,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4年来老同志们共为广大干部群众送去了400余场宣讲报告,直接受众达50000余人,搭建了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形势政策宣讲就是照本宣科死板的说教,枯燥而又乏味。而河西区宣讲团蔡振源的宣讲报告却场场爆满。为了把《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张思德》讲得形象生动,蔡老自费千里迢迢到张思德家乡四川仪陇考察,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正是这些材料让一个栩栩如生的张思德出现在每一场报告会上。而每一次讲到张思德,蔡老都会忍不住先流泪,他说:“只有自己被张思德深深感动,我才能感染听众,让听众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听过蔡老报告的人都会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讲演。他不是在作报告,而是在用革命前辈一颗火热的心朗诵一首动人的英雄长诗。”
魏乃生则充分发挥他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长项,制作PPT幻灯片电子教材,穿插丰富多彩的图片,甚至添加一些视频片段,让他的宣讲真实而又生动。有些小青年怀疑:“这些精致的电子教材是这位近80岁的老爷爷做的,我不太相信。”而当他们亲眼看到魏老熟练的使用电脑,并在几分钟之内做好了一个PPT幻灯片的时候,不得不信服。
“这么大岁数了,还整天往外跑什么”“一身的病,在家歇着多好,你图个啥!”史国玮的宣讲,最初受到了老伴儿的强烈反对,而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史老师都会说:“我是一个老党员,我不讲谁讲。”常年的伏案工作让他患上了颈椎病,双臂双手麻木,十分痛苦。“病痛倒不怕,怕的是一生病,就不能正常开展宣讲工作了。”去年史国玮出了车祸,病情刚有一些好转,他就不顾老伴儿劝阻,又端起报纸来看。“退休不退业,做好一名宣传员。”这是他对自己退休生活的定位。
“你拿着高额的退休工资,有车有房,吃的穿的都好,悠闲自在,如果像你一样,我也天天去宣讲!”这是在一次宣讲中,一位听众突然站起来这么大声地质问宣讲团的屠龙根。屠老当时平和地说:“我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是在企业退休的,最初我的退休工资仅仅几百元,要维持老两口的生活,还要补贴三个下岗的儿女。我有房,是30平方米的小独单;我有车,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屠老的回答让发问的人感到很惭愧,事后他充满敬佩地私下里跟邻居们说:“这老爷子真厉害,让人佩服。”面对生活的窘迫,屠老前些年在一个工厂看大门,领取每个月二百块钱的工资,但他没有忘记宣讲工作,没有忘记为居民服务。他既是区宣讲团成员,又是桃园街宣讲团团长、街老年人协会会长;既是社区党总支委员、关工委委员,又是楼长、巡逻队长,十几年来一直无私奉献在社区,彰显着一个老党员永不褪色的高尚品质。
谈到宣讲工作,79岁的运起荣谈得最多的是要终身学习,他认为只有自己保持与时俱进才能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最新的文化知识传达给广大干部群众。运老理论功底深厚,每个主题宣讲都能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他不仅参加了体北马列主义学习小组,还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成立了一个马克思理论学习小组,定期召集社区老人学习交流,老人们都说:“有了这个学习小组,不仅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还学习到很多知识,运老就是我们小区的学者和教授。”
无论寒气逼人的腊月,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宣讲团于荣清、孟广余都会组织大家学习、交流宣讲经验,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怕辛苦;李庚午发扬老战士艰苦奋斗的作风,常年在社区、中小学等基层单位宣讲;魏永田从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后,仍不忘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经常深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刘振香和赵国香两位党校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然后跟大家共同分享。在宣讲团每一个成员身上都散发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他们离休不离岗、退休不退业,为河西美好明天做出了他们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