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保2011年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创新举措强化服务
寻求养老保险新突破
--2011年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
清河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处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区委部署的“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要求,围绕社保扩面、基金征收和特困群体“助保”、离退休人员“万人康乐”工程以及区政府努力实现全民养老工作目标,以“选学习标杆、找工作差距、定超越目标、创一流业绩” 为动力,努力使全体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改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工作业绩进一步显现,自觉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使我区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能够继续保持进位争先,实现跨越发展。
一、上半年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
确保发放惠民生。及时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增和发放工作; 1-6月份为489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100%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3872万元。重抓扩面求突破。6月底参保人数26445人,新增参保人员3803人,实际净增2369人,完成市局下达全年任务的 94.7 %(自我加压全年订出3500人的目 1
标)。加强合作促征收:及时加强与地税征收部门沟通,征收基金4080万元。强化稽核清拖欠:清理往年欠费110万元,完成年目标84.6%;及时调整稽核工作方法,查出企业少报人数46人,补收基金7.9万元。创新服务促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和档案接收率均为100%;配合市中心开展第二轮免费体检、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和退休人员健康知识讲座;自行组织清河区机关企事业离退休老党员、老同志举办“感恩杯”大型乒乓球比赛和第三届“粽叶飘香”包粽子比赛等活动。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我们在市中心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局领导带领下,继续抓好社保扩面、基金征缴、助保解困、退管服务以及金保工程上线运行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民生实事。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全力推进我区全民养老工程。根据区政府创先争优、为民办实事任务安排,继我区圆满完成1655户养老“零保障家庭”至少有一人参加养老保险目标,以及新农保等惠民政策全面实施后,目前困扰政府部门最大的难题---城区居民及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从今年起,我们将重点研究探索城区居民特别是城区老年居民的养老“断层”难题和参加养老低层面的“老农保”、“新农保”以及“土地换社保”人员向高层面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障转移过渡衔接难题,提升他们的待遇水平。要加强调研走访,积极向上
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出台符合区情实际的全民养老方面的政策文件,用足、用好“助保”惠民等优惠政策,消除制度“盲区”。今年的目标是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淮海、府前和白鹭湖等三个街道开展试点,到年底确保其中两个街道能够全面完成全民养老工作(已列入区政府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在辖区七个街道办事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养老全覆盖。
二是加强宣传与稽核,推进企业职工应保尽保。以《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深入企业和社区,重点在餐饮服务业和灵活就业人员中,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和服务,营造浓厚氛围。组织人员对新参保企业和新区已竣工投产企业开展政策宣传解答,并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开展主动上门帮办等全方位跟踪服务。同时加强对已参保企业开展书面或现场稽核,杜绝“少报漏报”现象。积极协调地税征收、劳动执法等部门加强对欠费企业执法处理,推进社保扩面。
三是提升退管服务水平,做大做强“万人康乐”工程。以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为基地,成立清河区老年乒乓球协会和清河汇康老年俱乐部,从中心层面加以组织协调引导,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支持老年人康乐事业。同时以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网络为依托,积极引导各街道、社区利用自有资源,定期举办适合老年人有特色、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于5月26-27日举办了105名机关企事业退休老党员老同志参加的“感恩杯”大型乒乓球比赛、6月4日在市体育馆门前广场举办清河区第三届“粽叶飘香”退休人员包粽子比赛和文体娱乐艺术节,激发老同志的爱党爱国热情,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配合市中心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新一轮免费健康体检和节日慰问,扎实开展退管服务示范街道(社区)创建活动,确保年内再创成一批省市级示范社区。
四是努力创新探索,解决特殊群体养老问题。针对区环卫处下属聘用人员人数较多、年龄偏大、经济条件差、参保缴费时间短等问题开展调研,探索对有事实劳动关系的环卫工人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允许其补缴养老金,以便能按时办理退休;对参加土地换社保领取养老金人员,探索分期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转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享受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进一步彰显清河发展成果共享的效应,同时带动基金征收。
五是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和团队素质。我们在全区开展的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结合《社会保险法》贯彻实施,组织全体人员从本职岗位最急需的知识学起,在学习中破解难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努力打造更多的工作亮点、创新品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倾心打造“101%满意服务”品牌,强化执行意识,坚持把发展惠民、社保安民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学习当中,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区养老保险事业新跨越大发展。
第二篇:社保工作计划
伊桥村2011年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提供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伊桥村制定了社会保险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切实抓好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工作
当前,我村辖区内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已有部分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和一些历史上的其它原因,还有部分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未参加社会保险,还仍游离于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切实抓好辖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按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年终考核目标,认真落实执行。
二、做好社会保险登记,提高参保意识
在辖区挨家逐户的开展社会保险申报登记宣传工作,进行社会保险摸底调查,基本掌握扩面对象的情况,在全面调查和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扩面台帐,掌握应参保人员情况,明确参保对象。
三、扩面工作的重点和对象。
凡是在辖区内城镇各类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不论其户口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应依法纳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范围,重点是城镇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国有改制企业和分流
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的续接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依法应保未保的城镇从业人员。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扩面氛围
个体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会保险政策还认识不足、了解不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广泛宣传,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是每个公民的权利,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社会保险意识,营造“要我参保缴费”为“我要参保缴费”的良好氛围。
五、做好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
一是明确职能,村劳动保障协管员的要实时采集汇总网格内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工数量;指导管理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障;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受托、接收、转达违法违规举报投诉,协助纠纷案件调查处理等。
二是建立网格内全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基本信息电子档案,掌握所辖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缴纳及工资支付等情况,做到“一户一卡,一网一册,动态监控”,确保底数摸清,信息准确。网格内所采集到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及时输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以网格为单位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各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对电子信息档案进行数据审核,建立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第三篇:社保工作计划
四嘉子乡新农保工作站2010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明确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并认真贯彻落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会议精神,推进新农保业务运行。2010年我们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强化宣传教育,把新农保惠农政策宣传到位。
新农保是项中的的惠民政策,是我国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一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立新农保制度,可以让亿万农民“养老不犯愁”。这项关系亿万农村家庭和谐幸福的好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并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自立能力,进而推动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具体措施。乡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和各村干部深入基层,宣讲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积极动员农户参加新农保。广泛开展新农保政策宣传,并针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及时准确解答,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实现应保尽保。
三、突破重点难点,切实解决农民参保中的突出问题。
1新农保是一个新课题,在探索进行中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不断拓展思路,帮农民解决参保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各村设置村级代办员,帮农民规范填写参保登记表;在乡政府为农民大开绿灯,免费复印证件;没有办理身份证的农民,乡领导及时和派出所取得联系,为农民办理户籍证明,确保农民能及时参保。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将好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应保尽保,努力在为民办实事上再有新突破,在为民造福上再创新业绩。
四嘉子乡新农保工作站
2010年1月1日
第四篇:社保总结
工作总结
在过去了一年里,我从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并且较为圆满的完成了2010的本质工作。在业务方面,我和身边的同事共同探讨,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在这一年里,我所参与的工作有一下几项:
1. 档案管理:档案接收和档案转出。
2. 为档案在社保所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办理求职证。
3. 为档案在社保所的失业适龄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使其能够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4. 和同事共同完成各项劳动局下发的调查工作。如:农村劳动力调查,纯农业无就业家庭调查。
5. 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和社保补贴工作
6. 做好纱厂及五金厂员工的档案整理工作。
在这一年中,我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用知识充实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努力的完善自我,做一名称职的工作人员,希望领导和同事对我进行监督指导:
第一,自觉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注意说话的语速,放慢速度,耐心的为前来咨询政策的人员进行解答。
第三,继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2011年即将到来,我会带着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热忱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积极为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社保服务人员。
第五篇:社保总结
一、基本名词:
社会保障:个人家庭以外的组织给个人提供的基本物质、服务和精神保障。
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遇到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时,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形式,它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及提供的服务。
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无劳动能力的人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甚至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按照法律或行政规定给予各种形式的援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福利:指享受的待遇及利益。
养老保险: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及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义务劳动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在国家法律和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由特定的组织机构经办,通过某种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或自愿缔结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人群中筹集医疗基金,并为该人群的每一位成员公平地分担因疾病而招致的经济风险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与办法。
失业保险: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劳动年龄之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而形成的劳动人口相对工作岗位过剩的社会经济现象。
优抚:是指国家或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保障制度的总称。
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公民。
福利国家:由国家提供公益事业和救济保险等福利的国家。
起付线:也称免赔额(俗称门槛费),是合作医疗基金对参合农民进行补偿的补偿费计算起点。
封顶线: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济贫法:英国历史上颁布的关于社会救济的法律。产生于16世纪,一直延续到1948年。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访谈法:研究者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
观察法: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
调查研究: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社会保障必要性(P3)
(1)人类社会需要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是保障个人生存权的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体生存的公平。2)社会保障的建立有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3)社会保障是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需要。4)社会保障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5)社会保障是社会以组织的形式防范个体的自我风险。6)社会保障是一种文明传承,是一种制度模仿。(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需要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模式
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不测事故时,能得到救助而不致于陷入贫困。对于已经处于贫困境遇的人们,则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这种制度目前主要在一些发展较为迟缓的非洲国家实行。
(2)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其目标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的失业、年老、伤残以及由于婚姻关系、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别支出的情况下,得到经济补偿和保障。它起源于德国,随后为西欧、美国、日本所仿效。
(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形式,其目标在于“对于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老年、生育、死亡以及鳏、寡、孤、独、残疾人都给与安全保障”。这项制度来源于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由英国初创,接着在北欧各国流行。
(4)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国家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劳动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原苏联是这一类型的首创与代表。90年代参照这一模式建立劳动保险制度的。
(5)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保障形式。其特征是政府不提供资助,除公共福利与文化设施外,费用由雇主和雇员负担。这种制度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实行并在新加坡等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3、社会保障体系(P9-10)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涵盖的全部内容。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组成部分。
(1)按各个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两个部分
基本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安置。
补充保障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民间及市场来解决,包括企业年金、慈善事业等,它们发挥着对社会保障制度有益补充的作用。
(2)按突出社会问题来看,社会保障包括就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
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P157)
(1)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要实现保障国民基本生活这一目标,在决定其投资运营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2)收益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决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注重收益性,并且社会保障基金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这也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保证一定的收益性。
(3)流动性原则:社会保障项目的多样性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即时性,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遵循流动性原则。
5、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范围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6、社会救助体系(P9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早出现的范畴。现代社会救助以国家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构建医疗救助、灾害救助、教育救助等多方面的救助体系。
2008年中国建立九项社会救助制度,具体为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按提供救助内容的不同分为现金给付、实物发放、服务提供、心理援助、凭单兑换、资产建设、权利救助七种形式。
社会救助按持续性分为经常性救助和非经常性救助两类。
7、社会保障的特征(P5)
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基本性、强制性、层次性、刚性五个方面。普遍性:社会保障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覆盖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伤、残、失业及遭遇灾害等,都需要社会予以保障。
基本性:社会保障主要满足的是人们的低层次需要,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强制性:基本社会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是自愿的,而基本社会保险是强制的,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参加。
层次性:一般的说社会保障包括基本保障、补充保障两个层次。
刚性:社会保障的刚性在保障水平、保障需求、保障制度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8、养老保险特点及领取养老金条件(P44)(P50)
特点——除了具备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外还包括:(1)参与保险与享受待遇的一致性。(2)保障水平的适度性。(3)享受待遇的长期性(4)保障方式的多层次(5)与家庭养老紧密配合
领取条件——年龄条件、缴费条件、其他条件。
(1)年龄条件:被保险人必须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才可以领取养老金。中国男60,女50,女干部55(2)缴费条件:即参加养老保险的年限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3)其他条件:如工龄条件、居住条件等。
9、医疗保险特点?(P53)
(1)医疗保险是相对开放的费用补偿保险。
(2)医疗保险市场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市场。(3)医疗保险具有消费者道德风险特征。
10、失业保险特征及领取失业金的条件?(P64)(P67)
特征——与养老、医疗等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失业保险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益对象:失业保险的对象是具有劳动能力、由于失去工作机会才临时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有利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2)实施目的:失业保险既要保障失业者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还肩负着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增加工作机会,促进劳动者再就业的任务。有利于就业工作的开展。
(3)享受条件:与劳动者就业意愿有关,无求只要求的失业者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4)保障期限:失业保险属于短期保险项目,如果超过一定期限失业者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就不再享受失业保障待遇。
条件——(1)失业者必须符合劳动年龄条件。
(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
(3)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
(4)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11、工伤保险内容及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P73)(P71)
内容——一是因突发性事故造成的伤残和相关疾病;二是因工作本身的性质造成的职业病。
(1)工伤事故:即职业伤害,不仅包括工作中的意外事故,也包括因工作而导致的身体慢性损害,即职业病。
(2)职业病:源于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本身,特别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接触某种有害物质。
条件——除特殊紧急情况外,必须强调是在生产工作时间,地点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区域范围内。职业病是在工作时间由于工作或工作环境造成的急性或慢性身体伤害。
12、文献法的优点(P218)
(1)文献法具有超越时空性。(2)文献法具有费用低廉性。(3)文献法具有无干扰性。
13、社会优抚特点(P97)
(1)保障对象的特殊性:社会优抚的保障对象是为公共事业和保卫国家安全做出牺牲和贡献的特殊社会群体。
(2)保障待遇的激励性:考虑到军人的风险,军人保障的标准比一般的保障要高。国家鼓励军功,对立功人员按军功的等级有不同的奖励。
(3)保障内容的全面性:社会优抚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全面保障,不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或社会福利,只是对社会群体的某一方面提供保障。(4)保障资金的公共性: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
14、问卷设计的原则(P197)
(1)问卷设计要准确。(2)问卷设计要简洁。
(3)问卷设计要通俗易懂。
15、问卷的结构(P198)
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有一定的规范格式,它通常由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等组成。
16、访谈法的特点(P204)
访谈法的优点——(1)访谈法适应性强。
(2)访谈法可控性强。
(3)访谈法的回答率要高于问卷法的问卷回收率。访谈法的缺点——(1)访谈法对访谈员依赖性较强。
(2)访谈结果的标准化程度低。
(3)访谈法调查成本较高。
17、社会保障发展史(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历史阶段,它从最初萌芽性质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经历近代各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不断突破,逐步演变为如今被世界广泛采纳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成为各国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具。
在古代,社会保障仅仅是一种以救济为主的官办慈善活动,它缺乏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被救济者毫无尊严可言。
近代济贫制度建立后,社会保障开始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但其内容仍局限于救济这一个主要方面。1889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此拉开了世界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帷幕。
此后,经过各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多项目、多层次,相互补充且较为完整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18、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直接性、自然性、及时性。此外,由于观察法操作简单,易于对被观察对象 进行反复观察和长期跟踪观察。
局限——(1)观察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2)观察的结果是实证的。为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还必须辅以实验法、调查法。
(3)观察法的范围是较窄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
1、当前新农保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
2、联系实际,说明医疗保险如何完善?(P52)
3、联系实际说明,工伤保险如何完善?(P71)
4、联系实际说明,养老保险如何完善?(P43)
5、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实现“住有所居”?(P12住房保障)
6、联系实际说明,如何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P12教育保障)
7、大学生医疗保险如何完善?(联系P60完善方法)
8、当前新农合有哪些不足,如何完善?(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