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地3000多万事业编人员2014年7月起开始参加社保
内地3000多万事业编人员2014年7月起开始参加社保2014年上半年,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 2014年上半年,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4年也因此成为养老金并轨破题之年。
千呼万唤 养老金并轨政策迈出关键第一步
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然而6年过去了,试点地区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4年,这一誉为“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之年被寄予厚望。新年伊始,即有媒体在前瞻大事时表示,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规制有望在今年破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去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
3月,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家层面的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仍在综合研究,另外还会按照分步实施的方式,哪方面改革条件成熟,就会马上推行实施。对于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的问题,胡晓义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已给出答案”。报告里有一句话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列在2014年重点工作里面,所以是已给出时间表了。
3月底,有媒体传出消息称,人社部已经完成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制定,目前进入论证阶段,其核心内容是根据公务员的工龄进行一系列计算来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但当天下午
消息即被辟谣。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还在讨论中,并没有定论,所谓“公务员养老金将按工龄补齐保险”也只是其中一个意见和观点,“这些传出的消息不可靠”。
4月中旬,尽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最终的方案还没有出炉,但媒体报道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则已经确定了”。
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至此,养老金并轨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相较2011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而言,“终稿”减少了24条。
6月上旬,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陈蓓表示,今年北京市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了解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情况,同时从制度完善、基金收支平衡、财政投入、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统筹研究,待国家颁布具体政策后,本市将按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落实。
谋篇布局 15省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已经完成2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此后,各省纷纷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或意见。截至5月中旬,山东、云南、上海、四川、天津等15个省份完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合并。合并后各地缴费档次均有所调整,另有部分地区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水平。
以山东省为例,两保合并后,缴费档次已经在全省统一为100元至5000元12个缴费档次。与此前新农保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00元至1000元10个档次相比,参保人的缴费选择更加多元化。不仅如此,自今年5月1日起,山东居民基本养老
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65元提高到75元,提高后比国家规定水平高出20元。
有专家表示,全国范围内完成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合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应该不会迟于2015年。
影响深远 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下月参加社保
据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于5月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按照《条例》的要求,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条例》只作出原则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此番的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诸如“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规定。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第二篇:中国3000多万事业编人员下月起开始缴纳社保
中国3000多万事业编人员下月起开始缴纳社保
2014-06-30 07:17:02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要:
■ 据国务院法制办、中组部、人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 当前,15省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已经完成。2月21日,国务院出台决定将新农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此后,各省纷纷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或意见。截至5月中旬,山东、云南、上海、四川、天津等15个省份完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合并。合并后各地缴费档次均有所调整,另有部分地区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水平。
中新网6月30日电(财经频道 秦辰)2014年上半年,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4年也因此成为养老金并轨破题之年。
千呼万唤 养老金并轨政策迈出关键第一步
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然而6年过去了,试点地区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4年,这一誉为“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之年被寄予厚望。新年伊始,即有媒体在前瞻大事时表示,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规制有望在今年破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去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
3月,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家层面的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仍在综合研究,另外还会按照分步实施的方式,哪方面改革条件成熟,就会马上推行实施。对于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的问题,胡晓义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已给出答案”。报告里有一句话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列在2014年重点工作里面,所以是已给出时间表了。
3月底,有媒体传出消息称,人社部已经完成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制定,目前进入论证阶段,其核心内容是根据公务员的工龄进行一系列计算来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但当天下午消息即被辟谣。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还在讨论中,并没有定论,所谓“公务员养老金将按工龄补齐保险”也只是其中一个意见和观点,“这些传出的消息不可靠”。
4月中旬,尽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最终的方案还没有出炉,但媒体报道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
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则已经确定了”。
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至此,养老金并轨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相较2011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而言,“终稿”减少了24条。
6月上旬,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陈蓓表示,今年北京市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了解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情况,同时从制度完善、基金收支平衡、财政投入、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统筹研究,待国家颁布具体政策后,本市将按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落实。
谋篇布局 15省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已经完成2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此后,各省纷纷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或意见。截至5月中旬,山东、云南、上海、四川、天津等15个省份完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合并。合并后各地缴费档次均有所调整,另有部分地区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水平。
以山东省为例,两保合并后,缴费档次已经在全省统一为100元至5000元12个缴费档次。与此前新农保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00元至1000元10个档次相比,参保
人的缴费选择更加多元化。不仅如此,自今年5月1日起,山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65元提高到75元,提高后比国家规定水平高出20元。
有专家表示,全国范围内完成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合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应该不会迟于2015年。
影响深远 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下月参加社保
据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于5月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按照《条例》的要求,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条例》只作出原则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此番的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诸如“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规定。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中新网财经频道)
相关阅读:养老金并轨
方案: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已出详尽方案 预计年内正式出台 在制定公务员薪酬改革政策的同时,人社部还与中编办、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正在筹划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其中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目前已经制定出详尽的改革方案,预计在年内将会正式出台。
第三篇:事业编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
事业编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本报北京7月1日电(记者赵兵)《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那么是否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将开始改革?就这两个问题,本报记者7月1日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贯彻实施《条例》事关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十分关心,社会高度关注。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条例》某些内容的误读、误传,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上。”这位负责人说。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制度将进一步规范,并且工资水平将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挂钩,进一步体现事业单位特点,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性。
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条例》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事实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位负责人强调:“《条例》只是对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至于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另行研究确定。”因此,社会上近期出现的认为《条例》实施之日即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开始变动”“事业单位人员将于7月开始参加社会保险”等说法属于误读、误传。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中央部署,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这和《条例》实施工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条例》自2014年7月1日实施,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实施。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对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地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消除误解,防止恶意炒作,切实维护稳定。
第四篇:事业单位人员7月起参加社保 财政拒绝全买单
事业单位人员7月起参加社保 财政拒绝全买单 宏观经济新京报[微博]王姝2014-05-16 02:39
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建立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事业单位人员将参加社保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实施,新聘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新京报讯 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特别是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但这一局面将于今年7月1日起改变。
昨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7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终稿较意见稿减少24条
2011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昨日发布的《条例》,即为征求意见后、历时3年制定出的“终稿”。“征求意见稿”共有10章68条,而昨日“终稿”共10章44条,减少了24条。
《条例》将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聘用合同、考核培训、奖励处分、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人事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责任作为基本内容,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如用人机制,《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用合同,明确了聘用合同的期限、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条件、合同解除的情形等。
《条例》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事业编制人数达3153万
目前,我国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昨日,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就《条例》答记者问时表示。
但三部门负责人同时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虽有进展,但同时存在四方面问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
■ 亮点
现状1 “萝卜招聘”
新聘人员公开招聘
近年来,一些地区屡次发生“萝卜招聘”、“内部招聘”案件。如中组部3月31日通报,湖南省江永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7名县级领导干部,通过托人违规办理或伪造子女亲属在外县区工作的虚假人事档案,将7名子女或亲属调入江永县事业单位工作。
对此,《条例》延续2005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原则,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并进一步划清公开招聘的界限,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新聘用工作人员都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说,“考虑到事业单位种类多、行业差别大,公开招聘的具体办法不宜一刀切,条例仅对公开招聘的范围和基本程序做了规定”。
现状2 养老金双轨制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
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三四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此前,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日渐高涨。
对此,《条例》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保,系对《决定》的贯彻实施,再次释放“养老金并轨”即将启动的信号。
但他同时强调,如何解决资金“缺口”,即在职人员此前“欠缴”的养老保险,是“养老金并轨”的难题,“《条例》没有涉及,这方面应该还会出台配套制度”。
现状3 能上不能下
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此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一直是事业单位的质疑焦点之一。
对此,《条例》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同时,《条例》规定了考评、公示等事业单位内部竞聘上岗的程序。
昨日,三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说,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实现人员能上能下的一种竞争性选拔方式。但考虑到竞聘上岗只是事业单位的用人方式之一,《条例》仅对需要竞聘上岗的程序做了原则规定。下一步将制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之前一些学校、医院已启动绩效工资改革,“但改革的效果不明显。《条例》提出了‘重点考核工作绩效’,但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还需要细化规定”。
■ 纵深
事业单位如何参保仍未明确
从1993年发布《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算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行了21年,但一直未有实质进展。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早在2003年提上日程,但直至11年后,《条例》才最终亮相。
关键环节表述模糊
对于耗时11年最终敲定的“终稿”,一直研究事业单位改革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分流、待遇等人事安排问题。“终稿”对于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养老金改革等关键环节,表述仍然模糊。
如“养老金双轨制”,“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终稿”的表述则是,“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事业单位如何参加社保?养老保险到底怎样跟企业并轨?这样的关键环节《条例》应该明确,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汪玉凯表示。
而昨日三部门负责人的答记者问中,也只表示,下一步将制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养老保险到底怎样改革、绩效考核标准如何制订,目前还是待解难题。
“九龙治水”待破局
2008年,国务院出台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6年来,除广东有所突破,其他地区都未有实质进展。
“为什么改革进展艰难?关键原因在于‘九龙治水’的格局需要破局”,汪玉凯强调,以参加社保为例,医疗保险涉及卫计委;养老保险则涉及人社部,养老金并轨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三方面,公务员养老金制度不改革,单独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难有收效。“现在急需成立事业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机构,比如联席会议制度。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整体部署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权责,相互之间如何协调,事业单位改革才能真正启动”。
2011年,国务院确定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时间表,留给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已然不多。
本版稿件/新京报记者 王姝
(原标题:事业单位人员将参加社保)返回腾讯网首页>>
相关阅读: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2014.05.15
·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月1日起参加社保 2014.05.15
·事业单位管理新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2014.05.15
第五篇:人社部:事业编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
人社部:事业编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宏观经济人民网-人民日报赵兵2014-07-02 03:57
新条例实施意味着马上改吗?人社部表示——
“事业编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
只是作出原则性规定,改革方案尚在研究
本报北京7月1日电(记者赵兵)《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那么是否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将开始改革?就这两个问题,本报记者7月1日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贯彻实施《条例》事关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十分关心,社会高度关注。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条例》某些内容的误读、误传,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上。”这位负责人说。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制度将进一步规范,并且工资水平将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挂钩,进一步体现事业单位特点,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性。
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条例》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事实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位负责人强调:“《条例》只是对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至于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另行研究确定。”因此,社会上近期出现的认为《条例》实施之日即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开始变动”“事业单位人员将于7月开始参加社会保险”等说法属于误
读、误传。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中央部署,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这和《条例》实施工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条例》自2014年7月1日实施,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实施。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对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地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消除误解,防止恶意炒作,切实维护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