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明《内燃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2 18: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冯永明《内燃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冯永明《内燃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冯永明《内燃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内燃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内燃机增压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Turbocharging Technology for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开课学期:7

总学时: 32

总学分:1

二、课程目的本课程是高等本科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的选修课,教授内燃机增压技术方面的的基本知识及增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特点。内燃机增压技术是内燃机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历程碑,是当前内燃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内燃机涡轮增压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同增压方式的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内燃机与增压器或增压系统配合的基本要求及其它们之间的技术联系、区别和应用范围,掌握内燃机增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进一步加深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涡轮增压器、增压系统、及其与内燃机增压配合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船用低速柴油机、舰船中高速柴油机,车用汽油机、车用柴油机领域内燃机增压技术的应用特点、技术联系、区别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内燃机增压系统分析、应用的工作能力,为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应体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内燃机增压技术概论(4学时)

了解内燃机增压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掌握内燃机增压的基本概念及其技术特点。

第二章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6学时)

1.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4学时): 掌握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特点;熟练掌握离心式压气机、涡轮的主要性能指标、工作参数的基本概念及它们工作特性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特点。

2.涡轮增压器的密封润滑及中冷器(2学时):掌握涡轮增压器密封、润滑系统的工作原

理及其轴承系统的组成特点;掌握中冷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第三章排气能量的利用(4学时)

掌握排气最大可用能在P-V图下的表示方法及其定义,掌握增压系统的基本形式及排气管分支的设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内燃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4学时)

掌握增压对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以及内燃机与涡轮增压器的配合要求;熟练掌握降低增压内燃机热负荷、机械负荷及避免其喘振的技术方法。

第五章涡轮增压系统(12学时)

1.车用涡轮增压系统(4学时):掌握车用内燃机采用的各种增压系统的技术应用特点,熟练掌握可控两级增压系统、机械涡轮复合增压系统、电动辅助混合涡轮增压系统、可变几何涡轮增压系统、双涡轮增压系统它们之间的技术联系及其改善内燃机经济性、动力性、排放的技术原理。

2.舰船柴油机用涡轮增压系统(4学时):掌握舰船内燃机采用的各种增压系统的技术应用特点,熟练掌握在舰船中高速柴油机中可控两级增压系统、可变几何涡轮增压系统、相继涡轮增压系统的系统组成特点和它们之间的技术联系及其改善内燃机经济性、动力性、排放的技术原理。

3.船用低速机用涡轮增压系统(4学时):掌握船用低速柴油机采用的各种增压系统的技术应用特点,熟练掌握船用低速柴油机中可变几何涡轮增压系统、总能回收涡轮复合系统TCS-PG、TCS-SPG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它们之间的技术联系及其改善发动机经济性、排放的技术原理。

第六章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2学时)

掌握联合运行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外界参数变化对联合运行线的影响规律,熟练掌握内燃机配合中喘振、超温的解决方法以及调节发动机匹配联合运行线的技术措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板书授课。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七、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气体动力学、内燃机结构、内燃机原理(具备工程热力学、气体流动、内燃机结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教材以中文教材《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为主,英文教材《 Charg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内容为辅,根据课程大纲补充船用柴油机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

[1] 陆家祥.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2] Charg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Hermann Hiereth,Peter Prenninger,Springer Wien NewYork2007

主要参考资料:

1、ABB Technical Report-Operating Turbochargers20072、ABB Technical Report-Waste heat recovery for lower engin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20063、Wärtsilä Technical Report-Existing and future demands on the turbocharging of modern large two-stroke diesel engines 2005、4、Turbocharger technologies for meeting future emissions legislation-Holset Turbochargers Technical Report(中英文对照)

九、课程考核方式(需说明开卷、闭卷、大论文等考核形式以及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等内容)

闭卷、平时成绩占30%。

撰写人签字: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第二篇:程序设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程序设计技术

二、学时与学分:56学时(含实验学时32/2)3.5学分

三、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理工科各专业

四、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

五、课程教材: 《程序设计技术(C语言)》(第3版)熊壮,陈策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六、参考教材: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熊壮,刘慧君,伍星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梁光春、曾

一、熊壮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C语言程序设计》,孙家骕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Second Edition),Brian W.Kernighan & Dennis M.Ritchie,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

八、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我校为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学生设置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程序设计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和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是程序设计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本课程从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出发,以C程序设计语言为教学语言,通过对典型实例的算法描述以及相应C语言代码描述展现了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如何组织数据和如何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了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如何将方法和编码相联系的具体程序设计过程,进而向学生传授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应用课程打下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C语言数据描述和C程序设计初步

1.C程序的基本结构

2.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

3.基本运算符和表达式

4.不同类型数据混合运算及数据转换 5.C程序设计初步

6.常用数学类标准库函数使用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和C语言的控制结构

1.C程序控制结构中的条件表示 2.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基础 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基础

4.C语言中的其它简单控制结构 5.C语言控制结构应用举例

(三)数组及其应用基础

1.一维数组应用基础

2.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应用基础

3.数组简单应用——数组元素值的随机生成 4.数组简单应用——常用排序方法 5.数组简单应用——常用查找方法

(四)C程序结构与C函数

1.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2.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3.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4.编译预处理

5.多源文件C程序的组织方法

(五)指针及其应用基础

1.函数与指针的关系及其简单应用 2.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3.多级指针的定义和使用

4.指针与数组的关系

5.指针数组和命令行参数 6.用指针构成动态数组(*)

(六)字符串数据处理及其应用

1.C语言的字符串表示方法 2.字符串中有效字符的统计 3.字符串的复制 4.字符串的连接

5.字符串中字符的查找 6.字符串中字符的插入和删除 7.字符串的比较和子串的查找 8.字符串中子串的插入和删除

(七)结构体类型和联合体类型

1.结构体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

2.typedef关键字的简单应用 3.结构体数组

4.结构体数据类型与指针的关系

5.结构体数据类型的简单应用——单链表 6.联合体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

(八)C语言的文件处理及其应用

1.文件概念与文件类型指针

2.C语言中的文件处理基础

3.文件的基本读写操作和顺序文件处理 4.文件的定位操作和随机文件处理

(九)位运算与枚举类型

1.C语言的位运算及其应用 2.位段及应用

3.枚举数据类型及其应用

十、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数为32/2,实验环境为:

1)WINDOWS 9X/2000/XP/2003操作系统环境; 2)Microsoft Visual C++ 6.0)集成环境;

实验内容参照《程序设计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执行。

十一、说明:

十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为40,各部分学时分配如下:

(一)C语言数据描述和C程序设计初步(3H)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和C语言的控制结构(5H)

(三)数组及其应用基础(4H)

(四)C程序结构与C函数(5H)

(五)指针及其应用基础(8H)

(六)字符串数据处理及其应用(4H)

(七)结构体类型和联合体类型(4H)

(八)C语言的文件处理及其应用(4H)

(九)位运算与枚举类型(3H)

十三、考试方式:

本课程考试由笔试和实践环节考试(考查)组成,笔试为闭卷考试,试题类型为:

1)单项选择 2)程序填空 3)阅读程序题

4)根据算法写程序或者根据程序写出算法描述 5)按要求编写程序

大纲制定者:熊壮

大纲审定者: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 时 72 学 分 4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特殊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或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之后,专门培养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现代教育观念、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具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涉及到众多媒体、技术和理论,内容面广量大且要求很高。课程着重介绍以下内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理论知识;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系统知识;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等。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整合。这对师范院校保持特色、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民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肩负着一定的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任。师范类各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担任中等学校的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能够更新教育观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展非常必要。

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已学习过本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掌握各类媒体的加工、处理与艺术化操作;能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掌握学科教学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初步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的选遍原则是: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教育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坚持以下原则:

1.“观念为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更多的强调“应用性”,强调未来教师职业素质的完善。要把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作为教学首要任务。

2.“能力为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媒体应用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研究协作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能力展开,让未来的人民教师成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

3.“创新为本”。现代教育技术处于飞速发展与变革之中,不断有新媒体、新方法、新理念涌现。课程应把最新的信息、最前沿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内容中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绪论、文字图形图像媒体及技术、音频媒体及技术、视频媒体及技术、动画媒体及其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共九大部分内容。实验环节包括现代教学媒体实验、多媒体教室综合实验、数字化音频实验、非线性编辑实验、多媒体课件开发实验、教学动画设计实验和网络综合应用实验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文字教材

(1)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 陈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2)参考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教育技术学导论》 黄荣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1版;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张剑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

2.电子资源

由任课教师根据多年任课经验,依靠教研室集体备课,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电子资源建立于文字教材之上,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在讲要点、讲方法、或解答疑难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1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本课程知识结构;

2.认识当今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拓展目标:

1.说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2.阐述“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论述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4.建立基本的教育技术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技能目标:熟悉机房环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网站的登陆、搜索、上传等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识时代

知识要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知识要点: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内涵及相关名称;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知识要点:

1.常用的几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

2.媒体、教学媒体的概念、内涵及特性;

3.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三)教学活动

1.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1)形成3、4人一组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小组,为小组命名。

(2)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总任务意向,征询组员意见,记录相应建议,并作相应修改。

2.感受时代变化

利用调查法和文献法,比较与15年前相比时代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一人归纳全组的意见在全班交流。

(四)教学建议

通过交互式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知识结构、领会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的定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内涵及应用领域。穿插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进一步强化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首节理论课讲授应适当注意节奏,以教师讲解配合师生讨论的方式为主。第2章 文字图形图像媒体及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各种视觉教学媒体的特点;

2.掌握数字照相机的相关构造、原理;

拓展目标:

1.了解画面中的艺术表现;

2.能合理利用光线、空间、线条、色彩等创作出具用美感的视觉作品; 技能目标:

1.掌握应用数码相机、扫描仪获取外部数字图像资源的方法;

2.掌握图形获取和处理技术;

3.阐释复杂影像的合成方法,能进行较为复杂的影像合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化拍摄技术

知识要点:

1.数码相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曝光控制技术、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色彩控制技术的方法;

第二节 拍摄的艺术化表现

知识要点:

1.画面、色彩、空间的利用;

2.各种美感的表现;

第三节 扫描仪及扫描技术

知识要点:扫描仪的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四节 影像加工处理

知识要点:Photohop的相关操作(工具栏、图层、通道、影像合成及调节的一般方法);

第五节 图形生成技术

知识要点:矢量图形的特点、原理和绘制方法。

(三)教学活动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拍摄作品(包括成功作品,也包括曝光不足、照片模糊、分辨率太低的作品)进行课堂展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激发思维并要求每小组在课后提交书面分析报告,并将结果上传至课程网站上。

(四)教学建议

通过交互式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到教学媒体的分类,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内涵及应用领域,了解本知识环节的知识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自带相机、播放特殊照片的艺术处理、穿插讲解有关数码照相机行情、选购方面的知识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兴趣。

第3章 音频媒体及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音频媒体的特点;

2.掌握常用音频媒体格式; 拓展目标:能够应用音频媒体进行教学;

技能目标:掌握音频的数字化加工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频数字化采集技术 知识要点:音频数字化过程及指标; 第二节 音频数字化编辑加工

知识要点:音频数字化加工的特点和方法; 第三节 扩音技术

知识要点:扩音连线及故障解决。第4章 视频媒体及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各种视频媒体的特点、教学功能; 2.掌握文字稿本的编写方法; 拓展目标:

1.了解数字电释与高清度电视; 2.熟悉常用数字视频光盘设备;

3.阐释视频教材标准,知道视频教学的注意点; 技能目标:

1.掌握采集、编辑、输出视频的方法; 2.VCD/DVD光盘刻录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频媒体的教学功用及视频教材的设计制作

知识要点:视频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方式、特点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视频数字化采集技术

知识要点:数字摄像机的基本组成和一般操作; 第三节 数字视频编辑加工

知识要点:数字视频编辑中所使用的原理、指标、格式和软件; 第四节 用Premiere进行非线性编辑 第五节 数字视频

第六节 DVD节目制作与光盘刻录

知识要点:DVD的原理、工作方式、分类和特点; 第五节 教育视频内容的评价与利用 知识要点:视频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运用。第5章 动画媒体及其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动画、教育动画的特点; 2.认识动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拓展目标:能设计自身学科需要的教学动画; 技能目标:

1.了解常用动画创作软件;

2.能用Flash软件制作形变动画和各种运动动画; 3.能用Flash制作具有按钮交互的多场景动画; 4.掌握用3ds max制作三维动画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动画概述

知识要点:动画的特点、分类、获取方法及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 知识要点:

(1)Flash文件的特点,创作、发布的一般过程;

(2)Flash软件的界面构成、场景、时间轴、图层、帧的概念及相关操作;(3)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折罩动画、路径动画的相关操作; 第三节 三维动画的设计制作

知识要点:三维动画的制作软件、基本制作过程。

(三)教学活动

1.查找汇集有本专业教学动画的网站,留心注意影视片的片头设计,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共享。2.探讨教学媒体的特点与运用,以表格形式概括出各种媒体形式在自身专业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该注意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共享表格内容,并作为作业提交。

(四)教学建议

本章应特别注意动画设计开发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①介绍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设计开发的具体要求,让他们自我探索完善,将“干线式”与“任务驱动”方法有机结合。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是通过在该章后面安排的“教学实践—Flash动画设计制作实践”来实现。③要求完成高要求的动画设计与制作,并以电子作业形式提交。④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第6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多媒体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课件的概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3.掌握多媒体概念及其特点,常见媒体类型的特点;

4.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

5.熟练掌握CAI基本概念、特点,掌握课件的定义;

拓展目标

1.掌握课件开发中学习者分析、界面设计的方法;

2.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和各要素设计、评价方式和标准; 3.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使用及相关技巧;

2.了解常见专业教学常用软件,熟悉本专业教学常用软件; 3.熟练掌握多媒体演示教学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媒体概述

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的定义、类型及开发流程;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设计 知识要点:

1.CAI基本概念、特点;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3.文字脚本、制作脚本的编制; 第三节 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要点:

1.Powerpoint做作课件过程;

2.Powerpoint一般操作、使用技巧、适用范围; 第四节 利用金山演示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要点:金山演示特点、适用范围; 第五节 利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要点: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区别,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基本技术; 第六节 专业教学常用软件

知识要点:专业教学常用软件分类和适用范围; 第七节 多媒体课件评价标准

知识要点:课件评价标准中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第八节 多媒体教学设备

知识要点:多媒体演示教学系统各组成设备原理、特点、连线,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教学活动

1.查找交流汇集有本学科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网站,以小组的形式选择其中至少5个课件进行评价分析。

2.探讨本专业教学课件制作的特殊性,分析所在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成功做法和存在问题。

3.总结反思本章的教学,找出不足,加以弥补,并填写学习日志。

(四)教学建议

本章是核心章节,内容较多,要求较高。课堂讲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着重讲解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概念、原理,将“干线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减少在菜单、命令、工具等基本知识方面介绍的时间。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从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界面交互等角度深化对课件制作环节的理解,适时补充美学理论、构图原理等知识。

第7章 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学会信息浏览与检索; 2.掌握网络信息交流常用方式; 3.掌握网络教学的特点和模式;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对教育的意义;

5.熟悉计算机网络常用术语; 拓展目标:

1.述说虚拟现实的特性和教育应用现状; 2.说出网络教育的优势;

3.阐释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与学习模式的特点,评说其优势和不足; 4.具备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合适教与学模式的能力; 技能目标:

1.掌握利用引擎搜索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2.会使用FTP软件下载及上传文件;

3.掌握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浏览与检索 知识要点:

1.IE的相关操作和技巧; 2.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 第二节 文件上传与下载

知识要点:网络传输常见方式和软件; 第三节 基于网络的通信与信息交流

知识要点:各种基于网络交流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环境;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学习环境 知识要点:虚拟现实的特性及教育应用; 第五节 基于网络的教与学 知识要点:

1.网络教学的优势及应用范围;

2.网络环境下教学与协作学习的模式与特点。

(三)教学活动

探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每组选择教材中的一个模式进行探讨,在小组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向全班同学汇报。

(四)教学建议

通过引入阶段建立师生共同经验,利用交互式课件的演示,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网络教育特点、发展及远程教育主要类型。可通过常用聊天软件QQ的介绍,引出群组的功能、IP地址的概念、因特网的接入方式等基本问题,并对TCP/UDP传输协议,图像截图的方法,P2P技术等做概述。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利用网络去比较、细化这些概念,使知识理解上升到较高层次。第8章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说出流媒体的特点,了解流媒体的格式; 拓展目标:

1.说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对于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2.说出网络课程的概念和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特点; 技能目标:

1.了解网站建设的方法和常用技术;

2.掌握Dreamweaver中媒体元素的添加、表格、样式、导航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 第二节 用Dreamweaver创建网站

知识要点:了解Dreamweaver的界面构成、特点及相关操作; 第三节 网络课程开发

知识要点:网络课程特点、开发流程; 第四节 流媒体技术

知识要点:流媒体定义、特征及常用格式。

(三)教学活动

1.了解本专业现有的网络资源,与小组同学交流探讨,并分析其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2.查找与自身学科相关的“精品课程”,选出3个比较优秀的案例,从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角度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探讨学科教学网站的实现方法与途径。

第9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教学设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及重要有意义;

3.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4.熟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5.了解教学策略的种类和特点;

拓展目标:

1.述说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运用要点;

2.阐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以及整合基本模式的内涵; 3.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

1.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深化对课件制作的认识;

2.能运用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绩效;

3.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概念,树立系统的教学设计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知识要点: 1.系统化理论、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层次;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第二节 学习需要分析

知识要点: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知识要点:学习者分析方法; 第四节 学习内容分析与组织 知识要点: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第五节 阐述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第六节 教学策略及教学活动设计

知识要点:信息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应用; 第七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知识要点:

1.课程整合的定义和目标;

2.基于任务驱-协作、学科网站自主学习、网络探究的课程整合模式; 第八节 教学设计模板 第九节 教学评价与反思 知识要点: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分类; 2.基于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种类。

(三)教学活动

1.探讨设计方案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重点是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用资源),听取小组成员对成果的意见后加以修改,保存于电子学档,并在班级上以说课、试讲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成果。

(2)每组选出一项好的教学设计成果,全组对其进行加工完善,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班级对各小组的教学设计整体水平做出等第的评定。2.反思交流

(1)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实践,填写反思记录文档,尽可能修改完成一份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方案。

(2)在反思的基础上,交流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分析现有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势及不足。

(3)在交流讨论基础上形成小组对现有教学设计理论优缺点的共识,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在课程学习网站上发表。

(四)教学建议

本章是教材的难点与核心章节,理论性较强。教学应侧重讲解重要的概念、典型案例及通用性较强的原理。通过让学生观摩优秀课程设计视频、往届学生微格试讲录像,使其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及现代媒体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从课程导入、内容讲述、媒体运用、情景创设、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深入领会教学设计的概念内涵和步骤。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32/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使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熟悉各类教学资源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并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

全校师范类专业(教育技术学除外)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教育技术概述

(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2)了解国外教育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3)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了解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了解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应用相应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2)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说出经验之塔理论对实际教学的启示;(3)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过程和典型模式,熟悉教育传播的方式及过程;(4)掌握教育传播的四个基本原理及使用策略。3.信息化教学设计

(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2)了解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掌握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结构和系统过程;(3)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过程;

(4)掌握前期分析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掌握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理解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方法,了解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类型和实例。

4.现代教学环境与应用

(1)了解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2)了解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与设计要点,熟悉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机房的基本功能及教学特点;

(3)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与微格教室设施的基本组成,掌握微格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4)了解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5)了解网络课程的特点及实施时注意的问题;(6)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7)掌握网络下载的方法,学会从教学网站中下载教学视频和课件等资源。5.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处理

(1)了解文本素材的获取方法,掌握文本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2)了解声音素材的常见格式,掌握声音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

(3)了解图形、图像素材的常见格式,掌握图形、图像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4)了解动画、视频素材的常见格式,掌握动画、视频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6.多媒体课件制作

(1)了解教学幻灯片设计的原则和基础知识,掌握教学幻灯片设计和制作的一般流程;(2)了解Flash课件制作的基础知识,掌握Flash课件设计和制作的一般流程;

(3)了解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初步掌握网络课件的开发方法。

(二)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

(1)了解信息化教学教案撰写的内容与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教案撰写的流程;(2)通过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实例,自选主题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二 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

(1)了解网络课程特点及结构模块,学会分析其优点与不足;(2)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了解经典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站,学会从这些网站中浏览并查找需要的各类资源;(4)掌握网络下载的方法,学会从教学网站中下载教学视频和课件等资源。实验三 教学素材处理

(1)了解素材格式转换的流程和步骤,学会应用格式转换软件对素材进行格式转换;

(2)掌握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编辑与制作的方法,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文本、图像、音频等素材进行加工与处理。

实验四 多媒体CAI课件制作

(1)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了解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特点并学会选用;

(2)掌握多媒体课件资源获取、加工与处理的技巧;

(3)掌握Powerpoint或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学会用Powerpoint或Flash制作演示型课件;

(4)掌握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调试技巧。

第五篇:《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数控技术专业(专科)

《单片机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单片机技术》课程以国内最流行的MCS-51单片机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80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单片机概述、单片机芯片的硬件结构、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MCS-5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的中断与定时、单片机系统扩展、单片机串行口及应用。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及主要支援芯片的功能、结构、编程方法以及基本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具备对单片机系统的设计、维护与软、硬件开发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1.熟练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

《单片机应用技术教程》徐爱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自学、实验环节组成。实验未完成者不得参加考试。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

三、适用专业:

本大纲是针对于电大数控专业而编写的。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考核内容

1.单片机的发展、单片机的应用、典型单片机系列 2.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 考核要求

1、掌握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

2、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发展概况及应用领域,典型单片机系列的基本情况。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考核内容

1.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引脚定义和重要组成部分;引脚的名称、功能和引脚的复合功能。

2.MCS-51内部数据存储器的配置;专用寄存器的名称、功能和寻址;内部程序存储器的配置及功能、寻址。

3.单片机并行输入/输出口的基本电路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4.单片机时钟电路、时序定时单位和典型时序。

5.单片机的复位方式、单步执行方式、掉电保护方式和低功耗方式等。考核要求

掌握:单片机芯片的内部组成原理及寄存器结构。

理解:单片机时钟电路与时序、输入输出口以及引脚的使用。了解: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第3章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 考核内容

1.MCS-51指令系统特点、各种寻址方式及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2.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及移位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布尔变量操作类指令。

3.典型子程序设计,例如:加减乘除运算、数制转换、查表、差值运算、译码等 考核要求

掌握:1.各种寻址方式。

2.加、减、乘、除运算及数制转换程序设计。理解:1.常用指令的功能和使用。

2.查表、差值运算、译码等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了解:常用指令的特点

第4章 中断与定时系统 考核内容

1.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中断源、中断控制和中断响应。

2.MCS-51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和计数功能、定时/计数控制和定时工作方式。3.单片机中断定时与计数功能的应用举例。考核要求

掌握:单片机的中断源、中断控制、中断响应;定时器/计数器的电路结构和功能、定时/计数控制。

理解:单片机中断、定时和计数的应用。第5章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 考核内容

1.单片机系统结构、扩展的实现方法、存储器和I/O口编址技术。2.单片机典型数据存储器芯片、扩展连接。3.单片机典型程序存储器芯片、扩展连接。

4.单片机与8255、8279、A/D、LED、LCD、键盘和打印机等接口的实现。5.单片机串行接口结构、单片机与微机通信。考核要求

掌握:单片机存储器和并行I/O的编址技术及扩展实现方法;8255、8279的结构原理及与单片机的接口扩展方法。

理解:存储器和并行I/O扩展的应用。第6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接口技术

考核内容

1、单片机LED显示接口技术的原理

2、A/D转换、D/A转换的工作原理

3、通过各种芯片扩展后的程序编制 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让同学基本掌握各种芯片扩展后的基本原理,能够读懂扩展后的程序,对程序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了解A/D转换、D/A转换的工作原理。

第7章

MCS-51单片机串行口及应用

考核内容

1.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2.串行通信波特率

3.串行通信的制式

4.串行口特殊功能寄存器

5.串行工作方式

考核要求:了解:串行接口结构及应用。

下载冯永明《内燃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冯永明《内燃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像技术 课程编号:1202141B4 学时/学分:48/3 课程类别/性质:通识/必修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摄像技术》是网络与新......

    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 二、 学分:3 三、 先修课程: 四、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多媒体技术》课程是网络教育考试的一门必修课(计算机专......

    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一门必修课(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或限定性选修课)。本课程综合......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出版说明 第2版前言 第l版前言 本书常用量及其符号、单位和换算关系 项目一液压与气压传动认识实训……·1 任务一概括了解液压传动……………………l 任务二概括了解......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先进制造技术 英文名称: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110993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分:2 总学时数:32 先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代码:INDE3010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

    《PHP应用程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课程教学大纲 《PHP应用程序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课堂上先结合案例讲解PHP的基本语法等知识,再通过上机实践和课后......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242024课程英文名称:IntelligentManufacturingofVehicle课程总学时:24讲课:24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