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局2010年目标任务自查报告(推荐)
农机局2010年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2010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市农机局《关于下达2010年各县(市、区)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市农机[2010]15号)文件要求,紧密联系本部门实际,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为“三农”服好务,积极推进我市农机系统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市农机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0年年终目标考核的通知》(委办[2010]98号)文件要求,我局对2010年市农机局下达目标任务进行了自查,自查得分100分。现将目标任务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分值100分,自查得分100分)
一、加快农机灾后重建
按照省、市灾后重建规划要求,加快农机灾后重建,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全年共落实农机项目资金12719.8万元。认真开展技术指导,抓好灾后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和机耕道路建设,基本完成本系统灾后重建任务,努力提高农机化生产能力。
二、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分值12分,自查得分12分)
认真做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年完成购机补贴总金额1923.8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200万元,受益农户4100余户。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值16分,自查得分16分)
(一)乡村道路建设:新建和硬化道路目标任务:2公里/65公里,实际完成82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26%。
(二)新增提灌机械目标任务0.01万台/0.117万千瓦,实际完成0.0102万台/0.1365万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分值6分,自查得分6分)。
(三)提灌机具修复改造700台/7000千瓦,实际完成726台/7500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04%/107%。
四、农机化安全生产(分值11分,自查得分11分)
加强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管,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况和驾驶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与春耕备耕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开展农业机械的检验,确保机具优质、高效、安全地投入作业,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农业机械作业量(分值16分,自查得分16分)
(一)机耕面积,目标任务95万作业亩,实际完成98万作业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3%。
(二)秸杆还田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4.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225%;
(三)机械抛秧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2.1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5%;
(四)机械收割目标任务26万亩,实际完成27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4%;
(五)机播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2.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15%。
六、农机化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一)认真实施部、省农机科技推广项目,全年新增各型联合收割机222台,拖拉机284台,水稻插秧机44台,耕整机326台,机动喷雾器3640台。
(二)认真组织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秸秆气化站是国家农业部下达的投资计划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在湔底镇桐林村。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处理利用废菌包生产燃气,能够有效解决湔底镇木耳废渣处理难问题。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该站于4月动工,2010年3月竣工并投入运行使用,项目总投资250万元。秸秆气化站建成后,能够满足300—500户农生活燃气使用,平均每天可产气~3000立方米,每天处理废菌包5000—6000袋左右,全年处理废菌包约200多万袋,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三)农机技术培训稳步发展。下达教育培训任务600人/次,实际完成1200人/次,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开展。
七、农机市场监管和技能鉴定(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加强农机行业管理,监督农机产品质量。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的农机市场。建立健全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目标任务10人,实际完成11人,占目标任务的110%。
八、农机化信息和宣传工作(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今年我们注重媒体宣传的作用,围绕重要农时季节,在春耕备耕时节,多形式、多途径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全市农机化工作的亮点和热点,大力宣传农机灾后重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今年我市共召开各类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会、各类培训会14次,电视台报道农机化工作10次,电视台报道1次,《报》报道20篇,在市、镇举办科技赶场6次,印发科技资料2100余份。今年我市农机化信息上报目标任务3条,通过网上发出各种信息48条,其中:上报省局、市局9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通过各种宣传,加深了社会各
界对农机化工作的认识。及时、认真、准确汇总上报农机化管理、人事劳动和行政执法统计信息,完成各项统计任务。
九、农机化服务建设(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抓好对乡镇农机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今年,我局分别采取集中培训和会议等形式对我市基层农机人员进行了5次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农机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今后基层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壮大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今年新引进落户“大汉仓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市禾丰镇建设1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基地,计划2011年1月竣工投入生产。
十、农机总动力(分值5分,自查得分5分)
农机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农机站线干部职工一条心,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010年农机总动力下达任务达18万千瓦,实际达20.83万千瓦,新增农机总动力2.7万千瓦。
第二篇:农机局10年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农机局2010年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农机局2010年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2010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市农机局《关于下达2010年各县(市、区)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市农机[2010]15号)文件要求,紧密联系本部门实际,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为“三农”服好务,积极推进我
市农机系统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市农机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0年年终目标考核的通知》(委办[2010]98号)文件要求,我局对2010年市农机局下达目标任务进行了自查,自查得分100分。现将目标任务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分值100分,自查得分100分)
一、加快农机灾后重建
按照省、市灾后重建规划要求,加快农机灾后重建,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全年共落实农机项目资金万元。认真开展技术指导,抓好灾后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和机耕道路建设,基本完成本系统灾后重建任务,努力提高农机化生产能力。
二、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分值12分,自查得分12分)
认真做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全市农机购
置补贴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年完成购机补贴总金额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200万元,受益农户4100余户。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值16分,自查得分16分)
(一)乡村道路建设:新建和硬化道路目标任务:2公里/65公里,实际完成82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26%。
(二)新增提灌机械目标任务万台/万千瓦,实际完成万台/万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分值6分,自查得分6分)。
(三)提灌机具修复改造700台/7000千瓦,实际完成726台/7500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04%/107%。
四、农机化安全生产(分值11分,自查得分11分)
加强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管,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况和驾驶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与春耕备耕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开展农业机械的检验,确保机具优质、高效、安全地投入作业,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农业机械作业量(分值16分,自查得分16分)
(一)机耕面积,目标任务95万作业亩,实际完成98万作业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3%。
(二)秸杆还田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225%;
(三)机械抛秧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5%;
(四)机械收割目标任务26万亩,实际完成27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4%;
(五)机播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15%。
六、农机化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一)认真实施部、省农机科技推广项目,全年新增各型联合收割机222台,拖拉机284台,水稻插秧机44台,耕整机326台,机动喷雾器3640台。
(二)认真组织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秸秆气化站是国家农业部下达的投资计划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在湔底镇桐林村。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处理利用废菌包生产燃气,能够有效解决湔底镇木耳废渣处理难问题。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该站于4月动工,2010年3月竣工并投入运行使用,项目总投资250万元。秸秆气化站建成后,能够满足300—500户农生活燃气使用,平均每天可产气~3000立方米,每天处理废菌包5000—6000袋左右,全年处理废菌包约200多万袋,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三)农机技术培训稳步发展。下达教育培训任务600人/次,实际完成1200人/次,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开展。
七、农机市场监管和技能鉴定(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加强农机行业管理,监督农机产品
质量。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的农机市场。建立健全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目标任务10人,实际完成11人,占目标任务的110%。
八、农机化信息和宣传工作(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今年我们注重媒体宣传的作用,围绕重要农时季节,在春耕备耕时节,多形式、多途径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全市农机化工作的亮点和热点,大力宣传农机灾后重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农机局目标任务灾后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农机局目标任务灾后重建工作自查
报告
农机局目标任务灾后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农机局目标任务灾后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来,我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市农机局《关于下达各县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文件要求,紧密联系本部门实际,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为“三农”服好务,积极推进我
市农机系统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市农机部门
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年终目标考核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对市农机局下达目标任务进行了自查,自查得分100分。现将目标任务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加快农机灾后重建 按照省、市灾后重建规划要求,加快农机灾后重建,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全年共落实农机项目资金万元。认真开展技术指导,抓好灾后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和机耕道路建设,基本完成本系统灾后重建任务,努力提高农机化生产能力。
二、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认真做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年完成购机补
贴总金额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200万元,受益农户4100余户。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道路建设:新建和硬化道路目标任务:2公里/65公里,实际完成82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26%。
新增提灌机械目标任务万台/万千瓦,实际完成万台/万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10%。
提灌机具修复改造700台/7000千瓦,实际完成726台/7500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04%/107%。
四、农机化安全生产
加强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管,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况和驾驶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与春耕备耕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开展农业机械的检验,确保机具优质、高效、安全地投入作业,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农业机械作业量
机耕面积,目标任务95万作业亩,实
际完成98万作业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3%。
秸杆还田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225%; 机械抛秧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5%;
机械收割目标任务26万亩,实际完成27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4%;
机播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15%。
六、农机化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 认真实施部、省农机科技推广项目,全年新增各型联合收割机222台,拖拉机284台,水稻插秧机44台,耕整机326台,机动喷雾器3640台。
认真组织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秸秆气化站是国家农业部下达的投资计划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在湔底镇桐林村。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处理利用废菌包生产燃气,能够有效解决湔底镇木耳废渣处理难问题。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该站于4月动工,3月竣工并投入运行使用,项目总投资250万元。秸秆气化站建成后,能够满足300—500户农生活燃气使用,平均每天可产气~3000立方米,每天处理废菌包5000—6000袋左右,全年处理废菌包约200多万袋,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农机技术培训稳步发展。下达教育培训任务600人/次,实际完成1200人/次,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开展。
七、农机市场监管和技能鉴定
加强农机行业管理,监督农机产品质量。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的农机市场。建立健全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目标任务10人,实际完成11人,占目标任务的110%。
八、农机化信息和宣传工作
今年我们注重媒体宣传的作用,围绕重要农时季节,在春耕备耕时节,多形式、多途径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全市农机化工作的亮
点和热点,大力
宣传农机灾后重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今年我市共召开各类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会、各类培训会14次,电视台报道农机化工作10次,电视台报道1次,《报》报道20篇,在市、镇举办科技赶场6次,印发科技资料2100余份。今年我市农机化信息上报目标任务3条,通过网上发出各种信息48条,其中:上报省局、市局9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通过各种宣传,加深了社会各
界对农机化工作的认识。及时、认真、准确汇总上报农机化管理、人事劳动和行政执法统计信息,完成各项统计任务。
九、农机化服务建设
抓好对乡镇农机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今年,我局分别采取集中培训和会议等形式对我市基层农机人员进行了5次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农机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
今后基层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壮大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今年新引进落户“大汉仓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市禾丰镇建设1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基地,计划2011年1月竣工投入生产。
十、农机总动力
农机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农机站线干部职工一条心,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总动力下达任务达18万千瓦,实际达万千瓦,新增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第四篇:市农机局2010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2010年,我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市农机局《关于下达2010年各县(市、区)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市农机发 [2010]15号)文件要求,紧密联系本部门实际,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为“三农”服好务,积极推进我市农机系统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市农机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认真开展农业机械的检验,确保机具优质、高效、安全地投入作业,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农业机械作业量(分值16分,自查得分16分)
(一)机耕面积,目标任务95万作业亩,实际完成98万作业亩。占目标任务的103%。
(二)秸杆还田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4.5万亩,占目标任务的225%;
(三)机械抛秧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2.1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5%;
(四)机械收割目标任务26万亩,实际完成2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4%;
(五)机播目标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2.3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15%。
六、农机化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一)认真实施部、省农机科技推广项目,全年新增各型联合收割机222台,拖拉机284台,水稻插秧机44台,耕整机326台,机动式喷雾器3640台。
(二)认真组织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秸秆气化站是国家农业部下达的投资计划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在湔氐镇桐林村。采用秸秆气化站技术处理利用废菌包生产燃气,能够有效解决湔氐镇木耳废渣处理难问题。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该站于2009年4月动工,2010年3月竣工并投入运行使用,项目总投资250万元。秸秆气化站建成后,能够满足300—500户农生活燃气使用,平均每天可产气2000—3000立方米,每天处理废菌包5000—6000袋左右,全年处理废菌包约200多万袋,市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三)农机技术培训稳步发展。下达教育培训任务600人/次,实际完成1200人/次,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进展。
七、农机市场监管和技能鉴定(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加强农机行业管理,监督农机产品质量。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的农机市场。建立健全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目标任务10人,实际完成11人,占目标任务的110%。
八、农机化信息和宣传工作(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今年我市共召开各类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会、各类培训会14次,**电视台报道农机化工作10次,**电视台报道1次,《**报》报道20篇,在市、镇举办科技赶场6次,印发科技资料2100余份。今年我市农机化信息上报目标任务3条,通过网上发出各种信息48条,其中:上报省局、市局9条,超额完成任务。通过各种宣传,加深了社会各界对农机化工作的认识。
第五篇: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巴州区民政局
2011完成市民政局下达目标任务
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民政局:
2011年,2011年是全面落实民政事业“十二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民政重点工程的推进之年。从年初开始,我区民政工作始终围绕民政“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省民政厅“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要求和巴中市民政局“依法、规范、阳光、高效”的工作要求,做到了思路新、措施实、效果好,确保了“十二五”起步稳、开局好、推进快。近期,我局组织专人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责任务(70分)
(一)保障改善民生(35分)
1、今来,我区积极探索创新低保工作管理新模式,逐步建立健全了渐进退保承诺评估监督机制,使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步入了法制化、制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轨道,有效推动了城乡低保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一年来,全区有城乡镇低保户64594户,保障人数达180411人,发放了保障金15297.5万元。其中有城镇低保28005户72156人,发放低保金9349.4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达152元,完成了任务数的105%;有农村低保户36589户,保障人数达108255人,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61
分重灾、一般受灾乡镇进行挂联帮扶,确保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当前,冬令春荒救济的调查工作正在抓紧实施,待上级下拨后,及时解决重灾区、高寒区和贫困乡镇无自救能力的缺钱、缺粮和无生计的贫困户,确保救灾钱粮在规定的时间内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不断提高救济工作水平。(3分)
5、新建 “慈善爱心超市”5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分)
6、自今年3月开始,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区孤儿进行了认真普查,建立了孤儿信息库,规范了孤儿档案资料,及时足额兑现了孤儿养育金,通过普查全区共有孤儿699名(集中供养52名、社会散居647名),发放孤儿养育金620多万元,集中供养孤儿月供养标准达到1000元,散居孤儿月供养标准达到600元,并加强了对福利机构的管理,在全市的评比中,我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被评为优秀社会救助机构;此外,在今年共资助6名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手术,成功对43名贫困家庭儿童进行疝气手术,并资助了14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2分)
7、今年来,我区的老龄工作紧紧围绕“六有”目标,大力营造爱老、敬老、助老氛围,发扬孝道文化,各项老年保障措施得到具体落实。一是为3219名老年人办理《老人优待证》;二是兑现百岁老人每月每人100元的长寿补贴;三是大力推行居家养老试点,成功承接全市居家养老现场会的召开;四是加强老年活
慰问团,到在乡老红军家中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1万多元,并深入到驻地武警、消防积极开展双拥活动,为退伍老兵举行欢送会,并发放了价值近2万元的纪念品;在了解市消防支队一战士家中经济极为困难,加之父亲遭遇车祸死亡的情况后,主动与其谈心,在安慰他的同时,并拿出5000元向其家人予以慰问。
(三)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取得好成绩。今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文件精神,根据文件要求,对退役士兵和专业士官的安置对象、范围、补偿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采取货币安置和工作安置双轨制运行,2011年我区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510人,发放自谋职业费406万元;二是全面完成了军队离休干部移交地方的安置工作,共接收移交离退休人员32人,遗孀2人,并对他们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三是根据我区实际,制定和落实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各项优惠政策,为300余名特困退伍军人给予经济上、生活上的扶持。
10、完成全区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对一至四级残疾军人住房情况进行普查,建立了信息档案。(4分)
11、完成城镇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接收安置。(2分)
12、严格落实了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和军休安置政策。(3分)
13、做好了特殊党费使用管理工作。(2分)
(二)增强社会自治(17分)
行政管理有关的纠纷。(3分)
28、组织开展了民政专项资金执法检查。(2分)
(二)效能建设(8分)
29、按规定报送和收取公文,按时限办理、及时转报下属单位上报市民政局公文。(3分)30、2011年以来民政工作外宣报道被省、市、区相关媒体采用120余条,其中被《中国民政》采用3篇,《中国社会报》采用2篇;《四川日报》采用1篇,四川省民政厅网站和<四川民政信息>采用3条,四川新闻网和新华社四川分社采用4篇,《四川民生》报采用8篇;《巴中日报》采用3篇、《今日巴中》采用3篇,市委《调研与决策》转发3篇调研文章,市民政局采用41篇。民政外宣工作达到了宣传发动群众、报道民政动态、总结推广经验、展示民政工作成效的目的。二是建立、开通了民政网站,进一步畅通了民政工作宣传渠道。三是编印完成了《民政服务指南》宣传手册。(5分)
(三)应急管理(3分)
31、进一步修订救灾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完善更新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信息。落实了安全、信访、维稳全员“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做好了应急处突准备。(3分)
三、服务质量(10分)
32、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无违规违纪行为发生。(3分)
910
副补院的路子。根据自愿结合为基础,各取所长为前提,实行分组运作。同时各组自订目标,年终考核,按比例分配,到组到人,调动了积极性。敬老院共分五个组,一是种植组,四季不间断种植蔬菜,不仅解决了敬老院的吃菜问题,而且还上市出售蔬菜,增加收入。二是养殖组,由在院老人养殖生猪、鸡、鸭,保证了敬老院每月自食生猪一头以上,不用再在市场上购买。三是编织组,敬老院老人大多来自农村,自小有编制技能,各敬老院组织老人编织背篼、刷把等农用小竹器,既丰富了老人的业余生活,也为敬老院增加了收入。四是劳务组,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根据自愿帮助敬老院周边缺劳户在农忙季节干农活。五是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按照每周制订的食谱,保障生活供应。截止今年10月,实现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以院补院,通过抓发展,激发了敬老院自身活力,并将逐步增加对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的救助实力,提高集中分散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附:
1、巴州区民政局2011年市局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表
2、巴州区民政局2011年获奖情况统计表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