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楚县农业系统党委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调研
巴楚县农业系统党委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调研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巴楚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中共巴楚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真抓实干认真做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使我县农业生产出现了一派“新气象”,进一步树立了“新、大、专、特”的高效农业生产发展观,“三高田”生产向纵深发展,许多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了多元化。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我县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三农”问题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搞好“三高田”和设施农业的生产示范,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农村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巴楚县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够认真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较好地发挥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但是,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得不太适应,束手无策,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后我们发现,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部分党组织和一些党员干部面对产业结构调整“茫茫然”。在新形势下,陷入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调查表明:这一类人在进入县场经济的今天,说“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不知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2)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然”。他们害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什么不利,害怕“WTO”冲击。(3)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然”。他们看到别人种什么挣钱,自己也种什么;要么观望等待;要么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出现以上不适应和问题的原因很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现有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刻分析世纪之交我国农村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非常有远见的决策。从国际市场看,许多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提高本国农业的竞争地位,正在大力推进农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重组和资产重组,一个世界性的农村产业结构热潮正在全球展开。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需求结构的剧烈变动,高档次产品需求猛增,低档次产品需求急速下降,结构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融合,面临加入“WTO”,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深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中获取活力。(2)过去那种教条化、行政命令化“农村改革”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负面影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对待“农业改革”上,以前曾出现了行政命令、强制化、教条化改革,比如:栽果树,搞渗灌等等,对农民不是引导,而是死命令,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伤害了农民的感情,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负面影响。(3)部分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素质不能适应
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去发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而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困惑不解,更没有能力做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4)部分党员降低标准,放松了学习。调查表明,一部分党员干部的许多思想困惑是由于不加强学习,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而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发生扭曲造成的。有的人认识不到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意义,片面追求个人享受、个人致富;有的思想消极悲观,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清,导致无根据的怀疑和悲观失望。
三、对策与思考
为了切实解决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巴楚县农业推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轨道,把产业和产品结构调优,把产业链条调长,把产品竞争能力调强,把产品的市场份额调大,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推动主导产业的多元化和高级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当前,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产业结构单
一、低级粗放。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讲,要靠科技创新,按照“稳一强二兴三产”的调整思路,在稳定棉花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的结构效益,以产业化组织为形式,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蔬菜、畜牧等优势主导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求大求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当地条件的优劣,认识影响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根据实际,扬长避短,立足于现有产业的升级换代,集中力量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壮大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优势产业,培植一批新兴产业,转移淘汰一批劣势产业和“五小”产业,做到“传统产业高级化,支柱产业科技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第二,要认真研究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选准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和质量工程,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在培育拳头产品上实现突破。要把调整的重点放到培育优势拳头产品上来,跳出传统的棉粮比例为主的低层次格局,站在迎接新的市场挑战的高度,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需求,把品质结构调优,质量档次提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仅要在“优”字上做文章,而且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品牌”上下功夫:一方面集中力量抓一批有潜力的朝阳产品进行重点开发,深化质量管理,扩大产品宣传;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外占领市场和对内引导的龙头带动作用,靠名牌增效益。
第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典型引导,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自主权在农民手里,主意和办法也在农民手里,在我县积极推进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热心为广大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参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有不少党员干部在农村承担起致富带头人的重任。特别是一些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主动承包温室大棚和“三高田”,认真学习温室大棚和 “三高田”种植技术。这些老干部、老党员在基层常组织的带领下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据抽查我县村党支部95%以上的党员种植了温室大棚或“三高田”。同时这些党员干部还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做到为农民排忧解难。正是依靠这些“领头雁”和排头兵,村支部一班人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围着市场转,带着农民干,以我作实验,带着农民赚”,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第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基层党组织要优化服务,要转变领导方式,不能一哄而上,跟风、刮风,追求所谓的轰轰烈烈的政绩,而是必须从长远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应当成为独立自主的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乡村组织对农村经济的领导是一种间接的、指导性的,应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强迫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领导农村搞好生产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正确处理调整和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调整,以调整促进发展,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调控、引导和推动作用,优化服务,坚持党和群众路线,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要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政策上予以倾斜,坚持以农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帮助下,变行政命令为指导性服务,用责任意识减少农民的风险意识:一是抓农产品的品质调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好卖难问题;二是抓好市场调整,强化流通服务,处理好外部、内部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和“借脑”工程,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技术队伍。随着人类历史又一个千年的到来,我们将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的经济时代。今后,世界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为知识的竞争。近几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自上而下呼声很高,但一在些地方调整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支与产业结构相配套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最稀缺的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运作这些项目和资金的高素质人才。实践证明,知识的贫困是最大的贫困,也是最根本的贫困。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首先必须调整农村知识结构。要把教育作为调整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各类专业培训班,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旧观念,解除家族、血缘关系的绳索,建立“才用八方,智纳百川”的用人机制,优化环境引人才,舍得投入请人才,办好教育造人才,合理使用育人才,尽快建立一支正规的、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坚持“重视一代,提高二代,培养三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要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联合、联姻,实施“借脑工程”,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
因此,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继续把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纳入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稳定农村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实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征地拆迁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征地拆迁中
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共亚龙湾工委
三亚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近年来房地产发展迅速,违章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此,自2010年7月中旬开始,三亚多部门联合开展声势浩大的“铁锤行动”,已组织开展拆除行动212次(其中,大规模拆除行动79次,小规模拆除行动133次),拆除吉阳镇、凤凰镇、河东区、崖城镇、海棠湾镇等重灾区域违法建筑1646栋,总建筑面积1702443平方米。随之而来的是村民内部矛盾激化、上访事件频繁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作为征地拆迁工作的主心骨、顶梁柱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的和谐有序进行。
一、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不协调因素的根源
一是利益驱使部分不法分子抢建抢种。目前拆迁中普遍存在部分农民一旦得知要拆迁消息,第一件事就是突击种植、突击装修和突击搭建,想尽一切办法增加青苗、住房面积,部分拆迁户甚至采取改变原房屋用途,临时用作店面、厂房等非住宅,目的就是希望在补偿安臵中得到更多的补偿,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有人与拆迁人打持久战拖延时间,讨价还价迫使拆迁人作出让步,影响征地工作。
二是宣传工作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一些群众对相关的文件政策、征地拆迁制度、法律法规等知之甚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群
1众的要求、意见得不到及时有效反馈,存在信息不统一、不对称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个拆迁工作的进程。
三是工作方法单一。目前拆迁工作之所以成为社会突出的矛盾之一,除了涉及到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拆迁工作方法单一。在拆迁方法上已经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拆迁实施单位,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想尽一切办法,不仅反复上门做拆迁户的工作,而且对涉拆户的亲戚、朋友、同学、领导做外围的思想工作,虽然人情拆迁法有时很凑效,但没有创新的工作办法,一些工作难以推进。
四是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后续问题没有解决好。大部分农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靠打渔或种植为生,突然要他们结束祖祖辈别的生活、风俗习惯,离开祖屋,没有鱼可打,没有地可种,从感情上他们难以接受,之前,种种地,打打渔就能解决生计问题,“上楼”以后,如何切实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后续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五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在拆迁这一块缺失完善的规定,有些部分出现了缺位,在农村拆迁补偿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的依据,很容易出现问题。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一部规范房屋拆迁行为的法律,仅有国务院颁布的专门针对城市居民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长期以来,大量的农民房屋拆迁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对农民房屋的私有财产权,一直采取忽略或放任态度,甚至根本就没有独立的房屋概念,房屋仅被包括在“附着物”中,严重混淆了农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和房屋的私有性质。地方政府在办理农村房屋补偿事宜时,主要参照国有土地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办法进行,有的甚至连参照的的资格都没有,农民公平补偿权利在法律上就受到了不当的限制,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则由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来划分。这种法律的移位,不能不说是法律的一大缺憾。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实现基层和谐拆迁的途径
基于上述这些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从严把关,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向村民宣传征地拆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让村民懂法、守法,不干扰、不阻扰政府的征地工作。
一是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第一,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土地征用补偿应该以农民征地补偿费全部进入社保测算能领到城区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参照系,提高现行补偿标准。政府要适当降低税、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比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第二,在统一征地中逐步推行土地“片区综合价”。坚持市场化方向,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地段、地类等将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区片,每一区片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在统一征地时,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第三,研究实施分类征占补偿办法,兼顾国家、市场征占主体和农民利益,针对不同性质的用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第四,为集体经济组织保留部分财产。在征地过程中应划出或臵换部分土地、资产,由集体经济组织严格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兴办二、三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并为以后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过渡创造条件。
二是深入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由于拆迁对象所处的弱势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被征地拆迁户的不理解,有抵触情绪,所以基层党组织有必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首先,基层党组织成员首先要熟悉拆迁项目的流程,在拆迁前召开动员大会,向村民宣传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宣传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其次,组织征地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和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以发挥他们的辐射与带头作用;还可以采用很多形式进宣传,比如印制一些宣传手册,发到农户手中,不仅宣传工程项目的意义,而且要重点说明征地拆迁补偿与安臵的政策、标准、好处、操作程序,让群众了解其情况,有利于消除对拆迁的顾虑。
三是建立党员听证会制度,谏言征地拆迁安臵补偿方案的制定。目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征与不征、补与不补、补偿的多与少,均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方案,老百姓了解不到位,这就可能导致补偿标准群众不满意、安臵方案群众不同意、安臵情况群众不放心等情况出现,大大增加征地拆迁工作的难度,由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来自于群众,能知民情、察民意,故在制定安臵补偿政策时,可采取党员听证会制,选举一定人数的党员代表召开党员听证会,层层听取意见,讨论并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征地拆迁补偿方案,保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四是建立群众诉求机制,认真听取民意。畅通被征地拆迁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健全组长负责制、例会制、信息汇报制等制度,征地拆迁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好稳定工作,征地拆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镇、村党员干部要广泛征求被征地拆迁户的意见,深入走访每个征地拆迁户,详细登记村民每一项诉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了解和解决群众诉求。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应急处理和信息上报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沟通和处理。镇党委、政府
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定期沟通研究对策,做到及时了解、汇报、协调,及时解决拆迁工作中出现的急、难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做到关键环节有组织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撑着,确保党旗始终飘扬在征地拆迁的第一线。我市在和谐征地拆迁方面有成功的案例,那就是 “月川模式”,河东区月川社区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政府通过转换拆迁主体,让当地村民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到政府的拆迁中,改变过去以政府为拆迁主体的旧模式,取得了多赢的局面。一是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获得了和谐拆迁的社会秩序和环境;二是开发公司能够顺利完成拆迁工作,进行项目开发;三是被拆迁户从拆迁中获得实惠,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水平,让全体居民充分享受到了城市化带来的好处,由原来的“要我拆”到后来的“我要拆”。基层组织如今管理着全社区的开发建设公司,成了全体居民的财产保管员和理财师。吉阳镇安罗、六道村在拆迁安臵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派遣“第一书记”入村,协调班子成员之间、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带好党员队伍开展征地工作,保障征地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相信再过几个月,安罗、六道的拆迁安臵工作就能圆满结束。
第三篇:学校党组织、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情况汇报
学校党组织、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情况汇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总书记“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责任,联防联控,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
针对省会城市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防控难度大的现实问题,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工作要求,抓实“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党组织联防联控体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服务全校师生,带头严守纪律规矩,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实践平台,用模范行动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二、敢于担当作为,组织领导到位
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细化,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为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党支部优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落实联防联控措施,针对x个年级、xx个教研组、x个行政处室的不同特点,明确工作重点,把年级预防治理、部门协调治理、单位总体指导有机整合,引导党员干部齐抓共防。充分发挥两微一网的作用,发挥全校教职工工作群、各年级学生群、家长群的作用,实现排查全覆盖、信息全共享、情况全掌控。
三、注重舆情管理,宣传引导到位
学校党委指导督促各年级、各处室认真传达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要求,安排部署各项重点工作,先后制定《xx省xx第x中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处置工作文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xxx中致全体师生员工的一封信》《致全体党员的疫情防控倡议书》《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通知》,开展“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迅速行动起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四、狠抓防控措施,行动落实到位
全面开展班级登记、处室排摸,对排查出的重点对象逐一建档造册,摸清底数,做到不漏一师、不漏一生。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少外出、不聚会,教育引导身边亲友无特殊情况不串门、不聚会、不办宴席,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在网格式排摸的基础上,在学校大门口设置疫情监测处,对出入校园的车辆、人员进行监测检查,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x个工作小组,全方位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学校党委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带头实践“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表率作用,全校xx余名党员积极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形成了“党员认领先锋岗,上下联动、精准施策防控”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四篇:发挥外资企业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发挥外资企业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作用的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要求,围绕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我镇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探讨外资企业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展开了调研。
一、目前我镇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16家,外资企业都是港资和台资企业较多,日资企业较少。有党组织的企业基本建立了书记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党建宣传栏以及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由于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我镇外资企业的工人流动快,其中的流动党员也比以前减少,党支部对党员的流进与流出都进行了有序的管理和登记,党支部书记经常组织党员活动,了解党员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燃眉之急。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党课,开一次会议,有效加强党性教育。在企业主或企业董事会的关怀下,党组织健康地发展,并时有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固本强基建设。
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骨干加入党组织,积极扩大外资企业党组织覆盖面
我镇外资企业中,有党员并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基本已建立起党组织,纳入镇企业工委管理。但还有一些外资企业中,一些隐性党员怕参与组织管理和参与组织活动,一直不表明自己的身份,淡化党性,不重视党员的带头作用。如何使得这些隐性党员表明身份是一个难题,这需要不断在外资企业中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地宣传党在现阶段对流动党员的照顾政策,不断使流动党员了解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加大宣传力度调查摸底党员,并纳入组织管理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外资企业重要骨干加入党组织。在市企业工委和镇党委的领导和引导下,镇企业工委需要做好每年在外资企业中发展党员的计划,严格审查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资格,保质保量并大胆积极地发展党员,形成党建凝聚力,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党组织,不断扩大外资企业中党组织覆盖面。
三、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已建立的外资企业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遇到的困难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已建立的外资企业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在外资企业建立党组织首先得到企业主的同意和支持,使企业主知道党组织中的党员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做好带头作用,引导其它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共同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主或董事会让党组织书记或党员代表参与企业发展问题的研讨,党员代表党组织发表意见,探讨企业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企业主或董事会的决策提供
有力的参考依据。
外资企业要有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但在转型升级中也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例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产业的转型,遇到的成本问题、技术问题等等,都需要企业主或董事会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大胆地进行各方面的改进,在尽可能减少人力资本浪费的同时进行企业转型完成产业升级。
四、进一步加强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加强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市镇两级企业工委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提高党组织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得党员积极在外资企业中做好贡献力量,带头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开展节能示范岗,标兵岗位,树立模范作用。
配备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指导员,与党组织书记联合,依据党的有关政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党员教育,不断创造有利于党组织建设的条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年终表彰活动时,适当增加外资企业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表彰名额,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外资企业中得到应有地位的认可,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以点带面,引导其它党组织积极学习,从而形成在外资企业中党建的良好氛围。
XXX企业工委
2009年10月30日
第五篇:湖村乡关于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情况汇报总结版
创新方法 多管齐下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湖村乡党委书记:赵国水
背景
湖村乡地处上饶县西北部,原为湖村乡和茗洋乡合并而成,全乡共有十五个行政村,人口5万余人,目前全乡共有基层支部24个,党员人数1200余人,湖村乡由于是合并乡镇,乡域内人口众多,面临着比一般乡镇更为复杂的社会情况,在当前湖村乡在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着三大困难:第一是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据统计我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口达到2万人次左右,经常性外出务工人数也有6000人左右,这些流动人口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省份,所接触的信息量都很大,个人的认识及视野更加开阔,但是由于长期脱离家乡,对家乡很多事又不太了解,往往听风就是雨,一些小事情,经过恶意传播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件,对他们的管理现在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二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这些年来,湖村包括上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跨越了温饱,逐步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前进,但是,在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多,群众与干部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了。由于社会诉求在提高,群众愿望在升级,我们当中的党员干部
在实现群众经济小康方面成就很巨大,但让群众精神小康方面准备不足,从而因为准备不足,群众就会聚集起来和你要、和你闹,什么事情现在仿佛都和政府有关,尤其是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法制意识仍然淡薄的现在,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成为了大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了,过去坚不可摧的合法性基础今天越来越有些靠不住了;第三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这不单单是湖村乡或者是上饶县所面对的情况,全社会都共同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因为社会发展可以突变,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却不能一蹴而就。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而一个社会只有存在共同的价值观才可能产生一致的行动。当出现价值真空的时候,一切行为都将自以为是,都将无所顾忌,都将不可预期。
措施和意见
一、强化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础
首先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是建立服务和推进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紧紧围绕打造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这一目标,把学习作为提高乡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换届以来我们要求乡党政班子每周都要集中一晚上时间集体学习,每周不少于两个晚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为的就是要求每名班子成员能够
迅速的融入新的工作岗位,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其次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要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要把以前的群众上访变成现在的党员干部下访,把以前党员干部“等问题”变成现在党员干部主动“找问题”;最后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就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一切工作的成效与否,关键看执行力,为此我们要不断践行落实之风,提高执行力。坚持“三先三不论”即: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对有利于湖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就要大力扶持,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切实加强乡村党组织队伍的建设,打造最强的基层战斗堡垒。
二、强化载体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
首先我们以县委县政府开展“大联系、大台帐、大帮扶”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不断深化联系基层制度,我们建立了三个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党员干部包片入户工作机制,乡党委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包片范围都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每名包片党员干部每周下农户家中不少于一天,对所在包干区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都要认真记录,能够及时解决的要立刻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明确解决时间,个别很难解决的问题汇集提交到乡党委扩大会议上一起研究解决;其次建立疑难案子包案责任制,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重点案件、重点对象包案责任制,每个案子明确一名包干领导,负责包干解决,一包到底,直到解决为止;
第三是建立帮扶发展机制,通过党员干部联系发展户和困难户,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对自己联系的发展户和困难户明确帮扶责任,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明确帮扶目标,制定帮户措施,全乡目前共建立60余对发展帮扶对象,为他们提供了特色养殖,种植、农家休闲等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强化制度建设,创建长效机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换届以来,湖村乡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第一是建立乡村干部管理三项制度。一是建立了乡村财务制度,明确了收支两条线,针对有些村以前账目不清,管理混乱等情况,乡里组织了乡村级财务清理小组,帮助各村完善财务制度;二是建立乡村干部工作监督制度,重点加强了对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的监督,为此乡党委专门成立了纠风办,不定期开展对干部作风进行监督考评,并将结果上报到乡党委,作为以后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乡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整合人力资源泉,明确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管理,营造合心谋事、合作共事、合力办事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一岗多责、齐抓共管”得新局面。这些制度建设有效地强化了对乡村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第二是建立长效机制,下一步湖村乡将及时总结、提升和推广自己和其他兄弟乡镇在服务和推进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努力上升为制度规范、转化为政策措施,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