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思路
XX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年度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XX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
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
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行风建设,狠抓了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全网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第二篇:2006年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文章标题:2006年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2006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
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
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
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
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行风建设,狠抓了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全网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几点体会
1、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三减免、三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甘肃省农机管理条理》的重新修订颁布,加快了依法治机进程,为本
地区农机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化工作。
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有效地引导和调动了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化生产中,形成了财政扶持引导,部门协调,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市的农机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尽管农机化发展为解放劳动力,推进全市劳务输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高效生产中担负着越加重要的任务,但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2、虽然购机补贴在我市各县实施,但市穷民贫,市县财政难以落实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致使争取到的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难度大,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3、以乡镇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缓慢,适应新形势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4、由于农用运输车移交交警管理,全市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机监理队伍人心不稳,加之经费来源凸减,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农机监理工作的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2007工作计划
(一)2007年农机工作思路
2007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临夏和谐社会为目标,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程度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农业运输机械拥有量3万辆(台);完成机械半机械播种75万亩;机收10万亩;机耕110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3.35亿元;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7000人;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验率均80以上;车辆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达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
在万台5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1、以宣传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依法治机进程。
2、以农机科技推广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
3、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4、深入开展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5、以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6、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7、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重点的农机化项目,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
《2006年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6年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第三篇:2006年市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2006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
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
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行风建设,狠抓了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全网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几点体会
1、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三减免、三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甘肃省农机管理条理》的重新修订颁布,加快了依法治机进程,为本
地区农机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化工作。
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有效地引导和调动了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化生产中,形成了财政扶持引导,部门协调,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市的农机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尽管农机化发展为解放劳动力,推进全市劳务输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高效生产中担负着越加重要的任务,但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2、虽然购机补贴在我市各县实施,但市穷民贫,市县财政难以落实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致使争取到的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难度大,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3、以乡镇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缓慢,适应新形势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4、由于农用运输车移交交警管理,全市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机监理队伍人心不稳,加之经费来源凸减,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农机监理工作的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2007工作计划
(一)2007年农机工作思路
2007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临夏和谐社会为目标,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程度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农业运输机械拥有量3万辆(台);完成机械半机械播种75万亩;机收10万亩;机耕110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3.35亿元;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7000人;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验率均80%以上;车辆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达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
在万台5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1、以宣传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依法治机进程。
2、以农机科技推广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
3、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4、深入开展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5、以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6、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7、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重点的农机化项目,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四篇:10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
作思路
一、2009年农机化发展特点
2009年,青海农机化工作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关怀指导和省农牧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机化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六个持续快速增长”、“三个不断提高”和“七个方面亮点”。
——六
个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预计全年新增拖拉机万台,各类配套机具万台(件)。全省各类拖拉机拥有
量将达到26万多台,配套机具达到23万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4%和%。
(二)大中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新增的25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达到855台,特别是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今年已补贴投放172台。预计到年底全省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到万台,与2008年相比增长%。
(三)小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除大中型拖拉机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外,24马力以下小型拖拉机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新增万台(其中小四轮拖拉机471台)。
(四)特色产业机械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全省新补贴的马铃薯种植收获、保护性耕作、牧草收获加工、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幅。今年新增了许多适应农牧业生产的机械,补贴挤贮奶设备129台,补贴资金93万元;清粪车380台,补贴资金680万元,这些机
具补贴总资金为773万元,占2009年全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10%。今年还补贴购置卷帘机121台(套),磨面机、榨油机152台(套)。
(五)农机配套机具持续快速增长
据统计,全省农机配套机具购置补贴万台(件),预计到年底全省各类配套机具达到23万台(件)。
(六)青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机械快速增长
今年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较上年分别增加798万元、76万元和52万元,增幅分别为%、%和%。补贴资金的加大,将促进青南地区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
——三个不断提高
(一)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到10月底,全省新增农机总动力10万千瓦,预计到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66万千瓦,增长%;全省农业机械总值将达到28亿元。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省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400万亩、361万亩、160万亩,其中:化肥深施14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精少量播种68万亩,占任务的103%;沟播2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2%;蚕豆点播16万亩,超额完成计划15万亩的7%。预计今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43%,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
中央补贴资金投入达到70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达到万元(其中工作经费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000多万元。全省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万台(件),拉动农民资金投入亿元,较去年增加7100多万元。
——七方面亮点
(一)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预计动力机械与机具的配套比由去年的1:达到1:。农业机械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功能结构、区域结构、经营
结构明显改善,大中型、优质的农业机械增加较快,区域布局趋于合理,资源利用率在提高,服务功能在扩大。
(二)加大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力度
油菜产业是我省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一项工作。针对我省杂交油菜面积大,收获难,浪费严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机械化收割难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今年,我们配合企业在互助县举办了油菜收割机现场观摩会,为今后油菜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购机补贴中,我们将油菜收获机械的补贴比例提高到40%,使今年油菜收获机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
(三)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
今年采取累加补贴的办法,将马铃薯机械机具补贴比例提高到50%,重点补贴发展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已补
贴该机具199台。预计今年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将达到5万亩。
(四)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促进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全省现有经工商部门批准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12全文查看
第五篇:2010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一、2009年农机化发展特点
2009年,青海农机化工作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关怀指导和省农牧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机化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六个持续快速增长”、“三个不断提高”和“七个方面亮点”。
——六
个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预计全年新增拖拉机1.2万台,各类配套机具2.5万台(件)。全省各类拖拉机拥有量将达到26万多台,配套机具达到23万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4%和13.4%。
(二)大中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新增的25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达到855台,特别是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今年已补贴投放172台。预计到年底全省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到0.5万台,与2008年相比增长13.64%。
(三)小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除大中型拖拉机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外,24马力以下小型拖拉机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新增1.1422万台(其中小四轮拖拉机471台)。
(四)特色产业机械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全省新补贴的马铃薯种植收获、保护性耕作、牧草收获加工、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幅。今年新增了许多适应农牧业生产的机械,补贴挤贮奶设备129台,补贴资金93万元;清粪车380台,补贴资金680万元,这些机具补贴总资金为773万元,占2009年全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10%。今年还补贴购置卷帘机121台(套),磨面机、榨油机152台(套)。
(五)农机配套机具持续快速增长
据统计,全省农机配套机具购置补贴2.0713万台(件),预计到年底全省各类配套机具达到23万台(件)。
(六)青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机械快速增长
今年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较上年分别增加798万元、76万元和52万元,增幅分别为193.69%、108.57%和61.18%。补贴资金的加大,将促进青南地区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
——三个不断提高
(一)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到10月底,全省新增农机总动力10万千瓦,预计到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66万千瓦,增长2.9%;全省农业机械总值将达到28亿元。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省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400万亩、361万亩、160万亩,其中:化肥深施14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1.3%;精少量播种68万亩,占任务的103%;沟播2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2%;蚕豆点播16万亩,超额完成计划15万亩的7%。预计今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43%,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
中央补贴资金投入达到70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达到1159.5万元(其中工作经费222.5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000多万元。全省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4.47万台(件),拉动农民资金投入1.5404亿元,较去年增加7100多万元。
——七方面亮点
(一)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预计动力机械与机具的配套比由去年的1:0.81达到1:0.85。农业机械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功能结构、区域结构、经营结构明显改善,大中型、优质的农业机械增加较快,区域布局趋于合理,资源利用率在提高,服务功能在扩大。
(二)加大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力度
油菜产业是我省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一项工作。针对我省杂交油菜面积大,收获难,浪费严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机械化收割难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今年,我们配合企业在互助县举办了油菜收割机现场观摩会,为今后油菜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购机补贴中,我们将油菜收获机械的补贴比例提高到40%,使今年油菜收获机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
(三)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
今年采取累加补贴的办法,将马铃薯机械机具补贴比例提高到50%,重点补贴发展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已补贴该机具199台。预计今年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将达到5万亩。
(四)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促进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全省现有经工商部门批准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
协会)21个,其中今年新成立的就有9个。为了加快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按厅里要求,今年省农机部门派专人领办门源县北山农机协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的生产。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接起来,有效的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二、三
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农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9年,全省各地农机化学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农机驾驶员、农机修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牧草加工等项目培训任务,争取培训资金444.5万元,培训人员1万多人,还举办了全省保护性耕作培训班2期,机械化剪羊毛技术培训班3期。全省已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18000人(次)。农机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完成考核、鉴定516人。
(六)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展顺利
今年安排省财政资金50万元,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建设平安示范县1个、平安示范乡(镇)22个,平安示范村63个,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七)我省农机企业的农机研发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如乐都光明农机公司在开发马铃薯、大蒜收获机的基础上,今年又研发了起垄机,适合山地的小型履带式马铃薯收获机和玉米脱粒机;民和县农机厂生产出了手扶拖拉机带动的免耕播种机;青海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出了环保灭鼠器。
二、2009年农机化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
今年,中央和省上共安排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800万元,预计11月底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补贴资金6252.95万元,购置各类农机3.54万台,受益农户3.45万户,拉动农民投资1.18亿元。
主要特点:一是动手快、起步早。今年2月份,我们就对春播较早的12个县提前启动了购机补贴政策,4月份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比去年提前了1个多月。二是购机补贴目录的制订更加符合我省的实际。今年的购机补贴目录中,对挤贮奶设备、保护性耕作、卷帘机、马铃薯种植收获、微耕机等机具给予了累加补贴,加大了这些适合我省农牧业发展机具的推广力度。三是加快了资金结算进度,加强了信息上报进度。今年我们平均每月结算一次购机补贴资金,按农业部要求每半月报一次资金结算表、购机补贴进度表和购机补贴信息。四是加强了监督,督促经销商做好售后服务。今年我们到湟中、化隆、互助、门源等地检查购机补贴工作,及时纠正了一些地区不正确的作法,并对农民的所有投诉事件,均给予了解决。对购机补贴产品进行了质量、价格、服务跟踪,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专项质量调查,调查机具46台,走访用户133户。五是今年的购机补贴工作向各农牧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各农牧场今年享受补贴资金500万元左右,基本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六是为进一步做好农机补贴工作,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青海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经与省农牧厅相关部门商讨并征求了财政厅和经销商的意见后,已印发全省贯彻执行。七是在四月份召开的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认真总结了几年来全省购机补贴工作,肯定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对前三年购机补贴实施好的先进县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抓好农机新技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我省今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为1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县为贵德、民和、同德3县,省级项目县为德令哈市、湟中、互助等7县(市)。中央下达保护性耕作技术资金60万元,省级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牧民自筹资金173.99万元。10个项目县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6.38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271台。为了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今年全省加大了宣传和培训工作。在互助县举办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观摩会。各实施县也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机手和农民,分别编写了技术培训教材和宣传资料,采取了分层次培训的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了项目实施人员的素质。各地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今年举办各类保护性耕作培训班103期,培训技术人员308名,农牧民6057人次,机具演示会30次,发放宣传资料57250万份,媒体宣传85次。按照部司的要求,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辑挂图,经过审核后,2009年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印发了《青海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挂图》10000余张,发放到农户家中。直观的图片,简要的文字说明让他们一看基本能懂,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现在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和农民接受。如门源县在省上未投入资金的情况下,2008年和2009年县上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分别为300亩和1500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省农牧厅牵头组团与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编办有关人员到云南省就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之后,省农牧厅与省公安厅联合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提请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请示》,10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并向全省转发了这个文件,这为下一步抓好全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今年我们还与省扶贫开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购置拖拉机进行牌证管理的通知》、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青海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方案》、下发了《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农机安全监理方案的文件。这些文件的贯彻执行,有利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经营组织模式,着力解决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空壳”问题
今年我们重点扶持了5个区域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门源县、化隆县、民和县、互助县、湟源县各1个),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购置配套的农机具,提高农机具使用率,不断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仅这5个农机服务组织在今年享受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150多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78台(套),多数农机服务组织今年购置了大型捆草机、免耕播种机、油菜收获机等,丰富了服务内容。如化隆县生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完成了保护性耕作面积2341亩,机械作业面积达7860亩,作业收入154万元,净收入40万元,去年净收入仅为7万元。该服务组织还在二塘乡、巴燕镇、谢家滩乡流转土地4800亩,成为海东地区土地流转大户;门源县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对本乡及周边地区近3万亩耕地提供耕、耙、种、磨药剂灭草及收割一条龙作业服务,作业收入63.1万元。
(五)认真抓好机械化田间生产工作
今年,省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农机管理、推广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重心下沉,努力做好农机化生产、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是今年农机化生产的一大亮点,全省2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机具全,技术精,组织有力等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区服务,不仅作业质量好,而且效率高,在农机化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六)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集中优势推广重点技术
随着我省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们在继续抓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入少、收效快的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蚕豆点播、垄膜沟植、旱作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点播等技术推广的同时,加大了保护性耕作和结构调整之后形成的主导农作物杂交油菜、马铃薯、设施农业等支柱产业现代农机装备的引进和研发力度,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发展、重点突破。
(七)加快了温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我省现有蔬菜温棚11万余栋,仍呈强劲发展势头,但是温棚机械化水平很低。今年,省农机推广部门通过财政部门支持资金,选择2个点共10个温棚进行高标准的温棚机械试验示范工作,引进了微耕机、微灌、二氧化碳发生器、通风机、常温烟雾机、卷帘机以及保温被等部分温棚现代化生产设备,获取了大量数据,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下一步开展温棚生产机械化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八)充分发挥职能,搞好农机质检工作
今年省农机部门对农用挂车、犁、播种机、脱粒机、旋耕机等9类产品61批次,105台农牧机械进行了检测,出具鉴定、检测报告61份,检验合格率100%。对初次进入农机补贴目录的部分农机产品进行了地区适应性鉴定,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进行了质量、价格、服务跟踪,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专项质量调查,调查机具46台,走访用户133户。
总的来看全年农机化工作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贫困地区农民购买能力有限,农机购置补贴比例较低,有的地区工作经费不能保证,影响了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二是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量偏低,使得地方选择补贴的如脱粒机、小四轮拖拉机等产品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累加补贴量偏少。三是农用柴油涨价,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四是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低。五是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落后,差距很大。
三、2010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一)发展目标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80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7万台。主要机械化作业指标:机耕达到380万亩,机播达到350万亩,机收达到150万亩,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4%、45%、21%。保护性耕作面积18万亩。
(二)重点工作任务
1、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争取更多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狠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一是着力调整农业机械化品种结构。二是着力调整农业机械品质结构。三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狠抓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一是抓好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农机手培训,搞好机具安全检查、维修保养及服务,大力推广普及节本增效和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搞好农机化生产。二是抓好信息服务,重点抓好农机跨区作业等。三是积极抓好农机化生产。四是积极培育新兴农机作业市场,引导开展马铃薯种收、油菜机收等作业。
3、围绕提高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狠抓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一是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技术。二是抓好湟中、互助两年部级农机示范区建设。三是大力推广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技术,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四是支持机具研发工作,对我省的农机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提高其创新研发能力。
4、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抓好全膜玉米、马铃薯机械化技术推广。
5、围绕提高农民素质,狠抓农民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和农用实用技术的培训。二是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尤其是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各项农机化培训工作,强化各地农机学校培训主阵地作用。
6、围绕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积极扶持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并重点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典型。研究制定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扶持办法。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农机跨区服务,着力培育农机服务市场。
7、认真学习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围绕农机化安全生产,狠抓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农机安全大检查。二是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和驾驶员审验工作。三是加强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整顿工作。四是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五是抓好农机委托监管的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