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农垦博物馆庆八一 叶剑英之女等赠文物
海南农垦博物馆庆八一 叶剑英之女等赠文物(图)
南海网海口8月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符玲)为庆祝建军86周年,8月1日,海南农垦博物馆“承传农垦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军民共筑祖国南疆绿色长城”军垦文化主题活动在海口拉开帷幕。凌孜(原华南垦殖局局长叶剑英的女儿),冯尔超(原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局长冯白驹的女儿),赵洁平(原中国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局长赵凡的女儿)应邀出席活动并现场捐赠了珍贵文物。
活动现场,凌孜捐赠了叶剑英元帅主持发展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一组珍贵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为1951年11月,华南垦殖局局长叶剑英在海南了解橡胶等战略物资的种植情况。同时还有一张1950年海南岛解放初期,叶剑英上岛视察的照片,均为垦博首次展出。
冯白驹大女儿冯尔超捐赠了冯白驹将军抗战、解放战争、建垦初期工作使用过的金表;小女儿冯尔曾也捐赠了冯白驹将军1951年时使用过的持枪证。而赵洁平则捐赠了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国家农垦局局长赵凡赴越南看望海垦援越橡胶专家、察看橡胶项目时使用过的武装帽和担任北京市委领导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在使用的旧台灯。
叶剑英女儿凌孜(左二)向海南农垦博物馆捐赠珍贵历史照片(通讯员潘垣臻凌孜(右
一)与冯尔超(右二)参观海南农垦博物馆(通讯员潘垣臻摄)
随后,海南农垦博物馆馆长张爱莉向凌孜赠送了垦博系列文化产品,第一组为海垦博物馆画册《财富垦博》,此作品记录了垦博创意筹建的全过程;第二组为海垦长篇纪实文学《橡胶帝国》,此作品全景式记载了叶剑英等老一辈屯垦先驱为新中国橡胶事业呕心沥血作出的贡献。
“海南农垦从一诞生就深深的烙上了军垦的烙印,六十余年厚重的历史基业离不开老一辈军工的辛勤耕耘。”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省农垦集团党委书记周公卒在讲话中指出,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林一师为代表的解放军官兵整建制成为军垦的创业者,之后不断从部队转业、复员、退伍的军人为海南农垦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英勇的军工为海南农垦带来并培育了人民军队光荣的传统和作风,为海南农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爱莉表示,海南农垦博物馆自2011年2月开馆至今,共接待观众17万人次,为弘扬农垦精神,宣传海南农垦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了不断充实该馆的历史文物,垦博一边开馆,一边征集,馆领导积极与总参、省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赶在今年“八一”节前夕,征集到了17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使用过的珍贵军械。
这批文物不但见证了历史,更折射出军人不畏艰难困苦、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整个军械展览在国内行业博物馆也属罕见。海南农垦博物馆的陈展日益丰富,这些珍贵的文物对研究中国橡胶垦殖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见证,本次向社会公开展示,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军垦密切联系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参加本次活动还有来自海南农垦的老军工代表:谢福正(原林一师指战员)、罗天来(抗美援朝
战争志愿军战士)、王万乙(海南民兵英雄)。该活动邀请了省武警总队30名官兵一共参与见证。
叶剑英,新中国橡胶垦殖事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解放初期,帝国主义为了扼杀新中国,疯狂地封锁橡胶等国防资源,企图让新中国的飞机、大炮、汽车等都因为没有腿(轮胎)而飞不起,跑不动,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因为缺乏橡胶而陷于瘫痪。1951年初,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受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委托,率队到广东进行考察,确定在海南岛的儋县、湛江的徐闻县原资本家的老胶园里种橡胶树。同年9月,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与叶剑英一起主持华南垦殖局的筹建工作。同年10月,华南垦殖局在广州沙面成立,叶剑英出任局长。至此,叶剑英拉开了华南地区大面积植胶的艰巨任务。冯白驹,新中国橡胶垦殖事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23年红旗不倒的领导人物,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1951年10月,华南垦殖局成立后,冯白驹任副局长,并开始着手筹建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1952年元旦,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成立,冯白驹任局长,拉开了海南橡胶大会战的序幕。
赵凡,原晋察冀边区雁北支队政委,原农垦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农牧渔业部党组成员兼农垦分党组书记、农垦局局长。为我国农垦的橡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882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举行特别记者招待会。农垦局局长赵凡在会上宣布:“被世界橡胶界公认为在北半球只适宜在北纬17度线以南生长的巴西三叶橡胶树,已经在我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最高纬度到达北纬24度。这是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1983年3月8日至17日,赵凡先后到南滨、南新、南林、南海农场和通什茶场检查工作,并听取垦区领导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