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第二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
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⒈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⒉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⒊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⒌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⒍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⒎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⒈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
第四篇:关于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
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
2011年中央和市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市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
二、存在的问题
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1、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
2、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
3、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
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六)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七)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1、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
2、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
3、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三、解决的措施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
1、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
2、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在粮油产业和榨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
3、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
4、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按照市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6-
第五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特色景观
重庆巫山县福田镇高桥村境内,有一五龙观,现只留下部分建筑遗迹。高桥五龙观位于五龙山上。五龙山因有五条山脉形似五条蛟龙而得名,位于正中位置的山脉上有一突起的小山峰,形似龙头,高约三十米。五龙观就修建在此山峰上面。小山峰下面平台修建有观音殿,其旁边为灵官殿。山顶建有祖师殿,供奉张三丰圣像,当地人称祖师菩萨,这与五龙的传说是一种暗合。
在五龙观有一龙头香,龙头香上雕刻的花纹来看云朵,龙头朝向正南方向,离地面约30米高,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管理。据当地人回忆,在1975年因为雷击断裂掉落在地上。现场丈量此龙头香地面部分240厘米,高宽均为30厘米,龙头为25×25×38厘米,龙头上方有向下向内雕刻有13×13×11厘米孔径的香炉;通过目测,山顶边缘道观前方悬崖处还残存约60厘米。据此计算,此龙头香的长度正好也是三米,宽三十厘米。
五龙观修建年代不详。因为文革毁损成为平地,无法查找到任何文字记载。经走访当地一位80岁的老人卢成明,初步推断五龙观建于明末。据卢成明老人回忆当时在世老人的口传,自建成后香火旺盛,但在反白莲教起义时,由于观上道士自称神兵造反,在嘉庆十年前后被清兵一把大火全部焚毁,后又重修。至1930年前后,卢成明已能清楚记事,当时由贺善人(卢成明舅外公)主持观上事务,可以容纳近三百人的朝拜,但所收香火供奉全部由当时国民党派驻的胡团守把持。他亲眼所见,有信徒为了还愿,四肢戴上铁链,两腮用一柄小宝剑横穿而过,不远数十乃至数百里步行登山而上,到达观顶,便单膝跪下,虔诚地走上龙头香,焚香叩拜。所见烧龙头香者,未曾有人从龙头香上掉下。解放后,仍有香客朝拜,后于文革“破四旧”,被红卫兵彻底毁坏,圣像被掀至五龙山下,被水冲走,至今仅存部分石材散落遍地,顶上有一用旧砖修建的简易小观,偶有信徒参拜。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条件差。每年基本上有旱灾侵袭,有的年份极度缺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加上交通不便,无法实行机械化耕种,只能是肩挑背扛的传统模式,十分辛苦。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每星期的上访人员极少,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四、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二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五、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桥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高桥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三)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不发达影响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使村难以走出去引进来,只有交通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从事劳力劳动,提高积极性。
(四)适当发展旅游业。对五龙观进行整改重修,对外宣传,吸引外来游客,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