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时间:2019-05-12 19: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第一篇: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近日,山东省农机办对《2006--2008年山东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进行了2007年度调整。新增七大类233种农机新产品,全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十大类572种。从推广目录调整情况看,山东省农机化发展出现三个可喜变化:

一是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显著增加。作为全省农机化发展的重点,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在推广目录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在新增的54种收获机械中,玉米收获机械占85.2%,比调整前提高了28.2个百分点。新增的65种耕耘、种植机械中,保护性耕作机械占70.7%,比调整前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其中旋耕、深松等耕作机械35种,比调整前提高了206%,免耕播种机5种,比调整前提高了83%。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在推广目录中的比重大幅增加,将进一步调动农机企业生产和农民购买使用的积极性,为全面推广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二是自主研发创新机械显著增加。全省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组织产、学、研、推联合攻关,农机新产品不断出现。本次调整,所增补233种农机产品中,均为2006年4月30日后通过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其中我省自主研发生产的农机产品占57.1%。农机生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增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产品中,作业行数在3行以上的占94.1%。国丰、金亿、润源等企业还研制生产出了4行、与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割台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实现了小麦与玉米作物收获一机通用,降低农民投资成本40%以上。另外,花生、马铃薯、大姜、大蒜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的创新产品也列入目录中。这些机械的支持推广,必将为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型复式作业机械显著增加。此次调整,无论是农用动力机械还是种植收获机械,均表现出了大型、复式高效的发展趋势。所增加的98个农用动力机械产品中,大型拖拉机65种,占66.3%,比调整前提高了9.8个百分点。大型拖拉机与中型拖拉机之比由原来的1.6:1,增加为2.7:1。所增加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中,均为还田型,玉米收获与秸秆还田一次完成,其中,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占52.9%,比调整前提高了40.4个百分点。大型复式机械的增加,一方面说明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机械的生产引起了农机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科研、开发、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说明农民在推广目录的指导下,对农机产品的选择观念发生了变化,求新、求效的购机理念成为农民的主导。随着推广目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大型复式作业机械的更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全省农机装备结构和发展质量将得到新的提升。(省办科技质量处吕思光)

第二篇:农机化推动了山东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

农机化推动了山东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对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和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对农机化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遵循“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一、农机化发展促进了农村家庭经营生产方式和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就是家庭生产经营方式和手段的转变,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是促进这一转变的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推动力。从山东省农机化发展的实践来看,一方面,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广大农民获得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手段,“以机代牛”,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劳动手段,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历史性的变革。1978年前,山东省农业生产主要以人畜力手工工具为主、传统农机具为辅,全省耕牛存栏量为227.6万头,农机总动力仅有1千万千瓦,小型手扶拖拉机只有10万台左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200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01亿千瓦,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0倍,亩均拥有动力由0.1千瓦提高到1.07千瓦;拖拉机370多万台,增长了近40倍,万亩耕地拥有拖拉机由14台提高到390台。依靠耕牛进行农业生产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已由附属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再一方面,通过广泛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但转变了农业生产的手段和方式,而且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有效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目前,山东省小麦和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3.2万台,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不但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而且收获时时间由原来1个多月缩短到半个多月。由于实现了农机化耕种收“一条龙”作业,使传统的“三夏”、“三秋”变成了“两夏”、“一秋”,开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农机化的发展不但使山东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改革开放前不到20%提高到62.2%,其中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9%,而且使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完善和稳定发展。

二、农机化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 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发展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和保障。从山东省的实际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农业机械化为粮食大面积生产提供了装备支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大面积的粮食生产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暂短农时的抢收抢种、恶劣条件情况下的抗旱排涝以及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等,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全省中低产农田的改造,依靠农业机械化作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仅1996年以来,全省累计改造中低田2860万亩,其中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30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200万亩,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基本粮田,为保障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二是农业机械化使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技术成为现实。农机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使许多先进的农艺技术通过农业机械得以实现。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是山东农业学者、专家早就研究的播种技术,但是无法由人工解决,正是农业机械的发展使这一科学的农艺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再是山东农业专家创造的的小麦垄作、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技术,都是通过运用农机化的措施才创造了生产的奇迹。当前在山东大力推广的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玉米贴茬直播技术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农业机械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三是农业机械化为粮食持续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机械化播种环节,节约良种20%左右;在机械化收获环节,减少粮食损耗3-5%。通过机械化措施推广了化肥深施、作物植保、旱作农业、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使先进科学的机械化和农艺技术实现了有机的结合。特别是近几年来,山东省通过机械化大力推广小麦免耕播种和玉米贴茬直播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但增加了土壤蓄水量16%~19%,增加土壤有机质0.03%~0.06%,降低生产成本18%~22%,而且每亩小麦增产粮食15%左右,全省共推广300万亩小麦,增产小麦达2.2亿多斤;每亩玉米增产10%左右,全省共增产玉米18亿斤。2007年,全省粮食种植总面积在比1978年减少14.6万亩的情况下,总产却增长81.3%,单产增长130%,农机化功不可没。

三、农机化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业资源 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改革发展中经历了从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到贸工农一体化,再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提升过程。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机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是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量,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替代出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乡村中小企业,使种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据统计,全省在乡村中小企业工作的农村人员1700多万人,其中在农业龙头企业从业的农村人员达25%。山东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至40%以下,没有农机化的发展是根本办不到的。二是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机械设备的支撑。据统计,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企业总数1.4万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853个。全省农业产业化企业从初加工的保鲜、烘干、储藏、整理机械等到精加工的自动化、半自动化及电子化设备再到物流的运输机械等等,各类机械设备总值近千亿元,有力的装备支撑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7487亿元,带动全省968万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四、农机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规模经营的关键问题在于处理好土地集中和劳动力安排的矛盾和问题。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就是解决好这一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措施。首先,只有通过农机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替代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并进行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从山东的情况看,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人员已经达到1662.4万人。农机化发展较好的地区,农机化的替代功能就比较显著,土地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就得到一定的发展。其次,只有农机化得到一定发展才能进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山东的实践说明,农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需求较强。如青岛市的即墨、胶州;潍坊市的诸城、昌邑、高密;枣庄市的滕州、泰安市的宁阳等十几个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县(市),今年共流转土地63.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目前,山东省共流转土地面积262.7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7%,涉及118.1万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5.9%。再是,机械化的高效率为种粮大户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农机化的发展使得大部分流转的土地最终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山东的种粮大户都是农机大户,与普通农户相比,其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服务能力都大大增强,能够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作业。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机化的发展,农村种粮大户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130多个,而这些大户拥有的农机总值达5000多万元,每户家庭每年依靠种粮纯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年收入超过了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

五、农机化发展缩小了工农差别,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山东省农机化发展的实践证明,农机化发展不仅仅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和农村生产经营理念的转变,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各个方面不断缩小了城乡和工农之间的差别,推动了城乡一体化。一是机械化的运用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农业机械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使用农业机械,广大农民的劳动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产的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无论是使用农机的农民还是驾驶农机的农机手,逐渐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的习惯,开始考虑农机作业的生产成本、经营效益和科学管理等问题,逐步学习运用现代工业管理的理念来指导农机作业。山东省许多的农机专业大户、农机合作社的经营者逐步成为了农村经营管理的能人和专家。二是农机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身份的转变。农机化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不但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解放出来,转移到城市和小城镇务工,由种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而且使那些仍然留在农村的人员,许多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了,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拥有者和驾驶着,已经成为农村的新型农业工人和农机作业的管理者。目前,山东省农村已有农机户507.5万户,其中以经营农机为生计的农机专业大户10万多户,拥有大型联合收获机12万多台,参加跨区作业时,每台机械要配备2-3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参加农机跨区作业的就有25万多人。三是农机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和繁荣。山东省农机化事业的大发展,不但提升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第三产业——农机服务业。农机跨区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套餐式”作业等等,在农村形成了全方位的农业生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在广大农村中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农机运输、农机服务中介组织等第三产业的各类服务实体应运而生。目前,全省有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4373个,成为农机作业服务的主力军;农机作业专业户达到73万个,遍布全省各个乡村;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400多个,成为农机作业必不可少的联系人;农机维修网点2.6万多个,从业人员5.3万多人;从事物流运输的农机280多万辆、年运输量140万吨/公里。2008年,全省农机服务总产值达到375亿元,增加值236亿元,约占整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9%,农机化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4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描绘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给农机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村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必将进一步拓展农机化发展空间,为发挥农机化优势和作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农机化也必将会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关于江苏山东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江苏山东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

重庆市农机局赴江苏山东考察组

2006年5月29日—6月11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大军同志带领局有关处室和部分区县农机局负责人,赴江苏、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在江苏期间:考察组先后赴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参观考察了久保田、洋马、井关、富来威及东洋公司5个高性能插秧机、收割机现代农机制造企业,并就有关问题与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组全面了解了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对水稻机械插秧、跨区作业服务等情况进行了重点考察学习,并分别与江苏省农机局,南通、高邮、扬州等地农机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还考察了江阴华西村新农村建设。

在山东期间:考察组与山东省农机部门就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科技创新、农机产业化发展和农机监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交流;重点考察了青岛、威海、烟台、龙口、蓬莱5市的农机推广、社会化服务、教育培训、安全监理、产业化发展情况,就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习交流,并参观考察了龙口市南山集团及新农村建设情况。

二、两省农机化发展情况

(一)江苏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强省,也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一是农机保有量大:200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3100万千瓦,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达到44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42万台;联合收割机6.78万台,其中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4万台;高性能插秧机达到1.39万台,今年推广量达6000多台。二是农机化水平高:2005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其中机耕水平达82%,机种水平达40.9%,机收水平达71.9%,机械植保水平达84%。其中三麦机播水平达90%、机收水平93%,水稻机收水平达86%、机械化种植水平17%。三是经营效果显著:2005年,全省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达6000余个,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140亿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达23亿元,预计今年可达30亿元以上。

(二)山东不但是农机化强省,也是农机化发展最快的省市之一。一是装备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在“十五”期间,全省农机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农机装备总值、装备动力、拖拉机保有量每年平均增长20%、15%、21%以上,联合收割机每年以2倍的速度递增; 200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9199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490亿元。拖拉机拥有量206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8.2万台,农用飞机10余架,各类机引配套农具326万台。二是作业水平高,涉及领域广:2005年,全省机耕水平达到75.9%,机播水平50%,机收水平34.4%;其中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均达到了90%以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也大幅提高,机收水平达到10%,部分市县达到了80%;全省深耕、深松、覆膜播种等旱作节水机械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已达13.5万台,果蔬、设施农业、薯类及花生收获机械达6.1万台。三是产业化水平高,经营效益好:山东农机服务产业化在全国走在前列,全省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重要内容,通过政策扶持、搞好公共服务、加强标准建设、实行规范管理,农机销售、维修、作业市场日益完善,新型农机合作组织蓬勃发展。2005年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数量达到502万个,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40亿元,增加值213亿元。

三、两省农机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通过对江苏、山东农机发展的考察学习,我们有许多认识和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在发展阶段的把握上:两省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在发展重点的把握上:两省把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改变农业生产“三弯腰”劳动状况,作为农机化的工作重点。江苏70—80年代解决耕翻问题后,90年代以三麦机械化为重点,“十五”期间全省力攻水稻生产机械化;山东在上世纪95年以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基本解决了土地耕翻问题,95年以后力推小麦机收和精播,到2000年全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具相当水平。从2001年开始全省确定利用5年左右时间,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花生、薯类收获机械化。

(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是中国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共同特征。两省以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抓手,以不断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为重点,并通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后勤保障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使经营者、使用者和生产者有效益,形成了农机发展的良性机制。江苏以组织跨区机收、跨区机插作业队为主要形式,以开辟跨区作业市场,用较好的投资回报率调动了农民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山东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服务组织发展,通过打造农机作业明星服务队、农机培训、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农民满意农机产品等系列“品牌”活动,塑造了农机服务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注重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政策环境、经济条件、市场基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机械技术进步作支撑,农业机械化就是“无米之炊”,两省始终把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作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在引进国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搞好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改造,不但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还使江苏成为了现代农机制造的强省;山东立足自主创新,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花生与薯类收获机械化、牧草以及旱作农业等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促使玉米机收、旱作农业技术等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四)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基本的体制机制,但在市场化初期、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引导和扶持,两省通过行政推动、财政补贴等系列措施,加快了农机化发展的进程。在市场的培育上:江苏省在培育跨区作业市场的初期,对购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农户不但实行高额补贴,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还实行油料补贴。在产业的培育上:山东省培育了以村级为主体的“龙口模式”,以乡镇为中坚的“安丘模式”和以县乡为龙头的“桓台模式”。三大模式构筑了山东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大的产业链。在政府的引导上,山东十分注重县级农机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合理利用大中型农机更新资金、购机补贴,增强县级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能力和服务能力。

四、重庆与两省的差距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重庆农机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推动力度上,优于其他省市。但在基础条件上,我们深深感到差距较大。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小,装备结构不合理。2005年底,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为776万千瓦,仅为江苏的25%、山东的8.4%,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远低于两省。特别是用于耕种收的农田作业机械动力,我市仅占农机总动力的5%,而江苏山东则高达50 %以上。没有装备作基础,作业水平自然就低。

二是农机作业组织少,社会化服务能力弱。2005年,我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数量为44.8万个,而山东为502万个;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我们还微乎其微,而江苏仅跨区作业组织就达6000多个。缺少市场主体的支撑,社会化服务能力就难以提高。

三是产品开发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小农机生产目前虽然在全国走出了第一步,但是多数产品趋同化严重、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规模小、服务水平低,随着国际技术、装备的不断进入,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加快技术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四是发展的信心不足,氛围不够浓烈。由于农机化的普及程度不同、行业人员的知识业务技能不同、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不同,以及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基础条件不同,各地农机化发展的氛围和推动力度不同,有的地方甚至差距很大。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示范,不能忽视。

五是农田基础条件差,农机使用效率不高。我市地形地貌复杂,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灌溉条件差、道路不通畅,与江苏山东存在明显的差异,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极大限制。要积极协调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发挥农机提灌资金的作用,加强对农田的整治,逐步实现粮食主产区和农机化重点作业区域能排能灌、确保道路畅通势在必行。

五、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通过考察学习和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快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做到“四坚持,三加强”。一是要坚持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我市确立围绕耕种收,解决“三弯腰”的指导思想是符合重庆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只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庆农机必将有振兴的那一天。

当前,全局工作都要重点围绕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个时代主题,全力扩大水稻机械育插秧面积、努力拓展机收作业领域、稳步提高耕作机械化水平。

二是要坚持以狠抓农机推广的思想不动摇。没有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就无从谈起,因此,抓推广提高装备水平是当务之急。目前要重点围绕耕种收加大推广力度,迅速改变装备结构不合理状况。

三是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结合的思想不动摇。“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是我们实践的结果,在机耕、机收上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机插秧上要继续坚持,并加大力度。还要积极培育经营性农机作业组织和作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同时也要积极培育跨区作业市场,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是要坚持以狠抓质量跟踪的思想不动摇。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跟踪,是提高重庆农机制造水平的有效措施,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促进技术进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做大做强农机工业。

五是要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农机维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持农机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后续力量,目前我市农机维修的市场主体、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都不健全,必须力求尽快突破。

六是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的力度。无论是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推广人员、农机管理人员,还是农机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机械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更是如此,要下决心、花力气,抓出成效。

七是要加强农机目标考核的力度。市政府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是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措施,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机制,真正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努力方向。

第四篇:农机化推广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本站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机化推广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作者:苏芝忠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持续性的工作,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为加快地方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发展不平衡,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以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不断深化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机推广新模式。要把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改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二、密切合作,大力推进农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要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推协作,依靠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强化技术优化集成,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要加强与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协调,充分利用农机鉴定、检测和质量调查结果,促进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强农机农艺相结合,通过先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充分挖掘农业生产中增收、增效、节能、环保各个方面的潜能,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机技术与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结合当地特点和区域优势,不断拓展农机推广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广机制。

三、以市场促发展,大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

农机推广机构要在深化改革中求稳定,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既要强化公益性职能,又要搞活经营服务。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农民需要和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结合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推广,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通过提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四、以点带面,加大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

要按照《农业部关于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通知》的要求,加大各类耕种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畜牧机械、设施农业机械、产后处理和加工机械等先进机具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和农机节能技术等农机化重点技术。农机推广机构要将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适于本地区推广的技术,准确理解和把握农机化重点技术的要点和内容,加快推广普及,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积极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五、与时俱进,加快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

农机推广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改造推广理念、提升推广手段,通过信息采集发布、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应用等,既加强了宣传,使得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机推广工作更加了解、重视和支持;又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使农机推广内涵丰富、外延拓展;同时也帮助广大机手、农户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信息,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强农机化推广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注重信息质量,增强权威性。要加强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为农机化技术的普及推广提供支持。

六、提升技术素质,积极推动农机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配备,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加强能力素质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农机推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应用靠推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农机化科技成果的普及与转化应用,努力开创农机推广工作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

第五篇:山东高考志愿设置调整新变化 7月5日,7类志愿同时报

热点 鲁网

山东高考志愿设置调整新变化 7月5日,7类志愿同时报

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排,我省今年调整优化志愿设置及填报方式。一是提前批改为填报1次志愿、征集一次志愿。二是本科二批由2013年的填报一次志愿、征集一次志愿,改为填报一次志愿、征集两次志愿。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表示,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减少中外合作办学、民办院校的调剂数量,提高志愿满意率和报到率。不过,这种变化也让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复杂,有时候一天之内就有7类志愿在同时填报。

录取将挨个批次进行

根据安排,6月29日填报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志愿之后,7月5日将进行第二次志愿填报。第二次填报的是文理类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第一次填报志愿、农村专项计划、体育类本科第一次填报志愿,填报自主招生批、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文理科专科提前批志愿(含直招士官生)。

一天之内同时填报这么多类别的志愿,很多考生和家长觉得难以理解,把这么多批次都放在一天填,那不是乱套了吗?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解释说,考生大可不必为这个问题担心,因为这么多批次志愿在同一天填报,录取却是一个批次一个批次地进行,先进行本科提前批的录取,结束之后,再进行自主招生批的录取,然后再进行本科一批的录取。如果考生上一个批次落榜,不影响下一个批次的录取。如果考生被上一个批次的高校录取,则后面批次的志愿作废。

同时填报非人人都能报

更复杂的还在后头。

根据日程安排,7月21日志愿填报类别更胜于7月5日。这一天同时填报文理类本科一批、农村专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文理类本科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春季高考招生本科一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志愿。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7月21日这天填报志愿时,成绩未达到本科一批线只达到本科二批志愿填报资格线的普通文理类考生,只能填报本科二批第一次志愿,而不能填报本科一批征集志愿。

达到本科一批线却在本科一批平行志愿阶段录取中落榜的考生,可同时填报本科一批征集志愿和本科二批志愿。有些考生感觉自己到了一本线就肯定有一本学校上,只填报本科一批征集志愿,而不填报本科二批志愿,一旦本科一批征集志愿落榜,本科二批又没填,则一本、二本双双失手。若考生对一本征集志愿院校不满意,想到二本的心仪高校,则可以放弃一本征集志愿学校的填报,直接填报本科二批志愿。

本科二批今年征集两次志愿

普通文理类考生如果在本科二批第一次志愿未能被录取,不要紧,后面还有两次征集志愿的机会。7月31日,填报文理类本科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同时填报的还有春季高考本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 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8月4日则是上本科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届时会填报文理类本科二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同时填报的还有春季高考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文理类、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优秀运动员志愿。

今年最后一次填报志愿的机会是8月13日,最后一天填报的是文理类、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填报安排

6月29日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志愿

7月5日

文理类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第一次填报志愿、农村专项计划、体育类本科第一次填报志愿,填报自主招生批、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文理科专科提前批志愿(含直招士官生)

7月21日

文理类本科一批、农村专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 文理类本科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春季高考招生本科一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志愿

8月4日

文理类本科二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同时填报的还有春季高考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文理类、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优秀运动员志愿

8月13日

文理类、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下载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