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写写帮推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暑假期间,我走进老家河北保定满城的一个小村庄周庄,就新农村的住房,公路,以及农民的生活收支等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参观现场、个别走访等形式,与当地农民群众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农民住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农房结构一般由土木结构改为砖体结构,住房设计简易,质量一般。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住房开始由平房向单体楼房演变,一些农民开始引进城市居民的房屋结构设计,农民住房的投入比较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平均每户农民的单体楼房投入在8-10
万元左右。
从老家的情
况来看,农民有钱后,首要的都是盖新房或装修房屋。但住房问题仍是农民的一大难题。住房消费相当于农民十年以上的消费存量,这期间农民没钱用于其它消费。此外,由于农村房屋建筑标准不一,造成了一些地区房屋拆建浪费严重。农户会把所有的收入用于建房,很多人花掉多年的积蓄还不够,要借钱建房。农民建房存在较强的攀比心理,这造成很多房屋设计不合理、面积过大、拆建频繁等。很多地方,农民每七八年就拆建一次房屋,有的地方农民一家只有几口人,却要盖三四层的楼房,大量面积闲置,却占用了大笔的消费资金。尤其是一些在外打工农民,盖房为结婚,结完婚人就走,今后是否回农村也说不清,这种“新房”浪费也很严重。
想致富先修路。首先在农村公路方面,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农村的公路成为市区的外环,道路管阔切周围环境优美。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路网日趋完善。村公路养护管理所职能不断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不断完善。根据我从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得到的资料,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总体方案的通知》及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强化质量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建养事业的积极性,我市按照省厅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有关要求,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开展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宣传活动,取得了
较好成效。
一、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主管局长刘英杰为组长,吴福友调研员等人为副组长,办公室、地道处、宣法处、质监站、监理公司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明确宣传重点和方式。
重点宣传农村公路建
设质量的要求、目标和意义、建设标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各级政府部门、交通部门及农民的责任与义务等。宣传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容城局利用电视台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不间断、滚动播放,印发宣传资料3500份,在乡村道路明显位置粉刷墙体标语30条,并对村里的质量监督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有关政策、规定,牢固树立“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思想。徐水局在18日、25日利用集市行人众多的特点,在县城繁华地段,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4000份,耐心解答有关咨询,同时出动10余辆次宣传车驶入乡村进行流动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市共印发宣传资料30000份、条幅和标语60条、制作展板18块、制作宣传录音带13盒、新闻媒体播发消息10条。
收支方面,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工资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等。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另外,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份额的升高,说明了我省农民思想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已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农民外出务工不仅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矛盾。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占土地征用补偿、租金增加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农民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有所增加。进来,周庄将不适于种植的一部分土地卖掉,村里无论年龄每人得到一万余元的收入,成为村民的一大乐事。随着收入途径的拓宽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内容也日渐丰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家庭,固定电话、手机也在农民家庭中逐步得到普及,农民出行和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现代用品迅速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状况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洗衣机、电风扇、自行车、彩电等消费品在我市农村居民家庭中已经基本普及,空调机、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热
水器等较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也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中得到使用,给农民家庭带来了浓厚的现代生活气息。但农民的消费仍受许多方面的阻碍。首先是收入来源不稳定,对预期收入不够乐观。农民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购买力的大小,收入越高越稳定,则农民消费信心越足,现实购买力越大。从该市搜集的历史数据来看,句容农民收入来源不稳定已经影响到农村居民购买力和消费观念,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各种工资性收入的增幅。其次是预期支出高,结余购买力偏大。针对现阶段农村教育、医疗及养老等预期支出增大的必然性,农民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数量也不断增加。首先从教育方面来看,国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减少了这方面的支出,但农民的实际教育负担仍然不轻,子女教育需要不很富裕的家庭投入更多的资金,尤其是高等教育让部分农民家庭不得不通过节衣缩食来供养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农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其服务支出由大幅增加。其次从医疗方面来看,近年政府推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让少数生大病的农民得到了一定补偿,但医疗费用过高仍然是客观事实,农民对此无可奈何,平常小病只能拖一拖挨一挨,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不生大病上。由于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刚性支出很大,造成农民生活压力增大,农民消费必然趋于保守,消费行为更加谨慎,使得大量购买力沉淀下来,用以满足将来教育、医疗及养老等预期支出之需。再次是观念陈旧阻碍消费,影响购买力实现。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封闭式的消费观念,以节俭为美德、不能提前消费的观念在农民身上已经根深蒂固。在此消费观念的制约下,农民大都量入为出,因循守旧,稳健消费,对新品持消极态度。过分主张节俭,看重远期消费,轻视当期消费,即期收入成为当前消费的最大限度。他们难以接受以负债的方式来提前实现购买力,决不情愿把明天甚至后天的钱拿到今天来花。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倘若有结余,他们首先考虑将余款存到银行,做到晴天防雨天,雨天防雪天。此外,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市场建设,整治好农村市场环境。目前,在少数偏远的村庄,假冒伪劣商品依然存在,必须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农村市场环境,鼓励好、引导好、促进好农民消费,尽最大可能提高全市农民生活质量。
从这个小村庄的建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让广大农民真正从中得到实惠。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4月 10日 调查地点:太原市阳曲县北小店乡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乡政府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我有幸以实习生的身份参加了此次调研,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北小店乡下辖12个行政村,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0年全镇GDP总量增长45%,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增长35%。全乡总产2.1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普通蔬菜大棚4千个,面积1.1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8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11.2万元,比上年增长5%。2010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2000人(次),创收2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比上年增长9.8%;农民人均收入达7000元,比上年增长20%。实行村财乡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2010年化解债务28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同时新建育苗基地1.2万亩,解决了3000多在乡农民的就业问题。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道路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村屯公路38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县乡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乡虽然只有一个学校,但却属于中小学联校,教学软硬件都很到位,教育资源整合正在进一步进行。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2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在全乡13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出台了《北小店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乡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就北小店乡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快便遇到了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就此,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举九洪乡为例)
(一)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九洪乡是一个农业乡,农民收入近95%来自农业。近年来,在九洪乡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乡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西瓜、南瓜、花椒、小辣椒、生猪”五大支柱产业。这些年,我乡在畜牧养殖和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仅推动了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创建了以“九台山”为代表的一系列龙产品商标,大多数农民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养殖种植逐渐形成了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强。
近年来,我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村镇建设有序进行,人居环境条件逐渐改善。
历史上,我乡村屯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或依山而建,或逐水而居,比较凌乱,村道狭小,重新规划难度相当大。农户住宅80%是普通砖瓦房,安全系数不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推广,一栋栋光彩夺目的新房拔地而起,农户渐渐形成了环保意识,垃圾有序排放,整个村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秩序很乱。
(四)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
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五)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加强,发展水平普遍较理想。
由于距离中心城市相对较远,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优秀老师流向城市,教育负担加重。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少。但在我乡乡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在全体党员的带领与农民的支持下,这些情况逐渐得到改善。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共和村村级干部及村民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多在40至60岁之间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2013年8月2日――――2013年8月4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村干部及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新农村建设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改
变以及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改进意见。问卷共向投资者提出了56个问题。
六、调查结果
从调查信息看,有90%的村民的年收入在8000元以下,而且基本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作物和养殖业,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该村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方式改进影响得到较好的体现,超过30%的村民使用过村里的文化设施或参加文化活动。虽然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大多数村民都知道村里有这样的文化设施和活动,但因为没时间、没兴趣,绝大部分村民都不会去参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来看,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说明政府部门以及村级干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同时也投注了非常大的金钱和精力下去。在调查村民如何处理生活中,多数村民,还是非常贯彻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对于盗窃、赌博、封建迷信是抱着厌恶的态度的,希望生活在和谐社会中。据调查,本村90%的村民对于政府和共产党的政策是持支持态度的,并且非常关心社会新闻和政府腐败问题动向的。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大体构架已经具备,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标语等形式,把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等进行的广泛宣传、动员,做到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的认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新农村,前提是做好科学规划。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提必须有一个合法、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指导,统筹好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只有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导发展,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推进。
(三)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
由于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群众生活水平一般,想一下彻底改变农村现状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首先,要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在起步阶段,我乡先是选择了农户直接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进行。如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中,我乡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吸引农民投入自有资金参与建设。今年,我乡将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实施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合作医疗等工程,就是从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关心,最易见成效的问题入手。
(四)建设新农村,必须选准突破口,夯实经济基础。
1、突出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根据目前九洪乡的实际,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在大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上下苦功。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采取龙头牵动,政策促动,帮扶拉动,典型带动等措施,推进优质瓜椒菜和养殖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发展万亩西瓜,万亩小红椒,万亩花椒,万亩南瓜和万头生猪,打造“九台山”牌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市场,提高农业效益。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要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要紧紧围绕山、水等自然资源做文章,把我乡丰富的山林、水力、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按照“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更多的经济能人开发山、水等自然资源。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按照“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培育一批辐射带动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全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三是要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当务之急,我乡要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努力扩大订单农业市场占有额。鼓励和扶持民间流通大户、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二、三产业,确保农产品鲜销和农产品外销的畅通。同时,要积极构建农产品外销网络,依托九洪政府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九洪农产品,建立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外销窗口,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充分抓住“阳光工程”及职教中心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利机遇,采取政府“买单”、农民“选单”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鼓励各类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培训的质量和层次,努力实现培训就业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
4扎实抓好富民政策的落实。
一是要狠抓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积极落实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特别是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是要狠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逐步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产业基地,让更多的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经营大户集中。三是要狠抓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要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和违反农民负担政策的“责任追究制”。同时,要把减轻农民负担与乡镇机构撤并、农村教育体制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构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防止涉农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要狠抓财政支农政策的落实,尽快建立乡级农业发展基地,对经认定的乡级龙头企业要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消除一切束缚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全力支持社会新农村建设。
(五)建设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选好支部书记,落实班子岗位责任制。二是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三是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制定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乡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在此之前,关于“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服务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部分。广大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根据本人此次回家对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问卷调查情况,感到我乡新农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
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帖卫生。
一,农民自身存在问题: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自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来,这种现象大有好转。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
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将近20天的调查结束了,带着一种莫名沉重的心情我回到了学校。农村调查令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感触颇多。农村穷,农民苦,但是,相信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定不少。看来农村的老百姓拼了老命在把我们往大城市送了。他们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他们有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回归,期待着我们去改变农村穷,农民苦的现状。现在,国家正在搞新农村建设,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是农村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去到农村。去报效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的父母
在我所调查的毛港,杨家嘴二村,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商店,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十万“富翁”。以种植大米为生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只有过年时子女给买一些,他们生活艰苦
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农民穷,但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亿元。两者相减,可以看出农民白白地为政府贡献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新农村政策问题,广大农民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希望政府的政策持续下去。他们认为在建设中应听取广大农民的建议。政府应花大力气培养一些有能力,能吃苦的带头人。政府还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预防官员腐败,真的减轻农民负担,不至于负担重新反弹。除了劳动外,农民大多在打牌,他们希望政府在农村也能象城市一样建一些娱乐场所,提高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师,用政策鼓励他们来到农村,来教他们的孩子
二,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我调查的干部直率地说,以前对农民的关怀实在是太少了。好在现在政策大大调整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是建设和谐新农村,提高基层干部对社会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根据二分调查报告,基层干部对农村基础设施不满意,对农民参与社局活动,农村环境等很不满意。总的情况来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
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许多领导干部都认为他们自身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作风上,不愿意吃苦,怕承担风险。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对领导干部有实际用处的激励机制。以至许多基层干部不主动为农民服务,农民找到他们,有时候他们都不认真办好。他们说,有许多人想干事,但是工作环境不好,办不成。他们认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农村,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
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河南分队在院领导和团委的领导下和呼市第四分队到呼和浩特市小黑河镇西地村进行了参观和调查。
1.1农民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反映
调查显示68.4%的农民对国家的优惠政策满意,26.3的农民对国家的优惠政策基本满意,5.3%的农民对国家的优惠政策不满意,这一结果充分显示出农民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是满意,尤其是对土地延包三十年的政策非常满意。
1.2对农民反映的分析
这一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出国家的现行的针对农民的政策是可行的,是令农民满意的,但是我们仍要看到有部分农民对现行政策不满意,这说明现行政策还不够完善,因此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深入基成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我们不追求最好,但我们要追求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2.1 农民目前最需要的帮助
调查显示78.9%的农民觉得当前资金是制约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52.6%的农民希望在资金方面得到帮助,31.6%的农民希望在技术方面得到帮助。
2.2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觉得国家应该再贷款方面给农民更多的优惠,应降低门槛,让农民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贷款,鉴于农民需要技术方面的帮助,我觉得政府应引导更多大学生,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去,帮助农民。另外应建立农村远程教育(西地村村民大部分不知道什么是远程教育)。
3.1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只有52.6%的农民愿意加入种养合作社和入股办企业,其余的要么持观望态度,要么根本就不愿意加入;只有31.6%的农民选择把手中的闲钱用于在投资;只有15.8%的农民的重要消费是生产投入,绝大部分农民的选择是盖房购家具。
3.2对反映问题的分析
调查中反映的这些问题的根本我觉得在于农民的思想不够开放,因此政府应多引导,党员和干部应在相关事情上走在前面,起带头作用。以此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加快农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只有加快农民接受新事物的态度,才能有助于农民更快的富起来。因此我觉得政府应该注重在这一方面的投入。
4.1农村医疗和农民消费问题
调查显示36.8%的农民悬着最担心的事情是重大疾病,26.3%的农民对现行农村医疗合作满意,36.85¥的农民基本满意,36.85%的农民不满意;村民向我们反应村里面没有医疗所,看病得走很远的路,76.5%的农民觉得现在的物价偏高。
4.2对医疗和农民消费问题的分析
这些问题充分显示出现行农村医疗制度存在作很大的缺陷,尤其是西部,一个村子竟然没有个诊所,所以我认为国家应加大在农村医疗上的投资,在每个村至少建一诊所,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物价过高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下更大的力量去打击那些危害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村民消息闭塞来欺骗村民。
5.1农民希望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调查显示73.7%的农民觉得国家应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47.8%的农民觉得应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36.8%的农民觉得应建立上大学救助制度。这些调查充分显示农民对养老问题普遍关注,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相关和配套法规,使广大农民吃上一颗定心丸。关于上大学救助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能使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退学。
6.1其它问题
调查显示只有36.8%的农民对现在的生活满足,这一问题说民在农村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国家应出台一些政策缩小差距,真正实现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绝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且它们主要通过自己或者亲朋联系务工去处(村民反映有时候干完活领不到工钱,不好找活),这就要求各政府应该主动帮助农民联系业务,真正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以此进一步拉近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7.1三下乡感受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大学生要多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了解农村,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上的难题,为大国家和当地政府献计献策,帮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转变就业观念,立志到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到那里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帮助农民的同时发展自己。
调查也显示出政府的相关部门工作力度还不够,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基成干部,要转变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多为农民办实事,广大基成党员,要响应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事事走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能取得胜利,广大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住过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