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区农业局经济工作计划
2010年,我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农村工作,以科技为先导,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重点,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亮点、改善农村宜居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
加大惠农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增加农业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常抓不懈,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扎实搞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重点建设好一批高产示范小区、高产示范方和亩产超千斤的高产示范田、培育出2-3个粮食高产示范乡镇,2010年粮食总产力争达到3.6亿公斤。
2、健全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抓好示范村建设。在2009年培育完善12个示范村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努力,2010年再打造7个以上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西线重点打造龙城镇的栗庄、冢马,新店镇的尧张等村,北线重点打造孟庙镇的拦河刘,李集乡的老官田等村,东线重点打造黑龙潭乡的半截塔、孟庙镇关徐村等。二是抓好试点村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达到分类推进村变面貌、新示范村出形象、老示范村上台阶,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新农村建设三年分类推进任务。三是抓好移民新村的沼气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改善移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移民群众外出务工技能。四是抓好商桥、龙城、黑龙潭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督导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乡镇按计划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确保新型社区早出形象,快出形象。
3、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⑴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良田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改良土地状况,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⑵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实施秸秆机械还田,进一步改良土壤结构,培植地力和肥力,促进农业丰产丰收。力争全区夏季和秋季秸秆禁烧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秸秆机械还田率达到90%以上。
4、强化服务,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以107国道、郾襄路和高速路引线两侧重点发展塑料大棚蔬菜、优质观光林果种植基地建设,打造郾城农业绿色食品品牌。二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在裴城、新店、商桥、李集等乡镇重点发展麦—烟—红薯,麦—棉—蔬菜,麦—瓜—椒等一年多熟间作套种3万亩。三是继续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快速催生一批规模化标准养殖小区,促进畜牧养殖业加速发展、优化升级。
5、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抓好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把工作重点放在种植大户和农业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等方面,力求通过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加强引导等措施,把我区土地流转工作逐步引向深入。二是抓好农村沼气建设,继续加大项目引进和资金投入,落实好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全年新建沼气池3000座,力争全区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40%以上。同时,进一步抓好沼气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的规范有序发展。三是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通过加大政策、人才、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再培育出一批省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范化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协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拉动作用。四是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完成引导性培训1万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000人。
2010年区农业局经济工作计划范文
第二篇:区农业局农业生产工作计划
区农业局农业生产工作计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第一年,也是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区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武进”的目标,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发展主题,按照“稳粮提质、高效安全、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要求,夯实粮食单产、稳定播种面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打造“动物疫控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三大平台,努力促进武进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目标是:全区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以上;围绕亩产“吨粮区”建设,粮食单产递增1%;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3.3%;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确保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继续位于全省前列。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着力做好以下10方面重点工作:
(一)抓机遇补短板争率先。近年来,我区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一些工作和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对照总书记关于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和最新要求,对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新指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发展大局,坚定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要巩固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做出精品,放大亮点;要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厚积薄发,补齐短板。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采取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抓粮食稳面积攻单产。通过产业规划布局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农业产业合理有序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近年来,我区稻麦种植面积呈逐年缩减趋势。要以“吨粮区”创建为目标,水稻面积稳定在16万亩,三麦面积稳定在13万亩,守住耕地红线,严格控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生产,通过水稻生态补偿、关键技术实施、支农项目扶持等措施,保障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单产递增1%。二是加大三新技术推广。围绕“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的路线,加大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小麦主推扬辐麦4号、扬麦20号,水稻主推武运粳23号、武运粳24号,示范推广新品种武运粳30号。继续推广硬地喷灌节水灌溉技术,压缩直播稻,积极探索秸秆还田后的小麦播种、施肥、后期管理技术,提高主推技术应用率。三是抓好病虫害测报与防控。完善病虫害情报点建设,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决策,病虫害测报准确率保持在90%以上。试验示范无人植保机等植保新器械,提高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程度,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三)抓基础强设施快提升。夯实农业生产基础,首先要持之以恒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整治、综合开发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为原则,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在雪堰、礼嘉等镇建立项目区,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力争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0%以上。二是提升高效农业生产设施。普及推广大棚、无纺布、遮阳网、喷滴灌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三是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编制高效农业实用机械宣传图册,在现代农业园区、农林场圃、规模养殖场推广先进适用机械,重点发展物联网技术,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
(四)抓标准重监管提质量。现代农业必须是生产安全、产品安全的农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监管行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出值和附加值。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健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体系,加快国家级畜禽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场、稻米蔬菜瓜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提升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进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移动终端为技术手段,加强三品一标的证后监管,全区农产品合格率保持96%以上。三是加强畜禽屠宰监管。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我区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能已经从区商务局划转到我们系统。各单位要认真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的调整,从机构、人员、经费三大方面进行保障,严格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主体。根据我区屠宰场布局规划,对不符合定点屠宰要求的场点,要加快撤并步伐,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保障肉品消费安全。
(五)抓特色创品牌增效益。按照新的行政区域调整要求,我区将有不少亮点产业、园区、品牌被划分出去,现代农业建设时不待我,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植亮点典型,挖掘品牌特色。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在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休闲观光等领域,推进中信逸农示范园区、礼嘉油用牡丹种植工程等10个市区级重点项目的实施,计划完成总投资3亿元。二是开展三品认证。深入调研、摸清现状,引导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努力打造安全优质产品。重点组织粮油、蔬菜、瓜果类产品进行“三品”申报,实现新增三品15只以上,争取新增产量5万吨。三是坚持品牌农业建设。以“找特色,选精品,创亮点”为目标,挖掘1-2个具有武进文化或地理区域特色的农业品牌,进行重点打造和培育。组织申报省、市级名牌或名优农产品认定,增强商标意识,参与省、市级的知名或著名商标评选。制定品牌农业建设奖励新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抓防控保产业利稳定。一是加强动物防疫水平。结合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加大防疫监测力度,增加监测频次,提高监测范围,全面提升我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我区作为农业部建立病死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县,要结合XX市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进程,按照“镇建区补、先建后补”的原则,建立健全“场户交送、镇设站点、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无害化收运体系,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发展冷链配送的新型模式,鼓励大型屠宰企业发展自营冷链加工配送。二是加强森林防火水平。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防火工作不漏死角、不留空档。按照《2015-2020XX市XX区森林防火规划》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护林防火综合水平。完善森林预防体系建设,形成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类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和农机合作社的主体责任。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严把登记关、发证关、技术检测关、事故处理关,力争拖拉机的发牌率、检验率及驾驶人的持证率达92%以上。
(七)抓主体搭平台促发展。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化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谁种地”的难题。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行动,以“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支持农业企业进行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农业外向化战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全年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创建市级“五个一”示范龙头企业2家。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向家庭农场发展,实现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农民务农的职业化。加强调研,把符合条件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荐进入上级项目库,探索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大学生务农创业的途径和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品牌打造、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三是放大办展参展效应。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农产品展销5次以上,充分利用各类会展资源,全面推介和展示武进农产品,力争我区更多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常州、走向全国。鼓励和扶持企业积极参加农产品境外展销。继续举办中国(夏溪)花木节和第十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以花为媒,以展促销,带动花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全区招商引资搭建新的平台。
(八)抓科技强服务促增收。一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在水稻、林果、畜禽、水产等四大产业,遴选科技示范户1260户,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农技服务制度,强化农业综合科技成果的实验应用、示范和推广。二是实施信息入户工程。开展物联网区域示范工作,引导农业企业采用传感、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鼓励农民使用一点通触摸屏查询系统、村级信息服务站以及“12316”服务热线等各种渠道获取农业信息,提高为农信息服务质量。加强与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的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让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搭上信息高速路。三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以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素质、应用能力建设为核心,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实地培训、实习研修等方式,运用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科技直通车、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扩大覆盖面,全年培育部、省、区级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
(九)抓生态治污染美环境。坚持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加快推进创森工作步伐。通过“定点、连线、扩面”,整合森林资源,优化森林布局,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四旁植树130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建设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32个。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逐步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整治力度。推进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严控太湖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反弹回潮现象,推动全区各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按步推进、有序开展。建立禁养区、限养区、适度发展区三区畜禽养殖长效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保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三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秸秆收贮体系,继续推进试点镇秸秆收储利用工作,建设一批村级秸秆收贮站,探索建立一套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为秸秆多种形式的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引进秸秆利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业,帮扶收储利用量大的市场主体扩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四是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淘汰一批建设时间较早、工艺不成熟、改造难度大的工程点。对管网建设不到位,污水收集率低,但工艺模式成熟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工程进行改造提升。设计开发农村生活污水实时监控系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做好太湖、西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工作。探索废弃农膜、农药等包装物回收处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十)抓管理促规范转作风。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在制度的落实中提升管理效率。一是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不断丰富内部审计内容,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提升内部审计成效;突出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财政资金报账制、财务账目审计制。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坚持阳光操作,做到项目运作公开、公正、透明,坚持将纪检监督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所有农业项目建设,做到全程、全面监督,加强对招投标、建设质量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保障项目建设运行规范,严格执行项目验收制度,确保项目质量。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有序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及时出台会议(培训)、公务接待、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机关内部资产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农业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有效推动制度执行,维护制度刚性,做到令行禁止。
四、巩固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成果,提升农业系统服务效能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农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常态,围绕区委、区政府开展“建设三知机关、打造四有队伍”主题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公信力、执行力和干事创业活力。
(一)提升履职能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养成良好学风,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知行合一推进“三知”机关建设,坚持“秉执政之法、修为政之德、尽勤政之责”,努力建设“知法、知德、知责”机关,全面提升履职能力。要围绕关系农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深化农情认识,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变革创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强化执行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落实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对工作不尽职、配合不积极、落实工作不力、工作处于末位的干部严格问责,追究责任。完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督查工作,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逐个分解立项,做到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彰显效能,取信于民。
(三)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农进程,营造良好的法治宣传环境。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水平。加强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净化农村法治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案件的办理程序。以权力事项清理为基础,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各项权力的正常运行。完善窗口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使各项涉农服务行政行为更便捷、更高效。
(四)强化服务手段。推进“动物疫控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三个平台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双政三零”、“党员示范岗”、“星级科站”等竞赛活动,让干部队伍在“比学赶超”中与时俱进,防止和克服“懒政”、不作为思想。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岗位练兵,开展对口培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推进反腐倡廉。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强化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监督,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加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教育,举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坚定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惩的决心。全力打造政治坚定有信心、以民为本有宗旨、创新攻坚有担当、风清气正有戒律的“四有”队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三篇: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做好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突破,现提出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稳定和提高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水平,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确保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0元,增长10%;粮食总产稳定在33万吨,继续贯彻实施种粮直补政策,落实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2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1个,加大农业环保工作力度,完成“创模”目标任务,申报认定1个以上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区、乡镇、专业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加大减负工作力度,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经管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本文转载于中国范例网-http://]涉农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
破,机关工作再上新水平,全新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围绕确定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重点实施好“1243”工程,即打牢粮食生产这一基础,抓好农村经管法制化、规范化两化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劳动力培训四项工作水平,搞好涉农执法与服务、招商引资与业务工作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与全局工作开展三方面的有效结合。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㈠加大投入力度,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我区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趋势,全区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一是继续落实小麦种植直补政策,抓好小麦种植面积丈量、核实、公示和上报等环节,及时兑付补贴资金,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实施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建设好400亩小麦良
种示范圃、3000亩良种繁育田和1万亩良种展示田,进一步筛选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质专用高产小麦品种,落实补贴资金,扎扎实实搞好良种统供,落实推广面积,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水平,促进全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努力促进粮食生产抗灾增产,重点在主要粮食作物防冻、抗旱、防涝、防风、防病虫草害等方面加强测报和落实应急补救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四是大力引进推广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新品种,积极争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科学施肥,提高肥效,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全区粮食生产潜力。
㈡落实农村政策,抓好农村经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农村经管工作面广量大,特别是全区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农村经管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因此要重点抓好农村经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
依法行政进程。一是落实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各级减负文件精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格执行《关于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工作意见》,规范一事一议程序,严格审批手续。按一票否决制对各街道乡镇实行减负工作百分考核。加大对全区减负工作的专项检查,杜绝各种乱收费现象,做好农民负担来信来访案件的调处工作,确保农民满意。二是建章立制,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制定《长清区乡村债务管理办法》,积极化解历史债务,严防发生新的债务。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农村财务双代管暨会计职业化、电算化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途径。三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农村
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强化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二轮延包政策落到实处,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微机化管理,强化农村机动地管理。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依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流转,使农民权益保护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㈢突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再上新水平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思想,牢牢抓住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牛鼻子不放,提高新型农业工作水平,同时大力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强农民的非农职业技能,加快增收步伐。
1、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重点,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
品三个档次逐级推进的战略,一是要抓住底全区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有利时机,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重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认证绿色食品1个,同时力争在有机食品认证上再有新的突破。二是抓紧建立健全我区农业标准体系。对在农业生产领域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严格执行,使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对我区特有的农产品而国家或行业尚未颁布标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抓住工作的主动权,完善我区农业生产的整个标准体系。三是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我局检测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购置添加一流的检测设施,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抓好对全区农产品监测网络的技术指导、仪器校对及对各基地、批发市场、专卖店、配送中心的质量抽检,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四是加大农业环保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创模”责任书目标任务。深入宣传农业环保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推行秸秆多用途使用,确保达到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年降低5%、化肥使用强度低于380公斤/公顷的要求,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引导全区粮食、蔬菜、林果等农业生产领域逐步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2、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继续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抓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一是坚持招商引资战略不动摇,积极创新环境,吸引区内外企业利用各自优势,来我区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全区现有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加工原料的经营单位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进一步搞好对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筛选申报1个以上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争取上级的扶持。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动摇,积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和多领域联合发展。引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带动农民、价格协调、生产调控、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三是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不动摇,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和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稳定农产品产销体系,带动更多的基地和农民加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和产品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农户按合同及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企业与农户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3、以农村信息网络延伸为重点,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我区以全市实施的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程为契机,初步建立了区、乡镇两级
信息服务网络,重点围绕“完善1个中心,丰富10个服务站,发展110个服务点”开展工作,把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一是完善1个区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我局现有信息中心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农、林、水、机、畜、菜等领域大范围、深层次的全区农业信息中心,加强技术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交流,拓展服务领域,将信息化服务的全面性、前瞻性、经常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实现大农业领域的信息共享,把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真正建成领导感到放心、群众感到贴心的一流农业服务平台。二是丰富10个服务站。以10个街道乡镇信息服务站为主,按照大农业的标准进一步丰富服务站的网页内容,引导乡镇服务站深入基层,重点根据本街道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深挖信息资源,拓展服务领域,突出实效性与实用性,把乡镇服务站建成展示当地特色的舞台和推介当地丰富自然资源的平台,重点为
当地招商引资、农民走向市场、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搞好服务。三是发展110个服务点。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筹、技术部门无偿指导服务的方式,向全区重点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倾斜,发展110个信息服务点,延伸信息服务的触角,在第一时间将各级信息资源对接,为各类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直接的服务,在农业信息化工作“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上有较大突破。
4、以实施“阳光工程”为重点,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水平
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四个办法”和“六项制度”,完成我区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转移任务,完善档案,搞好对培训基地的检查验收。另一方面继续争取落实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引进培训补助资金60万元,按程序搞好对培训基地的招标认定,分解任务指标,签订培训
合同,搞好培训转移,完成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的任务。㈣执法与服务并重,塑造农业执法队伍新形象
今年农业执法工作的重点是,从加强源头治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和加强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三个关口,上下联动,齐1 2 下一页
第四篇:2006年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文章标题:2006年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做好2006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突破,现提出2006年工作意见。
一、指导
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水平,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确保农业增加值达到18.3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0元,增长10%;粮食总产稳定在33万吨,继续贯彻实施种粮直补政策,落实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2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1个,加大农业环保工作力度,完成“创模”目标任务,申报认定1个以上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区、乡镇、专业村(农业龙头企业)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加大减负工作力度,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经管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本文转载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涉农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好地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机关工作再上新水平,全新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围绕确定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重点实施好“1243”工程,即打牢粮食生产这一基础,抓好农村经管法制化、规范化两化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劳动力培训四项工作水平,搞好涉农执法与服务、招商引资与业务工作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与全局工作开展三方面的有效结合。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㈠加大投入力度,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我区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趋势,2005年全区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一是继续落实小麦种植直补政策,抓好小麦种植面积丈量、核实、公示和上报等环节,及时兑付补贴资金,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实施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建设好400亩小麦良种示范圃、3000亩良种繁育田和1万亩良种展示田,进一步筛选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质专用高产小麦品种,落实补贴资金,扎扎实实搞好良种统供,落实推广面积,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水平,促进全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努力促进粮食生产抗灾增产,重点在主要粮食作物防冻、抗旱、防涝、防风、防病虫草害等方面加强测报和落实应急补救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四是大力引进推广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新品种,积极争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科学施肥,提高肥效,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全区粮食生产潜力。
㈡落实农村政策,抓好农村经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农村经管工作面广量大,特别是全区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农村经管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因此要重点抓好农村经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依法行政进程。一是落实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各级减负文件精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格执行《关于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工作意见》,规范一事一议程序,严格审批手续。按一票否决制对各街道乡镇实行减负工作百分考核。加大对全区减负工作的专项检查,杜绝各种乱收费现象,做好农民负担来信来访案件的调处工作,确保农民满意。二是建章立制,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制定《长清区乡村债务管理办法》,积极化解历史债务,严防发生新的债务。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农村财务双代管暨会计职业化、电算化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途径。三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强化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二轮延包政策落到实处,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微机化管理,强化农村机动地管理。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
纷调处工作,依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流转,使农民权益保护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㈢突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再上新水平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思想,牢牢抓住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牛鼻子不放,提高新型农业工作水平,同时大力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阳光工程,增强农民的非农职业技能,加快增收步伐。
1、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重点,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个档次逐级推进的战略,一是要抓住2005年底全区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有利时机,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2006年重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认证绿色食品1个,同时力争在有机食品认证上再有新的突破。二是抓紧建立健全我区农业标准体系。对在农业生产领域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严格执行,使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对我区特有的农产品而国家或行业尚未颁布标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抓住工作的主动权,完善我区农业生产的整个标准体系。三是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我局检测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购置添加一流的检测设施,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抓好对全区农产品监测网络的技术指导、仪器校对及对各基地、批发市场、专卖店、配送中心的质量抽检,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四是加大农业环保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创模”责任书目标任务。深入宣传农业环保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推行秸秆多用途使用,确保达到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年降低5%、化肥使用强度低于380公斤/公顷的要求,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引导全区粮食、蔬菜、林果等农业生产领域逐步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2、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继续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抓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一是坚持招商引资战略不动摇,积极创新环境,吸引区内外企业利用各自优势,来我区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全区现有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加工原料的经营单位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进一步搞好对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2006年筛选申报1个以上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争取上级的扶持。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动摇,积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和多领域联合发展。引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带动农民、价格协调、生产调控、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三是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不动摇,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和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稳定农产品产销体系,带动更多的基地和农民加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和产品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农户按合同及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企业与农户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3、以农村信息网络延伸为重点,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2005年我区以全市实施的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程为契机,初步建立了区、乡镇两级信息服务网络,2006年重点围绕“完善1个中心,丰富10个服务站,发展110个服务点”开展工作,把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一是完善1个区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我局现有信息中心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农、林、水、机、畜、菜等领域大范围、深层次的全区农业信息中心,加强技术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交流,拓展服务领域,将信息化服务的全面性、前瞻性、经常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实现大农业领域的信息共享,把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真正建成领导感到放心、群众感到贴心的一流农业服务平台。二是丰富10个服务站。以10个街道乡镇信息服务站为主,按照大农业的标准进一步丰富服务站的网页内容,引导乡镇服务站深入基层,重点根据本街道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深挖信息资源,拓展服务领域,突出实效性与实用性,把乡镇服务站建成展示当地特色的舞台和推介当地丰富自然资源的平台,重点为当地招商引资、农民走向市场、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搞好服务。三是发展110个服务点。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村)自筹、技术部门无偿指导服务的方式,向全区重点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倾斜,发展110个信息服务点,延伸信息服务的触角,在第一时间将各级信息资源对接,为各类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直接的服务,在农业信息化工作“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上有较大突破。
4、以实施“阳光工程”为重点,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水平
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四个办法”和“六项制度”,完成2005我区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转移任务,完善档案,搞好对培训基地的检查验收。另一方面继续争取落实2006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引进培训补助资金60万元,按程序搞好对培训基地的招标认定,分解任务指标,签订培训合同,搞好培训转移,完成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的任务。
㈣执法与服务并重,塑造农业执法队伍新形象
今年农业执法工作的重点是,从加强源头治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和加强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三个关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努力推动全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大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
通过以会代训、“3.15”普法宣传等形式,加强对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群众提高辨别真假农资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辖区内的生产经营业户守法经营。
2、加大执法力度,促进规范经营
在种子检查方面,以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为主,重点检查:①所经营的品种是否通过审定,经营申请保护品种是否经过品种权人许可;②是否无证生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种子,是否转让和假冒生产经营许可证;转基因品种是否办理相应的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③经营的种子包装、标签、标识是否规范,种子是否通过检疫,坚决杜绝散装种子;④种子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经营假劣种子;⑤种子经营档案是否建立;⑥严肃查处私自印制包装冒充他人他企业名称,生产销售假劣种子行为。在肥料检查方面,针对复混肥、生物肥、冲施肥、叶面肥重点查处:①生产经营的肥料品种是否进行登记,是否存在假冒、转让登记证号和一证多用等问题;②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标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③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把好产品市场准入关,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区市场。同时,严肃查处私自印制肥料包装,以国产肥料冒充进口肥料、以低含量肥料冒充高含量肥料、以硫酸镁冒充磷酸二氢钾等违法经营行为。在农药检查方面,主要检查:①农药产品是否登记,是否存在假冒、转让登记证号的问题;②农药标签、产品质量是否合格;③是否存在低毒农药中掺入高毒农药成份,是否生产、经营国家禁用、限用农药;④是否经销禁用剧毒杀鼠剂;⑤严查制假窝点。
3、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净化市场
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农资进货关,农药、肥料、种子经营商进货要查看其产品登记证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执行标准,严防制假分子兜售假劣产品。同时,督促各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产品检验监测制度,对每一批生产、经销的农药、种子、肥料产品都要积极送有资质的检验检测中心进行质量检测。
4、加强高毒农药的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进一步加强禁用、限用高毒农药的检查执法力度,对辖区内蔬菜基地乡镇经常开展拉网式检查,从根本上杜绝高毒农药在蔬菜瓜果上使用,确保我区蔬菜基地乡镇无违禁农药销售,保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中蔬菜产品的合格率达到100。
5、抓好植物检疫工作,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抓好全区农业有害生物的普查、防治工作,重点针对红火蚁、黄瓜黑星病、苹果地中海实蝇、蔗?蛾等检疫性对象,摸清有无发生,发生面积、范围和程度。抓好调运检疫及经营单位(人)检疫登记证换发工作,重点做好外地种苗调入检查,查看是否具备调运证,同时进行经营、生产单位摸底检查,换发植物检疫登记证。
6、开展扶优活动,推进诚信经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食品、药品、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在抓好农资打假工作的同时,积极认真搞好优质农资产品和优质服务单位评选推介工作,对表现好、农民信得过的产品积极推荐、积极申报,引导广大农民使用物美价廉的优质农资产品,以此推动农资产业诚信经营、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的进程。
7、加强法制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发生重大假劣农资案件,造成农民严重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逐步完善“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确保每一起案件得到及时处理,决不漏掉一个线索。
㈤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对全区农业重点领域投入
通过内引外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更多更好更大的项目和资金,重点在农作物新品种改良、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小麦直补和良种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增强我区农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㈥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构建高效文明和谐机关
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机关建设,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全新环境,提供强大动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机关考勤、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提升机关总体管理水平,树立机关新形象。二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增强全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发挥农业部门职能作用,搞好为“三农”服务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结合,在政策、信息、物资、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做好机关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全局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全局职工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生活工作环境。五是坚持政务公开,增强机关工作透明度。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公开全局财务收支状况、人员调整、服务承诺及重要事项意见和决定,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群众满意。六是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大农民负担信访案件调处力度,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及时发现和处理本局系统内部不安定苗头,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全局的正常工作秩序。七是抓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资料利用率,为各项工作开展搞好档案资料支持。八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大力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精神文明新风尚,建设文明高效机关,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四、工作措施
2006年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创新发展年”,即全区上下大力开展“干部创一流工作、部门创一流业绩、企业创一流品牌、社会创一流环境”的四创活动。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决定在全局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年”活动,以此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齐心协力把全局的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一是成立全局“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领导、组织实施和考核。大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注重对新时期党的农业政策、方针和新形势下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的学习和宣传,特别是要把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精神学好吃透,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二是制定全局“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确定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营造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水平,树立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新形象。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全局广大农业科技和农村经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业务特长,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农村经管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创新干部职工考核方式。在开展创新管理年活动中,全体干部职工要根据各自分工,进一步落实责任,人人有指标,个个有任务,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年终考核时,重点看谁的创新意识和本领强,看谁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多,看谁的农村经管理论实践效果好,看谁运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包村联户增收幅度大,看谁推广的农业科技社会影响面大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以此确定全体干部职工年终考核等次,进行相应精神和物质奖励。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全局上下要按照区委、区政府一系列会议精神的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思想,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责任担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条心,全局一盘棋的良好局面,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做出新的贡献!
《2006年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6年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第五篇:区农业局工作汇报
区农业局工作汇报
20xx年是我区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启动之年,也是宏观形势更加严峻、发展困难明显增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农口条线广大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紧扣农业现代化主线,立志争先领先率先,强化创业创新创优,以超前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务实的举措破解难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4.6%,各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坚持群策群力,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全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部署,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将全区农业现代化指标逐项、逐年分解落实到各镇、各职能部门,并成立区、镇两级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推进;通过全面对标,摸清实情、分出难易,对于按时序进度能顺利完成的指标科学制定工作计划予以有力推进,对于完成有难度的指标制定专项工作计划予以重点突破;通过加强与统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对指标监测的跟踪督查和指导力度,将我区被低估的实际数据全面客观反映到农业现代化指标的监测体系中去,有效扭转了上级认定数据滞后于实际情况的不利局面。
预计至2012年底,我区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能达到75分以上,在全省耕地面积20万亩以上的涉农县市区中的排位可前移15位以上,21项指标中有4项能提前实现目标值,分别是:第7项(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97%)、第9项(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第14项(高标准农田比重60%)、第16项(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90%)。
(二)狠抓推进落实,五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万顷良田工程基本建成。全面完成沟渠路林桥涵闸等基础设施工程,孟河镇、西夏墅镇建成安置房51.7万平方米,工程区拆迁农户安置基本结束,目前已做好了迎接省国土厅对万顷良田工程全面验收准备工作。2、2011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初步发挥效益。通过组织开展“百日大会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顺利完成小型泵站更新改造21座,新建防渗渠道126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1895座,高效节水低压管道17.25公里,排水沟整治48.3公里,平整土地2300亩,共涉及薛家、罗溪、西夏墅、春江等4个镇16个村委共3.6万亩灌溉面积,并在当年的夏收夏种中初步发挥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成果丰硕。着力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积极开发、建设、完善园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对入园企业种植布局、产品产量及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实行数字化监管。依托我区优质农业资源开展农业企业招商引资,全年共组织16家次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同时帮助农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扎实推进镇、村创建市、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年新建XX区西夏墅现代草坪产业园、XX区罗溪彩叶树农业产业园等2家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和孟河现代园艺产业园区、春江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区、罗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等3家区级农业产业园区。
4、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惠民效益凸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新一轮村庄环境整治,全年共完成968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其中二星级“康居乡村”25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8个,春江镇长江村被评为省级先进村。不断建立健全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12年全区共有52个项目通过市级立项,投资总额2187万元。
5、农村改革富民工程推向纵深。一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量质并举。全年农户工商登记入社率达80%以上,新增农地股份合作社10家,完成人均耕地0.1亩以下的村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95个,股权证发放、股东静态管理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等股改工作基本到位。二是适度规模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发挥区镇两级农地流转有形市场功能,对农业产业化流转面积进行政策倾斜,全年新增规模经营面积近3.5万亩。稳步推进新龙生态林农户承包地、农村住宅“双退出”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三是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快速推进。高效农业保险项目范围拓展到果林、大棚、畜禽等产业,通过建立健全以村会计为骨干的农险队伍推广体系,全区农业企业基本做到应保尽保,高效设施农业投保覆盖率达21%,保费收入865万元。
(三)强化开拓进取,十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粮食单产再创新高。据统计部门数据: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6万亩、单产465公斤/亩,分别比去年减1.26万亩、增24公斤/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6万亩、单产642.5公斤/亩,分别比去年减0.1万亩、增23.5公斤/亩;小麦面积14.88万亩、单产323.73公斤/亩,分别比去年减0.4万亩、增22.53公斤/亩。区农业局被评为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年共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399.81万元,做到“一喷三防”中央补助物资全区全覆盖。建立小麦万亩丰产片1个,百亩丰产方2个;建立水稻整建制推进镇2个(薛家、孟河),万亩丰产片4个,百亩丰产方4个。建立5亩以上商品化育供秧基地15个,全区实现机插面积8.64万亩,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2、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7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有力地推动了设施蔬菜、草坪、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年共组织申报了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2个,成功获得项目补助资金2484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2年我区有4家农业企业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常州新区怡泰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三资投入农业7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发展后劲。
3、农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完善“区有监管处、镇有监管站、村有协管员”的三级网络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在全区8家规模种植基地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管。组织各镇积极做好农业快速检测站建设和完善,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全年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24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21个,新增“三品”基地面积16.493万亩,占耕地面积66.6%,新增“三品”养殖面积1.16万亩,占水面面积66.3%。“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
4、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推进乡镇“五有”农技站建设,全区共修缮业务用房2789平方米,购买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238套(台),各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抓好职业农民培训,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全年共培训职业农民6673人次。持续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对全区50个村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大大提高了关键技术到位率。
5、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以常泰通道绿化、录安洲湿地建设、万顷良田农田林网绿化等项目为载体,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万亩,超额完成目标计划。通过推广秸秆固化、工业原料化、基料化、秸秆气化等多种利用模式,2012年全区秸秆多种形式利用4.75万吨、占29%,顺利完成现代化指标任务。全年申报并建设规模禽畜场沼气治理工程6处,申报并建设太湖水五期循环农业项目5个,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10万元,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在春江、罗溪、西夏墅、孟河等四镇种植绿肥5000亩,发放以奖代补资金30万元,并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3000吨,抓好耕地质量建设。
6、农田水利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立足顶层设计引导,对照省水利现代化指标,结合我区水利发展现状,科学编制了XX区水利现代化规划,对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作了专项谋划。全年投入4242.42万元,顺利完成2011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薛家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共计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约3.73万亩,预计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提高至0.63,每年的节水、节电效益为120万元,每年可减少清淤及整修土方约3万立方米,增加粮食产量56万公斤,产生经济效益350万元,为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开辟了农田水利现代化工作的新局面。
7、防汛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组织全区各防汛单位集中力量进行汛前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坚决整改,同时出资100多万元,新购多批防汛物资和器材。录安洲洲头左侧治理工程、新北工业园区沿江防洪除涝工程、三井大湾河拓浚工程、农村河道疏浚等防汛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2012年汛期我区连续克服包括台风“苏拉”、“达维”、“海葵”等三次大的强风暴雨袭击,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实现安全度汛。
8、水环境面貌根本改观。我区成立河道长效管理区级专门督查组,加大全天候巡查力度,做到河道管理分段、定人、定责、定标、定奖惩,从3月份开始,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连续10个月在市级考评中未扣一分、位居第一,为实现全区城市长效管理“保二争一”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节水型城市创建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医院、学校、宾馆、社区等创建活动,目前,新日化学、新东化工、新港热电等三家百万吨以上用水企业通过了市节水办进行的水量平衡测试验收,7家节水技改企业已通过市节水办验收。加强水政执法力度,继续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查处8起水事违法案件,进一步巩固了专项整治的成果。历时近2年的全区水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普查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水普办的审核验收,取得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数据,为科学开展水利工作提供了实质性资料依据。
10、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为保障,努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区17个列入市级扶持的经济薄弱村共投资2.2亿元,发展物业及村级农业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收入稳定回报。37个村级经济年收入在50万以下的村与政府机关开展结对挂钩帮扶工作,村均增收15万元,并且每村落实稳定收入来源项目。市、区两级增设400万专项扶持资金,开展帮扶脱贫工作,帮助建立镇级物业扶持项目,所得收益归经济薄弱村支配,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经济造血功能。
(四)立足为农服务,作风效能建设扎实有效。一是认真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以领导干部下基层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为载体,深入一线帮助贫困村查找“病根”,开出“药方”,做到有详尽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明确具体的扶持对象,有切实有效的帮扶举措,真正把强村富农的实效摆在帮扶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持续推进基层站所创建省市级文明先进单位活动。结合“争做农民满意的优秀农业干部、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思想教育,大力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着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勤政为民、业绩突出的基层农口干部队伍。孟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被评为2012江苏省农技推广服务先进集体,罗溪镇水利农机站被评为2012XX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先进集体。三是积极开展“勤廉双优”岗位教育活动。在区纪委指导下,全区农口系统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推进“勤廉双优”岗位教育活动,强化宣传引导,注重高效整改,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了具有农口特色的岗位勤廉标准,为广大农口干部职工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行为准则,有力地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