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怎样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纪王场乡-孙忠
关于怎样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纪王场乡-孙忠
农村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困难?归结起来,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主要表现为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和体育,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优等生,忽视其他学生,重视题海战术,轻视优化教学。农村教育部门的领导在素质与能力之间很轻松地划上等号,认为能力就是素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喊口号,而无具体的实施方案,把体、音、美作为素质教育的检验方案,如果某个学生能跳、能跑、能画、能唱,那么这个学生就是高素质!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高考制度与城市一样,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脱离,学生辍学或落榜后,很难适应农村生活,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有很多高考进入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为了考上一个分配竞争力强的大学,选择“复读”之路,这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给考生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思想扭曲、心理障碍、身体素质下降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由于统考制度这一指挥捧,使得统考成绩成为检验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向学校要质量,学校向教师要质量,教
师向学生要质量的怪圈。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不变革,应试教育就不能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教师和学生就不能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二)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而且工资可能又以各种理由被拖欠、扣留甚至挪用,导致农村教师心理失衡,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很多年轻教师外流,不是往城市调动就是下海,使大量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另外,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村教育激励机制不合理,鼓励和奖励农村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将农村任教的教师一级一级地往上调。在乡村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为了鼓励其取得的成绩,可能将其调往乡镇学校,在乡镇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可能将其调往县城学校。因此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骨干教师被调走,也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到的是学校教
育。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文盲偏多)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把学校视为“托儿所”,情愿多交钱把未到入学年龄的子女送到学校,为了给自己减轻所谓的“负担”。总之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家庭、社会不能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等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并且没有有效的经费投入监督机制,尚未完全落实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不能保证充足的教育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县财政薄弱,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义务教育。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县级财政大都是吃饭财政,有些县财政甚至连保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都十分困难。把农村基础教育所需的资金交由县级政府负责筹措与分配,只能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目前,在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单靠县级政府的力量,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的发放,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改造学校危房、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两基”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五)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级政府、电力、通讯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
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六)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上以升学为根本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考虑较少,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地方实际,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致使他们回乡后不懂得科学种田,也无一技之长,缺乏谋生本领。这就形成了农村基础教育一枝独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认为要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性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政府部门,制定专门的《农村教育法》。因为农村教育的政府管理部门有多个“娘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使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要使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整体素质提高,必须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增加农村教师的山区补贴额。
(四)使用乡土教材,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的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加入有当地特色的农村职业课程,初中三年级可不予安排。如在山区农村可安排种植类、畜牧兽医类的课程,在沿海地区可安排海产养殖类的课程。
(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委实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教育、农业部门对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应给予高度重视。
(六)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税收研究所所长郝如玉提出,缩小贫富差距主要靠教育,而不是单靠税收,只有发展教育,给穷人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要的相应受教育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消除贫困。
第二篇: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纪王场乡-田亚辉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利辛县纪王场乡-田亚辉
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农村民办或代课教师的月工资只有80—200元。如在媒体上反响较大的甘肃渭源县70%的代课教师月工资只有40元。许多农村学校在师生住危房、教师工资被拖欠的情况下,更不用侈谈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实验场地以及师生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落后的基础教育条件怎么可能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呢?
(二)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有所反弹。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学校,初中三年辍学率累计最高的可达到40%左右,一般初中学校年辍学率实际都在6—8%之间。我走访过近50所农村学校,调查了数百名学生家长,他们几乎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生活很困难,但学生都有学上(包括初中、高中),那时公办教师少,但学生学到的东西倒不少。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反而上不起学了,公办教师多了,学生在学校反而学不到东西了。这些家长们反映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这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当然,家庭经济贫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新的“读书无用论”等因素也是造成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公办教师人心思走,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亦农亦教”,使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多数教师家在当地,并且配偶没有固定收入,一个人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家在当地,调动可能性小,也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因此改革意识较为淡漠。很多乡镇经费困难,学校即便严重缺编,乡镇领导也不让进人,宁愿请素质不高的代课教师(这样可节约资金,1个公办教师工资可抵8—10个代课教师)。山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并且常常是同时教几个学科,这极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造成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小学老师调任,一般都是中师文凭,到中学后往往是通过自修或函授学习尽快使学历达标,而自修或函授学理科难度大,学文科相对较容易(绝大多数是学中文和政史专业),但部分教师学非所用,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教学能力的发挥。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由民师经过突击培训,转正而来,其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全日制
大学生一般都不愿到贫困边远的山区工作,即便是分配来了,工作也不安心,总想通过各种渠道外流,使这些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
总之,由于贫困地区学校条件艰苦,外面的好教师调不来,本校的好教师又留不住,使这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
(四)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回乡毕业生不懂科学种田,也无其它一技之长,缺乏谋生本领,形成“走出校门,技无一门,回到农门,致富无门”的尴尬局面,出现了“上了学是放牛娃、不上学也是放牛娃”、“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的现象,造成家长看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农村的干部和群众看不到投资基础教育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什么直接关系,影响了他们进行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潮流中,农村孩子升学无望,农业收入锐减,就业无路,劳动力过剩都是农村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
(五)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失当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其消极影响已日益凸现:上学的困难与教育费用的上扬使得一些农村学生,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学生遭遇求学危机,其家长也陷入欲罢不忍、欲上不能的困境。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孩子才七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每个星期日下午都要背着书包拎着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翻过几个山头,到十多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上学。即使是成人可能都难以承受这样日复一日的路途艰辛,何况这些身体稚弱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山坡陡峭、河道纵横,遇上刮风下雨则更是山路泥泞难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爆发,崇山峻岭中有时还有野兽出没,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不得不每天少睡两个小时,天还没亮就起床,擦黑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许多家长感叹“现在最苦的是学生,为读书真的是两头不见天!”。此外,上学路途遥远和住宿使得许多农村孩子不能再帮助家里照看年幼的弟妹,做割草、喂猪、烧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一旦寄宿,这些原本孩子帮忙做的农活和家务全部都得由家长承担。一些地方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大多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衍生出许多新问题。
第三篇:纪王场乡中心学校减负工作经验总结
纪王场乡中心学校减负工作经验总结
一、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保证开齐国家设置的课程。我乡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为了开足课时学校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要求每校至少有一名专职或兼职体育教师以满足体育课时需求。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在校的“两操一课,一活动”。严控学生在校时间,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量,通过多种形式落实“减负”工作,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反馈教师的师德表现,上课情况,布置作业情况。通过教学开放日,组织问卷调查向家长征求意见,反馈学校的办学行为。
二、规范学生作业管理,改革作业类型。
为了杜绝大量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造成阻滞,我校减负督导小组主要从规范学生作业管理着手,大力推进学生作业改革,使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大大加强。
1、我校严格控制作业量,实行了“书面家庭作业时间统筹制”,班主任教师协调三科作业的时间,学生签字确认作业用时。这项制度的出台,结束了语数英教师布置作业各自为政的现象,也杜绝了个别教师有时作业超量的问题。
2、实行了作业“月检查制”。教导处组织人员,每月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重点查看作业内容是否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另外,课内作业是否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绝对禁止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3、开展了“课后作业课堂做”活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效率,在课堂授课时,将听力内容、听写内容、简单的书写内容„„融入课堂作业中,让学生在课堂上高质量完成一部分原本打算在家庭作业中布置的内容,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开展“开放型作业”系列活动。
此项活动的开展,历经了设想、磨合、调整、验证四个阶段。设想阶段,学校设立了“作业周计划与总结本”,各年级组每周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磨合阶段,学校举行了“创新作业金点子”征集,教师根据金点子在课堂上完成部分课后作业,减轻家庭作业的压力;调整阶段,学校举办了“开放型作业,让快乐永远伴随”教研会,对作业的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验证阶段,学校开展“教师预做学生作业”活动,从教师层面验证“减负作业”的效果。
在调整阶段,为了更好地体现开放型作业的特点,发挥出开放型作业的优势,学校组织开展了“开放型作业——快乐的起点”活动。各个年级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分别设计了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绘画作业、调查作业„„这些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教材息息相关,学生在娱乐中,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验证阶段开展的“教师预作学生作业”的活动,让教师重新找回做作业的乐趣,体会学生的心情,体验“作业减负”的优势,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始终坚持减负的原则,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三、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1、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落实“减负”工作的载体
“减负”我们首先减轻学生的书包负担,各校号召各班建立图书角,放置柜,把学生的课外书放到图书角上做到了资源的最大分享率。同时,把所有的专科书放到班级的放置柜上,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学生的书包分量,孩子上放学的书包负担轻了,家长乐了,孩子笑了。作业少了,我们力求让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实地考察家乡的变化,清明节组织学生徒步去祭扫烈士墓,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参观烈士纪念馆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护蛋活动,感受母亲养育的良苦用心,组织学生带着自己的母亲走进校园,听着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母亲流下了眼泪,《弟子规》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活教材。“六一”儿童节的红歌比赛唱响了孩子们爱国的热情。随着季节的变化,学生年龄特点,每月都有学校的特色活动比赛,学生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过去下课打闹现象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锻炼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热爱学校,爱上学。
2、阳光体育“2+1”是落实“减负”工作的特色
全乡学校坚持开展每日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无论酷暑严寒从未间断。为了有效的利用阳光体育一小时时间,学校的大队部和音乐组的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孩子们排练了毽子操,优美动听的乐曲声把音乐与体育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阳光下孩子们伴随着音乐跳起了属于自己的毽子舞。这也正是我们“减负”工作中的一个特色。
总之,“减负”工作在当今还是一个热点话题。任重道远,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抓实就要不断的更新管理机制,让学生、家长、社会都认同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第四篇:纪王场乡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演出节目主持串词
纪王场乡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演出节目主持串词
男: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晚上好!欢迎参加我们的庆祝八一建军节音乐朗诵晚会,下面晚会将正式开始!诚挚地感谢您的光临!
(音乐响起)
今天,我们的心插上了翅膀,今天,我们的心飞向远方,因为,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啊!
我们怎能不万分思念
那威严的军徽,那警惕的钢枪
女:我们的心飞到边境
一把把刺刀正在那里闪光
祝陆军战士节日好
愿祖国的边防永远是铁壁铜墙
男..我们的心飞到大海
一艘艘战舰正在劈风崭浪
祝海军战士节日好
愿祖国的海疆永远鱼跃帆扬
女..我们的心飞到蓝天
一架架战鹰正在云中高唱
祝空军战士节日好
愿祖国 的天空永远明亮
音乐配合!!
一、战旗美如画
男主持:
火红的战旗在人民军队七十七年的光辉历程上划出了一道灿烂的轨迹,她象雷、象电把正义的火种撒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多少次枪林弹雨,多少次冰霜雨雪,多少次硝烟弥漫,多少次风吹浪淘,战旗依然火红,我赞美!赞美她的勇敢与坚强.
请听朗诵:《战旗美如画》朗诵者:孙丙伟
二、军港之夜:
女主持:
朋友,你听见过海的声音吗?你想分享大海的力量吗?
你想感受海的温柔吗?你想凝视水兵脸上安祥的微笑吗?
请听歌曲:《军港之夜》演唱者:吴兴慧
三、骏马奔弛保边疆
女主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边疆的人民情义深,不论风沙酷署,不论地冻天寒,人民战士都用饱满的热情去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请听歌曲:《骏马奔持保边疆》演唱者:纪小东
四、出征军人的情怀
男主持:
生离死别是如此的悲壮;
壮志豪情是如此的伟大;
儿女情长凝聚出对祖国高尚的炽爱——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战斗是军人的职责
妈妈!不要流泪,请为我们送行!
请听朗诵:《雪染的风采/再见吧妈妈》朗诵者:王其敬
五、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女主持:
伟大的祖国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面对这广阔无垠的国土,面对这富饶秀丽的海疆
我们怎能不激动,不想往!
就让我们融入这海的音画,海的交响吧!
请听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演唱者:孙利华
六、为了谁
默默奉献是军人的天职!
为了大地百花盛开,为了原野绿水长流,为了婴儿甜蜜欢笑,为了妈妈不再担忧.
我把青春献祖国.
请听歌曲:《为了谁》演唱者:王程
七、敬礼,军人
军人是祖国强大的基石,是我们获得国际尊严的坚强后盾.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献上一曲由衷的赞歌!请听朗诵:<<敬礼,军人>>朗诵者:侯峰
八、小路
即使遇到千万次坎坷
也绊不倒追求的执着
即使经历千万次挫折
也折不变信念的依托
炮火中的爱人,我要在你的身边相伴.
请听苏联歌曲:《小路》演唱者:王新飞
九、咱当兵的人
风霜雨雪搏春秋
朴实无华写人生,因为我们是共和国的血脉,有铁的军纪,钢的斗志.请听歌曲:《咱当兵的人》演唱者:王永久
十、写给当炮兵的儿子
儿行千里父担忧,一行书寄千行泪
军人父亲寄给军人儿子的信,是交融着时代之情与个人之情,祖国之爱与父亲之爱的篇章.
拳拳之情,殷殷之望,谆谆之嘱,象一根红线串起了对祖国之爱的珍珠.
请听朗诵:《写给当炮兵的儿子》朗诵者:赵丽
十一、《驼铃》
握紧的双手是那样暖,流出的泪水是那样的甜,军营的故事是那样多,军营的歌声是那样美,当我们不得不分离,亲爱的战友,深深的道声珍重!
岁月流逝,不变的永远是友情.
请听歌曲:《驼铃》演唱者:童声合唱队
十二、兵哥哥
我在你的窗下徘徊
我在你的心外徘徊
层层脚印里写着浓浓的情意,长长足迹里藏着深深的爱恋,我的兵哥哥,你可知道我在挂念着你.
请听歌曲:《兵哥哥》演唱者:童声合唱队
十三、永远的和平鸽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一个不可诠释的结!
残酷战场的灰飞烟灭与蓝天白云之中和平鸽的自由飞翔是人类最伤痛的不合谐音符.泯灭的是血肉之躯,永生的是和平的理想!
军人为祖国而战,为民族流血牺牲,他们用坚韧的筋骨铸就护卫红色摇篮的山峰!让洁白的鸽子带去我们对军人的崇高敬仰和虔诚祝福!
请听朗诵:《永远的和平鸽》朗诵者:皖北奇葩
十四、《你们的诗将永远闪闪发光》
军旅诗人——一个特殊的名字,它们既有军人的冷峻钢强,又有文学家的抒情奔放,神密的军营生活通过他们辛勤耕耘的笔昭然于纸上.是他们的笔留住了军人的辉煌,是他们的笔勾画出军人的情感,是他们的笔描绘了明天的太阳,他们是军营的新星.
请听朗诵:《你们的诗将永远闪闪发光》——献给共和国的军旅诗人朗诵者:纪清泉
十五、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的场景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军战士在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争瞬间,第一个想到的是充满稻花香的美丽祖国.
是啊!祖国,你的儿女都在为你奋斗和祈祷,愿你的明天更美好!请听歌曲:《我的祖国》演唱者:高飞
十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故乡的山水让我留恋
故乡的姑娘让我思念
为了祖国的安宁
我愿在边防线上与风雪相伴.
请听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演唱者:侯峰
结束语: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是军人神圣的使命!国无防不立!热爱解放军是我们的职责!最后让我们向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敬礼!晚会到此结束!
第五篇: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提案
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
局调整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46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德德玛 主 题 词:学校,规划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近几年,在推进这项工作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引发多种管理弊端:干部的工作量增加,与村一级的联系减少;地方距镇中心远,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受限;合并后原有的公共设施特别是农村牧区原有的中小学校设施的废弃和破坏。这些不仅会影响该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
目前我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状况:
当前部分地区按照上级“乡苏木办小学,旗县办中学”的规划,在调整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撤减、加速调整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和国务院实行农村综合改革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工作开展以前是1236个苏木乡镇,现在撤并为641个,于此同时,按照上级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必将大量撤减农村牧区中小学校。据调查,这种大量撤减农村牧区中小学的做法,已经影响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使不少原本能就近入学的农村牧区儿童及其家庭陷入求学困境。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三
方面:
1、农村牧区小学生寄宿条件差,且存在人身、心理方面的安全隐患。内蒙古地域广阔、人口密度低,按照“乡苏木办小学”的思路,将小学生集中到乡镇苏木的中心学校,使得小学生就近上学成为奢望,上学路途遥远,孩子们只得寄宿。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寄宿条件简陋,家长在学校周围租房子照顾孩子。有的学校45平米的宿舍住进了65个学生,有的学校20多个学生挤在仅有10平米的小房间里,过道狭窄,还堆满了杂物。
二是寄宿学生每周回家的交通安全也存在着隐患。家长大多用安全系数不高的车接送孩子,而且经常超载,有时一车载满10几个孩子。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
三是孩子心理负担重。特别是低年级六七岁的寄宿学生,由于身体抵抗力弱,经常容易生病;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下子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不适应;过早失去亲情关怀使他们情感、心理上易出现多种问题,不少孩子因为恋家、恋父母,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有的甚至因此而厌学。
2、中学生教育费用骤增,农牧民家庭无力支撑,难以为继。这对于一些并不富裕甚至刚刚进入“温饱”的农牧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更让一些贫困家庭感到十分困难。还有对社会带来,出现离婚率的升高,增加了贫困户数目。一些家长反映,让孩子寄宿,一个学期就要多出100多块,加上车杂费等,一个孩子一年就要多付近500多块。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咬紧牙关、勉强维持,还有一些家长不得不考虑让孩子退学回家,造成了农村牧区学生辍学流失现象。
3、个别地区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感情受到伤害,产生社会稳定隐患。目前,个别地区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农村牧区学生求学困难与广大农村对子女教育的强烈愿望之间产生了矛盾,经济、生活负担的加重使得这些地区钓农牧民群众对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产生怀疑,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撤并自己家门口的学校,为什么要让孩子花这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学校读书?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稳定隐患。
本提案的具体建议:
第一,应深入调研,科学统筹规划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调整方案是成功推行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前提。在统筹规划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要坚决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应该组织专项调查小组,深入地调研不同地区的地理、人口、经济和原有学校的设置与质量等实际情况,认真听取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意见,研究制定科学、适宜的调整方案和办法,以取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针对部分地区区域内部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差异较大的特点,在具体落实调整方案、实施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谨慎推广的做法,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农村牧区特殊性,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采取“成熟一个,合并一个”的办法,在具备合并条件,如交通安全问题已解决、中心学校师资编制充足、后勤配套比较完备、农民群众支持认可的地方率先进行调整,而对那些边远偏僻、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具备集中办学条件的地方,则仍应保留原有乡办、村办学校或教学点,并尽力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和支持指导,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