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瑞然生物活性药肥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瑞然生物活性药肥
目前,我国已经是现在化农业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直接与经济挂钩,我国农产品进口、出口也会直接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提高,这使得市场对农作物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追求高产,而且还要高质量,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也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只注重也只依赖化学防治,而且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有农民会出现错选药剂,没有及时的用药防治,在用药时把握不准计量,更或者是不能真确用药的现象,这些不当的防治手段不仅使防治效果得不到好的保证还会导致农作物被污染,产生危害。农民对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接受,认识不到位,有些农民甚至对一些先进的防治技术都不了解,更别说病虫害发生是有规律的,农民防治时只能简单地进行局部防治,这样的防治效果不高而且不彻底。
2、市场对农药管理欠妥
农药对于农作物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农作物发生重大的病虫灾害都需要农药来控制,农药可谓是农作物产量的基本保障,但是,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物质,所以在使用和
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更可能污染环境。目前,我国的农药市场还存在这些弊端:一是农药经营户自身对农药认识不足,法制意识浅薄;二是农药的质量不高;三是市场上还有国家严禁使用的和限制使用的农药还在销售。
3、技术服务落后
在一些小的乡镇,政府对其提供的技术人员较少,服务手段比较滞后,农民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根本得不到满足,就算有些地方有技术人员,可是技术人员的素质也不高,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样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
这些问题中,提升防治手段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一个先进的、有效的防治手段是防治工作的灵魂,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就是这个灵魂,它是集化学、农业、物理和生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治技术。
二: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化学方面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规范化学防治措施,是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所在。在防治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不使用国家的禁药和谨慎使用国家的限药;同事要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期,这样就可避免多次用药或者是用药过量;对同一农作物不能同时使用多种化学药剂,应该交替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延缓农作物上病虫的抗药性、最后,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完全不使用农药的可能性不大,也不是很现实,可是我们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无毒的或者
是毒性较弱的抗生素、杀虫剂等,尽量将化学农药带来的反面效果降到最低。
2、农业方面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之前,我们应该要选用一些品质优良的而且能够抵抗当地病虫的品种,这样就哪呢过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环境的污染,这是最经济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防治手段。一块土地不适宜一直只种一种农作物,应该实行轮作制,这样就会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也要进行合理的浇灌等措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农作物的发展情况,须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
3、物理方面
病虫和农作物对温湿度、光照等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性进行防治。对于那些适应低温的病虫,我们可以用温水侵泡种植一段时间或者利用大棚,将温度调高,保持大棚关闭;又或者对于那些还未成形或未分散的病虫可以进行人工捕捉,再将其消灭。
4、生物方面
生物技术能够促进农药的改革,是研究开发新型农药的重要保障。生物技术就是利用对病原菌有抗体作用的蛋白加工成杀虫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能够抑制防治病虫的药物。使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而言无毒无害吗,对环境也没有污染,而且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三:安徽瑞然生物药肥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瑞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清水秀的皖东南生态之城宁国。
瑞然生物是集生物药肥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性企业。本公司产品是袁进总工经过10来年研发获得五项授权专利(专利号ZL2011 2 0235948.7、ZL2011 2 0209203.3、ZL2011 2 0209175.5、ZL2011 2 0209164.7、ZL2011 2 0209216.0),运用多种天然植物源及有机质(黄腐酸)经微生物(光合菌群)发酵,由特定的加工工艺合成,具有双重功效而且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是一种无公害、环保型的活性生物药肥。对棉花、水稻、小麦、蔬菜、茶叶、水果等农、林作物病虫害具有显著地防治作用,并具有促进农、林作物生长、催花保果的显著功效。是生产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选择。
公司下设质量保证部,拥有一批农业大学毕业的中、高级职称研发人员和先进的检验仪器从而保证产品从原料入库、生产过程、成品检验的一贯性。拥有国内首家的生物药肥研究所,以公司总工程师袁进带领的研发团队,四大区域营销中心,十二家省级服务站全天候服务于广大用户。
瑞然生物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为食品安全提供保证”的核心价值观下,始终坚持“人才、产品、服务”的质量方针,以创新生物科技为依托,为生产安全健康的绿色、有机食品所用药肥为己任,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将最好的瑞然产品服务于全社会,实现瑞然生物公司的社会价值。
第二篇: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应用(共)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应用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防治病虫害的时机不合事宜
就某种农作物的病虫害而言,要想对它进行有效防治,必需要熟悉该农作物的病虫防治适期。然而当前,大部分农民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过程中,仍然不能很好地判断时机,一般都是在农作物的病虫害已经大量产生以后才进行防治,这样一方面会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防治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农民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出击,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病虫害防治的防治技术欠缺
如今大部分农民在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过程中,均是一种非常盲目的状况下开展的,他们通常并未对农作物的色生长情况作出细致的研究与分析。除此之外,农民本身的知识水平及极其有限,他们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技术并不熟悉,而只是来用传统化学药防治的途径来处理相关问题。
(三)病虫害的种类繁多,防治工作艰巨
目前,在农作物的具体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然而,在如今环境污染及其严重的前提下,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同时
这些病虫害繁殖周期也非常快速,尤其是对于那些不科学的化学农药防治而言,从根本上加剧了农作物病虫害的繁殖。因此,在此基础上,同样也提高了人们防治病虫害工作的成本和难度。
(四)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淡薄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大部分人依然是依靠过去的化学农药方式进行防治,觉得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因此导致人们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与此同时,部门农民对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高端科学技术了解甚少,根本谈不上合理地推广。除此之外,在以往的化学农药用途中个,仍然存在着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与不科学使用等问题。
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原则
(一)以农田生态环境为中心
就重大病虫害发生的地区而言,农民一定要对农作物进行全面的预防与治理,要把农田生态环境作为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关键,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自然的防治病虫害的能力,同时要采取物理与农业等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控制。而就病虫害一般的地区而言,可以采用生物措施进行控制;而对于那些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区域而言,要定时、定量地施用低毒、高效的农药。
(二)以预防与生物治理为主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过程中,要持续对这些害虫的天敌展开研究与保护,能够大程度地发挥害虫天敌的功能,结合社会学、生态学以及经济学领域的知识与理论,运用各种有效途径,进行有效地治理这些有害生物,从而使得病虫害对农作物影响达到最低,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高效平衡。从有机氯在农作中广泛使用开始,使得我国的农作物生产实现了明显转变,然而因为病虫害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时加上农作物病虫害的抗药能力也在增强,这就逐渐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实践表明,预防与生物治理最先进的也是最有效的降低病虫害的途径,该法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的抗药性。
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一)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农作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不能只是执行植保工作方针,它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事项。我们还要借助广播、电视以及材料等方式,宣传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有计划地举行各种类型的培训,能够清楚相关概念,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二)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农业部门需要配备高端仪器设备,而且要加快病虫
害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够提高对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警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有效地降低重大病虫害导致农民引发巨大损失的可能。除此之外,要不断提高病虫害全面防治能力。一是要不断增强国家公益性植保技术服务水平,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二是要建立与完善我国县、乡以及村植保技术服务网络,能够为更多的农户进行服务;三是要努力做好与加快农作物的病虫害全面防治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
(三)对植保工作形成全新的认识
近些年来,随着植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不但反映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从根本上深刻地体会了植保工作的方向,转变了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的了解,这为农民更好地处理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与保证。过去由于有机氯农药的连续与大面积的应用,虽然该农药在生产上起到了巨大功效,然而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甚至导致有些病虫害变得更加严重了,出现了越防越多,越多越提高药量,而越提高药量,农作物的病虫害抗药性就会越明显,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农药产生的副作用尤为突出。目前对全面与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感念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展开综合而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工作。
第三篇: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农机一班
引言
农业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影响因素多,时空差异大,易受气象、病虫害的侵袭,生产稳定性差。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害虫管理是整个农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挽回大量粮食损失,更智能、准确得到作物害虫信息,专家系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专家系统可以处理不确定的知识,进行启发式推理,系统的知识库和推理机是分开的,维修知识库灵活方便,而且系统推理过程是透明的,用户易于接受系统给出的结论和建议。将专家系统运用到作物病虫害的预测与防治中,可以弥补以上的不足,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专家系统在农作物病虫害上的研究与应用近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专家系统概念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处理大量来自某研究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提供的各种条件,通过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达到与专家同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解释决策的过程和步骤,并有自主学习的功能,能自动增长所需的知识。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在林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1专家系统在林果病虫害防治中的诊断的应用。1995年西北农业大学的苹果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是我国研发较早的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能够对苹果园实际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诊断,为及时防治病虫提供依据。2005年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实用型荔枝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经生产示范应用,能较好地诊断荔枝虫害,且操作简单, 实用性很强。2006年南京大学的梨树病害诊断咨询专家系统,涉及了梨的近100余种病害, 有病害诊断、咨询和提供防治建议等功能, 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实用性、易操作性等特点。2006年河北农业大学的枣病虫害诊断咨询专家系统可以对枣树病虫害进行诊断。此外,近些年还有龙眼专家系统中病虫害咨询子系统、柑橘病毒病专家系统、核桃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等。这些专家系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诊断果园病虫害, 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
2.2专家系统在林果病虫害防治中预测的应用。目前,果树病虫害测报专家系统很少,仅见2000年莱阳农学院的苹果园病虫害测报计算机信息系统和2004年安徽农业大学的砀山酥梨黑星病预测专家系统,这类专家系统可利用果园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生物气候指标和各地的气候资料, 或利用模糊聚类技术与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很方便地预测果园各种主要病虫害在各地的发生时期。
2.3专家系统在林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1998年西北农业大学的苹果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可诊断苹果园病虫害,并可查询其名称、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及防
治方法,还可以查询使用药剂的理化性质、作用原理、常用剂型、防治范围及注意事项等。2003年浙江大学的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防治果树害虫的专家系统立足于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理论基础,对农药的安全性作出综合评价,提供防治决策支持, 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王庆雷、沈佐锐、刘春琴、高灵旺、李志红、王茹芳等利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先进的软件制作工具,制作出一套果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技术的专家系统软件。该专家系统由三套软件组成,即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家咨询系统、昆虫图像处理及计算机视觉系统、果树害虫辅助鉴定多媒体专家系统。本套系统软件具有果树害虫的自动识别,害虫的辅助鉴定等害虫鉴定功能,同时其具有浏览、查询、知识学习、病虫害的预防、防治策略、资料输入、资料输出等果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功能。专家系统软件在北方果树主要产区河北省的沧州、石家庄、廊坊、唐山与山东的无棣、庆云、高密、鄄城和山西的太原以及北京、天津等地的林果主产区进行推广应用,对当地的林果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专家系统在各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3.1专家系统在榨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田现中、邓洁、叶川、孙钟雷利用Internet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庆涪陵榨菜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经验集成,建立了基于Web 的榨菜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该系统包括榨菜概述、病虫害概述、诊断与防治、专家在线等模块,采用ASP 网络语言、Aces 数据库技术和Html 可视化程序语言设计了推理机,构建了知识库,开发了信息操作窗口。该系统在榨菜生产中的应用,为农户和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获取和交流榨菜病虫害信息的平台,为菜农进行榨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榨菜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方面,以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3.2专家系统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赵春江、诸德辉、李鸿祥、杨宝祝、康书江、郭晓维建立小麦栽培管理计算机专家系统(ESWCM)。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 把40 多年来小麦栽培科学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的知识经验做系统集成而建立的综合性、智能化的计算机决策系统。ESWCM 把模型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根据1994、1995两年的实际应用和示范验证结果,由ESWCM 控制的80个试点地块在原有基础上产量增加10%~15%,成本降低5%~7%,效益增加15%~20%。目前,ESWCM 通过建立的覆盖北京地区8个主要产麦区县,4个国营农场的市、县、乡三级计算机网络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20多万hm2。
3.3专家系统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刘大有、唐海鹰、陈建中、庄铁成、陈桂芬利用知识工程的方法和技术, 结合不确定性推理、多媒体、友好界面和协作冲突消解技术, 充分考虑引起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多种因素及因素中信息的不确定性, 实现了一个面向农民用户的玉米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 该系统作为国家“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绥化市多媒体玉米生产专家系统”和“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生产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一部分, 在示范区黑龙江省绥化市、吉林省榆树市和农安县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专家系统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李东晖,戴小鹏,黄璜,廖晓兰,欧阳
中万以专家系统基本原理为基础,将棉花病虫害防治的理论和实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利用系统开发平台PAID(农业专家系统开发)构建的针对于棉花的病虫害防治的专家系统。为实现棉花病虫害诊治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专家系统在油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1996~1999 年廖桂平率先开发了适合于PC机的油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专家系统, 2002 年又研制了网络版的基于Web的油菜专家系统。在基于Web 的油菜专家系统中, 采用“浏览器/Web 服务器/据库系统”三层网络模型, 以后台数据库管理为核心, 在Web 服务器挂接构件, 通过前台浏览器管理和运行专家系统。同时采用软件构建技术, 遵循COM/DCOM/COM+技术规范,可面向对象进行定制组件,且容易与其他关键技术集成。该系统在油菜病虫害知识库中涵盖了油菜各种虫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病条件、为害特点、传播途径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内容。通过适宜的推理方法,一步一步地将病虫害鉴别出来,然后采用适当的防治方法。
3.6专家系统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彭莹琼,王映龙,唐建军,李志平B/S模式的水稻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采用ASP.NET编程技术,且融合专家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理论,系统主要包括水稻病虫害诊断模块、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模块和专家与用户交流BBS平台等模块,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使用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
3.7专家系统在大豆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高天琦、金宝石基于WEB的大豆病虫害专家系统,采用ASP编程技术,且融合专家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理论,系统主要包括大豆病虫害诊断模块、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模块和专家与用户交流BBS平台等模块,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使用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
3.8专家系统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刘鹤、李东明、陈桂芬将CBR技术引入到蔬菜病虫害诊断中, 解决蔬菜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在知识获取上存在的瓶颈问题。针对农业专家在对病虫害诊断时的思维过程和CBR基本原理的一致性,构建了CBR的蔬菜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为蔬菜病虫害诊断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将其应用到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不能使广大菜农独立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而且,由于CBR具有能够对未知案例进行推理得出新结论的功能,也能够辅助农业专家对复杂问题进行诊断和防治。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4前景展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最大程度地将病虫害防治决策与先进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向高度综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专家系统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家系统具有知识水平高、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系统、可靠、迅速、简便等诸多优点,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林果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水平,带来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可以预见,用以农业专家系统为重要手段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指导农户对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预测与防治,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是未来社会农业生产领域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蔡白兴.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熊范纶.农业专家系统及开发工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齐永霞.农业专家系统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与展望,2002.[4]刘莉,宣洋,李绍稳,房文娟.农业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害预防中的应用,《计算机与农业》2003年第5期.[5]马享优,宋治文,王建春,吕雄杰.天津设施农业中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应用分析,天津农业科学第16卷.[6]孙曰波,任术琦,丁世民.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的概况与前景.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34(20):5445-5446.[7]苏伟强, 唐昭琳, 彭宏祥, 等.实用型荔枝虫害诊断专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6): 399-402, 492.[8]李明, 蔺经.梨树病害诊断咨询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18(10): 5-8.[9]张春雨,刘孟军,周桂红,等.枣病虫害诊断咨询专家系统.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6(3): 97-101.[10]秦淑莲,宋光清,王晓娟, 等.苹果园病虫害测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17(1):57-58.[11]刘莉,李绍稳.模糊聚类在砀山酥梨黑星病预测专家系统中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4(2):12-14.[12]花蕾.苹果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建立.西北园艺,1998(5):33.[13]吴加伦,高松,李丽青.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防治果树害虫专家系统.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2):231-236.[14]胡成志.专家系统在我国果树植保中的应用评价.中国果树,2009年1月.[15]王庆雷,沈佐锐,刘春琴,高灵旺,李志红,王茹芳.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5年第3卷.[16]赵春江,诸德辉,李鸿祥,杨宝祝,康书江,郭晓维.小麦栽培管理计算机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5): 42~49.[17]刘大有,唐海鹰,陈建中,庄铁成,陈桂芬.玉米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 年.[18]田现中,邓洁,叶川,孙钟雷.基于Web 的榨菜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农业网络信息,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4 期.[19]彭莹琼, 王映龙, 唐建军, 李志平.B /S模式的水稻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30卷第6期.[20]刘鹤,李东明,陈桂.基于CBR的蔬菜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Journ al ofAnhu iAgr.i Sc.i 2010, 38(27): 15380-15381, 15413.
第四篇:小议农业病虫害防治中3S技术的应用
小议农业病虫害防治中3S技术的应用
摘 要: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农业病虫害监控领域内的应用范围和深度都将得到拓展和深化。本文主要对3S 的概述与病虫害防治中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3S技术3S的概述与病虫害防治中的影响1、3S概述
3S是GIS、RS和GPS的统称,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RS、GPSGIS结合日益紧密,为农业资源的宏观动态研究提供了精确、快速、有力的分析手段。一方面,遥感技为农业资源研究提供了大量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信息源,使宏观研究和动态监测有足够的信息屏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强大的空间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使得遥感信息流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为遥感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与遥感信息复合可产生更多的信息。
2、3S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影响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3S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为农业病虫害的预警工作带来了帮助.农业病虫害预警系统的构建,将以地理信息和农业资源数据为基础,南京路川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应用GPS、GIS和RS技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借助遥感进行资料的搜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以从RS和G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有效地对农业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灾情监测和损失估算。在农业资源管理中,我们运用3S技术,建立起农业病虫害数据库,实现农业病虫害逐小班数字化动态管理。可以预见3S技术将对农业产生以下影响:
(1)改变农业调查作业方式及手工作图的作业方式,变得简单,周期缩短,人工劳务介入量大大减少,成本成倍降低,整个过程自动化作业为主;
(2)提高了对鼠疫、蝗虫等病虫害的灾害事件监测能力;
(3)编制各种农业专题图件;
(4)建立农业病虫害监测体系。利用3S技术建立农业病虫害监测体系易于克服传统监测体系的陷,其优势在于动态监测农业病虫害的空间分布信息;不仅对国家及大区域的农业病虫害进行观监测还能对局部微观区域的农业病虫害变化进行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不仅对农业病虫害数量进监测,更能加强对生态环境信息的动态监测;在信息更新方面,利用3S技术的实时或准实时功能,更好地完成监测体系的信息更新。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防工作不够重视
从调查分析中得出,我们了解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预防”是基础,关键是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与预报工作。正确的预测与预报的关键是模型田间实验调查数据和基础性研究是高质量模型的根本。在我国海量数据若不能形成一个统一、共享的平台,很难对数据进行共享,使得预防系统在研制中缺乏基础性数据,在客观上使得病虫害防治系统向先进水平发展的程度受到了限制。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对基础性的研究。
2、使用“门槛”过高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3S”技术使用者一般为专家、科技人员以及少数农民。农民较多,而且文化水平相对低于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技术系统的操作有些困难.而“3S”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技术手段,可操作性强,在实践中“3S”技术经常是集成应用的,对硬件设备和软件要求比较高。因此,让农民熟练的使用“3S”技术,是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
3、没有对症下药
部分农户为图方便省事,盲目的将几种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急于对病虫进行防治。在某一时期把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全部用上,由于部分农药不适合混合使用,发生了化学反应结果造成农药使用效果下降,使得防治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有的甚至还会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什么时期,有什么病虫害,该用什么药防治,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3S”技术在农业病虫害中的应用
1、开展蝗虫生存环境特征与遥感图像特征关系的分析
在蝗虫监测方面使用遥感图像,利用图像特征去监测蝗虫的发生区域特征、繁育环境及生存条件是其主要途径。因此,若要摸清蝗虫的生存环境特征与种群的繁殖与发生之间的关系,就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蝗虫监控领域中的作用.从客观上说,这种关系是极其复杂的,而且模式一般不固定,是因地而异的。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的草地蝗虫的暴发密集程度与降水量的多少呈负相关关系,但北非地区的沙漠蝗虫则相反,草地蝗虫的密度降低的地区降雨量一般都超过其平均值,这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一些地区的情形相差不多。此外,研究蝗虫的密度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还须考虑到蝗虫产卵、孵化、成熟等不同生活阶段,因为在这些不同生活阶段,蝗卵或蝗虫的数量变化与生境类型的关系也是有一定差别的。从总体上说,尽可能采用时间分辨率相对较高的遥感图像(如NOAA/AVHRR)对蝗虫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地面环境展开详细调查,这样对蝗虫进行动态监测才有可能实现。
2、加强GIS技术在蝗虫监测中应用的研究
GIS技术可将蝗虫生存环境特征数据与遥感数据资料及历史蝗虫灾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集成,显示出其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潜力。未来发展应将GIS作为蝗虫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充分加强其在这一领域的实用性。因此,GIS不仅可用于对蝗虫生存环境数据资料、历史蝗虫灾害数据及与其有关的记录进行综合分析,而且还可以与蝗虫防治有关的数据进行整合,为其提供决策支持。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发新型GIS系统即智能地理信息系统,并把它作为预防蝗虫暴发的决策支持系统。此外,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一步加强了其在病虫害监控领域的作用。同时,应亟待探讨“结构化”的数据参数收集方法,使GIS系统更方便分析和处理病虫害的历史数据和实况资料及各类生存环境记录。
3、利用“3S”技术与农业专家系统相结合,对病虫害进行动态监测分析
专家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一领域内对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分析、推理和判断,模拟专家的决策过程,是一个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对农作物在同一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诊断,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病虫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通过与专家系统结合,能够即时反应出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能反映出专家系统对其的预测性。GIS技术与专家系统结合,对病虫害发生的动态能够准确描述,从而使监测结果更生动、直观且接近实际。建立动态数据库,可以对各地区病虫害监测的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系统的共享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3S”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中的应用,为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努力研究自身不足之处,充分发挥“3S”技术独有的特点,增强防灾救灾能力。由于用“3S”技术精确定位,用药集中,极大地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参考文献
[1]倪绍祥.遥感与GIS在蝗虫灾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0(2).[2]冯晓东.3S技术在蝗虫监控领域的应用概况[J].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9(4).[3]郑宇鸣.GIS在农业病虫害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1(7).
第五篇: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但是却存在很多病虫害问题,会造成减产。由于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要重视水稻的病虫害问题。基于此,针对病虫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27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业部已经开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力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农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乱用药和乱用器械的问题,如多打药、乱打药,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降低农药的利用率,针对该问题,实施农药减量增产技术,通过合理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逐渐减少对病虫害防治作用弱的农药,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不断降低农业成本。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及时解决该问题,不仅不会减少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试验方法与材料的选择
1.1 试验地状况
本试验地共设有都斛镇莘村和海晏镇鼠山村两个点,都为双季稻区晚稻田,土质为轻粘土,有机质含量约3%,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覆盖物为早稻茬残存。
1.2 试验处理
将试验分为研究和对比两个区域,每个试验区66 700 m2。病虫害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和稻飞虱,研究区使用农药配方667 m2的用量为35%氯虫苯甲酰胺WG 6 g+75%肟菌?戊唑醇WG 10 g+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0 g;对比区选择常规农药配方为2%阿维菌素EC 100 mL+30%噻呋?己唑醇SC 30 mL+10%吡虫啉WP 100 g。试验水稻品种为象牙香占,分别在水稻封行期和抽穗前期(破口)对水稻喷施对应防治配方,667 m2兑水30 kg喷施。
1.3 水稻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
分别对两地两个试验区调查施药前病虫发病基数,施药后5 d和14 d的病?x发生率,对比两个区域的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破口施药后14 d调查结果表明:都斛镇研究区水稻卷叶螟的发生率为4.2%、二化螟为1.8%、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82、稻飞虱275头/百丛;对比区稻纵卷叶螟发病率为11.4%,二化螟3.1%、纹枯病的发病指数为2.35、稻飞虱1 545头/百丛,其中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病较为严重,仍需施药防治。海晏镇研究区水稻卷叶螟的发生率为6.3%、二化螟2.2%、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75、稻飞虱156头/百丛;对比区稻纵卷叶螟发病率为10.4%,二化螟2.6%、纹枯病发病指数为1.89、稻飞虱1 244头/百丛,其中稻飞虱较为严重,仍需施药防治。由此可见,相比对比区常规用药,研究区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亩农药使用量可减少88.7%,防治效果要明显优于对比区,还可减少施药次数。
1.4 试验结果
由结果可知,种植人员多为农民,文化水较低,没有全面了解种植的各个方面,而且也缺乏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对策,没有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性。另外,农药商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夸大农药的作用和效果,提高了农民的农药的购买量,在加上农民没有辨别农药真假的能力,从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农药的比例没有达到标准,在水稻上出现大量的残留农药,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污染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防治,加强对农作物的保护,不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非常多,病虫害是其中最为主要、也是发生率最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施药类型、施药时间、施药方法等,都会直接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科学的农药试剂[1]。对于氯虫苯甲酰胺和苯醚甲环唑两种试剂,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合理使用,不仅对水稻病虫害可以起到防治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产量。并且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要选用高效低毒、药效持续的农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施药的次数和农药的用量。另外,对于一些常规的农药试剂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会有一些农药残留在水稻上,不利于水稻的生长,甚至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农药减量的措施
2.1 采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选择农药的药性,农药要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并且是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也可以选择生物农药,在防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精准施药。另外,对于使用农药的数量和次数也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严格进行规划,在使用之前,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稻田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要大力推广,合理使用,严格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现代农业中高科技农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农业生产的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案,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大力推广、不断落实,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还可以降低水稻的种植成本,降低病虫害的抗药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2 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
要想减少病虫害,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进行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配方、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高科技农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可以实现生态平衡种植的目标[2]。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抵御能力,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还可以与时俱进,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正常开展种植活动,还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益,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统一。
2.3 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现代农业在种植的过程中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一定要使安全、质量达到标准,要尤为重视种植的安全问题[3]。因此,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落后大量使用农药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也无法满足人们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深入,在改变农药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转变种植的理念和方式,还要保护种植的生态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的发展价值。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4]。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农药的类型上,合理规划使用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量。只有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农药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页可以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所以,在种植水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为实现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文珍.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6(3):31-32.[2] 左会旭,崔晓红,陈涛.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北京农业,2016(3):43-44.[3] 徐南昌,林加财,莫小荣.衢州市稻田农药减量应用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5(6):994-999.[4] 袁永东,沈绍云.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8):170.(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