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范文)
2005年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2005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
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1万亩,比去年增长3.5万亩,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57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34.3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万亩,比去年增长2万亩。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2.6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30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7;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0,农民人均可增收212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78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400元。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5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27万头,鸡饲养量达259万只,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羔羊育肥5万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
第二篇: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范文)
2005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1万亩,比去年增长3.5万亩,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57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34.3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万亩,比去年增长2万亩。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2.6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30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7%;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0%,农民人均可增收212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78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400元。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5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27万头,鸡饲养量达259万只,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羔羊育肥5万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总量累积达到6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总量达到27.04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区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工作总结《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48.1万亩以上,比去年增长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培训农民达23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初培训任务的15%。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今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常今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12万亩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实施农民非农化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拓展劳动力就业领域;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他们走出去的能力。根据晋中市的安排,我们继续实施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榆次第一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培训农民工603人,超额完成任务的50.8%,其中转移就业人数530人,就业率达到87.9%。从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工资性收入及其它收入达到94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3.7%。另外,我们广泛开展就业市场联系,与包括榆次工业园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建立用工联系,保证培训学员的就业。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
三、农业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三农”事业: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将区级配套的部分列入预算;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总额达到300万元,绝对额增长90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资金补到农户;四是整合财政和部门农业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五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落实;六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扩大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七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村中小校危房进行改造;八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我区投资13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区里还积极筹集资金,解决了农民征地款4000万元、各种工程款70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到位,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加大农业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农业服务市场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向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今年我区着重在在市尝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等四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完成了25个普家乐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为了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我区创造性地与省农资公司晋中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招聘活动,目前已招聘农资代理员96名。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9人获得山西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组建。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今年财政投资13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8700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郭家堡乡实施聂村高校学府区项目建设,包括1.5亿元的太谷师范新校、5000万元的山西检察官学院等,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也在积极洽谈中。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600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晋商中心区做出贡献。
区农业局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
第三篇:区农业农村2021年工作总结
区农业农村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在区委区zf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乡村振兴、农村改革、水利工程建设、依法行政等关键环节,着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农业农村及水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补短板,全力激发水利行业治水活力。
1.“百项*亿”工程取得新进展。其中:*区*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征地工作,已完成矿产资源分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林地等级调整,报批水土保持方案、林地征占用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委托开展四标段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市*片排涝工程(*段),2021年计划投资*万元,截至*月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率*%。*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可研审查、生态红线不可避让性和规划选址论证批复。*绕城高速至*工程,通过*奖申报初审,正在准备迎接水利部现场复核。2.重点民生工程获得新成效。*市*区*工程,已委托开展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前期工程测量及地勘。*区水系连通工程,2021年计划新建河道*条,续建*条。截至*月底,已完工*条,完成投资*亿元,完成率*%。*区*段标准堤加固工程,*大桥段*月份已进场施工,完成投资*万元,正在进行*中心段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文本修编。
美丽河湖创建。截至*月底,工程进度已完成*%。同时,同步推进“水美家乡”创建和池塘整治工作,截至*月底,*水美乡镇建设进度已完成*%,已完成池塘整治*个。抓好单村饮用水工艺及自动化提标改造。已委托编制设计方案,于*月形成报批稿,项目概算*万元,已列入zf投资项目,街镇已上报立项。
(二)聚焦保安全,全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体系,修编完善各类工程防汛应急工作预案、控运计划、调度方案等,组织开展水旱灾害防灾减灾、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等专题培训,已开展培训*期,并于*月*日联合应急部门开展2021山洪灾害暨水利工程应急抢险综合演练。二是强化监测预警。
加快推进水文“*+*+*”工程建设,新增雷达水位监测站*个、千里眼视频监控*个、墒情站*个,并对全区*处水文遥测站点、*处水利工程重要节点现场的视频监控加强检查和维护。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将雨情、汛情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做好应对措施,目前已向各部门、街镇、村发布预警信息*千余条。三是强化隐患排查整改。
全面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水库山塘、堤防海塘、水闸、水电站、在建工程等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不漏一处、不存死角。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限时整改到位,实现隐患销号。此外,开展全区山洪风险排查,排查*个村,制定*个重点村落清单,确保每一个重点村都有警戒值、转移路线以及安置地点。(三)聚焦促振兴,着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1.全面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完成*未来乡村建设的工作实施方案,两个试点村*均已委托专业团队开展摸底调查,并完成了未来乡村创建方案初稿。二是推进宜居环境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两最三比”季度评比、农村公厕管理三大方向,助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三是推进两带建设。截至*月底,今年拟建成的*示范带上项目已开工*个,开工率*%,完成投资*万元,投资完成率*%。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开工率*%,完成投资*亿元,投资完成率*%。四是推进美丽田园创建。持续开展田园整治,清除田间垃圾*吨,高效率拆除违法建筑、设施*平方米,复耕失管农田*亩。
2.全面紧盯肉粮保障关键。一是稳保肉粮生产。全区早稻规模种植*亩,生猪存栏*万头,累计出栏商品猪*万头;家禽存栏*万羽,累计出栏*万羽。推进万头猪场开展“六化”建设,完善扩建地块防疫条件提升。二是开展“非粮化”摸底调查。经摸排,全区需整治优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个,涉及面积*亩,目前已制定《*市*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分解落实新建*亩、补建*亩建设任务,已完成建设项目*个,涉及面积*亩,已开工项目*个,涉及面积*亩。四是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2021年全省农业重大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全面推进*化乡村建设,成功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多跨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应用县市区名单。
3.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10月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亿元,经营性收入*万元以上行政村*个,实现村集体经营性项目全覆盖。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日常管理系统。制定土地承包确权错误更正流程,陆续接收错误权证预审核*件。三是开展“三资”规范化管理。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建立经济合作社账套*个,开立村级账户网银*个,完成在线审批网银支付金额超过*万元,同时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将收支倒挂严格控制在*%之内。
(四)聚焦强监管,切实强化农水行业监管服务。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进水资源论证,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加强取用水监控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取水许可审批*家、注销*家;1-10月份累计征收水资源费*万元。同时,聚焦国家级创建目标,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前大部分指标已达预期目标。
2.推进水利工程“三化”改革。以产权为纽带、物业管理为手段、数字转型为抓手,扎实推进“三化”改革工作。截至目前,物业化管理覆盖率*%、数字化覆盖率*%,符合不动产登记条件的确权颁证率*%。
3.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质量可追溯平台,全区所有的农资经营企业、畜禽养殖场都已纳入平台监管。开展农产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成定量检测*批次,合格率*%,定性检测*批次,合格率*%。
4.深化河边三化专项整治。强化日常巡查检查,截至*月底,共开展巡查河道*次,排查问题*个,整治率100%,其中整治乱堆乱放*个,乱搭乱建*个,拆除违章*平方米,清运垃圾废品*吨。
5.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积极开展“*”等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涉水涉渔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联合出动船艇*艘次,出动人员*人次,检查船舶*艘次,查扣“三无”船舶*艘,其中涉渔“三无”船舶*只,全区*处非法码头全部得到取缔。
6.牢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堤坝。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出动疫情巡查人员*人次,排查涉及生猪*万人次,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现象。屠宰检疫家禽*万羽,病死家禽均做了无害化处理,上市肉品检疫合格率100%。
7.深化“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受理办结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件,收取各类规费*万元,完成供地审批手续*宗,通过一件事办结农民建房申请件*宗。“以评代批”制度入选全省地方水利改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8.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专业合作社等*家次,配合相关科室监督抽检*批次,查处违法行为并立案*件,罚没款*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市*片排涝工程,方案暂未确定。
另外,工程因前期工作紧迫导致设计深度不足,大部分河道工程无法进场实施,需要进行方案调整,且调整幅度较大,是否按照重大设计变更进行亟需明确。(二)*河道整治工程,Ⅰ标段于20*年先行借地施工建设,现已完工,但由于尚未办理征地程序,根据目前项目全线土地组件报征要求,需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用地先行处置到位。
三、未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忧患意识,以更高站位守住安全底线。
进一步落实水旱灾害防御长效化管理,持续不间断开展风险隐患再排查再整治,加强水雨情分析,做好防汛值班、工程调度、汛情会商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严格落实水利安全生产,全面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一经发现问题,及时督办、限期整改,严防安全事故发生。(二)进一步提高攻坚意识,以更强力度推进工程建设。
细化工作目标、倒排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开展创优夺杯工作。(三)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以更实举措深化振兴发展。
切实抓好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同时加快西部产业项目实施。统筹美丽乡村与示范带、美丽城镇、旅游村庄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力于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第四篇:2005年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2005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s0100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1万亩,比去年增长3.5万亩,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57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34.3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万亩,比去年增长2万亩。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2.6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30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7%;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0%,农民人均可增收212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78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400元。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5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27万头,鸡饲养量达259万只,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羔羊育肥5万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
第五篇:2005年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2005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1万亩,比去年增长3.5万亩,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57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34.3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万亩,比去年增长2万亩。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2.6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30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7%;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0%,农民人均可增收212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78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400元。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5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27万头,鸡饲养量达259万只,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羔羊育肥5万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总量累积达到6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总量达到27.04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
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区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48.1万亩以上,比去年增长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培训农民达23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初培训任务的15%。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今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常今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12万亩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实施农民非农化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拓展劳动力就业领域;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他们走出去的能力。根据晋中市的安排,我们继续实施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榆次第一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培训农民工603人,超额完成任务的50.8%,其中转移就业人数530人,就业率达到87.9%。从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工资性收入及其它收入达到94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3.7%。另外,我们广泛开展就业市场联系,与包括榆次工业园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建立用工联系,保证培训学员的就业。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
三、农业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三农”事业: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将区级配套的部分列入预算;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总额达到300万元,绝对额增长90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资金补到农户;四是整合财政和部门农业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五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落实;六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扩大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七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村中小校危房进行改造;八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我区投资13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区里还积极筹集资金,解决了农民征地款4000万元、各种工程款70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到
位,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加大农业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农业服务市场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向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今年我区着重在在市尝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等四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完成了25个普家乐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为了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我区创造性地与省农资公司晋中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招聘活动,目前已招聘农资代理员96名。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9人获得山西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组建。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今年财政投资13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8700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郭家堡乡实施聂村高校学府区项目建设,包括1.5亿元的太谷师范新校、5000万元的山西检察官学院等,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也在积极洽谈中。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600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晋商中心区做出贡献。
区农业局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