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农民使用农药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使用农药的调查报告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等有害生物,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存在的农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农药作用的发挥,还可能给农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朋友使用农药的基本情况,为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提供相应对策,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对当前农村农药使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
本次调查以我所在村庄小山村的一百多户村民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方式以问卷为主,并把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等形式相结合进行。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余份,涉及村民、村社干部、销售农药人员等共100余人。而后从中抽取100份数据比较全面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
一、据调查结果分析
(一)用药购药基本情况
农民购药渠道多。调查显示,64%的农民通常在镇上专门销售农药的店面购药,36%的农民通常从村里个体户处购药。可见,农民购药时对乡镇的农药销售店面较为信任,大多从那里购买农药。但也有一部分农民贪图价格便宜和路途方便,就近从个体户那里购买。
农民用药购药的从众心理较重。据调查23%的农民在听到电视宣传或者经验用药,44%的农民在看到别人用时用药,33%的农民是根据
自己庄稼的病害用药。在购药时48%的农民是看别人买什么药,自己买什么药;21%的农民根据自己农作物发生的病虫草害,时直接点名购药;31%的农民说出农作物病虫草害症状,听取销售人员的推荐购药。
农民购药时注重效果和价格。在对农药类别的选择上,有58%的农民表示,只要效果好,价格便宜,不管它毒性高不高;36%的农民表示,效果好,毒性低一点,残留少一点,价格贵一点也不要紧;只有6%的农民表示,如果是生物农药,即使效果略微差一点,也愿意购买。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完全不知道农药的副作用和危害。有80%的农民表示,对自己食用的农作物田块在收获前会有意识地少用药,而对准备出售的田块的作物,则会为保证产量而多用药。
高毒农药比例高。调查显示,所有使用的农药中,化学杀虫剂占到70%,在化学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60%,在有机磷农药中,高毒有机磷占65%,高毒有机磷中95%是甲胺磷。
农民对国家政策缺乏了解。调查显示,85%的农民表示不知道有哪些农药已被国家禁止使用。他们认为,国家禁止使用,厂家自然也就会停止生产,我们就会没地方买,所以国家的政策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
(二)农药施用时操作情况
施药时的防护情况:只有16%的农民认为在施药时应该头戴防护品,而不愿意或不使用者占84%;72%的农民表示穿长袖衣和长裤是一种较好的防护措施,但还有38%的被调查者说他们经常不会那么麻
烦地去防护;在对喷洒农药是否需要戴乳胶手套或穿胶鞋的回答中,选择是的仅占31%,选择否的占69%。
配药情况:在问及是否徒手配药时,选择是的占82%,选择否的占18%。
农药施用情况:在问及农民施用农药时是否隔行施药、退步施药和顺风施药,回答是的分别为5%、90%和80%。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有7%的农民表示,在施用农药时有吸烟、进食的情况,有60%的农民表示,在施用农药时有用手擦汗的习惯96%的农民表示施用农药后会进行较为彻底的清洗、消毒。
(三)农药的安全用药常识
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农民未接受过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培训,近半数农民对最常用的农药的毒性并不了解。在问及是否接受过安全使用农药宣传培训时,回答是的仅为20%;用药前阅读标签的农民占52%;31%的农民施用农药穿的衣服是专用的,98%的农民在施用农药后清洗衣服;51%的农民表示施用农药时感觉不适继续干活;70%的农民表示家中农药保存得较为严密,但了解农药毒性的农民仅占49%。
第二篇:浅谈农村化肥农药使用问题
浅谈农村化肥农药使用问题
徐斌(10农资 2010025143)
【摘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在粮食产量连续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必须逐步实现 高层次回归农业绿色耕作方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推广无公害病虫防治,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
【关键词】:农药化肥、负面影响、绿色耕作、针对措施
在这个漫长而充实的暑假中,我走访询问了当地的一些邻居亲戚,向他们咨询一些有关化肥使用上的问题,对当地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在品牌选择的问题上有了一些了解。
化肥污染
化肥直接供给农作用所需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在农业生产中已成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在化肥推广之初,由于资源缺少,价格昂贵,仅作为辅助肥料来使用,农田施肥以农家肥土粪为主。现在情况正好倒置过来,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工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化肥产量迅速增 加,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化肥成为主要肥料,而且有些农民基本依赖化肥,基肥、追肥都使用化肥。
通过询问一些村民关于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也根据自家的状况,我了解到他们过量施用化肥,以致地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民在买化肥的时候根本就不管它的组成是什么,含有哪些矿质元素,也不在乎他们自家的地上是不是缺这种养料,而只是一味的根据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使用肥料,或者是听说什么肥好就盲目的去用。在农村常见的肥料就是尿素和碳铵,对于使用量,更是自个说了算,买的多了就多施,少了就少施,就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根本就不去考虑作物的需求以及是否会造成浪费。对于农药还好些,不向化肥那样用的毫无限制,至少他会注意用量这一方面。看到农民对肥料的使用是那么的盲目,既浪费了钱也没得到很好的回报,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悲伤。
过度的和没有节制的使用化肥,造成了我国土壤的大面积污染,这在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由于农田所施用的任何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流失的化肥会随水向土壤渗透,被转移到植物根系以下或冲入江河湖泊,造成污染。磷矿石中含有镉、铅等杂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农药污染
农药是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品。农药泛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大量鸟类、花草灭绝、新病、怪胎、怪病大量出现,癌症迅速增加。导致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是农药、除草剂等各类人造化学物质污染了环境,从而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大。农药中大多含有铅、砷、铜、汞、镉、铬等重金属和残留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巨大。农药使
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有的挥发到空气中,有的沉积到土壤中,有的被雨水冲刷流进河流和湖泊,污染了空气、土壤、水源。
但是,农民只考虑到作物的健康生长,而忽略了过度使用农药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些农民盲目打药,自己不注意观察,不结合实际,只要看到别人喷药,不管自己家农田有没有病虫害,打了药才放心。群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追求防效速度,配制药液时加大剂量、随意喷药、增加打药次数,尤其是温室作物,病虫害滋生蔓延,打药次数非常频繁,有的在蔬菜上市前几天还在喷农药,农药根本来不及吸收分解就进入市场销售,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给农作物喷药时没有防护意识,配药时不戴手套,向树上喷药时不戴口罩,打药往往是在大热天,很容易引起皮肤红肿、头痛头晕,严重时表现为恶心、多汗、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等,如不及时抢救便会危及生命。而且忽略农药对人体的间接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进入人体。长期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使农药在体内不断积累而引起慢性中毒,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针对措施
作为一个人口多而耕地少的国家,我们应该更加合理的利用这有限的土地,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防治土壤污染,从而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知道,施肥是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但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肥料,获得
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钾肥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作物的营养特性,作物种类和不同发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还要全面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肥料本身的性质,运用合理的农业技术,充分发挥肥效,以获得作物高产和稳产。
我们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普及教育和警示教育,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除此之外,加大新闻媒体对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使科学合理使用化肥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倡导绿色耕作;还有,各农管部门和地方农业站要不断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在制定预防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对土壤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
除此之外,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环境中各种有机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病虫害也不例外。大部分虫害都有天敌,害虫和天敌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害虫就会在可控制范围,经济损失也会在正常水平以内,一旦失衡,害虫就会繁殖蔓延,造成严重危害,农作 物减产,品质下降。保护利用天敌,达到以虫治虫、以虫治菌的目的。需要提醒广大农民群众,必须合理使用限制农药,必须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尤其注意它的使用方法和规定剂量,不可随意滥用;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方法,抓住关键时间,对症下药。用药的时间要准确,避 免错失防治时机,致使达不到效果而重复次数过多。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
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对我进行了一次爱家乡、爱土地的教育,使我清楚的看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项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是一种考虑认得生存与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还使我对我们的这个专业充满了希望,意识到我们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有更大的社会价值。我们要认真学好每一门课,不断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我们敢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以后能担负起社会的大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吉祥、马平平浅谈农药化肥的负面作用及对策2009年
【2】 林海琳、崔英德、尹国强含农药复合肥的研究进展[J]2000年
【3】 毕军、夏光利、毕研文等植物源药肥的研究及开发应用前景[J]
报2005年03期
中国农学通
第三篇: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系 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指导老师:陈可涛 团队名称:新芽 队 长:闫凯
队 员:冯晓红、王珍珍、张迪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农药残留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日常食用的农产品水果很多都残留农药
农药残留一般在于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恰当的使用
方法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 1.研究概述…………………………………
1.1调查目的………………………………………………………
1.2调查原因……………………………………………………
1.3调查意义……………………………………………………
1.4调查内容……………………………………………………
1.5调查方法……………………………………………………
1.6调查样本……………………………………………………
1.7调查问卷……………………………………………………
1.8调查过程……………………………………………………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 2.2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 2.3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2.4各国针对农药残留问题的举措……………………………………… 2.5农药残留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3.总结………………………………………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前言
一、世界农药发展历史
世界农药发展历史 农药的使用可追朔到公元前几百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就用莽草、蜃炭灰、牡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第二阶段是有机合成农药的时代,这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天然药物时代
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物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美国人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将除虫菊花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并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二)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农药。滴滴涕是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剂。现在广泛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药,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均是。
有机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对这类农药的使用限制主要在4个方面:(1)、品种的限制 可以使用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有机合成农药仅限于本文第一部分第1条中被禁用品种之外的品种;
(2)、使用次数的限制 每种可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品种在一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3)、施药量和施工药安全间隔期的的限制可以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某种作物上的使用必须遵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施药量和施药间隔期的规定执行;
(4)、在农产品中残留量的限制 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最高残留量
二、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
农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受到关注,其可能受到的污染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80年代以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农产品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导致农产品病虫害加重,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20%以上。各地在防治农产品病虫害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长江流域城市一般每亩年使用农药2~3kg,多的5kg以上;北方保护地农产品农药 用量更大,据有关单位调查,北京郊区菜地农药年用量每亩在9kg以上。多年来由于大量、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农产品病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由此,对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现象。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 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农产品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1991年天津市韭菜中毒,仅南开医院就收治100多人;1991年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造成120人中毒;1997年夏季高温期间,江苏省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端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7起。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近年不断好转,总体现状较好,但仍存在隐患。
具体来说,一是全国每年3~5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显示逐年好转和大为改善的结果,不仅表现于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持续下降,已从十年前的超过50%到目前的10%以下;而且表现在残留检出值也是明显降低,十年前检出超过1mg/kg农药残留量的农产品数量较多,但现已很少见,仅偶有检出超过1mg/kg的。
二是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总体较高,如稻米和水果高达98%以上,农产品和茶叶也达95%以上。三是目前农药残留状况尚不稳定,仍然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如南方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夏季由于病虫害发生重、农药使用量大、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又如在设施反季节栽培情况下由于农药用量大并且不易降解、也易引起农药残留超标,还有随着国内外残留限量标准的提高或监测农药种类的增加、原来不超标的农产品变成了超标;特别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太小,有众多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生产和经营,加上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造成监管更加困难。同时,我国农药残留的标准数量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少,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研究概述
1.1调查目的
通过对我国现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的了解,同时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国食品农药残留的现状,深刻认识解决农药残留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开展此次调查活动。
1.2调查背景
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中,农药由于具有高效、快速和使用简便的特点,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使用农药平均可以挽回35%的作物损失,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以农药为主体的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农业管理措施之一。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看到农药巨大优点的同时,农药的毒性危害以及所引起的农药残留(Residence)、抗药性(Resistance)和再猖獗(Resurgence)即所谓的3R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因农药的残留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备受瞩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每年估计有100万到500万起农药中毒事件发生。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发生农药中毒10 余万人,病死率近20%,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发生数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据1992—1996 年对26 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5年间全国共报告农药中毒247 349例,年均病死率为9.95%。而在此之前的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尔森在其着名的着作《寂静的春天》中报道了有机氯化学农药可以造成人的生殖障碍、引起肝病等现象,从而导致了后来对六六六和DDT等有机氯类杀虫剂的全球禁用。
那么目前中国的农药消费情况又是什么状况呢?
据统计中国在2006年的农药总产量为129.6万t(100%有效成分),其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各为50.5、11.2 和 38.7 万 t,分别占总消费量的 39.0%、8.6% 和30.0%。每年的使用面积达2.8亿hm²,使用制剂约60万t左右。这些药剂被植物体所截留的不足20%,有80%以上进入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不仅被植物体所截留的部分会产生残留毒性,而且进入环境中的部分也会通过食物链达到生物富集,进而产生残留毒性。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由于不同农药类型的靶标生物及其作用方式不同,决定了农药毒性的不同。其中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的作用靶标多为昆虫的神经系统,杀鼠剂则主要引起老鼠的肺水肿或抗凝血,这些药剂的作用位点与人和高等动物很相近,因而,对人和动物所表现出的毒性也很高。而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病菌,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于植物,它们的靶标与人和动物差别较大,因此,所表现出的毒性也相对较低。目前,中国已经禁用的18种农药中,杀虫剂和杀鼠剂分别占11种(六六
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眯、二溴乙烷、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制剂和铅制剂)和5种(毒鼠强、毒鼠硅、甘氟、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而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只有一种(敌枯双和除草醚)。即将禁止生产和使用的16种药剂(甲拌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涕灭威、克百威和灭多威),在果树、农产品、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19种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克百威和涕灭威)以及禁止在茶树和果树上使用的2种农药(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均为杀虫剂。说明农药中对人和高等动物造成毒害最为严重的是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和杀鼠剂,当然其它类型农药中也有残留期较长和具有一定致突变作用的药剂,如除草醚、敌枯双和百菌清等。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1.3调查的意义
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农药残留速测仪的检出率分别为12.0%、21.2%和41.3%,超标率分别为10.6%、17.5%和30.4%,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山东临沂于相同年份对农产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达 19.0%和 12.8%。浙江青田于 2005——2007 年也对农产品进行了检测,在近1 万个样品中乐斯本、毒死蜱、敌敌畏、攻击等有机磷农药的超标率达到了7.8%。内蒙古通辽于2007年从大米中检测出水胺硫磷和灭多威分别超标33.3%和66.7%。吉林于2007 年报导大豆、红豆和绿豆中 DDT 的超标率分别为6.3%、12.3%和 12.5%。浙江宁波于2007年对市售鲜活水产品中农药的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各类水产品中超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螃蟹(18.5 %)、鲫鱼(14.8 %)、草鱼(13.6 %)、黄鱼(12.9 %)、梭子蟹(11.1%)、河虾(8.7%)、鲢鱼(8.0%)、对虾(7.4 %)和鳊鱼(4.8 %)。说明农药残留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比较严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当消费者食用了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特别是喷洒了高毒农药不久的食品时会引起急性中毒,而长期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导致慢性中毒。
这一方面会影响到国民的健康,同时,会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创汇。比如,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日本于2005年重新修订了有关农药残留标准的规定,颁发了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对135种农作物,724种农药分别制定了28 000个农药残留标准,对没有设立标准的一律执行0.01 mg/kg的上限,这一方面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设臵了非常严格的门栏,但同时也将会促进中国对农药残留的严格控制。
1.4调查内容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其营养成份受到关注,可能受到的污染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农产品更是老百姓餐桌上每天必备的食品之一,作为生活质量提高重要标志,其食用安全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由于违禁农药使用和过量的农药残留,全国各地区市场流通的农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农药残留中毒事件也是频繁发生,对人民的健康生活构成威胁。经过一番思考后,我们开始调查。
内容主要是怎样使用农药杀虫以及对使用的农药有什么了解,对菜农普遍使用和农药店大量出售的农药的成分和含量进行调查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1.5调查方法
对附近主要以种植农产品为生的农村的菜农进行问卷调查。
由于我们无法对农药进行实践性测试,只好依照农药标签的说明记录下成分和含量。
1.6调查样本
我们取样了14种农药,其中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其它农药产品,杀虫剂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剧毒有机磷农药等,全都含有剧毒有机磷和高毒元素硫等。
1.7调查问卷
问题一:使用哪种类型的农药比较多?
选项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其它
问题二:使用哪种剂型的农药比较多?
选项: 乳油、粉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问题三:使用多大毒性的农药比较多?
选项:无毒、微毒、中毒、高毒、剧毒
问题四:农药平均多长时间喷洒一次(使用频率)?
选项:三天、五天、一周、两周、一个月、更多
问题五:哪种农作物喷洒农药比较多?
问题六:哪种农作物喷洒农药比较少?
问题七:主要喷洒在农作物哪一部分?
选项:根茎相接处、茎、叶、叶冠、果实
1.8调查过程
经过一番思考后,我们开始调查,对附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生的农村的菜农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怎样使用农药杀虫以及对使用的农药有什么了解。在被调查的菜农中,绝大多数人可以说对农药知识一窍不通,他们关心的只是把蔬菜种“好”,卖个好价钱。对其它隐藏的一些东西漠不关心。对菜农普遍使用和农药店大量出售的农药的成分和含量进行调查,由于我们无法对农药进行实践性测试,只好依照农药标签的说明记录下成分和含量。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在我们取样的14种农药中,全都含有剧毒有机磷和高毒元素硫等。这两方面都给农产品农药残留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最后我们对为什么中国农药比国外的“毒”展开调查。在被调查的几位菜农中,他们根本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乡农技部几位工作人员也不知道!
最后我们到市卫生局询问卫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答案: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以前菜农是不断加大量使用农药来杀虫,使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后来生产的低毒农药根本不好使,所以产商只好更“毒”,“杀虫实效”性原则一步步把中国的农药给毒化了!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农药残留污染现状
80年代以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20%以上。各地在防治蔬菜病虫害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长江流域城2 市一般每667m2年使用农药2-3kg,多的5kg以上;北方保护地蔬菜农药用量更大,据有关单位调查,北京郊区菜地农药年用量每667m2在9kg以上。多年来由于大量、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蔬菜病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
由此,对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现象。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得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1991年天津市韭菜中毒,仅南开医院就收治100多人;1991年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造成120人中毒;1997年夏季高温期间,江苏省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端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74起。
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2.2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危害大。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1、急性中毒 农药经口、吸呼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造成大量个体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3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2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50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农药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
2、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有机氯农药已被欧共体禁用30年,而联邦德国一所大学对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名儿童进行检查,其中17名新生儿体内脂肪中含有聚氯联苯,含量高达1.6毫克/千克脂肪。我国哈尔滨市医疗部门对70名30岁以下的哺乳期妇女调查,发现她们的乳汁中都含有微量的六六六和DDT。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美国科学家已研究表明,DDT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
在加拿大的因内特,由于食用杀虫剂污染的鱼类及猎物,致使儿童和婴儿表现出免疫缺陷症,他们的耳膜炎和脑膜炎发病率是美国儿童的30倍。农药慢性危害虽不能直接危及人体生命,但可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3、致癌、致畸、致突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30%。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喷洒了大量植物脱叶剂,致使不少接触过脱叶剂的美军士兵和越南平民得了癌症、遗传缺陷及其它疾病。据最近报导,越南因此已出现了15万名畸形儿童。1989~1990年,匈牙利西南部仅有456人的林雅村,在生下的15名活婴中,竟有11名为先天性畸性,占73.3%,其主要原因就是孕妇在妊娠期吃了经敌百虫处理过的鱼。我国农药引发男性不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可使人、畜致畸、致突变。有潜在的致癌威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每天天都根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满足身体的需要,根据中国 营养学会推荐人体需要1斤左右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我们每每天残留农药的类型主要是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食用少量的残留农药,人体自身会降解,不会突然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没有清洗干净带有残留农药的农产品,必然会对人体健康带 来极大的危害。其危害表现如下:
一、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长期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菜,农药被血液吸收以后,可以分布到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死亡,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如,经常性的感冒、头晕、心悸、盗汗、失眠、健忘等。
二、可能致癌:残留农药中常常含有的化学物质可促使各组织内 细胞发生癌变。
三、加重肝脏负担:残留农药进入体内,主要依靠肝脏制造酶来吸收这些毒素,进行氧化分解。如果长期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瓜果蔬菜,肝脏就会不停地工作来分解这些毒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引起肝硬化、肝积水等一些干燥肝脏病变。
四、导致胃肠道疾病:由于胃肠道消化系统胃壁褶皱较多,易存毒物。这样残留农药容易积存在其中,引起慢性腹泻、恶心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耳闻学生或是单位职工集体食物中毒的报道。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集体食物中毒正是因为食用农药残留量高的蔬菜而引起的。在南方发生食物中毒的一般是空心菜、生菜等青菜;在北方发生食物中毒的一般是韭菜和豆角。
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沈磊副教授介绍,果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果蔬的质量问题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如不慎食用了带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潜伏期多在30分钟以内,短者10分钟,长者可达2小时。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倦乏、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四肢发麻无力等;中毒较严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出汗、肌肉颤动、精神恍惚、言语障碍、瞳孔缩小等症状;更严重者将出现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如针尖、体温升高、呼吸麻痹等症状。
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等。此外,经国家卫生蔬菜中心等部门研究,果蔬中残留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还会引发慢性中毒,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农药在人体内的蓄积,还会通过怀胎和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2.3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1.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据统计,全世界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杀虫剂占28%、杀菌剂占19%、除草剂占48%、其它占5%。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而我国农药产品组成为: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11%、除草剂占15%、其它占2%;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剧毒有机磷药农药产量的35%,占杀虫剂产量的48%。剧毒、高毒杀虫剂产量过大是造成蔬菜残留量超标而引起中毒的客观原因,此外,在我国生产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60%以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2.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农药知识缺乏大多数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性质,如高毒、剧毒、内吸等特性缺乏了解,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还有一些菜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而导致食菜性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3.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尚未引起有关部门和菜农的高度重视.我国虽早已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但是由于对菜农进行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不够,导致菜农对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在这方面的监督管理法规还很不健全,对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超标的蔬菜生产者,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罚措施,造成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呈现出加重的趋势。
4.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市场监测处于空白蔬菜
5中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药残留监测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和服务性工作,开展此项工作需要有熟练的技术人员、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前,能开展农药残留分析和研究工作的主要有农药检定系统和科研院所两大系统。后者主要是从事农药残留分析研究和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的研究,因资金、仪器设备的限制,很少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监督工作。近年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及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农药检定所,利用有关项目或自筹资金,开始阶段性地进行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工作,但检测数量和范围都十分有限,经常性的监测工作尚未展开。可见,我国在系统地进行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2.4各国针对农药残留问题的举措
合成农药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益,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到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不少国家在控制农药残留上采取了一些好的办法。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问题高度重视,对各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都规定了越来越严格的限量标准。许多国家以农药残留限量为技术壁垒,限制农副产品进口,保护农业生产。目前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还比较落后,仅有少部分登记农药在登记农作物上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这样的现实情况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出口,甚至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为确保环境和食品的安全质量,国际和各国立法机构和政府都制定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了强制性的食品和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法规,其中包括农药品种的发展和生产必须贯彻的安全评估和严格管理的方针,以及农药毒理学、食品安全评估、风险分析,国家管理政策法规及国际贸易规则;建立有关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检测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学科;从而形成了国际组织和各国的食品和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法规和标准体系。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全面系统地建立和发展了制定或修订食品和饲料中农药、兽药残留法规和标准体系,颁布了数目众多的食品和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而且限量标准制定得愈来愈严格,限量值愈来愈低,大部分定在分析方法的测定低限,近年来欧盟和日本等国还对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或修订中已撤销最大残留限量或暂定最大残留限量的商品,颁布了按一律限量001mg/kg基准执行的残留限量规定。相应之下,农药残留限量法规和标准又成为了国际食品贸易的技术壁垒或绿色壁垒,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
为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2009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国家食品安全法加强和加快了我国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等限量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强调了在制修订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中的科学依据。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质量,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消除或避免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技术壁垒而建立相应保护我国农产品贸易市场的措施,必须全面深入研究和熟悉世界范围内食品和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法规和标准体系及其相应的学科。为此组织了国内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方面的专家编译了《国际食品、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法规》。
盟:禁限用农药达470多种。经过多年的探索,欧盟已建立了一个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如去年11月,欧盟抽检发现一批由土耳其进口的梨子农残超标后,立即启动应急条例,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土耳其梨子加大检查力度。在检测结果出来以前,同一批次的梨子将一直被扣留。
近几年来,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严格规定了农药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对由于管理和使用不当造成污染的国家予以经济处罚。法国就曾被欧盟处以2800万欧元的罚款,原因是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一些河流农药污染超标。2009年,欧盟各成员国达成一项协议,从2009年开始禁止使用戊唑醇、噻虫啉等22种有毒物质制造农药,截至目前,欧盟禁止或限制使用销售的农药有效成分达470多种。
的农药法规定,要使用农药,须先向英国技能测试委员提出申请,参加专门的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如果不经过培训直接使用农药,就会被罚款甚至判刑。培训内容包括涉及农药相关法规、施药工具、施药部位、施药时机、种子施药、土壤处理、气象条件对用药的影响等13项内容。培训后还要参加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取得《农药使用资格证书》后方能施用农药。
美国对农药残留问题有三大管理部门负责,国家环保署负责制定农药残留最大允许标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负责标准的具体执行,定期抽检并出版农药残留分析手册,美国农业部负责前期监测工作以及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范生产管理。农产品在上市之前,要经过FDA的严格抽查。对于农药超标的产品,一经发现,生产者将被予以巨额罚款和1年至3年内不许上市的惩罚。美国农产品在上市之前,都要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严格抽查。如果抽检发现果蔬农药残留量超标,FDA就不允许这批产品上市,还会对生产者进行巨额罚款和1-3年内不许进入市场的惩罚。美国环保署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农药残留网”,网友注册后就可根据上市蔬果的批号在网上查到“农残最高限量”和某一批次产品的农药检测结果。
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日本于2005年重新修订了有关农药残留标准的规定,颁发了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对135种农作物,724种农药分别制定了28 000个农药残留标准,对没有设立标准的一律执行0.01 mg/kg的上限,这一方面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设臵了非常严格的门栏,但同时也将会促进中国对农药残留的严格控制。日本认为过量使用农药会增加害虫抗药性,导致害虫天敌减少,促使害虫增加产卵数,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政府鼓励减少农药使用和种植有机蔬菜。如在种植著名的“富士”苹果时,日本政府对农药等的控制极严,一般不允许果农使用。违者无论商家或农户都将受到极重的惩罚。每逢收获季节,果农先将自己采摘的苹果分类后交到农协检验,农协对每户的苹果都编号备查,然后方可上市销售。
高科技也帮了日本果农的大忙,“富士”苹果园里一般都铺设有反光板,这一方面能保证苹果表皮色泽均匀,另一方面还可驱赶一些害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日本1947年制定的食品卫生法规定生产者需提供食品所用的农药资料,并且制定了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的措施、标准。1992年,农林水产省制定了《有机农作物及特别栽培农作物表示指针》,对标记为有机农作物作了严格限制,规定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且种植场所在播种和耕作前两年以上一直使用堆肥的,是有机农作物。农作物要想标记为有机农作物,必须接受在农林水产省登记的第三方认定登录机构的认证审查。而日本老百姓现在已经习惯食用有机农作物。
与日本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相比,中国的标准相对较少。目前已经颁发并正在执行的有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660-2003《茶叶中甲萘威、丁硫克百威、多菌灵、残杀威及抗蚜威的最大残留限量》、NY661-2003《茶叶中氟氯氰菊酯和氟氰戊菊酯最大残留限量》、NY662-2003《花生中甲草胺、克百威、百菌清、苯线磷及异丙甲草胺最大残留限量》、NY773-2004《水果中啶虫眯最大残留限量》、NY774-2004《叶菜中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醚菊酯、甲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四聚乙醛、二甲戊乐灵、氟苯脲、阿维菌素、虫酰肼、氟虫腈及丁硫克百威最大残留限量》、NY775-2004《玉米中烯唑醇、甲草胺、溴苯腈、氰草津、麦草畏、二甲戊乐灵、氟乐灵、克百威、顺式氰戊菊酯、噻酚磺隆及异丙甲草胺最大残留限量》、NY831-2004《柑橘中苯螨特、噻嗪酮、氯氰菊酯、苯硫威、甲氰菊酯、唑螨酯及氟苯脲最大残留限量》和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它们所涉及的农业化学品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足200个,限量指标仅2 000个左右,而中国登记农药有600多种,常用的200种以上,覆盖面仅达1/3,对日本厚生省向中国驻日使馆经商处提供的杀菌剂农残检查超标前5名农药,中国都未作农残限量规定;不仅与日本差距惊人,与欧、美等都相差甚远,欧盟农残限量指标28 689个,美国农残限量指标7 400 个。因此,必须适应国际新形势,制定合理的残留新标准。
2.5药残留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在政府措施没有实施之前,实行一些必要的对策是有必要的。因为蔬菜以鲜嫩组织如茎、叶、花球、花序、果实等容易受病虫害为害,特别是害虫,有时在采收阶段还要施药防治。所以,无公害蔬菜防治病虫在选用农药上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首先,选择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敌都没有毒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例如,BT制剂对菜青虫、小菜蛾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人畜也十分安全,可列为无毒农药。生化剂是指农用抗生素,其中有些是农医两用的,如链霉素、春雷霉素等,对人能使用,用于蔬菜当然也是安全的。
其次是选择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农梦特,伏乐得、抑太保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等,这类化学农药,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使之不能脱皮增效,其杀虫性很高,但对人畜毒性极低。
第三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马拉硫磷、七星宝、甲基托布津、克螨特等,这类农药一般正常使用都不会引起中毒事故,比较安全。但低毒农药也要注意它的残留时间。如三氯杀螨醇,其成份分解慢,施药一年后作物中仍有少量残留,因此不宜在蔬菜上使用。
第四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效较好的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在采用低毒低残留有农药不能扑灭病虫害的情况下可休用中等毒性听农药,但使用这类农药必须注意,一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程施药,不随便增加浓度和施药次数,二是选择其中毒性相对较低的药剂,如杀虫双、好年丰、巴丹等。
如果把农药及食品安全相关的过程划分为生产、销售使用、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消费四个阶段,那么要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在每一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在每个阶段重点要分别突出一个字,即“药”、“人”、“监”和“除”。
(1)农药生产阶段的对策——“药”
要求农药企业在“药”上下功夫,要做好药,不做假药,通过不断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努力向农民提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并注重对生物农药和仿生农药的研发,以期从源头上杜绝有害药剂进入社会。当然,鉴于中国现有的农药生产结构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现阶段马上停止一些高毒农药的生产和销售是不现实的,但建议生产者在标签及使用说明上多下功夫,让使用者做到心中有数,并注重药剂剂型的改进,以减少用量。
(2)农药使用阶段的对策——“人”
无论是农药的销售还是使用,关键在于人,也就是说要在农药的提供者—经销商和农药的使用者—农民身上下功夫。
对经销商而言,首先要注重思想教育,特别是道德层面上的教育,不能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只能使更多的假药、高毒药剂进入市场,要以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优先考虑的问题,担付起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将一些不合格的药品阻挡在市场之外;其次,要注重经销商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植物保护知识,提高指导农民购药、用药的能力,真正起到“庄稼医院”的作用;第三,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不仅需要继续完善经销商经营农药的经营许可证制度,而且要建立农药经营资格证制度,对经销者进行业务考核,凡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营销农药的资格,并戴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行经销农药的问题;第四,要规范农药的流通管理,建立严格的农药进、出货登记制度,做到有据可查。
对农民而言,首先要加强对农药安全使用的教育,通过办学习班、散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发资料、视听媒体以及农技员的进村和上门服务,在传播农药安全使用常识的同时,树立农药安全使用利人利己的思想意识,从而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和违禁农药以及今天施药明天上市的不良现象发生;其次,建议设立各种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将农民的种植计划制定、有害生物的治理、产品的销售等都纳入该合作社的统筹之中,既可以避免因盲目扩大种植而引起的滞销问题,又可以通过合作者集体的管理避免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第三,建议设立食品质量安全信誉卡制度,卡中明示农产品的种植人信息、作物信息以及栽培管理信息等,应特别强调对施药、施肥等管理内容的详细记录,要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奖惩措施。
(3)流通阶段的对策——“监”
主要是指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首先要建立农药残留检测网络。可在市(地区)、区(县)两级建立农药残留检测中心,负责对区域内农产品的抽样检测,而在乡镇、村两级建立检测所,负责对当地农产品生产过程及上市前后的就地检测。其次,要开展与农药残留检测相关的科学研究,尽可能地开发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分析成本低、安全可靠以及不需要贵重仪器的检测手段。
(4)消费阶段的对策——“除”
当农产品进入消费阶段后,解决其中所含有的残留农药最重要的是想办法“除”。去除产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对农产品的洗涤、加热、储藏、去皮、剥壳、超声波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清洗及电离辐射等。日本曾对含有20种残留农药的马铃薯和胡萝卜采取水洗、水煮、去皮、油炸及爆炒法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去皮和油炸的效果最好,几乎所有的农药残留被清除,而水煮和爆炒的效果次之,可除去80%左右,水洗的效果最差,平均只能除去50%左右,特别是在胡萝卜中只有6种农药的残留量在40%以下,多数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化学法包括臭氧降解法及次氯酸盐法等,清除效果虽好,但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生物法则包括微生物降解及解毒酶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应用起来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家庭而言。因此,目前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清除仍以物理法为主,若能结合其它有效的方法,将会使清除更为彻底。
总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共同努力,政府行为重在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而社会行为重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希望通过二者的有力结合,使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以便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保障、品质高的农产品。
总结
在科学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工作的努力下,以及菜农自身知识的不断提高下,我国蔬菜与化学农药的矛盾必将得到解决,我国蔬菜市场也必将在WTO的带动下走向健康化和国际化的竞争轨道。
经历的暑假部分时间的调查研究,回校后的整理,以及一些相关资料的查询;经过知己努力和亲身经历后的一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浮出水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面”了。激动和兴奋的同时,也获得了难得的体验和感受。
因为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家里人都是靠种大棚蔬菜、水果为生,也正是这些蔬菜效益,家人才把我送进了大学校门。所以我对蔬菜、水果有着不同一般的感情。而日益泛滥的农药和缺乏知识的菜农的滥用.过量用农药,给原来“绿色”.“健康”的蔬菜盖上了一成阴影,也给广大的人民的餐桌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各大媒体也平凡的播出“农产品中毒”事件说明了也验正着“中国农产品”的现实。针对上述情况,我同学共同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我们客观分析了现状后,我们调查的第一步是对附近主要以种植农产品为生的农村的菜农进行了调查,内容主要是怎样使用农药杀虫以及对使用的农药有什么了解。在被调查的菜农中,绝大多数人可以说对农药知识一窍不通,他们关心的只是把菜种“好”,卖个好价钱。对其它隐藏的一些东西末不关心。也许这正是中国菜农的一个缩影,也许正是这些群体才造成一个又一个“农产品中毒”事件。中国的菜农有的可悲!我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们只关心知己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健康.甚至是生死,也不顾自己将来的市场。这是否是一种素质的“低劣”和目光的短浅呢?---我们茫然。
第四篇:农药使用通知
通知
连队职工:
最近连队棉田虫害蚜虫、红蜘蛛爆发比较严重,大量棉田出现油叶现象,为防止棉田蚜虫、红蜘蛛对棉花产量造成影响,对防治农药需要正确的选择。
1、红蜘蛛、蚜虫的防治必须要使用专项药,严禁使用菊酯类广谱性杀虫剂。菊酯类广谱性杀虫剂对蚜虫的防治当时效果比较好,立竿见影,但是比较容易诱发蚜虫以及红蜘蛛等虫害的大爆发,虫害防治快,复发也快。使用专项药更换着使用,防治蚜虫、红蜘蛛,一般两三天就见效,并且交换着使用,可以有效防止虫害的大爆发。
2、由于现在虫害较为严重,要求使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吡虫啉、啶虫脒相互更换使用,并且选用有效成分较高的农药。浓度高,但是用量小,不增加成本,并且能够较长时间的防治虫害。
3、蚜虫具有迁飞习性,对于现在蚜虫比较严重的棉田,建议邻近条田一起打药,共同防治虫害,防止重复打药还防治效果不佳。
第五篇:关于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笔者结合目前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三是权利意识淡薄。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这一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法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经过四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但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来讲还十分淡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素质低下,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和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而城市为12.2年。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农村40岁以上的人群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占86%,而大学毕业的很少。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政治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虽然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逐渐传人并影响国民的观念和生活,但直到现在,在我国农村地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仍然十分深重。一方面,由于人们仍主要生活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关系中,传统的“无讼”、“和为贵”思想及家族意识等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遇到矛盾纠纷时,或忍气吞声,或依靠有威望的长者或村干部依乡规民约来解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诉诸于法的,法律在百姓心中占据着很不起眼的位置。另一方面,受“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人治”思想作祟,认为法是管老百姓的,而自己却不受法律的约束,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对法律价值的非认同感。
三是农业立法的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总的来讲,农业立法还相对滞后,立法质量不高,层次较低,很多规范原则性太强,配套法律法规跟不上,缺乏可操作性。农业立法中重行政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仍很严重,立法无法充分反映农民的利益。而法律要被人们自觉遵行,必须使主体深切感受到法律是以表达自身需求为前提的。这样的农业立法现状必然会妨碍农民对法的作用的正确认识,难以产生对法的信赖心理,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价值感无法得到认同的重要原因。
四是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满憧憬。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五是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但总的来讲,我国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三、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如前所述,文化素质低下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质与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当前,农村教育资金不足,大部分的教育资金投入在城市,而农村则是少之又少。据有关部门统计,拥有总人口数70%的农村,却只有10%的学校;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80%,而城镇达99%;农业劳动者中的文盲占全国文盲总数的94%,而且每年以200万人的速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势在必行。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政策。只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增加了,农村的义务教育才能有较大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法律意识的提高才有了基础。
(二)加强农村立法工作。健全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业法律体系
立法是法律运行的前提和起点,依法治农首先要有良法可依,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也必须先有良法可信。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立法方面的不足,加强农业立法工作,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必要举措。加强农业立法,首先,应对已有的农业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对不适用的法律法规加以废止或修订,对一些过于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针对一些立法过程中的盲区,及时制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有法可依。其次,农业立法应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切实反映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只有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法律,才能使农民对法律的关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当民众从现行法律中找到公平、安全和归属感时,就会对法律充满信任、尊重,觉得自己有法律人格,他就会自觉守法、忠心拥护法乃至以身捍卫法。而当民众从法律那得到的只有压抑、恐惧、冤屈、暴力、显然的不公平,他又怎会信任、自觉服从并且忠心拥护与他的利益相悖的法律条文或命令呢?”最后,农业立法应体现乡情。在农业立法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更要体现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农业立法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又要尊重那些已经存在并长期影响老百姓生活的习俗、习惯等“民间法”,考虑到农村的乡情乡俗;否则,一味强行将现代法律制度引入乡土社会,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农民的反感。正所谓:“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因此,在进行农业立法时,应深入农村,进行调查。
(三)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制定出来后能否发挥其作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并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关键在于法律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法的执行决定着人们能否通过此过程得到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验,而价值体验的状况又直接影响到人们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形成。因此,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的成效,就可以为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目前法律在我国农村的实施现状,要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首先要深化农村的司法改革。由于传统的“厌讼”思想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乡土社会的司法状况令人堪忧。鉴于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完善涉农案件的审判和监督机制,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本着方便农民诉讼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简化立案程序,减免诉讼费用,加强法律服务,缩短办案期限,加大执行力度,强化审判监督,公正妥善地解决各种涉农案件和纠纷,使农民从司法活动中得到实惠,从而从内心认同法律,树立起对法律地信仰。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法治的真正含义是各级政府官员依法行政,依法治农首先要依法治官。因此要加强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行政执法队伍,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为此要加强农村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训和考核。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机制,加强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保证农村执法工作顺利实施,促进执法公正和执法为民,使农民在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氛围中认识到法律的价值,体会到知法、守法的好处,逐步树立起对法的好感和信任。
(四)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普法是法治的基础,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农村法制建设和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普法工作实效性较差,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因此,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普法的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农村普法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普法内容要创新。普法内容要突出重点,加大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法制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上,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各种涉农法律法规的本意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后的救济办法。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普法对象要有突出。首先要突出对基层农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农村干部直接同农民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对法律功能和价值的评判。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使其树立起依法办事、依法治农的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各项事务。可集中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法制培训,严格考核,并以此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抓好农村在校学生的普法教育。孩子是农村的未来,是新农村建设未来的依靠力量,法制教育要从小抓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将普法教育纳入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学。三是普法的方式方法要创新。现行的法制宣传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动策划实施,农民被动接受的模式,方法单一,流于形式,鲜活度不够,不易为广大农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改进和创新农村普法的方式方法,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结合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法制教育中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以案说法、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这样才不至于使“送法下乡”变成简单的“送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只有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拓展普法工作的渠道和方式,才能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真正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