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91周年演讲加快发展农村信用社 深化体制改革1
建党91周年演讲加快发展农村信用社 深化体制改革
尺璧寸阴、时光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它那艰难而又光辉的90周年,在这风风雨雨的91周年里,时间见证了她的成长、她的发展、她的光辉和坎坷。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党的金融政策指引下,农村信用社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金融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农村信用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党在农村的金融纽带和农民致富的桥梁,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金融主力军。
深化内部改革,加快形成面向市场的业务开发机制。随着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的动力和活力将不断增强,这无疑为建立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发机制,确定业务开发和创新主体地位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农村信用社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包括人才培养与流动、开发机构建设与金融产品研制、品牌宣传与开发、信息交流与网络建设、市场预测与研究等内容的创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来。
建立健全人才培育体系,全面提高员工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称职结构,积极培育有理论、有实践、能创新的专业人才、业务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
把握农村信用社新业务开发的重点。在当前农村信用社受传统信贷业务经营困扰的状况下,在深化创新原有信贷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中间业务,扩充融资渠道,完善经营机制,突破信贷瓶颈约束,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发的重点和现实选择。可以通过间接性临摹,嫁接和引进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及做法,缩短创造时间,节约创造成本;也可根据农民和客户的实际需要,自主开发出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加快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积极和证券、保险业加强业务联系,积极办理代理收付、买卖中介、个人理财、投资咨询等新业务。同时,积极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种代理业务,代理证券资金清算,基金代理销售和托管业务等。推出信息咨询服务业务。
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措施,注重对新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有效抵御潜在的经营风险。把新业务的研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纠,合法经营,把监督机制贯穿到新业务研发的始终,确保业务开展的合规性、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
在党的金体融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信用社深化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业,提高农民生
活水平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第二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建设
——陈加元同志在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2年8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努力加快我市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建设。
这几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贯彻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这一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是文化活动活跃,文艺创作不断繁荣。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组织了“演出队伍下基层,文艺戏曲进万家”活动和专场、广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同时,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不少作品在全国获奖,取得了较大反响。特别是围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主题,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中国文联“公仆赞”艺术团演出、南湖船文化节等一系列在省内外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活动,提升了嘉兴的城市形象,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建设。二是保护开发并重,两个效益逐步提高。中共一大会址、马家浜文化遗址等5处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乡乌镇、嘉善西塘已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清单;做好城市建设中的历史遗存保护,对桐乡新地里遗址、吴家浜遗址等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完成了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大了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革命文化、古镇文化、山水文化等的挖掘工作正逐步走上资源保护和产业经营相结合的轨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文化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设施投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全市涉及文化的投入近30亿元。市区相继建成了嘉兴画院、广电中心、南湖市民广场等一大批文化设施;还将投入10多亿元投资兴建嘉兴报业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各县(市、区)加强历史遗存保护开发和文体场馆建设工作,去年以来开工在建或今年准备建设的文体、旅游设施项目78个,总投资达19.44亿元。四是文化市场活跃,民办企业发展较快。各类文化单位发展到3500多家,其中社会办3300多家,涉及文体、传媒、网络信息服务等20多个类别。三年来,社会力量投入文化产业的资金达2.4亿元。五是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指导,部分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了改制和内部改革。广电系统实施了“两台合并”、“局台合一”等改革;嘉兴日报社积极探索集团化运作路子,实施了市县联办。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宣传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以及支持文化工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先进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基所在。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不仅在于它的阶级基础是否先进,而且在于它所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是否先进。建设先进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内源动力。发展先进文化,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并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内源动力。同时,文化本身的商品属性也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壮大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发展先进文化,还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只有不断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繁荣,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增强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1、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是顺应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文化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人的经济活动,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虽然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直接功利目的,但在其全过程及全方位的联系中,无一不体现着文化。在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之中,社会持续有序向前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文化和经济与生俱来、相伴而生,而且相互影响、互为促进。要研究经济,就不能不讲文化;要研究文化,就必须考虑经济。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进一步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就经济而言,由于人们已从重点追求物质需求转向更多地追求精神需求,精神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对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倚重文化的因素,现代经济正走向文化化。就文化而言,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借助于高科技的运用,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传播力越来越强;而且,与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知识经济,它的内涵就是文化。因此,现代文化具有了明显的产业属性,即文化的经济化。
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进一步作用于经济活动。一是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人文资源比原料、能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二是经济效益中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明显。物质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与文化特色在经济效益中所占的比重直线上升。特别在服装、建筑、食品、汽车等行业,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更大。三是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新的增长点。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发端于美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近年更是挟新经济之势而成为朝阳产业。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文化娱乐产品是第一大出口产品;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也仅次于汽车工业。四是经济竞争中文化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社会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创新程度。谁能充分释放文化力的作用,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必然也会走向全球化,文化的竞争也将是全球性的。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在面临经济领域严峻挑战的同时,同样面临着文化领域的挑战。有美国学者曾提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主动适应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客观趋势,进一步发展文化经济,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从国内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被纳入了国家“十五”规划纲要,成为我国下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也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在今年召开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可以预见,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时期、新一波发展的高潮即将到来。
2、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回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提高。也就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党历来非常重视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要受破坏、走弯路;如果风气坏下去,经济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认真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反复强调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在当前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我们以新的观念和手段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党中央在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精神文明。这是站在新世纪高度而提出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思路。如何理解这个新思路?首先,文化产业顺应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大众化。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文化通过市场广泛而有效地传递给市场的主体——人民群众。其次,文化产业顺应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机制的社会化。精神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全社会的事业;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文化资源能有效配置,通过市场之手把各部门、全社会联系在一起。再次,文化产业顺应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手段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借助各种先进传播教育手段,才能广泛地影响人、教育人;文化的产业化与科技的高级化联系在一起,必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注入现代化的内容和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3、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市争当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往往与这个地方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江总书记视察嘉兴并发出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后,我市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推进经济重镇、港口新市、文化名城的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出现了快速、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经济活力、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从我们自身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来分析,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嘉兴特有的灿烂文化和人文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文化力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嘉兴人温文尔雅、谦恭包容,使我们可以吸纳各种先进的东西,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一拿来就形成了我们的杂交模式;嘉兴人崇尚礼仪,讲求理性,顺应了市场秩序走向规范、社会治理倚重法律这样一个健康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嘉兴成为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放心之地,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一个高地。正是嘉兴的文化品质催生了被经济界和新闻界一些人士所称道的“八大经济现象”和“浙北现象”。也正是这种人文精神的支撑,使我市的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经济蕴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而增强了嘉兴经济的竞争能力。
现在,市委从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自身发展水平出发,发出了要争当我省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号召。争当排头兵实际上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求我们努力保持领先优势,并确保有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联系嘉兴的发展实际,分析当今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竞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真研究文化经济,发展文化经济,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也包括对文化的、人的素质的要求。一个城市没有自身的特色文化,这个城市就没有个性和品位,更谈不上现代化。因此,我们也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建设,不断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凸现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断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恢复和显露江南水乡的风貌和神韵;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加速推进人的现代化,才能全面实现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
伴随着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市的文化建设正在掀起新高潮。快速增长的经济、日益富裕的生活、安定祥和的环境、日趋完善的设施、不断开放的市场,加上丰富的文化资源,使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面对这样的态势,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挥优势,不失时机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不适应,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适应。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要明确发展目标。
按照全省发展文化产业目标要求,联系我市发展现状,今后3-5年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可概括为“四个显著提高、三个基本形成”,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有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有显著提高,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文化消费增长速度快于消费总支出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的就业贡献率显著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快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文化产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文化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市区在全市的文化中心地位,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要明确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牢牢抓住市场这根线,从政府做规划开始,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来制定战略和规划;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资源,调整产业布局。要注重壮大文化产业的主体,积极培育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二是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必须着眼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速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着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精简、规范、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要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区分性质,分类指导,尽快完成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尽早释放体制能量,为企业走向市场、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争取时间,争创先机;要着力推进文化运行机制改革,尽快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与途径。
三是必须坚持以品牌创特色。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树品牌、创特色;一个地方的文化要有吸引力、渗透力和竞争力,更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创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的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比物质产品品牌更丰富的内涵、更强的竞争力和更显著的带动效应。嘉兴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含量极高的品牌,要以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和水乡文化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结合现代人的消费特点和各类消费群体的审美情趣,进行特色资源、优势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要塑造全新的产品概念和产品形象,推出一批文化名牌,一批文化名人,形成一批名牌企业,从而不断提升产业层次。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才作保障。高素质人才是文化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名品、名城的背后是名人。要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人才培养计划,打破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身份的界限,促进文化人才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之间有序、有效流动。既要努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中的文艺人才,还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产业类的经营管理人才。
3、要突出发展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要按照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品牌优先的要求,以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演艺娱乐业、体育健身业等为重点,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形成具有鲜明嘉兴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具体来说: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嘉兴是多种文明、多种文化的交融之地,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以南湖红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乌镇、西塘为代表的水乡文化,还有以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元代画家吴镇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海宁钱江潮、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我们可以丰富的水乡和人文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按照“大嘉兴”的思路,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快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的附加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同时,要注重培育壮大与此有密切联系的会展业和艺术品业,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随着嘉兴知名度的日益提升,积极发展节会经济,做大会展业。要以一大批大型文化设施启用为契机,主动接轨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要依托我市在书画、工艺品、摄影、雕塑、艺术设计方面的相对优势及旅游业的兴起,努力开发富有嘉兴特色的艺术品业。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传媒业。以广播电视业、报业、网络等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传媒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传媒业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经济总量、相对比重还是经济效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下一步,这一行业的发展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加快行业内部的资源整合。要探索新型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框架,在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有新突破。要以资本为纽带,以业务为联结,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努力实现宣传报道与经营“双赢”目标。广电、报业还要注重传媒手段的优势互补,努力壮大我市传媒业的整体效应。要进一步拓展产业经营领域,注重开发广告策划业、图书发行业。
三是大力发展演艺娱乐业。演艺娱乐业是嘉兴文化产业颇具活力的部分,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性消费支出的增加,城市化的推进,流动人口的增加,嘉兴演艺娱乐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我市娱乐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产业规模、档次的升级。要抓住市文化中心“一院三馆”即将投入使用的机遇,以此为主要载体,把演艺市场进一步繁荣起来,从而带动整个演艺娱乐业的发展。对目前全市分散的、单个的、小规模的文化娱乐场所,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逐步引导他们走规模化的道路,并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整个演艺娱乐业的产业层次和经营水平。艺术培训业要抓住人们消费需求中艺术消费不断增加以及青少年艺术培训市场日益升温的机遇,重点做好市场开拓、规范管理等文章。要大力发展有规模的专项培训和综合性培训;在进一步培育发展城市居民培训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农村市场。
四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这个行业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市场有需求,经济有基础。目前,主要是强化场馆资源、人才资源的整合,通过公司化运作,走规模化道路;要注重体育与教育、文化与教育的联姻,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目前主要是加大开发力度,除了要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赛事)、健身休闲以外,还要延伸体育产业链,发展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用品、体育咨询、体育培训等行业。
4、要把握“四个关系”。
发展文化产业,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文化产业又不同于其他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文化所具有的教化和导向作用,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同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更加紧密。文化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具有商品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属性,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效益。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重视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激发文化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文化发展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从事生产和经营,在市场运作中获得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是承传历史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根”,我们不可能割断历史;文化创新是“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嘉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富宝藏,值得我们好好地开发利用。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华和力量,使嘉兴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又不能拘泥于传统,还必须坚持文化创新,在优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尤其要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同时,要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兼容并蓄,吸收和消化一切先进的外来文化。
三是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办事。既要立足当前,增强紧迫感,抓住主要矛盾,从最迫切、最关键、对全局工作带动最大的事情抓起,力求重点突破。又要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发展文化产业的各种受制因素,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而不能急功近利,使工作陷入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四是依法管理与促进繁荣的关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坚持依法管理,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坚持正确导向,净化文化市场,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弘扬先进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摒弃落后的、封建的、愚昧的文化。但是,管理是手段,繁荣发展才是目的。必须坚持科学管理,树立管理是为了更快更好更健康发展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坚持依法管理和促进繁荣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开创我市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当前关键的是要把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要站在新的高度,以全新的理念和工作手段,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
1、要象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
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要求我们科学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文化和经济同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象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应有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内容,要树立抓文化建设、抓文化产业发展也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观念。文化名城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样要求既要在文化领域中推进,也要在经济领域中建设。
要进一步树立文化经济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产业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切实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破除文化是纯事业的观念,树立文化既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产业的新观念;破除文化产品是纯精神产品的观念,树立文化产品不仅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的新观念;破除文化工作是纯赔钱的观念,树立文化不仅需要投入也能够产出的新观念;破除把文化与经济相对立、相隔离的观念,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新观念,从而在全市上下形成一个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思想氛围。
要增加经济工作中的文化内涵。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含量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内涵,以文化铸造企业品牌,以文化形成先进管理模式,以文化培育企业人才队伍。要重视产业的文化内涵,以高新技术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要重视区域经济中的文化内涵,利用区域特有的文化优势,树立区域文化形象,开发区域文化经济。要在文化工作中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手段。既要使文化在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又要用发展经济的思路和办法推动文化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善于运用市场经济观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建设中真正树立起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文化事业的社会化,尤其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投资一个设施,培育一个主体,发展一个产业”;善于运用经济的手段,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杠杆的作用,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2、要象抓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抓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了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的改制,个私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不足1%发展到目前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较慢。从管理体制看,行政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部门既管文化,又办文化,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管理和职能上严重“错位”,既有“越位”的问题,也有“缺位”的地方。从文化主体看,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单位绝大部分是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从单位内部看,大锅饭、铁饭碗、终身制还没有真正打破,新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
在政府管理体制层面上,当前要重点转变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离、政企分开,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抓统筹规划,抓主体培育,抓法规完善,抓市场监管上,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在企业层面上,要区分不同性质,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主要有三类:其一,对一些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如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完全推向市场,财政要养起来。当然,也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二,对具有一定面向市场能力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可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和定额补助;对于可以面向市场的部分,可以按照国有控股、参股、职工参股等形式组建法人实体,开展经营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改制为企业。其三,对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必须尽快改制为企业,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在文化单位内部管理上,要引入竞争机制。事业单位要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国有文化企业要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机制,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大、难点多。要认真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经验,按照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要处理好改革的速度、力度和职工的承受度之间的关系。既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和改革的勇气,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又要考虑文化单位的特殊性,稳步推进,做过细的工作。市里要有一个统一的政策意见,以避免矛盾和不平衡,保持改革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3、要象扶持民营经济一样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文化。
民间力量应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如同民营经济是“老百姓经济”一样,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发展“老百姓文化”。虽然我市社会办的文化企业数量不少,但存在着单个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的问题。所以,要象扶持民营经济一样,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与我市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要降低门槛,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除新闻媒体由国家主办经营外,其余文化产业都可以采纳市场方式吸收多种投资主体。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经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营文化企业。要把民办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纳入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在土地使用、规费减免和财政扶持等方面与国办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要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和壮大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市场主体。一是转出一批,在国有文化单位中,除不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属于提供公共产品性质的以外,其他的单位要积极面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二是扶持一批,对现有的社会办企业,要鼓励其做大做强,政府部门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引导其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三是引入一批,对行业外的潜在投资者要引导、鼓励其进入文化行业,尤其要鼓励引导一些大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进行高起点、大手笔的开发建设。也可以整合出一定的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引资。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肯定民营文化企业近几年来的积极探索,总结和宣传民营文化企业的成功经验,在全市形成一个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良好舆论氛围。要改革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要加强引导,有关部门要编制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投资指南”和“政策指南”,引导社会力量把资金投入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行业。
4、要象检查考核经济工作一样检查考核文化工作。
要强化措施。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无论是从规模上看,还是从竞争能力看,文化产业还是个弱势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引导和培育,研究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近年来,中央、省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市委、市政府也初步拟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在会上已发给大家,广泛征求意见。这个《意见》对我市下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作了具体部署。文件正式下发后,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进行细化,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实施办法。
要强化考核。发展文化产业,不单单是哪个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经常研究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文化名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列入任期目标,并分解到各个部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要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重点考核政治方向对不对,工作措施实不实,发展速度快不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不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能,象服务于经济工作一样,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强化责任。加强和改善对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要管住政治原则,始终掌握对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对宣传业务的审核权,对宣传文化系统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对媒体资产配置的控制权。要始终牢记新闻广电业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要坚持改革取向,努力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体制、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要加强对文化工作的协调,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门的牵头作用、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整体合力。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加快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建设,进而促进港口新市、经济重镇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开创文化名城建设和全市文化产业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建党周年演讲
很快就到了建党节,对于共产党的党员们,你们有什么活动吗?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朋友:
大家好!
一把镰刀,收获国家富强,收获人民安康;一把铁锤,打造钢铁国防,打造幸福生活。7月1日,我们即将迎来党的93周岁华诞,很高兴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参与演讲比赛,与同志们一起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中那份对党的热爱与祝福,一起讴歌党的奋斗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光辉足迹。
九十三年前的7月1日,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 产党,她象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在黑暗的灰烬中爆出一个崭新的中国。九十年的风雨春秋,九十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共 产党 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共 产党 人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了历史性的抉择。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共 产党 员代表。他们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国人民为追求理想自由而创造的光荣和辉煌,显示了中国共 产党 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饮弹洒血、慷慨就义的瞿秋白,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郑培民,他们身处的年代或有不同,但他们体现的精神却是一致的,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他们保持了经久不变的共 产党 人本色,散发着不可磨灭的精神光芒,不愧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英雄,不愧是时代的先锋、道德的楷模。而在XX年汶川大地震中,共 产党 员更是起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舍生忘死,临危不惧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再一次让世界对中国瞩目。
时间的尘烟,掩盖不了历史的沧桑,艰难的历程,阻挡不住前进的步伐。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年征程,光辉灿烂。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期盼与追求的汽笛;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有着未雨绸缪的准备;奥运会领奖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版图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神舟系列飞船,先后飞天成功,中国古代神话里“嫦娥奔月”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奇迹。
百万雄师的长江之歌,已经久远,但声威犹存,风吼马嘶的黄河之颂,已经过去,但言犹在耳,描绘蓝图的世纪老人,已经不在,但音容婉存。93年的时间,一叶孤舟,已经红遍壮美河山,93年的时间,一个更强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3年,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书写的却是中国的辉煌,一个由共 产党 人书写的辉煌。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 产党 ——一个多么光荣而响亮的称号,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也将永远成为中国历史那最辉煌的一页。让我们追寻她的足迹吧,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一点一滴的风雨,一次一次的收获;一腔热血的浇灌,一国发达的绽放;一党93在的辉煌足迹,祝福我,祝福你,祝福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实践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关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提案
ⅩⅩ市农村信用社关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提案
产权明晰、服务高效、治理完善、经营有特色是现代农村商业银行显著特点,ⅩⅩ年以来,湖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照“坚持自愿、符合条件、成熟一家、组建一家”的原则,积极推动县级联社按照股份制、商业化要求,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ⅩⅩ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根据自身实际,也加快了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的步伐。农商行优势:
一是股权机构更加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责、权、利更加明确,经营管理模式更加优化,可以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带来了更大生机和活力;二是业务产品和结算渠道会更加丰富、通畅,市场竞争力能够显著增;三是农商行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将进一步提高;四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设立分支机构,条件成熟后还可以择机上市,有利于将业务和市场做大做强。ⅩⅩ联社现状分析:
为加速发展,联社加快置换不良资产、消化亏损挂账,提高资本充足率等步伐。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6]80号文件、《》等文件,组建农商行的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不良贷款比率低于15%,拨备覆盖率;目
前ⅩⅩ联社的具体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不良贷款比率低于15%,拨备覆盖率
深化体制改革具体措施
1、争取党政支持:
一是加大土地等优质资产置换农信社不良资产力度。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免农信社改革过程中需缴纳的相关税费。三是完善法定程序事项,积极争取人大批准农信社改革决议。四是积极支持农信社引进战略投资和将财政资金存入农信社。
结语:以上提案提请理事会审议。
资本充足 内控严密 运行安全 服务优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金融机构
产权明晰 服务高效 治理完善 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村商业银行
从组建农商行的利弊分析,我们认为不利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农合行改组为农商行后,有可能享受不到国家扶持“三农”的有关优惠政策;二是监管部门对农商行的监管要求更加严格于农合行,监管评级等考核管理指标要求更高;三是对高管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有利方
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农商行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将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到外地设立分支机构或村镇银行,条件成熟后还可以择机上市,有利于将业务和市场做大做强;三是股权机构更加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责、权、利更加明确;四是业务产品和结算渠道会更加丰富、通畅,市场竞争力能够显著增强。基础数据:
着手股权改革
1、面向社会募集股东
着手资料准备,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筹建工作方案
2、申请成立筹备小组
3、对现有股权进行重组并募集新股金,使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计划通过3年努力,ⅩⅩ信用合作联社将发展成总资产过千亿元,存款800亿元,贷款500亿元,年盈利超过10亿元,资本充足、治理完善、内控严密、财务良好,专注服务“三农”、服务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特色银行。
4、近两年,中央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大胆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如火如荼。截至ⅩⅩ年,全国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商行资产总额2.8万亿元,负债总额2.6万亿元;实现利润279.9亿元,在银行业机构中占比由1.15%上升到了2.90%。到2011年底,全国组建农商行机构总数已逾百家,无论资产总量还是经营业绩都有了历史性跨越。
毋庸置疑,改制成农商行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模式的巨大进
步,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股东购买了不良资产、消化了大量亏损挂账、提足了贷款损失拨备,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使信用社经营轻装上阵,这些都是改革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在改革过程中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三种不良倾向:一是监管层存在“急躁冒进”倾向,急于寻找化解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出路,片面追求改制数量,在准入条件和质量上把关不严。二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盲目跟风”倾向,经历无数次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经营仍没摆脱困境,农商行改革似乎让信用社看到了希望,于是各地信用社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也不顾改革成本,“一窝蜂”跟着上。三是政府存在“无可奈何”倾向,农村信用社虽为“三农”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地方政府也离不开信用社的发展,但信用社在用人、信贷等管理方面,地方政府无权干预,既然监管层与信用社本身都想尝试改革,也只好随性附合,并助一臂之力。
由于受上述三种倾向影响,改革中“囫囵吞枣”现象突出,依然没有摆脱穿“新鞋”走“旧路”的窠臼:其一,股份制机制构造上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残缺不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依然流于形式,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没有形成,仍沿袭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换汤不换药”,难以充分展现股份制的优势和生命力。二是信贷、人事、财务等内控机制尚未构造健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许多漏洞,信贷营私、用人营私、财物违规等方面的问题难以根除。就全国票据违规业务而言,就有不少农商行涉身其中,自我约束的内控机构没有最终形成。三是行业管理没有理顺,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省(市)联社与农商
行的行政隶属关系仍没改变,经营管理上受到掣肘的现象无法根除。四是农商行资产所有性质仍没明确,改制后的农商行董事会到底对谁负责,股份制金融企业到底归属什么部门,尚无定论。这种所有性质缺位,一方面会使员工缺乏文化认同感和企业归宿感,难以真正激发员工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这种集管理与经营权为一身、政企不分的营运模式,无法根除用人和信贷管理上利益寻租行为,农商行经营决策和信贷资产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根本保障。五是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成农商行后,除了付出高昂的改革成本外,单一法人机构如果碰到经营决策失误,是否具有抗风险能力,是否能按期给股东分红,能否脱离原有依存关系而独立发展,会否出现破产,这些都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银行监管层面前亟需解决的严峻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农商行改革应慎重推进,避免“盲目跟风”的重数量行为。当前,应从四方面做好工作。其一,政府和银行监管部门在改革方案设计上应科学论证,推进的改革举措应切合实际,把农商行改革“软着陆”、避免失误带来的社会震荡作为首选目标。避免出现效益没有改观、使股东分不到红或因分红太低而“闹事”的局面。其二,银行监管部门应把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做到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摒弃追求数量和“卸包袱”的做法,要保持清醒头脑,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减少农商行改革的损失。其三,各级政府和监管层在构建股份制机制上应下功夫,帮助农商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其四,中央政府在农商行所有制性质和行业归属改革上应有所突破。改变农商行与省(市)联社行政隶属关系,改制后的农商行
应属于独立法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金融经营企业。同时,推进农商行所有制改革,对一些条件差、不能改制为农商行的农村信用社,应考虑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并控股,改变所有制性质。如此,不仅能让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也会使农商行改革不落俗套,真正根除原有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
一是加快农商行组建进程。理事会把握整体改革方向,加快了农信社改制步伐,ⅩⅩ年12月9日,获得了银监会的批复,2011年1月5日召开了创立大会,4月2日实现了揭牌开业目标。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时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完善了授权体系,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的组织运行体系,逐步形成了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三是大力推进经营机制转换。在综合考虑规模、质量、效益和风险补偿能力的同时,侧重推进业务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提升,规范经营行为,激活内在潜力,提高运行质量,增强竞争实力。
详细介绍了农商行改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包括农商行改制的重点工作、四项准入指标情况、改制进展情况等。
第五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我市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我市卫生事
业又快又好发展
——在2009年全市卫生工作会上的讲话
邵武市卫生局局长 周东维(2009年3月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南平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8年工作和经验,部署2009年卫生工作,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立足先行,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健康保障。下面,我根据全省、南平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回顾一下去年全市卫生工作,并就做好今年的全市卫生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卫生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主线,牢牢把握卫生事业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展现了我市广大卫生人员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卫生工作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一)好字当头,创新中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工作水平通过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借助项目建
设,夯实基础,农村卫生工作实现了四个改善,两个达标,在创新中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工作水平。
1、改善了服务理念。通过改革,卫生院的的精神面貌、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卫生院从过去的“重创收、轻公共卫生服务”,到现在的除了做好基本医疗、院前急救工作外,建立了以健康教育、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等方面入手,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力度。
2、改善了服务方式。各单位从过去的“找米下锅”到如今的“上门服务”,在全市开展“减民忧、系民情,医疗服务进千万家”活动,走出医院,进入家庭,通过为群众上门送医送药,发放医患服务联系卡、组织巡回医疗队、建立和完善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等方式,与群众形成稳定的、可以长期信赖的医患关系。
3、改善了医疗环境。通过加大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力度,强化农村卫生院的提升改造,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入资金90万元,对大埠岗卫生院进行整体搬迁;对吴家塘、卫闽、拿口等卫生院院内院外环境进行装修改造,美化了院容院貌。投入资金210万元,完成了水北、下沙、拿口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改造,农村群众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形成格局特色。
4、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加大人才培养,极鼓励、支持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投入资金100万
元,为12个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卫生院“五大件”设备装备基本到位。通过开展协作,许多卫生院以前无法开展的诊疗项目得以全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跃升发展,业务收入达1438.11万元,比增23.31%。
5、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达标。经过努力,我市第二周期农村初保工作中的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评估标准。并通过南平市2001--2010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达标验收。
6、村级卫生所规范化建设达标。按照规范化村卫生所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布局,合理制定建设方案,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了21个村级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任务。
(二)积极推进四项重点卫生工作
1、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今年冰冻灾害发生初期,我局就前瞻性地启动紧急医疗救助预案,全市卫生系统全力以赴,共安全转移6名孕妇和2名危重病人,同时还组织了市直医疗单位的三支巡回医疗队开展巡诊活动,确保受雨雪冰冻灾区的医疗应急救治和医疗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市卫生系统全力做好筛查、救治、宣教工作,共筛查婴幼儿3656人,确认患病儿童34人,并进行积极干预;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做好重大事件如龙舟赛、汽车拉力赛、灾区伤员转运、重要会议、上级领导到我市视察等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2、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启动了手足口病日报和零病例报告、巡查。组织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参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理论考试1100人;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1208例,发病率342/10万,甲乙类915例,发病率304/10万。完成结核病疑似病人转诊122例,新发现涂阳患者111人。
3、在服务中强化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对全市131家医疗机构许可证进行了重新审核更换,组织开展毒麻药品和临床用血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事件。加大对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力度,通过整治,台帐建立率100%,有效许可证持证率100%,原料合格率100%,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行为和使用有毒有害物品加工食品的行为。
4、开创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新局面。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步提高,系统保健管理率、高危住院分娩管理率达均达100%。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较2007年分别下降0.27‰、0.88‰、与3.17‰。免费婚检显著提高,达91.55%。
(三)与时俱进,在开拓中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是通过抓医疗质量管理,从临床急救、疾病诊断、病历书写、处方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医院感染控制、临床护理等基本医学操作常规方面入手,严格把关,全面提
高医疗技术水平;二是立足本职谋发展,不断拓展医疗服务新领域。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填补我市医疗技术空白。同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推出医疗服务新举措和便民服务措施,医疗服务空间得到充分的拓展。三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升行业品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了我市医疗卫生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烫伤冬令营”、首届“福建省男科学术交流大会”和全国整脊学第33期高级研修班,同时派出医务人员开展援外、援藏、援川工作,树立了我市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四是医学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通过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一批中青年医疗骨干脱颖而出,使我市医疗技术和诊疗水平在周边县市处于领先地位。
(四)求新求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并实现全覆盖。先后完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覆盖4个街道、服务人口12万人。添置了B超、心电图、X光机、尿十项及等医疗设备,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一道靓丽的风景。2008年全市社区卫生建设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通过南平卫生局考评验收。
(五)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卫生行风建设持续推进,医德医风集中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市立医院被省卫生
厅推荐为卫生部“全国院务公开工作”示范单位;市立医院120急救中心被省卫生厅授予“省级示范窗口单位”。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医疗机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持续改善,群众满意的有所提高。同时积极组织全系统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凝聚力。通过加大卫生信息宣传报道,展示了卫生系统的良好风貌。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卫生系统经受了考验和挑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工作仍面临投入不足、负债过重、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社区卫生功能不完善,医疗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依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攻坚克难,扎实运作,努力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二、认真做好2009年卫生工作
今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南平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坚持“三优先、两加强”,即公共卫生优先、医疗保障优先、基本医疗优先,加强基层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的卫生事业发展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着力推进观念创新和体
制机制创新,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夯实基础,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高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明确功能功能定位,提升乡镇卫生院管理。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公共卫生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紧急救治”三大职能得到落实。二是完善对乡镇卫生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考核制度,加强管理,提升能力;三是建立对卫生院的经常性督查制度。由卫生局基妇、医政、办公室、监察室人员组成的督查小组,对院长、职工的工作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年终的绩效考评挂钩,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促进卫生院的规范化管理。
2、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通过开源节流,筹措资金重点加强两个中心、四个重点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尚未配齐X光机、B超、尿十项等医疗设备的卫生院进行装备配置。二是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三基”训练。按省上要求,组织农村卫技人员到闽北卫校参加人员培训,做到培训率达
100%。同时,卫生局也将在6月份举办2期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班,重点培训急诊抢救、病历书写、感控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全市农村继续开展“减民忧、系民情,医疗服务进千万家”活动,继续推行“医患联系卡”制度,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切实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实行季度考核制度。
3、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组织开展实施“社区医生进万家”项目,依托小区健康服务点及社区服务团队,全面推行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完善市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双向转诊等工作,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优质、价廉的零距离服务。二是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和60岁以上特殊人群的健康档案工作。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快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步伐。9月底,全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应达到50%以上。三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免疫接种、老年保健等预防保健服务功能,并将妇幼保健和二类疫苗接种进社区作为今年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完成水东、飞机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扩建工作。四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
作用,通过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在做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同时,加强对晒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并做好省、南平社区考评专家组的考评验收。
(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持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要完善全市疾病监测系统,切实抓好免疫规划,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要求,特别是要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的覆盖面,提高接种率。今年3月1-10日,我市将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要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扎实做好今年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确保2009年实现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的目标。通过加强日常计划免疫接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迎接国家卫生部等五部委对全国扩大免疫工作的抽查。今年拟在市卫生防疫站建设一座冷库,同时为三分之一乡镇配备冷链冰箱。
二是全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继续控制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今年南平市政府又将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列为创业竞赛指标,因此,要从年初抓起,市卫生防疫站要指定一位领导具体负责,明确责任人,在每月10
日前与南平市疾控中心联系获取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处于南平市的位置并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市直医疗单位要把控制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作为全年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并列入考核内容,确保全年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南平市平均水平以内,并力争进入前列。
三是要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要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疾病控制工作的一项基本策略与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专业工作队伍,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争取到2010年实现《健康66条》覆盖率达60%,居民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达到80%与60%以上。
四是要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工作,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与治愈率。要切实加强人禽流感等突发性传染病的各项防控工作。完善实验室和监测网络,今年拟投入80万元,新添一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气相色谱仪,一辆冷链车,用于新开展水质总磷、总氮检测和出血热抗体、麻疹抗体的监测工作。
五是要密切医防合作。市直医疗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和能力。卫生防疫站要及时向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信息,主动深入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2、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一是认真实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干预措施。要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加强保健管理和指导,进一步降低“三率”(孕产妇、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率)。避免重临床轻保健,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努力使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和9‰以下。
二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巩固免费婚检工作。继续实施免费婚检政策,确保2009年免费婚检率达95%以上。落实《南平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妇幼保健院应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2009年底,妇幼保健院完成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并通过南平市、省级考评验收。
三是抓好乡镇卫生院产科规范化建设及产科队伍建设。5月底完成金坑、张厝、和平、沿山4所卫生院的产科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乡镇妇幼人员培训,提高妇幼人员的服务水平。在全市组织开展乡镇妇幼人员到市妇幼保健院相关职能科室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轮训,并在10月前完成此项工作。对通过轮训后不能完成妇幼工作的人员将予以解聘或调整岗位。同时还将在5月份开展一次助产技术执法检查自查工作并在7月举办一期产科适宜技术培训。
3、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一是结合中央和省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的启动,争
取将我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列入计划安排,在原市卫生防疫站职能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成立“邵武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按“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原则,实行合署办公。此举可为我市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改善我市的卫生监督机构设施和执法条件,更好的促进我市的卫生监督工作开展。
二是要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要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市卫生防疫站要加大对健康相关产品经营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抓好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的监督力度。要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传染病防治以及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和行政不作为等内容的稽查,切实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责,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
4、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要加快健全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强化培训和演练,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规范,及时完成上级部署的人员培训任务。在10月份组织开展一次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活动,届时拟请南平市专家前来指导,以提高我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医疗服务监督和管理。
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把“以病人
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引向深入。各医疗单位要结合省卫生厅百日医疗检查工作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开展对急诊科、ICU、麻醉科、儿科等医疗质量安全检查。组织开展综合评价或单项检查评估和巡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要认真对照,进行自查自纠。
二是要加强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准入关,规范医疗行为,整顿医疗市场。医政股要在3月、9月分别组织开展2次医疗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要抓好案件协查以及重大案件的督查督办。要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组织开展2次的专项检查。做好医疗广告的检查监管工作。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两非”(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专项整治行动治理工作。
三是要做好平安医院的创建工作,探索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探索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的调解机制,市直医疗单位要成立医患纠纷调解处置室,认真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调解和处理。围绕医院评价和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完成第二医院的等级评审和人民医院二级中医院评审工作。要加大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四是要围绕“加强监管、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控制费用”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好各项医政工作。落实卫技人员 的岗位培训工作,根据南平市卫生局的要求,组织一次全市医疗技能大赛。
(四)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把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强化纠风工作责任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把医德医风和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医疗卫生人员上岗培训、继续教育、执业资格考试、职称晋级考试的必要内容。同时结合卫生系统发生的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三是落实行风建设制度和措施,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制定规范医药代表行为制度,建立和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巩固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动态监督。接受患者及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组织开展明察暗访,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医疗机构网上采购中标药品的监督。要通过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患者就医环境,促进患者关系和谐,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使卫生行业不正
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得到明显好转。
(五)加强卫生事业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卫生科技创新。要加强实施科教兴医工作,充分发挥市直医疗单位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科研项目建设,推进医学领先学科建设,鼓励创新,构建平台,营造科教兴医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按照“整体规划、资源共享、突出重点、服务社会、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一卡通”管理,建立和完善以电子信息为基础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使之能在医疗保健机构间共享利用又能提供管理决策分析。
三是强化绩效管理工作。各单位要以绩效管理为纽带,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卫生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优化服务意识,通过制定医疗卫生领域医疗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的准入,价格核定,信息发布,质量监控等经济性和社会性管制政策,建立健全卫生绩效管理和评估体系。今年的卫生工作重点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等有关内容的考核评估等要予以高度重视。我局已连续三年在南平市的综合目标绩效考评获得第一名,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争先领跑,保持已取得的荣誉。
四是加强卫生宣传工作。卫生宣传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卫生工作的方针政
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最新进展、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疾病预防保健等等,是卫生行业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平台,是群众了解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卫生系统宣传和交流工作,要把卫生宣传成为卫生部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载体和手段。要充分利用我局已建立的卫生信息网站和卫生信息简报等平台,充分发挥全系统的宣传资源,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弘扬卫生系统先进典型,树立卫生正面形象,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和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厅、南平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抓好各项卫生工作,为构建和谐卫生、推进邵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