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3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

第一篇: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

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以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为例

前言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浮现在眼前的尽是累累的硕果,成功的喜悦与不凡的成就。但是令我们担忧的事情依然应有尽有,例如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引人深思,让人感慨,湖南省的农村空心化格外显眼。

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农村与城镇相继进行改革,尤其对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放政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为关键的是实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逐步扩宽对外开放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生产的自主性与自由积极性,为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些看似与农村空心化不相关的改革,无形之中为农村空心化埋下了伏笔,提供了条件。

1997年以来,中国抛弃了束缚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为人谋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创举不仅使中国经济有了飞一般的发展,而且活跃了农村经济。使老百姓的生产与销售的路径有了质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老百姓告别了有钱买不到东西,有东西不能卖的日子,尤其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农民的消费。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加强了对农村的改革,实行免农业税,对农民农业生产进行补助,重点关注三农问题,改善民生,兴修水利,方便了农民的生产,使农民增收增产。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使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达温饱,奔小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农家子弟接受教育的权利有了制度保障,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减少了农家子弟接受教育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村子弟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播,雷锋精神文明的传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家电下乡等各种下乡活动的出现,各种娱乐文化设施在农村的建立,养老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等等。这些便民惠民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推动了农民朝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前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预示着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农民告别故土,提着行李,离开自己的老家。出去奋斗,出去打拼,出去闯荡。于是农村的土地将会荒芜,房屋遭受遗弃,人口减少,出现空心化。

地理原因: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条件与偶然条件,湖南省的空心化也不例外。作为永州人,我不可能走遍走湖南省的每个村村落落,只能走访自己住的村庄及附近的村庄。虽然所见所闻所感不能代表整个湖南省,但我相信它能够体现出湖南省农村空心化的趋势。通过走访与调查了两个村庄,我们小组总结出了湖南省出现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其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湖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经济地带,北邻武汉经济圈,南靠珠三角,西与成渝经济圈相望,东与长三角相连,腹部包有长株潭经济圈。纵贯东西南北的铁路经过于此,长江水运同样发达,正是这种便利便利的交通促进了湖南省经济与外界的联系,也为湖南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工厂林立,就业岗位众多,生活生产条件优越,拉动着湖南省的农民外出务工,发展生产。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青壮年人口短缺的问题。其二:特殊的自然条件,湖南省地处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极有利于喜温喜湿作物的生长,但对农作物也有毁灭性影响。天有不测风云,夏季风过强过猛,洪涝灾害频发,相反,夏季风势力弱,伏旱严重,同样有可能面对绝收的境遇,蝗灾鼠灾等生物灾害也常有发生。最令人头疼的是,湖南省大多数为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近十年来,人口快速增长,更是加剧了人地矛盾。耕地不足再加上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为农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麻烦,不少农民不得不抛家弃地,另寻生计,养家糊口。其三:开放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交流的深入、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解放了思想,逐步改变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外出打工,使得收入倍增,使差距拉大,外出人口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空心化的出现。

社会原因:

1.城乡二元体制是农村“空心化”形成的根本原因。1958年以来,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将农民权益绑缚在农村集体土地上,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流动,因而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相映巨大的宅基地数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青壮年向城镇转移,但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需求,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在根本上给进城的农民以必要的生存保障,因而守住农村旧宅基地成为理性选择。随着农民非农就业与户籍迁移的政策放宽后,农民进城务工相对容易,但难以筹集到在城定居的资金,导致农村劳动力多以短期方式流动,造成宅基地“季节性”闲置,同时,在法律上农村房屋禁止自由买卖,宅基地依法退出机制缺失,导致有的农民即使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村中的旧宅基地也得长期闲置。因此,着眼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解决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置换,实现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成为推进“空心村”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产权制度问题。

2.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备。其表现是:宅基地所有权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的重要内容,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户主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但仍存在所有权主体不明的问题,宅基地的无偿使用,降低了农民建新宅的“门槛”,易造成宅基地的超标多占和一户多宅的局面;在对闲置宅基地的处理上,日前仍没有统一的制度,宅基地整理无人管、无钱管,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无法形成,客观上为村民旧宅占而不用提供了借口。

3.原有农村规划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不适应。由于市场繁荣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多数农户购买了拖拉机等现代农机和运输工具。由于以前村庄规划先天不足,村道狭窄且不通畅,致使车辆出入困难,这些农户们不愿再在村内盖新房。而且一些农户不愿意费力气拆旧建新,增添麻烦。这就使得许多农户宁在村庄外围建房,导致了村庄面积的异常膨胀。

4.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土地管理法规对农村建房用地的处罚规定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在违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以罚款。拆除违法建筑制止违法用地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但真正执行起来却相当困难。现在农民盖房几天就可以封顶,土地管理部门对其违法行为下达停工通知书,等走完程序,将其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时,房子早已盖好了,人也住进去了,一旦拆除,便会激化矛盾。

5.调控手段的乏力。由于广大农村建房实行“先建新房,后拆旧房”的原则,即使一些农户在建起新房之后不再拆除旧房,也无人监督管理。而且,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对空置户缺乏相应的对策,放任农村隐性宅基地市场的自由发展。

具体原因:炎炎烈日阻挡不了我们小组走访的脚步,崎岖漫长的山路侵蚀不了我们小组走访的决心,劳累困惑打消不了我们小组调查的念头。小组成员马不停蹄地赶往村里的各户人家,走访的对象有中老年人,也有青壮年,包括不少小孩。首先采访了村里面的老人家,老人家告诉我们为什么离开村里而外出。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上涨,特别是房价。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虽然很大,但绝对数额比较少。高额的消费费用与支出,在家耕地生产得到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再加上耕种的面积小,技术落后,产量低,因此很多农民被迫外出务工或经商。一位老太太打断了我们的话语,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自己老了,也没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孩子在外,没时间照顾自己,人上了年纪,体弱多病,所以离开家乡,到了城市,跟着儿子过日子。我们把话筒对准了一个青年小伙子,他告诉我们许多青年人外出的缘由。在农村里,左邻右舍挨在一起,常常因为宅基地或者一些小事闹矛盾,产生隔阂。不少人离开村庄,疏散开来,减少矛盾和纠纷。另一位小伙子补充道,外面世界很精彩,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趁着自己年轻,出去溜达一下,见下世面。接着一位小孩笑着说,村小学老师教书教的不好,有没什么吃的,玩的,同龄人又少,一点都不好,城市里面吃得好,睡的香,还有各种好玩的,可好啦。我们接连走访了两个村庄,不同的人都有着相似的回答。大概两点,第一:农村各种条件差,收入低。第二:城市里发展潜力大。

现状:就我们小组走访的两个村庄来看,大量耕地荒芜,农田水利设施失修,人烟稀少,大多数原有房屋废弃,商店,诊所等公共设施几乎为零。人口结构不平衡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这些人被称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原野上,庄稼地里,道路上基本上看不见什么人,一片荒凉的景象。

解决措施:首先找到农村空心化的症结所在,农村生产条件差,生活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兴修水利,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关注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修养和生产技术水平,解决好农民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物价,适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面对种种三农问题,不能喊空口号,而要做到务实。例如在农村兴修水利,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实施,一些村高级干部中饱私囊,欺上瞒下,把政府剥下来的款项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什么事都没干,一些或许还将一点良心,稍微修一下就行了,即使干了实事,也有很多是豆腐渣工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这样的贪污腐败行为,应严厉惩处,从源头抓起,防范于未然。要求各级领导做到廉政,勤政爱民,真情实意的为民办事,而不是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面对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收入不高,老百姓不愿意干的问题。应该鼓励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率,增加对农民生产的补助,走集约化机械化道路。一些梯田面积狭小,不宜耕种,实行小田改大田。另一些土壤肥力不够,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已达到增产增收。面对高产低收入的问题理应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继续实行免农业税,减少农民负担,各级政府要员增加对农民的关心与关爱,让农民吃得好,住的安心,生活的更美好。

结语:通过走访与调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困难,农民的生活状况与农民的愿望心声,更坚定了我们勤学奋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决心。此次实践虽然简单而短暂,但收获颇多,感受颇深。回忆起来,真的让人感伤流泪,当今农民生活艰苦,环境恶劣。湖南省的经济发展还算过得去,农民的状况尚且如此,西北地区或者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民的遭遇可想而知了。作为学子,我们现在无力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杜绝农村空心化的出现,但是我们如果现在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金浩应尽的义务,那么我们也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也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第二篇: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

1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 3 篇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第 1 篇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 30 个,涉及农户 1328 户,其中:新建点 16 个 714户,改建点 14 个 614 户。正在建设有的 23 个 1227 户,其中新建点 16 个 974 户,改建点 7 个 253 户。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 2 个 123 户。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 50%以上的聚居点 3 个,占 10%;空置率在 3050%的聚居点 2 个,占 6.6%;空置率在 1030%的聚居点 2 个,占 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 23 个,占 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 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 30 以上。县 2011

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 25 户 85 人,其中:村 10 户 38 人,吊脚楼村 15 户 47 人。该聚居点外出人口 66 人,其中季节性外出 27 人,占总人口的 31.8%,常年外出 39 人,占总人口的 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 9 户,占总户数的 34.6%,季节性无人居住 10 户,占总户数的 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 6 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如,镇骑龙寨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共 30 农户,就有 7 户在城镇购买房屋,占总户数的 23.3%。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部分群众对老宅一直恋恋不舍,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一户多基、超标准占地,占用耕地建房,农房迁建后旧宅基地普遍闲置,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房不拆旧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没能很好落实,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调查的县镇村、镇骑寨村、吴家桥村三个新村聚居点,建了新房未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的建房

户达到 15 户,占新建农房户数的 25.4%。

四是早期规划不合理。一些新村建设规划比较简单,对村庄功能分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不周,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加上执行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县已建成的镇村农民新村聚居点,村组织就没考虑到农户的耕作半径,将 150户农户集中到一起,造成农户生产不方便。

二、县治理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新村建设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设中坚持四个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统筹推进全县新村建设。

一是群众申建与政府指导相结合。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新村建设申建制,统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设奖补政策,发动群众自愿申建,对 30 户以上群众提出申建要求,经村组申请、乡镇审查、部门评审、县级审批等流程审核通过的,纳入全县新村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建房户成立业主建设管理委员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监督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既赋予群众新村建设的监管权和话语权,又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实现了政府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在建的 23 个新村聚居点的 1227 户农户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设的。

二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产业促新村、新

村带产业,产村相融互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蔬菜、现代畜禽、道地中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等特色优势农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新发展优质甜橙、油桃等优质水果 3 万亩,绿色蔬菜 3 万亩,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 2 万亩,道地中药材 1 万亩,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基地 18 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 88 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 5516 户,发展特色家禽规模养殖户 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两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蓬乐路优质甜橙(柠檬)产业示范区、射大路优质干果产业示范区、罗桂路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和隆盛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规划引领与尊重民意相结合。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统筹谋划新村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做到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喜好,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意调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村情趣、农家特色、群众满意的新农村,水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 2013 年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美丽乡村称号。

四是新村建设与新村开发相结合。在新村建设中,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村建设,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的同

时,打造开发新村旅游商贸等产业,着力培植新村产业,繁荣乡村经济。如在建设药香小镇新村综合体中,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永逸集团投资 5 亿元参与新村安置房建设、场镇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药香小镇。

三、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治理农村空心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科学规划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关键。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精心设点,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新村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确保长远发展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治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村解决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 6 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有了钱,才有建新房的意愿。加快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一批优质水果、绿色蔬菜和道地中药材等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小规模与大群体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和生产体系,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同时,要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拓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为推进农村空心化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进程。雄厚的财力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将农村空心化治理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向治理农村空心化倾斜。同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整理置换和竞价选位,发挥农村宅基地的一部分物权功能和价值潜能,使新农村建设产生内生动力,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一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低息贷款,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采用由工商资本与村民共同出资改造空心村,例如

让房地产开发商介入空心村改造,让房地产开发商承担部分资金,然后将新建农民公寓的部分物业用房或尾房作为其收益,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利双赢,以解决改选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动在外成功人士资助空心村改造,调动在家村民参与积极性,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四)强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坚决制止农村建房无序局面,逐步引导农民居住向新村聚居点集中,推进新村建设进程和建设水平。一是农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须拆除旧房并复垦。二是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政策,控制农房建设用地标准,禁止违法占地建设。三是农村个人建房必须申报设计方案或选用新农村标准图集方案。四是农村个人建房不按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或标准图集建房,则取消其享受国家一切补助资金的资格。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第 2 篇

近期,南京市委办公厅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先后赴江宁区、溧水区就全市农村空心化进行深入调研。调研组步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体验,听取改革发展经验详细介绍,深入乡村农庄与当地干群交流,走进美丽乡村、农业园区现场观摩,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和做法,就破解全市农村空心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厘清农村空心化:挑战中蕴含新希望

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逐步向老年农业、空心农村、失地农民问题演变,特别是农村空心化,自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来,已成为继农民工后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农村空心化不仅事关谁来种地的饭碗问题,事关以乡土文明为根源的文化传承发展,更关乎新型城镇化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局。因而,破解农村空心化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从历史的维度看,农村空心化普遍存在。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占比不足 1%;日本农业人口近20 年间减少了 6 成,其中 20-40 岁农业人口减少了 4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空心化呈愈演愈烈之势。沿海和苏南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早些年就已超过 70%。

从现实的维度看,农村空心化必然发生。农民洗脚进城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传统农耕模式日渐式微,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增加劳动收入以改善家庭生活,同时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农民在经济理

性的驱动下选择出走农村进城务工,非农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以南京为例,郊区农民家庭收入的近70%来自务工收入。

从未来的维度看,农村空心化蕴含契机。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民房屋闲置、大量耕地需要流转,为城市资本下乡、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较大空间,也为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农村空心化也势必会促进村落布局的优化调整,进而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空心村,吸引工商资本、大学生创客等新型主体入驻,既有利于农村新型产业业态的形成,也在客观上提升了农村人口的素质结构,为村庄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应对农村空心化:盘活闲置资源的有益探索

南京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大城市、小农村的格局较为明显。据市委农工委选取全市 103 个美丽乡村调查数据看,农村闲置房屋总数达到 677 户、13.8 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空心化率超过 40%,近主城郊区农村空心化率近70%,部分远郊村如六合区横梁街道,农民房屋空置率(含完全空置、半空置)达到 60%。针对这种情况,各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以盘活闲置资源为突破口,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路子,为空心村的再造积累了经验。.空宅生金。将闲置农宅变身农家乐和民宿,为游客

提供吃住服务,实现生活资料向生产资料的转变,让全市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尝到了甜头,农民返乡创业也渐成风气。江宁石塘村以前是户均收入不足万元的偏远贫困山村,全村仅有 64 位老人留守。如今,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下,在村干部的典型引路下,出走村民争相回村创业,通过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村民生产方式从一产成功过渡到三产,实现了致富增收。迄今全村开办的农家乐已超 200 家、民宿超 40 家,其他如茶楼、酒吧、酒坊等新业态 28 家,村民人均收入超 4万元,带动相关就业人员 600 余人。村民王宜成儿媳家两次落泪的故事,形象刻画了石塘村农民利用空宅创业致富的生动实践。王宜成儿媳妇家第一次来家看门档子,看到破旧的村庄和亲家的贫穷,想着女儿将来肯定要受苦而含泪离开。2013 年,王宜成家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红火,还做起了民宿,年盈利 20 余万,到儿媳家看后,想着女儿今后会过上好日子,又不由地留下了开心的眼泪。截止到 2018 年 10 月,全市六郊区已建民宿近400 家,床位超过 5000 张。全市民宿投资总额达 33.52 亿元,带动就业 1700 人,去年全年接待住宿总人次达 173.26 万人次。据市委农工委 2017 年 12月统计,全市美丽乡村农家乐经营者平均年收入 25 万元,高的达四五十万元。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当地村民平均人均年收入增加 7000 元。

2.空地聚财。通过土地确权赋权合作组织引导+市场 全

环节手段,实现对空心农村撂荒耕地、闲置宅基地以及低效用地集中整理、开发和利用,并以此带动旅游等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江宁区谷里街道 2012 年以来累计投入 3.37 亿元,完成土地综合整治 2.66 万亩,引进南京大生现代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等 5 家农业公司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成占地 2000 亩金陵国花园项目、农产品集散中心、世界农业科技文化园等多个现代农业项目,直接带动农民就业 300 人。其中,热门景点大塘金村,已不再是原先的破败小农村。借助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种植了 400 亩梯田式薰衣草,打造了江宁版的普罗旺斯,形成了以薰衣草为媒的生态旅游特色,高峰时期日均接待游客近10 万人;高淳区桠溪镇桠溪村 158 户农民,在省农民创业之星汪国华的带领下,开发闲置低效农地,从事水草栽培,种植的轮叶黑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营规模达到 5000多亩,形成了种植、捕捞、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亩均效益近6000 元等。

3.空村换颜。在空村再造中,文化注入、特色引领、多元融合是最摩登的实现手法,特别是规划设计,被置于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动工成为了一条改造的准则。经过精心设计和精致施工,往往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经过爆改后的农村,让人眼前一亮,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江宁区秣陵街道苏家自然村,采用

政府+企业+ 市场+农户的多元主体共建模式,由上海原圃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在保留村舍原样的基础上,用现代元素、现代文化重新整体包装,并配套建设特色民宿、飨食餐厅、文创商店儿童乐园、集装箱营等业态,打造出了长三角首个特色文创小镇,用文化元素复兴了搬迁的空村。六合区横梁街道规划建设的 E 田园 项目,拟采取 PPP 合作模式,由央企葛洲坝公司负责项目开发运营,计划打造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影视基地等多种新业态,集教育、医疗、卫生等多种民生公共服务保障为一体,实现以镇街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再造,为将来全市连片打造现代化新农村提供了无限遐想。

破解农村空心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郊区、农村的区位价值落差日渐缩小,郊区、农村的土地、生态和文化价值正加速地凸显出来,乡村发展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破解农村空心化,应注重把握三个辩证关系,将农村空心化与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治理等问题进行整体性思考。一是把握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关系。整体看,农村空心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在一定阶段后又会发生农村人口回流或所谓逆城市化情况。国际研究表明,当城市化率超过 70%时,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率 2013 年底就已超过 80%,农村空心化趋势相较中西部及欠发达地

区,已明显趋缓,部分村社开始出现回流迹象。有专家预计,今后 510 年将迎来回乡的高峰期。因此,破解全市农村空心化问题,应立足南京所处逆城市化初期的阶段特点,因势利导、科学施策。二是把握撤并与保留的关系。空心村的再造,应有的放矢。不是所有空心村都保留并加以改造,而应考虑在全市村庄布局规划的指引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既无资源也无特色的空心村,该撤并的撤并。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有利于发展的要求,选择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具有民俗文化特点的村,进行重点打造、精品再造。三是把握输出与引进的关系。破解空心化困局,不是简单的农民回流问题,也不是以往传统产业的重复,而是应该吸引城市精英群体反哺家乡,引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用现代文明改造乡土文化,让城市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实现农村的再造与复兴。

全面破解农村空心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产业发展融合化、要素配置科学化、居民收入均衡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培育特而优的产业,打牢乡村振兴根基。产业是发

展之基,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应根据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重点扶持发展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为就业提供岗位,为人口集聚提供动力。目前,南京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高淳的螃蟹、浦口的苗木等特色产业,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品牌也逐步唱响。但相较近邻浙江,在特和优上依然有差距。应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努力形成一批新的发展亮点。南京的空心村,有的靠近著名旅游点,可着重发展餐饮服务业,为景区配套; 有的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可以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有的资源禀赋好、历史悠久,可以发展特色旅游。总之,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塑造小而美的形态,提升乡村振兴品质。小,是各种发展要素和服务功能的集约集成和精益求精,小就是吸引力;美,是生态环境美、特色风格美、人文风俗美,美就是竞争力。应在精而美上做文章,突出特色,以旧改为主,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软硬件要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和生态特色,形成一村一风格,建设高颜值美丽乡村。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处置,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在精细化运作方面下功夫,建管并重,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一次建成、长久使用、长效作用,营造适合生产、生活的宜居环境,留住生态乡愁。应突

出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护重要历史遗产和民俗文化,挖掘文化底蕴。比如,可考虑配建村史馆,将村庄发展的大事记、乡贤名人、好人好事以及反映乡村发展变革的老物件等陈列出来,让村民和游客记住人文乡愁。

3.着眼聚而合的功能,完善乡村振兴配套。便捷齐全的基础设施是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增强人口集聚力的重要因素。应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建设,特别是宽带网络和轨道交通建设,畅通与主城区的联结渠道。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可考虑转变公共服务配置方式,从按行政等级配置转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应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采取区帮镇抓村建模式,提高村卫生室硬件设施和医疗水平。同时,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环境,推动市区知名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联合办学,让农民就近就地享受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

4.构建新而活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最重要是创新体制机制,根本是解决人、钱、物、权四个问题。解决人的问题是核心,要注重发挥南京科教禀赋优势,优化创业就业服务、政策激励、财政扶持等软环境,吸引人才反哺农村,让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16 流得动。解决钱 的问题,就是要加快金融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探索高效可行的农民物权抵押贷款方式。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解决物的问题,就是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具有城乡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探索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进城落户、农民闲置资产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等,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解决权的问题,就是要巩固完善村民自治权,创新多种形式的组织载体,如社区理事会、农民议会、党群理事会等,把村民自治进一步延伸到自然村,实现自治组织的全覆盖。

5.制定精而准的政策,营造乡村振兴环境。空心化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配套等多个方面,需要制定精而准的政策,扫清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引领更多社会资源、更多发展要素,提升乡村建设质效。比如,在土地使用、民房设计改造方面,现在农村土地使用有严格限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建设的难度,可考虑允许村民在不改变土地基本用途的情况下,将集体土地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在产业发展方面,休闲旅游、民宿是农村空心化改造的重头戏,特别是民宿产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应做好政策设计,明确经营用房、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卫生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规范管理、行业服务等各个

环节的准入门槛和质量标准,完善监管制度,保障有序、规范和健康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第 3 篇

农村空心化问题课题组对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永丰乡浒岭村、南坑镇兆佳村以及辽宁省凤凰城市宝山镇北大营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行了村级调查、83 份有效农户(入户)问卷调查并采访了相关的乡村干部。

(一)留守人口规模扩大,全家迁移现象增加

1.留守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家庭基本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体,造成三大留守群体,改变了农村家庭的存在方式。

2.全家迁移:在调查村庄出现了大量全家搬迁的现象。浒岭村全家搬迁的达到 180 户,兆佳村 35 户,分别占全村户数的 82.94%和 10.6%,而辽宁省北大营村全家搬迁也达到了 52 户。全家迁移现象是造成耕地抛荒和农村住宅荒废的主要原因。

(二)农业劳动力紧缺,呈女性化、老龄化现象,耕地抛荒

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则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农村发展主体缺失,造成农业粗放经营,甚至抛荒耕地。

1.农业投入减少。农民倾向于种植劳作较少的作物,而

减少耗费劳动较多的作物。如普遍将两熟改一熟、双季稻变单季稻、农田种树等现象。农民依赖化肥和农药以少投入劳力而保持产量。

2.耕地抛荒。江西调查村庄中耕地抛荒现象严重。江西浒岭村耕地面积 680 亩中有 640 亩无人耕种,全部荒废。兆佳村全村 800 亩耕地,抛荒 200 亩左右。曾经一度对农民种粮产生积极作用的补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由于种粮补贴按耕地面积补贴,而不按实际种植情况补贴,在一些农民看来,拿补贴不种地去打工比拿补贴种地还更具有经济效益。

3.耕地流转程度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在空心化严重的村庄,农民外出打工空留出来的耕地没有人承包流转。空心化的村庄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发展出专业合作社来组织他们的生产。

(三)建新房弃旧房,空心村问题严重

农村住宅空心化的演变趋势:1.交通不便的自然村落面临着逐渐消亡处境。2.交通便利的村落或城镇面临着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外扩内空,侵占耕地的现象严重。新增居民住房随交通干线延伸,这就导致村庄散乱、缺乏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难、侵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户多宅现象在空心村的蔓延。

(四)农村组织发展落后,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不高

在空心化村庄的背景下,村民自治进入低水平重复,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难以执行。在较低的村庄治理水平情况下,原子化的农民难以合作,各种合作组织成长缓慢。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和多元的,主要有: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农村空心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应当是二元城乡结构下城市化速度滞后于工业化速度产生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否成功在于城市是否准备好或是否愿意为大量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全部城市公共资源。大量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无法享受城市部门提供的稳定、充足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他们就无法放弃基于农村户口和土地使用权而带来的医疗、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2.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民乡土情节,导致人走地留屋留

(1)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在农业效益不高,土地难以产出利润时,农村中的耕地粗放经营和撂荒,难以形成有效流转。(2)宅基地取得的无偿性、使用的无限期性以及无留置成本性,使得村民更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占有宅基地。(3)粮食直接补贴、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民享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医疗、最

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农民转换身份,彻底告别农村的阻力。(4)农民对故土家园、乡村生活的眷恋等原因也令农民不愿意放弃村中住宅和耕地。

农村空心化的对策分析

只有将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彻底地转移出去,然后将土地进行有效流转,形成有效的以家庭农业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向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医疗、教育、保险、住房等公共服务,吸纳农民工进城定居。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时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办法,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等等。适应农民工进城落户和城镇化的需要,应赋予农民工对承包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股权自主处置权,为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创造条件,有助于耕地、宅基地的流转。

(二)加强农业投入,发展旅游农业等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业效益

在耕地资源少的地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从事农业难

以吸引农民,造成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匮乏和耕地抛荒等空心化现象。在这类地区,不仅要加大农业投入,还要大力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如发展农家乐、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增加农业效益。另外,目前的农业补贴方式以承包耕地面积为依据而不是以是否种粮为依据进行补贴,不能完全起到激励农民粮食作物种植的作用,也不利于农村耕地的流转合并和集中,需要改革。

(三)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组织的发展

农村空心化直接影响即是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进和造就各种专门人才。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包括农民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等。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在培养新型农民的同时,还要注意推动各种农村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的良好发展。

(四)加强村庄规划,合理进行宅基地整治

对于日益消亡的自然村落,建议鼓励恢复原始生态环境。对于交通便利,新建住宅较多的村落,应该加强其用地规划和利用,加强宅基地管理。要因地制宜,根据村情不同,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把宅基地整理与小城镇建设,中心村的扩展与自然村合并结合起来,使村庄建设既不浪费

土地,又能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五)提高村庄治理水平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要根据农村外出务工人口的实际情况,增加外出人口作为村民代表的比例,合理调整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村委会选举时间,严格控制委托投票,从而保障外出流动人口能够参与到村庄的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对留守在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要保证他们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权利。要落实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监督。基层政府要转变成向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并且要注意防止具有独立利益的黑恶势力向农村公共领域的侵蚀。

第三篇: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

湖南永州农村住宅“空心化”调查 唐志军 王玉霞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笔者在对湖南永州十几个村走访调查分析后发现,湖南永州的空心村具有其特点和形成的深层原因,深入剖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为提出直击要害的解决办法提供了依据。

笔者在湖南宁远县毛坪头村调查,了解到这个有300户村民的村庄从1995年以来新建农房达到了250间,而新建农房时对老屋进行改造或拆掉重建的却不到30%,村中目前废弃的老屋大约有70~80间,连同其间的路和公共活动区占地约80亩。土桥头村约有500户村民,从1995年以来共建了约400间新屋。由于该村靠山,故占用的良田或耕地数较之毛坪头村的少一些,但新屋同样大多数是环村往外扩张的,对于老屋的改造或重建亦不到30%,废弃老屋大约130间,占地约150亩。其他镇及临近县的村落也普遍存在“空心村”现象,而且“空心化”比例与前两个村的调查所得基本类似。笔者发现湖南永州的空心村现象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非县城郊区、非镇郊的村落存在“空心村”现象且比较严重,村庄越大,“空心化”程度越高,而且“空心化”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第二,县城郊区、镇郊的村落基本没有“空心村”现象存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空心村”现象程度较低。村中交通越不便、排水排污越困难的村落其“空心化”程度越高。

第三,在建房选址上,由“风水”定位或向“交通沿线”靠拢,没有统一规划,村庄四周新房林立,内部宅基地大多空闲,造成大量的土地闲置、浪费。在新房建设上,突出地表现在空闲地单家独户建房。虽然房屋建筑面积仅有100多平方米,但前有道路,后有杂屋,侧有猪圈、厕所,四周还要留出空隙、通道。在部分乡村,一般人家连同房子占地面积都有200多平方米,有的甚至超过800平方米。

第四,政府对“空心村”现象的重视与否对于空心村的程度和防治至关重要,一些县或镇如果对“空心村”现象有了觉察并采取了治理措施,这些区域的“空心村”现象及程度就大为降低。

对于“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已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分析,如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农民认为宅基地可以自由支配,公用设施缺乏,村镇规划不完善,审批制度不健全等等问题,而实际上,空心村的形成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农民在建造新屋时,会比较各种选择下的成本与收益,如果把房建在临近公路、交通便利、排水排污好、遮挡少(在农民眼里,视野开阔是风水好的一种条件)的农田里的收益大于改造旧房或把房建造在村中时,他们就会选择建在农田里,而置老屋废弃不理,当多数农民都这样选择时,也就造成了“空心村”的出现。决定农民选择的成本与收益的深层次原因是土地的收益太低,也就是占用土地建房的机会成本太低,而造成土地收益低的原因则来自以下约束:

首先,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户只有承包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不能自由转让,也没有自由使用权。正是由于土地(耕地)的非自由转让,导致了土地的价值(价格)低廉。相对于农村土地而言,城郊或镇

郊的土地可转让机会更大,使用上的多样性程度更高,因而其价格远较农村土地价格高。在城郊或镇郊农民使用耕地建房而置旧屋废弃不用的机会成本较之偏远农村高,从而农民会选择拆掉旧宅并在旧宅基地上重建新房,而不是占用耕地建房,这也就解释了前面调查中的发现——城郊或镇郊农村中的“空心化”程度很低。因而,正是土地的非自由转让和使用上的受限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低下,进而使得占用耕地而非改造老旧房屋的机会成本大为降低,“空心村”得以出现。

其次,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使得农村土地价值贬损。我国现有的城市制度与农村制度是分割的,主要体现于“户口”制度和各种社保制度上。进城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却不能享受“户口”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保障。年轻的农民工能在城市立足,农村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那么重要,但现行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并不能给他们安身立命的保护或保障,他们无法成为永久的城市市民。同时由于他们不能享有土地自由转让所带来的收益,获得货币以在城市进行投资或购置住宅,所以他们只能返乡购置或新建房屋。返乡建房时,他们宁愿把房建在交通便利、环境相对较好、排污排水方便靠近公路的耕地上,以求便利、炫耀、阔气和“好风水”,而不愿对村中的旧宅进行改建。

再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地产出低、经营农业收入少,也使得占用耕地建房的成本低下,导致“空心村”的蔓延。这就是说,一个地区如果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经营农地和农业的收益高,那么该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相应就会较低,而这与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

“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在农村走访,村干部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这不仅反映了农村干部的工作已从原来的“征粮讨账管绝育”转变到了管理宅基地上,更说明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让“空心村”实起

来,保护现有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已成为整治空心村的新课题。对“空心村”进行全面整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改革目前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从根本上扭转土地价值被人为抑制,减少土地流转中的“寻租腐败”和价值消散,还原土地的真实价值,使土地价格真正反映建房占用地的真实成本。利用市场机制,加强对农业的产业化引导和改造。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交通不便、排污排水困难、卫生环境差的状况。减少“风水”等思想在住宅建设中的影响,同时加大对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审批,严格执法,制止农村违法建筑。因地制宜开发改造旧宅基地。对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可实行整村改造,将村庄圈定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的原则,建设农村住宅楼,使农民居住方式逐步由庭院式向多层公寓式楼房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村庄或自然村可以实行规模搬迁、小庄向大村集中,并鼓励村民在建房时或修建学校、老年活动室等公益事业,利用村内的旧宅基地,逐步把旧村变新村。实行有偿使用。在不违背《宪法》、《土地法》和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按照每户只能有一处标准住宅的原则,对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按宅收费,以质论价,多占多交”。然后再以补偿金的形式返还给农户,让少占的得到补偿,多占的出钱,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以遏制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四篇: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探讨

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非农化的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当时的二元社会体制下,空心村的产生有了可能。在经济,自然,社会文化以及制度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范围越来越广,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我国农村“空心化”这一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影响;对策引言

空心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城镇化过程中发生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村庄的物质形态中的表现。对于农村“空心化”,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程连生、冯文勇等,把相对成新原则、功能转换原则、绝对抛弃原则、人口锐减原则作为界定空心化聚落的4个条件集,将空心化聚落定义为“居住在农村的住户,在空间欲望驱使下逐渐向周边新扩带迁居,导致原聚落成新度下降、非居住房屋增加、废墟面积扩大、人口密度锐减,并与新扩带形成强烈反差的一种聚落形态。由原来成新度相对均质的聚落,发展为新旧二元结构的空心化聚落的过程”。这一概念完整而准确地概括了农村空心化的特征。

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和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相互交织的“空心化”的出现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大批农民工的进城, 而且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力, 剩下的则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 这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空心”;而受前者的影响,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出现,它具有以下特点:随着距离村庄地理空间距离的加大,农庄的质量水平呈现递增状态,村庄的人均占地呈现递减状态,村庄的人口密度呈现递减状态,家庭规模向小型化转变。

本文将以空心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机制,以及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2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1当前的现状

统计发现,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43%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国约90%的村庄和耕地。农村“空心化”与新房扩建占地相伴而生,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占用及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成为城市化和城乡土地利用配置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障碍。据了解,“空心村”的空心,少在0.0671

hm2左右,多在0.200 hm2以上,一个中等乡镇约有300来个自然村,平均一个自然村以0.133 hm2计算,一个乡镇就有40 hm2以上的土地被废弃。调查显示,山东临朐县2001 年出现了80多个“空心村”, 河北石家庄在2002 年6 月前有201个“空心村” ,到2003 年5 月,河南省临颍县326个行政村已有三分之一形成“空心村”。

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投资比重增大。农户逐渐向周边地带如耕地上迁居,一旦有一户人在耕地上建房,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这种占地具有放大效应。原来的大量耕地遭到破坏,人地矛盾加剧。

2.2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2.2.1 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农业的发展,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的经济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量条件好的农户已经具有了更新其住宅的能力。城市吸引了许多农民进城来工作,却无法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保障,进城的农民无力在城市购买住房,只能在农村置地建房。

农村“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的快速变迁, 加剧了分家立户及其建房高潮的到来。原有旧住宅环境较差、面积偏小等固有缺陷, 促使农户住房投资区位的明显改变[ , 从而使旧宅基地的废弃或闲置成为可能。而交通线的一侧或两侧,土地利用空间更为广阔的村外成为建新宅的首选。

2.2.2农民对住宅的要求更高

旧有的聚落形态特征是住宅建设布局无序,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邻里间隔小,房屋采光、通风效果差,且每户的住宅面积也很小,加上道路狭窄,排水排污能力差等多种因素互相交织,使人们在选择宅基地时不会对旧宅基地产生偏好。而迁居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势,地貌,河流等人居环境更为理想,住宅用地的扩展空间大,农户建房的随意性和自主性更强,这样新宅会更宽敞,舒适。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对住房环境、条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废弃旧宅基地建新居成为可能。

2.2.3农户主体观念狭隘

受传统消费观念的支配,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对建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建房欲望的扩张必然导致村子向外围扩张。同时中国人又极富虚荣、攀比之心。因而大家都想往村子外围和马路边上建房,用房子来挣面子。这种攀比、虚荣之心也促使农民向外围建房。最后,中国农民建房选址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特别重。很多人选址不是按照村里规划来,而

是请“风水先生”看风水,抢龙头宝地。而已建新宅的区位又潜在的影响了农户对宅基地的选

择。一些素质较低的农民珍惜土地和法律观念淡薄,于是大批农户相继搬到村外,宅基地占地面积迅速扩展。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已经不能给农民带来高收益,新宅建成后,许多农民依然选择外出务工,形成产业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居住空间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2.2.4制度不完善,规划管理滞后

根据《土地管理法》“一户只能拥有一块宅基地”的规定, 农户新批宅基地必须用旧宅基地来置换, 房产归房主所有, 限期在一定时期内拆除旧房。但是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的农民并不多,并且没有严格的相应惩罚措施。我国目前比较成体系的土地使用制度只适用于国有土地,对农村的使用制度至今无实际可行的法律法规。宅基地的无偿无期使用是农民滋生超标抢占宅基地的根本原因所在。宅基地管理,耕地保护的正常实施所依靠的村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也普遍缺失,或是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3.农村“空心化”的影响

3.1 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我国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村落空心化是与居住用地的扩展相伴而生的,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双重浪费。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9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0.43 ,我国人口却以每年1500万的速度猛增,同时又存在着土地荒漠化、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由于空心村是一种核心和边缘的空间分异现象,空宅地,废弃地大多位于村中央,这对以后的村庄改造以及退耕还田造成一定的困难。

3.2 稳定的人居关系遭到破坏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聚落较为稳定和协调。住宅空心化不仅会影响和改变着农户间睦邻友好的关系和农村的干群关系,而且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旧宅更显区位差,内部出现萧条景象,交通更加不便。旧村的养老问题,改造问题,以及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农村的不安定性因素增多。随着住宅用地的扩张,势必加剧农村人地矛盾。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社会现代化的难点在农村,农民富裕、农村振兴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空心村”继续蔓延将导致农村居住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势必造成这些闲置土地升值,由此引发家族内或家族间的矛盾,既不利于农村的繁荣,又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3.3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住房投资比重大,生产性投资不足, 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农民把所有积蓄都

投到房子上了, 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低。同时, 用于住房的投资多了, 用于其他生产性投资的资金自然就少了, 这影响到农村扩大再生产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法带来农村经济真正的繁荣。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人才短缺、资金流失、土地抛荒、组织涣散等问题趋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稳定。

社会现代化必须是人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也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民。随着大量素质较高的农民外出务工,目前农民的素质与“新”相去甚远,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远忧。

4.农村“空心化”的解决对策

4.1对空心村进行改造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国家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扎实推进我国空心化村庄整治势在必行。

顺应村庄演变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空心村,改善村内的卫生条件和空气质量,交通条件,优化村内居住环境。在旧村建一些娱乐设施,公共设施,作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宅基地。

鉴于空心村改造过程中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借鉴城市经营理念进行“村庄经营”,即对村庄资源的使用权,经营权等权益进行市场化运作,为“空心化”改造筹措资金。

4.2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2004 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对如何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提出了一些可操作、实用的措施;《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也对宅基地的集约利用提出了要求, 宅基地的集约利用受到极大的关注, 要实现村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空心村”改造势在必行。

制定10年发展规划目标,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和跟踪制度。修订完善的农村宅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在政策法规方面为解决多占、超占、强占宅基地问题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法规依据。减少农民对宅基地需要的压力,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拆迁、统一建设”为主要手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途径管理农村建房,开展宅基地整理,向旧村要地。促使宅基地使用有偿有限化,同时培育宅基地转让市场,针对新占宅基地实行征税,提高土地使用的边际成本。

4.3大力促进农村城镇化和集镇城市化,统筹城乡就业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允许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城市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同时让大量的农民同时进入城市,城市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压力。

因此,统筹城乡就业至关重要。

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实现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等,倡导农民工就近就业。

4.4加强对农村建房的技术支持

空心村的形态特征非常直观,但其发展机理,动力及过程却十分复杂,亟需理论创新和科技支撑。在城乡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推进乡村聚落由“生活”功能向“生活,生产,生态”的多功能转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面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应首先进行在村组一级基础上的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的地域范围和边界红线。规划引导建房朝向一致化,房屋间距最小化,既有利于村庄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村内居住环境质量,又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宅基地。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现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理念,坚持集约用地要求,强化农民居住质量,鼓励开发兴建农户多层住宅小区。同时,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细化建新拆旧规模、用地布局,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约束和控制村庄外延,道路、通讯、电网改造和环境保护等分项规划要与村庄规划修编同时展开、同期实施,规划要注意区分类别和有一定的超前性。

4.5加强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工具,加大对科学文明的宣传力度,减少“风水”等思想在住宅建设中的影响,淡化农民在建房上攀比,跟风的观念。同时加大对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对国土资源的隐患意识,引导农民合理分配生产性投资资金和消费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健康,长足发展。

统一了标准, 排除了不平等、不公正、不透明的建房占地, 从根本上消除纠纷和矛盾,改善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

5.小结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 年3 月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知, 全国土地开发

整理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为1340 万公顷(20100 万亩), 其中全国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潜力约600 万公顷(9000 万亩),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45 %。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 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约286.67 万公顷(4300 万亩),约占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潜力的48 %。我国耕地补充潜力巨大,尽管如此,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机械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为保住我国耕地的18亿亩红线,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农村“空心化”这样浪费土地严重的影响农村长足发展的现象,应该尽快予以整治。

参考文献:

[1]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 2005,(9): 21-22.[2]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J].城市规划, 2001, 25(6): 8-13.[3]冯丽.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调控机制探讨.理论界, 2008 ,(2): 174~175.[4]单胜道.“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J].农村经济,2000(3): 242-245.[5]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J].哲学视界,2004(4): 83-86.[6]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

学,2005(3):257-262》

[7]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11-12..

第五篇:湖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设计学院 环设 161 刘佳佳 2 目录:

一:对博物馆得认识;

二:调查得目得及意义;

三:调查得时间,对象;

四:实地调研博物馆;

五:认识与心得;

一、对博物馆得认识 中国对于博物馆得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得过程,对其定义也有过多次修改。20世纪 30 年代中期,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就是一种文化机构,不就是专为保管宝物得仓库,就是以实物得论证而作教育工作得组织及探讨学问得场所、当代博物馆不只就是一个单纯得国民文化补习、怀古思今得地方,更重要得,它就是市民文化休闲得重要文化场所之一,获得知识、接受熏陶、收获启迪当然不可或缺得,享受幽雅、体验静谧得文化氛围也就是必不可少。在这样浓厚得文化气氛中调整一下工作状态、缓解一下现实压力与放松一下绷紧得心弦,将就是博物馆得时代主题。如今

博物馆得文化传播主要靠文物得陈列、图片得展示、视听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得。理解特定得博物馆学术性质,按一-定得文化秩序组织编排,灵活得分寸把握装饰语言、客观独特得视角阐述,寓教于乐,从而满足当代人对知识得渴望、往事得回顾、情感得抚慰、信仰得寄托之需要。从而达到历史与现实得沟通与对话。这已经成为当代博物馆建设得时尚标准、ﻬ二、调查得目得及意义 作为一名设计学院得学生,我通过博物馆实地调研了解博物馆得概念,构造及分类,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得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得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得分布,流线组织,构思创意,对于博物馆设计灵感得启发。为我以后做公共空间得设计作品有一个清晰得参考。

三、调查得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2018 年 8 月14 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创办成立于 20世纪 50 年代初,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与风景秀丽得烈士公园毗邻,占地面积 5.1 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 2。9万平方米。该馆馆藏文物丰富,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与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就是湖南省最大得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也就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湖南省 4A 级旅游景点之一、四、实地调研博物馆 11月29 日闭馆五年半得湖南省博物馆终于开馆了。新馆建筑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先生领衔设计,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得意象、气势与文化精神内涵入手,转化出湖南省博物馆得新馆建筑外形。新馆总建筑面积 9.1 万平方米,高 38.5 米,地下 2 层、地上 5 层,新馆就是老馆建筑面积得 3 倍多。

博物馆内部空间分为,公众服务与教育区、陈列展示区、典藏区、办公区、停车区、系统管理区等几大功能区。此外,新馆还设置有博物馆商店、观众餐厅、多功能厅等设施,为观众提供教育与学习、服务与交流得场所;有VR、AR 体验中心,为观众带来新颖独特得参观互动;有独立得学生入口与无障碍通道,让特殊人群也能拥有轻松愉悦得参观经历、在设计新馆时,矶崎新先生认为 “湖湘”离不开“湖“,湖南最著名得就就是洞庭湖,长沙在洞庭湖得南面,拥有与山、湖之间得天独厚得

地理位置关系、同时,湘江蜿蜒穿过长沙城。所以“湖湘文化”这四个字,在矶崎新先生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得就就是“水”,就是水汽带来得一种气场。

如何将这个“水汽”以建筑得形式呈现出来?矶崎新先生将它以就是一种浮现、融合得状态呈现出来。它不就是完全沉到地里,而就是有着某种轻盈得漂浮感。就像一架隐形飞机,代表一种时间得跨度与穿越:地下长出来得就是接地气得文脉与根基,浮在上方得就是根基之上得时代与未来。

除了空间上得处理,在功能上得组织矶崎新先生也想了很多方法,最终方案就是:人流进来后先到复原墓坑最上方,然后围绕着墓坑,一圈一圈往下瞧展品,再进到其她得展厅里。这样得人流动线既简单又不会拥堵。

我认为博物馆内最有亮点得就是进入省博得第一个大厅——艺术大厅,既有老博物馆得柱廊,又有新湘博得设计体系,包容了多种元素,承接了多种功能,体现了新与旧、当代与传统得对话,视觉上也非常通透、观众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很强得艺术氛围。

另一个亮点体现在人流设计上。省博每天预计接待人数高达 1-1、2 万人次,节假日可能还会更多,在一些疏导空间上,如艺术大厅两侧柱廊、通道得设计,最大程度满足疏导得功能性。在艺术性上,设计师将建筑设计上得特色融入进来,把外挂石材得风格引入,使用了一些民间传统得夯土建筑形式,很有视觉冲击力。

在室内设计得视觉系统上,新馆内也采用了与水、书法等相关得元素符号,让观众能近距离地感受湖湘文化得灵动之美。

“马王堆”展厅,采用了对比度强烈得红黑色调,以此凸显湖湘文化更深层次得魅力。

五、认识与心得 在这次博物馆调研中,我对空间布局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对博物馆有了一个大致得概念,对以后自己做类似得设计做了一个很好得铺垫,通过此次调研,我了解了关于博物馆建筑得一些基本情况,对博物馆得功能以及建筑分区、建筑作用有了一一定得认识。通过湖南省博物馆调研让我对博物馆得平面布局以及展厅所使用得材质,内部空间得搭配,灯光照明等系统得使用有了更深刻得了解,同时通过参观博物馆,让我对湖南得历史文化有了不一样得认识。对日后学习本专业知识有了很大得帮助,并且指导我们以后更好得学习。

下载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农村空心化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农村空心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热点文章素材:农村空心化 [标题示例] 1.留守农村谋发展要有道路自信 2.让乡愁有物可依 [开头示例]近年来,大量的的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

    浅析“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浅析“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赵强摘要:今天的农村,广大青壮年离乡背井,大量外出,他们的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孤苦无助。留守儿童“学习无人辅导,生活无......

    关于当前农村空心化的思考(五篇范文)

    关于当前“农民荒”和农村“空心化”的几点思考 --“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山西省永和县赵家沟村归来有感 2013年6月12日-18日,笔者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产生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这种现象对农村基层民主建......

    农村情况调研报告

    我们的调研报告也主要围绕着我市农村如何开展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这一核心主线来展开。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布局规划等工作,虽然为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合集

    农 村 调 研 报 告云和县祟头镇农村工作指导员魏秀章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通过双推,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本人担任云和具崇头镇三望栏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镇党委、......

    农村调研报告

    xx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到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xx镇政府,向党委副书记报到。副书记看了函后,随即吩咐了一名文员带我去上班处,xx阵东蔡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办......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按照培训班的学习安排,全班30余人通过走访入户和座谈等形式对临夏县新集镇赵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赵牌村地处临夏县新集镇北部山区,距镇政府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