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选集读后感成稿(范文)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依稀记得家中有一套父亲收藏的一套毛选全集。借五一回家的机会好好品读一下。回家找出其中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这部集子已经有些年代了,可我从未认真拜读,因为一直以来总感觉自己应该无法领会伟人那种深思谋略、远见卓识。
将读未读之时觉得这绝对是个很艰巨而漫长无趣的过程,毕竟年少轻狂甚少阅读此类作品的我,对此类书籍的认识还停留于认为只有较为枯燥的理论。在读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之后,我发现自己多少还是有些收获,虽然只是些皮毛之论但至少于我来说比我预期要好的多。
毛选诸多篇章之中我较为喜欢的是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潮流声势浩大,以陈独秀为首的右派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革命斗争。毛泽东的考察历经一个多月,期间和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得到了不少的材料。他先陈述农民运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后,过后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娓娓道来,明明白白,铿锵有力。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令我佩服的是毛泽东高妙的语言,没有一个高深的字眼,朴朴素素的口语化文章,深邃而有力。这是很多很多书籍文章所缺乏的,不管是文艺类,还是所谓学术类著作。当然其中也有些我不理解的地方,如农民诸禁中禁止煮酒酿糖,对养猪鸡鸭的数目都进行了限制,还禁止杀牛,后仔细想来可能大多与谷米等和人生计食物有关,应该是和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关吧!
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以前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觉得如此之熟悉,不过也只是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说的一句话,并未想到其中还有如此文章如此深意,此句是摘自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当时毛泽东主席的这篇文章安定了不少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旗帜飘扬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时党凭着这个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如今的我们也应继承这种信念在生活中战胜困难,不气不馁,达成愿望。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成立发展过程吹毛求疵的人不在少数,读了第一卷毛选之后觉得,当时真的很不容易,包括毛泽东主席的等一批领导人及领导下的红军和生活在中国的贫苦人民,在没有先例没有可以完全借抄的理论下,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发展,找出适合自己国家的理论,并且坚持下去走到最后。国家从不是一个可以试验的地方,它关乎上亿人民生活,领导人在下达一个个命令时可见其深思熟虑,至今中国在大方向上没有出现过很大的偏差,艰辛历尽谁得知。
第二篇:《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共分四卷,其文风务实,涉猎广泛,论理精辟,思辨深邃,令人钦佩不已。读完毛泽东选集,感觉如沐革命春风,如醍醐灌顶,沁人心脾。《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收集了毛泽东(1883-1976)在建国以前的重要著作,这些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写成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文章,除了几篇纯哲学著作而外,大都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或是解答疑问,或是指授方略,或是为中央起草的文件。就是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联系起来,形成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三、关于革命队伍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第四、关于政策与策略;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第六、关于党的建设。在此,他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马列主义。毛泽东选集中收录的文章无论是对我们今天的工作,还是自身人格的健全,信仰的树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 好象什么政治, 什么祖国的前途, 人类的理想, 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象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毛泽东在在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的问题》的讲话中谈到的知识分子问题的一段话。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世纪伟人宽阔的政治视野和清醒的政治头脑.这种现象可以说在今天是大量存在的, 可以说思想的颓废空虚是可怕的, 它在吞噬着人们的灵魂, 当人的思想灵魂丢失方向的时候, 那这个社会也陷入到了危机之中.世界战争中的一大奇观是什么? 大家应该都知道, 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竟然有数百万的伪军在帮着日本人杀自己人。这些人恐怕就是些没了灵魂与思想的人。也许我们在疑惑,现在的孩子整天衣食无忧,不用为生活奔波发愁,可怎么就整天郁闷无聊呢?其实精神空虚所致。试问,在我们周围,又有几个人能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打80分呢?不管当代年轻人现状是有多少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还是因为教学体制,这种无所事事的状况实在有待改善。
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尽量地为人民服务,是大公无私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处处装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因此,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向”和“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向”好比是社团的长期发展战略,短期发展战略。第二、多监督, 多检查, 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将来的时间争取出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去。第三、“团结,透明,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优良作风。第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总之,《毛泽东选集》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伟大的思想光芒,超凡的军事才能,勇敢的革命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底。是一本无论何时都值得仔细钻研的好书,对我们了解历史,指导现实都起着很大作用!
第三篇: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表现,而在其第一卷中,《反对本本主义》这一篇文章另我印象深刻。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这里所写的“本本主义”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教条主义”,是指以理论当作教条,把书本当作一切活动的指标,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生搬硬套,没有具体地分析客观情况。
文章中,毛泽东明确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点,要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一句“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霸气十足......而我也清楚记得,在社会调查课中,老师也一直强调要做调查,并且要做正确的调查。可见,这一论点,从古至今,一直受用。当今社会,本本主义、人云亦云以及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随着网络科技的发挥,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广,这虽然拉近了各方的距离,但也有许多无聊的人睁眼说瞎话,更有人人云亦云,丝毫不管信息的来源以及它的真实性盲目跟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此类事件数不胜数,导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相关司法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言论负责,从实际出发,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后再对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我们普通老百姓是这样,政府机关的领导们更应该做到这些,不能坐在单位里打瞌睡,对人讲话一向是那几句老生常谈,使人厌听。毛主席所提出的“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我想就是当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思想的来源吧。
同时在此文章中,毛泽东还提出了要做正确的调查。对象要全面,不能偏向于某个群体,当然,和问题无关的人自然是不必参与,例如我们做关于“大学生日常消费观”的调查,就不必向社会中的广大群体发出问卷。
因此,反对本本主义依然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虽然古人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它们并不能成为我们获取知识与经验的唯一途径,它们应该成为我们亲历实践的知识基础与理论支撑。真理是客观和发展的,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作为正确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这是多么悲哀, 又是多么得可怕。
法学122
张微
12092232
第四篇: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本书在刚开始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在以后的革命道路上,他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他首先分析的是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指出它们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附属帝国主义的,代表着中国最落后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极端的反动派,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与国民党右派。
其次分析了中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推翻了中国根深蒂固盘根交错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阶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但是他们确实具有局限性,所以毛泽东指出他们对于革命是具有矛盾的态度,并预见他们是一个动摇的阶级,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
小资产阶级。按照经济地位毛泽东又把这这个阶级分成三个部分。有点余钱的是一个部分,他们渴望成为中产阶级,所以对中产阶级的宣传颇为相信,对革命持怀疑态度。这部分占小资产阶级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只能在经济上自给的,比上一阶级经济地位下降了一层。他们取中立态度不反对革命,但有不敢贸然参加,他们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最后是生活质量较以前下降的一部分。毛泽东认为他们在革命运动中是颇为要紧的。毛认为总体上看这个阶级也是不坚定的。
农民运动对于中国革命也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革命的政治和政治的革命中国革命和革命中国是中国在当代的声音,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二次革命。革命的时代仍在继续,并未结束。孙中山的声音还在荡漾: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既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也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
第五篇: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111307219
姓名:王志敏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读后感
本来是想着去网上复制一篇的,但感觉那样没有意义,我也想了解一下一代伟人的思想以及他的思想的伟大之处,所以就将毛泽东选集下载下来看了一下(图书馆没有,邓小平文选也没有)。我刚看了第一卷的第一章的内容,发现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看事情的方法与角度。无论何时都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事情的本质,他的总结与分析能力是很出彩的。这也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时,不是一味的着急和担心后果而是要第一时间去分析和思考解决方法。“我们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出发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这是区别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界线”,它从根本上总结了共产的与其他阶级的区别。在第一章中讲了战争,怎么研究战争以及对战争的定义和对战争的学习。这一章中他总结了战争的规律性,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以及局部与整体,如“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这是将中国战争的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在战争失败时在他头脑中萦绕的并不是悲伤与痛苦而是对战争实质性思考,“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现实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当面临不停的失败与胜利时不是一位沉浸在痛苦与掌声中,而是思考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以及现在的这些结果对整体的影响,还有接下来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在前段时间告一段落时,我们应总结经验,为接下来的继续努力做准备。这跟我们在学习上是很相似的,如果我们有一学期的成绩下降那么接下来就是分析原因,在分析之后便是调整步调改进学习方法,为最终的学习目标而努力,那些不重要点的失败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就像这学期的英语考试失败并不影响考研一样。我们要做的是赶快补救回来并继续努力。
第二章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战争。这章从各方面总结了战争,有战争的领导者,战争的敌人以及战争的群众。并对共产党各时期所犯的错误进行总结,将重心拉到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路上有很多的阻碍与岔路,而我们要想到达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我们的航向,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整理与总结,不时地望望我们的理想,随时将我们带到正确的道路。毛泽东之所以能领导战争的胜利,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他对战争以及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与总结有很多大的关系。我不后悔抽出时间来看这本书,这让我与伟人的思想零距离,同时,也改进了自己看问题的方法。在很多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看来,这样的书是很无聊的,还不如去玩会游戏看会电影,那是因为很多同学看不到这里的实质,看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书里好多的方法挺适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就像好多同学很努力学习却不见效果一样,如果他们能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全面系统的分析一下,就可以很清晰的找到自己最应该做的,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章说的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只看标题便可以知道思维逻辑很强,循序渐进,可能这些书是经过后人整理的,因为老师说过毛泽东的数学不是太好,但是处在战争的环境中能做到思路这样清晰已经很不错了。首先说明重要性在具体介绍引领读者步步深入,这也像高数上的定理,先证明定理的正确性,再引出各个推论进行实际运用。这章内容还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第二个特点是敌人的强大;第三个特点是红军的弱小;第四个特点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理性的分析了自己的薄弱和敌人的强大,同时又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自己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坎坷与磨难,当面对这些时,不能只是看到自己的薄弱之处,更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如果共产党当时因为弱小而放弃了战争那结果将会迥然不同。我们应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把握优势补足缺陷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能因为是在网上下载的书很不全,没有第四章,第五章也就是一些标题,充分说明还是看纸质的书好点。总的来说读了一些内容还是有感悟的吧,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强大的内心,顽强的毅力,充足的自信,千万不能自负!
一本书既然选择看了就要细细的品味,书看得多了自己的境界也会提高,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影响,只要我们善用所得便会对人生看得更清,更利于我们做出人生的抉择,伟人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品位的,他们看事情的方法和角度会犹如点睛之笔令我们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