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农大2013级函授本科班《农业经济学》论述题作业题 - 副本
甘农大2013级函授本科班《农业经济学》作业题
三、论述题
53.论述中国“三农”问题产生、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思路?
1、(1)“三农”问题产生、形成的主要成因: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即二元经济结构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及导致的二元社会结构:即落后的农村与相对发达的城市,落后、愚昧的农民与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并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成因是过度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策略。
(2)基本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3)具体措施:①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增收: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农外收入。②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把农村工业纳入城市工业体系;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基础主体、多层次的包含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的工业为拉力;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工业和小城镇统筹发展。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产权保障;民主公平的市场环境。④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投入体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维护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⑤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基础: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能力培训、文化培训。
54、论述WTO框架下我国完善农业支持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答: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基本框架:(1)、扭转农业负保护,降低工业的增长速度,提高农业的增长速度,调整工农业的发展速度比例。(2)、以国内产业保护
为主、边境保护为辅,大力运用WTO贸易规则中的“绿箱政策”。(3)、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从我国的财政实力出发,根据不同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资源约束程度和比较优势等因素,来决定该种产品是否需要受到保护及其保护程度。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对外贸易政策。
2、宏观支农政策。
3、市场调控政策。(4)、农民收入政策。(5)、农业科技政策。(6)、资源环境保护政策。
55.论述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农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领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三个代表”时期的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
在2005年“ 一号文件”中,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是成为关键词。随后连续3年出台的“ 一号文件” , 都强调要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6.试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一)从农业经济结构、农业基础.发施、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劳动者、农民消费生活、农业资源环境、农业调控等十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对农业现代化的动态性、世界性和时代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对国际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产业、科技、制度、规模和环境要求,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从立足国情,选择农业技术改造途径;建立自耕农制度,培育农业现代化的实旌主体: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农民群体优势:扩大农场规模,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率;进行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缩小工农收入差距,稳定和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发展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提高农业劳动者教育水平八个方面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介绍,旨在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57.试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及其实现?
中国农业现在主要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很难,因为一个家庭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想过要实现什么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话,就要出现大型的农场主,只有产业大了,才会进而想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不过这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大部分(约有8亿吧)人口是农民,如果真的出现了大农场主,意味着很多农民就会失业,进而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可能吧)。现在出现了很多农民工,我觉得是件好事,农民外出打工,遗留下一部分闲田,这样就可以允许出现少量的大农场主,进而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过这也是少量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减少人口,计划生育,二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投身其中,腾出一部分田,集中由一小部分人管理,这样就可以实现一小部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了。
58.试论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粮食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和价格等政策因素有利。80年代初期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连续大幅度提高粮食的政府收购
二、粮食生产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
(一)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专用产品快速发展。
(二)主要粮食品种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按比较优势组织粮食生产的格局正
(三)以公司带农户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正在形成。近几年来,一些粮食加工
59.为什么说农业科学技术促进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第一,要大力强化农业的科技自主创新。
第二,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第四,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效益化,成本降低,提高投入产出率。
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一可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二可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三可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等,改善和提高各种农艺技术水品。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或投入产出比率,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3、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技术进步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还可促进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的进行。
5、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进步可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是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必将引起农民思想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60.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农业企业专业化的水平?
第一,由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化,第二,作为大多数生产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所有者)逐渐成为企业的管理经营者,第三,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从宏观上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区专业化;二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集中化、商品化,扩大了农前、农中、农后各产业部门和各类农场的分工,从而促进了部门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三是从微观来看,农业部门和农场专业化的发展,又把一种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都分成了专项生产,推动了农业生产工艺专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在这三
个层次上的发展,使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的运用成为可能,从而才有可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同相关产业部门相互结合,彼此依存日益密切,从而出现了供产销或农工商等农业经营的一体化。
第二篇:2012年党校函授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何谓公共管理?2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2.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4~7
答:公共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质:(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志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公共管理者的技能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性技能。(2)人际关系技能。(3)概念化技能。(4)诊断技能。(5)沟通的技能。
公共管理者应具备以下7个基本特质:(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5)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4.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的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称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特点主要有:(1)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法律的权威。(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6)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5.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有哪些?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6.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分部化?分部化的优点有哪些?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部门化,亦称分部化,是指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部门化的好处就在于:它有利于整体协调,突出公共管理的专业特征和地域特点;有利于对管理对象实行专业化管理,使之自成体系,独立行动;应变能力强,有利于灵敏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信息流通快,有利于调动下属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7.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8.公共部门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条件有哪些?
答:公共部门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条件有:(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者。(2)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3)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4)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5)追求满意。(6)殊途同归。
第二单元
1.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客观原则(4)系统原则(5)可行性原则(6)择优原则(7)民主原则(8)弹性原则。
2.联系我国实际,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答: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是指公共决策这一主观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实现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有:(1)树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2)正确认识具体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和规律。(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4)规范决策程序。(5)现代化的决策技术与方法。
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就是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并广泛听取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为:(1)决策观念的民主化。(2)决策过程的民主化。(3)决策环境的民主化。(4)决策体制的完善化。
3.公共决策执行有哪些基本的特点?79~80
答:公共决策执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2)它是一个再决策的过程。(3)它是一个务实性的活动。(4)它具有一定的时限性。
4.影响公共决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公共决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公共问题的性质。(2)公共决策本身的质量。(3)执行机构的效能。(4)环境因素。
5.简述公共决策执行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公共决策的执行在整个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实现公共决策的惟一途径。(2)公共决策的执行是验证和修正公共决策的重要步骤。(3)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判断和测量公共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4)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6.公共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是:(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7.如何实现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
答:优化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即在组建领导班子时,要注意领导成员间的年龄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知识结构等的协调搭配,使领导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形成一个团结、高效、富有战斗力的集体。
8.什么是领导影响力?影响领导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构成领导影响力的基础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强制性影响力;二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构成强制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1)法律(2)职位(3)习惯(4)武力。构成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基础和因素主要有:(1)品格因素(2)才能因素(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
9.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性?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有:(1)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资源。(2)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高增值性的资源。(3)人力资源是无法储存的资源。(4)人力资源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并增值。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分类管理原则(2)依法管理原则(3)公开、平等、竞争原则(4)注重实绩原则(5)民主监督和公开监督原则。
第三单元
1.公共财务管理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 公共财务管理的性质就是为了使公共财务收支达到最佳的运用效果而设计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它的特点是:(1)基础性(2)管制性(3)计划性(4)政策性。
2.政府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政府财务报告,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应符合某些基本的质量要求,财务报告须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需求者的要求。一般而言,一个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及时性。(2)内容的公正性。(3)适用性。(4)可信性。(5)可比性。(6)中立性。(7)物质性。(8)连续性。(9)内涵的丰富性。
3.试述政府预算在现代政府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政府预算在现代政府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于:(1)宏观调控的作用。(2)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3)监督的作用。(4)法律拘束的作用。
4.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在于:(1)经济权威。(2)政治权威。(3)人事系统。(4)工作环境。
5.简述电子化政府及其特征。
答:所谓的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的特征为:(1)倡导科技领先。(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3)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4)更有效率。
第四单元 1.何谓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答:绩效管理乃是对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性质是组织系统事例组织资源达成其目标的行为。
2.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答:绩效管理制度共同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衡量。(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它们之间的绩效,并作比较,并不公平。(3)如何制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4)绩效管理或衡量制度的成效,其主因之一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延、是否合理、是否客观,是否能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效。(5)绩效管理做得好不好、是否正确,有赖可靠的信息,如果所收集的信息错误或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反映机关的实际绩效。
成功进行绩效改进的策略是:(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2)高层的支持与承诺。(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利用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3.简述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答: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具有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助于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3)有助于对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4)有助于行政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4.简述公共管理法治化的基本要求与内容。212~217
答:公共管理法治化的基本要求与内容:(1)行政合法。所谓行政合法,是指行政权的获取、组织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的精神、原则和规范,而不是与法律相抵触。(2)行政适当。所谓合理或适当,意即自由裁量行为要客观、适度和符合理性。(3)平等保护。平等保护,既有实体法上的意义,也有程序法上的意义。从实体法上而言,它要求的是法律规则上的平等。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1)禁止恣意。(2)法律平等要求法律规则把人、物和事情归于一定的类别,并按照某种共同的标准调整它们。
5.什么是行政行为合法?行政行为合法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是什么?214
答:行政行为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行为合法的具体内容是:(1)行政主体实施了行为或不作为行为;(2)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3)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4)合法行政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
6.简述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意义与作用。211~212
答: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意义与作用在于:(1)维护行政秩序。与法律永远相伴随的一个基本价值,便是社会秩序。(2)保障公民权益。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最终目标之一还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益。(3)遏制公共权力的膨胀和违法行政。近代法治的初始意义就是为了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
第五单元
1.什么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具有哪些基本的内涵?227~228 答:行政学者费斯勒和凯特认为:行政责任具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负责,表现为忠实地遵守法律,遵守上级的命令和经济与效率的标准。其二是道德的行为,即坚守道德的标准,避免出现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行政责任的内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回应。(2)弹性。(3)胜任能力。(4)正当法律程序。(5)负责。(6)廉洁。
2.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权限有哪些?234~235
答: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主要权限有:(1)检查权。(2)调查权。(3)建议权。(4)行政奖惩决定权。
3.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监督的方式及其内容。239~243
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监督的方式及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3)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4)质询和询问。(5)视察和检查。(6)建议、批评和意见。(7)受理申诉和检举。(8)罢黜职务。
4.什么是职业伦理?公共职业伦理具有哪些特性?252、252~253
答:职业伦理即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指的是公共管理中一些具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公共职业伦理具有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明显的政治性。(2)一定的强制性。(3)较强的示范性。
5.如何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提升与实现?260~264
答: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提升与实现,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承诺(2)制定伦理规则(3)树立伦理模范(4)建立伦理的公共组织(5)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6)加强伦理教育(7)制定完备的行政程序法(8)公民参与与监督
6.什么是政府再造?266~267
答:“政府再造”一词更能标明我们这个时代政府改革的本质,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等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试述21世纪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284~291
答:21世纪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3)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8)从人治到法治。
第三篇:2012年党校函授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何谓公共管理?2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2.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4~7
答:公共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质:(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志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答:公共管理者的技能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性技能。(2)人际关系技能。
(3)概念化技能。(4)诊断技能。(5)沟通的技能。
公共管理者应具备以下7个基本特质:(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5)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4.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的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称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特点主要有:(1)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法律的权威。(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6)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5.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有哪些?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6.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分部化?分部化的优点有哪些?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部门化,亦称分部化,是指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部门化的好处就在于:它有利于整体协调,突出公共管理的专业特征和地域特点;有利于对管理对象实行专业化管理,使之自成体系,独立行动;应变能力强,有利于灵敏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信息流通快,有利于调动下属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7.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2)战
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8.公共部门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条件有哪些?
答:公共部门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条件有:(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者。(2)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3)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4)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5)追求满意。
(6)殊途同归。
第二单元
1.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客观原则(4)系统原则(5)可行性原则(6)择优原则(7)民主原则(8)弹性原则。
2.联系我国实际,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答: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是指公共决策这一主观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实现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有:(1)树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2)正确认识具体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和规律。(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4)规范决策程序。(5)现代化的决策技术与方法。
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就是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并广泛听取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为:(1)决策观念的民主化。(2)决策过程的民主化。(3)决策环境的民主化。(4)决策体制的完善化。
3.公共决策执行有哪些基本的特点?79~80
答:公共决策执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2)它是一个再决策的过程。(3)它是一个务实性的活动。(4)它具有一定的时限性。
4.影响公共决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公共决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公共问题的性质。(2)公共决策本身的质量。(3)执行机构的效能。(4)环境因素。
5.简述公共决策执行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公共决策的执行在整个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实现公共决策的惟一途径。(2)公共决策的执行是验证和修正公共决策的重要步骤。
(3)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判断和测量公共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4)公共决策的执行是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6.公共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是:(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7.如何实现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
答:优化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即在组建领导班子时,要注意领导成员间的年龄结构、智能
结构、气质结构、知识结构等的协调搭配,使领导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形成一个团结、高效、富有战斗力的集体。
8.什么是领导影响力?影响领导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构成领导影响力的基础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强制性影响力;二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构成强制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1)法律(2)职位(3)习惯(4)武力。构成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基础和因素主要有:(1)品格因素(2)才能因素(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
9.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性?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有:(1)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资源。(2)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高增值性的资源。(3)人力资源是无法储存的资源。(4)人力资源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并增值。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分类管理原则(2)依法管理原则(3)公开、平等、竞争原则(4)注重实绩原则(5)民主监督和公开监督原则。
第三单元
1.公共财务管理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 公共财务管理的性质就是为了使公共财务收支达到最佳的运用效果而设计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它的特点是:(1)基础性(2)管制性(3)计划性(4)政策性。
2.政府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政府财务报告,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应符合某些基本的质量要求,财务报告须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需求者的要求。一般而言,一个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及时性。(2)内容的公正性。(3)适用性。(4)可信性。(5)可比性。(6)中立性。
(7)物质性。(8)连续性。(9)内涵的丰富性。
3.试述政府预算在现代政府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政府预算在现代政府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于:(1)宏观调控的作用。(2)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3)监督的作用。(4)法律拘束的作用。
4.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在于:(1)经济权威。(2)政治权威。(3)人事系统。(4)工作环境。
5.简述电子化政府及其特征。
答:所谓的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的特征为:(1)倡导科技领先。(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3)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4)更有效率。
第四单元
1.何谓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答:绩效管理乃是对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性质是组织系统事例组织资源达成其目标的行为。
2.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答:绩效管理制度共同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衡量。(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它们之间的绩效,并作比较,并不公平。(3)如何制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4)绩效管理或衡量制度的成效,其主因之一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延、是否合理、是否客观,是否能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效。(5)绩效管理做得好不好、是否正确,有赖可靠的信息,如果所收集的信息错误或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反映机关的实际绩效。
成功进行绩效改进的策略是:(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2)高层的支持与承诺。
(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利用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3.简述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答: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具有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助于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3)有助于对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4)有助于行政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4.简述公共管理法治化的基本要求与内容。212~217
答:公共管理法治化的基本要求与内容:(1)行政合法。所谓行政合法,是指行政权的获取、组织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的精神、原则和规范,而不是与法律相抵触。(2)行政适当。所谓合理或适当,意即自由裁量行为要客观、适度和符合理性。(3)平等保护。平等保护,既有实体法上的意义,也有程序法上的意义。从实体法上而言,它要求的是法律规则上的平等。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1)禁止恣意。(2)法律平等要求法律规则把人、物和事情归于一定的类别,并按照某种共同的标准调整它们。
5.什么是行政行为合法?行政行为合法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是什么?214
答:行政行为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行为合法的具体内容是:
(1)行政主体实施了行为或不作为行为;(2)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
(3)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4)合法行政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
6.简述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意义与作用。211~212
答: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意义与作用在于:(1)维护行政秩序。与法律永远相伴随的一个基本价值,便是社会秩序。(2)保障公民权益。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最终目标之一还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益。(3)遏制公共权力的膨胀和违法行政。近代法治的初始意义就是为了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
第五单元
1.什么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具有哪些基本的内涵?227~228
答:行政学者费斯勒和凯特认为:行政责任具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负责,表现为忠实地遵守法律,遵守上级的命令和经济与效率的标准。其二是道德的行为,即坚守道德的标准,避免出现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行政责任的内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回应。(2)弹性。
(3)胜任能力。(4)正当法律程序。(5)负责。(6)廉洁。
2.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权限有哪些?234~235
答: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主要权限有:(1)检查权。(2)调查权。(3)建议权。(4)行政奖惩决定权。
3.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监督的方式及其内容。239~243
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监督的方式及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3)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4)质询和询问。(5)视察和检查。(6)建议、批评和意见。(7)受理申诉和检举。(8)罢黜职务。
4.什么是职业伦理?公共职业伦理具有哪些特性?252、252~253
答:职业伦理即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指的是公共管理中一些具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公共职业伦理具有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明显的政治性。(2)一定的强制性。(3)较强的示范性。
5.如何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提升与实现?260~264
答: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提升与实现,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承诺(2)制定伦理规则(3)树立伦理模范(4)建立伦理的公共组织(5)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6)加强伦理教育(7)制定完备的行政程序法(8)公民参与与监督
6.什么是政府再造?266~267
答:“政府再造”一词更能标明我们这个时代政府改革的本质,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等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试述21世纪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284~291
答:21世纪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3)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8)从人治到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