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分析---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2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分析---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分析---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分析---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分析

随着三农政策的出台,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教育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被农村和城市共同重视着。可是就像贫富差距越来越来越大一样,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拉大。这并不是农村没引起重视,而是由许多的客观因素造成的。

暑假在XX城市做了一个月的家教,一起奋斗的还有很多同学,虽然家教难找,但是在与许多家长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们是自己设点找的家教,因此有很多人咨询)我感觉他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付诸行动。最常见的就是上补习班和请家教老师。而后回到家教辅导妹妹学习,想办一个补习班专门给四年级补习英语。但是她们班一共14个同学,期都要转到镇上的小学就读五年级。不到十岁的孩子每天要骑自行车20多里上学,路上行驶的车就像家长心里剪不断的担心川流不息。这就是现在农村教育的现状:各小学生源不足,不到十岁的孩子离家寄宿或者每天奔波近3个小时上小学!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人口减少,临近村寨的学校合并之后大部分小学都只办到四年级,都是一些教了一辈子小学的老龄教师在教学,学校设施不齐全,教学质量没保障,许多的家长只有在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和不舍得中将孩子送到镇上小学甚至县里小学就读。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描述的那一幕!

作为一名出身农村却在城市里就读并且做家教的大学生,我深刻的感受了这样的城乡教育差距,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总认为自己

该做些什么,对此城乡教育的差距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差距的出现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主观上还是有部分农民认为读书是天生的,后天父母不能改变什么,只能靠孩子自己努力;还有部分村民认为许多人没学什么知识也赚很多钱,对自己的孩子还怀有那么一丝的幻想!但是我想主要从客观因素上去分析城乡教育的差距,作为一个拥有农村户口的人,我将从农村现状来分析农村教育现状!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人口减少是农村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少生使得农村新生人口减少,晚生使得很多的孩子年龄差距比较大。因此上学不能同年级,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招不到生,越来越萧条。学校萧条,加上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根本无法与城镇教师相比,学校经费也少得可怜,每年只能维持正常开支,无法进行深度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提高质量的探索等,且地处农村、甚至山区小学,无力也无法在短时期内将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年轻老师往城镇流动,学校教学质量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下降。从而导致了大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往城镇学校送,想法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于是有了“农村的学生进城镇读书,城镇的学生进城市读书”的流向趋势,使农村小学的生源日益减少。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城市转移,这也造就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实行机械化规模化,不

少农民放弃在家种田进城务工,夫妻双方共同务工的也不在少数,于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权衡之下,孩子留守在家靠其祖父、祖母甚至亲戚管教孩子弊端甚多,加之党的惠民政策,为方便农民工子弟就学,减免了农村学生城市就读的部分费用,于是大多农民千方百计地将孩子带在身边,送进城市学校就读,客观上造就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

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办学差距也导致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一些私立学校发展的速度很快,而普通农村学校的发展明显滞后,生源在日益减少。私立学校、城市学校的环境和办学条件都好于普通农村学校,特别是私立寄宿制学校很受家长欢迎,多数外出打工家长愿意把孩子放在私立封闭式学校,既省心又放心;即使自己在家的农民只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要把孩子送私立学校,教学质量是一方面,但是中国人攀比心理也是很强的催化剂。深受读书少的恶果的农民,拼尽所能要让自己的后代受最好的教育,环境、教学质量都不行的农村学校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虽然全国人民的思想觉悟都在提高,但是在农村一些贫困的家庭里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由于教育投资少,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虽不需要自己负担学费,但是光食宿费也得好几百。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而且在农村出现一个怪现象:越是孩子读书多的家里越穷,反而那些孩子不会学习的人家变得越来越富裕。眼看着自己赚的钱只能供孩子读书,孩子毕业后自己还要在农村为其还债,而别人赚的钱都用来盖房

子,买电器,家里一年比一年好,自己家却一年比一年穷,很多的家长动摇了,送孩子上大学的念头也减弱,也就不重视从小的教育。加上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甚至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一个暑假下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不只是在观念上,更多的是客观条件的差距。要真正缩小城乡差距,还得从教育着手。而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就必须提高农村教育的环境和质量,留住年轻的优秀的老师,留住往外流动生源!

第二篇:教育国情之城乡差距分析

教育国情之城乡差距分析

【摘要】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化进行公民教育。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地位就尤显重要。知识经济就像一个放大器,它能把较小的差距急剧地扩大,更何况人为地制造一些条件和机会的差距呢。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的教育应体现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教育的公平尤显重要。

【关键词】收入差距

教育机会

投入比例失调

不公平

有学者主要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在当前条件下的教育机会的差异后认为,中国当前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1.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它也是城乡居民教育机会不均的最严重表现。2.城镇居民的工作单位性质是我国社会分层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标准,仍然影响居民的生活条件及其子女的教育机会。3.家庭经济收入的差距拉大,致使各阶层教育消费方式不同,产生新了的教育不公平。4.由于行业和职位不同所构成的差距扩大,人为地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归纳起来,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差别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在教育上舍得花钱,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却是,在投入上,城乡之间,比例失调:重视城镇,忽视乡村。一些县市,高中集中办在县城,乡村只设初中和小学。这几年,为了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改善城镇中小学办学条件,政府加大了投入,扩建现有高中,新建公立私立学校。几年来,县城里的学校,基建不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有的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似学校。可是,农村中小学在“两基”验收过后,有的地方基本上停止了校园建设,但入学人数却一直在增加,办学条件急待改善。

现在,如果到乡村学校看一看,就会感觉到是另外一个世界:拥挤的校园里,七八十个人挤在一个教室,没有图书室,没有仪器室,没有实验室,没有篮球场,没有乒乓球桌。更谈不上语音室、微机室了。有的学校,老师学生都住校。但是,校舍不够,只好两个老师挤在一间不到十个平方米的小房间住宿,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学生呢?就只得借住在校外,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扩大高中规模,改善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高中发展了,基础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城镇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可以为整个教育树立典型,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仍然是个农业国,中国的大多数人口仍然还在农村,农村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发展。看到城市,忘了乡村,无异于只看到房顶,忘却了基础。小学、初中大部分在乡村,乡村办学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当城市的孩子已经享受着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种种方便与快捷时,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就只能眼巴巴地在书本上、电视里欣赏电脑的美丽造型了。更不用说,利用网络的方便快捷进行研究性学习。教育投入上的马太效应,人为造成了城镇和乡村在教育上的“二元世界”,农民的子女享受“国民待遇”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种现象显示,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校园中“贫困生”、“特困生”日益增多。对农村中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即便是在前几年每年1000多元学费的条件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尚有25% 左右的贫困生。研究表明学费增加10%,约有11%的学生会因难以负担学费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而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平等这个词概括了人类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一切进步,也可以说它概括了人类过去的一切生活,从这个意议上说,它代表着人类已经走过的全部历程的结果、目的和最终事业。”社会平等与否表现在三个方面,条件是否平等,机会是否平等和结果是否平等。上述这种事实上的条件不平等加上规则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必然导致结果的更大的不平等。有位学者说只有教育的相对独立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自身功能。我们急切地想见到一个公平、宽松和开放的教育环境的出现。当然有人会说,这些问题要一一解决起来,可能还会触及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但那些也是要改革的。该到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我们期待着政府所谓“教育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黄行福,教育投入 拒绝马太效应 [M] [2]

勒鲁,论平等 [M]

[3]

彭偌为,平等的教育和教育的平等 [M]

第三篇:新世纪城乡差距分析

新世纪城乡差距分析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到了倒U型曲线拐点的时候,农业和工业将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然而在21世纪,虽然我国已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体制,全面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城市和乡村但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分割、发展模式趋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乡村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就尝试从全新的角度提出大区域视角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新差距及其相对原因和办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贫富差距城乡差异城市化经济增长

著名的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易斯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现代化部门与农村传统部门的收入差距是“陡峭的海岸”,而不是“平缓的沙滩”。这种“陡峭”的程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乡差别”。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别”的“陡峭”远远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社会、经济及政策等方面寻求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社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感。

一、我国“城乡差别”的“陡峭”程度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9、住房的差距

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扩大

10、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的差距

3、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扩大

11、参军方面的差别

4、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差距很大

12、金融信贷方面的差距

5、信息差距

13、婚姻和计划生育的差别

6、科技文化方面的差距

14、社会地位差异悬殊

7、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

15、城乡交换不等价、不合理

8、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以上只反映了城乡之间的“名义差别”,如果再把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对农村居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国家对中小学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等计算在内,城乡之间的“实际差别”将更大。而且,如果按目前的发展态势,这种“差别”本身必然会造成更大的差距。居民的经济收入决定其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包括医疗)、资本积累(银行储蓄、拥有的其他生产要素)、受教育程度、价值取向的变化甚至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居民的经济收入。可以说,“城乡差别”的根本在于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将呈现日益扩大“城乡差别”的趋势。

二、“城乡差别”日趋扩大这一问题的解决事关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令人忧虑的是“城乡差别”日趋扩大的现实困境是:发展模式趋同而贫富差距拉大。

1.1“城乡二元”和“本外二元”结构继续存在,城乡综合统筹能力尚待加强

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环境,是选择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前提。另外,外来人口边缘化倾向日益显现。在中国的不少城镇,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住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应均造成较大压力。外来人口生活条件差、就业不稳定,常年生活在城市却不能转化成城市居民,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1.2“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城乡发展模式趋同

工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城乡各自发展特色无法体现,而这种通过乡村工业化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在现实中也逐渐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环境污染严重、土地单位产值低、企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

1.3 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

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户籍制度壁垒限制了劳动力合理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转移就业稳定性差。社会保障制度在多数地方还未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受到管理体制约束;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滞后于经济发展,使得农民更多地依赖土地的保障功能,这既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也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定居。

1.4 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突出

一般来说,作为农民工的主要流入地,发达地区需要在为非户籍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按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没有将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其中,发达地区为非户籍人口提 1

供基本公共服务,容易形成“洼地效应”,使流入地政府无法承受。

1.5 村镇规划建设滞后,乡村特色不明显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散”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中国大约67.5%的镇生活污水没有经过集中处理,26.5%的镇没有垃圾处理站,52.2%的村没有实施垃圾集中处理,无论是在农村饮水安全,还是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方面都落后于长三角的大部分市。村庄规划的滞后也造成了生活区与工业、农业生产相互混杂,污染严重,“城不像城,乡不像乡,城又像村,村又像城”;城乡呈连绵无序拓展的态势,乡村生态景观格局消失破坏殆尽。

三、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结构特征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

1、它带有计划经济的深深烙印。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最主要是受政府人为干预的强烈影响政府干预是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来实现的,城乡生产关系的变动不一致也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这就人为的割断了农村内部产业间的联系,也割断了城乡间多种产业间的自然联系,人为的制造出了城乡间的二元格局。另一方面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内生的和强大的。其城乡两种不同的身份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及两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和文明形态,主要是内部制度安排形成的,是内生的。

2、从社会结构来看,户籍制度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虽然户籍制度在部分城市得以改革,但目前仍围困着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发展,浪费了人力资源,不仅对农民造成不利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3、从政策方面看,也在反映和强化着二元结构。国家的投资、分配政策和一系列相关的方针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原有的“政策惯性”相关。面对农村耕地日益减少,农村人口日益增加剩余劳动力队伍不断扩大农民日趋贫困的现实,农民仍得不到公平、公正的政策待遇,对农村投资少,有些公益事业还向农民收费;城乡企业待遇不同,且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严重;农村居民税费负担重。城市居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户,只需交纳工商税、增殖税等,而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户核私营企业除了要交纳工商税、增殖税、所得税外,还要交纳村提留,乡统筹、农业税还要出义务工等。

四、缩小城乡差别的政策建议

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此项任务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就能真正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制度,就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调整农村结构,繁荣农村经济。

(二)加大农村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发展乡镇企业。

(六)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合理因素。

(七)减轻农民负担。

(八)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我国城乡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态势由来已久,突出的表现是城市和市民更多地在增长中受益,而乡村和农民却日益边缘化,城乡差别正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认真研究城乡差别的表现,深入分析引起城乡差别变化的原因,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少国.城乡差别研究概述[J].福建: 经济红楼,2008,(9).[2]林善浪.中国问题报告[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5).[4]李永涛.邓小平理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5]王珏.现代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分析[J].北京: 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6).[6]吴正源.邓小平理论渊源与发展[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8.

第四篇:城乡教育差距问卷调查

1.您现在的教育水平()A、小学B、初中C、高中或中专

2.您来自()A、城市B、乡镇C、农村 3.您所在地学校基本配备了以下()(多选)

A、基本教学用品 B、实验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C、基本齐全的体育设施 D、电脑 E、空调 F电风扇 G、投影仪 4.你们班有多少人()

A、20人以下 B、20到40人 C、40到60人 D、60人以上 5.你平均每天晚上要做多长时间的家庭作业()

A、一般没有家庭作业 B、1小时以下 C、1到3个小时 D、3小时以上

6、除了假期,您大概每天睡多久?()

A、8小时以上 B、7至8小时 C、6至7小时 D、5至6小时 E、5小时以下 7.周一到周五您每天上______节课?(含自习课)8.你一般看哪些课外书()(多选)

A、《十万个为什么》、《未解之谜》之类的科普书籍 B、世界名著 C、《读者》之类的期刊 D、实时热点、政治之类的书籍报纸 E、青春校园小说、武侠奇幻小说 F、漫画 G、从不看课外书

9.你个人所拥有的电子产品()(多选)

A、电脑 B、手机 C、MP3 D、点读机 E、其他

10.你上网一般干些什么()

A、玩游戏 B、聊天 C、逛网站 D、学习E、我很少上网 11.你参加过乐器、舞蹈、绘画等兴趣培训班吗()A、参加过 B、没参加过

12.你觉得,你将来会在哪里发展()

A、本市内 B、本省的省会城市 C、北京、上海等大都市 D、出国 13.在你周围,被要求缴纳择校费的情况普遍吗?()

A没听说 B较少 C一般 D比较多 E很常见 14.在周末,您在学习上一般都做些什么?(多选)()

A、家教辅导 B、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C、自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D、参加兴趣辅导班 E、到学校参加统一辅导 F、其他_______ 15.您所在学校进行实验教学时使用实验室的频率?()

A、从未使用过,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 B、偶尔使用,大多数是老师演示

C、经常使用,除了少部分实验之 D、每次实验都使用,并且额外还会对有兴趣的学生开放 16.、您是否使用过学校的图书馆? A、有(选此项则跳过第13题)B、没有 17.如果您没有使用过图书馆,为什么?()

A、学校没有 B、学校不开放 C、有但不想用 D、其他_____ 18.您认为学习是()

A、一种乐趣 B、不得不做的事 C、没有意义的事 D、不清楚 19.您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是什么?()

A、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拥有知识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B、除了读书,还有其他许多成才和成功的途径

C、读书要花费太多的钱和精力,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好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摘要:xx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更需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等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联系城乡居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要紧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变革和创新步伐,确保始终保持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信用社 对策研究

当前,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程中,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也将面临新的问题、机遇、挑战,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给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xxxx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动。农村土地改革逐步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正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非农业发展对金融资金的有效需求急剧增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的有效需求也大幅度增加,除了存款、汇兑、结算、银行卡等传统银行服务外,消费信贷、理财、电子银行等新兴金融服务也逐渐走入寻常农民家庭,为农信社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

农村整体的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城镇和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需要综合性、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更丰富、更完善的金融产品;促进农业增收,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因此,农信社必须在信贷管理制度、集约化经营、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创新,加快经营转型步伐。否则,就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很难适应现代金融竞争的形式。

二、城乡一体化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信社与“三农”同根同源、互相促进,要从战略定位、金融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实施变革与创新,增强助推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金融能力。农村金融业务普遍存在效益较低等问题,农信社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往往面临更大的商业化经营压力。在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现实情况下,对农信社给予适度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增加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能够让农信社有动力、能安心地去从事“三农”服务。所以,切实提升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是基础,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是保障。

(一)切实提升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

1、找准并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市场战略定位。从农信社长期的实践看,坚持“三农”战略定位不仅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体现政治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更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找到路径。农信社应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城乡一体化大潮,努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大的难题。

2、扩展城乡普惠金融服务新渠道。

继续发挥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代理、便民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从主要依靠物理网点转变为物理网点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新型渠道并重转变,最大限度地打通金融服务渠道。以开放的姿态致力于同业合作,侧重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特别是注重把小银行的灵活性和地缘优势与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财、保险、债券、外汇、资金等市场上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为农村地区提供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

3、实施多元化、差异化信贷支持策略。

针对城区、城郊、城镇“三城”客户群体,认真分析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金融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实行分层对接、分类管理,落实“双层经营”战略,既满足小额信贷的需求,又支持较大项目的发展。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入手,开发出符合农村实际、有效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产品,完善涉农贷款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一个由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政府、企业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机制,让信息更灵敏、反应更果断、服务更到位,做到一旦有项目,就尽快落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共同体等一系列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做到应贷尽贷,大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

4、创新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针对涉农金融服务“风险高、成本大”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涉农业务风险管理措施,出台单独的准入、担保、拔备和核销等规定,合理设定“三农”业务风险容忍度,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涉农业务的制度、流程,增强制度、流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整套适合涉农业务需求的信贷制度。以信贷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对涉农贷款用途、资金流向、客户生产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搭建服务平台,落实反担保措施,借助政府的力量降低涉农业务信用风险,确保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

5、进一步深化农信社体制机制改革。

按现代银行的管理理念,以股份制作为方向,扎实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引导农信社进一步强化法人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以及负责任的经营层,切实形成科学的权利制衡、利益激励和责任约束机制。建立区别于城市的金融产品研发、客户营销、服务渠道、风险管理、考评体系,以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培育本乡本土的金融服务队伍,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涉农服务组织体系。同时借助省联社“小银行+大平台”的完整的体系,提升农信社的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1、继续实施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对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实行长期的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政策,以降低支农金融服务成本。对农村金融机构接受、处置抵债资产给予免征税费,降低不良贷款处置成本。全面落实县域涉农贷款的增量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杠杆作用,激励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2、帮助化解历史不良贷款包袱。

因计划经济体制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欠款、农业灾害等造成的不良贷款,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以现有扶持政策化解这些历史包袱远远不够。建议人民银行以专项票据形式对2007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给予以置换;建议国家在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重点解决拖欠农村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把乡村两级拖欠不良贷款纳入政府预算,逐年予以偿还。

3、取消存款开户歧视性政策。

尽快消除有关机构对农信社等禁止开立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存款账户的歧视性政策,使其与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同等待遇。全面下放农村资金存款的管理权,允许财政、社保、住房、教育及国家其它基金在农村金融机构开户存款,鼓励地方有关涉农单位、企业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户,以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支农实力。

4、健全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建议考虑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进程,并由财政出资设立涉农风险补偿金,同时,建立涉农信贷担保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解决涉农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问题。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领域。

5、实施差异化监管准入要求。

建议考虑农信社的业务规模、所在区域及支农贡献等综合因素,动态调整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标准,不搞“一刀切”,以增加农信社支持“三农”的资金供给规模。建议考虑农信社历史包袱较重及承担支农的社会责任,造成经营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在存款保费制度设计上,制定适当低于城市金融机构的费率,以使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实力用于支农。建议对主要监管指标达标、内控管理机制健全、资产质量较高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放宽业务准入要求,如对银行卡等技术成熟、普遍运用的金融业务,允许农信社全面开办。

6、营造良好的城乡信用环境。

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监督和完善征信建设体系,使自然人和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其他财务信息更加完善,便于金融机构准确掌握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以打击逃废债和深化诚信宣传教育为重点,以金融信用环境治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信用环境建设范围,促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下载关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分析---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分析---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义协(2011)03号关于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情况的调研报告最近,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集中居住区建设进展......

    全县城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把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入推进“文化进城”工作,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县委办公室会同县文体局等有关部门,就我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做了详细地调查研......

    城乡贫困家庭调研报告

    城乡“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生活现状与对策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好城乡贫困家庭生活困难问题是解民生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转型步伐加快,除低保等常规弱势群体外,因疾病、意外事故......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团队进行调研的主题是:群岛新区大物流核心——舟山离岸式深水港区建设基地调研,而经过了多天的实地调查、查询相关资料、询问老师等,本小组已经有......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1关于本地驿前镇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白家明*摘要:随着国家对乡、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视,近二三十年全国各地乡、镇的经济发......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践单位:****居民委员会实践时间:内容:基层政府实践参加活动:探访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慰问贫困低保户老人、社区卫生治安大检查、......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桂林商家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一、活动概况 桂林商家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半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对桂林各行业的商家企业进行采访调查研究,大体上了解了它......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理学院 统计111 孙瑜娇 2011211811 社会实践这个问题,我们对此并不陌生。什么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就是亲生经历的具有社会性质的事情,以丰富自我为终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