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是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是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让城乡之间渐行渐远,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业、农村、农民成为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重要问题。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并提出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决策,农业、农村、农民改革发展即将迎来新的机遇。本文就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提几点看法。
30年前,包产到户释放了中国广大农民压抑已久的生产积极性,甫一施行,农业便得以迅速恢复,农民温饱从此有了保障。但发展永无止境。经过30年之久,包产到户造就的以农户(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上难有新突破。对此,我们认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大发展,就须突破农户(家庭)的小生产经营局限,实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
从我们调研情况看,在农业产业化推进中,广大农民和民营企业在实践中先后创造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一些地方进一步发展成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业商会)+经营大户(一般农户)”模式。这些模式深刻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和社会协调方式,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民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了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我们认为,“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是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应当提倡、推行和发展这类模式,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在各个方面支持这类模式。
在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方面,对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主要是进一步“扶优、扶大、扶强”,要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建设,提高其产业关联度、精深加工能力、规模集约水平、辐射带动面。要鼓励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组建企业集团,争取上市融资,发展优势品牌,增强市场影响力。对中小企业,要在财税、信贷、保险、科技等方面给予其更有效支持,以
解决融资难、水平低、力量弱的问题。要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以品牌、技术、资本和市场为纽带,建立农业产业集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方面,要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突出特色,提倡“一村一品”,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显著、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要围绕基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土地整治、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建立并完善与基地生产相配套的信息化服务、动植物防疫检疫、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引导基地生产推进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产地、基地认证,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基地产品质量与信誉,提高竞争力。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在放手大力发展的同时,要通过推广成功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引导农民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真正建立起自愿自治、利益互惠、民主管理、有效运行的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合作社经营面临融资难、实力弱、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国家要在财政金融上大力支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对合作社不仅要免收增值税和印花税,还要免收一切其他税费。要通过财政直接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合作社开展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人才引进、良种培育以及设备购置、农资购销、产品加工和季节性周转资金信贷等。要采取鼓励措施推动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对合作社的融资服务,对提供服务者给予在成本核算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尽快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在农业产业商会发展方面,要鼓励由龙头企业牵头、以农业产业企业为主、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农户参与,建立各类商会组织。商会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利益的保护者和合作社与农民利益的维护者,是行业规范与秩序的自律者,是联系政府部门的桥梁和协调企业与农民关系的纽带。支持农业产业商会发展,一是为其注册登记提供便利,以利其正常开展活动;二是明确商会(协会)与合作社的功能、作用界限与区别,避免两者在运作上的混淆;三要充分发挥其在产品技术标准制定、执行和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国际农产品反倾销、反非贸易壁垒应诉中的重要作用。
在农业专业农户发展上,要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不仅应允许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的形式,而且应当允许以抵押、股权的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完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系机制,通过产销合同、订单农业、保护价格、农民入股、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要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推动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一步面向农户开展
服务,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逐步允许一县开办一家村镇银行和若干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农业保险工具与品种,扩大专门针对专业农户的保险服务。加大对专业农户的财政补贴和信贷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其更新设备、扩大规模、推广先进技术、提高集约水平、发展绿色食品。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目录
主要范围
发展概况
有利条件
主要范围
1、以农业(广义)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形态。
2、观光农业是指为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等活动的农业.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
(l)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
(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
(5)民俗观光村:到民俗村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气息。
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可以预见,观光农业这一新型产业必将获得很大的发展。[1]
有利条件
在我国发展观光农业,有着众多有利条件: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3、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目录 概念范例概念范例
展开
概念
来源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
形式与意义
休闲农业中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休闲农业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里人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
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休闲农业(在大陆又称观光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为促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乡村景观与休闲产业研究会和中科地景规划设计机构牵头,组织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台湾暨南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协会、台湾辅仁大学景观设计学系、台湾统茂休闲产业集团等单位专家,共同编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丛书》,相继出版相关理论著作和实践案例。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丛书》的作者是不同的学科背景下和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其著作成果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本套丛书的特点是:
系统性:丛书系统的阐述和总结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过程、现状、类型与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态势。
综合性:丛书围绕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方向,内容涉及地理、景观、旅游、农业、生态等多专业领域,具有综合性。
实用性:丛书既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探索,又有具体的规划设计实践案例,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创新性:丛书瞄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和研究前沿,注重理论探索与应用,具有创新性、前瞻性。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丛书》是我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合作研究的重要学术性成果系列,它的相继出版不仅将推动中国海峡两岸合作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而且对促进海峡两岸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范例
种植业
梅家坞坐落在杭州市城西山区,是有名的龙井茶产地之一,过去这里的村民靠采茶、制茶、卖茶维持生活,原始的生产方式效率低,收入微薄。随着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茶楼形式的农家乐旅游,沿公路居住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在开办农家乐、茶楼,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水产养殖业
萧山亚泰养殖休闲山庄位于萧山水产养殖区内,连片的鱼塘,肥沃的土地使这里自古就是一个鱼米之乡,而这里出产的肥鱼更是涌入了各市大大小小的菜市场,但是过于单一的水产养殖业和过于集中的竞争是这里的农民屡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入不甚理想。亚泰养殖休闲山庄第一次把休闲旅游和生态养殖观念引入了水产养殖业,并在吸引旅游的同时,把
亚泰生态养殖的理念传播开来,“亚泰”商标引领着萧山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
主题农业
蓝调庄园位于北京朝阳区金盏乡楼梓庄村南,隶属朝阳区CBD板块,区位独特且交通便利;土地平整,种有蓝莓、草莓等水果,和天然温泉资源。
蓝调庄园区别去其它的农业生态园和郊野观光园,而是一种以身心的愉悦、放松、享受、高端消费为特征的田园会所。
主要景点:
“私密园”温泉,采用独立空间的设置,营造生态的环境,尽显高端的华贵。
蓝莓是项目地所种的水果之一。这是一种原产地美国的水果,被誉为“水果中的皇后”。电影《蓝莓之夜》中浪漫的爱情故事,为蓝调庄园渲染了浪漫的氛围。
“爱的伊甸园”——用花草(秋冬用夜光拼图)拼成“I love you” 的大地景观,并设立求婚台、求爱台、婚礼场地等,营造浪漫的气息。
蓝调也称布鲁斯(blues),是源于美国的一种音乐形式,传达着一种优雅、深沉的气质。现在,人们多用“蓝调”形容一种生活方式,表达一种浪漫、恬静、与世无争的意境。蓝调庄园就是应用了这种思想,并且设立“布鲁斯餐厅”、“蓝调派对吧”等,将蓝调的意境进行到底。蓝调庄园还根据时间的不同推出不同的水果,并在社会上倡导一种“水果时刻表”,提倡大家按照季节,跟着“四季果庄”一起吃水果。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1)生产标准化
协会作为农民合作组织,通过指导员按标准化生产规范向果农提供技术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执行肥料,虫情报告,打药,绿色标准统一,组织专家来为农户传授科学管理技术,安排8个技术员到田间地头对随时直接解决农民的疑难问题,引进杀虫灯和赤眼蜂来治疗卷叶虫,采用果实套袋方法使果实上的农药残留问题得到很好解决,果表细嫩,使用反光膜使树下60%的苹果变红等等。协会在苹果生产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注入,确保了水果达到统一质量标准,最终提高了收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为提高水果的附加值,使水果销售过程合理化,提高效率,公司通过协会建立了果袋厂和肥料厂,以及冷藏库、运输中心,并在超级市场、批发市场等经营机构建立了分支机构。协会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和加工、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方面的现代化优势,将水果集中起来,统一销售,确保果农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增收。(3)品牌经营
注册了东马屯商标,提高了果农的品牌经营意识。通过塑造当地水果品牌,在果品产业受到利益侵害时能更有效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果农利益,在走向国际市场时也更有品牌优势,有利于提高市场对当地水果的认可度,因此进行品牌经营是提高利润空间的有效途径。(4)获得政府支持
农民联合体根据瓦房店当地政府扶植农民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及时获得政府在信贷税收和财政等方面的扶持。5.东马屯模式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1)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果农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果农是直接从事果品生产的劳动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其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能力的强弱,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多只有初中毕业,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后。当地政府应该联合企业,多管齐下,提升果农素质,最终实现果业的长足发展。(2)提高协会运作的规范性、组织性
当前模式下,协会主要发挥生产中的组织以及产销环节间的纽带作用,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协会运作规范性不够,除了要有明确、正式的协会章程,还要进一步加强与果农的联系,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协会应该进行有序的管理和组织,协会各类活动、培训应该有计划的开展。此外果农作为会员所应承担的责任也应该进一步明确、落实。(3)保持产业带头人的积极性、开创性
按照目前的情况,在协会内部、企业内部,一些带头人对于整个模式的运作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这些带头人多与农户关系紧密,其行动对果农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措施,激励这些带头人或先行者,保持其进行果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模式发展中发挥开创精神,才能保证整个果业产业链能够顺利运作,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当地果农共同努力,加快果业发展。(4)进一步密切协会与农户的关联
目前类似的模式实施时多以协会领头人的威望维持其运转,而果协会员进出自由,形成了许多果农“有利就来、没利就走”的状况,协会和果农呈现出一种极其松散型的组织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利于协会发展,也不利于整个果业经营模式的正常运作的,最终也会使果农的切身利益遭受损失。因此需要进一步密切协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促进产业链条的发展。
(5)从根本上扭转观念,合作共赢,调节好果业公司和农户利益上的矛盾关系
如前所述,公司与农户之间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因此在水果品质和销售价格之间形成了根本性的矛盾。但是要进一步获得发展,打开市场,打出品牌,果农与公司就必须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才能提高当地水果产业的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必须扭转观念,在公司和果农之间协调好利益关系,解决现存的矛盾、对立问题,相互合作,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双赢。6.东马屯模式推广的意义 东马屯模式尽管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对于其他地区的果业生产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将单个果农组织起来,在水果产销过程中进行统一的企业化运作,充分利用组织优势,为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东马屯的实践情况来看,东马屯模式在有效缓解果品产销矛盾、促进果品价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协作模式,稳定了果品产销关系,协助果农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使得果农由小规模、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当地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模式中,协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标准化生产,通过使水果生产集约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则充分发挥其物流功能、价值实现功能、信息反馈功能以及企业在信息、销售、市场上的灵活性,更好的实现果品价值。具体来说,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果农利益,增加果农收入
在果品产销中,由于实行协会会员果品统一由同一企业销售,使其在局域内的果品销售具有垄断性。在果农利益实现的同时,使果品产销的根基也变得更加稳固。与分散的果农相比,它有以下优势:一是在果品出售上,由于果农合作组织在和龙头企业或其他运销商就果品价格的谈判中讨价还价能力提高,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并有效避免果农出售果品时的相互压价行为。二是在果品产销中,组织起来的果农能较好地利用组织的力量约束龙头企业,以防止企业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三是在利益分配上,果农合作经济组织牵头创办的辅助性生产企业、如化肥厂,套袋厂等,通过按照交易量返还的原则,将销售或加工增值的部分利润返还给会员,进一步增加了果农的收入。(2)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
经由果业协会,瓦房店的水果生产实现了组织化,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果品的标准化生产正是立足于果品生产专业化的,因此东马屯模式可以有效的借助果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果品质量是果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在果业协会的指导下,果农可以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市场信息,才能有组织地按照果品市场的需求信息调整生产结构,进行果品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单产及品质。东马屯模式及对于提升果农的综合素质、提高果园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3)打造地方水果品牌,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
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协作模式,协会指导生产,上联企业、下联果农,可以将龙头企业获得的有关果品的市场信息及时传递到果农,帮助果农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也有助于果品产销链条的稳定。而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协会和果农,在果品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开拓果品市场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果业的兴旺。在东马屯模式中,企业通过协会同分散的果农相连接,才能实现果农通过果农合作经济组织及时稳定地向龙头企业输送高标准、高品质的果品,这正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最终通过东马屯模式有效的将果农、协会及企业联系起来,有利于打造地方水果品牌,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4)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水果产业整体竞争力
首先,在东马屯模式中,产销链中的各个环节通过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减少产销间的衔接成本,降低总的生产成本。其二,这一模式中,果农、协会及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相关体,在产销过程中,一方面,产品信誉不仅会因为是果品产销链各成员实现共同利益的有效保证而得到各成员重视,提高合同或契约的履行程度;而且,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产销链核心企业的组织规模和实力的增强,也会增强果品的品牌效应,提升市场信誉。
其三,果品质量将会通过果品产销链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得以提高,在果品生产环节,果农在协会的统一安排、指导和约束下,能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进行果品的统一生产,保证果品在生产环节的标准化。在产后环节,规模和实力得到加强的果品加工、运销企业也能为了整个产销链的共同利益,严格按照标准化规程进行操作,并且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加工、运销企业也会主动紧跟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标准。果品产销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果品产销衔接的交易成本。[7]
(三)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 1.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概况
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位于瓦房店市老虎屯镇,是由天福龙销售公司为了保证葡萄收购质量,解决买卖两条心问题发起成立的,包括科研、培训、生产、销售等整个葡萄产业链的社会化协作体系。该组织以农户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特许加盟为模式,以资源整合为理念,以资本化为运作方式,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三方面共赢合作的舞台。
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主要有三大组成要素:盟田种植合作社、服务型专业合作社、以及天福龙销售公司,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类似于“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协作模式。(1)盟田种植合作社
现阶段,盟田种植合作社只有一个葡萄种植示范区。天福龙公司统一租用500亩葡萄示范区,以50亩为一单元,按照国际有机食品管理要求设立管理机构。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种植合作社的建设。示范区是合作社法人的孵化器,是供有意向的农户参观学习的地方。将来,模式推广后,将由合作社法人出面组织农户,以300-500亩为一单元,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葡萄联社统一规划,同时对水电路配套。合作社以股份形式经营,以社员年销售额的10%作为合作社基金及养老保险金,余额全部返还社员。(2)服务型专业合作社 它是天福龙公司与投资者管理者之间形成的股份合作社,天福龙公司占30%股份,包括: 盟田苗木合作社,负责提供苗木。盟田机械化合作社,负责开沟、埋土、除草等田间作业。3 盟田水利合作社,负责提供水利保障。盟田植保合作社,负责提供特制农药,包括石硫合剂厂、沼液制剂厂。盟田肥料合作社,负责草炭土改良,家庭草木灰收集等,提供特制有机肥,包括有机肥厂。6 盟田采摘合作社,负责葡萄采摘。盟田贮藏合作社,负责葡萄贮藏,一个合作社一个贮藏区。8 盟田包装合作社,包括泡沫箱厂,纸箱厂,塑料制品厂,果袋厂。盟田葡萄酒合作社,用不合乎商品果标准的葡萄做干红,初期为家庭作坊式。(3)天福龙销售公司
天福龙销售公司集合国内外果业销售精英,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市场份额,与国内五十多家超市和二十多家国际行销网络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远销俄罗斯、泰国、新家坡、香港等地。2.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正在建设中,我们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从盟田葡萄产业联合设的实践来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实践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管理、市场开拓、产品收购、模式推广等四方面,盟田在解决这四方面问题中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在生产管理上,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由于盟田葡萄产业联合设现在只有一个示范基地,所以我们以示范基地为例,据管理人员称将来的种植合作社管理模式与示范基地基本相同)基地管理人员把500亩示范园分成十个区,每个区50亩,承包给他们称之为“农场主”的农户,整个葡萄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资金投入由农场主负责,收益归农场主所有。各种服务型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生产或采购苗木、化肥、农药、套袋等生产资料,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或者成本价卖给农场主,这样做既有利于葡萄的标准化生产,提高葡萄质量,又有利于降低农场主的生产成本。在葡萄生长过程中,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负责打药、除草、整枝、套袋、稀粒等工作,工资由农场主支付(当然,如果农场主愿意自己做并能够胜任也可以自己做,合作社予以技术指导)。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产品质量是关键,影响葡萄质量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农药、激素等不符合绿色产品标准的化学试剂残留问题,一个是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即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产量(因为水果生产中常常为了提高水果质量人进行工稀粒),前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型措施,如统一施肥施药,实施套袋生产等加以解决,后一个问题则比较麻烦。从根本上说,后一个问题是利益问题。农民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因为他们认为多产就能多卖,多卖就能增加收入。但是他们却没意识到,他们通过膨大剂、乙烯催熟剂等化学试剂提高产量的同时,产品质量也降低了,价格也下降了,甚至有的时候卖不出去。仔细盘算下来,如果有好的销路,质量提高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产量提高。基地管理人员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辅之以套袋(统一从台湾采购的)数量(亩产3000斤,一串葡萄0.8-1.2斤,就只发3000个套袋)、包装(每箱五公斤,包括十个小包装,这种小包装只能装下0.8-1.2斤/串的葡萄)等技术手段,同时以含糖量为标准,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测体系,从葡萄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保证产品质量。
在市场开拓方面,天福龙公司立足优质产品和成本优势,面向国际和国内高档市场,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开拓市场。或者带着产品直飞目标市场,寻找独家代理机构,或者在目标市场的大型超市设立天福龙专柜,直接销售。
在葡萄收购方面,天福龙公司为农户提供了两种模式,一种是断价式,即在农产品采摘后按一定价格(通常有一个最低保护价,市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价计)统一收购,这与一般的订单模式相似,是天福龙公司为了应对农民观念转变比较慢的问题采用的过渡模式;一种是合作式,即自始至终农产品的所有权都在农户手中,贮藏还是卖鲜果由农户自己决定,如果贮藏,费用也由农户自己负责。天福龙公司只相当于众多农户的一个销售代理,负责组织装车、运输、销售,最终按销售额的8%收取服务费,余额全部返还农户。销售后如果消费者发现问题也由农户负责。为了不伤害农民利益,对于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天福龙公司在降低一定价格后全部予以收购,或者用于制造葡萄酒,或者以较低价格走向市场。
在实践中,常遇到这种问题,即生产模式很好,但由于农户风险承担能力较低,思想观念转变比较慢,他们也不敢加盟。为了进行模式推广,天福龙公司采取典型示范的方式(即成立了前述示范基地),用实实在在的收益说话,吸引大量农户加盟。3.成功原因分析及借鉴意义
虽然盟田葡萄产业联合设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但是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前景广阔。我们认为,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之所以有如此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因地制宜,避实击虚,选择优势水果品种
盟田所在瓦房店市老虎屯镇,位于北纬40度至41度之间,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法国波尔顿镇处于同一纬度,因昼夜温差大,适于葡萄等温带水果生长。在选择种植水果的种类时,盟田避开当地大规模种植,在全国竞争比较激烈的的苹果,选择了巨峰葡萄,这种葡萄只在日本和台湾有种植,但是气候条件远不如瓦房店,再加上瓦房店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低廉的土地租金,盟田可以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2)深挖市场,准确定位
据统计显示,现在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水果产品供需情况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即低档产品供过于求,高档水果虽然价格很高,却一直供不应求。当地龙头企业抓住这一机遇,定位高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赚有钱人的钱”。(3)科学管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保证产品质量 其实前述市场需求,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却苦于生产不出来优质水果。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统一施肥施药,使用套袋技术,解决了农药、激素等化学试剂残留问题;二是多管齐下,解决质量与产量的矛盾问题(具体措施在前面生产管理中);三是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测标准,质量指标的选择很有学问,盟田以含糖量为核心建立的质量指标体系,不仅不易操纵,而且在同一产地的同种水果之间,波动比较小,分布比较均匀。(4)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很多好的农业生产模式之所以在实践中不成功,不是因为模式不好,而是推广方法不当。盟田采用这种推广方法,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由于有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利于农户接受。
从盟田葡萄产业联合社的实践来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模式,只要解决好市场定位、产品质量、品种选择、推广方式等四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而他们在解决上述四方面问题时的经验,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四、结语
从瓦房店市的实践情况来看,农业产业化在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模式,只要符合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妥善解决模式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是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解决农产品的市场问题。这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农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建立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保证优质商品果走得出去,一般水果消化得了,内外结合,优势互补。
2.本地化,所谓本地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以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选择适合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种植作物。3.专业化,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农业企业专业化要求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各企业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生产项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农艺过程专业化又叫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要求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组织来完成。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各地区逐步由“千篇一律”、“万物仅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只有实现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才能充分发挥各专业化组织的比较优势;只有实现农业地区专业化,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规模化,规模化是建立在农业地域专业化的基础上的,通过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批量采购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有可能根据当地土壤特点,开发出适合的有机肥,从而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另外,规模化生产,可以创造资金、技术等条件,增强农业垃圾的回收处理能力。5.标准化,所谓标准化,是指按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生产出符合一定标准的农产品。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提高果品质量,满足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要求,提高利润空间;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品牌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6.一体化,所谓一体化,是指农业生产各利益主体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一体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第三篇:简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浅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 基地 农户” 基地+农户
一、公司+基地 农户”的概念及基本运作方式
概念: 概念: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为龙头,重点围绕经一种或几种 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的经营,形成“风险共 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基本运作方式: 基本运作方式:龙头企业和分散的农户签订合同,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原料,技术服务 和成品回购。种植——收购商——农副产品精加工——销售公司——超市、农副市场 ——收购商——农副产品精加工——销售公司——超市 市场、种植——收购商——农副产品精加工——销售公司——超市、农副市场、个人
“公司 基地 农户” 基地+农户
二、公司+基地 农户”模式中基地存在的必要性 农户”
1、公司 农户”概念、两者之间关系及优缺点、公司+农户 概念、两者之间关系及优缺点 “
概念: 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 概念 是指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公司签订的合同,销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1)公司)职能: 职能:给农户提供培训、编制种植计划、提供生产资金、技术力量及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收购以及其他服务。要求: 要求: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大、高效率的管理、信息渠道广、形成规模、带动 作用强。(2)农户)职能: 职能:生产,投资 要求: 要求:接受培训,生产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优缺点: 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1)(2)有
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合;(3)优点: 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4)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商品化程度;(5)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和保护农民利益。更重要的是,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节约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成本降低)缺点:
(1)存在信息和履约方面的制度缺陷,从而使合约失败或者发生违约。
(2)缺 缺点: 乏与农民利益更紧密的结合。具体表现为 3 个方面:第一,一旦农业经营的利润不再丰厚,公司就会转向其他领域。第二,利润分配不能使农户充分受益,真正的利润返还额在公司利 润中只占一小部分。第三,公司往往对风险进行传递而不是加以负担。第三,第三 公司往往对风险进行传递而不是加以负担。
2、基地应运而生、概念: 农业生产基地就是在全国或者地区农产品经济中占有较重地位并能长期稳定地向 概念: 区内外提供大量农产品的集中生产地区。如粮食、油料、糖料、蔬菜、牧业、渔业等各种生 产基地。职能: 职能:基地是公司的代理方,对分散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弥补了 “公司+农户”的组织缺陷,同时,基地是农户利益的代表,对于公司的违约行为有很强的 制约作用,分摊诉讼成本也比较低。基地组织是联结农户与企业、市场的有效中介组织,它不仅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同时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要求: 要求:
1、强调生产的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使基地尽可能成方成片,形成规模。
2、在基地管理上 在基地管理上,重点强调生产技术规程的组织实施,推行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等 农资供应、在基地管理上 农资供应 统一服务。统一服务
三、基地的类型、优缺点 基地的类型、1、自有基地、企业直接买断土地使用权(承包权),基地农民成为企业工人,实行工厂化管理和种植。优点: 优点:最终的好处是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经营,企业的优势会异常稳固。解决了履约率 低的问题。缺点: 缺点:投资大,组织难度大,不能解决三农问题。
2、入股型基地、企业与农户达成协议,建立股份制生产基地,是企业与农户在产权层面上的联结。优点: 优点:农户更好地分享到了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利益联结更紧密,解决了利益 联结不紧密的问题,农户有积极性,稳定了契约。缺点: 承担一定风险。缺点:农户承担一定风险 承担一定风险
3、合同型基地、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生产和经营风险按合同规定分担,是企业与农户在经营 层面上的联结。优点: 只要产品合格,优点:农户利益有保障,只要产品合格,农户的风险很少 只要产品合格 农户的风险很少。公司货源有保障,降低成本。缺点: 农户积极性不高,需要基地农户组织化水平高才能发挥基地的 缺点: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户积极性不高 农户积极性不高 中介作用。
4、收购型基地、企业和农户直接发生关系,实行口头协议,双方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各自履行其责任、企业和农户 权利和义务。目前,80%以上的企业采取了收购型的办法。优点: 优点:进入成本低,组织简单。缺点: 缺点:安全无保障,原料不稳定,由于门槛低,容易招来大批竞争者。
四、基地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基地组织是农民基于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的、自愿性的、民间性的组织,因此它的建立 应该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要根据市场化的进程循序渐进,而不能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 法来强制推进,要尽量避免基地组织行政化、封闭化的倾向,尽可能地保持其自愿性、民间 性、开放性的特色。
第四篇: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隆安县金穗农工贸公司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
来源:
2005-11-25
自治区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隆安县金穗农工贸公司成立近十年来,坚持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公司的壮大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公司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被公司租用土地的农户年实现收入16000元。其运作模式是:一是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农户收取地租,并被公司聘用为长期合同工。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公司以平均每亩150元的价格租用附近农民的荒地,并聘用被租用土地的农民为合同工,这样,即能让农民得到双份收益,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农户收取地租平均每年达到5500元,合同民工年收入达9000元左右,公司经营的土地面积扩大到
13000亩。二是成立香蕉协会,构建利益共同体。由公司牵头,把数百户分散的蕉农组织起来,按统一标准生产、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统一包装,统一使用同一商标品牌,统一组织协调销售。这样,使蕉农的纯收入每亩增加520元,香蕉产业化也得到不断提高,目前,公司及其周围的香蕉生产规模已达到10000多亩。三是培训农民工,促进公司与农户种植水平的共同提高。公司定期开展生产技能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示范讲解,引导民工逐步转变生产观念,不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几年来,接受培训民工达30000多人次。这些受训民工利用最新种植技术,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每亩提高效益80元左右。(县委办)
天华牧业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2005年,五江天华科技有限公司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自2001年11月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采用国家“863”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快速繁育安格斯纯种牛,公司迅速成为全国较大的胚胎移植中心。2005年,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设计建成了年产500头纯种安格斯牛的种牛场及年屠宰分割10万头肉牛的标准化生产线和在建年宰100万头牲猪生产线,天华牧业于2005年11月16日隆重开园,公司正朝着“舞农业龙头,富农村万家”的目标奋进。
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中国蔬菜市场网 2005年08月16日08:24
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大蒜出口基地。据青岛海关统计,2004年出口大蒜82万t,创汇达3.18亿美元。
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大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HACCP 3个认证体系的认证,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等国家。2004年实现出口创汇900万美元。
为了保障出口大蒜的产品质量,在大蒜种植上建立了“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根据山东省DB 37/T53标准的要求,在金乡、商河等县,建立了1 300 hm2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按照面积和村庄的大小不同,坚持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公司支持他们组成10多个以种植大蒜为主的农业合作社。在大蒜生产中,公司统一提供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制定大蒜生产技术规程,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检验、收购,其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0%~15%。合作社负责按照公司提供的技术规程安排生产,按照生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在大蒜病虫害防治中,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掌握农药的使用浓度、方法和时间,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收获前,公司在各合作社抽样送食品检验部门进行安全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收购。由于产品是按合作社抽检,减少了产品检测的抽样数量,也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合作社社员之间互相监督,共同按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从组织上落实了严格管理,为确保产品质量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大蒜生产、收获、贮存、加工各个环节上,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遵守“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创建“诚信卓越”的一品品牌,在重点抓好大蒜种植这个环节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大蒜的适期收获,严格把握晾晒,科学控制恒温库贮存温度和湿度,按照产品标准加工、包装等,从而保证了大蒜种植、收获、收购、晾晒、入库、贮藏、出库加工到出口全过程的标准化安全生产,创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
第五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协网 www.xiexiebang.com 日期:2009-08-20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成都市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一、成都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和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农村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组织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25个,其中达到产业化规模的有560个;现有固定资产总额9982万元,平均每个经济组织有6.14万元,现有农民人数14.5万人,平均每个经济组织有90人。按组织方式划分:一是农民专业协会,共有876个,占总数的53.9%;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592个,占36.4%;三是农民股份合作组织,共有157个,占9.7%。按开展活动范围划分:乡镇内组织有1535个,占94.5%;跨乡镇的组织有81个,占4.9%;跨县的组织有9个,占0.6%。按行业划分:种植业923个,占56.8%;养殖业309个,占19%;加工运输业59个,占3.6%;供销服务业54个,占3.3%;其他组织有280个,占17.2%。
这些组织呈现如下特点:1.实行对外经营和对内服务相结合。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为会员和其他农户提供技术咨询、生资供应、产品销售。对内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对外按市场交易原则运作。2.主体多元化。一是依托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由县、乡(镇)农技、畜牧站(所)等单位转变职能,发挥自身的技术、资金、信息方面的相对优势,牵头组织、吸纳会员;二是依托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企业,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公司负责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户负责生产,合作组织则负责协调和服务;三是各类“能人”带头,兴办专业生产技术服务和购销、加工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本地资源和专业生产的需要牵头兴办,农户志愿加入。3.在与农户的关系上,紧密和松散并存。目前,多数组织同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建立了联系,也有少数组织和成员之间发展了经济利益一体化的关系。郫县制种协会依托县种子公司,把全县2万农户组织起来进行优质杂交稻制种,面积达4万余亩,并协调企业和农民,实行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的合同关系。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实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处于“龙头”或“中介”地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带动主体,推进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的共同带动下,2002年形成农业产值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近170亿元,税利5亿多元,我市670万农民人均增收40多元。
(二)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组织工作,使分散的农业生产实现了适度的规模经营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和销售的盲目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三)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发挥一头联结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一头联结农户的作用。通过技术培训、品种引进推介、种养技术指导等方式,将最新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到千家万户中去。
(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解决了单个农户生产经营中许多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拓宽了增收渠道,使增收问题的解决有了比较可靠的保障。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从我市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摆在应有的位置。也有部分农民群众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
(二)管理上存在不规范。农业、民政、工商、科协等各部门都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但职能交叉、事权不明、体制不顺,有的地方还存在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
(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力较弱、规模不大。我市平均每个合作组织不足百人,总人数占农业人口总数2%左右。
四、对策建议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大力支持,着力培育,加快推进。为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战略高度对待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工作,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着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重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大局,把加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摆到农村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培育和支持其发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农业法》和有关政策法规,切实加强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规划;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分类指导,积极引导。
(二)创新机制,理顺关系。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发展方式上,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在创新运行机制上,要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农业保障体系,增强抵御、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坚持农民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吸纳非农人员和资金等资源要素。
要妥善处理合作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通过合同、协议等契约形式明确组织和农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并约束各自的行为,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关系。
(三)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搞好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工商、民政等部门要尽量简化登记手续,以促进这些组织快速发展。二是各级政府要在财政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三是税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税收优惠。四是农业金融部门要把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信贷支持范畴。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效和作用,倡导自愿合作、互惠互利和民主管理的精神,消除一些农民群众和干部对当前合作经济组织的模糊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