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时间:2019-05-12 19:4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第一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姓名:邱建美

院系: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计算机系

年级:2010级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宿舍地址:江园D栋409

电话号码:150569427

4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其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正放开步伐走向了千家万户。无疑这给百姓带来了福音,让大部分地区的医疗水平有了明显著的提高,但是其中任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动自愿统筹平衡

正文:

一 初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当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农合”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尤其是我们的农民子弟。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切实解决农民朋友看病难的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等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①

曾经,因为一场病,有多少人为了治疗而债台高筑而倾家荡产,又有多少人因为无力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耽误了治疗。因病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更易出现看病难、看病不及时而耽误治疗等问题。

近几年,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着实的解决了很多令农民朋友头疼的问题。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福音提高了农民对健康的认识度

有病不治,小病拖成大病的现象在以往的农村已经是常见现象,如今“新农合”的实施让这种现象一步步的退离我们的农村。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农民朋友一些不科学的就医习惯,也充分利用了农村卫生资源。随着看病费用门槛的降低,也使农民传统的看病习惯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开始的有病不治到有病快治,从小病拖成大病转变到有病不再拖„让农民的医疗消费观和健康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医疗卫生需求也开始进一步上升。减轻了农民看病的医疗费用

过去,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农村可谓是屡见不鲜,治病也一直是农民朋友的一个心病,看不起病又困扰了多少人。合作医疗执行后,减免的医疗费用又从鬼门关拉回来了多少条生命,让多少人又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虽说这一举措没有彻底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但也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说一定能把病治好,至少让农民可以进得了医院,能看得起病。农民的健康有了双重保障

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近农民朋友身边时,不仅仅是自己、家人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健康状况,“新农合”的医生们也在时刻注意着他们的身体变化情况。到时间该检查的时候如果他们忘了,“新农合”的医生们也会及时通知他们去检查,以免因为

看的不及时,出现新的异常状况。不仅有家人的关心,医生也会在他们的身边时刻提醒着。

三“新农合“的不足之处

尽管新农村合作医疗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其中不乏也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存在很多的不足。补助标准低,患者负担仍较重

虽然看病有了补助,但很多农民反映补助的比例任然不够,尤其是患病住院补助率比较低,在外县医院住院更低,若出了省,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有些慢性病如支气管炎,必须常年用药,医药费也不在少数,但是能补助的却很少,甚至没有,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负担也比较重。目录内药品范围狭窄,部分药品价格任很高

很多农民担心药价上涨,同时诊疗费用又高,因此部分农民误认为合作医疗是卫生部门搞行业垄断,赚取粗浅民利润,起不到实行合作医疗保护农民利益的初衷。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也不在该保险范围内,无疑更是让农民的担心又加剧了一番。宣传力度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没有从根本上使得农民信服,农民自然也没办法心甘情愿的参加这样的医保。农民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深入了解,宣传发动工作尚有差距,致使少数农民对实施新农合的认识还不足,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只知皮毛。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四改进建议加大宣传力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跟农民表达清楚保险的本质是什么。让农民对他们所买的保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让他们主动的自愿的去买这份保险这份平安。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力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让农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监管机构和医疗机构分开治理

合作医疗办应该从卫生系统独立出来,或者至少有独立的监管权限,避免出现独裁的情形。拥有独立的权限可以避免卫生系统为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提供过

渡医疗,减少基金的不必要流失,保证医疗专项基金的合理透明适作。也让农民看在眼里,信在心上。

结束语:

在勾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农民健康的一项“民心工程”。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发现农村医疗保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给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对与国家政策的不了解只有不断的查资料,我觉得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还是要有所了解国家的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这对于我们踏入社会也是有很多帮助的。这次的调查提高了我的实践水平,也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让我成长了不少。参考资料:

①田千山.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新疆社科论坛,2009(1)

第二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大三学年第一学期末,学校依照相关要求让我们大学生在寒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这次的假期实践与往常稍有不同,学校规定了实践活动的范围,也在学校的网站上提供了一些课题供我们参考,在大致浏览之后,我选定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这一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原因很简单,一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农村合作医疗应当有一个较深刻的认知,二是身处基层更容易进行一些必要的实地调查以便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事先我与我家乡所在地溧水县白马镇上洋行政村村委会的相关人员取得了联系,并获取同意在一段时间内在其研究学习进行实践活动。我选择了从1月6日至1月20日为期两个礼拜的实践调研。

实践前期,我通过相关信息的搜索查找对我国农村医疗制度的发展和成长有了一定程度认识。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的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医疗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和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至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试点,到2010年初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增加,然后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开展创造基础,截止2004年12月,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72.6%,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

以上是工作人员传达的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些信息,我又仔细地翻看了一些国家出台的政策中相关的明文规定,发现国家对这一政策的制定是给予很大重视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作用是很大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反响,我针对这次实践课题我简单地作了一个问卷,问卷上有3道选择题:第一题是你是否需要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第二题是你是否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三题是你是否认为合作医疗利大于弊。做好问卷我就在村里对一些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村民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进行了简单统计得出:有95.2%的村民表示需要农村合作医疗保障,93.2%的村民表示愿意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76.2%的村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利大于弊。从该结果中可大致得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农村里,因为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退出使得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问题突显,极大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保积极性。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也稍带询问他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否满意,被调查的村民中绝大多数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比较满意。只有个别农民认为需要改。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新型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够,在上述的问卷调查中我对不愿意参保的村民询问理由,他们表示对这一制度不理解。认真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因为村民本身的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宣传资料。二是因为宣传不到位,不够详细,农民不了解药品范围和诊疗项目范围,也不了解住院治疗的补偿标准等等。

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来看,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保障水平低,从相关网站查到的有关数据显示:92.98%的农民认为政府补贴不足,65.3%的农民认为大病补偿比例低。同时由于乡镇、县级定点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差、设备老化,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部分患者不去指定的地点就医而去选择越级到市或者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增添了困难,无论是在保障水平上还是在看病的效率上都大打折扣。

以上是简单从几个小方面对我国目前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分析.通过一些调查和研究表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保障农民的医疗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当认识到它的缺陷及时调整,积极关注农民对它的态度和要求,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使得这一医疗制度更能适应当前我国的农村实际情况,让广大的农民真正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怀,切实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人民安稳了,国家才能稳健发展。国家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体现我国政府是一个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好政府。

通过这次的假期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国家和政府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切实维护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积极相应国家的政策,同时也应当给予支持和意见。我们大学生在祖国的培育下,在校期间应当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吃苦,用智慧武装头脑,强健自己的体魄,为今后效力于党和国家人民打下扎实基础。在踏入社会投入到工作岗位上时,要从大局出发,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第三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姓名:王志华

院系: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经济系

年级:2012级

专业:电子商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摘要】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项总要内容,正大步走向千家万户。这是一项福音工程,让大部分地区的医疗状况得到改善,但是这其中野有诸多不足。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发展

正文:

一、“新婴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当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农合”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尤其是我们的农民子弟。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切实解决农民朋友看病难的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等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①

曾经,因为一场病,有多少人为了治疗而债台高筑而倾家荡产,又有多少人因为无力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耽误了治疗。因病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更易出现看病难、看病不及时而耽误治疗等问题。

近几年,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着实的解决了很多令农民朋友头疼的问题。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点减轻了农民看病的医疗费用

过去,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农村可谓是屡见不鲜,治病也一直是农民朋友的一个心病,看不起病又困扰了多少人。合作医疗执行后,减免的医疗费用又从鬼门关拉回来了多少条生命,让多少人又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虽说这一举措没有彻底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但也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说一定能把病治好,至少让农民可以进得了医院,能看得起病。提高了农民对健康的认识度

有病不治,小病拖成大病的现象在以往的农村已经是常见现象,如今“新农合”的实施让这种现象一步步的退离我们的农村。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农民朋友一些不科学的就医习惯,也充分利用了农村卫生资源。随着看病费用门槛的降低,也使农民传统的看病习惯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开始的有病不治到有病快治,从小病拖成大病转变到有病不再拖„让农民的医疗消费观和健康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医疗卫生需求也开始进一步上升。农民的健康有了双重保障

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近农民朋友身边时,不仅仅是自己、家人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健康状况,“新农合”的医生们也在时刻注意着他们的身体变化情况。到时间该检查的时候如果他们忘了,“新农合”的医生们也会及时通知他们去检查,以免因为看的不及时,出现新的异常状况。不仅有家人的关心,医生也会在他们的身边时刻提醒着。

三、“新农合“也有不足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宣传力度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没有从根本上使得农民信服,农民自然也没办法心甘情愿的参加这样的医保。农民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深入了解,宣传发动工作尚有差距,致使少数农民对实施新农合的认识还不足,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只知皮毛。目录内药品范围狭窄,部分药品价格任很高

很多农民担心药价上涨,同时诊疗费用又高,因此部分农民误认为合作医疗是卫生部门搞行业垄断,赚取粗浅民利润,起不到实行合作医疗保护农民利益的初衷。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也不在该保险范围内,无疑更是让农民的担心又加剧了一番。补助标准低,患者负担仍较重

虽然看病有了补助,但很多农民反映补助的比例任然不够,尤其是患病住院补助率比较低,在外县医院住院更低,若出了省,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有些慢性病如支气管炎,必须常年用药,医药费也不在少数,但是能补助的却很少,甚至没有,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负担也比较重。

四、改进建议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力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让农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加大宣传力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跟农民表达清楚保险的本质是什么。让农民对他们所买的保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让他们主动的自愿的去买这份保险这份平安。监管机构和医疗机构分开治理

合作医疗办应该从卫生系统独立出来,或者至少有独立的监管权限,避免出现独裁的情形。拥有独立的权限可以避免卫生系统为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提供过渡医疗,减少基金的不必要流失,保证医疗专项基金的合理透明适作。也让农民看在眼里,信在心上。

结束语:

在勾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农民健康的一项“民心工程”。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发现农村医疗保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给农民的健康

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对与国家政策的不了解只有不断的查资料,我觉得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还是要有所了解国家的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这对于我们踏入社会也是有很多帮助的。这次的调查提高了我的实践水平,也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让我成长了不少。参考资料:

①田千山.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新疆社科论坛,2009(1)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典型调查的论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典型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含义

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产生背景

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多数生活在农村,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一直受到政府的关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曾经在全国推行农民与乡村集体共同出资、农民之间互助共济的合作医疗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合作医疗赖以生存的集体经济逐渐解体,加上制度本身固有的缺陷,传统合作医疗开始出现大面积滑坡,大部分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疾病经济负担日益沉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减轻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但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农村合作社体制的逐步解体,随农村内的“工分制”瓦解,赤脚医生无法通过从事医疗活动来换取工分进而获得粮食等其他生活资料,赤脚医生便完全丧失了外出行医的动力。另外,由于合作社的瓦解无法再为村内卫生所的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来源,导致村内的公共卫生机构无法继续支撑而瓦解。所以从赤脚医生和村内卫生所这两方面来看,自从合作社体制瓦解以后,农村内的公共医疗机制基本上呈现着真空的状态。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及补助办法

对于所调查的金寨县,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合对象为具有县域农业户籍的农村居民;在金寨长期居住或在金寨投资兴办实业的外来人员,没有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合作医疗的,可在现居住地就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实施合作医疗制度遵循的原则为以农户为单位家庭全员参加的原则;以住院补偿为主、兼顾慢性病和村门诊统筹治疗的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适度、可持续运行的原则;农民代表参与管理和监督,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便民服务和高效运转的原则。

参合者用药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安徽省补充品种》及《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2010版)》;诊疗范围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与服务设施范围(试行)》执行。

全县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领导机构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简称县合管会),其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合作医疗方针政策,制定全县合作医疗实施办法;指导、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履行职责,保证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实施;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合作医疗制度的行为;定期向县人大、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全县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监督机构是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简称县合监会),其职责是监督全县合作医疗领导组织及各级经办机构履行职责情况;监督全县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使用等情况。全县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经办机构是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简称县合管中心),其职责是负责管理与指导全县基层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每季度向县合管会、合监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审定定点医疗机构,制定定点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并指导、督促其履行职责;办理全县医药费用补偿审批和结算手续,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全县合作医疗基金收支、使用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负责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负责全县合作医疗其它日常工作。乡镇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经办机构是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简称乡镇合管办),其职责是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农民自筹资金收取和缴纳的具体工作;受县合管中心委托,与参合农户签订参加合作医疗协议,向参合农户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卡》;受县合管中心委托,安排与指导本乡镇合管办的结报员(驻当地定点医疗机构)承办辖区内参合者医药费用的审核、补偿,并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本乡镇参合者医药费补偿等具体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负责所在乡镇合作医疗的宣传、咨询、服务,以及农户的信息资料收集、档案建立、统计台账等工作;检查、督促定点医疗机构认真执行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及时处理和解决参合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所发生的医患纠纷和矛盾;指导村(居)委会合作医疗监管组织制定相应制度,抓好以公开合作医疗实施情况为重要内容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2010年金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为年人均12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0元,省财政补助45元,县财政承担15元,农民个人缴费为30元。

四、金寨县九龙村新型合作医疗2010年运行情况通报

从整体态势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制度运行平稳有序,参合农民得到较多实惠。农民参合率稳中有升。2010年全村动员382户、1147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8.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农民受益面逐年扩大。元至12月份参合农民受益524人次,其中获得补偿额万元以上57人。参合农民受益率8、7%。其中:住院补偿202人次,住院受益率12、3%;慢性病门诊补偿454人;计划生育定点分娩补偿344人;村级门诊补偿605人。本补偿受益面高于历年水平。另一方面农民参合补偿额不断提高。元至12月份累计发生各类补偿支出483.73万元,基金总支出占当年基金总规模的-1.2%,当年基金全部支出完尚动用历年累计滚存结余81.28万元,其中:住院补偿支出966.98万元;慢性病门诊补偿52.05万元;计划生育定点分娩补偿51.46万元;门诊统筹补偿67.97万元(其中五保户门诊定额补助53.24万元)。当年节余率为-3.2%,累计结余率16.5 %(含风险金和当年中央未到位资金)。本补偿额明显大于上年。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容是中国政府为提高农民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而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自愿参保”为原则。虽然人均10元的缴费标准不会给农民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健康的青壮年人群患大病风险较小,参与积极性较低,风险较大的高危人群则倾向于参加,这样逆向选择极容易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入不敷出。在政府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缴费标准将是维持新农合基金运转的唯一选择,但是费率的提高必定使农民的参合率下降,导致新农合基金最终崩溃。同时,“只报销大病”容易诱发农民将“小病当成大病医”的道德风险,造成医疗支出的急速上升。此外,和大病相比,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农村约有37.7%的病人发病后并未及时就医,很多农民的大病都是由于耽误对小病的治疗而形成的。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必定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状况。

相同的人均缴费标准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有失公平。在新农合开展初期,制定统一的缴费标准是操作起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收入较高的农户往往愿意参合,因为在大多数地区,只需缴纳10元就可获得部分“大病”医疗保障,回报率较高。而对于很多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的贫困农民群体,10元参合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缴纳后不能马上见到实效,因而参与积极性较低。结果就是——富裕的农民获得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而贫困的农民仍然没有得到任何保障,这显然违背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初衷。

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不高。农民自愿参与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虽然统计数据显示试点地区农民的参合率大都达到70%以上,但是这些试点一般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较强,而且当地政府为了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了宣传投入力度,有些地方为了高参合率甚至出现在强制参合的现象。然而现实情况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普遍较差。以欠发达的江西赣州为例,调查结果显示50%的参合农户是在干部到家中说服后才交的,20%的农户只是盲目地“别人交,我也交”。在已参合的农户中,70%的人不了解参合知识,绝大多数农户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和意义一知半解,普遍对缴纳的10元参加的新农合抱有较高期望值,希望能马上得到回报,然而现实状况(大病统筹)又使农户积极性受挫,参合率自然不高。

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由于农民对新农合了解甚少,自愿参保积极性很低,为了保证较高的参合率,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说服工作,大部分的参合额都是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谈出来的。再加上农村地区农民居住非常分散,交通不便,更增加了筹资成本。另外,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也是导致高筹资成本的重要原因。赣州市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合作医疗知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宣传讲解工作,办事效率自然就低。据了解,60%的农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满意,进一步挫败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行的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独立管理模式、银行(信用社)管理模式和保险公司参与模式三种。大部分试点地区采取的是“小而全”的独立管理模式,即各地区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并配合一整套软、硬件措施。这样做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它造成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不能兼容的局面,成为各级地方财政的沉重包袱。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浪费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部分地区采用了在银行(信用社)设置基金帐户,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虽然这样充分利用了银行庞大的业务网络,在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但是银行(信用社)的介入只是部分的,介入层次也很低,并不能真正提高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少部分地区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中引入了保险公司。虽然保险业参与有利于控制新农合的运行风险,有利于节约政府成本,但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医疗机构的管控力度偏弱,对医疗费用上涨的控制还不够,而且引入保险公司又增加了保险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户的协调难度。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有机地结合。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统筹协调,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卫生、财政部门配合,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的医疗费用按一定标准给予适当补助,以缓解其因病致病的一种制度。虽然医疗救助和新农合都是为了共同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但二者各有一套独立的筹资渠道、主管部门和工作对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预算、福利彩票的销售和社会捐助等,新农合资金则是由中央、地方和农户个人各负担1/3。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依靠各地民政部门建立的管理机构,而新农合工作的开展则依赖于政府指导建立的单独的组织协调机构和经办、监管机构。总之,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在农村地区是完全割裂运行的,二者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上存在大量的重叠,导致财政支出的巨大浪费。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上都实现了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但是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差,医务人员素质低,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需求。以安徽省16个“新农合”试点县为例,尽管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可比乡外就医多报销20%的医疗费用,但由于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太低,60%的农户不得不选择在费用更高的县及县以上的大医院就医。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限入了“缺人才——发展缓慢——经营困难——更缺人才”的恶性循环。据四川省卫生厅统计,四川全省乡镇卫生院中无专业学历的医务人员占40%,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仅占9.8%,乡村医生中大专学历为1%,无专业学历的为72.5%,农村医疗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新农合”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

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监管不完善。目前,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基本上限于公立卫生系统,并选择定点医疗单位时也没有引入竞争机构,这就保护了落后的公立卫生机构,不利于医疗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有调查显示,很多医院被新农合选为定点医疗单位后,次均住院费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比较突出,农民从报销中得到的实惠被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抵销了,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医患双方共同欺骗新农合组织,骗取医疗补助的现象。

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体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有很多的新颖之处。其主要体现在:

新的资金筹措方式,过去的合作医疗资金筹措方式为农民自己出钱,互助互济,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则是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农民每年支付一些钱,国家则支付二倍的钱,用于为农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新的报销办法,过去的合作医疗制度一般是平均主义的报销办法,资金的使用没有重点,而新型合作医疗的报销方式则是以大病统筹为主,把70%的资金用于大病、重病的报销上,避免农民一家人因病致贫、返贫;

报销封顶线的出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费用报销有封顶线,而非全部包干,此举可使得更多的农民能够得到资金的支持,从而避免了一两个大病病人把合作医疗基金用光的现象;

新的资金管理方式,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基金采取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方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挪用,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到县(市)、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可直接按规定减免或报销部分医药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将所减免或报销的资金数额以及相关凭据报到县(市)或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经审核后开具申请支付凭证,交由代理银行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直接将资金转入有关医疗机构的银行账户,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促进了农村医疗工作的新发展,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在全世界是个创举,曾受到国际上的好评,成为解决农民就医负担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但由于筹资率太低,农民个人有的出几毛钱,有的出几块钱的筹资总量已经远远不能解决几十年后的农民就医所花销的费用,加之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所以,风行一时、得到广大农民群众赞赏的合作医疗极大地萎缩。而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的这个东风,许多省份都加强了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和县医院三级医疗机构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发展。

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着眼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的重大举措,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还是为城镇居民设计,广大农村还实行家庭保障为主,农民医疗费用完全靠个人支付,经济负担较重,许多农民小病拖、大病扛,因病制贫、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进一步解决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必须从各地农村具体实际出发,在做好充分准备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既保障了农民患大病可以住院治疗,又适当报销门诊医疗费,最终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消除了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完成历史重任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使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感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巨大的优越性,从内心拥护、爱戴和捍卫我们党,进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完成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换言之,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将无法如期完成,我们党将丧失大量的执政基础,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无法巩固。要完成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也要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否则,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难以提高,农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三农”问题就不能彻底得到解决,必然制约和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可以减轻农民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使农民的医疗问题得到保障,而且还能进一步凝聚民心,调动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性,切实增加收入,进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但素质并不高,人力资源能力低,是影响我国人力资源能力的最大人群。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很大程度来源于人力资本。而健康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著名学者舒尔茨在对农业的研究中指出:“为了耕种土地,健康的身体及所具有的精力和耐力是重要的。”在向农民投资的类别中包括“保健设施和服务,广义地来讲包括所有影响农民的寿命、力量和精力、活力的支出都应属于主要投资类别。”健康的身体是农民生存的重要条件,它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使之能有更多的产出和效益,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国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配合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卫生医疗服务制度建设,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支持力度。这对农村居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有效地转移农村规模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对于国家、社会和农民个人来说都是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从体能上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社会地位,以及对农村和社会的稳定都大有益处。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消除农村贫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但受连年来粮食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较慢,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仅能维持一般消费支出,很难有能力承担高额的疾病医药费。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任务的艰巨性,部分农户因为家庭成员换大病成为困难户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承担日益高昂的医疗费用,农民收入低——患病——贫困——患病可能性仍然很大。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组织广大农民团结互助,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对患病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避免农民再度因病致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实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困的根源,使农民摆脱贫困的羁绊,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健康问题不仅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健康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政府组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农民健康权的重视,体现了对人的基本关怀,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八、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加强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转变粗放型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意识到这种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项恩惠,也不是农民的一项负担,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的一项农民互助共济保障制度。

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从硬件设施上保障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探索建立稳定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要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资金的拨付机制,规范和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财力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相应提高筹资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形成科学规范的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的核心,目前要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逐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试点中,许多地方采取了住院统筹加家庭账户的统筹补偿方案。有些地方增加了健康体检,门诊大额补偿,慢性病、地方病和住院分娩补偿等,扩大了受益面;有些地方利用医疗救助和基金结余进行二次补偿,提高了受益水平。还有许多地方探索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从机制上探索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和提高受益水平。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也直接关系到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一些调整。统筹补偿方案要与基金的规模相适应,提高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能超出基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因为盲目担心基金透支,未经科学测算,人为地缩小受益面,降低受益水平。要科学研究、合理确定基金的结余比例,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既要避免结余过多,也要切实防止基金透支,在此基础上调整统筹补偿方案,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

加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管理和经办能力建设。随着新农合的全面推进,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监管任务越来越重,财政部、卫生部要研究制订财务会计制度,各地区要不断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审核报付作为基金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要不断予以改进,切实做到方便参合农民。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先付费后到新农合经办机构报销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由医疗机构垫付费用,医疗机构定期到新农合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这种办法既方便参合农民,也便于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还有利于精简经办机构的人员。同时,要积极推行计算机网络即时审核报付办法,提高审核报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有效开展农村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本诊疗和药品目录以及收费项目和价格,严格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采取单病种定额付费、按人头预付、医药费用清单制、加强结算审核和补偿报销情况公示等,有效监管收费行为,切实控制医药费用。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零售价格和进药渠道。

整合相关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次,要着力整合相关制度、政策和社会资源,协同推进新农合制度发展,实行新农合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机结合。2003—2006年,中央财政共投入18.5亿元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一些地方开展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红十字会开展的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又进一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还有许多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比如计划生育,扶贫开发,“降消”项目,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和地方病等方面的防治政策,都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

九、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书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者:李立清)

李立清,女,1965年生,湖南湘潭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卫生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主持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2项,获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在《经济学家》、《农业技术经济》、《林业经济》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出台背景、制度结构、政策实施过程和制度实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全书以农村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Logistic模型和PSM分析方法等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际情况及参合行为进行描述,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并在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历史制度变迁观察中,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作者在充分肯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涵丰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创新模式,并进行了“三扩两自愿,五化一统筹”的制度再创新路径设计,创新性地提出“再降低参合门槛”、“摊保入亩”、“农村卫生券”,“农民社会保障税”、“再提高农村医疗保障统筹层级”等一系列政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与政策指导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问》(作者:汪时东)

汪时东,男,1963年出生,安徽绩溪人,现任安徽医科大学《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编辑部常务副主任,编辑。1999年起开始从事合作医疗研究。曾参加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政府实施“加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卫生八/卫生八支持性项目)”C1领域合作医疗中央专家组工作,参与相关研究、培训、督导和课题研究;参与卫生部、安徽省合作医疗、乡镇卫生院管理等6项课题并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的日常维护工作。近年来,主编和参与编写的著作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初级卫生保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卫生部、安徽省合作医疗培训教材;《卫生八项目合作医疗咨询报告》(12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指导手册》(1本);另发表合作医疗研究论文十余篇。多次深入基层进行合作医疗的实地调查研究,与县、乡、村各级干部、医务人员,农民代表进行访谈与座谈;了解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积累有大量的资料、图片等。

本书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结构,问答式的写作方式,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常见的问题,通过知识讲解、案例介绍的方式,给予了解答。本书所列举的案例有的是通过实地调研所获得,有的来自于网络和其他媒体的报道。本书的作者力图把与参合农民相关的政策、理论讲得更清楚一点,易于理解一点,让大家更清晰地明白政策的由来、操作的环节与过程、自身权益的维护等。阅读本书后,你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有所提高,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中去,协助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自己的健康提供可靠的保护网。

第五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为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解决因病致、因病返贫问题,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条件,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这项工作有序进行、取得实效、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海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系列文件为指导,借鉴试点经验,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宣传、搞好部门配合等措施,在下半年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推行开来,并步入规范运行轨道、持续开展下去,以解决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方法步骤

推行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4年8月20日──9月30日): 各乡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大规模的系列宣传活动。

(二)资金筹集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各乡镇(街道)按照《龙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落实农民个人缴费、镇财政和乡镇卫生院补贴金额;对参与率达到85%以上的乡镇(街道),市财政按照各乡镇(街道)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数量,配套补贴基金。

(二)实施阶段(从11月1日开始): 由市、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报销参加农民的相关诊疗费用。合作医疗实施从当年合作医疗费用报销之日起计,到来年的该日为一个实施,各乡镇于实施的最后一个季度内筹齐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持这一制度的持续运行状态。

三、主要措施

(一)实行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已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各乡镇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通报各乡镇工作情况。对工作力度大、进展顺利、效果好的乡镇予以表彰奖励。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是推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借鉴试点乡镇的做法,把合作医疗基金征收工作列入镇、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责任制,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措施保证开办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街道)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利用召开动员大会、受益群众现身说法、印发明白纸、制作宣传单、开办宣传专栏、出动宣传车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集中宣传发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特点、重要性、筹资方式、补偿范围、管理办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互助共济意识,转变消费观念,积极参与到新型合作医疗中来。

(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顾全大局,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把这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相关制度,规范经办机构工作行为,加强对定点医疗单位的监督,严格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标准,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医疗技 术操作规程,完善和简化就诊程序,合理用药飞合理检查、合理治疗,降低诊疗成本,为就医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计划部门要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经管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大力宣传农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不能视为农民负担的政策规定。财政部门要搞好资金配套、运作工作,确保市、乡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加强基金的监管。监察、审计部门要做好资金收支、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监督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物价部门要履行药品和诊疗服务价格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农民医疗消费价格公正、公平、合理。电视、广播等新闻部门要开办专题宣传栏目,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在全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四)规范运作。市、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机构、监督机构、经办机构等要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章程》的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加强信息联络和沟通,形成协调一致、顺畅运作的工作格局,把乡征县管民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办模式落到实处。要强化基金监管。市电乡财政补助和农民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是农民的救命钱,必须全部用于生病农民诊疗费用的补偿,谁挪用了,谁乱花了,谁就是农民的罪人。要在坚持已有监督约束措施的同时,建立费用公开、专项审计等监督制度。所有资金筹集、使用等情况都必须定期向社会公示,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市监察、财政、审计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合作医疗筹资、使用、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农民受益。

——感谢阅读这篇文章,感谢原作者

下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在甘霖省长的关怀和区领导的重视下,通过卫生局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区进入了XX年年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农......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参与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大全5篇)

    为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解决因病致、因病返贫问题,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条件,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这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实现“四大突破” 2011-01-10 07:11:52 来源: 上海市政府网 区级统筹,补助提升,实时报销,跨区就医——2010年上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顺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 2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制度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第1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 一、就医转......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以及农村疾病人口数量激增,在农民收入依旧比较低条件下,疾病成为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辛苦奋斗3......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困境和对策 ----------李瑞明 自2003年开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速度很快,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