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暑假实践报告
一、摘要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新泰市西周镇,暑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同了: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农民(工)素质低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自提出以来,我们市以及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关键词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㈠、经济方面
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㈡、医疗保障方面
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㈢、教育方面
镇上原本有几个中学,但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校还设有小学。近年,镇里统筹
规划,专门将其中一所改为小学,其它两所和为一所,还专门组织老师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生的入学考试也更加严格。寒暑假村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设立辅导班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
㈣、文化方面
村里经常放电影,既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镇上新建了公园和游乐设施,我们在茶余饭后可以去散步聊天,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㈤、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新修了公路,宽阔的水泥路代替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沥青路。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的村里也修了路;新的自来水管系统可以让我们随时用到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用像以前去井里打水;镇上新建的服装店、超市可 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买到各种优质的产品。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红白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死胡同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现在,村里专门建立了垃圾池,并且禁止往河里乱扔垃圾,一些主要的道路也都被水泥路代替,这些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可置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也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思想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摸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我发现现在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有:
㈠、部分农民思想还是有些封闭
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教育、就业、处事等观念陈旧落后,着眼于小利;农民工工资仍然难以保障。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仍然难以享受到一些保障保护措施,作业时间延长,作业量加大,但是工资有时却难以保障;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等都习以为常;村班子腐败。
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都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㈡、在耕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绝大多数是从井里抽水灌溉,费时费力,一旦管子破裂,浪费比较严重;农产品品质低。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劣质油类、马路暴晒粮食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农村里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健康;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
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花生,而缺乏一些特色产业。相比而言,我们邻村近几年来发展蔬菜大棚,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家家新建了楼房,还设立了集市。我认为这与村班子的腐败以及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㈢、农村的环境、规划、以及文明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
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放假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一些小型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提高村班子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用作出的成绩和
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为民着想,为民奉献。同时也可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也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3、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4、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调查
一、研究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民主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在长达五年建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不足呢?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金马村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了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部分意见和建议。
二、关键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意见与建议
三、研究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重点、难点,也是关键。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金马村成功启动。经过两到三年的发展,金马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农村和谐都具有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同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解决。
(一)金马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上不去,再美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金马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结合本地区情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通过土地整理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拉动,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善,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二是立足优势,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三是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谁有带动能力扶持谁”的原则,鼓励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企业和公司外引内联,力争每个产业发展都挂靠一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建成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劳务经济。与此同时,要加大维权力度,对外出劳务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农民出得去家门、学得到技术、有个好的经济收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善镇容村貌。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镇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结合调研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镇容村貌为切入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开工作新局面。从目前情况看,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庄建设浪费大,水平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当从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设施着手,从“治缺、治乱、治脏、治空”上下功夫。治缺,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抓住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加快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广播电视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治乱,就是要稳步实施村庄改造。按照节约用地、适度集中的原则,采取村民自愿、政府扶持、分批推进的办法,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村组,实行整治改造,建设新型村民小区;实施村庄整体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庄;在人口集中、交通比较方便、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社区型农民新村。通过村庄整治,基本消灭特困危房户,每个村形成几个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治脏,就是要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全面开展改厕、改灶、改栏,突出抓好房前屋后、河沟池塘、猪圈牛栏、厕所粪坑等污染源的整治。对村组内排灌沟渠进行生态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治空,就是要充实服务功能。以建立农村服务中心为主要形式,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卫生医疗、村民购物、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幼儿教育、文体活动等服务点和公益设施,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四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美化、村貌整洁。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塑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良好民俗的形成,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有一些地方健康文化缺位,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文化使淳朴的乡风遭到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原因就是农村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文化,塑造农村新风貌,要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讲文明、改陋习、创新风、树形象”活动,依托各种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创评星级文明户、农民致富竞赛等多种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革除陋习,抵制迷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干部群众弘扬诚信守诺精神,褒扬诚信典型、营造诚信风气,使重信、守信正在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议在加强和完善农村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以促进村民自我管理为目标,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协会、种植养殖协会、经纪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建立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结合创建“平安村镇”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维护社会稳定纳入镇村两级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取缔邪教组织,教育农民树立“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新风尚,维护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为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注重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以民间文艺团体培育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农村“土生土长”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为龙头,着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建设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的要求和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积小成为大成;“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就是把经济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群众积极性高、工作难度不大的村作为试点,优先实施,以点带面,不搞全面开花;“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村庄实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民风民俗和田园风光特色,不搞“多村一面”,不搞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机制为保障,着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村镇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涉及各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紧密配合。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做到新农村建设开展到哪里,部门的责任就落实到哪里,形成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三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能源交通、农田水利等新农村建设资金适度集中投放、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改变直接补贴的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的各项建设,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新型住宅区、养殖区,实施集中供水管理,可以按市场化办法运作,充分调动镇、村、农民和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农民投劳、民营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要积极探索村民自主建设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受益主体和创造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通过村民推举党员、干部、农村能人中有声望、有公心的人组成新农村建设专门组织,政府指导其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支持其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负责处理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维护好农民的自我管理权、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和经费知情权,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二)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仅此次以金马村为样本的实地调研即总结出了以上五种有效地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一方面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蓬勃的态势,同时也放映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思考的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学习,我们总结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认识上有偏差。一是部分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些干部同志则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期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二是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程,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等、要、靠”思想严重,存在过分依赖于政府投入的不良倾向。三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以为修了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二、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较多的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尽管各级财政在资金支出安排上逐步向农业农村倾斜,但与新农村的现实需要相比,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上欠帐较多。部分农村的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村经济缺乏产业支撑。除了部分拥有良好的地理、自然等优势的村镇有明显的支柱产业,较多的村镇往往表现出缺乏产业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展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作支撑。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在农村所能从事的行业极其有限,发展潜力和后劲明显不足。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乡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低普遍偏低,医疗设备落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加剧了择校问题,中心集镇中小学大班普遍存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任重道远;三是农村群众文
化生活比较匮乏,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欠缺。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还有待完善。
五、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较多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难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几点问题,通过调研走访、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应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尽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使农村信用社成为面向普通农民的金融服务主体。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像建设工业园一样建设农业产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倾斜。各级财政下达的涉农项目资金以及各部门争取的涉农项目资金,要与新村建设进行衔接捆绑、整合,根据建设需要分配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相互促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
二、进一步编制、执行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各级政府要组织建设、土地、发展与改革、农业等有关部门,从各村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村委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中心村为重点,以农村现代化为标准,对村庄、道路、学校、卫生所、商业网点、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布局。规划起点要高,布局要合理,突出特色,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研究,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确定建设重点,研究和提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要将农民最需要、最迫切、影响最大、见效最快的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规划的编制既要做到高起点,又要注意保护有价值、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把某些有特色的新农村建成现代气息与传统文明并存的新型村庄。
三、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的新农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只能起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而不能代替农民做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建设新农村”向“我要建设新农村”转变,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家园。要做到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先进事迹(事例),通过农民自己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激发建设的自觉性。在建设过程中,绝不能搞“一刀切”、“千村一面”,更不能只作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而应该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由农民参与投入,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让自己信赖的人组织实施,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
四、壮大农业支柱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形成增收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加强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能力,以缩小农产品市场的波动,降低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把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减少到最低限度,降低农民因灾返贫的比例;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途径,引导农村劳动力适度转移,促进其有序流动;要加快养殖业发展,提升其对农民的增收支撑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个私企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给农民增收带来压力。同时还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产、供、销生产模式。在发展农业产
业时,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技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及服务力度,指导农民加强管理,确保农业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五、认真做好农民的教育培训。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是各项事业兴旺发展的根本,农民素质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一批较高综合素质的农民,所有的奋斗目标都是空谈。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要切实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提升农民生产技术和实用技能水平,使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到两项专业技能,努力促进“农”“科”“教”的结合,实现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为劳动力后备军拓宽创业就业的渠道,切实促进农民增收。整合可利用的培训资源,抓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培训的载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文明健康,共同致富。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公共事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步完善试点村的民主管理的新模式,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措施,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民主管理的透明度,有效推动试点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加强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积极探索制订村规民约、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办法,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引导农民爱护公共设施,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七、要以服务广大农民为目的,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是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三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四是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六是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七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从体制和法律上维护农民权益,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力。6.7加大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步伐,创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楼德镇,暑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同了: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农民(工)素质低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自提出以来,我们市以及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其次,医疗保障方面,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教育方面。镇上原本有几个中学,但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校还设有小学。近年,镇里统筹规划,专门将其中一所改为小学,其它两所和为一所,还专门组织老师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生的入学考试也更加严格。寒暑假村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设立辅导班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
在文化方面,村里经常放电影,既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镇上新建了公园和游乐设施,我们在茶余饭后可以去散步聊天,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新修了公路,宽阔的水泥路代替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沥青路。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的村里也修了路;新的自来水管系统可以让我们随时用到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用像以前去井里打水;镇上新建的服装店、超市可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买到各种优质的产品。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红白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死胡同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现在,村里专门建立了垃圾池,并且禁止往河里乱扔垃圾,一些主要的道路也都被水泥路代替,这些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不可置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也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思想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摸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我发现现在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有:
部分农民思想还是有些封闭。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
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教育、就业、处事等观念陈旧落后,着眼于小利;农民工工资仍然难以保障。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仍然难以享受到一些保障保护措施,作业时间延长,作业量加大,但是工资有时却难以保障;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等都习以为常;村班子腐败。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都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其次,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保障,在耕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绝大多数是从井里抽水灌溉,费时费力,一旦管子破裂,浪费比较严重;农产品品质低。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劣质油类、马路暴晒粮食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农村里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健康;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花生,而缺乏一些特色产业。相比而言,我们邻村近几年来发展蔬菜大棚,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家家新建了楼房,还设立了集市。我认为这与村班子的腐败以及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农村的环境、规划、以及文明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
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放假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一些小型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提高村班子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为民着想,为民奉献。同时也可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也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3、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4、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增加
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秦安县城位于秦安县南小河与葫芦河交汇处,西接310国道,占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是陇东南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文物工作先进县、劳务输转工作先进县、经济林建设十强县、无公害水果基地示范县、全省首批平安县、双拥模范县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市总体框架和道路网络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建成成纪大道、新华街、青年路、解放路、滨河路及兴国文化广场、体育中心、城乡安全饮水、集中供热、专业市场、大型商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市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秦安县委、县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新方式方法,突出实践特色,把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工作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市级卫生县城为目标,以开展城镇管理提高年活动为主线,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为主要手段,坚持“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并举,建设与管理同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城区环境秩序整治,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城镇秩序,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通过不懈努力,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了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各项目标任务。
创卫工作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建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全面开展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一是成立机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制定方案,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靠实责任,确保完成任务。
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紧紧围绕创建市级卫生县城目标任务,以城镇管理提高年活动为载体,把宣传工作作为创建市级卫生县城的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2008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在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了“秦安县开展城镇管理提高年暨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动员大会”,县四大组织领导、县直各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城区中小学校师生共10000多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在大会现场,县委宣传部、爱卫办、团县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向广大市民发出了主题为“做文明市民,建美好家园”的倡议书10000多份;举行了以“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万人签名活动;各部门、各单位悬挂宣传标语200多条,出动宣传车30多辆(次),进行了广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团县委、妇联、爱卫办、教体局、执法局先后组织各学校学生、机关单位的团员、青年、女职工组成义务宣传队,上街宣传城镇管理、环境保护、创建卫生县城等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6次,参加人员1000多人(次),并开展了以清理垃圾、治理“牛皮癣”为重点的义务劳动。同时县教体局组织人员深入城区和城郊各学校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小区”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学生达20000多人(次),达到了“小手拉大手”的良好社会效果。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形成了人人了解创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投入拆迁建设资金21.19亿元,建成了兴国文化广场、成纪大道、滨河南北路、解放路改造、体育中心、城区供水、城北供热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和成纪大厦、滨河雅苑、金盛花园等一批商住综合楼和住宅小区,完成了城区主街道绿化、亮化工程,硬化城区小巷道116条、13.4公里,更换主街道路灯660盏。2008年,按照“南北延伸,向西扩展,中心区域集中改造、完善、配套”的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一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编制了滨河南北路、水场路、成纪大道西段等主要路段两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投入拆迁建设资金5755万元,拆除滨河北路、青年西路以北、大西巷以南等区域住户106户、建筑物1.2万平方米,完成滨河北路、街泉路、旱坪路、成纪大道西段3.3公里道路改造铺油工程,实施了滨河南路何川段道路建设,在凤山、滨河南路、南河路、成纪大道西段等区域栽植塔柏、刺柏等苗木46.6万多株,绿化面积800多亩。改造城区免费公厕4所,硬化城区小巷道16条1.9公里,安装、更换城区主要小巷道路灯185盏,城区小巷道实现了夜间正常照明。二是规范城市土地经营运作。收购储备水场路以北等区域土地497.6亩,挂牌出让国有土地7宗229.7亩,实现收益5467.8万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陇城镇积极实施了沿街拆迁建设、路渠和人行道铺设工程。兴丰乡结合秦远公路建设,完成了沿街71户农户的拆迁任务,拆除建筑物5065.4平方米。魏店乡结合寺魏公路建设,开展了沿街改造工程,拆除各类建筑物1800平方米,新建营业铺面940平方米。四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成了104条255.2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秦远公路、寺魏公路改造铺油,实施了11.077公里的革堡至古城公里、14.19公里的喇嘛墩至双庙公路和靖天公路南小河桥改造工程,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得到提高。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引进县内外开发商投资兴业,建成了北大果品市场、家俱建材市场、西川蔬菜批发市场、北坛商贸城、成纪商厦、景园品牌服装城、秦源综合市场、西川木材市场等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17处,引进了“五洲超市”、“家福乐超市”等大型超市;实施了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秦安小商品市场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项目建设即将启动实施;加快社区便民市场建设步伐,建成了凤山、景园、北坛和旱坪路社区便民市场,扩大了市场经营规模,有效遏制了店外经营、乱摆摊设点等影响城区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规范了市场管理,同时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了良好条件。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建成了总投资1496.88万元、日供水能力1.3万吨的城区供水扩建工程,使城区居民告别了吃咸水的历史,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缺乏饮用水的问题;新建改造小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1处,解决了1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总投资130多万元的垃圾填埋处理厂1处。2008年,建成总投资3575万元、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的城北供热一期工程,实现了城区集中供暖,彻底解决了城区空气污染问题。争取到总投资4927万元、规模为1.5万平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进行管道铺设工程,完成投资560万元,该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城区环境质量状况。
综合执法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去年以来,紧紧抓住影响市容市貌整体形象的突出问题,以整治城区“八乱”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根治难点,疏堵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各成员单位职能,坚持集中开展城区环境秩序联合整治,深入开展了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一是狠抓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针对城区部分区域乱摆摊设点,严重影响城区环境的突出问题,狠下决心,采取强硬措施,规范马路市场1处,取缔零散摊点110多个、零散市场6处、历年形成的瓜果市场7处,同时将解放路纳入严管街管理。三是坚决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四是开展“万人大清扫”活动,对城区卫生进行全面清扫,累计清运城区和城郊死角区域垃圾800多吨,极大地改善了脏、乱、差现象,营造了全社会抓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强化了广大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进一步加强环卫工作。建立健全《城区环境卫生收费管理制度》、《环卫工人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环卫投入,县财政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购置垃圾清运车7辆;更新垃圾专用桶140个、垃圾箱10个,进一步解决了环卫设施落后的现状,扩大了垃圾清运保洁范围。认真实施道路平安畅通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区车辆乱停乱放、乱冲乱撞等违规行为的治理。一是加强城区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开展“百日行动”专项治理活动。三是设立车辆停放点。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停放点23处,有效遏制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同时在人流、车流集中的新华街、青年东西路、成纪大道等十字路口设立交警指挥岗4处,确保行人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加强窗口单位卫生治理。进一步加大对天水汽车运输公司秦安汽车南站和北站两个窗口单位的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治理,近年来,坚持以站务管理、岗位职责、站内外秩序、环境卫生、安全生产、质量信誉等方面为切入点,县交通、运管部门年初与车站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组,任务到人,并成立了稽查小组,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出重点检查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省卫生厅《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治理活动。一是认真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2008年,对226家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户进行了预防性卫生审查,对符合卫生要求的196户发放了卫生许可证,目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8.4%,健康合格证持有率为91%。二是加强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至目前,共检查城区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单位及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化妆品经销等单位232户(次),检查从业人员363人(次),查出无许可证的单位11户,无健康培训合格证的34人,根据情节依法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卫生处罚。三是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今年共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培训从业人员170人(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80人(次),检查餐饮经营户86户,对其中2户违规经营单位进行了处罚。四是强化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县城108家餐饮单位重新进行了审查,并对235名管理人员进行了量化培训,有114家餐饮单位通过C级重新审查,有1家通过A级评审验收,目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馆共118家,实施率达96%。五是加大卫生监督处罚力度。去年以来,行政处罚61户(次),取缔摊点3户(次),限期停业整顿4户,有效遏制了违规行为的发生。六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至目前共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60余人(次),培训率为95%,合格451人,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水平。
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实施。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2008年,共有6个建设项目通过环保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均达100%。二是清理整顿城区餐饮业。共清理各类大小餐饮业120多家,对其中上宅下店、污染较为严重的8个餐饮业发出了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了治理。同时,认真开展了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75家工业污染源普查和163家生活污染源普查任务,已上报国家普查办公室。三是加强叶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秦安县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秦安县叶堡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于2005年6月底前对叶堡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所有采砂厂予以全部取缔,划分了保护范围;同时制定了《小粉坊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对叶堡水源地上游的安伏、莲花、陇城等6乡镇区域内的86家小粉坊采取强制措施全部给予了关闭,同时关闭叶堡小粉坊群34户,鼓励和引导粉坊主进驻园区规模化生产,统一治理制粉污水。四是坚持开展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通过监测,空气质量良好,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达标。
除害防病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狠抓除“四害”工作。坚持“环境治理为主,化学消杀为辅”的原则,按照群防群治相结合、突击性活动与常年消杀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严密组织,科学实施,有效控制了“四害”密度。先后对宾馆、饭店、粮库、粮站等重点单位防鼠防蝇设施进行了完善,坚持开展每年春、秋两季统一灭鼠和夏季统一灭蚊蝇活动,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保证了灭鼠效果,控制了蚊蝇传播疾病的发生。尤其在农村灭鼠工作中,高度重视农田灭鼠,把农田灭鼠工作作为全县农业生产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常抓不懈,在各乡镇确定专人进行预测预报,动员广大群众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鼠患,近年来累计农田灭鼠85万亩(次),大大降低了鼠口密度,粮食作物因鼠害损失率降到了3%以内。
全力抓好卫生防病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计划免疫、传染病网络直报等工作。目前,全县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转,去年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1321例,传染病网络直报率为99.3%,及时率95.7%;儿童“四苗”接种率均达到了要求,其中卡介苗接种率为96.6%,脊灰糖丸疫苗(不含强化免疫)为98.5%,百白破疫苗为95%,麻疹疫苗为100%,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7%,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查出肺结核患者465人,其中初治涂阳215人,复治涂阳32人,重症涂阴34人,涂阴免费248人。地方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完成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普查工作,开展了居民用户盐样碘盐检测,碘盐覆盖率为100%,碘盐合格率为99.31%。对全县10个国家级水质监测点进行了水质监测,癫痫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进展良好。结合每年3月2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在全县大力开展以“防治结核、坚持不懈”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今年制作宣传标语2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0多份,受教育群众达26000多人(次),咨询人数40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负其责,紧密协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学校、医院、社会、家庭等多渠道,以各种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一是开办专题教育栏目。二是全力抓好学校健康课的落实工作。县教育部门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纳入了学校综合考评体系,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考评”五落实;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采用放影科教片、录像片、幻灯片、图片展等形式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县卫生部门每年结合“爱眼日”、“爱牙日”、“艾滋病日”开展了广泛深入地健康教育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了卫生宣传栏,并举办了培训班,累计培训住院患者及其家属4890多人(次),使广大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卫生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同时,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落实儿童持健康证入学制度,2008年对入托入学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体检城区中小学生5364人。四是开展保健知识宣传教育。首先从各级干部入手,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工作。
完善思路科学发展向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奋进。6月16日,天水市爱卫会对秦安县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市检查团对秦安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对秦安县当前和今后的创卫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秦安县委、县政府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落实检查团的指导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市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创新思路,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在全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市管理、全民健康教育等知识宣传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学校、村镇文明教育网络,坚持开展健康教育、文明卫生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广大群众对城市管理与建设工作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认同感和责任感,真正在全社会营造出文明进步、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继续集聚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区拆迁改造力度,积极实施北坛小区、凤山小游园等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加快城区污水处理、葫芦河2号大桥、解放北路三里铺至县职教中心段改造铺油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供电、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区路网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城区环境。加大城市土地经营力度,依法认真做好土地规划控制,收购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盘活土地资产,集聚建设资金,增加城市建设投入。
继续加强市场建设,解决市场不足问题。抓好大型综合性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启动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秦安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抓好北大果品市场建设;完成西川蔬菜批发市场后续工程,发展壮大蔬菜市场;继续抓好乡镇市场和社区便民市场建设,抓好郭嘉、叶堡、莲花等乡镇果品、农贸综合市场建设;规范完善城区便民市场,方便广大群众,彻底解决乱摆摊设点问题。
继续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市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依法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教育、管理有力、操作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坚持督促检查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突出重点,继续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广告污染、建筑工地、马路市场、文化市场、恶习陋习等八个重点方面;进一步突破城乡结合区域、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死角、难点地段,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彻底解决个别区域脏、乱、差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果断采取综合措施,严管重罚,彻底纠治违规违章行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坚持新闻爆光制度和群众举报奖励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法制化。
继续加强城乡联动,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科学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一起检查。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各乡镇、各村委会的管理作用,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治理工作沉底盖边、不留死角。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厕、改圈、改灶;治脏、治乱、治愚、治懒;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三清三改四治一提高”活动和除“四害”活动。不断加大农村能源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深入开展“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的“四改”工作,以环境卫生整治推动农村开展“巷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的“四化”工作,极大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提高广大农民的生存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http://blog.jianghu.taobao.com/u/MjA3NTE5NjE4/blog/blog_detail.htm?aid=46621593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村距**县城东38公里,300户,998口人,耕地面积9236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吹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使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今后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新农村建设?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同县经科委和
祥顺镇的政协委员,对**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若村集体捉襟见肘、农民囊中羞涩新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村原本旱田面积较大,种植的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由于**村的土壤结构、地势和传统粮食价格的低弥,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脆弱。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的新的课题。于是村“两委”便动员群众将各家旱田地改为水田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光说种,水哪来?技术谁会?谁敢先吃这第一只螃蟹?于是,村两委在秋收后首先组织党员干部、有积极性的部分农户和干部的亲属做示范。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并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边作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闲的时间请县、镇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技巧。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先改地的农户得到了甜头,其他农户也消除了疑虑,便纷纷改地,截止到2008年**村所有能够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均改成了水田,面积以达7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调优调绿达到97%,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中棚育秧达到90%。
同时,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一是在不适宜种水稻的旱田地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种植小杂粮、粘玉米、红小豆、白云豆、甜粟、棚室菜等非粮经济作物并通过订单,确保销售渠道。大豆高质高油种植面积已达到大豆种植面积的70%以上。二是在北药种植开发上,几年来,他们对村内的浅山区进行了实地踏查,并对调查结果并进行了认真详实的分析论证,同时结合不同种类药材对外部生长环境和条件的客观要求,科学的确定了以五味子为试种品种。三是充分利用地处浅山区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发展食用菌栽培。以县里其他乡镇食用菌协会为龙头,组织农户实行统一技术指导,分散管理经营,统一收购,种植户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已发展木耳20万袋、平菇20万袋、地栽香菇500平方米、榆黄蘑700平方米。仅此一项可使农民增收65万元。四是以发展牛、鹅、貉子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村地处浅山区,饲草丰富,非常适宜鹅、牛放牧。全村共发展大鹅养殖发展到8000只,黄牛存栏120头,羊350只,貉子150只,畜牧业收入可实现78万元。五是针对**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无序和转移缓慢的现状,他们积极鼓励土地少的年轻人走出去,并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和便利条件,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曾一度被浪费的劳动力资源,使一部分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在调整规范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935万元,村集体收入8.9万余,人均收入由上年的5300元,增加到6540元。村集体和农民都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拽”,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一支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行了“点题公开”的村务公开制度,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由原来的“公开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紧紧抓住“还权于民”这条主线,有效解决了谁来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等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的“支点”,有力推动全村基层民主建设。全村在原有的村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实际情况,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务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对村务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全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由两委和广大村民代表集体商定。同时还建设宣传栏接受民众的监督。每季度按公布要求、公布内容进行村务公开活动,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所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依靠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2003年全国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对“三农”日益关注,首先是免除了农民延续历朝历代几千年的赋税,并逐步取消了以往的乡统筹、村提留、“两工”、建勤费等收费,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打井补贴、大棚补贴、秋翻地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极性的提高,这也使得广大**村的父老乡亲敢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更红火,我们不仅要脱贫,我们还要致富”,这是淳朴**人的铮铮誓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道通过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果断提出了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拓宽渠道、乘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为了能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村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自主地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障性和优越性。据统计,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共计950位,占总人口数95%。在义务教育方面,**村入学儿童享受九年制度义务教育率为100%。同时**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四、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抓手是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
新农村建设怎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那就是为百姓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衣、食、住、行、子女上学和环境建设是**村群众关心、关注的。为此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向上争取,2006年**村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采取国家投一块、省市帮一些、县乡村筹一点、农户出工筹老的资金捆绑式使用的方式,在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175万元,完成村内8条主次干道2281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修建排水明渠4562延长米;主街两侧安装路灯31盏;改厕54户;建设村“三室”220平方米;建设村内公园9240平方米;修建608平方米的标准化篮球场一处,并配备了相应的体育健身器材;修建通往各户便民桥68座,农户庭院硬铺装5900平方米;安装平安监控探头4个,栽植绿篱14万株,使通透式生态园林村建设初具规模,目前,祥顺镇**村砖瓦化率达到91%,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3%,固定电话拥有率达到94%。这更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热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县祥顺镇**村必将成为千万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梭影和典范。勤劳、质朴的**村人民正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发扬“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