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状况

时间:2019-05-12 19:4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状况》。

第一篇:陕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状况

陕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状况

褚宸舸 李豫琦

2012-11-2 11:23:08来源:2012-11-1 《改革内参·综合版》2012年第12期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6至35岁,来到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暂居半年以上且未取得工作地城市户籍或居住证的农村户籍的公民。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2.3亿,新生代农民工占一半以上。陕西2009年农民工总数有642.9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超过390万人,占60.66%。省会西安是陕西新生代农民工最集中的地区,截至2011年3月,西安市农民工总数约为103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一半以上。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关系紧密。文化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对增强其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珠三角农民工调查曾发现,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导、以低水平的日常消费为主、拓展性消费极其缺乏。本调研也证明了此点。

(一)文化生活的消费

1.多数人对文体娱乐无消费或低消费

有24%的受访者每月平均用于文体娱乐的消费为零元,如果算上30元以下(占18%)和31至50元(占19%),共计有近三分之二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文体娱乐方面存在零消费或者较低消费。

2.主要消费是手机话费、上网和购买书报杂志

新生代农民工远离层次较高的文化消费和奢侈消费。在各种文化消费项目中,支出最多的三项依次为:支付手机费用(37%)、上网(29.6%)、购买书报杂志(24.4%)。

80%被访者的手机主要用途是打电话、发短信,而通过手机上网(查寻信息、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用途都在7%以下。

有60%被访者经常(每周至少3次或者每次超过2小时)上网,西安市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该项比例达到80%,这与大城市网络文化的发达有关。

使用互联网的诸多用途中,最主要有三类:阅读新闻消息(占35.2%)、与熟人聊天(占29.3%)和看电影电视剧(占26.5%)。

在书报杂志消费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购报纸杂志,而购置图书的支出极低。每年购买图书的支出,高达68%的人在50元以下,其中有18%为零。

(二)文化生活的形式

1.看电影电视、上网和听音乐是主要形式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时间主要的三项文化娱乐是:看电影电视(54.8%)、上网(47.7%)和听音乐(36.5%)。这和珠三角的一般农民工稍有不同,后者闲暇

时间主要是看电视(57.5%)、睡觉(53%)、读书看报(43.8%)、逛街逛公园(40.2%)。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同其职业也有相关性。餐饮店的员工在中午两点至四点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店内打牌和聊天。工作在闹市区的员工主要选择逛街,而建筑工人则主要是打牌和睡觉。

2.网络是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新生代农民工最经常去的休闲场所是网吧(44%),次之为影剧院(27%)和图书馆(16%)。西安市区的新生代农民工也把网吧作为首选(占43%),但次选项为图书馆(20%)和公园(20%),这和省会城市在图书馆和园林方面的设施较多且大多免费有很大关系。

3.最喜欢的个人、集体文化活动分别是看电视电影和节庆活动

在个人文化活动中,新生代农民工最喜欢看电视、电影、戏剧,占近半数(48%),最喜闻乐见的城市集体性文化活动则是节庆活动(占27%)。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要

(一)精神慰藉和情感交流

文化水平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造成总体而言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不强,自信心和信任感缺乏。另外,生存环境使新生代农民工承载较

重的精神负担,加之交往空间狭小(只局限在同事或同乡之间),易产生畏缩、消沉、急躁、自责等负面情绪,对未来生活缺乏热情和信心。有农民工就反映,其平时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失眠、烦躁易怒、前途渺茫和生活艰难。这时若再碰到困难或遭受不公正对待,极易产生孤独、压抑和怨恨的心理。

关于手机话费大量支出的数据间接证明新生代农民工对沟通和倾诉的渴求。反映“远离家人没有朋友感到孤独”和“感觉被人看不起”分别占受访者的21.6%和13.9%。“感觉被人看不起”,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中只有劳动身份,而缺乏公民或市民身份的被排斥和被剥夺感。“远离家人没有朋友感到孤独”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人生交友、恋爱、结婚高峰期,情感沟通、交流的需要很强烈。但是,由于工作、生活空间与城市居民相对隔离,交往对象具有局限性。特别是,因为背井离乡,不能经常与家人、亲朋见面,其缺乏情感宣泄的机会和对象。因此,“回家探亲”和“与朋友聊天”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节假日主要做的事情,分别占到受访者总数的63.9%和33.1%。

已婚新生代农民工还经常面临两地分居的困惑。能否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是衡量其亲子关系以及家庭关系融洽度的重要指标。对“是否至少有一个子女随同您目前在一起生活”这个问题,全省已生育的新生代农民工67%回答肯定,西安市区的农民工却只有34%的受访者回答肯定,只有全省数据的一半比例。这说明大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子女特别缺乏亲情互动。

父母周末能否照顾陪伴子女是反映亲子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全省与子女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3%没有时间照顾陪伴子女。在西安市区新生代农民工中,该比例为16%。

农民工因外出务工的客观制约而缺少必要的亲情互动,极易酿成亲子关系的紧张,造成一些家庭矛盾的发生。如2011年11月,陕西咸阳市农民工的13岁儿子投河自尽事件,其根源就在于亲子关系的恶化。

(二)参加文体娱乐和接受教育培训的需要

1.通过文化活动缓解心理困惑

听音乐(52.1%)和找朋友倾诉(34.3%)是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看电影电视、上网聊天、户外活动等也是重要方法。这说明文化娱乐活动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缓解。

2.接受教育培训的需要

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文化需要,表示不需要和很不需要的仅有11%。南京师大2009年江苏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调研也证明此点。25.8%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接受教育状况表示“满意,所学知识能胜任工作”,53%的表示“不满意,还需要继续学习”,21.1%表示无所谓。但是,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条件却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需要。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共青团陕西省委)

第二篇: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困境

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困境

logo设计

分享到: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2-01-08 12:58 点击:158次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主要是从年龄上进行划分,是指80年之后出生的户籍在农村但到城市务工的人员,其中既包括从小在农村长大进城务工的青年劳动力,亦包含随打工父母在城市中长大的青年劳动人口。笔者针对北京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发放问卷的调查结果,结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及国家统计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梳理了新生代农民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于老一代,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要高于老一代。本次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占7%,初中占38%,高中及中专占35%,大专及以上占22%。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

二、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不高,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2009年外出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417元,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水平为1328元,上一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543元,有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当前的收入水平不满意。抽样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不多,94%的人月工资水平在2000元左右。

三、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更希望融入城市生活。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抽样调查显示,他们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发展机会、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其次是赚钱养家和为赡养父母或子女前途考虑。

四、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约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经常加班,使得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抽样调查显示,多数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50至60个小时,甚至有部分人是70小时以上,而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大多在50元以下,绝大部人都没有参加过集体文体活动。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困境

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曾说过,与老一代农民工背着编织袋进城务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拖着拉杆箱进城,他们的权益诉求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取向和心理意识逐渐城市化,在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方面有更强烈的要求,更加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相比“老一代”农民工,他们权益诉求由以往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进城谋职融入城市生活转变,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属感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人生价值延伸。

新生代农民工拥有一个美丽的“城市梦”,但受制于诸多因素,很难实现,扩张的欲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严重矛盾。理想与现实交织碰撞,他们在心理上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而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较小,正处于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他们更渴望思想可以交流,困扰能够倾诉,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

当前社会并未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给予高度重视,我们还基本停留在为农民工“讨薪”上。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满足、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他们感觉在城市看不到前途和未来,可又无从排解,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被排斥感和不满情绪强烈、过客心态和

抵触情绪蔓延、自卑心理和孤独情绪明显。近年来,富士康“十连跳”,以及新生代农民接二连三出现的暴力性犯罪现象,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困境问题日益凸显。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困境之原因

我国典型的二元双重结构下的制度障碍,使农民工难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从社会地位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依然属于农民而非城市市民,仍然被隔离于城市制度之外,生活在不平等和受歧视的环境里。在笔者与新生代农民工交谈的过程中,他们最愤慨的就是各种社会歧视,他们在生活中明显感觉到被边缘化并被排除在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之外。

受自身素质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梦”路途艰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虽较父辈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多仍然局限于普通中等教育,随着城市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缺乏相应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若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很难在城市谋求立足之位。

企业和社会大众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忽视。过去30年,中国依靠数亿主要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打造了一个出口导向型的“世界工厂”,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长期被忽略。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无法真正满足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外来工多方面的新需求,因此也无法真正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和精神情感困惑。而政府及社会大众并没有正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破解新生代农民工中精神文化生活困境之途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紧抓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的契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政府主导、共青团协同、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解决新生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覆盖城乡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要通过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使离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对社会的新认同,增强其共同体意识和“家园观念”。

逐步消除二元体制的制度壁垒,着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下来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政府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工作投入力度,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文化经费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城市公益性文化设施或建设相对固定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及时创作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开展送电影、送演出、送图书等文化配送活动。依托社区文化场所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交往,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

积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自组织。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有文艺才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文艺创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组建文艺团队,并为他们提供展示其才能的演出舞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优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困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组织角色缺位,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来帮助他们消除困惑,指引方向。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当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和权益的维护者,是共青团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具体要求。

建组织,带队伍。全力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社区建立团组织,积极培养发掘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管理与服务的队伍。同时,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向政府和企业举荐各种人才,为新生代农民工脱颖而出创造各类机会。

建阵地,送服务。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区域,建立集文化和帮扶于一体的活动阵地。精心设计新生代农民工感兴趣、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开展关怀行动和法律帮扶行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和缓解心理压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同时依托阵地积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自组织。

建平台,促融入。积极搭建新生代农民工和其他群体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改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交往的封闭性,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社区生活。以文化方式塑造公共平台,以文化活动消弭社会隔阂,促进社会认同感、归属感,激发社会良善意愿,从而打破城乡二元体系的藩篱,使新生代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文化孤岛”现象。

建渠道,畅心声。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及时的将他们的诉求反映给党委、政府。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引导他们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大力宣传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典型,增强他们的自信,进一步引导企业和社会关注、关心新生代农民工,营造尊重和爱护新生代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企业要积极参与共建。企业要增强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意识。大型制造企业、工业园区、工矿区等农民工生产生活密集区参照本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固定文化设施,建筑工地等农民工临时性聚居区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企业要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要建立职工文化平台,配备文化管理人员,提高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保障文化服务质量,确保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常态化。

四、社会大众要协同参与。各社会团体和民间公益性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要积极参与搭建农民工和其他群体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团区委)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1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外出从业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从宏观上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情况,为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工作提供依据,近期眉山团市委联合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对我市1区5县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有效调查样本220户,调查结果为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生活状况不太满意,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但追求精神生活和发展机会的愿望更强烈,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重视不够。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新生代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在所调查的220名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60.9%,女性占39.1%;90后占调查对象的8.2%,80后占81.8%。

2、新生代农民工以已婚为主。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以已婚为主,所占比列为65.0%,未婚的占30.5%,离异的占4.5%,丧偶的没有。

3、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较高。他们大部分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仅占0.9%,受过初中教育的占36.8%,受过高中教育(中专、职高)的占45.5%;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16.8%,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够通过报刊、书籍及网络等接受知

1识和信息,所以更注重自己未来的发展。

4、新生代农民工行业分布较广,涉及多个门类。新生代农民工涉及一、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一产业;交通运输业和采矿业。分别占17.7%,16.8%,15.0%,11.4%,10.9%,10.5%,10.5%和7.2%。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82.7%集中在私营、个体和股份制企业;72.7%属于普工和无技术等级的熟练工,中、高层管理人员仅占4.1%。

5、81.8%的调查对象务工时间在两年及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大部分出来务工时间都在两年及以上,其中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占18.2%;两年的占30.9%;三年的占27.7%;四年及四年以上的达到23.2%。

6、调查对象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途径以亲友或同乡介绍为主。占49.6%的调查对象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途径是亲友或同乡介绍;劳务中介介绍的占7.7%;政府劳动部门或工青妇组织介绍的占9.1%;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的占14.1%;在劳务市场应聘的占6.4%;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占3.6%;其他途径的占9.5%。调查显示:因没有技术成为他们目前找工作最大的困难,占43.6%,因学历太低的占37.3%,因户口受限制的占3.2%,因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的占7.3%,因交不起押金的占2.7%,因怕坏人欺骗的占1.8%,其他原因的占4.1%。

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生活状况不太满意。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的生活状况很不满意的占8.6%;不满意的占20.5%;觉得一般的占43.6%;比较满意的占17.3%;觉得很满意的占10.0%。他们在城市生活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扰,排在前三位的困扰分别是收入无保障、远离家人感到孤独和缺少文化娱乐生活,分别占调查对象的49.5%、39.5%和32.7%。同时,在所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接近两成的人要2年及以上才能回一次老家。

2、经济收入较低,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调查显示:他们月工资在1200元以下的占28.6%;1200—3000元的占66.8%;3000—5000元的占4.6%;5000以上的为0。他们工作的时间在40-50小时的占42.3%;50-60小时的占15.0%;60-70小时的占25.5%;70小时以上的占5.9%;40小时及以下的仅占11.3%。

3、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对待公正待遇的诉求比他们父辈更为强烈,他们更关注务工的环境及社会保障问题。当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找党组织、团组织、工会、单位领导和政府部门求助的占41.8%;找亲友或同乡的占37.3%;找新闻媒体和上网发帖求助的占6.8%;自己去解决的占6.8%;而默默忍受的只占3.2%;

其他的占4.1%。

4、排解心理压力方式多种多样,但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较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排在前三位的是上网浏览和聊天、喝酒或下饭馆和睡觉,分别占44.5%、40.9%和38.2%,但选择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仅占2.7%。他们大部分愿意帮助工友排解苦闷心情,非常愿意占45.5%;勉强愿意的占22.5%;视情况而定的占27%;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只占5%。

5、精神生活诉求提高,消费生活多元化。在调查的220名新生代农民工中,他们的业余生活情况是:43.6%的选择了看电影或电视;42.7%选择了打牌和打麻将;31.4%的人选择了去网吧上网;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单调。但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能参加的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有文体类比赛和文娱活动,看电影和演出、知识技能培训,分别占51.4%、47.3%、45.0%。由此看出,他们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也逐渐提高。

6、融入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追求城市生活,融入现代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调查显示,23.6%的人出来打工的目的是希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列第四。排在第一的是赚钱养家,占64.5%;其次为赡养父母或子女前途考虑的,占31.8%;第三是出来寻找发展机会的,占29.1%。他们希望在城市定居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占60.5%;第二是

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占43.6%;第三是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占42.7%;第四是城里人收入高、生活水平高,占41.4%;第五是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占28.6%;第六是城里人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险等保障,占23.2%;第七是家里已经无地可种,占13.2%;第八是做城里人有身份、受尊重,占6.8%。

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1、务工单位共青团组织较少,开展有益活动更少。共青团员在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占51.8%,但他们所在单位共青团组织却相对较少,调查显示:52.7%的农民工所在单位没有共青团组织,在也有共青团组织的单位开展活动较少,其中从来没有开展过活动的占26.0%;偶尔组织一些活动但作用不大的占37.5%;经常组织活动,受到青年人喜欢的占25.0%;说不好的占11.5%。

2、企业文化活动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在私营、个体企业,企业注重效益而轻视职工文化生活,已经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的单位占35.5%;提供内容单

一、贫乏,不能满足文化活动需要的单位占32.7%;提供一些,基本满足需要的占25.5%,而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的只有6.3%。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活动占调查总数的50.5%;一年中参加过1—2次的占40.4%;一年中参加过3—5次的占7.3%;一年中能参加5次以上活动的仅占1.8%。

3、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枯燥,文化消费能力不强。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看电视、上网、看杂志报纸等消费成本较低的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仍然十分单调和匮乏。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较低,没有文化方面消费金额的占16.4%;10-50元之间的占54.5%;50元以上的占29.1%,消费的用途主要是上网和购买书报和杂志。但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念信仰较老一代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4、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政府、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社会主流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滞后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调查结果显示:88.1%的新生代农民工未加入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85.8%未加入社会公益慈善组织;78.3%未加入民工协会;63.1%未加入老乡会;93.0%未加入维权性质的组织,同时,60%以上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以上组织的活动;90%调查对象基本没有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问题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长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支新型的劳动队伍,并且现已成长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然而进入新世纪,新生代农民工在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民工荒”“民工潮”时而出现。笔者依据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公安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等权威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数据,就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作出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

2010年两会以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任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龄在16~25岁之间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的农民工中占了很大比重,而目前他们的就业现状很不理想,出现了许多问题,关注他们刻不容缓。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相对老一辈农民工有所提高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步增加,尤其针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政策方面国家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大大提高了我国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新生代的农村子女。根据去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在25~30岁的占26%,21~25岁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水平的7.6个百分点,相比2008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的外出务工的人群中仅有10%的比例要高很多。并且,具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职业培训的高达36.9%高出老一辈农民工14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上都远远强于老一辈农民工。

(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目的已包含到许多精神层面

在老一辈农民工眼里“挣钱、取妻、养娃”是他们外出务工的根本目的,当目的达到后就回到乡里享受天伦之乐,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已不再限于此,他们更多的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而根据调查,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挣钱了,有高达71.4%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目的是:追求梦想,学习技术,锻炼自己”。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朝气与活力,这也是他们时代性的体现。

(三)新生代农民工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维权意识淡薄,没有树立起正确积极的法制观是体现在老一辈农民工身上的不足之处,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后,新生代农民工在法律和维权的意识上相对老一辈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2006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2004年农民工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是33.3%和21.7%,而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39.1%和25.5%,相对2004年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各增加了5.8和2.6个百分点,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个人素质与就业意识上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变。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由消极维权到积极维权

根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忍气吞声或害怕因投诉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相对老一辈农民工减少了一半;而采取投诉时,以集体方式进行的,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老一辈农民工17.6个百分点。数据对比可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对平等权、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以及话语表达权都有更高的期待。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个人文化素质不高,工作后劲不足

近年来,虽然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及个人素质都相对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素远远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这也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的信息显示,200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60.2%,然而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只有三层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教育的劳动力,而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20%左右。由数据可知,随着知识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按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技能水平来看,仅有大约30%的人能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所以,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仍是一项关键性任务。

(二)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受损问题突出

尽管相对过去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拖欠工资的现象少了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但从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仍相当恶劣,拖欠工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他们也经常受到歧视,人格上经常受到伤害。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广东新生代农民工遭遇工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人均拖欠工资1538.8元,大约相当于人均1.5个月的工资。另据一项调查显示,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的低薪、高危行业。调查还显示,当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附医疗费,而服务业只有47.3%的用人单位做到。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得不到有效保证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涨幅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已超出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承受力,使得大多数新生代无法安家于城市,这无疑对他们在城市长期稳定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房价在三千元以内,三千到四千之间的只有19%的农民工愿意承受,仅有6.9%的农民工愿意承受四千元以上的房价。然而,据数据显示,目前房价在三千元以内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县市及以下地区,而非农民工大量涌入的东部沿海城市。据调查,当前东莞市的房已接近六千元每平方米,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也在五千元以上。由数据对比可知,即使农民工的工资增长速度与房价增长速度相同,能在东部城市购房,并长期稳定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不超过8%。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子女教育等基本权益难以满足

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父母一起到务工城市,仅有29.8%留在农村。但是,由于受到户籍制的制约,他们的子女在务工城市入学十分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消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并且在许多大城市的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现象。数据和事例表明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仍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

(五)心理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上日显突出

经济的发展,时代的更新,各方面压力的汇集,使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已变得不可忽视,对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据《法制日报》记者从 宁夏回族自治区调查得知,目前,宁夏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其原因多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不稳定,归属迷茫,产生了“边缘心理”;据全国总工会调查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自杀率高于万分之三(平均自杀率),其原因归结为“压抑”;再就是据《半月谈》杂志报道,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程上升趋势,其原因多是由于进入城市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犯罪。由此可见,能否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他们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三、对策与建议

能否在务工城市长期稳定的就业、生活,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很好更好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前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的在务工城市就业已成为一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

(一)加大职业教育、培训投入,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

学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所以,我国教育是否发展关键是看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是否提高。据统计,我国80%农村人口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所以,他们在就业方面往往竞争力不足,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即使找到了,也是工作条件很差、工资很低、很累的工作。而他们并非不想接受更高的教育,很多情况是由于学费太贵,难以支附而选择提前就业的。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学生中高等教育的补助,这不仅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同时也是将我国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的重要举措。

(二)保障物价水平,给新生代农民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房价、药价是目前民生问题突出的重要因素,是否控制好房价、药价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他们绝大多数的收入却远低于国家的社会平均公资,所以,在他们这个群体中民生问题尤为重要,也尤为突出。如今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在日益增加,而他们又被目前昂贵的房价和药价所困扰,生活压力十分大。因此,严格控制房、药格将有给新生代农民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就业与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长期稳定的就业。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法律后盾,创造出一个和谐、正义的法制社会,有利于我国法制国家的形成。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严厉打击损害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这不仅能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同时也是净化社会空气、维护法律尊严的必要举措。二是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以法律作为人民的后盾和保障,将大大减少人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思想,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树立起法律信念,使新生代农民工由消极被动维权到积极主动维权。所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给新生代农民工坚实的法律保障,有利于他们长期稳定的就业。

(四)完善户籍制度,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据目前各项调查数据可发现,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已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其子女的入学)的很大程度上给新生代农民工带来了许多不便,给其长期稳定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完善目前的户籍制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多方面都受益,如社会保障的满足、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心态上的平衡与满足等等;对国家也是意义重大,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增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市与农村差距,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迈进。所以,可见完善目前的户籍制将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的就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举措。

(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和适应城市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对于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我们更应该予以他们心理帮助,使他们近快适应城市生活,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密集区设立更多的心理咨询所,及时观察他们的心理动向,定期免费的予以他们心里查询,法相问题及时疏导解决;其次,对正在读书学习的农村学子做好心理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并将取代第一代农民工,随之而来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各种问题日益突出,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是解决一切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关键,由此可见,能否确保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已成为解决当前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朱启臻.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张艳玲,李鹏.农民工失业调查[J] 财经.2009(10)[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4].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5].腾讯网.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2010年06月21日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调查

班级:1 学号:

姓名:

时间:2012年9月6日 为深入了解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生存状况,笔者在新疆对来自甘肃、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农闲流动农民工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调查数据显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特征。

摘要:农民工问题是一个时代问题,他们双向流动,亦农亦工,现实的不稳定性引起了很多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去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合肥市经开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探索了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对其现状进行描绘的同时,构造出一个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模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趋势;解决策略

国务院2010年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代产物,新生代农民工处在怎样的生活条件?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现实社会对农民工有什么要求?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借用在假期打工生活的有利机会在对此项内容进行了深入体会、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态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调查地点:包括新生农民工工作所在地,住处。调查对象: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内流动新生农民工。方式:访谈式调查。

调查对象为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即出生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工作在城市里的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他们或者出生在城市或者具有独立能力后来到城市务工。调查的重点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家庭情况)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的要求。

三、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6日2012年7月26日

四、调查结果

(一)家庭成员较多,受教育程度中等。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多子女家庭。导致多子女家庭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一,多子女家庭教育成本高,农村家庭收入无法承受巨大的教育投入。二,多子女家庭存在家庭成员间的歧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导致女性受不到公正的受教育权利,男性由于生活条件的影响未能完成学业。三,由于高考独木桥的限制,义务教育的差等生被迫选择外出务工。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单身。由于当前社会扭曲的婚姻观念,农民工买不起城里的房和本身农民工受到城里人的歧视,所以婚姻问题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存在问题。四,自身思想原因,受某些读书无前途论影响,认为与其花费时间金钱呆在学校不如乘早出来混熟社会为将来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比较老一辈农民工普遍提高。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教育水平的趋势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教育程度较高。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找工作中与60、70后农民工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二)月收入水平低,工作时间适中

受到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处于社会底层。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销售业和服务业,他们的体力劳动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较少,因此他们不能像老一辈一样获得足够的支撑全家生活的收入。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足够体力更需要很好的忍耐力和娴熟的技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生代,他们不再单纯的追求足够的工作时间换取微薄的收入,因此他们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小,每月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例低于父辈很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不具有季节性,他们全年的工作时间大于父辈的工作时间。

(三)社会地位尴尬,就业结构缺乏弹性

毫无疑问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不仅忍受着城市露天生活的痛苦,而且要忍受着城里人的辛辣目光。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从高中或者初中校园里直接进入社会,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因此在今天以“证”论能力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范围狭窄。调查发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赚钱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他们逐步认识到“证”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在夜校和各种辅导班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一)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技能培训需求较为强烈

调查对象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1.6%。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特别是免费培训需求较为强烈,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极其渴望,但是对诸如法律、卫生、人文、生活知识的培训需求度不高。

(三)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工作动力缺乏

调查显示,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月支出在1500元以下,收入与支出基本相抵。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坦承,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另外,近50%的受访者基本没有储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收入确实较低,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开销很大,每月收入扣除基本生活消费以及社交、娱乐和人情花费,所剩无几。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状况也不乐观,只有20%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满意或者较为满意,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对未来生活缺乏细致规划,将工作仅仅视为一种满足温饱的手段。

(四)市民化意愿强烈,对城市的归属感明显

调查中,有8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定居城市,表明其向市民角色转变的意愿强烈,但仅有6%的受访者有信心在城市购买住房。在对城市同龄人的态度上,54.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既不羡慕也不反感,平等对待”,有近80%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还表示会尝试寻找城市女孩作为配偶,这表明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大都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和接受城市人群。

(五)权益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提高 调查中仅有54.1%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7.2%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口头协定,其余没有任何协定;仅有28.8%的受访者表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将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多数受访者将工友、政府、媒体等视为寻求帮助的对象。这表明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纠纷处理方法日益多样化。

(四)对现实生活不满,知识决定未来

中国社会的80后和90后分为两个部分:步入高等教育殿堂的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那些因学习能力差或者没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由此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挑战。缺乏技能的工人得到极其微薄的工资,微薄的工资使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利用更多的时间弥补生活金钱的漏洞,更多的时间被用来工作而不是学习技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得不到提高。这样进入一个循环,最终的结果是新生代农民工被社会淘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他们也有学习知识的意愿。但是打破这个怪圈仍然需要突破很大的障碍。(表四)

表四: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

工资期望值 百分比 继续教育 百分比 愿望 百分比 一千~二千 46% 一直想 32% 自主创业 69% 二千~三千 31% 偶尔想过 68% 保持现状 15% 三千~五千 15% 从没想过 0 回乡 7% 五千以上 8% 加薪升职 9%

五、调查讨论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不仅是农民工自己的问题,更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积极进取精神和时代的紧迫感。

(一)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民工概念歧视

农民工问题存在的根本是中国的城乡户籍制度。户籍制度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里青年受到不同的评价标准,得到社会不同程度的关注。只要户籍制度存在,就会存在农民工与城里人不同的概念,农民工就会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成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二)改革教育体制,农民工带着技能进入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区别于老一辈农民工的特点是他们不具有务农经验,但是他们普遍接受了义务教育或者接受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对于社会的要求距离相差太远,甚至大相径庭,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社会后感到基础教育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教育改革应该致力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进入职业技能的培训,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为所有学生服务的目的。教育应该不只是为走高考独木桥的同学服务。

(三)开拓就业渠道,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即使没有工作却仍然愿意在城市碰运气。这样的社会理念导致城里农民工劳力廉价,农村有效劳动力不足等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城市学来的技术回乡发展建设新农村,这将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

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发展的策略

(一)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必须加快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准入与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各地城市可通过制定一定的准入条件,探索和构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具有可行性的新户口管理办法,使进城劳工可以有条件地成为城市正式居民。

2、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助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政府应逐步建立完善农民工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和工伤赔偿制度,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化解其市民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在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政府应把农民工劳动保障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3、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城乡统一平等就业

继续加快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取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增加农民进城的机会。

4、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加强违反《宪法》的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审查,保障农民工的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立法。同时,强化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劳动法律普及工作和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提高。最后要建立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

(二)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1、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对于返乡后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政府应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在政策上给返乡农民工最大的扶持。用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大胆创业。同时,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其调拨和使用方面,应适当向他们倾斜。

2、组织管理,市场治理

为了避免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分散流失,应该对农民工进行组织化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建立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档案,按照农民工的工作类别、职业技能等详细分类,归纳整理出人事档案资料,形成规范的人才资源库,方便乡镇企业和农村基层对返乡农民工的开发再利用。同时,实行市场化治理。一方面,引入市场调节理念;另一方面,强化市场竞争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可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工。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促进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信贷与保险扶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二是针对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继续加大对西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的技能培训项目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一部分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应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层次

下载陕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状况的调研

    足迹续写辉煌 (新生代农民工状况的调研)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一个弱势群体———代农民工。 他(她)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忠诚,日出而行,日落而......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生存状况,我们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

    恩施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1

    恩施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以恩施市为例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指这一群体工作之余用于消遣、娱乐等方面的非物质生活。有效满足他们的......

    新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新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为了了解新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自治区团委发放此问卷,本问卷不涉及隐私,没有对错之分。请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除......

    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2011

    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其融入社会成长与发展府山街道政协工委邱雪萍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中......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一、研究背景和方法(一)、研究背景2010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跳楼事件”,新生代农民工以跳楼自杀极端方式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为......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其融入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近期,我们通过对安定区新生代农......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10月中旬,镇团委进行了了“面对面——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 活动。截至20日,完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结果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