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阻碍道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浅析
阻碍道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浅析
农村行政管理:0943004414900姓名:盘甲能
内容摘要: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议,就此,我对阻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建议
“十一五”规划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服务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部分。广大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根据本次对我县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调查,认为有以下问题阻碍着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农民自身存在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干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调查中发现很多数村民对国家、省、市、县现行政策了解不清楚、不懂、甚至不知道。如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的现行惠农政策有哪些。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态度较冷漠,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袜。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多数的村民还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虽也发现农村有少量沼气池,但不到调查的1%。
4、农民弃农从工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而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未成年少年儿童,造成农村劳动力匾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自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来,这种现象大有好转。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辅导,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在我们所调查的一些乡镇村,没有一所像样的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综合商店,没有企业。以种植大米为生的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只有过年时子女给买一些,他们生活艰苦难以形容。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农民穷,但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 亿元。
二、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我调查的干部直率地说,以前对农民的关怀实在是太少了。好在现在政策大大调整了,我们基层干部也存在不同问题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工作作风飘浮。国家取消农业税后,由于一些干部素质较低,缺乏服务农村、农民的思想和本领,干部下村进户的时间相对减少,“走读”现象严重抬头。
2、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乡镇干部大部时间都用在应付各级计划生育检查、搞计生工作。除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外,很少
有把精力放在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上,不愿意吃苦,怕承担风险。
3、群众选举“领头雁”难随人愿。村两委班子领导人虽说是群众民主选举出来的,但由于大多数见多识广的年青人都在外面打工,留守人员大都文化素质较低、年纪偏大,与外界接触较少,加之农村宗族观念没有彻底根除,群众难以选出能真正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雁”。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事实上,许多基层干部不主动为农民服务,农民找到他们,有时候他们都不认真办好。他们说,有许多人想干事,但是工作环境不好,办不成。故此,我们认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农村,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一批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
政府应花大力气培养一些有能力,能吃苦的带头人和民主选举那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实施“民心工程”,每年每村切实解决——一件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以增强村干部的向心力、凝聚力。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建立由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农村“五老”、青年积极分子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提高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主性、主动性,在财务、事务、村务、公益事业等诸多方面,全方位推行民主,真正做到还权于民。
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乡镇政府要尊重农民和企业市场主体的地位,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行政命令为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服务,变下达计划为抓点示范,只有这样,乡镇政府才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是实现科学管理有效途径。政府还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把中央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预防官员腐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华条,4、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农民子弟接受教育、环境。
农民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师,用政策鼓励他们来到农村,来教他们的孩子。加大投入,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环境;按照九年一贯制发展思路,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免学费、免杂费,杜绝辍学现象;
5、注重生态平衡,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庭院绿化。围绕新农村建设,在试点村开展围村造林和庭院绿化。同时搞好“文明一条街”建设,对村内主干街道进行硬化,配套建设排水沟、树坑、花池等,对道路两旁的房屋外墙壁统一粉刷,制作大
型墙体标语和宣传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治理“三乱”,即治垃圾污水乱倒,粪便、柴草乱堆,禽畜乱跑,对垃圾、粪堆实行定点堆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在全面完成框架路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将工程建设重点转移到连村路和村内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客车。立足各村实际,逐步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采取争取支持一块,集体自筹一块的办法,筹集资金修打深水井,建成一村一井或几村一井,力争通过两年左右时间使全县60%以上村庄通上自来水。沼气是新型清洁能源,具有经济、无污染等方面的优点。针对现阶段大多数农户仍然用柴草做饭的实际,引导农户实行“一池三改”,即改圈、改厕、改灶,建沼气池,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其他农户建设沼气池。
6、丰富农民的业务文化生活。
除了劳动外,农民大多在打牌,他们希望政府在农村也能象城市一样建一些学习、娱乐场所,多种渠道对农民作政策宣传和科技宣传,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7、创办乡镇企业,提供就业机会。
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的根本性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是长达半个世纪城乡发展不平衡积累的结果,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顺应国家新的发展阶段需求,党中央于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旧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需要通过高产高效、优化经营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二)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生活垃圾的处理、乡村道路的整治、安全用水等问题内容。
(三)扩大公益,促进和谐。主要是解决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和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障问题。
(四)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基本成效
早在1929年,河北定县在晏阳初博士带领下进行了当时闻名世界的“乡村建设实验”,其经验称为“定县模式”,这是我国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尝试。1949年以后,我国的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自发探索成果。如实施“以工投农、以工办农、以工扶农、以工带农”计划,1960年代就成为“全国典型”,富裕程度号称“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实行集体经济模式,从1984年起走上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称为“红色亿元村”的河南南街村;2004年率先进行“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实验,摸索出“赣州模式”的江西赣州。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力度,取得了更多成效。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国家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开办,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产自销”的产业链。可以说,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地方结合本地方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一些中低产田因此得到了改良,农民最关心的收入问题和住房问题得到了改善,农村发展就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也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普及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 ;另外,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 ;不仅如此,国家还大力培养乡村教师队伍,并且鼓励城市教师前往农村地 区支教,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生活保障不断增强,社会福利不断提高。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政府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福利保障的资金投入,并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保障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此外,政府还特别注重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方面,以减免特定人群医疗费用的方式逐步解决了农村地区的治病就医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长期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由于国家对城镇发展的重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缺乏,加大了城乡差距,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因此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极度缺乏。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导致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导致城乡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的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粮食生产效率较低,浪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另外,农民的文化生活场所和初级健康卫生场所的建设很不健全。
(二)对农业的重视力度有所降低
农村就是要以农为主,而现在则是重工商、轻农业,所谓的新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更使人们逐步脱离土地,导致人们轻视农业,加速务农人员的流失。而且,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也使耕地利用效率降低。
(三)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我国农民思想意识落后,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农民科技知识缺乏,不能科学种植,粮食产量提升幅度较小。另外,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了大气,破坏了土壤,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科技知识缺乏,不懂得秸秆还田的科学知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党的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思路不能充分理解,对新农村建设缺乏创新,改革落后、陈旧农村的动力不足。所以,当新农村建设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出现农村生活环境变化慢、产业发展阻力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开展的问题,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另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部分基层农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多数农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够,也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四)农民主体地位尚未落实。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尚没有确立,主要表现在新农村规划不是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农民民主协商、讨论、决定,而是由县一级甚至市一级帮助村一级制定规划,越俎代庖,往往把上级部门主观设想的模式强加给农民,结果是好心办坏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民并不买账。另外,应该处于新农村建设主导地位的农民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任务比较陌生,不能适应帮助他们发家致富的种种政策。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主导,动员多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继续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建设倾斜。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保护好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推进农村通电、通水、通道路建设,逐步把乡村电路、道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地,让农民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三是房舍改造,村屯绿化;四是卫生与医疗体系建设。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还需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方式、创新资金筹措机制。运用税收杠杆,通过税收转移支付调节二元结构,完善农业科技研发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从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推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试点等多角度拓宽农民筹资渠道,解决农民生产建设“想办事、没有钱、贷款难”的困境。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农村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既保证农业用地和生态平衡,又要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要更加重视发展农村经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切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建立和加大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业领域的就业量。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第三,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带领群众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政府应当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开展文化启蒙,树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懂科技、肯创新的新型农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储备充足的建设主力军。另外,政府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与生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教育。
(四)真正落实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让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实行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要继续坚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尊重农民财产权利,不断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只有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才能把农民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持。
没有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小康。因此,需要政府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配合,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保障。
第三篇:关于葫芦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关于葫芦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
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时间:2011-10-31 社会实践目的:了解当前葫芦岛市社会主义建的发展问题 社会实践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前,葫芦岛市、县(区)党校教师深入农村,就新农村建设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葫芦岛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西南部,是辽宁最年轻的城市,涉农县(区)有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南票区、龙港区、连山区,农业人口191.4万人,占总人口的69.9%。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葫芦岛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了《葫芦岛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工作实施方案》、《葫芦岛市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2006年,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全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20亿元,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957.2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650元,同比增长9.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和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如此。尽管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奋斗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制约这一奋斗目标实现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是:
第一,农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决策,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最重要的主旨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又是主体。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目前农村居民的素质来看,主要是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未接受高中以上国民教育的农民还是占有相当部分,这就势必制约着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进而影响着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二是农民道德水平不是很高,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都存在问题;三是农民法制意识不强,主要表现是不懂法、不守法,还不知道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是制约“三农”工作的物质障碍。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却比较滞后,很多乡村还没有集体企业。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资金雄厚了,才有能力为老百姓创办一些公益事业。
第三,农村公共设施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致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部分仍处于空白,这些都将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直接影响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第四,农民收入参差不齐影响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现在,虽然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农户间的收入仍存在差距。还有少部分农户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遇到意外事故和出现危重病人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的情况仍有存在和发生。
第五,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严重滞后,影响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大部分地区都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产量低、商品率低、生产效率低、生产交易成本高。
第六,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广大农民、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而深受农民的欢迎。客观地说,农民群众有着纯朴的摆脱贫困、渴求致富的欲望,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尚无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特别是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充分的认识。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能成为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并努力付诸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行动。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第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支撑。要抓好乡村项目建设,紧紧依托招商引资,通过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促成规模项目建设,靠农村工业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平台。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促进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协会,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鼓励农民跳出农业经营农业,走出农村建设农村,扩大劳动力就业门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做好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联系、组织、服务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平台,作好劳务经济大文章。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实惠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强化对青年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要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鼓励一批党政机关干部和其他有识之士到村级班子任职,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农村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义务阶段的农民子弟都能上得起学。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让每个患病群众都能得到治疗。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第三,要坚持科学规划,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尊重农民意愿,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分步实施。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行“一池五改四清“(建造沼气池,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牲畜圈,清危房、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全面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第四,要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农民自身投入的主体作用、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重要作用,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城乡分割、要素分配不均、管理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第五,要坚持村民自治,以推进管理民主和倡导乡风文明为着眼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选好配强村级组织负责人作为关键,选拔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和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要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逐步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第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乡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住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几个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第四篇: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
毕
年
专
姓论 文级:2010级 业:经济管理 名:赵安国业
第五篇:二道村(2007—200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
二道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
(2007年9月——2008年8月)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采取“规划引导、示范带动”等办法,“一村一品”的开发路子。畜产业为主导,以蔬菜产业为特色,以文化产业为补充,建成养殖和蔬菜专业,大力发展劳务、香包刺绣产业。抓好蔬菜生产,发展壮大蔬菜生产基地,新建农业生态观光园一座,2、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温台、鸭洼两村要建立蔬菜协会,温台建立养兔、店坪建立养猪协会,培养一批农村经纪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3、积极发展劳务产业。镇上将充分利用镇农民培训基地,与村结合,年内举办劳务培训班10期,给每村培训劳务技术人员100人(次),输转劳务人员100人(次),全镇输出劳务人员1200人以上,其中有组织输转占到50%以上,完成劳务收入1100万元以上。
(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服务化水平。
1、抓好农田认定。要围绕国务院有关退耕还林工作政策和白河局进行地块认定,争取从白河局要回二道村以前的弃耕土地100公顷。
2、大力推进道路农电建设。实现村巷道铺黄沙的目标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重点实施好林业“三大”工程、流域治理工程和绿色和谐家园建设工程。
4、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要以公路沿线及村庄、农户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对庄园周围进行绿化、美化。要引导群众逐步实行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住宅区与加工区分离,杂物、畜粪有序堆放,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2、积极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卫生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鸭洼、肖掌等村卫生所建设。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3、努力抓好农村文化事业。改新建悦乐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六室一校”、“五场”标准;改新建悦乐村文化活动场所,增设体育活动器材,完成温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4、抓好新型农民培养和科普惠农工程。镇上要建立农民培训基地,村上要建立青年农民培训中心,培养一批星火带头人和农民技术员。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或外出务工技能,每户培养1个种养能人和法律明白人,造就“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民主管理长效机制。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选双创”活动,选好培好村级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成新建村部的配套建设任务,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达到标准化要求。
2、深化民主管理。村级组织要领导有力,勤政廉洁,作风民主,致富有策。村级民主管理得到有效落实,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
3、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认真开展和谐村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农村安定有序。
4、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八荣八耻”为主的荣辱观教育和文明村镇、文明农户创建和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村镇文明。
工作要求
(三)广泛宣传动员,形成建设合力。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协调指导,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宣传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