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答记者问
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答记者问
《 人民日报 》(2011年02月17日04 版)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新华社记者就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
问:请您谈谈,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答: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5年过去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二是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改善,亿万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既为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迫切。三是我国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一些地方出现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地方黑恶势力猖獗、非法宗教活动有所蔓延,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任务更加繁重。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办、国办印发《意见》,这是中央为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贯彻落实好《意见》,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当前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思路是什么?答:中办、国办的《意见》,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和重要经验,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要紧紧抓住“一个根本”、坚持“五项原则”、突出创建活动、实现“两个目标”。
抓住“一个根本”,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五项原则”,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始终,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坚持统筹城乡,从实际出发,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务求实效,不搞一刀切,切忌形式主义、劳民伤财。
突出创建活动,就是要突出抓好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以文明小城镇、文明村、文明户和文明集市为重点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共创活动,积极开展
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实现“两个目标”,就是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问:突出抓好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体应该从哪些工作入手?
答: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改善农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入手,从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入手,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入手,多搭建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和载体,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群众参与。近年来,各地在创建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涌现出许多新典型,如贵州省遵义市“四在农家”、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四川省成都市和广东省中山市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江西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河北省邯郸市“欢乐乡村”等创建活动,紧贴实际、具体实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总结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一是要紧紧围绕文明村镇创建这个重点,大力推动文明县城、文明小城镇、农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建设,深化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等创建工作,引导广大农民争当“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和“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要以村庄美化、环境净化为目标,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邮政、通信、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房改造,加强绿化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要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和科普教育,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有效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创建资源,深入开展城乡共创活动,使城市与农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当前,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问题,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务工地共同开展创建活动,利用城市的文化教育设施加强教育培训,开展文化活
动和文化服务,提高农民工的文明素质。三是要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四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鼓励运用地方传统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广泛开展庙会歌会、花会灯会、小戏小品、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和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期间,要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要推广村民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文化广场等做法,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文化墙、乡情村史陈列室和农村中小学校图书室、文体活动设施的作用,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问:如何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全局,事关亿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只能大大加强,不能有丝毫放松。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一定数量资金用于县、乡镇和村精神文明建设,并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三是要加大城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大中城市特别是全国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以及各级文明单位,要带头支持周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四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和大学生村官、文化协管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五是各有关部门、群众团体、新闻媒体要各负其责、发挥优势,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问: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当前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主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特别是要抓住各地各部门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有利契机,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相关目标、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要抓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特别是文明办作为各级文明委的办事机构,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强力推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第二篇:工信部就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答记者问
工信部就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答记者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即今年的国发7号文件。近日,记者就贯彻落实文件,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全文如下:
(一)记者:国务院为什么要出台淘汰落后产能文件,当前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领域特别是一些高消耗、高排放行业,落后产能比重较大,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仍很艰巨。钢铁行业需淘汰的400立方米及以下落后炼铁高炉产能仍占总产能的近20%;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约有5亿吨,占总产能的20%以上。
落后产能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二氧化碳超排多、安全无保障,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重要表现,已成为提高工业整体水平,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同时,落后产能还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才能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才能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保障供需平衡,避免大起大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才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因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非常及时和必要,对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意义重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记者: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一是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和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税收杠杆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三是落实目标责任。分解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四是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政策约束和政策激励,统筹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建
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五是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记者: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总体上讲,各行业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文件规定的范围和时限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考虑到各地产业发展差异,一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较快,需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各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严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当前,要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和部署重点完成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具体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的要求,2010年底前淘汰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煤矿8000处、淘汰产能2亿吨,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机焦(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炉,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电石矿热炉。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纺织等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2011年底前,钢铁行业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有色金属行业淘汰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小预焙槽,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未配套建设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单日单罐产量8吨以下)等进行焙烧、采用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轻工行业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生产线,落后酒精生产工艺及年产3万吨以下的酒精生产企业(废糖蜜制酒精除外),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生产装置,环保不达标的柠檬酸生产装置,年加工3万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纺织行业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型机,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2万吨以下粘胶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工艺、DMF溶剂法腈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毫米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间歇法聚酯设备等落后化纤产能。
按照《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建材行业2012年底前,淘汰窑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窑径2.5米及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的除外)、水泥湿法窑生产线(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电石渣等的除外)、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除外)以及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平板玻璃产能。
“十二五”期间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将在“十一五”淘汰落后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
(四)记者:落后产能是怎样界定的?
答:落后产能的界定,首先是按照环保、节能、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坚持危及人身安全、严重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资源、不符合质量标准等基本原则;其次是根据行业生产特点和产能现状,并考虑到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在工艺、技术、装备、规模、能耗、环保、安全、质量等方面制定具体标准。工艺、技术、装备、规模标准操作性强;环保、能耗、质量等约束性强,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检测量大、监测周期长,指标一致性难以把握。工作中拟将这两类标准结合起来,更加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标准的约束作用,更加强调严格环保、安全、能耗、质量执法。
(五)记者: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企业和政府各承担什么职责?
答:企业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责任主体。企业应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为推进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知》明确了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责任。
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分行业确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并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紧制订限制落后产能企业生产、激励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落后产能改造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地区认真贯彻执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具体企业,并负责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的组织督促、监督检查以及处罚工作。
各相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六)记者:淘汰落后产能怎样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基本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市场机制,调整和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税收杠杆调节,努力营造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使落后产能在市场竞争中淘汰。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通知》中提出的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经济法律约束、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等措施,都是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禁止落后产能进入市场、压缩落后产能市场空间、激励落后产能退出,这也都是市场经济的通行做法。
(七)记者:怎样建立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
答:淘汰落后产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涉及资产损失、债务处理、职工就业、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问题,情况复杂。目前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够强,部分地区和企业对淘汰落后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责任不够落实,需进一步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
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机制。但在目前我国面临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紧迫任务,并且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仅靠市场淘汰落后产能经历的时间会很长、代价会巨大。因此,淘汰落后产能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有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发挥各项政策综合效力。《通知》从完善政策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是:分解落实目标责任,落实完善市场准入、环保监督、能耗监察、质量监督、安全监管、信贷融资、差别电价、税收调节、财政奖励、生产许可、土地管理、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等。
(八)记者:在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约束机制方面有那些具体措施?
答:完善政策约束机制,主要是从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投资、土地、金融、价格、税收、工商等方面禁止落后产能进入,限制落后产能生产。具体是: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尽快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尽快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严格环评、土地和安全生产审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改善土地利用计划调控,严禁向落后产能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落实和完善资源及环境保护税费制度,强化税收对节能减排的调控功能。加强环境保护监督性监测、减排核查和执法检查,加强对企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监督检查,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三是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暂停对该地区项目的环评、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限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吊销排污许可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相关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生产许可,已颁发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依法撤回。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地方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者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必要时,政府相关部门可要求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对落后产能企业停止供电。
(九)记者:在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激励机制方面具体措施有那些?
答:淘汰落后产能涉及职工就业、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问题,必须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通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落后产能退出:一是加强财政资金引导。中央财政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统筹支持各地区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资金安排使用与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相衔接,重点支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等问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各地区也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资金申报、安排、使用中,要充分发挥工业、能源行业主
管部门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资金安排对淘汰落后产能产生实效。二是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与职工就业的关系,认真落实和完善企业职工安置政策,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妥善安置职工,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工作,避免大规模集中失业,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三是支持企业升级改造。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对落后产能进行升级改造。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生产、技术、安全、能耗、环保、质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水平,做好标准间的衔接,加强标准贯彻,引导企业技术升级。
(十)记者:在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监督检查机制方面的具体措施有那些?
答: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各地区每年向社会公告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淘汰时限及总体进展情况。同时,要加强各地区、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交流,总结推广、广泛宣传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的有效做法,营造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舆论氛围。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和职工安置情况,并定期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指导,并将进展情况报告国务院。三是实行问责制。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参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提高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比重。对未按要求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对瞒报、谎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区,要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十一)记者:如何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机制?
答:淘汰落后产能主要靠地方政府推动实施,同时还需要国务院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协调难度大,需要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领导,积极稳妥推进该项工作。《通知》要求成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银监会、电监会、能源局等部门参加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研究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篇: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意见》指出,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制订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自然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
深化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等创建工作。加强农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建设,努力营造管理民主、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环境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制订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城乡共创活动,有效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创建资源,加大城乡共建力度,建设更多的文明县城、文明小城镇。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问题,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务工地共同开展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意见》指出,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宣传教育。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实际,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镇、名村。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兴办更多符合农民需要的文化服务网点,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并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城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发挥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和大学生村官、文化协管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担负起重要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篇:工作答记者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10]7号),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政策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工作。1991年9月28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分别下发在全国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活动的通知,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每年举办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制定相关标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措施,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粮食和食品在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食品浪费令人触目惊心。
根据温家宝总理、马凯国务委员对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批示精神,我委对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会同中宣部、教育部、农业部等25个部门和单位研究起草了《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经国务院审议后,以国办发[2010]7号文件正式印发。
问:请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从减少和杜绝粮食及食品损失浪费入手,从公务活动、机关和学校做起,采取综合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奶类等的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等各环节节约,减少损失浪费,保障粮食和食品供给安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问:请介绍一下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主要措施?
答:《通知》针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和工业用粮、运输、餐饮、公务活动等环节,提出了以下七条具体措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是加强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节约。重点抓好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畜禽饲养等环节的节约;二是做好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要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储粮条件,提
高粮食储存质量。鼓励粮食购销企业积极面向农户开展粮食代储代销、代加工业务;三是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提高成品粮油出品率和副产品利用率;四是狠抓粮食运输节约。大力发展新型粮食运输装备,严格执行粮食装卸作业标准,加强散粮运输中转、接收、发放设施及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五是大力推进餐饮业节约。要按照营养、健康、适量、节俭的原则,制定完善餐饮服务标准和文明用餐规范,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六是切实抓好食堂节约。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要转变经营和服务机制,积极推广餐饮服务外包;七是行政机关带头节约粮食。制定和完善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定点用餐制度。
问:请介绍一下食堂节约和行政机关节约粮食的具体措施?
答:
一、关于食堂节约。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要转变经营和服务机制,积极推广餐饮服务外包,强化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强粮食、副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及加工管理。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改进供餐、用餐方式,多供应小份量食品,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要在餐厅摆放提示牌或张贴宣传画,提醒用餐人员注意节约,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对造成浪费的要进行批评教育。
二、关于行政机关节约粮食。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制定和完善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定点用餐制度,不得超标准安排用餐,提倡采取自助餐形式,一般不安排宴请。
问:请问在宣传教育方面,下一步我们准备怎么做?
答:一是加强对青少年和儿童的节粮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青少年和儿童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将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等情况编入中小学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农业生产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生产的艰难,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自觉爱惜每一粒粮食。
二是广泛开展节粮宣传活动。宣传部门将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重要性、紧迫性,报道节粮典型和经验,曝光浪费现象。要移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减少食品的不合理消费,摒弃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我们将继续开展世界粮食日和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
问:如何推动《通知》的实施呢?
答:我们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入手,保障《通知》的实施。
一要明确任务和责任。我委负责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联合其他各个部门抓好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以及公务接待活动、行政机关、学校等领域的节约粮食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节粮措施落到实处。
二要强化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定期组织节约粮食专项检查,特别是对公务接待活动、餐饮企业、宾馆饭店、机关、学校的检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督促整改,通报批评;对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解读《化妆品命名规定》
新华网北京2月11日电 “××牌特效美白面膜”“纯中药强效瘦脸霜”“数码美白晶亮防晒眼霜”……伴随着化妆品种类的丰富,复杂的化妆品名称如迷眼乱花,往往让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少了几分清醒认识,多了些许盲目期待。
为了规范化妆品命名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印发了《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命名规定明确了化妆品命名的原则、禁用内容等,与规定配套印发的命名指南列举了化妆品命名时的禁用语和可宣称用语。
围绕这一为化妆品名称“卸妆”的新举措,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家药监局食品许可司化妆品处有关负责同志。
三大背景催生命名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妆品工业生产销售额平均每年保持10%至12%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这位负责同志说。
统计显示,1980年我国化妆品工业生产销售额为3.5亿元;到了2007年,销售额飙升至1200亿元。
蓬勃发展的化妆品工业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曾经奢侈的化妆品,逐渐成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
“然而,部分企业利用消费者对美丽的向往,在名称上大做文章。极致、特效、换肤、抗敏、红外线……”该负责同志一口气列举了时下化妆品热衷使用的诸多词语。他指出,这些带有绝对化、虚假性、夸大性词意的词语以及消费者不易理解的词语使得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无法获得客观准确的信息,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和欺骗。
该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与化妆品名称混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发生的化妆品安全相关突发事件均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足以说明人们多么在乎化妆品安全。”他说,“规范化妆品命名,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物,是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产业快速发展,产品命名乱象,公众安全诉求三大背景互为合力,推动了《化妆品命名规定》的诞生。命名规定明确了化妆品名称禁用的8种内容,并指出化妆品名称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要简明、易懂,符合中文语言习惯,不得误导、欺骗消费者。
不存在“药妆”的概念
在《化妆品命名规定》的禁用名单中,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位列其中。对此,正在使用法国某品牌“药妆”的陈茜感到困惑。在她看来,现在医学美容很流行,很多人都喜欢“药妆”,为什么化妆品名称不能提疗效?
“化妆品不是药品,我国的化妆品法规也从未出现所谓„药妆‟的概念。”该负责同志说。记者了解到,我国把化妆品分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现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明确规定了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类别,即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条例还规定,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著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该负责同志指出,疗效是针对疾病而言,一定有与之对应的适应症。而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含义是指具有某些特殊功能作用的化妆品。
“比如育发化妆品,它有助于毛发生长,减少脱发和断发,但不能说它可以生发,让无发者直接长出头发。两者之间有根本区别。”他说,“所谓„医学美容‟„药妆‟的风行,与消费者追求快速美白、快速除斑等心态有关,认为跟药物、医学沾边,效果就会更迅速明显。商家也充分利用了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
《化妆品命名规定》将对转变“妆药模糊”的现象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指导化妆品生产企业规范命名,《化妆品命名指南》既明确了禁用语,还规定了可宣称用语。例如健美类化妆品名称可使用健美、塑身等词语;祛斑类化妆品名称可使用祛斑、淡斑等词语。
构建化妆品监管的网络
尽管《化妆品命名指南》列举了一定数量的禁用和可用词语,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词量远远不够。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建立化妆品命名禁用语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化妆品命名工作。”该负责同志对记者说,数据库建成后,企业在命名产品的时候就可以及时查询哪些词
是禁止使用的。
规范化妆品命名只是化妆品监管工作的一部分。更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张化妆品监管网络正在构建。
据介绍,2010年国家药监局致力于推动《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制定《化妆品许可管理办法》《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等。《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和《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将在近期出台。
该负责同志指出,我国化妆品原料安全标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国家药监局2010年启动原料安全标准建设,将拟定10种化妆品原料安全标准和15种化妆品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标准。
“与此同时,国家药监局也在加强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技术审评、技术评价等机构,以提高化妆品许可工作的科学性。”该负责同志说。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要求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 人民日报 》(2011年02月15日 01 版)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意见》指出,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制订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自然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深化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等创建工作。加强农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建设,努力营造管理民主、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环境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制订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城乡共创活动,有效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创建资源,加大城乡共建力度,建设更多的文明县城、文明小城镇。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问题,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务工地共同开展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意见》指出,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宣传教育。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实际,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镇、名村。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兴办更多符合农民需要的文化服务网点,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并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城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发挥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和大学生村官、文化协管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担负起重要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