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9:1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莱阳市农机局 王健春 于志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节本增效,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农业机械化投入,实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但与农机化发展的形势相比,投入资金仍相差太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投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实用新型农业机械,依靠政策性资金的拉动,实现农业装备的优化升级。

二、尽快出台农业机械燃油补贴,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保护农机购置户的利益,减少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农机服务产业化投资,以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大户的快速发展,使其形成规模,增强服务功能。

四、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场,围绕建设粮食产业机械化示范场、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示范场、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示范场、农机服务产业化建设示范场等,总结经验,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示范带动,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继续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通过农业机械的发展,使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技术,以增强谋生本领。

六、加大田间道路建设力度。近几年各级对乡村道路建设,注入了大量资金,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惠农政策的好处,但随着大型农机的推广,田间道路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应加大田间道路建设的投入,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大型农机的需要。

七、乡镇农业技术专业人员直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他们优质的服务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受农民的欢迎,希望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在编制、经费、工资方面予以加强和保障。(信息来源:烟台市农机局)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文章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十一五”***县农机化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新农村建设开好路、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县农机局结合本县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动力,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规划:

(一)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先进适用农机的推广。到2010年实现农业生产中水稻机收、水田机耕、农业排灌、农业运输等重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达60以上,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万千瓦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

(二)实现农机供应、维修点等服务网络健全均布,行业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行农机行业准入制。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

(三)农机培训全面实现电教化,升级扩建农机校,培训专业包括农运车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电焊工、铸造工、农机修理工、车工、维修电工等41个专业,全年培训农村技术人员1000人以上。

(四)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基层农机站建设,组织农机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科学配置机械资源,加强机耕道建设,高效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到2010年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五)农机上路严格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行驶,强化农机手安全操作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农机检测,农机安全监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服务。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机局所承担的职责及农机化发展的方向、措施

农机局担负全县农机推广、农机质量监督、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突出抓好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为“三农”服务这一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积极努力工作,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千方百计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继续推进各项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认真研究和提出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宣传《促进法》,采用电视、标语、咨询、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好各类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化农机具演示会,让农民在演示会中尝到甜头。加强建设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实现消灭耕牛、卖牛换机、买机耕地,耕牛“换”铁牛,农民喜心头,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发展农机服务网络,规范农机行业管理,打击一切制假、贩假行为,将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维修网点的技术培训,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的培训,修理工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逐步推行行业准入制,提高服务网络队伍素质;二是“3.15”期间要联合工商等部门进行宣传,增强农民自己维护消费权益的意识;三是成立农机执法队伍,对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打击,全面清理整顿和净化农机市场,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四是设立农机投诉专线电话,及时调处农机质量投诉,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要帮助农民向生产者和经销商依法要求赔偿,追回损失,要求农机经营者严格实行“三包”服务;五是加强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培植,让农机手在优质服务中得到实惠。

(三)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技术人才素质。农机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机的生产、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技术知识的培训普及,任务重,难度大,我局将把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一是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完善培训设施和实践场地,学习资料的到位,理论学习做到电教化,实践操作全程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新专业,加强技术培训,加快农机校升级扩建。农机培训要面向农村,针对农机的生产、使用、维修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机械化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之首;2004年四中全会提出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阶段;2005年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略。“统筹城乡”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取向,“建设新农村”战略部署,三者一脉相承。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机化的作用,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农机化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机械化

“建设新农村”和“农业机械化”,都是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命题。两者密切相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是其形象写照。经过50年发展,虽文字依旧,但实质大变。新世纪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以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丰富内涵、涵盖“三农”工作全局的宽广视角、统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环境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势将统领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㈠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生产,重点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2004年,全省农业机械原值76.8亿元,乡村农户户均1092元,占农村住户年末户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23.3%。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据基本实现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关中地区调查,“三夏”大忙季节由原来的一月有余缩短到一周左右,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农机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㈡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现阶段,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在变农村劳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扩量提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与广大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联。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

㈢农业机械化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强大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提高农业结构中的养殖业比重,种植业结构中的经济作物比重,农产品结构中的名、特、优、新产品比重,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二、三产业比重。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㈣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文明,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一是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农业文明生产,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二是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进而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和谐农村的重要前提;三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有利于加速城镇化进程和提高人口素养,沟通城乡文明,促进城乡互动;四是促进农机经营者不断学习机械、农业、经营、法律、安全、修理、保险等知识技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农业劳动者队伍中的先行者。2004年,全省农机经营户占乡村农户的10.2%,即有1/10农民已成为掌握农机使用经营的新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般都高于传统农业劳动者。

㈤农业机械化是环境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凸现,取得社会认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使农村最根本和稀缺的两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利用;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有效控制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机械化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已成为以植树种草为主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的重要举措。

陕西农机化现状与“十一五”发展

到2004年底,全省农机原值78.2亿元,农户户均1092元,农业劳均802元,耕地亩均183元;农机总动力1323万千瓦,农户户均1.9千瓦,农业劳均1.4千瓦,耕地亩均0.32千瓦;拖拉机21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2万台),平均每百户拥有3台,每百亩耕地拥有0.5台;配套农具29.3万部,平均每百户拥有4.2部,每百亩耕地拥有0.7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比1.61,小型拖拉机配套比1.36;联合收获机1.35万台。全省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38.6%,其中机耕率55.8%,机播率34.4%,机收率19.5%。三种主要粮食作物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50%。其中,小麦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0%和70%;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42%和0.3%;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6%和14.9%。农村运输、农田灌溉、田间植保、粮食脱粒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围绕我省“稳粮、优果、兴牧”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略,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示范推广取得突破进展。结合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长足进步。

在农机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能满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等多样化需求。从现状看,农机化整体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时期;从发展看,农机化结构性矛盾突出,“三多三少”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农机化发展后劲不足;从内部看,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明显滞后,不适应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从外部看,农机化发展总体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规划到2010年,全省农机原值达到10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64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3.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36万部,大中型拖拉机农具配套比1.7,小型拖拉机农具配套比1.5,联合收割机2万台。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44.3%,其中,三种主要粮食作物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59%。基本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机化技术的多样性需求。紧密结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紧密结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施农机化“五大工程”,引领全省“十一五”农机化发展:

㈠粮食生产机械化推进工程。落实“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通过增加粮食生产机械保有量和提高农机耕种收作业水平,推进粮食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种粮收益。重点突破玉米收获和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

㈡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程。在全省四种不同类型地区示范推广以免耕播种、秸秆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300万亩,扩大旱区推广规模,增强灌区示范效果。在陕北、渭北等适宜地区继续实施深耕深松、蓄水保墒、地表覆盖、化肥深施、节水播种、垄沟种植等机械化旱作技术面积600万亩。

㈢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工程。以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和秸秆饲料饲草加工为主要途径,推广应用成熟的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2180万亩,占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0%。

㈣农机装备优化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进常规农机具更新换代、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㈤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试验示范工程。在《陕西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优势产区,建立苹果、蔬菜、茶叶、饲草、油菜、薯类等六种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39个、57万亩,示范机械化增产增收、节本增收、增值增收效果,推动优势农产品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优势产区建设。

厘清新时期农机化主要特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一五”是本世纪头20年尤为关键的时期。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标志,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促动、需求拉动、技术牵动、效益驱动、政策推动、机制带动的“六轮驱动”下,将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㈠加快发展速度。随着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到2010年,全省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44.3%,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比“十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三种主要粮食作物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59%,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比“十五”加快0.6个百分点。新的增长点主要是作物种类上的玉米水稻;作业项目上的仍具较大增长潜力的机耕和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机收;地域上的陕南陕北。

㈡拓宽服务领域。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积极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围绕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发展果业生产中的果园耕整、开沟施肥、中耕植保、节水灌溉技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日光温室基础设施、环控设备、栽植机械;茶叶生产加工中的中耕除草、修剪、揉茶技术;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中的牧(饲)草机械播种植保、节水灌溉、收割打捆技术;油菜生产中的耕整栽植、施肥植保、收获脱粒技术;薯类生产加工中的收获、初加工技术。

㈢提高经济效益。机械化农业生产要实现从单纯抓面积到重点抓增效的转变。机械作业面积能不能增加,主要取决于机械作业的效益。作业效益越高,农民经营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越高,作业面积就会越增越多。提高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益,一要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改善装备结构。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加快老旧机型更新换代。二要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三要构建节约型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实施以“五节”(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油)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与管理。

㈣增加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为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适应农民对农业机械化需求呈现出高性能、高质量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重点突破精量播种机、插秧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关键装备和系统组装集成技术,采取引进试验、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办法,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搞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

㈤农机结合农艺。与小麦生产相比,今后主攻的玉米、水稻和其它农产品生产中的农艺“个性”更强,对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更为严格。要从标准化生产的角度,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机械适应性。㈥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效互动,使机械化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紧密结合。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㈦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机械化农业生产,不能只抓作业面积,更主要的是抓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变过去靠行政命令订计划、订面积的做法,更多地采取市场经济的手段,重点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提高分散经营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立高效农机作业服务体系。

遵循新时期农机化基本原则

依据上述特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㈠市场导向原则。农机化发展的主体是农民,推动力量是市场,政府只是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化。应当牢固确立市场观念,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同时,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规划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增加农业机械和开展农机作业的积极性。

㈡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讲求实效”方针,根据各地不同自然、经济、生态特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分轻重缓急,抓好重要季节、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的机械化农业生产。

㈢效益最大化原则。不仅重视量的增长,更要重视质和效益的提高。采取全方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农机利用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㈣资源优化配置原则。遵照规模经济理论,依靠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发挥规模化优势。继续培育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充分利用省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省内农机存量资产经营挖潜、以存量吸引增量,与“引机入陕”开展跨区作业紧密结合起来。

㈤科技先行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农机科技转化率。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机具和管理经验;加强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增强农机化科技示范工作力度。

㈥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应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大需求,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㈦标准化原则。适应人民生活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生物技术措施与工程技术措施的协同配合,加强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

㈧“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观念,增强服务功能,为农机经营者同时做好增收和减负两篇文章。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加大减负力度,维护农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落实新时期农机化具体工作 新时期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具体包括农机装备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等四个环节,构成符合新时期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高效、长效机械化支撑体系。

㈠农机装备建设。继续以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主要对象,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及其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重点推动农机装备更新升级,提高大型、高性能装备比重。迅速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重点增加地膜覆盖、精量播种、联合收获机械。梯度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行突破收获机械化,继而跟进栽植机械化。适应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需要,重点推广土壤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作业机具。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关键环节的机械和技术。

㈡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由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职能部门以及有关社会机构共同组成的完整系统。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提高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要求,继续培育跨区作业市场,扩大跨区作业的领域、范围和规模。引导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㈢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与农技部门的密切协作,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形成适应不同自然环境、作物种类、种植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推动农机产品通用性、标准化设计制造,方便农民使用。

㈣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农机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典型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培训服务,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的基地。

实行新时期农机化扶持措施

㈠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资金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依法长期稳定地提供购机补贴资金,调动农民购置机具和设备的积极性。扶持农机科研开发、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农机推广、培训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所需经费主要由财政承担;农机执法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及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财政和信贷资金的整合联动,发挥两种资金的整体效益,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和农机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优惠信贷支持。继续对农机作业执行免税政策。油料支出一般占农机作业成本的四至五成,农民对多年来燃油价格高位运行并不断攀升反响强烈,亟待启动农用燃油补贴程序,调动农民使用和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㈡建立以政府农机部门为引导、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组织保障体系 创新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不断促进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根据陕西实际,逐步形成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与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发挥农机专业户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引导发展乡村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中介组织和农机合作组织,加快乡村农机站队改革并提高其服务能力。政府各级农机服务与管理部门要承担农机化公共服务和农机化执法与管理双重职能,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将服务和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建设新型服务组织、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

㈢建立以技术开发、技术示范、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科技保障体系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农业机械化的较大突破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组织机械化关键机具、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推广,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推进农机科技体制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引进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以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示范推广户和农机生产流通企业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机技术示范推广体系;以现有农机化培训学校为基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机化职业教育体系。

㈣建立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法制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基础法律。结合实际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规章。各级政府要协调和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机械化的积极性。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依法实施农机行政执法,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制(修)订农机产品、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安全使用等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其应用指导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农机化政策法规体系,使农业机械化进入法律保护、政府扶持、部门服务、农民自主经营发展的新时期。

第四篇:加大投入 狠抓落实

创新理念 狠抓落实 扎实推进孕前优生促进工作

磐石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几年来,我们磐石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孕前优生促进工作作为推动人口计生事业新发展的突破口抓住不放,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把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增强人口计生工作亲和力,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实施农村免费增补叶酸、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产前筛查为切入点,强化措施,规范工作流程,取得了孕前优生促进工作的全面扎实推进的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效果

1、争取领导,确保孕前优生促进工作保障到位 孕前优生促进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程,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形成社会合力,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目标的实现。一是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计生、卫生、民政、残联、妇联、财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推动职责的落实,为孕前优生工作提供领导保障。二是成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师

资培训、日常工作指导和检查评估,确保了孕前优生工作的技术支撑。三是组织推动高起步,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10项民心工程,与全市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动;磐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磐石市孕前优生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部门职责,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确保了孕前优生促进工作在全市的深入开展。

我市又投入资金670多万元,新建了面积为2600平方米市生殖保健医院,新购置了彩超机、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钼靶机、高频移动式x射线摄影机、彩色红外乳腺诊断仪、乳腺病治疗仪、可视人流机、前列腺治疗仪、妇科不孕症治疗仪、利普刀、依维柯服务车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使我市技术服务的硬件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优生促进工程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物资条件。

2010年由于原服务站长退休,服务站技术力量受到了影响,我们市计生局积极协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批准从卫生部门调入了两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优生促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2、宣传倡导,确保孕前优生促进工作引领到位 优生优育有关知识是广大育龄群众的迫切需要,我们坚持宣传开路,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把孕前优生知识送到千

家万户。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人口文化长廊等载体广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二是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和妇联组织的服务网络优势,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全面提高群众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和能力。依托市、乡、村三级网络平台,利用各种节日、集市进行发放宣传品,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三是突出免费增补叶酸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这两个重点,锁定重点人群。我们服务站深入各乡镇巡回开展“优生促进情系新生命”为主题的优生促进宣传活动,向计划怀孕的夫妇传播优生科学知识,增强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树立“健康饮食、健康环境、健康父母、健康婴儿”的预防观念,积极引导夫妇接受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做好孕前准备。有效提高了群众优生优育意识和自觉参与程度,为开展孕前健康检查奠定了基础,为“优生工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四是作为吉大一院产前诊断中心协作单位,对前来服务站进行孕期体检对象就产前诊断的目的、意义一对一的宣传,让每个孕妇都了解产前筛查的必要性,得到了她们的理解和支持。

3、强化培训,确保孕前优生促进工作支撑到位 孕前优生促进工作有很强的专业要求。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师资标准,确定了培训内容。一是培训骨干师资。根据孕前优

生促进工作的内容,以及市、乡、村三级工作职责,我们请专家组对市乡服务站具备执业资质人员进行了骨干师资培训,重点对工作流程和遗传咨询进行了讲解,使21名骨干师资的孕前优生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培训乡镇技术服务人员。为确保培训效果,仍然请专家组成员对乡镇服务站14名从事技术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把出生缺陷预防、婚后和围孕期保健的咨询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了乡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三是培训村级计生员和目标人群。以市、乡骨干师资为主、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为辅,普遍开展了对村级专干和待孕人员的科普知识的培训。市服务站组织专题培训会 9期,集中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62人次,带班轮训 365人次,使全体技术服务人员掌握了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流程。确保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4、加强指导,确保孕前优生促进工作服务到位 为使宣传咨询取得实际效果,我们经过高危初筛,将目标人群划分为普通和高危两类。按照婚前、待孕和孕后将普通目标人群分为三类,重点对婚前医学检查、生理和心理保健知识、饮食营养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孕前医学筛查和营养素补充等科普知识进行宣传。在已有35岁以上和病残儿再生育的高危人群的基础上,我们又将三种情况纳入高危,实施建档管理。一是对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夫妇,建议其治愈疾病后怀孕。对患有慢性疾病的,特别是女方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建议其在医生指导下决定妊娠时间。夫妇双方任何一方患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建议其患病期间暂不怀孕。二是对有不良环境接触史的夫妇,建议其在孕前脱离或调离工作岗位,接受相应的检查后怀孕。三是不明原因智力低下以及有遗传家族史的夫妇,进行必要的家系分析,确定遗传方式,推算再发风险,告知其预防遗传病缺陷儿出生的方法。对难以做出答复的,告知其到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或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咨询。通过工作的细化,及时掌握了育龄群众的个性需求,为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程度。

5、规范流程,确保孕前优生促进工作管理到位 要使孕前优生工作深入开展,需要有更多的人掌握工作技能。要让更多的人胜任此项工作,就要规范流程明晰要求。一是实施项目化运作。我们制定了《磐石市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和《磐石市国家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文本,各服务站在项目文本的框架下制定工作计划。项目运作使孕前优生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阶段有总结、年终有评估。二是设立优生门诊、产前筛查门诊,做好阳性和可疑病例的转诊,落实后续诊断,并定期对转、会诊的病例进行总结,以提高产前筛查技术的质量。截至目前我们共做产前筛查有12例。查出有一例5个月孕妇,胎儿为先天畸形。经介绍到吉大一院产前诊断中心,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内脏外翻等

畸形,行引产术。孕妇及家属非产满意。三是完善门诊服务流程。在门诊的各项服务中,我们主动提供宣传服务,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引导需求,并将高危人群的工作流程规范为接诊-高危初筛-宣传教育-知情同意-实验室筛查-咨询-建档。去年以来共计提供咨询 余人次,优生检测 例,占当年出生人数的 %,免费发放叶酸 人份,占当年出生人数的

%。四是建立档案。经过初筛,对普通目标人群进行优生咨询登记,记载基本情况、咨询事项和指导意见;对高危人群建立《出生缺陷高危孕妇综合管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高危人群建档 份,建档率100%。五是随访服务。对孕前掌握的高危人群,孕后进行不少于两次的访视服务,督促其按时进行孕期保健;产后结合知情选择工作的随访要求,分别在产后一个月和产后三个月进行访视服务,重点察看母子健康状况,并指导落实避孕措施。

二、工作体会

1、深化了科技练兵,提高了专业能力。自2001年我市实施三大工程以来,每年都将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纳入培训计划。尤其是去年以来,免费增补叶酸和免费优生检查及产前筛查,经过系统的培训,将咨询内容和技巧作为科技练兵的重点内容之一,规范标准,强化练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

2、深化了惠民行动,扩大了受益人群。孕前优生促进

是人口计生工作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家庭,不仅承受着病痛,还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压力。通过对他们的咨询和培训,不仅为其提供了知识和技能,还减轻了他们精神上的压力,优质、及时的服务,使更多的群众成为人口计生工作的受益者,增进了家庭福祉,促进了社会和谐。

3、深化了优质服务,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注入了新的内涵。孕前优生促进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未来的崇高事业,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必然要求。通过一年来,深化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通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路径,推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第五篇:加大安全投入

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增强安全生产环境

资源整合以来,在矿部领导督促、协调下,采区及施工项目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次组织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和不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提高矿井装备水平,改善了井下的安全生产环境,使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步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实现“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以来,在通风方面,积极与技术计划部门联系,设计的东贯通工程和斜坡道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可以贯通,可以有效解决900米以上东部通风问题。

在设备设施方面:新增矿车50辆,3吨电机车及电控设施1台套,争取的机车大修材料也在购买中,3米提升机井口安全门已货,正在备料,准备安装,通过以上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将会提高矿井的本质安全情况,对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提高矿井安全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防治水方面,为三个中段水仓安装了水位监测仪,通过近期的试运行,这不仅对矿井安全渡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降低排水费用也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安全投入方面:在井下生产区域多处实现了永久性支护和锚固喷护,对缓解地压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成效,同时通过不定期变斜式地压监测仪等现代化监测手段,有效掌握了地压变化情况,对指导生产方面初见成效。同时在我区井下生产区域实现安全标志警示全覆盖,为井下生产组织和遇急情况下安全撤离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今后,采区将积极争取安全工程的投入等等,继续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努力变“人防”为“机防”,向着本质安全型矿井目标迈进,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贡献车间应有的力量。

审 核:

报 道 人:

报道单位:

2012年7月22日

下载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市分行......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肖维维 (学号1019064028)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