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
——东风镇组织委员朱晓国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事关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的稳固。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使命,切实承担起建设一支新型农村党员队伍的历史使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的意义
近年来,围绕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改革举措不断深化和创新。但是,由于社会的转轨和变化,也使农村党员队伍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面临许多新问题,实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就是为了积极适应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整合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管理形式,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农村基层党建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实施“建设工程”,建立以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格局。实施党员队伍建设工程,体现了对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成果,特别是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
1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整合利用,使之形成一个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机制更加健全、措施更加有力的系统工程,进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实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体现了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基层党的建设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是农民党员,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这些要求,是我们实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的基本内涵
1、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机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
一是要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实际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三是加强农村党员经常性的党章学习教育,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始终不忘以党员标准和
党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来对照自己,使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三、实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的基本途径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指导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纳入农村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并把抓落实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2、加强目标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每年都应认真研究实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的总体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对乡、村党组织实施这项工程在内容、活动方式、检验标准、考评程序和奖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镇党委加强对村党组织实施队伍建设工程的具体检查和指导,按时组织考评验收。村党组织应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实施意见”认真抓好落实。总之,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形成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
3、加大党建投入,健全物质保障机制。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的落实,不但有赖于“组织有效覆盖,上下工作关系顺畅”,还有赖于一定的物质投入,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的物质保障能力。如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尽快做到村村有活动阵地;建立村干部工资报酬和离退休村干部福利待遇保障制度等。
4、加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
农村执政骨干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程归根到底要靠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抓落实。为此,加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建好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应突出抓好选优、提能、考绩三个方面。选优,就是通过发扬党的民主,完善基层选举制度,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干部选进乡镇领导班子。提能,就是运用集中办班、分类培训、远程教育、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管理知识和实用技术,着力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考绩,就是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涵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基层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通过考核,真正把那些扎根基层、坚持科学发展,创造了经得起实践检验并得到群众认可的政绩的干部推荐选拔到农村基层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农村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低值得关注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呈现严重的老龄化、文化素质低队伍结构不合理,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境地。因此,配备一支结构合理、文化素质高优秀的基层干部队伍,对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情况
1、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调查中发现有近80岁老人还在工作一线。由于党员干部年龄偏大,个别党员的理想信念、接受新鲜事物和理解党的方针路线存在一定偏差,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低。
2、领导班子后继乏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务农的人一般都在50—60岁老年人没有入党的愿望,有的村好几年都没有发展新党员。
二、原因分析
1、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宏观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人口寿命大大延长,我国开始呈现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一些年轻人入驻城区,农村剩下的全是孤寡老人。
2、家族势力影响村级建设。个别村存在家族势力庞大,推选一位本
家族有威望老人进入村级队伍。希望在以后事情上给予照顾。个别村存在乡霸、村霸、文盲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一年都不上班,转空饷,给村民办事带来极大不便。用不正当手段迫使村民代表、小组长签字随意处理村级财产。
3、基层干部本身工作压力和待遇是直接缘故。首先,债务多,工作重,压力大。由于农税免收,加上村级一些历史债务遗留问题,使得村级债务越来越多,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另外,一些新农村建设项目需要村级匹配一定资金,由于农民对事情认识不同自筹难度很大。使得基层干部感觉到压力巨大,身心疲惫。
其次、经济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村干部平均年工资3000—4000元,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都没有落实,生老病死不能得到照顾。干部基层工作达不到一定的年限,退休后没有任何待遇,组织上不能解决后顾之忧。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中专、高中生,看到农村干部待遇低、工作难度大,也不愿意加入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中来,造成后备干部短缺。
三、主要措施。
1、完善用人激励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村干部任职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和职数,规范村干部选拔任用和工作管理制度,要不定期进行考核、规范。公安机关应严厉打击乡霸、村霸通过不正当手段已达到进入村级领导班子的想法。二是为切实提高村干部的待遇,稳定村干部队伍,实行财政划拨专项经费,确保村干部报酬,通过年终评比、群众走访等形式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在保证村干部报酬收入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激励办法,评比“优秀党支部”和“十佳村干部”,享受有关优惠待遇,按其参加工作年限确定工资。使其工资达到同年工龄一般乡镇事业编干部工资70%。三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把考核村干部的情况与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等结合起来,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
3、加大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加大选派干部力度。从乡镇选派文化素质高,有专业特长,整体素质较好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通过老带新的方式,一方面鼓励年轻干部充分发挥信息灵、路子广、办法多的优势与老干部经验丰富等特点。根据各村的优势确定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另一方面,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在政策、法制观念上都比较强,加之与村民无宗族、邻里、亲友关系,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干起工作来比较超脱。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
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两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指导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中,简单的照搬上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而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必须是建立在广大基层干部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之上。一要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广大农村干部只有通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理论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从而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 和新问题。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并积极地向农民宣传,使党的方针政策被农民所掌握,从而达到用政策推进工作,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政策鼓舞士气的作用,发挥好、调动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各项工作落实符合党的政策,满足群众要求。二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工作领域宽,工作内容丰富,随着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的变化,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不讲民主,就不能很好地推动工作,更有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更多的学一些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善于把法律手段、民主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疏导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把对国家、集体负责与对农民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违法施政、不越权行事,做到处事公正、作风民主,近而带领农民群众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三要增强发展本领和带富能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任务也应放在引导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上,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多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掌握带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基本技能,以更好地组织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尤其是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事,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用市场经济法则评事,把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进而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二、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农民群众最直接的领导者,即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即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意志,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群众的各种意见;即要关心群众个人和眼前利益,又要帮助群众了解整体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牢宗旨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强化为民意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干部做的怎么样,群众的评价最重要,从近年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心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反之,则会被群众抛弃,最终的结果就是“下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把宗旨观念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中,无论是出思路、做决策,都要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实心实 意地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帮助和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去。二要强化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过程中,习惯于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习惯于行政命令,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管民”意识必须转变为服务于民的意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民,就要在贯彻执行农业农村政策和引导农民发展经济过程中,树立勤政为民思想。要勤于观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勤于思考农村工作中显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勤于总结工作出现的新经验,推广新成果,勤于宣传党的政策,提供各种有益的信息,鼓舞农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一些具体工作基层干部还要亲自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农村基层干部官不大,但管事不少,而且大多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公道、务实、廉洁自律是广大农民衡量干部的最基本标准,特别是涉及到新农村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无论是发展经济、改革村容村貌,还是倡导文明新风,学科技、用科学,在做好事过程中,一件小事情做歪了,一点小节出了问题,一件纠纷调节上出现偏差,都会引来一部分人或一大部分人的反对或不解,从而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进而影响工作成效。
三、农村基层干部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反映出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体现了干部的毅力,干部心气足,农民才会有干劲,才会更愿意追随做好每项工作,这种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保持思想上的开拓性。农村基层工作内容多、难度大,随时都会面临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不能带着畏难情绪,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跳出老路,多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杨长避短,以领会政策的敏锐性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推动重点工作。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关系,把上级的工作支持和基层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二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新农村建设领域广、要求多,工作中最忌相互猜疑和相互拆台,要想将工作做好,基层干部必须掌握善于和睦共事的本领,一方面注意多理解别人,多拿自己的缺点和短外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互补因素。特别是在遇到矛盾分歧时,不能较劲,要多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达到消除疑虑、心平气和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讲究交往艺术,想方设法,恰如其分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让别人多理解自己,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和支持。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新农村要求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最实际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心理有数。基层干部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工作中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无论是落实政策还是部署工作,都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要多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文章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镇)村两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指导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农村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中,简单的照搬上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而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必须是建立在广大基层干部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之上。一要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广大农村干部只有通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理论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从而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并积极地向农民宣传,使党的方针政策被农民所掌握,从而达到用政策推进工作,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政策鼓舞士气的作用,发挥好、调动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各项工作落实符合党的政策,满足群众要求。二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工作领域宽,工作内容丰富,随着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的变化,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不讲民主,就不能很好地推动工作,更有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更多的学一些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善于把法律手段、民主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疏导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把对国家、集体负责与对农民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违法施政、不越权行事,做到处事公正、作风民主,近而带领农民群众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三要增强发展本领和带富能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任务也应放在引导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上,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多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掌握带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基本技能,以更好地组织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尤其是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事,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用市场经济法则评事,把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进而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二、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农民群众最直接的领导者,即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即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意志,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群众的各种意见;即要关心群众个人和眼前利益,又要帮助群众了解整体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牢宗旨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强化为民意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干部做的怎么样,群众的评价最重要,从近年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心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反之,则会被群众抛弃,最终的结果就是“下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把宗旨观念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中,无论是出思路、做决策,都要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实心实意地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帮助和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去。二要强化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过程中,习惯于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习惯于行政命令,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管民”意识必须转变为服务于民的意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民,就要在贯彻执行农业农村政策和引导农民发展经济过程中,树立勤政为民思想。要勤于观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勤于思考农村工作中显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勤于总结工作出现的新经验,推广新成果,勤于宣传党的政策,提供各种有益的信息,鼓舞农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一些具体工作基层干部还要亲自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农村基层干部官不大,但管事不少,而且大多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公道、务实、廉
洁自律是广大农民衡量干部的最基本标准,特别是涉及到新农村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无论是发展经济、改革村容村貌,还是倡导文明新风,学科技、用科学,在做好事过程中,一件小事情做歪了,一点小节出了问题,一件纠纷调节上出现偏差,都会引来一部分人或一大部分人的反对或不解,从而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进而影响工作成效。
三、农村基层干部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反映出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体现了干部的毅力,干部心气足,农民才会有干劲,才会更愿意追随做好每项工作,这种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保持思想上的开拓性。农村基层工作内容多、难度大,随时都会面临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不能带着畏难情绪,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跳出老路,多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杨长避短,以领会政策的敏锐性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推动重点工作。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关系,把上级的工作支持和基层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二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新农村建设领域广、要求多,工作中最忌相互猜疑和相互拆台,要想将工作做好,基层干部必须掌握善于和睦共事的本领,一方面注意多理解别人,多拿自己的缺点和短外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互补因素。特别是在遇到矛盾分歧时,不能较劲,要多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达到消除疑虑、心平气和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讲究交往艺术,想方设法,恰如其分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让别人多理解自己,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和支持。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新农村要求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最实际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心理有数。基层干部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工作中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无论是落实政策还是部署工作,都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要多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第五篇: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农民饮水、农村消防安全工程,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工程,各乡镇都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切实做好了此项工作。今年我局向省建设厅共争取了省专项补助资金720万元,共新增受益人口14.4033万人,其中金西三镇新增受益人口12.95万人,白龙桥镇7956人,洋埠3643人,乾西乡2934人。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4.5万人的任务。
2、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大中心镇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建设项目预投资2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同时首次采用绩效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今年在2009年省污水设施专项资金补助1895万元基础上,又增加505万元蒋堂、琅琊污水处理设施补助,同时又申报了洋埠、罗埠、罗店、雅畈四镇省级2010年专项资金补助,目前正在审核中。同步争取了市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24万元,并为琅琊、蒋堂等乡镇争取了部分市留土地出让资金预留给乡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建设工作,区政府与乡镇签定工程建设责任书,制订了实施意见和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工程建设列入对部门、乡镇的考
核。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编制、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批准后,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乡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落实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准备基础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施工中从管网的设计、预算、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等环节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不定时地对工程管材质量和管网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管材流入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如雅畈镇对工程质量严格落实“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专职人员复检、公司质检科终检;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即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工程合同、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对重要工程部位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3、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由纪委牵头,协同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省、市、区拨付给乡镇的集镇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工程实施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工程竣工后,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区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分期将补助资金拨付进入项目单位财政专户,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婺城区城乡建设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