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
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
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
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
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
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
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
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
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三农政策在农村
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共设置了10
道题,其中有8道选择题,2道简答。问卷共发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为
89%,而有效问卷有77份。就问卷中的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
择题为:1.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A.是B.否2.三农指的是哪几
个方面?A.农业 B.农田 C.农村 D.农民3.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
于:A.电视 B.广播 C.报纸 D.听说4.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
A.有帮助 B.没有帮助 C.不知道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
第2题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题是反映个人意见的,没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26份选择了正确答案,正确率为33.77%;而对于第1题有54份
问卷选的是B答案,这就意味着有70.13%的农民对党中央制定的政策还并不是十
分关注;对于第3题有49份选的是D答案,就是说63.64%的农民是听说的,而不
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去关注去搜集有关的政策信息.对于第4题,有42份选的是
不知道,比重为54.55%,更加体现了农民对政策意识的淡化。尽管这只是部分地
区的个别反映,但却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农业落后,农民增收
困难的真实反映,有此我们可以推及全国的农业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农民
对农业政策的关注程度是非常低的,这也说明我国政府结构在农业政策的实施推
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其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点:1.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他们一
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政府的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后,没有做到有力的宣传,使得政策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最终导致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2.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致使农民增加收入极其困难,使得农民在扩充自己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的投入非
常低,所以对国家的政策关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乡差距的扩大更衬托出农民的贫穷与落后,使农民收入表现相对低。
3.农民思想禁锢,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进一步制约了农民积极创新,开展新事
业的思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
问题,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现代化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
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三农”问题得不到
有效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尽快解决三农
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对此我仅提出
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2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推进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建立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创造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政策。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意识、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倾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在支农补农的政策上既要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又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增强政策的“边际效应”,实现农民的增富减贫。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必须抓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切实保护好耕地,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粮,引导农民建立销售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避免粮食市场出现新的大起大落,影响农民增收。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需要进城,在农村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们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是不是会少余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范围,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并警惕农民负担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反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提高补贴水平,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5.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不仅要做好农村内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从农业农村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三是资源与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第二篇: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三农政策在农村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共设置了10道题,其中有8道选择题,2道简答。问卷共发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为89%,而有效问卷有77份。就问卷中的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择题为:1.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 A.是 B.否2.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 A.农业 B.农田 C.农村 D.农民3.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A.电视 B.广播 C.报纸 D.听说4.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 A.有帮助 B.没有帮助 C.不知道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第2题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题是反映个人意见的,没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26份选择了正确答案,正确率为33.77%;而对于第1题有54份问卷选的是B答案,这就意味着有70.13%的农民对党中央制定的政策还并不是十分关注;对于第3题有49份选的是D答案,就是说63.64%的农民是听说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去关注去搜集有关的政策信息.对于第4题,有42份选的是不知道,比重为54.55%,更加体现了农民对政策意识的淡化。尽管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个别反映,但却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农业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真实反映,有此我们可以推及全国的农业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程度是非常低的,这也说明我国政府结构在农业政策的实施推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他们一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政府的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后,没有做到有力的宣传,使得政策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最终导致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2.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致使农民增加收入极其困难,使得农民在扩充自己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对国家的政策关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乡差距的扩大更衬托出农民的贫穷与落后,使农民收入表现相对低。3.农民思想禁锢,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进一步制约了农民积极创新,开展新事业的思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对此我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
第三篇: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三农”政策在农村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共设置了10道题,其中有8道选择题,2道简答。问卷共发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为89%,而有效问卷有77份。就问卷中的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择题为:
1.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A.是B.否
2.”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A.农业B.农田C.农村D.农民
3.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A.电视B.广播C.报纸D.听说
4.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A.有帮助B.没有帮助C.不知道
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第2题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题是反映个人意见的,没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26份选择了正确答案,正确率为33.77%;而对于第1题有54份问卷选的是B答案,这就意味着有70.13%的农民对党中央制定的政策还并不是十分关注;对于第3题有49份选的是D答案,就是说63.64%的农民是听说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去关注去搜集有关的政策信息.对于第4题,有42份选的是不知道,比重为54.55%,更加体现了农民对政策意识的淡化。尽管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个别反映,但却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农业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真实反映,有此我们可以推及全国的农业现状。
调查表明:我国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程度是非常低的,这也说明我国政府结构在农业政策的实施推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他们一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政府的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后,没有做到有力的宣传,使得政策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最终导致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2.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致使农民增加收入极其困难,使得农民在扩充自己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对国家的政策关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乡差距的扩大更衬托出农民的贫穷与落后,使农民收入表现相对低。
3.农民思想禁锢,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进一步制约了农民积极创新,开展新事业的思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矗“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对此我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2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推进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建立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创造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的xx政策。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意识、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倾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在支农补农的政策上既要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又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增强政策的“边际效应”,实现农民的增富减贫。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必须抓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切实保护好耕地,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粮,引导农民建立销售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避免粮食市场出现新的大起大落,影响农民增收。
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需要进城,在农村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们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是不是会少余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范围,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并警惕农民负担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反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提高补贴水平,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5.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不仅要做好农村内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从农业农村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三是资源与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第四篇: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王林河 11网络工程
摘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宣传调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村现状及“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本文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措施。关键字:
“三农”;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思想;充分就业;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文:
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华岩镇暑期的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该地区的基本状况
该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由于政府扶贫政策难以切实贯彻实施,该地区的经济至今仍然发展不起来。该地区人均年收入大约为1800元,收入基本上只 有两种:种植业收入和外出劳务收入。种植业收入占80%以上,种植业者基本上是30—60岁之间的中壮年,外出劳务者基本上是16—30岁之间的青年。该地区教育水平低下,抱民区有一所小学,其他几个村和这4个村的孩子都来这所小学上学。孩子们上完小学后,有的就不上学了,有的上了镇里的中学,但也就上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该地区的村民们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科学养殖、饲养技术,缺乏市场信息,阻碍了他们尝试新的经济增长的方法。
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华岩镇政府在有关“三农”政策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宣传,但比较少,大部分农民对“三农”还了解的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点,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对他们了解“三农”效果很好,他们很希望以后这样的宣传能够多一些。
二、给该地区的一些建议
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其次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另外可以从农村内部着手,事实改革,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这就要做到: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多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 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另外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那么到底如何来实行农业产业化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想法。比如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建立起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够带动一种或多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可谓“龙头兴,则产业兴”。其次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且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实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基本方针,切实保证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批量供给大本营”的建设。另外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结束语 :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 3 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圆满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第五篇: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电信0704 王顺
摘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宣传调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村现状及“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本文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字:
“三农”;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思想;充分就业;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正文:
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 1
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华岩镇暑期的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该地区的基本状况
该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由于政府扶贫政策难以切实贯彻实施,该地区的经济至今仍然发展不起来。该地区人均年收入大约为1800元,收入基本上只有两种:种植业收入和外出劳务收入。种植业收入占80%以上,种植业者基本上是30—60岁之间的中壮年,外出劳务者基本上是16—30岁之间的青年。该地区教育水平低下,抱民区有一所小学,其他几个村和这4个村的孩子都来这所小学上学。孩子们上完小学后,有的就不上学了,有的上了镇里的中学,但也就上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该地区的村民们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科学养殖、饲养技术,缺乏市场信息,阻碍了他们尝试新的经济增长的方法。
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华岩镇政府在有关“三农”政策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宣传,但比较少,大部分农民对“三农”还了解的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点,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对他们了解“三农”效果很好,他们很希望以后这样的宣传能够多一些。
二、给该地区的一些建议
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其次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另外可以从农村内部着手,事实改革,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这就要做到: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多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另外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那么到底如何来实行农业产业化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想法。比如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
市场,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建立起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够带动一种或多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可谓“龙头兴,则产业兴”。其次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且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实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基本方针,切实保证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批量供给大本营”的建设。另外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结束语 :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圆满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参考文献:
[1]《2008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资料》中共重庆工学院委员会学工部编 2008.08
[2] 《三农中国》贺雪峰 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01
[3]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白跃世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03
[4] 《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李佐军 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01
[5]《我向百姓说实话》李昌平著 远方出版社2009.06
[6] 《半月谈》2009年第10期 新华通讯社主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