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农机办《关于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德农机科函字[2010]4号)要求,宁津县农机局开展了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体系建设情况。

农机质监站是县农机局下属科室之一,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县农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农机维修质量、农机作业质量、农机质量投诉的监督管理;农机标准化、补贴机具质量调查、信息收集、分析及上报工作。在岗人员3名,全部是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中级职称的2名。经费主要是由局财政列支。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加强农机试验鉴定,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使鉴定产品数量逐年增长、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有力地提高了本县农机产品质量。宁津县德农农业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播种机、山东鲁北电子衡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打包机、德州鲲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产品质量过关,非常适于本地区作业,值得推广。为此县局加强了对全县农机生产企业的指导,积极帮助生产企业的产品申请了省级推广鉴定,为该县农机产品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该县农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农机流通市场的质量监督检查,规范农机经营市场。积极协调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支持配合,重点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农忙季节,结合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农机生产与经营的正常秩序。同时加强对直补机具定点供应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努力提高享受政府补贴农机产品的质量状况。通过各种措施采取有效手段鼓励生产经销企业树立良好的经营风尚,坚决打击和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三)继续深入开展“3.15”农机质量宣传活动,扩大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社会影响。县农机质量监督部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组织农机质量维权宣传活动,对普及农机质量常识,推广农机优质产品,受理农机质量投诉案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扩大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已检查3家农机经营销售企业,12个农机维修销售点。查处违规农机经营点1处,查获、收缴假冒伪劣不合格农机配件25件。对其他存在问题的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改措施,从而进一步净化了农机市场,农机打假专项行动取得预期效果,让农民朋友在购买农机时吃上了“定心丸”。这一活动今后还要长期坚持下去,通过扎实广泛的宣传活动,强化农民和全社会对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向社会推介优质先进的农机产品,抵制和遏制假冒伪劣产品。

(四)加强农机化质量法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发布实施了《全国农业机械维修业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省政府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随着一大批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县农机部门也加强了对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设,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农机化质量工作有法可依,农机生产、销售、维修和使用等环节质量监管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机化质量工作的认识不全面、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致使农机化质量工作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可持续发展。

(二)农机部门对农机化质量有监督权但没有处罚权。农机部门开展农机打假工作要依靠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和配合,目前工作难度较大,使得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难以长期有效的进行。

(三)经费严重不足。一是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投诉和打假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二是缺培训经费。开展农机化质量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县乡一级从事农机质量投诉、质量调查等工作的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水平较低,急需开展人才培训,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人才培训艰难,严重影响质量工作进程

(四)其它部门对农机化质量工作的挤压很大,有些部门在企业中宣传农机推广鉴定证没用、农机部门不管质量等。

五、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工作。一要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三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帮助农民、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二要提高服务水平。要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深入农村、企业,宣传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征求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效率,努力成为企业和农民信赖的朋友。

(二)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加大农机生产、销售、维修市场的质量监管,全面提高农机化质量水平。对农机产品质量要从源头抓起,尤其是补贴机具,一定要监管好进货渠道,杜绝质量不达标的机具进入销售市场,为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落实把好关,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机具。

(三)加强质量信息交流。要通过对农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走访调查,把改进机具作业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纳入企业发展的正常渠道,并针对不同情况做适应性的改进,进一步扩大机具的适用范围,以利于改进和提高机具质量。

(四)建立质量监督长效机制。农机管理部门要对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注入一定的工作经费,明确质量投诉机构的主体地位,制定规范的工作责任制和工作目标,明确质量监督投诉机构在农机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农机化质量工作人员培训。创造条件培训农机投诉工作人员和农机质量调查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促进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六)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农机化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农机化质量现状,宣传农机质量工作成效,争取各级领导对农机化质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省投诉站的指导下,在市农机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泰安市农机投诉站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紧紧围绕全市农机发展的中心任务,以财政补贴机具的消费维权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实干,切实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泰安市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成立于1998年5月25日,由山东省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批准,人员3人,办公室两间配有办公用桌椅、电话、计算机、照相机等。从成立市农机投诉站至今,承担着全市农机质量管理投诉工作,每年都处理一些投诉案件。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困难,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2009年为了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规范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根据省投诉站09年工作任务要求,三月份向各县(市、区)下发了《关于建立县(市、区)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的通知》,到4月底,全市6个县(市、区)建立健全了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新泰市农机局建立了新泰市消费者协会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其余县(市、区)的质量监督投诉工作,挂靠在农机修配管理站,由各县(市、区)修配管理站兼管。到目前全市共建有7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从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13人,方便了各地群众就地进行投诉,重大投诉案件或县(市、区)调解不了的案件,市站协助进行调解。

二、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工作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自身学习,履行好职责。投诉站的全体同志认真学习《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决执行保护消费者的法律法规,每个同志都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积极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出现违反法律和纪律的行为。同志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二)加强宣传和制度建设,为方便群众投诉,向社会公开了投诉电话,在办公室门口挂上了投诉站的牌子,以利于投诉人及时找到办公室。在办公室内张贴了“投诉规章制度”“受理投诉范围”“消费投诉之注意”“农机消费投诉应提供哪些证据”等宣传栏,以利于投诉者了解投诉的法规制度和投诉应提供的法律依据和注意事项。

(三)建立健全了投诉工作档案,在投诉接待受理与处理方面,设立了来人来电来函来信登记本,投诉登记表受理通知书、调解书等,处理投诉案件能做到及时、公平、合理,做到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处理投诉案件中,不管是集体投诉还是个体投诉,我站在工作中采取了热情接待、查清真相、收集证据、依法调解、双方满意的工作方法,使调解工作收到了显著地效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案件达到双方都能满意的接受调解。2009年,共接受投诉咨询30多次,受理农机质量投诉9起,其中集体投诉1起,个人投诉8起,结案9起。投诉的特点多在夏秋两季农忙季节,大多数是零部件的质量问题或农忙季节机械出现故障后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人员跟踪服务不及时。

(四)积极开展3.15消费者维权活动和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活动。每年的3月份,市农机投诉站印刷了一部份宣传单、明白纸,在市消协、市工商等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出动车辆人员,上街宣传,提高了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每两年一次的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活动,我站认真分配评选票,认真组织评选活动,并且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实行全票回收,使选票真正代表了农民的意愿。

(五)认真组织开展农机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打假活动。每年春秋两季,都认真组织开展农机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活动。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专门领导班子组织这项活动,各县(市、区)也都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安排专人分工负责,健全监管机制,实行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生产源头治理与市场规范管理相结合,狠抓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大要案查处。二是认识到位,大力搞好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做到电视里有影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假辨伪能力。三是密切配合,深入检查,由农机部门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参加,组成检查小组,对农机经销商修配网点进行全面检查。

(六)开展阳光服务热线活动。我市每年都要开展两次阳光服务热线活动。一是市局专门在市广播电视台每年组织一次阳光热线活动,大力宣传农机部门的有关法律政策,及时解答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阳光工程热线,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一些不知道投诉渠道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二是市局和各县(市、区)组织收听省办开展的阳光热线活动,及时解答处理本地区内的有关问题。

三、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1.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不足,处理投诉案件本身不收费,财政部门又没有专门拨给办公费用,开展质量调查、出发等缺乏经费。

2.基础设施不具备,处理案件,质量跟踪调查,需要一定的检测设备和交通工具,这些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

3.开展质量检查执法人员要配执法证件,要着装,不然群众就不认可,不接受。

4.县级投诉站09年刚建立,办公场所基本条件不够完善。

5.投诉管理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急需培训提高。

四、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发展对策

1.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引起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强化对农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提高农业机械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2.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各级投诉站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投诉电话、照相机、传真机、微机等相应的投诉受理设备和设施。

3.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各级投诉机构一定要配置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必要的农业机械专业知识的人员。

4.开展农机打假,质量检查活动,参加检查的人员,要有合法的身份,才能进行这项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要办理执法证,进行公务活动要着装,配有执法服装,以利于活动开展。

5.要加强对基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对产品质量多次出现投诉的生产企业和售后跟踪服务不及时的企业,加强制裁措施。

第三篇:济宁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济宁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是做好农机化质量工作的基础。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近期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全面提升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能力的思路措施及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目前除中区和汶上外,其他县市区都已设立专门的农机质量监督科(站),全市市县农机质量监督机构已达11家,其中市级1家,县级10家,主要承担农机质量监督、农机市场打假、维修网点管理、农机投诉、职业技能鉴定等项职能。2008年以来,我市又依据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目前除济宁市农机投诉站外,全市12个县市区均设立或明确了县级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其中曲阜、嘉祥2个县市经编办批复单独设立机构,有编制,任城、鱼台、金乡、汶上4个县区经编办批复单独设立机构,与原负责质量监督的科室合署办公,邹城、梁山2个县市编办批复增加了农机投诉职能,市中区、兖州、泗水、微山4个县市区以局文件明确了负责投诉工作的科室。在人员结构方面,目前我市从事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人员57名,全部为技术、管理人员,事业单位管理,参照公务员执行,其中市农机质量监督科4名。在资金投入上,近三年来各级农机部门投入资金18.2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微机、打印机、照相机等基础设施,培训工作人员,开展农机打假,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

二、主要工作成效及做法

农机化质量关系到农机化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农机化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在农机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机化质量包括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工作,既是保持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市认真开展农机质量监管工作,加强农机市场管理,加大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力度,加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建设,促进了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等的提高,维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推进了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大力宣传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有效宣传途径,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开辟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农机质量监督相关业务知识,大大提高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每年3·15期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深入到乡村、集贸市场,设立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展示台、农机法律法规咨询台、农机质量监督投诉受理台,宣传农机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宣传农机法律法规,解答农民疑问,受理农民投诉,推介优质放心农机产品,指导农民购机,大大提高了农民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活动。围绕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所需机械,联合工商、质监部门,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活动,对辖区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营公司(门市部)、农机维修厂点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并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进行重点跟踪调查。近两年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7000余台件,涉案价值达700余万元,净化了农机市场,规范了农机经营秩序,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一是开展了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全市57名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86%以上取得了行政执法证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微机化管理由2008年初的16%提高到100%。二是开展了农机维修网点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注销了已停业和不再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网点260家,依法取缔了违法违规经营的网点88家,依法查处无资质资格擅自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人员65人,查处使用次、旧、不合格农机零配件进行维修等违法违规案件4起,整治后全市农机维修网点为786家,网点信息全部在农业部农机维修管理网站公告,农机维修网点审核发证率达到100%。

4、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为了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农机维修质量、作业质量和服务质量,自2001年以来,我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各级农机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主动与监理年检年审相结合,与农机人员培训工作相结合,与农机推广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相结合,与当地“阳光工程”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与农机跨区作业证和农机加油卡的发放相结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拓宽鉴定范围,鉴定技术基础不断加强,鉴定规模持续扩大。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鉴定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万多人,鉴定工种也有原来的6种扩大到29种,居全省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根据农业部和省办安排,我们组织实施了农机行业高技能人才“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108人参加了在兖州举行的济宁市

“金蓝领”培训班,全部通过了职业技能考试,圆满地完成了省办安排的试点任务。

5、积极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建立健全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体系,全市12个县市区均已设立或明确了县级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其中编办批复设立单独机构6家,批复重新划定职能2家,内部行文4家。两年来全市共受理农机化质量投诉43起,处结43起,涉案价值183.4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3.8万元,接受咨询1390人次。

另外我们还积极做好了“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协助生产企业申请农机推广鉴定等项工作。

三、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致使农机化质量工作难度大,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可持续发展。

2、执法依据不充分。尽管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农机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但是农机部门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处罚权,农机部门开展农机打假工作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和配合,目前工作难度较大,多年来,农机部门在农机打假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往往喊得响、行动难。

3、执法手段落后。目前全市没有一辆专门的农机质量监督执法车辆,缺少先进的农机产品质量检测设备,执法人员没有标志服,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增加了执法的难度。

4、标准化建设滞后。目前农机新技术、新产品越来越多,农机作业项目和服务领域越来越宽,农机维修和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作为农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化建设却严重滞后,很多质量监督工作处于无标状态,靠经验为准。

5、经费严重不足。1999年以来,国家相继取消了农机维修管理方面的所有收费项目,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着无经费来源的困难局面。作为政府部门,虽然我市每年都按要求积极向当地财政部门争取业务经费,但由于地方财政非常困难,这部分开支难以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全市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投诉和打假工作一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检测设备的购置和更新改造没有任何财政投入,严重制约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6、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由于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基本都被撤并,县级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较少,有的只有两三个人,无法深入开展工作,再加上基层

从事农机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建议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农机化质量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质量工作贯穿于农机化产品、作业、服务全过程,直接影响到农机化整体工作效果,关系到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农机化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农机化质量工作的任务性质和要求,增强法定责任意识,把农机化质量工作列入大事要事来抓,进一步深化对农机化质量工作的再认识,依法做好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

2、健全机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按照“健全体系、提升能力、畅通渠道、有效监督”的原则,加快市、县两级农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市、县级,特别是县级农机质量投诉机构的基本设施配备,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监管能力;二是要建立健全监管工作的规定、制度、程序等,保障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三要建立农机、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合监督管理机制,结合农机产品打假、农机作业质量检查、农机销售维修市场整治等专项活动和三夏、三秋重要时节,组织多部门联合的质量监督检查,以提高管理效率。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的素质。要加大培训投入,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农机校对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其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市县级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其二,大力推进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加强对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鉴定考核,努力拓宽鉴定范围,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4、持续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大力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继续加大源头治理和质量监管,通过市场整顿、专项整治、跟踪考核等多种措施,构建农机打假和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机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要对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所需机械进行严格检查,对查出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坚决予以处理并向社会曝光。同时,对重点补贴的农机产品进行质量、安全和售后服务跟踪调查。要积极主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调,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农机维修市场日常监管,强化对

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质、维修人员职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做法,加大力度,规范程序,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行为,树立社会信誉,打造我市农机维修行业服务品牌。

5、认真做好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工作。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提供了依据,对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有效开展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促进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办法》,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质量投诉机构的工作职责,掌握质量投诉受理的相关要求、处理程序以及信息报送和监督等有关规定,为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要按照《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农机质量投诉机构的规范化建设,配备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申请设立尾数为“315”的投诉电话,建立完善各项质量投诉规章制度,加强投诉档案管理,认真履行农机投诉质量监督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各级农机投诉机构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投诉体系在农机打假中的积极作用。要建立健全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处理好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

6、加快农机质量标准化进程。农机质量监督的技术基础是农机质量标准化。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的越来越多,服务领域范围的越来越广,技术要求的越来越高,分工的越来越细,制定农机质量标准化体系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为规范作业市场秩序,促进农机服务的健康发展,我省陆续出台了《机械播种》、《谷物机械收获》、《机械耕整地》、《牧草机械收获》、《秸秆机械还田》、《花生机械收获》6个地方标准和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秸秆还田、薯类机械化收获、花生机械化收获、牧草(苜蓿)机械化生产、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旱作节水深松作业、旱作节水深耕作业、设施农业卷帘作业、设施农业微耕作、绿茶机械化加工等11个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这些标准规范与原有的标准规范形成了农机化作业标准体系,为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和仲裁检验提供了技术依据。但是这些标准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机质量监管的需要,特别是作为农机质量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农机维修质量目前还没有标准可依。因此建议省办在认真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逐步开展机械作业标准化体系制定工作,包括整地、播种、深施肥、栽植、喷雾、中耕、收获、加工等农机作业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

评价方法。认真开展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制定及执行督促工作。组织专家会同农机维修网点制定农机修理技术工艺规范,材质消耗及质量标准,检测标准,修理价格标准等。

7、加快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立法进度。呼吁各级政府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一些农机质量监督方面的实施细则,真正使农机部门既有监督权,又有处罚权,畅通农机质量监督渠道。

8、加强农机质量监督规范化建设。一是切实解决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业务经费来源问题,建议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将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促使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二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将有能力、懂技术、肯吃苦、责任心强的年轻人员调整充实到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队伍中来。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所有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依法行政,特别建议省办争取解决执法人员标志服问题。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农机部门要配备一些先进的农机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配置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取证设备,有条件的可购置专门的农机质量监督执法车辆。

第四篇: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综合处

为全面掌握我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2010年4月份,综合处根据省办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就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宣传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的中心任务,把信息宣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着力加强了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

(一)经费保障及设备装备情况。省办及各市县农机部门十分重视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分别成立了农机化信息宣传领导小组,部分市设立了信息宣传科室,专门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并实行了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大部分市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宣传工作。目前,省办及17个市级农机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49个县级农机部门也建有自己的网站,其中有独立服务器网站达18个。全省用于信息宣传工作设备的固定资产总值达453万元,其中,电脑453台,数码照相机205台,摄像机70台。目前,山东农机化信息网设置栏目90多个,年编发信息近万条,日点击量达2.5多次左右。全省已初步建成了以省农机化信息网为核心、各市农机化信息网为纽带、各县农机化信息网为基础,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

(二)人员队伍情况。全省从事农机化信息宣传的人员达1161人,其中专职人员218人。这些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632人,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51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的文化程度的18人;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分别为277人、308人、83人。各地注重加强对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大部分市每年都召开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举办业务培训班,邀请当地党委、政府宣传部门和系统信息宣传工作的专家作报告、搞培训,使信息宣传人员掌握信息宣传工作的特点、方法和处理技巧。2009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各类信息宣传培训达972人次。

(三)制度建设情况。为推动信息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信息宣传工作水平,省办和大部分市农机部门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形成了推进农机化信息宣传全面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一是实行了信息发布制度。凡涉及农机化重要事件、重大活动,各级农机部门及时、准确地做好农机化信息发布工作。省办和各地农机部门定期通报信息宣传工作要点。三夏、三秋前,省办和一些市县农机部门都召开农机化宣传新闻媒体通报会,提前通报农机化重大活动安排,便于新闻单位有重点地搞好宣传报道;二是建立了信息通报

制度。省办与各市农机部门对信息上报采用数量定期进行通报,年终进行总排名,并进行通报;三是建立了考核考评制度。省办制定出台了《农机化信息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大部分市县都把信息宣传列入全年农机化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制定了考核办法,加大了信息宣传考核力度和信息宣传工作所占的分值;四是制定了奖励表彰制度。省市县普遍制定了信息宣传工作奖励政策,对信息采编和撰稿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了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省和部分市县农机部门设立了农机化宣传奖励专项资金,对在有关报刊、杂志发表的稿件,实行奖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在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息宣传队伍亟待加强。目前,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从事信息宣传的专职人员仅有218人,占信息宣传人员的18.7%,其中市级农机部门专职人员27人,平均每个市级农机部门专职人员仅为1.6人。部分县级农机部门不仅没有专职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甚至连兼职人员也没有明确。工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信息宣传工作无人具体抓。另外,各市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掌握网络管理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二是信息宣传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从事信息宣传的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18人,占总人数的1.5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511人,占总人数的44%;具高级职称的83人,占总人数的7.1%。特别是县级农机部门从事信息宣传的人员素质明显偏低,在全部1028人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0.39%、40.9%、6.0%。同时,信息宣传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2009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参加信息宣传培训的人次达972次,平均每人每年还不到1人次,尤其是县级农机部门人员参加各种信息宣传培训的机会更少,每年仅为0.6人次。

三是对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小。各级农机部门基本上没有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专项投入,国家对农业信息方面实施的“金农工程”等项目也没有农机化信息宣传的份额。2009年,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总额为201万多元,其中信息宣传奖励经费63.7万元、网站运管经费44.4万元、设备购置经费73.2万元,平均每个县级农机部门的信息宣传工作保障经费仅为1.3万元。

四是信息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的网站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信息宣传设备和手段较落后,与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全省用于信息宣传方面的固定资产达438.8万元,笔记本电脑仅有35台。71家各级农机化网站

中,有独立服务器的网站仅为18家。由于多数网站没有独立的服务器,因而出现信息发布和更新不及时、数据库维护和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五是对信息宣传各项制度落实的力度和措施不到位。从全省来看,各级农机部门在制定信息宣传各项规章制度方面,做得都比较全面,但是还有个别单位信息宣传工作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和机制;一些单位还存在着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落实力度不够、不按制度办事等现象,使各项制度放在那当摆式,不利于调动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六是各地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从信息宣传数量上看,市与市之间差别很大。有的市每年被省农机化网采用的信息多达400多条,而有的市仅为50余条;从信息宣传质量上看,有的市、县报送的信息时效性强、角度新颖、内容全面、形式多样,而有的市、县的信息形式单

一、针对性差、表现手段呆板,有分析、有数据、深层次的信息少;从网站运行和管理上看,有些市县的农机化网站界面清晰、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及时、服务功能强,而有的网站,信息更新慢,经常是一幅老面孔,信息量少、形式单

一、服务功能差,有的甚至处于停摆状态,网站的影响力和作用大大削弱,不仅起不到宣传的效果,而且严重影响农机部门的形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下一步,各级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把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时机,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能力,以信息化来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经费。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把农机化信息网站建设纳入“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和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规划之中。加大对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把农机化信息宣传体系建设纳入农业部“金农工程”项目之中,重点对农机化信息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资源应用、技术交流和培训等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保障信息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充实队伍,提高素质。不断调整充实信息宣传工作人员,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信息宣传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对信息人员的业务培训,锻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情况熟悉、善于捕捉信息的农机化信息宣传队伍。建立健全农机化信息宣传交流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行农机化信息工作交流与培训,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和视野、更新拓宽知识面。

三是完善设施,提升手段。不断健全信息宣传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宣传软硬件建设,改善信息宣传装备,加大信息宣传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力度,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进一步增强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大力开发和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形成以省级农机化信息网为核心,市级农机化信息网为骨干,县级农机化信息网为基础的上下联动、服务高效、覆盖全省的农机化信息网络群。

四是落实措施,促进平衡。在继续完善信息宣传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宣传长效工作机制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既定制度的落实。坚持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通过采取促强扶弱、加强交流等措施,推进全省信息宣传工作平衡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第五篇: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

根据局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成套设备领域招投标监督管理和招投标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活动通知的要求,我们于9月15日至19日,由局领导带队,先后对铜陵、黄山和安庆三市及铜陵县、休宁县、枞阳县、潜山县的招投标监管体制和市场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情况,通过组织座谈、集中研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当地政府网站、电视台对我们的调研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庆等三市积极贯彻落实,在招投标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净化招标采购市场,着力构建“集中监管、管办分离”的监管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安庆等三市在规范招投标行为,保护招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各具特色。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招投标管理工作。市、县党委和政府把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作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和实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管理体制改革。黄山市于今年5月19日启动招标采购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万以学为组长的市招标采购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7月12日,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成立揭牌,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临现场。之后不久。出台了《黄山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

二是成立了专门的招投标管理机构。安庆市政府从“工程上马,干部落马”引发思考,一个案件引发一场变革,一条建议催生一套机制。早在2006年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并定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之后,安庆市所辖7个县,已有6个县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铜陵市2008年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招投标管理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黄山市今年7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定为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在申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三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在机构落实的同时,三市相继出台了《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落实了交易大厅等公共服务场地,形成了便于监管,运作规范的有形市场,并建立了一整套规模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了机构的内部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加强了招投标管理的监督和管理。三市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收到显著成效。安庆市自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局后四年来未出现一例招投标腐败案。黄山市今年7、8月份共查处虚假证照,伪造业绩11起,净化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市场氛围,达到了集中监管,有效制约效果。

五是开创了招投标监管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新局面。由于三市领导重视,政策明确,机构健全,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到目前为止,铜陵市共完成招投标采购项目1200多项,交易金额项目金额达55亿多元,节约资金6.5亿多元。黄山市招标管理局正式成立和运行两个月来,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工程进场交易25项,累计中标金额4.11亿元。其中,政府和国有投资公开招标项目21项,累计中标金额1.88亿元。通过招标节约国有资金2889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29%。同期,市直政府采购累计成效2723.4万元。

二、当前招投标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三市此项工作都取得积极的进展,总体情况良好,但在我们调研中也看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各地监管机构名称不统一,职责不一致。有的机构称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有的称招标采购管理局,有的称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有的称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等等;有的达到了完全统一,有的只是部分统一。

(二)监督管理与市场化运作合二为一。三市中有两个市的机构既是招标采购监督管理者,又是招标采购的具体运作者。在许多投标采购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一身二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人为因素难以有效排除,也难以从制度上消除不当竞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三)代理行为不规范,主要是代理机构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直接影响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

(四)专家评审管理制度需要改进。目前三市招投标采购工作中,往往重视对专家产生保密性和专家评标纪律的监督,轻视对专家评判点公正性和专业性的审核与评价,对专家评标的合理性偏差缺少科学的纠正措施。

(五)专家队伍亟待加强。目前三市专家队伍人员少,门类不全,专家评委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专家质素不高,许多专业领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评标专家。

(六)信息化建设落后,重复投资大。从三市情况看,招投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统软硬件水平低,难以保证相关业务的高效快捷的流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同一地区市、县重复投资,造成投资浪费。

三、针对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安庆等三市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理顺省级招投标管理体制。目前省级招投标管理是由多部门分头负责,管理中常常是政出多门,管理尺度、标准和要求都无法统一,导致已经出台的各项管理规章与制度,包括招标局下发的规范性文件难以落实,容易产生程序性腐败,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应当成立由省政府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下设省招标管理局,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上下统一,集中监管。现在的情况是省落后于市、县,省政府没有专职机构对市县统一领导。

(二)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服务平台。为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信息、资源共享,应当尽快建立省级的管办分离、透明公开、开放竞争、集中统一的招投标服务平台(既公共资源招标采购交易服务中心),这样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行政资源,节约运行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公共资源管理,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更好地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避免和防止招标采购领域腐败现象发生。

(三)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专家库系统。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避免由于人才匮乏,造成评标专家的水平低,评标的不公平。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省一级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建一套综合软件系统,使得专家库资源、供应商信息档案、价格信息,招标代理机构档案实行资源共享,也便于监管。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我们调研组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加强招标管理,是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内容,从当前的情况看,它不仅能够规模招投标市场运行,节约政府资金,而且能够净化经济发展环境,有效地反腐倡廉。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真正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平台,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体制是强化招投标管理的基础。从安庆,黄山两地的体制改革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理顺体制的基础性作用。安庆市招标采购监管工作建立了由领导协调层、监督管理层、交易服务层组成的三级机制体系。

第一级,领导协调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设、交通、水利、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研究和制定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有关制度,协调处理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级,监督管理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正县级直属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主要职责是在市区范围内集中行使招标采购监管权。

市纪检监察机关向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派驻检察室,对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和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再监督。

第三级,交易服务层——即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局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为招标采购活动提供场地、信息和咨询等服务平台。

由于理顺了管理体制,安庆市招标采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四年来累计进场交易1199项,交易金额142.35亿元,共为政府和业主单位节约资金10.62亿元;查处纠正了300多起不规范的现象和做法,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纠纷,社会各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二)统一规范的制度是搞好工作的保障。各市招投标管理之所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很重要的一条是都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铜陵市出台了11项涉及招投标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庆不仅市一级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保障,潜山、枞阳等县也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搞好工作的条件。从三市情况看,各市都在招投标管理中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总之,靠安庆这样的一个地区单打独斗,阻力太大。加快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省招标局的监管职能,建立省市联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公共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这必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加强监管,尽快达到专项治理的效果,也必将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下载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 调研报告根据局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成套设备领域招投标监督管理和招投标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活动通知的要求,我们于9......

    2010年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重点

    2010年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落实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和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

    关于武城县农业机械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样例5)

    关于武城县农业机械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机械质量问题,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武城县农业......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以甲型H1N1流感暴发为标志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给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促进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2010年第六次......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大全)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为更好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纵深推进我县“六大建设”,实现赣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根据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以近几年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为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问题 发......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月份,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先后赴**县、**县市及市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政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