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综合管理部 郭艳芬
我司召开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的体会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强政策扶持,对农业在产业导向、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
二、发挥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
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
三、狠抓载体,构筑示范园区。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目前我司农业产业园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
四、形式多样,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
商洽谈会。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我司组织精干人员,优选招商项目,到香港等地区开展招商。三是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积极主动地和其它部门联系,了解招商信息,及时通报农业招商项目和招商意向。
从总体来看,我司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通过这次专题培训,我们继续把现代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编制,把规划和项目贮备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大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第二篇: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我区召开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的体会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保证。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我区成立了农业现代化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农业的组织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对外商投资农业在产业导向、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区财政每年专设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各级党政部门都把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重要内容来部署,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发挥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
三、狠抓载体,构筑示范园区。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目前我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
四、形式多样,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通川区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我区组织精干人员,优选招商项目,到温州、福州、山东等地区开展招商。三是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区、乡两级农林部门积极主动地和其它部门联系,了解招商信息,及时通报农业招商项目和招商意向。
从总体来看,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通过这次专题培训,我们将围绕争创先导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通川,继续把现代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区将强化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考核,明确农林部门主要领导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奖励基金。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编制,把规划和项目贮备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培育创汇农业企业,对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效益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外向型龙头企业优先立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出口基地,带动农户生产出口产品,形成“农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外向型农业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大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第三篇:农业现代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制约因素?如何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2007,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这是在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可见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逐步迈入一个新的领域,迎接一个更为生态、环保、高效的新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以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设施为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方法,具有高度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达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仍然存在着生产力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规模经营难度大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未形成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而我国面临的是加工企业少,销售渠道不够通畅,未能形成规模效益。基地+农户+产业的衔接还不够完善,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市场销售整个产业链仅只是一个雏形,产业链不够强壮,抗风险能力还很弱。我区前些年有小型头初加工企业20家,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其他大型加工企业的冲击,目前剩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寥寥无几。
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未充分建立。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发育不全,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手段和设施落后。农业信息、农村科技推广、农机服务、农资供应、金融信贷、村级公路等服务网络尚未健全,制约着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农村经纪人严重缺乏,农产品销售不够畅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三是农业技术服务队伍素质偏低,科技创新能力弱。目前,基层农技服务队伍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不够,已逐渐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再者,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大多只能以经营农资维持正常工作运转,搞科技推广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无法解决农民面对的许多重要问题。
四是地方财政较为困难,且金融援助门槛高。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导致本级财力对农业、农村科教、水利、交通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有限。且乡镇难以列入国家和省里的重点开发和建设项目,致使涉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融资渠道有限,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发展缓慢且后劲不足。大部分银行信用合作社等的贷款门槛高,不易得到。
五、农村人口素质不高。为城市化建设的需求,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致使农村遗留的人口多为老人妇女或儿童,在文化素质,劳动体力和接受技术教育、新事物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导致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在农村干部中,也存在着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
面对以上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用以突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瓶颈”,走我国农业绿色化道路。实现和完善农业经济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及。(1)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逐步实现农村土地向种田大户、种田能手集中、完善企业承包农户土地等形式。(2)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在农业上加大资金投入,集中人力物力,尽量让土地发挥最大潜力,达到效益最大化。在大平原地区,逐步实现像美国那样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大农业发展趋势。(4)鼓励农民改进生产技术,走绿色种养的道路,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在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实现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我国广大农民。一是尽量稳定农村劳动力;二是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构筑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村级政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引进优秀大学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三、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搞好农业基础建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根据不同地理特点,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三是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
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1)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应该优先发展保障粮棉安全增效的技术装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装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技术装备,提高农产品与食物安全生产的成套技术装备,以及农机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装备。(2)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入先进装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加现代实验检测设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产品质量;采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现代管理技术。(3)优化行业结构,形成合理布局。加快改革进度,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锤炼3~5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专、精、特”中小企业;发挥地域优势,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体现集群效应。
五、加快中国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入世后,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国外贸易保护的压力会更加加剧,可能引起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在这种形势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唯一出路便是进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农业标准化是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攻克技术壁垒最有效的武器。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农业标准化发展模式,以便有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实行订单农业,走“公司+标准+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其做法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与各示范基地、示范户签订收购合同,基本形成原料有基地、加工有企业、产品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2)发展合作组织,走“协会+标准+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这样既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了内部生产管理自律机制,又能实行规范化运作、管理和标准化生产。(3)加快土地流转,走集中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这种方法可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土地,以便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结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积极推进农村形成产业化经营,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作为互助互利性的专业组织,在促进规模化经营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积极建立公司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加农户、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等产业化类型。形成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合作组织,促进多方的共同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带动下,在各界的支持和农民的坚苦奋斗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定能走的更长更远。
第四篇: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园区建设标准:
(一)综合性封闭型园区。
(二)高标准专业型园区。
(三)科技性聚集型园区。
关于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不仅链接了国际平台,也是加入WTO中国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繁农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把园区作为花瓶摆设;二是把园区视作包袱累赘。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建议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构件来抓。专门制订扶持农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就是通过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通过发展农业设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建设农业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用新的理念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首先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对园区的具体经营则不要太多干预。政府、企业联手,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和有关科研单位联手开发适合我区的新产品。
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产品优势,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引进品种和设备,产品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既得租金,又挣工资,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多方筹措,增加投入。建设农业园区在资金筹措上要走“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开发主体多元化”的路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建设项目资金应集中捆绑,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议晋中市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扶持资金,用于重点园区和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扶持。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引进民资和外资投入园区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外资企业、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把农业园区建成吸纳国内外资
金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引进业主作为增加园区投入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园区要有稳定的科技依托单位,做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地在园区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四)激活机制,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1.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当前农村的土地政策是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园区建设涉及了众多农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耕地的依恋,往往使农民在土地流转连片集中时,或索价太高,或难以协调一致,这样就造成引进业主困难,导致一些项目流产。因此,建议晋中市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2.探索土地折价入股。采取土地折价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更能激发农民建设园区的热情,或采取保证一定租金,部分参与分红,使园区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土地利润分配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既保证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
(五)探索建立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单一经营思想,拓展为旅游业与农业园区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观光农业注重经营养殖、种植园,种养品种以新、奇、特吸引游客,游客通过观赏、采摘、狩猎、烧烤、垂钓、消费农产品,其利润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以北京为例,发展观光农业的收入,近年已占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按照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应大于29.5公里才能发挥出最佳经济效益。我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发展观光农业时,要注意把观光农业作为建立在园区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在通盘规划下解决好农产品的季节生产和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延长可观赏期。
第五篇: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精)
黔西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以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农产品基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等重点工作为抓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攻坚克难,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发展现状(一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大力培育蔬菜、经果林、茶药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蔬菜基地:目前,全县核心示范基地已建钢架蔬菜育苗及栽种大棚690个共211412平方米,建露地喷灌设施837亩。2014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34万亩,完成以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香菇、白菜、红菜苔、油麦菜及香葱、大蒜、大葱、结球甘蓝、青花菜等品种为主的保供蔬菜基地建设7800亩;完成200亩以上的蔬菜核心示范基地16个共5300亩(金碧镇新富村200亩、五里乡新乐村500亩、谷里镇松林村200亩、谷里镇香山村500亩、钟山镇箐山村500亩、协和镇化甲村200亩、中坪镇洗坪村200亩、洪水镇源水村300亩、洪水镇新桥村200亩、林泉镇新水村500亩、林泉镇营脚村200亩、锦星镇白泥村1000亩、杜鹃办事处乌骡坝社区200亩、莲城办事处老鸹河社区200亩、水西办事处新潭社区200亩、文峰办事处马厂社区200亩;建成锦星镇1000亩蔬菜专业村1个;建成钟山镇箐山
合农业示范园区、黔西县众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黔西县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市级1个(黔西县御庄生态绿色产业示范园区、县级1个(黔西县铁石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全县引进入驻园区企业25家,签约资金共计15.11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亿余元。园区类型有休闲观光型、产业发展型,主导产业(产品有精品水果、名优花卉苗木、蔬菜、食用菌、牛、羊、蛋鸡等。规划建设年限2013-2017年,全部园区建成达产后年效益可达102.81亿元,目前部分园区规划项目已建成达产。
(三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我县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加入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农民组织化经营不断提高,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目前,全县累计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406个,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合作社成员3889个,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0余户。
(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较好地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发展,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县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达1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顺意牧业、精好徕食品、赵老五食品,市级龙头企业13个(台农黔港牧业、志毓牧业、明智牧业、金田农牧等。今年积极组织“贵州金大地肥业有限公司”、“水西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水西徐家食品坊”和“贵州高原蓝梦菇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产品涉及大米、辣椒、茶叶、大葱、生姜等,企业产品品牌逐步建立,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达9685万元,带动基地10万余亩,带动农户6万余户。(五农业基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
加快“三品”认证和开发的步伐,扩大“三品”市场占有率,紧扣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积极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宣传绿色农业理念,引导进行无公害认证,推广无公害标识正确使用。目前已经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21个,获无公害产品认证16个,获QS产品认证13个,获ISO9000、ISO2000质量体系企业认证3个(顺意牧业、亿鑫公司、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由于县财政紧张,财政投入不大,县级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加之园区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贷款极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
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偏低。全县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部分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无法完全满足农产品转化升级的需要,农民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带动。
四、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建设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