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农业在左 生态农业在右————试与蒋高明教授商榷“生态农业适合中国
现代农业在左 生态农业在右 ——试与蒋高明教授商榷“生态农业适合中国”“现代农业在左生态农业在右”,中国人一般讲求以右为尊。不过在此处,我们想要说的是并行不悖之意。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教授发表了《现代农业适合美国生态农业适合中国》一文,笔者想就相关问题,试与蒋高明教授商榷。以农立国:“西学”美国学不来?
《吕氏春秋·上农篇》就称道“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 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 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其实,说来说去也无外乎在说明,农民农业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以农立国是中国历史上农业延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纵观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业,约7000年;二是传统农业,约3000年;三是现代农 业,又称石油农业,至今约200年。现如今一提到现代农业,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美国,这个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都相当高的老牌农业帝国。据了解,美国农业劳动力约200万人,仅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左右,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另外,早在1914年,美国就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 的专业化,农业产销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因此,美国的农业体系也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远远高于农业本身 所能吸收负载的劳动力。在这种农业体制下,一个农民可以耕作上千亩土地;用飞机喷洒农药;靠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在一个县乃至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 作物,最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这种以高输入和大量消耗能源(机械、化肥、农药)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尽管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它加 剧了世界能源危机、导致自然资源的缺乏、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现代农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发展之后,步入困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了解,近100年来,美国中西部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已减少了一半,加利福尼亚州的SanJoaquin山谷地区是美国主要的食品和蔬菜出产地,现正处于初期的沙漠化阶段,许多地方天然的地下水库也正在日益耗尽。
与此同时,伴随着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化学化,化肥、农药等农化药剂的用量迅速上升,据美国科学院研究,在农耕区施用的化肥中被微生物利用的只有30%,其余 70%都进入地下水成为致害因素。不恰当的农药使用还会引起农田害虫抗性增强,次要害虫上升,导致病虫施药后的再猖獗。长此以往,土壤、水质、能源、生态 都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破坏,恶果终将报复在人类自己身上。
蒋高明教授认为,如果中国放弃了自身农业优势,一味学美国,长期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农业地域性分布极广,然而整体而言,如若落入平均主义的泥潭,就会有“中国现阶段并不具备走美国式农业的道路的条件”的结论。因为按平均化而言,除了 机械化、现代化水平难以达到之外,美国政府提供的高额补贴也是吸引农场主耕种劳作的主要条件。美国农场主收入中的40%来自政府补贴,美国用中国耕地的 193%,才生产了相当于中国52%的粮食,而取得这样的“成绩”却动用了多于中国农民近十倍的政策补贴。没有政府的高额补贴,美国的现代农业的“腰杆 子”还能这么硬吗?
直接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行得通吗
现代农业这200年的发展,使土地不堪重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各国纷纷开始谋划新的农业革命,生态农业因为更加注重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采纳。
但是如蒋高明教授所称,现代农业适合美国生态农业适合中国。试想,如果中国放弃现代农业,而直接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行得通吗?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要以世界总耕地7%的土地生产出满足世界22%以上人口的粮食,压力不容小觑。另外,中美两国国情不同,虽然中 国现在在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是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且占绝对比例仍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高度的机械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在中国并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即使国 家大力扶持,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将成为棘手的社会问题。据数据统计中国拥有10亩以下耕地的农户达到了2亿户。
按照蒋高明教授的指称,根据前期研究,农药用量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80%而基本不影响产量。因发展生态农业而关闭一半的化肥厂和70%以上的农药 厂。这种陈述实在是难得的创见。因为目前而言,随着化肥价格市场的放开,煤电联动机制的构建,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在着手清理高耗能中小规模的化肥企业。
中国现代农业的方向是什么?多元化。
而实际上是,包括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就曾这样表述:中国现代农业的方向是什么?多元化。
张红宇表示,“我们到中国的东北去,我们到黑龙江去看,东北的黑龙江农业在很大层面上由美国农业、澳大利亚农业的翻版,强调的是规模,强调的是一个人产出 多少,强调的是劳动生产效益。要到中国的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看的话,你完全可以看的见这类地区和中国台湾农业没有别的差异,强调的是 一块地产出多少多少,土地产出效率。山西的农业、陕西的农业和河南的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由于这么多要求就产生了。”
那么面对粮食生产的巨大压力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成为未来的必然之选。
按照蒋高明教授的理解,生态农业应该是对现代农业的“拨乱反正”。实际上,笔者认为现代农业所带来的高产及劳动力的解放仍然是未来中国在一段时间内亟待解 决的问题,当前应当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起来,以期获得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 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农业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它既区别于单纯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高劳动生产率的石油农业,又区别于偏重维护自然生 态平衡、忽略投入产出的生态农业,而是两者的综合的复合体系,它符合中国资源禀赋实际,也符合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 业发展之路。可是究竟怎样一条路是理想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呢,就如当初社会主义道路一样,还没有既有的经验可学。换句话说,似乎实践成为了最好的逃避。(吾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