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三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要打造一个稳固有动力、健康又活力的基层组织,笔者认为,必须以人为本,从致力于农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做起。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三支队伍建设
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茅坪场镇在“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上深度谋划,全力创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党员队伍活力增强,人才队伍作用凸显,农村基层组织力量不断得到强化,基础不断夯实,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茅坪场镇共有16个村,村两委干部(含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共84人,其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61岁,35岁以下22人,36—45岁 28人,46岁以上 35人,平均年龄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1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45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人,能用电脑进行简单日常办公的村干部31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党员1110名,平均年龄50岁左右,70岁以上高龄党员有112名,80%以上的党员低于高中学历。全镇登记在册的乡土人才124名,45%左右的人才外出,留村人才多为种、养殖业类型。
二、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思维与形式不接轨。通过数据得知,当前农村三支队伍已渐入“中老年化”阶段,年轻的党员干部为数甚少,导致整个队伍暮气沉沉,思想转变不快,适应能力不强,政策水平不高,部分干部党员工作习惯于经验主义,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胜任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2、学历偏低,素质与身份不相符。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没有受过很好地综合素质教育,加之农村工作环境特殊,过多强调实践中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素养的提高,造成党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服务意识不够强,带动作用不明显,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不大。
3、管理缺失,服务与需求不相适。一是物质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村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级干部基本都是脱产干部,上受命于政府,下服务于农民,占据家中半个甚至大半个劳动力,仅靠工资难以维持家庭生活,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教育培训得不到广泛落实。农村工作的繁杂性使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对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农村人才的教育管理尤其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
三、对策建议
1.强“龙头”,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手段上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远程教育平台等,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村干部培训,强调针对性。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讲求创新性。内容上主要以强化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为主,突出实效性。二是切实健全留才机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提高工资待遇、定向组织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等,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农村。建议全县对各乡镇外流青年务工人员进行摸底备案,每年年后举办一次县主要领导和全县返乡人员的亲情对话,给予这些青年组织上的关怀,并以全县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背景,以稳固妥善的保障机制为基础,真诚相邀各类人才回乡参与建设,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后备干部。三是切身关怀农村干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村干部长期工作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农村,工作任务繁重,矛盾相对突出,并同时面对家庭、群众和上级三方压力。上级领导在工作中对村干部要多加强关注和指导,生活上也要给予关心,体现组织关怀。同时尽可能地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更优条件,鼓励村干部在兼顾工作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放宽在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条件,让村干部切实感受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思想上有靠头。
2.壮“骨干”,夯实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源头活水。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重点做好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示范户、科技能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同时也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确保与时俱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明确领导责任,坚决改变党员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健全和完善党员日常学习制度,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轮训、学习笔记等常规活动,同时拓宽教育渠道,结合上级组织动态和农村党员需要,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第二篇:农村三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三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要打造一个稳固有动力、健康又活力的基层组织,笔者认为,必须以人为本,从致力于农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做起。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三支队伍建设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茅坪场镇在“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上深度谋划,全力创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党员队伍活力增强,人才队伍作用凸显,农村基层组织力量不断得到强化,基础不断夯实,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茅坪场镇共有16个村,村两委干部(含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共84人,其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61岁,35岁以下22人,36-45岁28人,46岁以上35人,平均年龄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1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45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人,能用电脑进行简单日常办公的村干部31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党员1110名,平均年龄50岁左右,70岁以上高龄党员有112名,80%以上的党员低于高中学历。全镇登记在册的乡土人才124名,45%左右的人才外出,留村人才多为种、养殖业类型。
二、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思维与形式不接轨。通过数据得知,当前农村三支队伍已渐入“中老年化”阶段,年轻的党员干部为数甚少,导致整个队伍暮气沉沉,思想转变不快,适应能力不强,政策水平不高,部分干部党员工作习惯于经验主义,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胜任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2、学历偏低,素质与身份不相符。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没有受过很好地综合素质教育,加之农村工作环境特殊,过多强调实践中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素养的提高,造成党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服务意识不够强,带动作用不明显,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不大。
3、管理缺失,服务与需求不相适。一是物质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村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级干部基本都是脱产干部,上受命于政府,下服务于农民,占据家中半个甚至大半个劳动力,仅靠工资难以维持家庭生活,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教育培训得不到广泛落实。农村工作的繁杂性使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对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农村人才的教育管理尤其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
三、对策建议
1.强“龙头”,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手段上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远程教育平台等,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村干部培训,强调针对性。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讲求创新性。内容上主要以强化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为主,突出实效性。二是切实健全留才机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提高工资待遇、定向组织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等,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农村。建议全县对各乡镇外流青年务工人员进行摸底备案,每年年后举办一次县主要领导和全县返乡人员的亲情对话,给予这些青年组织上的关怀,并以全县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背景,以稳固妥善的保障机制为基础,真诚相邀各类人才回乡参与建设,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后备干部。三是切身关怀农村干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村干部长期工作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农村,工作任务繁重,矛盾相对突出,并同时面对家庭、群众和上级三方压力。上级领导在工作中对村干部要多加强关注和指导,生活上也要给予关心,体现组织关怀。同时尽可能地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更优条件,鼓励村干部在兼顾工作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放宽在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条件,让村干部切实感受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思想上有靠头。
2.壮“骨干”,夯实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源头活水。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重点做好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示范户、科技能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同时也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确保与时俱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明确领导责任,坚决改变党员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健全和完善党员日常学习制度,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轮训、学习笔记等常规活动,同时拓宽教育渠道,结合上级组织动态和农村党员需要,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三是探索党员教育新方法,保持组织活力。利用信息网络,为各村开通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供便利;鼓励广大农村党员利用手机、电脑QQ、微博和微信等媒介平台,随时随地不忘充电学习。加强培育乡土先进党员典型,以身说教,充分发挥辐射效应,增强教育功能。
3.健“四肢”,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拓宽渠道,兼收并蓄,完善乡土人才结构链。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科学人才观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人才开发的重要性,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将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全镇农业增收、工业崛起、面貌改变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工程,全面挖掘和培育各类乡土人才。建立健全“好中选优、灵活实用”的选拔机制,重点选拔从事科技、加工、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村摸底、乡审核、县审批”的三级把关制度,促使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健全机制,强化服务,提高乡土人才荣誉感。健全管理机制,乡镇党委要根据农村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行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组织管理侧重于组织、协调、引导,形成合力;制度管理侧重于完善乡土人才选、用规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自我管理侧重于专业协会的组建,通过分门别类组建专业协会,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乡土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明确乡土人才的权力和义务。健全激励机制,让乡土人才实至名归。荣誉激励,让乡土人才在农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待遇激励,让乡土人才有名有份,增强其责任感;政治激励,委以重任,让乡土人才干有劲头。三是正确引导,加强培训,转变乡土人才服务观。乡土人才选拔出来后,要及时更新人才库,组织学习培训,用党的路线方针、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作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的奋进事迹进行感召,增强乡土人才爱国爱家情怀和主动服务意识。建议县、镇和村各部门主动加强与县内外乡土人才的联络和交流,通过邀约座谈、聘请“技术指导员”等形式让乡土人才与村级发展紧密相连,以乡土人才技长补农村发展之短。
第三篇:农村三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要打造一个稳固有动力、健康又活力的基层组织,必须以人为本,从致力于农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做起。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三支队伍建设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茅坪场镇在“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上深度谋划,全力创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党员队伍活力增强,人才队伍作用凸显,农村基层组织力量不断得到强化,基础不断夯实,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茅坪场镇共有**个村,村两委干部(含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共**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岁,最大的**岁,**岁以下**人,**—**岁 **人,**岁以上 **人,平均年龄**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能用电脑进行简单日常办公的村干部**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党员****名,平均年龄**岁左右,**岁以上高龄党员有***名,**%以上的党员低于高中学历。全镇登记在册的乡土人才***名,**%左右的人才外出,留村人才多为种、养殖业类型。
二、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思维与形式不接轨。通过数据得知,当前农村三支队伍已渐入“中老年化”阶段,年轻的党员干部为数甚少,导致整个队伍暮气沉沉,思想转变不快,适应能力不强,政策水平不高,部分干部党员工作习惯于经验主义,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胜任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2、学历偏低,素质与身份不相符。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没有受过很好地综合素质教育,加之农村工作环境特殊,过多强调实践中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素养的提高,造成党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服务意识不够强,带动作用不明显,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不大。
3、管理缺失,服务与需求不相适。一是物质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村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级干部基本都是脱产干部,上受命于政府,下服务于农民,占据家中半个甚至大半个劳动力,仅靠工资难以维持家庭生活,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教育培训得不到广泛落实。农村工作的繁杂性使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对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农村人才的教育管理尤其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
三、对策建议
1.强“龙头”,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手段上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远程教育平台等,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村干部培训,强调针对性。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讲求创新性。内容上主要以强化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为主,突出实效性。二是切实健全留才机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提高工资待遇、定向组织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等,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农村。建议全县对各乡镇外流青年务工人员进行摸底备案,每年年后举办一次县主要领导和全县返乡人员的亲情对话,给予这些青年组织上的关怀,并以全县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背景,以稳固妥善的保障机制为基础,真诚相邀各类人才回乡参与建设,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后备干部。三是切身关怀农村干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村干部长期工作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农村,工作任务繁重,矛盾相对突出,并同时面对家庭、群众和上级三方压力。上级领导在工作中对村干部要多加强关注和指导,生活上也要给予关心,体现组织关怀。同时尽可能地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更优条件,鼓励村干部在兼顾工作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放宽在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条件,让村干部切实感受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思想上有靠头。
2.壮“骨干”,夯实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源头活水。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重点做好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示范户、科技能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同时也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确保与时俱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明确领导责任,坚决改变党员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健全和完善党员日常学习制度,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轮训、学习笔记等常规活动,同时拓宽教育渠道,结合上级组织动态和农村党员需要,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三是探索党员教育新方法,保持组织活力。利用信息网络,为各村开通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供便利;鼓励广大农村党员利用手机、电脑QQ、微博和微信等媒介平台,随时随地不忘充电学习。加强培育乡土先进党员典型,以身说教,充分发挥辐射效应,增强教育功能。
3.健“四肢”,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拓宽渠道,兼收并蓄,完善乡土人才结构链。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科学人才观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人才开发的重要性,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将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全镇农业增收、工业崛起、面貌改变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工程,全面挖掘和培育各类乡土人才。建立健全“好中选优、灵活实用”的选拔机制,重点选拔从事科技、加工、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村摸底、乡审核、县审批”的三级把关制度,促使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健全机制,强化服务,提高乡土人才荣誉感。健全管理机制,乡镇党委要根据农村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行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组织管理侧重于组织、协调、引导,形成合力;制度管理侧重于完善乡土人才选、用规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自我管理侧重于专业协会的组建,通过分门别类组建专业协会,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乡土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明确乡土人才的权力和义务。健全激励机制,让乡土人才实至名归。荣誉激励,让乡土人才在农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待遇激励,让乡土人才有名有份,增强其责任感;政治激励,委以重任,让乡土人才干有劲头。三是正确引导,加强培训,转变乡土人才服务观。乡土人才选拔出来后,要及时更新人才库,组织学习培训,用党的路线方针、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作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的奋进事迹进行感召,增强乡土人才爱国爱家情怀和主动服务意识。建议县、镇和村各部门主动加强与县内外乡土人才的联络和交流,通过邀约座谈、聘请“技术指导员”等形式让乡土人才与村级发展紧密相连,以乡土人才技长补农村发展之短。
第四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2014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14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根据中央编办发[2014]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
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2014]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二)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的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第五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中共###委组织部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近期,###委组织部对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实用人
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辖_个乡镇、_个街道,__个村,__个社区,全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近年来,###始终坚持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作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在“严格选拔、注重培育、激励增效”的思想指导下,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支有一技之长、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实用人才____人,占农村总人口的_._。其中,党员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人,占;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人,占。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把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经济工作、党建工作、科技工作相结合,纳入对乡镇的考核体系中,充分调动各乡镇基层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积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审批、办证、贷款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扶持。区农业、人事、科技等部门开通了“服务热线”,为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各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在费用上给与优惠。仅去年,全区就为农村实用人才无偿提供科技术及万册,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次,(二)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一是集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积极争取省委党校、省农业厅政策,先后举办了农村跨世纪干部培训班、本专科学历培训班,绿色证书、农业实用技术、新世纪新农村新科技创新等培训班,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____余人次。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现场分析问题、手把手传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水平。三是组织观摩学习。去年,全区组织批人次农村村干部、科技致富大户到寿光、江阴、华西村等地现场学习经验,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参观学习后,许多农民由衷的说:不比不看,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四是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VCD片库,下发了实用技术VCD目录,对农户需要的内容随时刻制,供农户随时点播。
(三)搭建平台,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一是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创评农村党员科技经营示范户活动,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力度,涌现了一批经营有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先进典型。在全区树立户种植、养殖、加工等示范户典型。##村**,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自筹资金__多万元,搞煤炭经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__户农民成了种植、养殖大户,有__户个体经营户年经营性收入在__万元以上。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和开展科技承包,同##农业大学合作引进、推广___余个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其中,##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带动作用。全区培育发展了**等__家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户与集体共赢。孟庄镇龚庄村黄花菜协会,为会员提供培训、新品种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既促进了黄花菜产业的发展,又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_万多元。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在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来看,我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农村实用型人才的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区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把全区农村实用型人才按技术种类分为种植、养殖、加工、等六大类,建立区、乡、村三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做到区有人才库,乡、村有名册等。但这些做法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提供服务少,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服务也相对滞后。
_、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上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