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000元,位居**省前列。
一、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进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发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山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引导农村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对进入集中区的企业设置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等“门槛”,低于规定标准的项目不直接供地,一律进标准厂房。三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全市乡镇工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村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50万元,集中区的工业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的67%。
引领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整合小城镇和自然村,重点抓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自然村落等五类村落的撤并。全市乡镇总数已从83个减少到59个,撤并自然村196个。在村镇撤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农民,先安置后拆迁;科学规划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了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民新社区,入住农民普遍比较满意,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也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江阴新桥镇已有50%的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2925亩。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江阴华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领其合并的13个村组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建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三大组织”建设:拓展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迫切需要发展与经济市场化、利益多元化相适应的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我们推进“三大组织”建设,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两翼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
随着村委改居委、农民变市民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做到产权明晰、有效运行、监管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履行生产服务、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职能,通过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落实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有效维护了村民的权益,调动了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全国较早组建的黄巷镇陈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04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50万元,每个股民平均分红2001元。目前,全市已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74个,净资产26亿元,持股人数24.8万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载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随着“三个集中”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收益稳定增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浮动分配型、固定分配型、混合分配型三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既成为农民生存的“护身符”、致富的“摇钱树”,又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牢固纽带。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社92家,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农民达78.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36.5%。
随着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正确处理低效益与高风险的矛盾,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目前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仍有较大反差,体现为物质、精神、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差距。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农民收入偏低、缩小城乡差距任务艰巨的新时期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综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2月底,我被单位选派到×××县×××乡×××村委会担任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以来,×××村委会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立足本村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概况
×××县×××乡×××村委会离×××县城100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到×××年底,全村委会共有9个村小组233户902人,傈僳族占总人口的44%,汉、彝、苗族占总人口的56%;耕地面积1472亩。群众经济来源结构单一,主要靠烤烟和不成规模的畜禽养殖。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臵偏僻,交通、通讯、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加上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和复杂的民族宗教情况的影响,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滞后,群众贫困程度深、贫困面较大。针对这一基本情况,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打牢农业基础,牢牢抓住烤烟这一经济支柱,以辣椒、豌豆等经济作物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狠抓交通、水利和村容村貌三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推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村委会从×××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工作努力,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加较大。于×××年上半年完工的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和上新村整村推进项目,不仅较大的改善了两个村组65户276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脏、乱、差等现象有了明显改观。
(二)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已初步形成了产业格局。一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林下养殖,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到×××年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二是加强了烤烟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了烤烟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年,预计全年烤烟产值可达198万元,比×××年的110万元增加88万元。三是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为农民增收拓宽路子,到×××年底,全村委会劳务输出收入约占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已成为群众增收的渠道之一。四是增设经济作物种植试点,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经过 努力,×××基本形成了以冬早豌豆为主,辣椒、包谷为辅的经济作物结构样式。×××年共栽种冬早豌豆500亩、辣椒100亩、包谷700亩。其中,今年冬早豌豆产值预计可达25万元。预计到今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突破2000元关口。
(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
在州、县委×××及相关单位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下,×××年上半年,先后完成了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和上新村整村推进项目的扫尾工作,完成了小石桥引洪沟工程扫尾工程和秧田冲人畜饮水工程的后续工程,解决了327人和249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同时还改善了近1000亩的灌溉面积,配合村委会干部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后续扫尾工作。同时,通过争取到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整村推进项目为老村、上新村和山后等三个村组进行了村内主干道路的硬化工程,为94户村民房前屋后的支路进行硬化,并完成了饮水进户的改水工程。×××年初,×××又协调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山后整村推进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年底,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已经把下新村争取列入到明年的整村推进项目。
(四)生产生活环境逐渐好转。为改善和提高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年上半年,州委×××全体干部职工再为×××村委会特别困难的18户农户捐款2700元,并于春耕大忙季节之前派专人送到结对户手中。随着农村新型能源的逐步推广,×××年12月,利用×××下拨的5万元专项资金,在全村开工建设50眼沼气池。到12月底,50眼沼气池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不仅带动了广大群众改厕、改圈、改厨和改院的全面开展,使庭院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清新健康,卫生畜圈、沼气炊具等新型生产生活方式开始逐渐在村民中逐步推广普及,广大村民的家庭院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变和提升。
(五)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面对“×××”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我尽力配合好村委会干部,走村入户仔细查看灾情,认真做好受灾情况统计工作,如实向乡党委政府报告工作情况。严格按照县乡有关工作要求,在踏实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和动员广大村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尽可 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认真负责的努力工作,全村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和有效的进行,让全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达到了使广大村民不因灾减收的目标。预计到×××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有望突破300万元大关。
(六)群众面貌涣然一新,环境的改变促进人的思想转变。随着村间和家庭生产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在悄悄发生改变。许多村民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了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尽快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上面。而这种变化也间接的促进了了广大村民对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态度的转变。到×××年底,×××全村委会适龄儿童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00%,中专技校入学学生的比率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增加。全村社会环境出现了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村组干部和村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满了信心。
(七)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对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有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经过村党支部的认真考察和大力帮助下,发展新党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到×××年底,全村共有正式党员2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虽然农村党员所占比率仍然较低,但在各项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尤其是在“×××”地震灾害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展。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全村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群关系更加稳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八)以平安创建为抓手,构建和谐民主新环境。×××村委会由于地理位臵偏僻,交通、通讯、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全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滞后,使得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加上民族宗教情况的影响,致使全村平安创建工作形势较为严峻。通过我们多年真心诚意、艰苦细致的帮扶工作和积极引导,民族宗教和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到×××年底,全村非正常宗教信教人数由上一年的一百多人,减少到现在的几十人。通过工作,信教群众 逐步被真情感化,对立情绪大幅减弱,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特别是中青年信教群众的思想转变最大。同时,始终把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来抓,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等民主监督制度,使村干部更加贴近村民,让村民有更多机会发表意见和建议,增强村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宣传先行,层层发动,当好“宣传员”。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社会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运用黑板报、发放宣传单,和口头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努力营造 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群众思想。尤其是在受到“×××”地震灾害后,更加大了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稳定了广大受灾群众的情绪,较好的调动了广大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建家园的工作合力,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有效的进行。由于宣传工作的扎实到位,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积极响应,为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当好“教练员”。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如何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止步不前,放不开手脚,仍然处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阶段。为了能让群众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考虑到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的不同情况,我们优先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村组和村民中开展项目实施,让部分村组和村民先动起来,再带动其他村组和村民逐步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年,随着上半年老村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的完工和 下半年50眼沼气池的建设使用,使广大村民看到了新村建设工作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较好的调动了村民投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许多村组和村民在看到和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愿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愿望。今年,在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多方努力协调下,已将下新村争取纳入×××年的整村推进项目。
(三)积极引导,努力工作,当好“指导员”。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十分注意处理好下派单位、村委会与农民主体间的关系,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一方面尽可能的放手让广大村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一方面按照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建前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为确保我村新农村建设健康的发展,对相关村组和所申请项目进行提前规划,努力做到“先规划,后申请,再实施”,细化对试点村组的工作指导,发挥试点村组的示范带动作用,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认真有序、踏实有效的开展和实施。目前,已有两个村组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完成了试点项目建设。正在建设的山后试点村组,也严格按 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二是抓好长效管理。指导各村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按照相关要求,完善了旨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如《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并通过各村组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巡察、户主民主评议等办法来加强督促检查,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政策支持,干部帮扶,当好“服务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依靠州委×××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主动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主动做好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工作。一方面,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与州、县相关帮扶部门协调,为×××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依靠本单位工作优势,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渠道协调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努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年,充分利用扶贫及相关政策,为×××先后争取到州级单位扶贫资金16万余元,通过项目实施等形式适当向重点村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倾斜,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调解矛盾,解决纠纷,当好“调解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打退堂鼓”、“不作为”等思想抬头的迹象,狠抓思想教育,及时“对症下药”,化解群众思想上的“疙瘩”。二是对那些村两委难以协调解决、可能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各类纠纷和矛盾进行综合协调、妥善处理,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村镇比较,与州、县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各村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才能全面按时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高标准、严要求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年××月×日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下设“农业产业发展部”、“社区工业发展部”、“矿产资源开发部”、“劳务输出服务部”。“农业产业发展部”负责外联商家、内联农户,组织农户为商家生产订单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并搞好技术服务,培育主导产业之外的新兴支柱产业。“社区工业发展部”负责租赁企业生产线进行半成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部”负责向企业直接供给原料,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劳务输出服务部”负责对到企业打工的人员进行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管理。今年龙头企业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四)科学制定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发展配套工业,签订了《劳务承包和租赁意向协议书》,进行了生产加工,招聘了---名剩余劳动力,聘请了专家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截止现在,劳务经济已达--万元,增加集体收入-万元。矿产资源部每月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元。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总支+协会”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蔬菜、养殖等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产值----万元,使农户人均比去年增收230元。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三个居民小组新区规划,制定了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现已办好了新区建设土地使用的有关手续。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组建起了宣传、科技、法制、文艺四支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成立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召开“三务”质询听证会,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半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的部分建设工程难以按期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社区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
1、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
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3、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一、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进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发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山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引导农村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对进入集中区的企业设置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等“门槛”,低于规定标准的项目不直接供地,一律进标准厂房。三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全市乡镇工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村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50万元,集中区的工业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的67%。
引领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整合小城镇和自然村,重点抓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自然村落等五类村落的撤并。全市乡镇总数已从83个减少到59个,撤并自然村196个。在村镇撤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农民,先安置后拆迁;科学规划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了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民新社区,入住农民普遍比较满意,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也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江阴新桥镇已有50%的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2925亩。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江阴华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领其合并的13个村组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建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三大组织”建设:拓展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迫切需要发展与经济市场化、利益多元化相适应的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我们推进“三大组织”建设,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两翼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
随着村委改居委、农民变市民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做到产权明晰、有效运行、监管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履行生产服务、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职能,通过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落实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有效维护了村民的权益,调动了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全国较早组建的黄巷镇陈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04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50万元,每个股民平均分红2001元。目前,全市已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74个,净资产26亿元,持股人数24.8万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载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随着“三个集中”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收益稳定增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浮动分配型、固定分配型、混合分配型三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既成为农民生存的“护身符”、致富的“摇钱树”,又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牢固纽带。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社92家,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农民达78.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36.5%。
随着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正确处理低效益与高风险的矛盾,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按照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利润的指导思想,坚持用工业化的方法、市场化的机制,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组建标准上,坚持“四有”,即有健全的合作制度,规范化运作;有合作的手段,具备资金、技术等经营要素;有较大的合作规模,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有明显的合作效益,能促进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松散型的,也有紧密型的;既有生产服务型的,也有产、加、销一体型的。目前,全市已建成112个“四有”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推进“三大保障”建设:形成富民安民的新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富民安民。为此,我们着力完善富民安民的支撑体系,努力构建和谐宜人的新农村。
大力完善创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制度,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税收制度,落实了自主创业奖励、异地务农补贴、公益岗位补贴、小额创业贷款、职业介绍补贴、搬迁企业补贴等政策。二是拓宽农民转移就业的门路,重点抓好“六个一批”:新老企业吸纳一批、发展三产容纳一批、自主创业鼓励一批、异地务工转移一批、搬迁企业带走一批、购买岗位安置一批。三是提高农民创业就业的技能,建设培训基地,完善培训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万人,青壮年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65%。积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推行“五保一奖”制度。积极推进“社保”,加快扩大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新办企业一律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全市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到33.2万人。全面实施“地保”,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纳入保障体系的农民已达36万人。加快建立“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办法,解决单纯务农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老年农民参保后个人不再缴费,直接按月领取养老金,全市已有40万老年农民享受这一福祉。继续完善“医保”,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两级财政资助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标准已达到每人每年30元以上。不断提高“低保”,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已提高到每月150元,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只生育一个孩子、年满50周岁的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奖励50元。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建立农村救助基金,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帮助因病因灾致贫农户脱贫致富。
着力加强农村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绿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绿化造林力度,突出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建设,农村森林覆盖率提高为21%。实施村镇净化工程,突出农村水、大气环境整治,建设“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新江南人家。滨湖区将生态环境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太湖生态防护林、都市特色林、休闲观光林等六个农村造林绿化建设重点,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
回顾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首先,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建设新农村问题。在**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目前农业仅占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的2.2%,但“小比例却是大问题”。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看,难点在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从“三农”的地位作用看,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农村是最广阔的地域,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从现实条件看,**人均GDP达到6400美元,完全有可能做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我们把推进农村建设作为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同时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村调整优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对万户农民实施扶贫帮困工程的若干意见》、《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加快实施农村“三个集中”的意见》、《加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意见》五个文件,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第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2005年、2007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目标,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覆盖全市的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九个分区规划和农村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现代产业布局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人居生态环境体系等专项规划,勾画了**新农村建设的蓝图。
第三,要坚持用统筹办法,系统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兴农之路不在农”,必须“跳出三农解决三农”,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用城乡统筹的办法建设新农村。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富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五个体系建设。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在城乡同步推进了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公路建设实现所有乡镇的车辆30分钟驶上高速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2%。在工农统筹方面,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篇文章一起做,一方面,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何元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3月我被派往石头寨村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石头寨村地处山区,距县城有30多公里。辖区面积13.39平方公里,有7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共有369户人家,总人口是1756人,残疾人有102人。耕地面积1375亩。驻村开展以工作以来,在县农村工作指导办公室和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石头寨村广大党员、群众,围绕农村工作指导员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四村”建设为载体,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要做一个合格的驻村工作队员,就必须健全有关的政治力量及农村政策、规章制度、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对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理论准确,表达清楚,更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工作中,我经常注重学习,认真思考晃耻下问,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工作需要,一直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和知识,增长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一)发扬主人公精神,融入村委会工作
今年3月份进入石头寨村后,就正直“两委”换届选举的关键时刻,我积极与村党委原来的干部一起完善选举方案,宣传选举办法,通过依法选举,石头寨村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主任书记“一户挑”的意图。石头寨的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烤烟生产,在烤烟育苗、大田移栽、中耕管理上,我和村干部、烤烟辅导员一起,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大雨淋漓,深入田头地间,把烤烟技术和农药及时的送到农户手里。近年来国家对三农越来越重视,今年对粮农民实施了“一折通”,每亩综合直补金额达28.36元,粮种补贴以每亩8.6%给与补助,我在村上积极参与“一折通”的发放工作,使这项工作在6月底得以顺利完成。
8月旬,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是目前工作的一件大事,当下正直农忙季节,村里的农民正忙于烤烟的烘烤上交和玉米的收运,我与村干部一起研究解决林改与生产劳动的予盾,利用晚上召开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会,宣传林权改革的重要性,动员村民积极主动的参与这项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在上级要求的时限内完成了林改的前期工作。
9月份,烤烟收购、通达工程的启动,新农合筹资等工作迫在眉睫,我和村委、驻村工作队通过研究后,统一思想,分工合作,下定决心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心系群众,急人民所急
进入雨季以来,我时刻担心着村民们的安全,随时通过 村民小组长了解是否有什么灾情。当得知有村民家房后有滑坡或被倒塌的大树压坏房屋的现象时,不顾大雨倾盆,踩着泥泞的道路赶往村民家查看情况,交代注意事项,与民政助理和村干部一起帮助村民解决问题。
三、体会和收获
经过近一年来的驻村开展工作,每天都与村民朝夕相处,并肩工作,村民的纯朴、善良、勤劳,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通过这一年的基层锻炼,我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深刻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驻村工作期间,我虽然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些工作,但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着许多不足。如没有及时上报信息;只注重完成任务,不注重创新与发展等等。回去后,我一定针对自己的不足,认真反思与总结,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有决心、有信心,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何元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工作总结
字 增 荣
200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