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

时间:2019-05-12 02:3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

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状况

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从1980年开始的,且出口产品多为轻工产品,而中小企业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不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小企业在我国产品出口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从中小企业与出口的关系上看,中国的乡镇企业(包括大量的三资企业),轻工、纺织等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与出口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之

一。因此,我们将分别从乡镇企业、轻工与纺织行业以及加工贸易等不同侧面来分析中国中小企业出口发展的状况。

(一)乡镇企业出口状况。

中国的乡镇企业包括乡、村两级的集体企业、部分农民经营的合作企业,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个体企业。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1998年底,全国共有乡镇企业1888.2万个,是1983年的14倍;从业人员9545.5万人,是1983年的2.9借;企业总产值

7017.8亿元,是1983年的6.9偌;固定资产原值2099亿元,是1983年的4.4倍;利税总额892亿元,是1983年的5.1倍;工资总额963.4亿元,是1983年的5.5倍。1999年底,乡镇企业发展到2203万个,职工人数12861万人,企业总产值14595亿元,利税总额5309亿元,工资总额438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2841亿元。乡镇企业是中国中小企业的主体,也是中小企业出口的主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出口逐年增多,“七五”期间出口年均增长450,到1990年已达到462亿元,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0%以上。“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出口大幅度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63.48%。1995年乡镇企业出口总值达5395亿元,占全国的1/3以上。乡镇企业出口的大幅增长,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出口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出口重视的结果。

但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外贸出口开始变得严峻起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商品竞争激烈,产品跌价严重,甚至部分产品跌至成本附近,造成乡镇企业出口受阻,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98年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虽比上年增长了2.5%,但增幅远远低于“八五”甚至上年的水平。扣除不可比因素,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的34.82%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直接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的出口量大大减少,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以及出口产品的结构和产品质量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

(二)轻工、纺织行业出口状况。

轻工、纺织行业是中国中小企业密集型的行业,也是中国传统的出口行业。

轻工业是中国出口的重要行业,中小企业分布较广。1980年,轻工业企业总数达6.9万个,工业总产值达961.3亿元,出口额达44.2亿美元;1995年,轻工业企业总数为

5.4万个,工业总产值5494.2亿元;出口额达402亿美元。在轻工业企业中,集体企业占80%左右。目前轻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有1200多万个,形成了自行车、钟表等十多个出口拳头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在30%左右。

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行业之一。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组织品生产国,而且已跻身于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行列。1991年,中国的棉纺锭、棉织机、丝织机却染能力和缫丝能力已居世界第一位,毛纺锭和麻纺锭数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逐年提高。纺织产品出口创汇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3%上升到1991年的31.4%。纺织品出口总量目前已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在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3.5%上升到7%以上。1980~1995年,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在22%~29%之间。

(三)加工贸易出口状况。

目前,中国将所有采用海关保税监管做法的来料、进料加工统称为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中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近15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等),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约占城乡工业就业总人数的15%。

1988年,来料加工出口值达77.05亿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6.2%,占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54.8%。1988年以后,来料加工基本上呈平衡增长态势,1988~199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5.2%,1995年来料加工出口值为206.6亿美元,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仅为28%。1988~1995年进料加工出口年均增速达35.4%,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898年的45.2%上升到72%。

中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高额关税保护和存在大量进出口数量管制措施的情况,先后制定了鼓励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灵活贸易政策,为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沿海地区的地理、人文优势以及多数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决定了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成为其经济发展起步的重要助推器。第三,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向中国大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据估计,香港加工业有70%以上迁往内地,台湾相当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都已转移到内地。第四,外商投资的迅速增加推动了加工贸易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带动了外商投资企业贸易的大发展,这也是推动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第五,中国高关税制度和进口、出口双重管制的外贸体制使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便利性,而国内经济体制和政策的不配套使一般贸易出口受到种种制约。第六,一般贸易政策的调整客观上对加工贸易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有两个特征:一是受传统经济体制束缚小,在比较充分的市场环境下得以发展,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二是外向程度较高,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密切,木少中小企业建立了主要或完全面向国际市场的经营机制与结构。

二、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方面也逐渐遇到了许多困难。

(一)国际经济环境恶化。

首先,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看,主要是一些纺织品、中低档服装、陶瓷制品等。而亚洲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如韩国与泰国,其出口产品结构也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与韩国,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剧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如我国在美国市场上的鞋类、玩具、服装等产品的占有率正逐年下降。因此,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韩国、东盟、越南与拉丁美洲等国家或地区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承诺了人民币不贬值,这将使主要依赖于价格优势的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98年下半年的出口产品销售额下降便是明证。最后,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对象看,中小企业产品对美国、港澳、日本及欧洲出口比率占70%以上,而对亚洲各国和其他地区出口较少。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由于经济增长放慢,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再加上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更加恶化了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局面。

(二)中小企业缺乏外贸经营权。

在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体制下,实行的是外贸经营许可制度。中国对外贸易合作部所属机构和下属的4000多家生产性、商业性及其他类型企业构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框架。这种外贸体制原是在单一的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模式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国家集中控制为其主要特征。为了调动地方和工业企业的积极性,从1980年起,围绕下放外贸经营权、扩大外贸渠道、促进工贸结合、增加贸易方式等方面对传统的外贸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1988年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外贸企业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放开经营。但是在国有大企业凭借自身实力逐步扩大或独自拥有了外贸经营权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过小从而不能单独获得外贸经营权,要想出口产品就不得不依赖于一些专门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国有外贸公司,增加了产品出口的繁杂程度,使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大打折扣,从而打击了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积极性,限制了产品出口。

(三)中小企业自身经营条件比较差。

从微观经营层面看,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无论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方面,还是在产品品牌开发与宣传,以及整个营销战略的规模和管理方面都仍处于较低级的经营阶段。在出口指导思想上,不少中小企业仍以短期效益为主,出口不如内销的观点相当普遍。再加上许多中小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不长,缺乏许多基本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国际结算和支付方式、汇率的利用、价格的制定等),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产品开发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仍以来料、来样加工或加工装配为主。以家电业为例,1992年来料加工和加工装配在我国收录音机出口中占48%,在电吹风出口中占79%,在彩色电视机出口中占82%。又如服装出口基本上也是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企业和国家仅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创不出自己的品牌。在产品质量上,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产品在内在质量、外在质量上存在着不稳定性、低劣等特点,因运输方式不当造成的破损率也很高。许多产品的售后服务目前仍处于临时性派出服务的初级阶段,尚未像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那样将信息反馈、售后服务力量、服务网点、零备件供应、服务范围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组合成完整的售后服务系统。在产品价格上,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以价取胜的低级方式,许多中小企业甚至在同一市场上低价倾销,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和客户及政府的反倾销行为,使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在分销渠道上,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与发生贸易关系的经销、代理商和批发、零售商一订协议就多年不变,容易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

(四)其他问题。

中小企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由于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力,使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合理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得不到落实。此外,一些产品的出口机制并不完善。如我国纺织品出口厂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国内相互“厮杀”,争夺纺织品的出口指标,政府并没有给中小企业创造置身于国际市场进行角逐的条件;(2)政府和行业管理与协调部门尚未制定和实施目标明确、能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顺利发展的政策、计划与措施。(3)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调控机制。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依然会受到来自纵横两方面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有的商品在国际上并无销路,或者是有销路但价格疲软难以弥补生产成本。但是基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指令性产值计划和税利任务,中小企业不得不违背国际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工贸脱节和产销脱节,使中小企业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出口产品不能按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进行流通。这一方面增加了中小企业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严重损伤了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积极性。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认识,笔者以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口创汇及国际化道路,政府应该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为中小企业出口经营服务的组织机构。

这既包括政府的组织网络,又包括半官方和民间的中小企业社团组织,还包括与中小企业出口有直接关系的贸易组织和出口服务机构。政府应成立专职的贸易机构,协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疏通行销管道,并争取海外订单,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另外,我国的驻外使馆代表也应该为中小企业的出口及国际化经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宏观协调指导。

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和国际化战略的法律法规,围绕中小企业的出口和国际化经营,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和贸易政策。将中小企业纳入我国整个国际化战略体系之中,做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转移。为此,要加强领导,缜密研究,做好充分准备,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成效。中小企业的国际性战略转移,可以从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不断培养中小企业的国际经营意识,开辟国际市场。

(三)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融资服务。

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金融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融资问题;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出口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对于办理中小企业出口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资金可考虑由政府财政拨款。除了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外,还向商业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或给予贷款补贴,以资助它们办理中小企业的出口信贷业务。

(四)促进中小企业在出口中进行各种联合。

如德国的中小企业财团、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康采恩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中小企业在扩大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时面临的困难比大型企业要多得多,要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专业协作与横向联合,加强中小企业同专门外贸机构之间的合作,扩大中小企业间接出口。还应支持建立以地区或行业为单位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发展中小企业出口基地和出口集团,减少盲目竞争,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

如建立产品出口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高技术产品海外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加强高技术产品出口人才的培训,组织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与大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合作走互联网国际化之路。鼓励外商参与中小企业的合资经营,扩大外资嫁接改造中小企业的规模,进而促成中小企业国际化;加强人才培训、市场调查。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咨询、法律顾问以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应特别注重发挥现有中介机构如电子商务公司的潜力;不断改善我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的交通运输、通信等设施,改善有利于外交进入的软硬环境,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市场规划和政府管理条例;协助开办一些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等,为中小企业出口产品寻找客户牵线搭桥;此外,还要加强中小企业与专业外贸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广泛推行外贸代理制扩大中小企业的间接出口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魏中奇)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中小企业的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形成了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政府和企业自身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出口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xports in China's export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orce of China's export, the U.S.swept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ontinue to spread,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entity's financial crisi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xpor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export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reasons leading to such problems,and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help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ut of the woods.[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Financial crisis export

目录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现状..........................................................(1)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3)

(一)国际上面临的问题...........................................................(3)

1、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3)

2、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竞争力减弱...............................................(3)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加剧...........................................(4)

(二)国内面临的问题.............................................................(5)

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5)

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5)

3、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6)

4、信用基础差,企业融资困难.....................................................(7)

5、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7)

6、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外贸人才缺乏...............................................(7)

三、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8)

(一)政府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8)

1、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8)

2、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9)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9)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应对出口问题的策略........................................(10)

1、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10)

2、深化融资方式改革,拓宽融资渠道..............................................(11)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11)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12)

5、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12)

6、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13)

7、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14)参考文献..........................................................................(16)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不安,我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的,对外贸易主要依赖出口,而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美国人借钱消费的模式曾消化了中国过剩的产能,出现了美国的金融和中国的制造双重繁荣,但是随着美国金融的倒下,我国的制造也随之受到影响,对外贸易环境逐渐恶化,出口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显著,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加快中小企业的出口发展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现状

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据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占全国企业的75%,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左右,上交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0%左右。据2008年我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小企业在资产总数、户数、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额方面分别占总数的60%、99%、60%、40%和60%,并在解决就业等重要方面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据2009年11月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实有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971.89万户,外商投资企业43.41万户,个体工商户3184.02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超过4000万户。中小企业不仅对 1 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海关统计,2008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上半年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2009年1月出口下降21.1%,2月下降25.7%,3月则下降17.1%,从环比上看,3月份出口回升18.3个百分点,显示外贸下滑势头有所放缓。09年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口径是63290多亿元,我们现在出口退税达到了6486.8亿元,已经达到了1/10的水平,特别是我们的税收增长是9.1%,我们的退税额的增长是10.6%,高于这个数字,同时2009年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额已达到正增长,比较好的形势已经出现。

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首先,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35.1亿元;其次,在减免税赋方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后,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再次,放松信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家对民间金融已经承认合法性,努力支持中小企业,鼓励其健康发展。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我国在9个月内6次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对外贸易大幅下滑的局面,第六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到3802个税号的相关产品,明确规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 2 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已经完成了全额退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与全额退税只差一个百分点。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政府还将继续推出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既有国际上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企业出口增速回落,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也有国内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影响;还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一系列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

(一)国际上面临的问题

1、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次贷危机导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减速,国际需求下降,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美国虽然继续保持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但与位居第一位的欧盟相比,外贸差距从96.4亿美元迅速飙升至541亿美元,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减速是导致其对我国进口需求回落的主要。

2、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竞争力减弱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一季度升值 411 %,为人民币汇改以来季度最高升值幅度。到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7元大关,人民币自汇率改革至今累计升值已达1514 %。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美,人民 3 币升值使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优势下降,原来显得 “物美价廉” 的产品现在已经涨价不少,这对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国产品是个沉重的打击。正因为这种优势的减弱,使外国客商将选择产品更便宜的国家,不仅使中国企业的利润减少,损失加大,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接的订单更少,产生一个恶性循环,中国企业对出口逐渐失去信心,难以维系企业的生存。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现在“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占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当“中国制造”出口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险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和升级,不断出台限制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往往都是被动地应诉,加上贸易主导权和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导致了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与矛盾,增加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冲击和打压。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加剧

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减少,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加剧。贸易壁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直都是出口的一大障碍。21世纪以前,贸易壁垒主要以关税壁垒为表现形式,各国政府通过征收高额的关税,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而21世纪之后,出现了贸易新壁垒 — —非关税壁垒。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社会责任贸易壁垒,这些新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其保护作用也更为强烈,同时隐蔽性非常高。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2008年,4 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1起反规避调查。2008年,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对华钢铁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页环发起4起反倾销日落复审。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受贸易摩擦更加严重。

(二)国内面临的问题

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007年7月1日,我国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涉及纺织、冶金等几大行业。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对于主要依靠价格、劳动力的微弱优势获取微薄利润,甚至是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很难通过涨价方式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国外进口商或是内部消化退税率降低增加的成本,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对其影响巨大。出口退税品种的减少和额度的下降,使一些企业的利润受到较大冲击。

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5 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农民工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制度规范、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劳动密集型、接单出口、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法律实施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劳动力成本:裁员的经济补偿、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以及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首先将会沉重打击那些靠侵害劳动者权益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其次对其它合法用工的中小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008年企业用工成本大约比2007年上升了10%左右,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甚至增加了20 %~30 %,企业生产运营综合成本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

3、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状况来看,除少数高技术企业外,目前中小企业主要以生产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主,所涉及的产业主要是加工业、制造业及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一般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属于引进技术或模仿他人技术生产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大多数中小企业靠薄利多销维持了庞大的出口规模,而忽略了自身企业素质和产品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现阶段成本上升、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等情况下陷入困境。另外,中小企业由于利润微薄,人才匮乏,很难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出口模式以代工为主,自有品牌只占很少一部分,一些小型出口企业为跨国公司充当加工组装车间,靠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销售渠道维持生存,6 出口产品单

一、附加价值低、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只能成为人家的廉价生产基地,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4、信用基础差,企业融资困难

一般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透明度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够,经营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信用程度低,持续盈利时间短,经营风险大,这些不足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加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搜寻适合自己投资方向的优质中小企业时遇到的问题是:信息不足、风险过高、成本过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存在失衡,由此在贷款方面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出口业务上都存在一定的收帐风险,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意识,甚至连对进口商最基本的信用调查都没有进行,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订单取消,客户倒闭等现象,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不利于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5、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中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 100人以内,资产规模过小,且与大企业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缺乏密切的经济联系。从 2004年出口额最大的100家民营企业排名来看,名列第一的广东省东莞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额也不过151573亿美元,不及民营企业总出口额的1.5%。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每一个外贸经营主体都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使得外贸经营的固定费用大大增加。这样,使得中国外贸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差、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6、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外贸人才缺乏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面广、起点不高,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 7 业,就业人员80% 左右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中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浙江、四川、湖北、吉林等四省民营企业抽样问卷调查来看,平均69.43%的民营企业认为,人才短缺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匮乏,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层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偏低。企业普遍缺乏精通国际金融、贸易、投资、法律以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缺乏基本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国际结算和支付方式、汇率的利用、价格的制定等),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一项对基于北京、江苏、广东、浙江、湖北、辽宁、云南等七省的3027份有效问卷分析表明:中小企业中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人数比重不到10%,研发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不到15%,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更是令人堪优。

三、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

解决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既需要政府的相关宏观调控及辅之以一定的“减震”措施,并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上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出口的扶持,更需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的能力与水平。具体而言:

(一)政府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

1、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进一步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进出口企业亏损比较严重的现象, 政府可对外向型中小企业实施一定程度的减税或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选择地扩大授信转授权的品种范围,灵活运用承兑、贴现、授信开证等多种融资形式,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为了稳定出口,应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考虑到 8 目前我国面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政府应暂时放慢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节奏,甚至在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实行小幅度的贬值;四是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

2、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我国的对外贸易必然面临着更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因此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领域,要大胆采用国际标准,适时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另外,目前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只是一个特定过渡时期的战略思想,并不是我国的最终目标,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标准已成为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会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在发达同家经济衰退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良机,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目前还未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域,要争取机会介入,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创新,把国内成熟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同时,还要更多地提出新工作项目,并担当新工作项目的召集人,实质性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主动权;对于已有国际标准的领域,应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的工作,主导国际标准的修订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健全进口监控体系;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等等,以及时应对和主动防范各类贸易摩擦,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中小企业的问题,不是局部问题,从产业关联度看,很快会影响到大企业,因此,从长期看,中小企业要渡过难关,还需政府的帮扶。在如今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应参考国外经验,结合国情,为中小企业创造真正有效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和完善的市场环境,通过设立财政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通过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为中小企业的设备更新、产品研制、产品出口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担保;通过加快开展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在制定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中,始终注意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将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产品作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重点,为进口的出口增长培植力量;同时坚持对“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这条底线不放松,促进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应对出口问题的策略

1、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带来全球贸易量的萎缩,内需推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只有坚持摆脱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才是应对类似次贷危机的国际经济动荡的长久之计。当然,扩大内需还需要国内配套政策的完善才能得以实现,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等。同时,中小企业应积极拓展内部市场,分担出口压力,要进一步落实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拓展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10 也应加快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逐步实现市场结构多元化,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也应加强同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贸合作,采取各种方式推动我国对这些地区国家的出口,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相信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2、深化融资方式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继续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尽管中小企业目前融资困难的加剧的确是经济周期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客观使然,但国家和企业都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宽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改进投融资环境,努力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政府要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组建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的信用观念,而企业也应该加强信用管理,摒弃“失信用、无信誉”的不良风气,建立诚信的商业伦理关系,将企业的信用向全社会公开,有利于担保机构了解企业的信用程度和全社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此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所以,我国企业应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品更新,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改变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想,而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及创新为企业灵魂,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并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产品开发方面,促进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转变,在满足普通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适应特殊用户 11 的需求发展,引领行业发展,要通过推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向工时、向材料要利润,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

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而且从长期来看,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才是化解外部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优化出口产业结构,进一步下调“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可以适当上调高基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实行更显着的差别出口退税政策,既保证出口规模的增长,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5、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

在经济紧缩时期,中小企业只有把成本降到最低,不断开拓新市场才能稳中求进,而电子商务则是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的最佳途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打开海外新兴市场的成本。中小企业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应以发达的信息网络为基础,将自身难以胜任或没有优势的环节外包给其它企业,与分包企业共同组成一个集研发、销售、原材料供应、生产等各环节为一体的虚拟企业,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2007 年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了1181.4 万家,占中小企业的28%,电子商务交易额为8003亿元,占总贸易额的5.7%。2008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CNBC、CNN、Fox等美国主流电视台投放广告,帮助中小企业在欧美市场开展深度营销,这是基于对欧美市场准 12 确的认识而采取的措施。因为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欧美市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能力很强的成熟的市场。无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大量减少的应是奢侈品的消费。当金融危机来到时,由于奢侈品消费的需求弹性非常大,会产生大规模的收缩,但民众的基本生活消费却具有很大的刚性,需求不会减少。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民众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而“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发达国家民众一致的认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实现在金融危机时期民众对于价廉物美产品的消费需求。

6、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不足,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产品的单位成本高、价格高,即使有产品的独特性也难以发挥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利用地理空间的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同时,集群内部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中小企业集群制造在现实经济发展中表现为“专业镇”经济、“块状经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出口加工贸易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现象。

产业集群内部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联系造就了集群内知识、信息的外溢效应,激发各企业产生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为了获得产业集群的各种好处,中小企业必须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由于产业集群是由位于一定地理区域的各类企业密切竞争与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企业间的松散组织形式,企业进出相对 13 自由,企业间平等交易,因此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的手段不外乎:积极参与集群内的合作和竞争,允许员工相对自由的流通,允许一定量的知识和信息产生外溢效应等。

7、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设备简单、生产规模小、人才短缺,在现有的经营条件下人才的短缺被推到首当其冲的地位,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农村的基本经营条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所有者、经营者还是普通的作业人员都存在科学技术知识匮乏、经营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也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外贸的人员也是从经营国内贸易的人员中挑选出来的,外语、外贸知识贫乏是中小企业经营外贸的最大的弱点。在外贸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其它公司间接经营外贸。所以,外贸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瓶颈。

要想快速解决缺乏外贸经营人才问题,应采用外地引进和本地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引进人才,政府要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构造一个引进人才的宽松环境;企业也应采取积极措施,把引进人才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一。高校专门培养,结合具体人才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职业务培训,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也是解决人才问题的重要手段。留住人才,着力塑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对于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推行认股权制等激励方式,形成留住人才的强大凝聚力。

总之,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出口的中坚力量,应该在金融危机中完善自身的 14 体制和产品质量,根据自己的行业和产品特点,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顺利转型,战胜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境,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制定相关法律,相信我国中小企业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易开刚.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2009,(Z1).[2] 吴家曦.推动中小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J].浙江经济,2009,(08).[3] 陈彦华.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 2009,(01).[4] 薛颖.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01).[5] 罗鹏, 刘英侠.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问题的几点对策[J].现代商业, 2007,(08).[6] 汤慧子.中小企业出口的障碍及对策探析[J]大众商务, 2009,(08).[7] 李京福.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8,(11).[8] 罗鹏,刘英侠.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问题的几点对策[J].现代商业, 2007,(08).[9] 何玉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 2008,(15).[10] 肖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09,(15).[11] 任玉岭.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五大困境”[J].中国经济周刊, 2008,(24).[12] 郭丹.浅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如何转“危”为“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20).[13] 邵忍丽.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经营与管理, 2009,(03).[14] 张孟才, 耿娜.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崛起的机遇[J].商场现代化, 2009,(18).[15] 李毓.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9,(09).[16] 雷芳,邱卫林.浅谈中小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价格月刊,2009,(02).[17] 沈瑞,王莉.浅论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之策略[J].现代经济, 2008,(07).[18] 龙玲.当前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J].统计研究, 2008,(08).[19] 蒋剑丰,陈曦.金融危机局势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 2009,(04).[20] 胡启兵.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08,(11).[21] 朱庆超.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之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9).[22] 黄绍林.浅析中小企业困境中的出口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03).[23] 顾涵, 邵大庆, 蔡晨.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09,(26).[24] 范萌萌.浅谈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J].中国集体经济,2008,(01).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府、企业、金融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 融资体系

截止到2008年10月,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8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60%,上缴税收占全国的51%,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40%。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专利的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技术创新的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其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其狭隘的融资渠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小企业的经济产出占全部经济产出的比例与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股票、债券发行等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十分迫切。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融资状况分析

2008年8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上年同比减少15%;全国2008年上半年有6.5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

(1)财务状况分析。首先,资金结构分析。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我国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比较迫切。在被调查的企业中,35.4%的企业表示有很大的资金缺口,急需融资;38.1%的企业表示略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只有26.5%的企业表示没有资金缺口,无需融资。在需求的资金类型上,中小企业最需要长期投资资金。在别调查的企业中,59.1%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长期投资基金,36.3%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短期流动资金。

其次,财务结构分析。自2008年以来,贷款利率的连续上调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挤占其利润空间,使其财务状况恶化,融资资金受到影响。据浙江中小企业局统计分析,由于受银行利率上调和民间高息借贷等影响,2008年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55%,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18%。温州市800家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增长51.7%,利息支出增长51.2%。正是出于对此问题的担忧,人民银行2008年下半年数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理论上说,利率的下调将减轻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但鉴于目前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变低,这就导致了其融资困难。

(2)融资结构分析。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造成我国融资渠道狭窄,以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在发达国家占据比较重要地位的风险基金和公众资金在我国发展非常缓慢;就债务融资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所得到的信贷资金种类也非常单一;就资本负债率而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最明显的特点为企业的资本负债率总体上高于一般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的抽样调查(2007),内源融资占全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2/3以上,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来源。分析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非公中小企业大都高度依赖内源融资,而来自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融资渠道单一。

2、融资问题分析

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广东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变化既是当地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测温计。据广东银监局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广东银监局辖内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555.85亿元,比年初减少近150亿元,占余额1/10。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样本企业包括江苏、北京、河南、广东和江西的640家企业)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较多,依次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27.2%),贷款额度少、频率高、增加交易成本(18.9%),可抵押物少、抵押折扣率高(15.7%),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8.6%),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6.5%),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5.3%),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2.1%)等。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款难并存。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和担保难,同时还表现为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

首先,企业贷款难。第一,抵押难。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评估等级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昂贵;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第二,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免得给自己添麻烦。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第三,基层银行授权有限,贷款程序复杂繁琐。中小企业借一笔数额不大的贷款至少要办十道手续,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即使钱到手,商机可能早已错过。

其次,银行放款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成功申请银行贷款的比例低。根据2008年广东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对34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可知,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其中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贷款周期短、门槛高、成功率低。在调查的305家企业中,近三年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只有135家获得银行贷款,占39.1%,而且全部是通过抵押获得贷款。信用贷款严重缺乏,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凭借商业信用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只有25家,仅占调查企业的7.2%。这也证实了中小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2)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从总体上说,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力度在逐渐增大,但与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一直是在10%左右徘徊,年均增幅略有增长,而从国有银行贷款比例则更为低下,还不到10%,中小企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就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例如,在2008年12月4日招商银行获得银监会的正式批准,在苏州市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这是全国首家拥有小企业信贷业务专营资格的金融机构。但是仅有招商银行一家银行还不足以支撑起全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需要银行业的共同努力。

(3)中小企业高负债率。中小企业的高负债率表明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存在困难或障碍。从2000—2007年,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资产负债率上的变化都不明显,呈略微下降,但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相比,资产负债率高出近10%,这说明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融资更依赖于银行。

(4)融资渠道单一和窄小。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以及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建立,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仍是少数。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资方式为主。而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显得十分薄弱。这一方面说明内部融资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问题比较突出。

(5)融资政策和环境不健全。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7年调查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认为融资环境较以前有明显好转的不足7%;认为稍有好转的也仅为13.93%;认为融资环境较前几年没有变化的占59.02%;认为融资环境恶化的超过20%,与认为融资环境好转的企业比例基本相当。对现有融资方式感到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企业分别占19.84%和15.87%,较满意的企业占19.84%,非常满意的企业仅占3.17%。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但收效并不大。特别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国内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融资障碍原因分析

根据青岛市2008年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因素,占29.64%;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原因和政府扶持不够,各占25.93%和25.91%;最后是国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占18.52%。

由此可见,当前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产权模糊、信用能力原因等;其次是金融机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最后是政府政策因素,包括利率政策的缺陷、税收政策的缺陷、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等。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外,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如经营环境劣化、金融管理体制、利率管制、资本市场缺陷、国有商业银行的制约等。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对策

自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这其中受害最深的是中小企业,对外方面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对内方面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根据世界商业环境2007年调查数据库中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解决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第一,完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体系。如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小企业法》等,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等;第二,建立专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美国政府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第三,健全直接融资渠道。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从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第四,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补助金政策等。

西方国家通过以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应因地、因时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等来选择融资模式。因此,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微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考察。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外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改善经营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应该大胆借鉴、积极汲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加速进行知识与技术更新。

其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不畅的重要保障。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第二,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第三,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再次,要规范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虚假,这已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资金的投入。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第一,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第二,要及时还本付息,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然后,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当前中小企业不仅仅是缺少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缺少如何找到适当的融资渠道。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建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善于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主要有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

最后,加强与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加强和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中小企业个体力量的不足。这样做,既可避免单个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弧军奋战,降低市场风险,又可使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方面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外部经济性,还可使中小企业充分享受社会分工协作的恩惠,降低成本水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一,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它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运行的基本目的不是赢利,而在于对符合政策要求但难以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融资支持;第二,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以购买中小企业股份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投资,从而可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拓宽资金来源;第三,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如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科技风险墓金、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基金等。

其次,成立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诸如地方性民营银行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克服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防范道德风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进行信贷制度改革:第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二,银行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贷款和审批程序,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坚持有进有退的信贷政策;第三,银行金融机构应适当提高基层机构的授权,简化办事程序。

(3)从担保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借鉴日本政府的做法,设立“特别信用保证制度”;第二,由政府出资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第三,鼓励民间资金投入,设立商业性担保公司。

其次,建立并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和完善与担保机制相配套的制度设施:第一,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放开准入门槛;第二,对担保公司实施减免税政策,达到一定条件的担保机构,国家减免所得税;第三,建立担保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再担保机构、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坏账分担、通过风险基金提供补偿等等。

(4)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察。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大力开展柜台交易业务,加速形成股票二板交易市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到香港和海外上市融资,拓宽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核准制规定若干证券发行的具体条件,申请证券发行的企业必须经过主管机关审查后,方可发现证券。我国对公司发行证券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证券发行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注册制则对证券发行管理实行公开原则,这种证券发行管理制度较核准制来说,发行条件较为宽松,中小企业很容易做到。我国应该对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对有关证券发行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为中小企业开通直接融资渠道。

其次,建立健全的二板市场和柜台市场。建立二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有重要意义。我国设立二板市场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到港上市。因此我国的风险企业可选择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作为上市场所,有条件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还可争取到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二板市场上市。同时,柜台市场也为中国风险投资搭建了退出平台,有利于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而且柜台市场还能起到为二板市场、主板市场输送成长性、成熟性企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融资循环。

最后,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如果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信水平、增强企业融资能力,还可以使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需求也会得到很好的满足。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时,政府应当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构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创立风险投资基金等。

2、宏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政府扶持的角度考察。因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因此,从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给予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政策及财政支撑,以政府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

首先,金融支持。政府应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第一,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低息贷款。第二,制定强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直接融资体系。一方面创造条件开辟二板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风险投资。

其次,资金支持。我国应充分考虑国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小企业的政府资金支持系统的建设。第一,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第二,给予中小企业特定事项的资金扶持。政府应针对某些特定事项,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资金扶持。第三,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从源头上制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最后,政策性扶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主要包括贷款、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培训及信息交流等形式。我国自2008年8月起,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等利好政策已相继由强烈诉求变成了现实,各种力量迅速集结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的思考与行动中。如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地震灾区;随后又出台政策放宽了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对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2)从融资环境的角度考察。首先,法律环境。我国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信用管理法》,以法律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还应尽快普及和全面推行《中小企业促进法》。继续废止和清除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真正使中小企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其次,服务环境。银监会应该同人民银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民营银行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搞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此外还必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二二

【摘要】融资困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既定目标的实现。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重的和复杂的。文章通过找出并分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要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应当采取的相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2.获得信贷支持少。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3.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

4.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

5.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成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但是,由于我国金融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1.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低下,资信普遍不高。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较低,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增大,中小企业原有的优势已逐步丧失,亏损企业增加

2.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

3.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

4.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1.政府层面——政府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1)税收优惠。这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

(2)财政补贴。政府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中小进行金融支持。

(3)政府可以考虑在财政预算中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设立中小企业办互助会等形式,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

2.金融系统层面——加快银行等金融系统改革,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首先,具备条件的银行在进行改造时,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建设投资基金方式参股。其次,国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扩大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并在贷款审批、结算、等方面提供给中小企业以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创造条件。最后,可适当考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3.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影响;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总之,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地进行融资活动。

(2)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在融资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可以建设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提高信用意识。

4.社会层面——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分散化解信用风险

在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时,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这也导致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在加之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二)民间、政府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毕竟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不是长久之计。在政府方面,又存在这样的观念: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谨慎,条件较为苛刻。

(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截至2007年末,全国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2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很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贷款的途径。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为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高信用等级

1.建立科学的经营机制。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度与科学性,充分实现信息公开,解决银企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逐步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2.

第四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借贷;政策

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吸纳90%以上劳动者就业,成为就业主渠道之一。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中国经济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的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来看融资的定义。国内大部分人对融资的定义有两种 : 一是资金融通;二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融资主体角度,可将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又包括:资本金,折旧资金,存留利润,发行股票;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间接融资又包括:发行债券、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外商资金;直接融资包括:银行信贷资金、给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典当)、商业信用。另外,发行股票也是属于间接融资。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

(一)首先,内源融资方面,自有资金不足,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资金积累少。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目前筹资的首选方式中,48.41%的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这表明,相比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外源性融资来说,内源融资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也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向职工集资;向关系人借贷。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100 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

地,内源融资的比例过低,只有企业融资总额的30%左右。如不能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问题。

(二)在外源融资方面,间接融资基本集中于银行贷款,但中小型企业或得银行贷款金额有限。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其间接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贷款。但目前我国银行方面未能真正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过分的注重于敛财,强调风险,对还贷风险较高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控制太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金额非常有限,从而陷入重重困难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银行信贷投入量相对较少,且在投向上偏向国有企业;

2、我国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在操作技术上存在许多漏洞;

3、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结构特点、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及政府行为的不协调,使得抵押担保贷款不足、抵押担保难以落实;

4、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健全、势力弱、服务滞后;

5、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较大,并且缺乏信用观念。

(三)在外资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 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10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资金,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城市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现实。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皆有,但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企业自身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由于经营者自身的问题,许多企业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化管理不规范。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由于银行对其

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股票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

证券交易所建立的中小企业版实际上只能解决部分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等没有太大帮助的。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象搞科技型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的企业。

(三)国有银行惜贷严重

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定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如此一来,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企业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家庭成员占据重要的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意向其贷款和投资。

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改造,解决家庭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对于进入成熟期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最为关注和期盼的莫过于能够及时获得银行贷款。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无论其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如何,银行信贷融资始终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来源。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承担起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

另外,还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再者,还有几种融资路径,如发展融资租赁业,推行资产证券化,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等。

总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越来越迫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借鉴国外现有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我国中小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我国经济才能日益强大

[参考文献]

[1]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2]周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3]黄东坡.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问题探讨.财务与金融,2008(4)

[4]顾丽文,廖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中国证劵业协会网站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摘要:×××××

关键词:利率;企业;融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它们不仅在创造财富、增加税收、繁荣城乡经济、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吸纳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方面,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已占全国的60%和40%,而在出口方面,中小企业也已达到全国出口总额的60%。这足以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纵观中小企业的发展不难发现,中小企业在积累发展资金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着更多的困难,融资壁垒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在我国进行的调查,有41%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小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为 23%,中型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为22.13%,而大型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为12%。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是其融资最主要的方式。面对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瓶颈,我国在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中指出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缓解融资难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采取内部融资方式,由创办人自筹资金,外部融资占的比例很小。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仅依靠内部融资是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而在外部融资中,以银行贷款为主,但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通常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属于非公有制企业,其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单一的资金获取方式,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大做强。据中国银行统计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于银行贷款,直接融资仅占总融资的1.3%。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制发育不完善,证劵市场准入条件过高,创业投资体制以及公司债券市场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另外,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也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趋于狭窄。

2、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在借款时,不仅无法享受优惠利率,而且还要支付比大型企业借款高的多的浮动利率。商业银行从自身控制经营风险的角度,一般都会要求中小企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进行融资。中小企业还要支付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这些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分散、孤立、寿命短、行为不确定的现象,而且多以家族企业管理为主,固定资产少,抵押品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因此,更加需要第三方提供银行申请贷款信用担保。但我国信用担保体系才开始建立,能提供担保的金融机构较少,且担保基金不足等问题都表明我国中小企

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有限,运作机制不健全。目前各类政府主导的担保机构有几百家,但分布分散且很不平衡。而且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自负盈亏的担保机构为了减少风险,只能提高担保条件并严把担保业务办理关。这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1、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技术水平比较低,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其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资金使用率不高。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低,许多中小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达不到银行对企业贷款的条件和要求。中小企业还存在另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愿公开太多的内部信息,并且存在做假账的问题。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等较难取得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的认可,这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便紧缩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使中小企业难以筹集到资金。

(2)中小企业信用较低,抵押品或担保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利润回报率也比较低,从而使得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差,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较容易受到削弱,中小企业出现倒闭的几率较高。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模式一般较小,很难向银行提供其所要求的抵押物或担保机构要求的担保物。这是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乏,致使银行和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一方面,银行找不到一个标准来评价企业信用情况,不敢贸然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另一方面,因为缺乏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自己的信用情况,使自己在向银行贷款中处于不利地位。

2、金融体系的原因

(1)我国金融体系业务效率低

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还是以银行为主导,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银行业务的多数份额。从所有制结构看,尽管我国银行的所有制形式是国有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但根据2009年4月份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52%以上为国有银行。这样的所有制形式实质是国家对银行的风险承担了无限连带责任,导致银行业内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竞争,金融业务产品供给不足,金融服务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业务。

(2)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程序和融资条件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金融机构针对资金使用的原则是“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际操作中的金融机构以有效担保作为向客户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但是中小企业却因为自身资本的限制无法提供足额担保。此外,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简捷迅速的融资服务。然而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其自身融资安全度,推行严格完整的融资程序和融资企业资格条件,这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业务简捷迅速的要求,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

(3)我国金融机构高息贷款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从银行的贷款业务来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把经营战略定位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贷款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定价,银行一般会根据市场情况,采取动态方式来制定,即使某一时期制定上浮或下降一定比例的标准,具体执行起来,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定。尤其是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信贷资产质量,近年来普遍实行了授权授信制度,客观上使贷款条件更加严格,环节更加复杂,增加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的难度。

由于中国大中型银行的体制改革滞后,小型银行的数量太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远未根本解决。目前,国家成立的一些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担保费比较高,小额贷款公司利息更高。

三、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定价——当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理论述评

(一)成本加成模式

该模式的公式为:预定利差水平=[目标利差收益/贷款总额—(贷款收入—借入资金成本)/贷款总额]*100%。该模式在计算贷款的最低利率时,全面考虑资金成本、贷款管理成本、风险补偿水平和目标收益率。银行以最低利率为底线,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相对于客户的谈判地位确定贷款利率,以保证每一笔贷款都能获取目标收益。

(二)基准利率加点模式

该模式公式为:贷款利率=优惠利率(或基准利率)*[1+系数(即风险加点)]。该模式是国际银行业广泛采用的贷款定价方式。主要是把对资信最好的客户发放的短期营运资金贷款的最低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每笔贷款根据其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的大小,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或乘以一个系数来确定。

(三)客户盈利分析模式

该模式公式为:贷款额*利率*期限*(1—营业税及附加税率)+其他服务收入 *(1—营业税及附加税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该模式强调银行确定贷款利率时,以客户为中心,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和收益,试图从银企全部关系往来中寻找最优,得出具有竞争力的利率水平。

上述三种模式各有优劣:成本加成模式可以保证银行每笔贷款有利可图,但这种内向型的定价模式可能影响贷款定价的市场竞争力;基准利率加点模式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导向,但作为“外向型” 的贷款定价模型,它由于对资金成本重视不够,有时可能导致占有市场而失去利润;成本收益分析模式较为全面,使银行在贷款得到合理回报的同时,又保有银行贷款对高质量客户的吸引力,但该模型更适用于银行大客户,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适用性一般。在实践中,银行必须根据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身的定价模式。

四、对策及建议

1、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实现内部资金良性循环,提高信用水平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其自身素质。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企业内部资金充足的同时又能够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首先需要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变其保守落后的管理观念,满足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其次,需要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正确的经营战略,积极创新培育名牌特色产品,突破自身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局限性。

强化信用观念,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保全银行债权,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中小企业要注重健全规范财务制度,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增强信誉,创造良好的贷款条件,以争取更多的融资机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及时、完整、准确提供财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加强银行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企业规模、存续时间以及企业拥有可抵押资产等信息反馈给银行,降低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增进相互了解,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商业银行也应充分重视与中小企业的合作项目,不断完善现行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估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

2、强化政府部门的支持保障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资金筹措能力低,在市场竞争中一般处于劣势地位。政府应当制定或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确保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缓解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辅助中小企业的发展。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实施力度,积极设立落实中小企业贷款奖励

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渠道与选择。

3、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具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中小金融机构通过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有利于解决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使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应做好以下工作:

(1)调整中小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和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管理模式。

(2)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控制市场风险。

(3)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的弹性利率调整机制。

(4)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根据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记录等,综合评出其信用等级,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4、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趋势,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趋势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定的信贷风险决策权力,在合理判断中小企业类型和实际调研其贷款用途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贷款定价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贷款资金的应用,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5、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较少,而国外直接融资方式要成熟很多,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1)制定多套标准大力发展二板、三板市场,加快创业板市场发展,对不同的企业设定不同标准。(2)降低债券市场在企业规模、发行额度等方面的标准,为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提供担保,鼓励经营情况良好、偿债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采取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

[1] 冯玮.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李臣.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3] 管海艳,陈天宇,李明.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技术与市场,2011.[4] 邱红星,陈杰,吴狄.基层银行小企业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5] 孙瑛,殷克东,高祥辉.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多元决策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6] 江苏银监局.融资寒流袭击小企业[J].中国改革,2008.[7] 马方方.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信贷配给现象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罗亮森,刘海东,李东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调查研究,2011.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_金融论文时间:2013-06-12 09:05:29作者:佚名论文导读::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则面临着很多的竞......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 作者:张锦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来源:遮天吧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剖析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剖析和解决方法探究摘要:中小企业在用人观念落后,领导者管理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水平,健全......

    浅谈企业融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浅谈企业融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析 摘要: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供给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稳固和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国经济保增长、保稳固和促就......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地位所谓中小企业,是指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年营业额、上缴利税和企业员工规模划分的一类企业形态,当前一般是指那......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大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0-09-19 14:17 来源:潘旭 赵阳 我要纠错 |打印 | 大 | 中 | 小 论文摘要: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该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