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教 学 建 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党成立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阐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强调总任务,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此方面内容可在“开篇的话”中体现。
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要指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此方面内容可重点在中编和下编的综述中体现。
3.论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要阐述,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此方面内容可在“结束语”中体现。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要阐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
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要强调,1956年以后的20年间,党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要深入阐明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从理论渊源上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它们在立场、观点、方法等基本方面的共同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要注意论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讲全面、讲清楚。
此方面内容应着重在第七章第四节、第八章第三节以及第九章第三节中体现。
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要阐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及其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阐明,邓小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
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要强调,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此方面内容可在第十章第一、第二节中体现。
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要阐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阐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此方面内容可在第十章第三节中体现。
五、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出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要论述,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党中央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我们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方面内容可在第十章第四节中体现。
六、党的十八大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要增加论述党的十八大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要阐明,十八大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要阐明,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而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八个必须”),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十八大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作用;十八大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总要求中,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起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要强调,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此方面内容可在第十章之后讲述。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6.09.26
1、“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2、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
3、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引发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4、工业革命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5、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
6、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7、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8、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新出现的社会阶级有?
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9、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辛丑条约》的签订
12、“五口通商”中的“五口”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简记:广厦福宁上)
2016.10.17
1、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多次重创洋枪对的是太平军。
3、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是哪个部队?哪个首领?刘永福带领的黑旗军
4、当年旅顺和大连是谁的势力范围?俄国
5、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a.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6、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b.经济技术的落后
7、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才率清军赢得了哪两次战争的胜利?
镇南关大捷和琼山大捷
8、中国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11、严复在《天海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12、洪秀全创立(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和组织群众
13、什么事件正式宣告太平天国的建立?占领南京,定都天京
14、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
15、太平天国组织的基层组织叫“两”
16、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
1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18、太平天国运动是被湘军攻破的
19、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最高峰
2016.10.24
1、洋务运动 The western affairs movement
2、所谓清朝的“四大中兴名臣”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或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高强之术
4、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由哪个思想家在哪本书中提出来的?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5、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的口号是“自强”
6、创办民用工业的口号是“求富”
7、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的“四大水师”: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
8、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马尾船政学堂
9、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
10、维新派创设的学堂最著名的有:康有为的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的长沙时务学堂
11、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2、“百日维新”持续了多少天? 103天
1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光仁
14、辛亥革命 The 1911 Revoltion
15、陈天华有哪些著作?《猛回头》、《警示钟》
16、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是?邹容《革命军》
17、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18、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民国元年指的是哪一年? 1912年
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16.10.31
1、护国运动是由谁发起的?蔡锷(护法运动是由孙中山发起的)
2、什么事件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护法运动”的失败
3、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当时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4、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
5、所谓的“三座大山”是指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6、资产阶级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7、地主阶级与实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行不通的原因: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11.14 1.新文化运动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Democracy)和科学(Science)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5.什么事件标志着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
6.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7.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
8.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9.毛泽东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提到的三本书指的是: 《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10.《共产党》(月刊)的创办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11.共产党宣言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12中国共产党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
1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a.革命纲领 b.群众路线
14.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6.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7.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
18.北伐战争的作战对象是那三派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19.什么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北洋军阀改易旗帜
20.八七会议确定了什么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21.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八七会议 22.我党创建人民军队始于南昌起义
2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来的
24.以农村为中心思想是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2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在《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来的。
26.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毛泽东在1928年12月在井冈山制定的。27.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
2016.11.21 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遵义会议确定的三人团: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3.三大主力会师指哪三个主力?一、二、四方面军
4.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5.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6.《实践论》、《矛盾论》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的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7.1927年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的“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
8.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卢沟桥事变开始。
9.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10.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提出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
11.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I公开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
12.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国共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13.1938年3月李宗仁取得台儿庄战役。
14.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八字方针“防共、限共、溶共、反共”。15.张自忠与1940年5月死于枣宜会战中。
16.毛泽东把抗日战争氛围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三个阶段。17.1937年3月平型关打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8.我党确立“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三大方针。19.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
20.《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土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21.十年内战时期我党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政策。22.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
2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25.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26.毛泽东思想是在1045年中共七大提出的。2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1945年9月3日。
28.1945年10月25日,台湾及澎湖列岛收回是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标志。
2016.11.28 1.抗日战争胜利后,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双十协定”的全名叫《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3.什么问题《双十协定》中没有达成协议?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4.1945年6月底国民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5.三大进军标志战略进攻
a.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夜开始。b.陈谢兵团挺近豫西地区——1947年8月22日开始。c.陈毅、粟裕大军发展苏鲁豫皖解放区——1947年8月开始。6.“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
7.哪次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杨家沟会议(1947年12月陕北米脂县)
8.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期间)“耕者有其田”的政策。9.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10.国民党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蒋(蒋介石)、宋(宋子文)、孔(孔祥熙)、陈(陈果夫、陈立夫)
11.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2.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治的覆灭。
13.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面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上社会的发展方向。14.毛泽东的两个务必思想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16.当时中国的临时宪法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18.建国后(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后),国家的主要经济成分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9.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结论)20.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1956年底,我过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
22.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3.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是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4.《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5.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题,三个补充”的思想。
26.“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
27.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28.“三面红旗”是指继续坚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29.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30.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和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其中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
4、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表现及评价
表现: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评价: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日益贫穷的根源;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客观上的作用是次要的从属的;帝国主义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5、近代农民战争面临的历史新课题有哪些?
如何处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关系;如何认识西方入侵势力及其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6、《天朝田亩制度》及《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评价: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大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该方案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天国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行动。
《资政新篇》
在政治上,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在思想文化上,建议建设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 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评价: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付:由于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又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另网上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最能反映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评价: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任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合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 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教训: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②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但,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③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认为“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统一”,梦想以虚幻的力量来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④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将儒学经典视为“妖书”,后将其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符的内容删减,把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下来。⑤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但未将西方侵略者与2人民群众区分开,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另网上答案: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8、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对国外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
10、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维新派根据西方进化论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文、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张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帷幕由此拉开。
1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这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教训:戊戌维新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然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戊戌六君子”留学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要暴力革命)
付: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2、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分地权)
评价: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3、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意义:①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②在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④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5、三种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建国方案。
一、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级领导的人民共和的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及历史意义。
口号:“民主”和“科学”。
意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这股潮流冲垮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为近代科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网上答案只有后半部分)
17、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一、批判孔学,是为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18、近代以来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都失败了,表明这些阶级是没有能力单独解决问题,所以解决中国问题就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了革命的理论武器,革命阶级需要有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转变及原因。
转变: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原因: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 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③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20、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2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②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③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 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受失败。
23、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客观条件: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全国革命形势。主观条件:一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二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24、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多次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25、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会议》。
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6、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权建设。
设民意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府工作人员分配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采取民主集中制;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
27、正确评价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制造了多次反共“摩擦”事件,并且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在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及基本经验。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 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29、1942年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反对宗教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0、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名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国人民巨大的名族觉醒,空前的名族团结和英勇的名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以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名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业,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1、“中间道路”幻灭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资本主义的终结)客观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不允许;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阵线的不允许;人民不允许。主观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决定因素)
3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 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的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3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34、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及原则。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第五、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题型:
单选(1′×10),多选(2′×10)
简答(8′×4),辨析(8′×2),材料(22′×1)
《中 国近现 代 史 纲 要》
复习题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二、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
五、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新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作了强调和阐释,再次表明贯彻主题主线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六、对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七、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
八、对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作出新表述。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
九、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党的十八大是第一次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建设生态文明。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十、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过去我们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四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回首近代以来民族历史、瞻望实现民族复兴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十八大的鲜明主题。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揭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全面回顾了党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动员。高度自信来自于历史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高度自信来自于实践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实践之中,扎根于发展创新的实践
之中。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 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们又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对它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关键看主流和本质。
它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辱的英勇气概,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孙中山也对此作了高度评价: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思想是不可消灭的”。
如何看待弱国反抗强国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落后国家反抗先进的侵略者是否必然失败?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不胜枚举,战争的胜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当然,在近代弱国打败或与强国打平局都是艰难的。美国独立战争打了6年落后就要挨打不等与落后只能挨打。后者是消极的,使人不能产生抗敌的勇气。
若这种抵抗注定要失败,是否扔应抵抗?
李鸿章提出不抵抗的原因是为缔结相对有利的条约,整顿军备,充实武力后再战。只听因被侵略者的反抗使侵略者降低要求的,以放弃抵抗换取更低要求的,闻所未闻。战争是侵略者发动的,中国要想西化,要几十甚至几百年,在这个过程中,对外来侵略不抵抗,早就变殖民地了。
每次反侵略都有它的积极作用,哪怕是失败的。
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失败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就连当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为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所以毛泽东曾说,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只有经过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它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一、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
1、吏治的腐败和政治的腐败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害怕列强这是首要的直接原因。
3、最高统治者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不了解世界大势。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1、最直接的就是武器装备的落后。
2、对近代战争缺乏认识。军官不通指挥战术、不了解海战战场的规律和特点、对新式武器的掌握就更少了。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空前的
二、过程
理论宣传、建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定都南京(1853)、西征北伐、天京事变(1856)、建立江浙根据地、最后失败。
三、历史意义
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水平最高、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次农民斗争。
1、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的衰败
2、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资政新篇》
4、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四、失败原因
1、客观上讲,由于敌人的力量强大
2、主观上
首先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它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者,所以最终难以避免封建化(如洪秀全、杨秀清的蜕变)。
其次是内部的分裂:天京事变;洪秀全后期对下属的猜忌与防范
第三,最后是策略上的失误:过早定都天京、孤军北伐。
第四,宗教的消极作用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一)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訢等人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二)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一)近代军用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安庆军械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二)编练新式海陆军
(三)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
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对于洋务运动不能简单地否定,因为它所办的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办学堂、派留学生等在传播近代科技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但是,对洋务运动不能评价过高,因为从根本上说,它并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指出真正的出路,用西方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它标榜办洋务是要“自强”、“求富”,然而它不仅没有使中国“强”和“富”,而且使中国加深了半殖民地化。中法战争“不败而败”,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可以说明洋务运动究竟主要起了什么作用。洋务运动以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而宣告破产。
自强
求和的资本
乞和
求富
稍分洋商之利
四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商品经济基础薄弱;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顽固守旧势力反对。主观原因: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洋务派自身的封建性(缺乏现代理念)依附性和腐朽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
一、维新思潮
1、办学会:强学会(康有为)、南学会(梁启超)、保国会、办学堂: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办报纸:时务报、湘报、《中外纪闻》
2、著书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
严复《天演论》
3、多次上书(七次)
1895
1300人
公车上书
二
过程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推行新政。9月21日,慈禧发动了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再次“垂帘听政”,前后共计103天,所以史称“百日维新”
三、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新旧力量对比悬殊(依靠没有实权的封建皇帝;顽固势力太强大)
主观原因主要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有幻想,准备不足(理论与组织),惧怕人民群众。)
四、意义:
1.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3.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