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一本书,读一部史,体味一种人生,领悟一种理想。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
著的《苦难辉煌》一书记述了我党从大革命失败到长征胜利的奋斗历程,该书以
翔实全面的史料、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入骨髓的评鉴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创造性的党史学习视角。它在客观展现历史事实的同时,完成了对历史精神的凝结和塑造。
让我们能够置身其中、回归本源,深刻地领会中国革命所经历的地狱之火的考验
和火中涅槃的壮丽,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为我们诠释了我党我军是
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
第一章 历史合力
凄风苦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身上没有任何幸运的光环,等在她前面的是
不尽的坎坷和苦难。中共一大召开期间,由于被密探发现,会场遭到了包围搜查,代表们被迫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一个50多人的党,一群青年知识分子,能成多大气候?
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人看好。— P15
毛泽东曾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
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
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而中国共产党便是一个这样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创立并且发展
壮大,我想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阶级条件。它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那首先要有工人阶级这个队伍,而且应该有一定的规模,那么这个条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基本具备了。
第二个条件,是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创立的,那么它的产生还必须有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这样一个条件而且,那便是十月革命的成功。
但是我想如果这两个条件只是具备,只是孤立地存在,缺乏结合的话中国共
产党也难以成立。那么二者的结合在之后也实现了。可以这样说,十月革命送来
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力量是十分弱小的,这为后来的国共合作埋下了伏笔,书上P16这样写道“深入到斗争实践中的年轻共产党人很快发现,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条件下,如果不首先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国家就不能独立,人民就不能解放,也就谈不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
从这一点去认识,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民主派在革命斗争的目标上,不有着某
些一致的地方吗?”之后国共两党合作拉开序幕,一场伟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反
对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随之拉开。
第二章 魔瓶打开
周恩来万分痛心地说:“敌人可以在几分钟内毁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不能
在几分钟内锻炼出我们的领袖。”
蒋介石用屠刀在中国制造了肆无忌惮的白色恐怖。
国民党爱国将领陈铭枢曾说:“国民党为‘救党’而屠杀了中国数百万有志
有识的青年,这个损失是中国空前的损失,即秦始皇之焚书坑儒亦必不至于此。”—P58
国共合作中不得不提蒋介石,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的大革命在1927年以失
败告终。而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蒋介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同情转而反对的演变,对第一
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发展乃至失败影响至深。
蒋介石在历史上是很难定位的,但绝非一无是处。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领
导北伐军北伐完成统一大业。书中P54这样说到“以消灭军阀割据、统一中国为
使命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最辉煌的一笔。”而这辉煌的一笔,蒋介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史学家黄仁宇曾这样说“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也不
可能成为民主斗士。”这句话极为恰当。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
二”反革命叛变。共产党人的苦难就此开始。
第二章 信仰若山
1927年,朱德与毛泽东都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失败,都在严酷的考验面前,为官兵们树立起了高山一样的信仰。那时候,队伍中不会有人预见到共产党人能
在22年后夺取全国政权,但每一个自愿留下来的人,内心都充满了阳光。—P85
1927年,是国共两党历史大比拼的开年。我们熟系的共和国十大元帅和十
大将,几乎无一不是从这一年武装起义的惊涛骇浪中登临历史舞台的。
1927年,朱德的八一南昌起义与赣南三整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
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可不谓之大,虽然结果都是悲壮失败,但都为中国的武装
革命留下了星星火种。
第三章 岩浆喷发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会师在井冈山上,心情兴奋的毛泽东特意让人
赶做了一身新军装。他身背盒子枪,说:“背着盒子枪,师长见军长。”
这一天是井冈山的节日,是红军的节日,红军第四军由此诞生,井冈山根据
地进入了全盛时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分到土地的农民,实实在在地投身进了红军和根据地建设,敌人的“进剿”“会剿”一次次被军民联手粉
碎。—P109
提到红色根据地,不得不提井冈山,这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创立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形成了著名的井冈山的兵法—敌
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从井冈山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夹缝中的迅猛发展,并粉碎了蒋介石的三次围剿行动。就在蒋介石准备发动更大
规模的“围剿”之时,帝国主义动手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件爆发。
第四章阴霾东来
板垣征四郎在第二师团干部会上,讲了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他说:“中国是一个大不相同的国家,一般民众的国家意识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这都无碍大局。”
应该承认,此人对中国研究极深,对长期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现状了解极深,这就是日本敢于乘虚而入发动“九一八事变”、发动“淞沪战役”侵略中国的资
本。—P140
中国近代史中抗日战争是一部血泪史,一部耻辱史。蒋介石在完成北伐统一
中国的事情上是有功的,但他1928年发动的讨奉战争夹杂着民族屈辱的血色;
他在日军第六师团制造“济南惨案”的事情上采取的消极避让记录在案;他以牺
牲东北、淞沪、华北的代价为“缓兵之策”,争取消灭共产党的“时间差”,更不
能用“败笔”两个字带个过去,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罪过。
中国老百姓大多数是有耐力的,哪怕有时对贪官污吏的欺压可以忍点儿气吞
点儿生,但对外国人侵略国土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忍受!蒋介石恰恰碰了这根民
族情结的底线!他为消灭共产党而实现***,不惜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以貌似正确的“攘外必先安内”为幌子,一再组织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围剿”,反证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历史正确性,扩大了共产党人的同盟军。—P126
第四章 黑云压城
王明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也做过一篇发言,标题是《中国革命是不可战胜的》,极其荒谬地夸大了红军的战果。他说,在这次反“围剿”中“红军击溃了国民党18个师,缴获步枪2万多支„„”,“为了卸物资,就动员了1万多名工人”,断言“蒋介石的这一次‘围剿’又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发言结束后,会场爆发了长久的掌声。但是胜利绝不是鼓掌鼓出来的。—P158
中国共产党的早年错误中,最严重的是“左”,而左到极致的是王明。他由于缺乏客观的事实根据,缺乏对细节的整理和分析能力,缺乏反馈修正能力,最重要是是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以至于断章取义,甚至被错误的主流言论所误导.使得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得以成功,导致了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即那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不过幸运的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第五章 突破重围
“星夜兼程过河”“向着火线上去”,叠现着红军千曲百折、苦难辉煌的战史。浴血奋战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融化在了电报的字里行间。
12月1日,就在电报发到前线阵地的时候,红军的阻击线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
生死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口!—P180
长征注定不是顺利的,长征之路上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结果使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红军的损失,主要是作战部队的损失,军委纵队损失不大。加上前三道封锁线的损失(包括非战斗减员),中央红军人从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国民党方面的损失,据说湘军损失七千多人,桂军 伤亡二千人左右。
但在战略上,红军是胜利了。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同时,湘江战役的失利也加速了毛泽东的复出,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 忠勇奸佞
历史犹如洪钟,默默接纳又默默展示着令人惊心动魄的嬗变。
共产党人的队伍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动荡与考验。
一次是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并带人搜捕自己的同志。
另一次,是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共产党人再次面临这样的局面。—P193
忠臣与背叛,都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前者流芳百世,后者遗臭万年,两者都可用来哺育后人。瞿秋白,何叔衡,刘伯坚,陈毅,胡天桃等等,这些忠臣,为世人所敬仰。而红军第一叛将—龚楚,便如书上P206所说:入党与脱党,忠贞与叛逃,打白君与打红军,逃亡与回归,人生90年对他来说,变成了一剂难于
言表难以下咽的至苦之药。无论他藏在哪里,都逃不脱罪名,躲不过鄙夷唾弃的目光,躲不过无形的鞭笞!”
第七章 艰难转折
就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仍然不知道中央红军的下落。在他们得到的零星情报中,只知道那支曾经远程遥控着的军队已消失在莽莽大山里。恰恰是这种相互的隔绝,使中国共产党人终于获得了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P224
遵义,又被称作转折之城,遵义会议改变了原来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领导,增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新领导集体,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开始在长征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在遵义会议召开后不久,便有了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作战,使得红军成功突出重围!
第九章万水千山
会师带来的兴奋情绪在每个人的心头奔腾起伏。
许多红军战士回忆说,漫长的征战途中,从来没有在这样舒适环境中睡过觉,却又久久不能入睡。
这一天晚上,毛泽东也久久不能入睡。会师后的红军该向哪里走呢?又将面对什么样的命运?一切都还是未知数。—P258 第十一章浩荡朝向
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的长征,熔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最顽强不息、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纵观长征路,绝非我们今天把蜿蜒逶迤的跋涉路线看成一条红色飘带那样浪漫和诗意。即使我们今天能一步不差地走完全程,除了品尝到跋涉的艰苦外,你能品尝到那种九死一生的危险吗?—P208
若说长征,便是那首毛泽东的《长征》形容最为恰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第十二章狂飙歌落
沉心思索,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怎么可能经受住巨大的牺牲考验;如果没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相连,共产党人怎么可能获得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沉心思索,如果没有艰苦卓绝的五次反“围剿”,如果没有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的今天又是什么样的?中华民族是否可能探测到这样的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获得今天的世界性号音?—P30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中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再次发出了团结抗日的吼声。而中共的两位主角—毛泽东与蒋介石,他们互相尊敬,那是对实力的尊敬,对各自历史地位的尊敬。但蒋介石最终败给了毛泽东。
这部动荡不已的历史,你可以说它不富足、不充裕、不美满、不安宁,但你必定惊叹它的光荣与梦想,它的热血与献身。—P306
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在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今天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去面对任何险阻艰难,去铸造新的辉煌。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拼搏过,我不后悔。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
第二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近日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回顾历史,是为了心灵更好的共响。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在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今天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去面对任何险阻艰难,去铸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最根本特色就是进一步还原历史,让史实说话,让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丝毫没有掩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幼稚与单纯,也没有遮掩早期共产党人的大量背叛与退缩,但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然阶段,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最后的成功。作者不想让文革中的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复出现,以“重新思考”的姿态,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这恐怕是本书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激活我们的思想,才能做好学问,培养一流人才。
《苦难辉煌》这本输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从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三、蒋介石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任默默无闻的英雄,这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以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艰苦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要为自己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读后感。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拼搏过,我不后悔。我们是自然人,但是首先是社会人。我们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个人的命运不可能不和国家的崛起紧密相连。一个人一生不仅在为自己,更是在为他人的幸福、民族的强盛拼搏奋斗,这样的人生会更充实、更有意义,也定会更加绚丽多彩。今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不论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何艰难,都要永远记住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苦难辉煌》读后感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少年时读着课本上革命小英雄的故事,看着革命教育电影,也许是年纪太小,只记得当时被老师要求,要读出感情,要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们。不过当时的自己真的不太能深刻了解那其中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知识的充沛,让我能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那段历史,可以让我从中学习到更多,体会到更多。并且能够在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看了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新著《苦难辉煌》,跟随着作家的笔墨去追寻中华民族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
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我们的人生道路也是如此,从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到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公民,这其中的道路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也许会遇到很多坎坷挫折。然而,正如书中所描述的一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应该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知道,他们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他们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正是他们那种百折不挠坚持前进的决心预示着他们的光明前途和辉煌未来,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新中国才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才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东亚病夫,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赢得无数国际赞誉的强大国家,是不畏任何苦难,关心人民生命财产的负责任的大国。【《苦难辉煌》读后感】文章《苦难辉煌》读后感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这一切都是无数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就像书中说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不是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芒不是在于他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从而证明其#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富足生活时,我们是否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去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正是那段苦难的历史,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苦难辉煌》吹响了当代中华民族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我们,要不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最终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胜利。
看着书中描写的那些革命战争年代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祖国家园。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历史,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大河,滋养着生活在她身边的儿女,也许她不会时刻给予你想要的一切,甚至还会报复你的肆意任性,但她却永远流淌在你的身边,注视着你。历史铭记沧桑,苦难铸造辉煌,一段段血与泪凝结的苦难,一页页中国人民不懈的抗争,一个个战争的现实与和平的企望交织成了属于我们,属于中华民族的希望与辉煌。历史的沧桑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坎坷的苦难最终铸造了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硝烟弥漫的中国终于退却了它的阴霾,重见明媚的阳光,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从苦难中走来,一身尘土,一身鲜血,却依然面带着那份能够穿透迷雾的微笑,正是这份从容,正是这份坚持,最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民族,终于走向了灿烂辉煌!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寻着历史的长河,寻着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将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汇进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贡献我们的力量,实现我们的理想,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信念的继承人。
第三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
坦率地说,对于这样一个极富历史感悟力的问题,以我的阅历和年龄,是决计不会懂的。
对于中国是如何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一问的回答上,有很多人推荐阅读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待我仔细阅读后,感慨良多,获益匪浅。该书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立论深邃辩证、朴实公允,史料小中见大、新中求实,文气深沉激越、豪迈雄强。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世界性话题。对中国当前的国力和未来的发展,夸大其词者有之,保守悲观者有之,欣赏赞叹者有之,恶意诋毁者有之。面对嘈杂的舆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和沉着,以“不盲从,不照搬”的清醒和冷静,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历史同样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们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不仅需要有这种清醒,尤其需要有这种自觉。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党的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20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鲁迅先生,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向中共中央发出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没有品尝过理想信念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一批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绘就出了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演绎出了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为过去、现在、未来那些已经成为或希望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树立起崇高的信仰标杆。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随着腐化奢靡之风日盛,最终难逃民族分裂和崩溃的命运。遍阅《二十四史》,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权门兴衰,随处可见因励精图治、克勤克俭而建功立业,因骄奢淫逸、享乐自怡而衰退败亡的事例。今天,当我们嗟叹美酒淹没宝座、金玉压倒豪舍、骄奢倾覆政权的时候,更应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对于本书的作者金一南教授而言,他不仅需要查阅大量的原始文献,阅读大量的党史、军史著作和相关回忆录,还要对浩如烟海的党史、军史资料详尽研究、分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大胆打破按照时空脉络平铺直叙的简约叙史模式,紧紧围绕若干重大事件,采取跳跃式、全景式、议论式相结合设计篇章结构和内容组合的方式,并多多运用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语言文字,使得形像描述与理性分析有机统一,忠于历史原貌与提高文史著作可读性有机统一。金一南教授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苦行僧式的创作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无论谁阅读这部著作,都会被其生动、精到的内容,理性、客观的分析和形象、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而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中华民族崛起进入的中期进程,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合上《苦难辉煌》,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既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不懈奋斗、顽强拼搏、历经苦难,终于赢得了世纪辉煌而感动,也为金一南教授勇于担当、视野开阔、真实再现,给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史实翔实、分析经典的精神食粮而振奋。我们欢庆建党90周年,不仅需要坚定高尚信念,弘扬优良传统,更需要大力培养理性思维。我们早已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理性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战争年代的许多虽然有效,但系非理性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营造和谐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要增强全民族的理性思维。
理性地回顾历史,理性地评价前人,理性地营造和谐,用理性书写新的辉煌,这是《苦难辉煌》全书留给广大读者最宝贵的启示!
第四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一名青年,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继承传统、坚定信念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是建党90周年,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那段历史很有裨益。
近日,我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所写的《苦难辉煌》,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颇受启发。历史烽烟中,峥嵘岁月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的勇往直前、百折不饶,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仿佛出现在眼前,让我感受到信仰的无穷力量。读完全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发:
一是实事求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保证。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没有照搬国外的经验。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的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这就说明只有根据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成功。对照检查自己,还存在些不求实的问题,例如遇到困难,总想找客观理由、客观原因,对待工作盲目乐观,做工作不深不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工作标准和质量,所以我必须保持一颗求实的心,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从容和沉
着、清醒和冷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二是群众路线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坚强依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国民党,取得国家的领导权,是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历朝历代,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存在与发展取决于人心所向,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作为领导,就必须把握连队建设放在首位,在发扬民主、力求公平、公正上下功夫,认真抓好党支部相关制度落实,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积集体智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广大官兵做中队建设的主人。
三是坚定信仰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坚定的信仰来自磨砺,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尽管人数不占多数,但是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人的英勇献身。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在前景最暗淡的情况下展
现出来的。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在当今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年代,作为一名军人,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主题教育为主线,扎实抓好思想政治道德培养,打牢思想基础,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积极勉励自己追求上进,培养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四是开拓创新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决定因素《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环境,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轰炸的情况下,没有开拓创新的魄力,不运用超常规的军事方法不仅无法取胜,甚至连保全自身都存在问题。然而,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领导集体能够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通过游击战、开辟革命根据地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攻守策略,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更夺取了战争的最后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回首当年,长征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星火,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灯塔,长征精神中的开拓创新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干革命到干工作,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着自己聪明才智。在当今和平时期,我们更应该学习那种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要明白当兵干什么,工作为什么,只有对现实理想清醒认识才能
集中智慧、开拓创新、全面进步。
读完《苦难辉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珍贵的年代,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我认为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认为:行动就是最好的缅怀。于我而言,我将继续以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指引,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体行动中去,做一个真正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奉献爱心,让信仰成为一种动力。
第五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演绎了真实的苦难历史,也再现了历史中的辉煌。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0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作品。该书是第一本以散文的形式来解读历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从国际背景、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该书以其独特得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时间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伟大信念和战争的正义、艰辛、困苦;清晰的描绘了一幅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不断探索中国革命,最终指引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书中无数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苦难辉煌》这本书是在我井冈山红色学习回来之后的事,在井冈山的红色之旅我学到了很多、懂了很多,知道了信念、信仰的力量,知道了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伟大无私奉献的事迹。再来品读《苦难辉煌》,感触颇多,最让我刚到好奇的是,中国的革命与日本、德国、苏联之间息息相关。日本纳粹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形成,德国的军事顾问贯穿整个国民时期无论国共,苏联的援助最多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陈独秀也是被冤枉的。期间的种种事件都给我对历史以最新的认识。
金一南教授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知,我只想把他们写出来,让他们永志史册。当然,这批真人不限于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里也有真人,否则他们不可能使北伐战争得犹如摧枯拉朽。”我想,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如若皆从个人的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
我认为,当代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这种信仰,国民党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把他们的信仰发扬好,在困难和机遇面前犹犹豫豫,错失良机。而共产党人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他们的主义舍弃一切。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却远远的降低了。有钱人,却把这种信仰丢得越来越远了,大量的企业家们用污染中国观景而挣得的钱移民国外,官商勾结榨取人民的血汗钱,为了名和利抛弃家人,越来越少的人为整个国家和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谋福利,而是为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知道,中国人骨子里是不会变得,现在现象正是崛起前得黑暗,历史是不停前行的,历史是不断产生问题的,人类就是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历史才会进步。他们历尽了苦难,我们获得辉煌。希望这样的苦难不再重现,也希望中国人能深深的记住这次苦难,知道辉煌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让过去历尽苦难的英雄的亡灵得到安息,我们创造我们的辉煌,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