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级党课总结
院级党课总结
在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天,我就迫切的想加入党组织,觉得入党很光荣很自豪。于是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了院级党课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是我收获颇多。我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了解党,了解中国历史,还通过这次的初级党课学习,纠正了我的入党动机,坚定了我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和信念。下面就谈一谈我参加完这次党课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首先是对党的进一步认识。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以前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和认识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系这次学习,使我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确是一个伟大、光荣、优秀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党。党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次学习还加深了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其次,我对中国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领导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其实通过初级党课的学习我收获中最重要的是我端正了入党动机。正如光盘中所说,入党不是要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比别人有多么优秀,而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政治选择。入党,就是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选择了终身为这一目标奋斗。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要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多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大学生,我渴望加入到这个光荣的组织。但我也意识到我党组织性纪律性之强,入党的条件之高,我发现自己身上尚有不足,距离真正的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一定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早日达到党员的条件,我会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学习期间,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都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我们首先从思想入党,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我要在平常生活学习中争取做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思想水平,积极与周围党员就党的理论进行讨论、学习;、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和有关的问题;学习勤奋努力,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尽自己所能帮助周围同学。
这次初级党课的学习对我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我的思想上入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考察。我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在实际的行动中锻炼自己,争取早日入党。
第二篇:院级党课感想1
院级党课感想
10级学前教育 100403024 谢燕舒
11月17号党总支部书记陈经义,给我们上了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一课。课后,我深刻的考虑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入党?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值得我们去向往,去追求。人总是要有所追求的,尽管各自的追求会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但是还是有共同之处的,这个共同之处就是人人都希望生活愉快、生活幸福、生活美好。而我确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我的人生追求。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年龄、知识、求新等优势以及这个群体对自身弱点的认识和克服,使这个群体能够成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最有潜力和活力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在当代,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民族前进 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所以,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是必要的。
红;就是共产主义思想和政治,专;就是专门业务和技术。“又红又专”就是要求革命干部,知识分子成为既有共产主义思想又具有专门技术和科学知识的专家。又红又专
思想道德与专业知识技能关系的概括。“红”指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体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专”指专门业务和技能,具体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又红又专是要求人们坚持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技能的统一,既要努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无产阶级政治信念,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尽可能多地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既有共产主义觉悟又有专门知识技能的红色专家。红与专是辨证统一的,只有红,专才有正确的方向和目的,才能加向和现“专”;只有专,才能把红变为现实。离开红的专,要迷失方向,离开专而“红”就会成为空头政治家,因此要求“又红又专”。那种割裂红专关系,坚持不专不红,或只红不专、只专不红都是不对的。提倡“又红又专”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四化”大业的实现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希望我能够立志在年少,争做一名又红又专的青年,立足更高的起点勤奋学习,遵守党校的校规校纪,争做一名又红又专的时代青年。
又红又专是文革时期出现的词语。红是指政治上可靠,专是专业知识扎实。合译:既要在政治上可靠,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第三篇:院级羽毛球赛总结
羽毛球比赛总结
为迎合法学院“争先创优”的主题,法学院举行了持续两天的东 “大学健康周”之法学院第四届羽毛球大赛,于12月10日在一场激烈的冠亚军争夺战中成功落下帷幕。
此次羽毛球赛以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身体健康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法学院众多的羽毛球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并为于12月12日举办的山东政法学院校级羽毛球赛选拔出了一批优秀选手。
为了保证比赛期间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赛前我们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经过讨论与计算,我们制定出了详细的比赛期间的预算用表。同时积极与各班体育委员密切配合,组织各班同学有次序的到场加油,为参赛人员加油鼓气。
本次活动从策划到举行,都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具体工作步骤为:
(1)修改提交策划案;
(2)编辑报名表;向各班下发比赛通知,并于12月7日将报名工作全面完成;
(3)筹备比赛用品,准备比赛场地;(4)培训比赛评委人员。
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比赛于12月9号在文体馆前正式拉开序幕,并于12月10号在文体馆内进行了最后的决赛。无论是小组赛还是最终的决赛,同学们都用自己高涨的热情,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精彩
绝伦的表演。
比赛期间,体育部各个成员更是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去,带领大家一起喊加油口号,积极维持现场秩序。为了让球员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比赛,球员研究相应的比赛战术,在频繁的比赛和紧张的学习当中,每个羽毛球运动员表现了惊人的意志以及团队精神,能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成绩。最终,各队员皆不负众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次院级羽毛球赛各班级充分展现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竞赛精神。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尊重对手,文明进行比赛;场下呐喊加油的同学们更是严格遵守赛场秩序,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和行为。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组织和实践能力。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
(1)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出同学们的最佳水平,我们要尽量保证给参赛队员们充足的时间。
(2)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比赛队伍中来,我们应该考虑比赛场次的多样性,而不是只有男女单打的形式。
(3)为了能够保证比赛的井然有序,更加要加强我们的组织力度。
这些都是我们从本次比赛中得到的经验,可谓获益匪浅。我们将从此次活动中总结经验,把我更多的细节部分,将以后的活动办的更完善。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比赛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的比较充分,加上各班同学和组织人员的配合和努力,我们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后期的结尾工作也做的比较完美,总体来说做的很好。我们会再接再厉,为更多的羽毛球爱好者搭建有效平台,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让法学院更多的同学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为法学院的建设增光添彩。
比赛虽然有输有赢,但当同学们一起为一个精彩的回合鼓掌欢呼,当大家都在尽情的享受这个过程,这便也不再重要。只愿所有人都能和着青春的旋律,放肆的追寻每一个梦。
法学院 团总支 学生会 体育部
2011年12月11日
第四篇:院级质量工程总结
校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及《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质量工程”建设基本覆盖了高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自2007年以来,我系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并对教学过程管理主要环节的目标进行量化和考核,切实落实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1、专项名称:(1)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包括《护理基本技术》、《人体解剖学》、《妇产科护理》、《内科护理》
(2)自治区级护理特色专业建设(3)自治区级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4)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6)学生竞赛活动
2、总体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按照学院总体建设目标对护理专业建设的要求,依托学院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相关行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素质、服务型的高技能的专门护理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顶岗实习+零适应期就业”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推进实训基地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建设,使之成为能够引领自治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品牌专业。
(1)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力争每年申报成功1门精品课程,申报课程主要为护理、助产等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在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拟进行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设,形成鲜明的课程特色,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进入校园网络,以供广大学生和教师学习参考。
(2)特色专业建设:护理专业作为我院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和实践教学体系等,以此带动其它专业的发展和建设。
(3)教学团队建设:突出以“学生职业能力塑造、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团队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塑造为核心,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为重点”的培养模式,按岗位群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需要,将课程分解为四大模块,即公共课模块、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与职业技术模块,并围绕模块组织和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在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下,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塑造、职业素质提升的培养目标,专兼职教师始终做到相互联动、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做到共同进行教学探讨与研究,共同完成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
(4)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使学生的敬业精神、思想素质、人际沟通、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即除专业能力外,护生可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能力,也就是具备职业行为能力,能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更强的现代高职护理人才。
(5)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的具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并成为向本地、全疆乃至内地输送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基地和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包括硬件项目建设、功能一体化实验室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护理专业技能认证工作等。
(6)学生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开拓知识面,并不断在活动中总结学习、工作经验。
3、配套文件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修订)》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管理规定》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关于公布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
《关于公布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
《中共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评选标准的暂行办法》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选拔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的暂行办法》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暂行规定》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试行)》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在职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期间待遇及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后待遇的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4、学院投入经费 学院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在2003年、2007年分别投入近50万元、70万元为护理专业购置设备,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2007年学院申请丹麦政府贷款300万美元,其中600万元人民币用于扩充护理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学院为进一步加大质量工程建设力度,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对已立项的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如精品课程给予1万元的建设启动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CAI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网站建设及组织课程检查评估等有关开支。根据学院文件每门立项的精品课程前期拨付5000元,期中检查合格后再拨付5000元用于后期建设。对于申报成功的自治区项目同样给予相应的配套建设资金。
5、实施程序
(1)精品课程建设:第一年:整理收集完成申报表、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教学课件、试题库、授课录像(部分)、操作评分标准、参考文献。
第二至三年:授课录像
第三年:CAI课件上网运行,试行网上答疑。继续完善课程上网资源。
(2)特色专业建设:创新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和实践教学体系等,以课程建设和实训条件为基础、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教学团队建设为目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学生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为目的的专业特色。
(3)教学团队建设:采取校企结合、老中青结合,对团队师资队伍进行了结构优化,形成了素质优良、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组建的团队里充分体现了有中老年教师带动的前提基础、青年教师为中间力量的后发基础,使团队的传、帮、带的作用和教师队伍中的阶梯性、发展性及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的团队建设目标。
(4)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信息采集;
确定“E”型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监测机构;
“E”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采用试点班与传统班进行对照,设计的“E”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班为试点班,传统班为现行教学模式;
“E”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反馈对试点班与传统班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结果进行对照,得出结论;
“E”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评价:从“E”型人才培养目标、“E”型课程教学体系、“E”型课程内容、“E”型教学方式、“E”型人才培养途径、“E”型学生素质拓展等实施效果以及社会反响进行评价。
(5)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开门办学、搭快车、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出职业教育特色,建立“开门办学、搭快车、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护理人才;
创建了疆内一流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形成具有特色的护理专业多媒体-模拟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支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与岗位环境的疆内示范性的的实训基地;
追求标准化实践内涵建设。建立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综合实践、实习实训项目标准、考核标准,根据护理专业不同专业方向岗位群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校外实训计划,加强专业方向的校外实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化考核,建立技能测试题库,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参与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操作技能考核等。
(6)学生竞赛活动:个别参与带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奖励、竞争机制,层层筛选,好中选优,重点以班级为单位作为参赛个体,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团队精神和临场适应能力等。
6、建设内容
(1)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制定严格的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标准,考核密切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逐步进行课程负责人简介,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教案、教学课件、习题、讲课录像等资源的上网。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组织由老、中、青组成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以老带新、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组成,并选派课堂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针对课程特点实践性较突出的特点,通过教研室、系组织学习、自我学习、进修培养、实践锻炼等手段培养一支综合职业素质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强的教学团队。注意引进新人,以增进活力,培养和储备后备力量。
(3)完善并创新实践教学条件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训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综合能力训练四个大的模块。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并制定每一门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及评价指标。再根据课程或专业的要求,将每一模块的实训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为一个或数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并汇编成册,内容包括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及实验实训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内容涵盖阶段考核、出科考核、实习前考核和毕业前考核的所有项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大于1:1,形成实践教学特色:“一主线”——以护士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二需要”—— 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护士执业资格的需要;“四轮训”——护理基本技能轮训,校内综合技能轮训,临床实习前集中轮训,临床顶岗实习轮训。
(4)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核心技能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专兼职教师共同研讨实施案例教学,采用课堂理论案例教学、校内计算机模拟临床案例情景教学、临床真实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5)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系组织的学生竞赛活动以通过这些竞赛活动主要有5.12护士节知识竞赛和护士礼仪比赛和各种文艺比赛等,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加强学生团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
(6)教材建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的要求,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在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应用性,避免过多繁杂的理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7、建设基本情况 项目一:精品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课程和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在课程内容上主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教学实行讲练结合,对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行项目教学和病例讨论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形式有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和设计,并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了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
在具体职业能力培养上,实践内容以结合临床实际、完成一定临床护理任务为主,以仿真现场教学为辅。尤其是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结合临床实际,鼓励学生到医院去,既磨练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2)教学方法及手段:《人体解剖学》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与现场标本、图片等观察相结合;临床护理课程采用了现场教学、病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3)教学资料:已完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计划、实验大纲、实训指导书、教案和部分教学录像网站建设。
(4)教师队伍建设: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如各课程带头人郭克莉、古丽扎、陈再蓉老师去上海、河南等地进修或参加各类课程建设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安排课程专业教师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临床进修,每年平均3个月。
项目二:特色专业建设
(1)构建实用、适用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对基础课进行重组。将《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两门课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将《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及《微生物学》三门课整合为《病原生物学》。
专业课教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生命周期模式”构建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生命周期模式”是将“人”的概念放到课程设置的纵线上,将“健康”的概念放到课程设置的横线上。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如孕期、新生儿期、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安排护理专业课程。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整合为《母婴护理学》、《儿童护理学》、《成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增设《护理学导论》、《精神科护理学》二门课程。学生首先学习人的生命最初期的护理,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完成对于生命各个阶段的个体和家庭护理的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会涉及本阶段从良好的健康状态到严重的疾病状态的护理,充分体现护理的对象是“人”这一现代观念,现代护理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
(2)确立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以强化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线,改革实践教学,我们按照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护士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实际、实用、实践、实效、有利于提高学生护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一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示教—模仿—练习—小结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步骤进行教学;二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在做好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有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专业技术、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过去学时分配少,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多的弊端,把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将“专业基础实验课”重组为“基本能力实践课”,将“护理学基础技能培养实验课”重组为“专业基础技能实践课”,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实验课整合为《临床护理技能学》。培养形成“综合应用技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相应的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增加“综合型实验课”和“自主设计型实验课”的开出比例。三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安排,将原来的基础—专业—医院见习“三段式”模式改为“四阶段”即基础—专业—临床见习—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实训逐步融入的渐进式模式;比如: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每学期最后三周为集中实践教学时间,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我们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通过采取课内实训、临床见习、岗前培训、职业技能考核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重视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努力练习临床操作的技能,老师在实习生进点之前就以开始临床“三基”指导,坚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平时的操作中逐步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操作比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相接轨,缩小学校培养与行业使用之间的差距,力求做到护理教育与社会需求“零距离”,为将来尽快适应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和就业率。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实践及应用能力。四是实施以医院、社区为基地的临床教学改革,即将部分临床课放到条件较好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教学,生动而又记忆深刻;五是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实现理论与实验实训教学一体化。
(3)实践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为有益于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新课型”进行教学。例如:采用现场临床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推进多功能制护理(即集整体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于一体),运用以问题为中心,情景模拟、导学、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和进入护士角色,将交流技巧运用至护理工作中,通过“护患”交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病人的心理需要和护士的职责,并且在完成这些复杂多变的心理护理的同时,学生智慧和才能也充分得到了发挥和发展。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而且减轻了学生临床实习前的不安情绪。通过把课堂设计成真实的病房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病人、家属、医护人员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同角色,尤其是病人的心理,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护理好我们的服务对象。教学模式与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和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形象记忆,提高思维能力,以淡化黑板、粉笔意识为导向;以增加信息的传入途径为依据,扩大信息容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这种教学方法试行后,受到前来观摩的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肯定。以知识能力态度融为一体的模拟情境对比演示教学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专业中的作用:紧紧围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开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科技卫生三下乡、预防保健、健康宣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5)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环境建设:学院将继续加大对护理专业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实验设备和场地,提高其质量,以保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项目三:教学团队建设
(1)突出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教研、科研三结合”师资队伍
团队建立了以“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为主导、职业技能为主流、专业教学为主体”的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学、教研、科研三结合”型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队伍建设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团队的带头人全面负责并起引领团队和发挥传、帮、带作用,担负着引领团队教师教学与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工作。教学团队不仅承担着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工作,也肩负着阿克苏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社会工作,以及区域人民卫生健康保障工作。学院依护理专业教学团队雄厚的技术力量,形成了集社会服务、学生实训为一体的产学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专业教师也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真正使教学、教研、科研三者结合起来。团队的组成结构中45岁以上4人,30~45岁10人,30岁以下2人,充分体现了老中青相结合、中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老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中年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中坚力量的作用,青年教师为团队中的新生血液、后备力量,体现了鲜明的老中青结合的特征。团队教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科研能力强,为阿克苏地区乃至全疆护理人才培养、卫生事业发展真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突出以“学生职业能力塑造、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
团队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塑造为核心,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为重点”的培养模式,按岗位群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需要,将课程分解为四大模块,即公共课模块、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与职业技术模块,并围绕模块组织和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在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下,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塑造、职业素质提升的培养目标,专兼职教师始终做到相互联动、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做到共同进行教学探讨与研究,共同完成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
(3)突出“以老带新、校企结合”为手段的师资队伍措施建设 在建设的具体措施上我们采取校企结合、老中青结合,对团队师资队伍进行了结构优化,形成了素质优良、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组建的团队里充分体现了有中老年教师带动的前提基础、青年教师为中间力量的后发基础,使团队的传、帮、带的作用和教师队伍中的阶梯性、发展性及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的团队建设目标。
项目四:“E”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完成了“E”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主要包括: “E”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卫生行业人才质量需求调查发现,学生不仅应具备知识、能力素质,还应具备敬业精神、思想素质、人际沟通、正确的价值观等,因次,我们从三个维度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三个方面构建“E”型人才培养目标。
“E”型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意识训练“E”型三大教学体系。
“E”型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坚持三个原则,突出三个结合,注意三个得当”。
“E”型教学方式和手段:首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其次是充分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第三是“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
“E”型人才培养途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得以实现,我们将形成学校与行业的结合,学校与学校的结合、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的“E”型人才培养途径。
“E”型学生素质拓展:要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拓展就必须为学生发展与成才构架素质拓展的“三维”空间。形成学习(创设学习环境、拓展学习途径、开展学习活动)、实践(产学、社会活动实践、专业素质训练)、展示(技能大赛、5.12护士节、星级活动)的“E”型学生素质拓展模式。
(2)从2009年入学的班级中选出一民一汉两个高职护理专业班级作为试点班级,与其他专业班级作对照,在试点班级实施“E”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同时该项课题2009年列为自治区社科类课题。
项目五: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通过自建、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方式,在现有护理实验实训室,继续建设专科护理实训中心;不断完善实习医院为临床护理实践实训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习实训教学的质量。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
(2)校外护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据护理岗位群技能要求,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确保稳定的护理实践实训基地,建成(医)院(学)校结合、开放式护理实践实训教学环境,现有南疆三地州各级实习医院25所。在现有的25家实习医院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再与本地和周边地区各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及护理院等老人院合作,为学生进行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为城镇社区和广大农村培训家庭护理员、老年护理员、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初级家庭护理员、老年护理员、初级保育员培训认证考试,为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3)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验实训制度建设:成立护理专业教学评价小组,对教学过程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建立教师教学与考评标准。二是建立与临床护理专业技术紧密结合、与护士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紧密结合的专业理论课程标准。三是重点建立“医教结合、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
项目六:学生竞赛活动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竞赛活动规则和奖惩机制,同时确定在每年护士节等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如自治区护士技能大赛等。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包括教师参与情况和学生受益等)
1、成效
(1)2010年3月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护理专业带头人郭克莉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名师;
(2)2008年10月护理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学院2004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4)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护理基本技术》于2008年6月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5)建成《妇产科护理》、《正常人体结构》、《内科护理》3门院级精品课程;
(6)2007年8月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了中央及地方财政支持奖励的300万元人民币;
(7)成功申报自治区社科类重点课题《护理专业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8)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1部;出版发行《医学实验指导汇编》实验指导书1部;主编《农村卫生员、计划生育服务员培训教材》1部;参编论著2部,分别为《护理专业诊断学基础》和《实用护理技术操作图解》;编写出版护理专业系列校本教材4部;
(9)参编建设全国47所高职院校协作项目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病理学网络版题库系统;
(10)2000年以来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6篇。
2、教师参与情况:
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竞赛活动中等各项目负责人合理组织安排院级“质量工程”的完成和建设,每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同时每个项目都邀请了长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外聘教师参与,保证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
3、学生受益情况:
通过院级质量工程建设,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条件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以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系从2007年入学的护理、助产等专业的学生由此受益。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主要及原因问题(1)教改被动式,轻视教改
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般处于“教改被动”状态,即“上面推推,他们动动”,什么时候学校的工作重心转移了,他们也就随之松懈、随之淡薄甚至于无动于衷了。另一种情形是教师中有一种比较严重的轻视教改的现象。
(2)“教学质量”意识淡薄
对于教改的轻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观,导致“质量工程”意识落实不到位。有些教师不重视、不珍惜、不热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其教学一般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更多的则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研究兴趣,很少有人自觉的对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内容表述的启发性与生动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进行不同层面或者全方位的筹划,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整改措施:(1)真正落实教学改革
高校要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深刻认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改革,真正理解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根本任务,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确定的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认真落实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彻底改变经验主义的旧观念和墨守成规的旧思维,围绕教学改革这个中心工作,群策群力,稳步推进,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教学改革的各方面工作。2.密切关注教学质量
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广大教师真正明确教学目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采取恰当方式、方法生动表述教学内容,讲究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好教师的备课关、讲课关、作业批改关、考试关,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搞好高校的“质量工程”建设。
3.切实加强教风建设
积极探索体现大学管理特点、解决管理制度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在明确大学师德建设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的同时,着力解决师德建设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经常性的师德教育活动,营造建设优良师德的舆论氛围,并通过特定的制度设置,“建立恰当合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高尚的师德行为成为教师的一种理性选择;建立师德教育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同时把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落在实处。
第五篇:辩论赛院级比赛总结
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院级辩论赛总结书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响应八百工程和锻炼、提高我系同学的口才和思辨能力,闫娜娜、刘威、李雅晴、张亚蒙、四位优秀辩手代表我系参加以“读书启迪人生,思辨磨砺智慧”为主题的辩论赛。
学科部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对此次活动做出以下总结:
1.比赛过程
第一场
与土木系对决,隶属院级第一轮第三场。我方为正方,并且辩题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方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虽然我方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没有组织好观众提问和观众加油使得赛场的秩序较为混乱。第二场
与电气系对决,隶属院级第二轮的三场。我方为正方,并且辩题是“流行的书籍一定是经典的”。虽然我洗输掉了比赛但我们对自己认识得更加深刻,第一、观众不够;第二辩论赛不是就四个辩手的事,我们要大力支持他们;第三、辩手也是需要鼓励和压力的,我们作为组织者要加紧观察和协调。第四场
与会计系对决,隶属院级第三轮第一场。我方为反方,并且辩题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靠他律。我们这场比赛充分吸取了上次比赛的教训和经验,做到了深入挖掘辩题和辩手充分协调一致。虽然我们是靠抽签走进决赛的但是我们的胜利证明了我们是优秀的,我们是哀兵必胜。第四场
与机械系的对决,我方为正方,并且辩题是“推进八百工程阅读百部经典需要推荐书名目”。虽然我们胜利了,但我们有许多不足表现在赛场上。首先是没有做到准备充分,其次是辩手过于紧张不能完全放松,最后是是胜利之后没有做好总结为下一年做好准备。
2、最终总结
各个辩论队是相当不错,除注意语言美感之外,也注意自己的形象。虽然各个辩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他们都在比赛中获得了成长和经验。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辩手的机敏与缜密的逻辑思维,无论在立论还是驳论阶段都高潮迭起,十分精彩。总的来说,这次辩论赛既有“辩”的剑拔弩张,也不失“论”的雄浑气势。
一、优点
1.前期的宣传工作做得较好,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2.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改正错误,使比赛更好地进行下去。3.活动准备比较充分,辩手很积极。
二、缺点
1.第一场辩手对赛制不熟悉,导致比赛时场面有点混乱。2.赛前培训工作做得不到位,辩手和学科部成员没有迅速解决好场上出现的问题。
3系内安排不合理,没有专门的设备可供使用,以后应当把器材保留好以供下届使用。
我们会认真分析和总结此次比赛,吸取经验,争取以后在其它方面工作中扬长补短,累积经验。
公共管理系学生会学科部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