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航天报社招聘启事
中国航天报社招聘启事
一、基本情况介绍
航天报社诚聘行业英才,期待具有职业理想和创新精神的您与我们共同为铸造一流航天传媒而奋斗。这里会为您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一个实现个人价值与新闻理想的职业舞台。真诚期待您的加盟!
中国航天报社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属单位,出版的《中国航天报》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一家权威介绍航天高科技产业的报纸,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办,报纸为每周制数四期,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经济活动、企业文化、国际交流等信息;介绍国内外航天界的重大活动和发展走势等。中国航天报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多项全国性奖项,2007年荣获由中宣部、人事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联合授予的“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航天报社还同时承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门户网站––中国航天网(含英文网)的内容建设工作。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2012年中国航天报社拟招聘的岗位如下:
(一)新闻采编实习生(3人)
岗位职责:负责报纸新闻采访及版面编辑工作。
岗位要求:
1.本科或研究生在校生。
2.新闻、文学、哲学、经济等相关专业。
3.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新闻基础知识,了解新闻和宣传报道的规律,具备基本的采访和版面编辑的能力。
4.热爱航天事业和新闻事业。
5.个人作品发表及获奖者优先。
(二)技术管理员实习生(1人)
岗位职责:服务器日常巡检;办公电脑维护;数字报维护;集团网站模板维护。岗位要求:
1.大学本科及以上计算机相关专业。
2.大学期间以下专业课程成绩良好以上(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Internet相关课程)。
3.熟悉Html、JavaScript脚本,熟练使用DreamWeaver软件,了解dvi+css者优先。
4.熟练使用Photoshop者优先。
5.实习期内每周至少保证三个工作日正常上班。
6.实习期满后,如符合使用要求可留任。
三、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邮编:100048
联系人: 王女士E-mail:zghtbs@sina.com
第二篇:报社招聘启事
《学语文报》招聘总编、常务副社长启事
《学语文报》是一张面向中学生公开发行的专业教辅类报纸,由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和武汉市中学语文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因工作需要,经校人事处批准,本报纸拟向全校公开招聘总编和常务副社长各一名。
应聘总编和常务副社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执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的工作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3.行为端正,道德品质良好,具有合作和奉献精神。
4.男性年龄在53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8岁以下。
5.总编要求熟悉或者能很快熟悉报纸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业务,熟悉与报刊有关的专业知识,熟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具有较丰富的采编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写作能力,胜任终审定稿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经营管理能力;具有中文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6.常务副社长要求能熟悉或者能很快熟悉报刊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业务,熟悉与报刊有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市场意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经营管理能力,有发行资源者优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符合上述条件且有意应聘的同志,请于10月16日以前携带纸质个人简历及办报设想到人文学院党政综合办公室报名,学院将安排统一时间组织面试。应聘者被录用到上述岗位,将享受学校相应的福利待遇,并签订责任书及奖励条款。
联系人:电话:
第三篇:中国航天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神州八号 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会对接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
神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载着刘旺、景海鹏、刘洋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生活了10余天,之后飞船于6月29日10时03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带活体蝴蝶。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
第四篇: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 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 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 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 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 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 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 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 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 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 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 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 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 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 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 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 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 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 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 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 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 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 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 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 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 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 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 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 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 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 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 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 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 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 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 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
第五篇:中国航天礼赞
中国航天礼赞
这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中国人造出的第一架飞机在美国的蓝天试飞翱翔
国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已悄然历经了百年沧桑
这是 一个世纪的艰苦历程 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
终于神舟遨游了苍穹 烙下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脚印 终于嫦娥再度奔月 谱写了中国人的永恒神话 终于天宫永驻宇宙 铸就了中国人的万年仙缘
当火焰 燃烧了神舟的心脏 星空 收下了它的精魂
船箭分离只是一次 小小的短别 神舟 还有更远的远方
月亮的手 银河的手神的手等待得太久太久 中国的神舟 终于
终于 在太空遨游 遨游
黄皮肤的中国人 用自己的飞天神舟把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彻底实现彻底实现
敦煌石窟壁上的飞天女神
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 齐天大圣 飘然奔月的嫦娥仙子
还有上天下海的各路神仙
中国神话 播种下了东方人的飞天情缘
航天人
是你让那耀眼的火焰 直冲九天云霄 是你托起了华夏民族的脊梁 当你驻足凝望时
苍茫的天空布满华夏的夙愿 梦想化做九天的嫦娥 奔向深邃的月宫 梦想万年的仙缘 永驻浩瀚的天宫
是你在追逐着奔月的豪情 是你在攀登着天宫的云梯
是你将中华的标记烙印在浩瀚的星空我们铭记了神舟和天宫那一吻 深深定格在宇宙星空
你们已经攀上了科学的险峰 把一腔热血化做奋斗的脚步 红旗更红祖国更美 请允许我将这胜利的喜悦和你一同分享 当神舟重游苍穹时 当那嫦娥再度奔月时 当那天宫永驻宇宙时 华夏子孙热泪盈眶
当东方红的乐曲在太空奏响
当神舟载去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脚印 当嫦娥谱写了中国人的永恒神话 当天宫铸就了中国人的万年仙缘
这一天来了 为了这一天
不知有多少人泪洒戈壁 也不知有多少人情结酒泉 终于终于在这一天 你们
你们把中国人的航天车 开到了浩瀚的银河岸边 终于终于让银河之风 也掀起中国人的衣角
让它也吹吹满是泪痕的中国人的脸 好样儿的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