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章程完整版
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章程
总则
第一条、本中心的全称为: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宗旨是: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和配合政府全面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宏观策略的实施;
(二)广泛动员民间力量,拓展关爱“留守儿童”相关工作;
(三)建立“留守儿童”相关人群、各职能团体和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合作的社会平台。
第二条、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组织。由滕州市民政局审批成立,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志愿人士志愿加入本中心。
第三条、本中心接受滕州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活动内容及范围
第五条 本中心的活动内容:
(一)为滕州境内的“留守儿童”提供关爱、资助等服务;
(二)为“留守儿童”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关怀、帮助和健康辅导,创造学习、交流、沟通的条件;
(三)奖励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特殊贡献的教师;
(四)为“留守儿童”人群提供咨询、关怀、互帮互助服务;
(五)积极配合政府“留守儿童”项目的实施,拓展滕州境内各区、街道、镇对“留守儿童”关爱资助服务工作;
(六)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政
1府关爱“留守儿童”的战略大局。
第三章 成员
第六条 本中心成员可以团体或个人名义自愿申请加入。
第七条 申请加入本中心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中心章程,志愿加入本中心;
(二)有奉献精神,愿意义务投身于滕州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
(四)有良好的包容心态,能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生活取向;
(五)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众组织或志愿团体,可以团体的名义加入本中心。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中心的程序:
(一)提交申请书;
(二)经中心审核通过;
(三)由本中心发给聘用证书。
第九条 本中心成员的权利:
(一)本中心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中心的活动;
(三)对本中心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加入自愿,退出自由。
第十条本中心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中心章程,执行本中心决议,维护本中心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参加本中心组织的各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关爱活动;
2(三)在每次活动中遵守纪律和有关规程、服从指挥;
(四)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人隐私,保守秘密,不向其它部门或无关人员透露;
(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一条需退出的成员应书面通知本中心,交回聘用证。成员如在一年内三次无故不参加本中心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
第四章人事和工作机构
第十三条中心设总顾问一名,顾问若干,请滕州市相关领导和社会流担任。
第十四条中心主任为本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中心决议及中心决议的落实情况;
(二)监督中心经费使用及中心人员聘任管理;
(三)代表本中心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十五条中心设副主任一名,行使下列职权:
(一)协助主任执行中心会决议及中心决议,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
(三)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十六条 中心设宣传组:由一名理事具体负责,组员由志愿者组成; 第十七条 中心设考察组:由一名理事具体负责,组员由志愿者组成; 第十八条 中心设资料组:由一名理事具体负责,组员由志愿者组成;
第五章 资产来源、管理和使用
第十九条 本中心经费来源
(一)自然人自身资金注入;
(二)社会各界的捐赠、资助;
(三)举办全国性明星慈善拍卖、文艺义演、画家慈善笔会等慈善活动。
第二十条 本中心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成员中分配。
第二十一条 本中心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二条 本中心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制定的财务管理体制,接受理事会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资产来源属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报纸、网站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本中心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二十四条 本中心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二十五条 本中心聘任的专职工作人员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二十六条 对本中心章程的修改须经中心及主管单位领导表决通过审议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本中心完成宗旨、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主任提出终止动议。
第二十八条 本中心终止动议须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二十九条 本中心终止前,须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条本中心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三十一条 本中心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中心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于二○○八年十一月一日经主管单位、中心领导表决通过。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本中心。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一日
第二篇: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章程完整版
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章程
总则
第一条、本中心的全称为: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宗旨是: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和配合政府全面关注关爱“留守儿童”
宏观策略的实施;
(二)广泛动员民间力量,拓展关爱“留守儿童”相关工作;
(三)建立“留守儿童”相关人群、各职能团体和部门的联系、沟通
和合作的社会平台。
第二条、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组织。
由滕州市民政局审批成立,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关爱
“留守儿童”志愿人士志愿加入本中心。第三条、本中心接受滕州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活动内容及范围 第五条 本中心的活动内容:
(一)为滕州境内的“留守儿童”提供关爱、资助等服务;
(二)为“留守儿童”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关怀、帮助和健康
辅导,创造学习、交流、沟通的条件;
(三)奖励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特殊贡献的教师;
(四)为“留守儿童”人群提供咨询、关怀、互帮互助服务;
(五)积极配合政府“留守儿童”项目的实施,拓展滕州境内各区、街道、镇对“留守儿童”关爱资助服务工作;
(六)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政
府关爱“留守儿童”的战略大局。第三章 成员
第六条 本中心成员可以团体或个人名义自愿申请加入。第七条 申请加入本中心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中心章程,志愿加入本中心;
(二)有奉献精神,愿意义务投身于滕州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
(四)有良好的包容心态,能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生活取向;
(五)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众组织或志愿团体,可以团体的名义加入本
中心。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中心的程序:
(一)提交申请书;
(二)经中心审核通过;
(三)由本中心发给聘用证书。第九条 本中心成员的权利:
(一)本中心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中心的活动;
(三)对本中心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第十条
本中心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中心章程,执行本中心决议,维护本中心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参加本中心组织的各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关爱活动;
(三)在每次活动中遵守纪律和有关规程、服从指挥;
(四)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人隐私,保守秘密,不向其它部门或无
关人员透露;
(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一条
需退出的成员应书面通知本中心,交回聘用证。成员如在一年内三次无故不参加本中心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第四章
人事和工作机构
第十三条
中心设总顾问一名,顾问若干,请滕州市相关领导和社会
流担任。
第十四条
中心主任为本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中心决议及中心决议的落实情况;
(二)监督中心经费使用及中心人员聘任管理;
(三)代表本中心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十五条
中心设副主任一名,行使下列职权:
(一)协助主任执行中心会决议及中心决议,组织实施工作
计划;
(二)协调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
(三)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十六条 中心设宣传组:由一名理事具体负责,组员由志愿者组成; 第十七条 中心设考察组:由一名理事具体负责,组员由志愿者组成; 第十八条 中心设资料组:由一名理事具体负责,组员由志愿者组成; 第五章 资产来源、管理和使用
第十九条 本中心经费来源
(一)自然人自身资金注入;
(二)社会各界的捐赠、资助;
(三)举办全国性明星慈善拍卖、文艺义演、画家慈善笔会等慈
善活动。
第二十条 本中心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
展,不得在成员中分配。
第二十一条 本中心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二条 本中心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制定的财务管理体制,接受理事会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资产来源属社会捐
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报纸、网站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本中心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登记管理机
关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二十四条 本中心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二十五条 本中心聘任的专职工作人员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参
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二十六条 对本中心章程的修改须经中心及主管单位领导表决通过
审议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本中心完成宗旨、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
要注销的,由主任提出终止动议。
第二十八条 本中心终止动议须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第二十九条 本中心终止前,须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
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条
本中心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三十一条 本中心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中心宗旨相关的事业。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于二○○八年十一月一日经主管单位、中心领导表决通过。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本中心。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滕州留守儿童关爱资助中心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一日
第三篇:资助留守儿童工作章程
东白小学
资助留守儿童贫困生工作制度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助学、育人工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保证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机构职责
组长:校长,负责资金的筹集,对被资助学生的条件审查。副组长:教导主任,负责资金管理以及相关档案整理,并协同校长搞好受资助学生的审批工作。
会计、后勤主任:负责对受资助学生经费发放工作。
成员:(各班班主任)负责提供受资助的特困生的材料、情况,同时关心受资助的学生努力完成学业,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资助对象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学生。
三、资金来源
(一)国家及有关部门下拨设立的经费。
(二)助学基金站在社会、教师及学生等中筹集到的经费。
四、资助资金的使用原则和救助条件
用于弱、病、残留守儿童救助,享受资助资金的学生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难以继续坚持学生的在校学生。
3、下列情况在,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资助。(1)、烈士子女、残疾学生。
(2)、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3)、低保或特困家庭子女。
(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五、资助申报审批程序
1、留守儿童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开学初,由本困生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学生资助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所在村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及留守证明。
2、学校评审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留守儿童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
3、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学生资助金额领取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班主任签字确认。
六、资助方式
(一)社会资助
社会针对留守儿童在学校设立的助学金、奖学金,根据资助者的意愿实施执行。
(二)临时困难资助
对确有困难或遇家境突变需要资助的留守学生,可申请临时困难资助。
七、资助资金实行专账,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八、资助学生的奖惩
(一)受资助特留守儿童获奖励,可在下一学年优先提供资助,学校可根据情况适当提高资助金额等级,优先推荐参加各评优评先的评比。
(二)受学校资助的留守儿童,要勤俭节约,遵过校纪校规在,认真学习,对表现不良者将适当给予降低资助等级。
(三)受学校资助的留守儿童,如发现因弄虚作假骗取资助学生,学校一经查实,将追回资助款项,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在资助期间,特贫困留守儿童有铺张浪费现象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立即中断或终止资助。
九、受资助学生名单、资助项目和金额应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公布,建立档案,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贫困生。对于出现问题的严肃查处。
东白小学
2011年9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爱如坦荡湖水,柔波荡漾;情同苍茫草原,广阔无垠。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学校的温情服务,离不开妇联、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真情关爱。自“星星家园”(留守中心)开办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在努力。我们在努力争取政府、妇联和社会支持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用优质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真情的关爱来拨动留守孩子的心灵和弦。
由
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日益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星星家园”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妇联的支持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体统筹安排,工程全面实施。
冬,咸宁市妇联为我们双溪桥镇争取到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创办资金。上半年,我们镇政府用这笔资金全面启动留守关爱工程,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设留守寄宿制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开展主题关爱活动等措施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政策,执行“两免一补”,杜绝乱收费,为特困家庭和留守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物质上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政府、学校、社会共参与,三管齐下送温暖,建立助学体系,出台了救助贫困学生的办法,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入学,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纷纷捐资捐物。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咸宁市中心支行今年3月份向我们留守中心捐赠了投影仪、体育器材等一万多元的教学用品,鄂南高中的教师、学生也为我们捐赠了4000余元的音响设备,任市长也曾向我们“星星家园”捐款3000元,我们镇的区人大代表也曾个人共捐款多元,武昌水果湖一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也曾经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六·一前夕,咸宁市妇联为我们送来了4000元慰问金,区妇联捐款1000元,咸安区教育局捐赠1000元,双溪教育总支捐赠500元。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社区文化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区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学校逐步建立体制,管理服务不断完善。
我们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检查、考评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学校建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制订了对留守儿童实施管理的“制度与计划”,设立了留守处常务主任,聘请了生活老师,并与常务主任、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习指导老师等签订了责任状。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留守学生健康档案”、“留守学生家庭档案”,并设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还跟留守儿童签订了“服务托管合同”。|确保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把对留守儿童关爱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对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保证家长学校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
二是建立了“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亲情电话、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等措施,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分别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与代理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
四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结对帮扶,开展主题教育。
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得到了区委、政府和妇联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咸宁市政府、妇联、咸安区政府、妇联领导经常组织人马到我们留守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年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努力,致力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开展社
会结对帮扶活动。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到学校结对帮扶送温暖。妇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联系“社会妈妈”和“代理家长”。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
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各界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交通、消防、禁毒、防溺水等各方面,集中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三是深化对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他们逐渐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工作模式开始建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召开专门的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为政府提出和执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提供了帮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投入。留守儿童渴望爱,需要全社会人人去关爱,去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我们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大部分年龄在45-59岁之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接纳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充实我们的队伍。
2、我们留守年中心西边的一排平房(食堂、饭厅、浴室等)在7月9日咸安区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确定为d级危房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助一臂之力,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由于教室、寝室太少,这就限制了我们招生的数量。为了满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读的需求,建议政府、妇联、教育出面协调解决留守学生的用房问题。
4、外来干扰、网吧、“老虎机”等严重侵害了我们留守学生的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议政府及执法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严肃禁止这些不法经营,还给留守孩子安宁日子。
5、建议留守学生的家长不要把育人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要经常积极主动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视频交流、书信交流,要重视子女的成人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关爱正在日趋完善、日益细致。我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政府、妇联、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赏,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我们深知,我们任重道远。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让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再多一些耐心坚持,让留守孩子的家长再多一些积极配合,让社会各界再多一些支持帮助,我相信,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妇联的努力协调下,在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真情关注下,留守儿童一定能拥有一片湛蓝的天.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个寒冷的二月,我参加了“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事就会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而他们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不利因素。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今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