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 中越关系展望 ”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9-05-12 02:5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世纪 中越关系展望 ”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世纪 中越关系展望 ”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一篇:“21世纪 中越关系展望 ”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2年8月31日至9月1日,经过中国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和越南国家社科人文中心中国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共同周密筹备的“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主办,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具体承办。来自中国和越南的代表共85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内代表52人,越南国家社科人文中心中国研究中心等越方代表33人,共提交会议论文近30篇。与会学者围绕“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这一主题,以大会报告和分阶段讨论及会后交流等多种形式,对中越关系政治整体发展的现状及中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关系以及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中越合作等问题和中越关系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会议气氛友好,议题集中,主题明确,学术研讨热烈、深入、富有成效。

8月31日下午,会议正式开幕。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戴可来教授主持开幕式。郑州大学副校长申长雨教授致词,代表郑州大学全体师生欢迎与会代表的到来,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庄国土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与中方学者致辞,越南国家社科人文中心阮辉贵教授代表越方学者致辞,感谢主办单位的盛情邀请与热情接待。简短的开幕式后,中国前驻越大使李家忠以“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为题,对90年代以来中越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总体评价,并展望了新世纪中越关系的美好未来。越南社科人文中心中国研究所前所长阮辉贵教授和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副所长于向东教授分别以“21世纪初的越中关系展望”和“面向新世纪的中越关系”阐述了对中越关系的基本看法。

9月1日,大会开始专题研讨,分5个专题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对中越关系的综述性研讨。第二阶段分两个会场,第一会场主题为政治与安全,第二会场侧重于经济与文化,涉及中越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民间交往等各方面。第三阶段围绕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中越关系,讨论了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下如何建立中越新型合作关系及经济合作模式。第四阶段展望了21世纪的中越关系。会议议题涉及中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关系,现仅就讨论较集中的问题和主要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简单介绍。

一、关于中越关系的发展,主要是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发展状况。中越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两国关系出现曲折,1991年11月,双方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学者们在讨论中普遍认

为友好是两国关系史的主流,对1991年以来的中越双边关系的恢复、发展与诸多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郭明研究员把十多年来中越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1年底至1995年7月为磨和阶段,1995年7月至1999年初为增进互信阶段,1999年初以来进入长期稳定阶段,十六字方针的确立、“陆界条约”、“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的签署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使中越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将推动21世纪中越友好与合作。洛阳外语学院陈继章教授比较了中越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所经历的几种情况,认为目前的“平等互惠、共同发展”最具生命力。于向东教授认为,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从传统的睦邻友好的较低层面已经提升到一个以十六字方针为指导的更高层面,并表现出几个特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两党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频繁互访,双方有关部门相互协商、全面合作的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政治层面与经济、文化层面在双方的交流中存在互动关系,政治关系处于主导地位,两党党际交往日益密切。

二、对中越政治关系的认识。有学者认为90年代以来,中越政治关系发展迅速,但还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在影响中越关系的政治因素中,领导人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是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林明华教授强调,中越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透显着两国高层领导个人因素的浓墨重彩。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亲自培育、关系正常化之后高层频繁互访直接推动着双边关系的发展。关于意识形态因素,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越南阮辉贵教授认为中越相同的意识形态与两国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两国应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加强政治领域的合作。中方一些学者也认为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有共同语言,在反对西方干涉与“和平演变”方面有共同利益,是“理想相同,利益相关”,这将有力地推动中越政治关系的发展。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杜继锋博士在全面考察中越政治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提出越南与其他大国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是中越关系顺利发展的有利因素。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前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两国应该根据国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平等互利的关系。主张淡化意识形态,不应回到过去无原则友好的时代。两国可以相互交流治党治国经验,但不能干涉或变相干涉对方内政。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建立新型合作关系。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游明谦博士提出,淡化意识形态不等于回避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相同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同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现象,其本身有丰富的、时代性的内容;中越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与发展取向使两国选择了相同的发展道路与相似的发展模式,将来也会对两国意识形态及制度、体制、机制的选择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云南社科院贺圣达教授分析了越共“九大”文件并同中共“十五大”文件的内容进行比较,探究了中越两党在涉及两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理念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及其对新世纪中越关系的影响。广西东南

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罗金友研究员从中国与东盟关系、意识形态及越南国内因素解析了越南加入东盟后中越关系升温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孙宏年博士介绍了中越两国在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了中越关系研究一个较新的领域。

三、中越经济关系是本次研讨会的焦点之一。与会中越学者普遍认为中越经贸合作近年来在政治关系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进出口数额迅速增长,贸易形式多样化、货物种类丰富等特点,但仍明显滞后于政治关系的发展,没有居于应有的主导地位。其原因与越南的投资环境较差有关,一些有资金的中国商家可能认为到越南投资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越南都在吸收外资,而对外投资活动本身不多,也难以有足够的资金到对方国家投资。双方现有的投资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国对越南投资,越南对中国投资极少。厦门大学廖少廉教授分析了中国入世对中越贸易和引资领域的各种影响,认为会带动双边贸易额的增加和出口市场及引资的竞争,但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一种良性促进,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越南学者阮氏明姮博士分析中国对越投资的质量不高,力度不大的原因可能主要是重视不够或合作双方未找到收效快的投资领域。双边贸易方面,有学者在讨论中建议中国私营企业的对越贸易应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贸易规模,如能实现,私营企业将会成为未来中越贸易的主体。越南冯氏惠比较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口到越南的产品质量后,认为中国产品在越南的竞争力相对较差的原因在于中国对越贸易中边贸比例较大,国贸数额较小,名牌产品没有大量的进入越南市场,这种状况与中国对越南市场的重视程度有关。越南学者黎文尚博士则提醒中国投资者与商人应该关注到越南中产阶级的形成,及时调整投资与贸易策略。关于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古小松教授等认为应具体考虑,不能仅仅拘泥于统计数字。在中越贸易中,有大量实际存在而不可统计的贸易形式,如小额边境贸易、边境走私、跨境游客的旅游消费等,这些贸易的数额可观,却无法统计。针对有人提出中越贸易的竞争性将逐渐大于互补性的说法,南京政治学院祝仰修教授分析说,中越两国的发展水平不太悬殊,在某些商品和技术上,竞争性会大于互补性,但双方可以在技术和劳动力方面进行协作,变竞争为合作。两国与经贸有关的互补因素主要是气候、区位和交通,双方应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皮军博士以其对越南革新开放的深入研究,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于中越两国政府确定的到2005年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的目标,两国学者都认为具有可行性,对目标的实现持乐观态度。

四、由于两国特殊的地缘关系,中越安全合作十分重要。当今国际形势和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对世界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安全形势趋向缓和。以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以合作为保障、以对话、协商和谈判为途径来维护国际安全的新安全观,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等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较多关注。祁广谋副教授认为,中越双

边安全合作事务的机制应以交流与合作为主,模式应以对话与磋商为主,内容以相互信任和平等基础上的共同安全为主。沟通彼此的安全认识,消除彼此的安全顾虑,增强彼此的相互信任则是建立一切中越安全合作事务的基础,是中越安全合作的首要内容。关于历史长期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学者们认为两国政府应尽快完成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签署后的有关后续工作,进一步落实中越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对南海问题,双方采取建设性的态度,坚持安全对话,通过和平谈判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基本和长久的解决方案。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李国强研究员论证了南沙群岛问题对中越关系的影响。郑州大学王琛副教授对印度加强在中国南海地区的活动及其原因、我国的对策作了评析。

五、中越文化交流与民间交往也是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交流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代中越两国的交流是全方位的,影响也是相互的,但在总体上,中国对越南的影响比越南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高伟浓教授考察了中越文化交流史,建议新形势下两国政府应设立中越古代文化交流史研究专门项目,通过学术界的交流,达成学者共识,以此教育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而推动今后的民间交流。祝仰修教授强调了民间交往对中越关系的促进作用,认为中越民间交往是增强双方互信的推动力,已成为正式外交活动的有益补充。对于近年来双方在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学者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对策性建议。

六、构建全球化、区域化背景下的中越自由贸易区与共同市场也是会议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扬保筠教授主张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逐步推进中越两国在区域性国际机制中的合作。中越可以通过“10+1”、“10+3”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机制,共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在湄公河流域开发及相关的合作机制和未来世贸组织中,双方也能有所作为。中国社科院王亚太所韩锋教授就亚太区域合作不断发展对中越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越南亚太研究中心的黎文尚教授肯定了两国在加强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合作的结果与两国合作的潜力并不相称。2001年中国加入WTO,并与东盟达成一致,决定在未来10年内成立自由贸易区,中越应采取新的应对措施,使两国经济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庄国土教授提出中越合作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到一些具体问题的建议,得到了与会学者的积极回应。云南社科院贺圣达教授介绍了云南抓住泛亚铁路东线建设的机遇,中越共建昆明-河内经济走廊的设想与基本思路,引起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这一设想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把生产、贸易、投资融为一体,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滇越经贸合作,把中越地区经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古小松教授谈了中国东兴与越南芒街经济合作区的建设设想与情况。

还有学者提出利用建设中的河内-谅山高速公路与拟议中的南宁——凭祥高速公路,建立南宁-河内高速通道的建议。

七、关于21世纪中越关系未来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暨南大学东南亚所陈乔之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建立中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看法,认为这是大势所趋,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并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全面规划,积极推进,使之由构想变成现实。北京大学历史系梁志明教授则从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来探讨中越关系,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发展的论证中得出结论,处于转型中的中越两个友好邻邦,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在保持社会主义方向和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中,必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并进。学者们普遍认为,十六字方针是两国领导人为中越关系面向21世纪的发展确定的框架和方向,双方应根据两国关系的历史文化、现实发展和国际关系理论不断地从理论上进行阐释,以合作的实际行动和不断创新的合作内容与模式来丰富和发展这一方针。双边合作模式必须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符合两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要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构建学者共识与民间认同,使两国的友好与合作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前提下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学者们较多地对21世纪初的中越关系从宏观到具体进行了展望,并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也提出双方应加紧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包括陆地边界的勘定立碑、北部湾渔业协定的落实、西南沙群岛的合作开发等。现存的问题不会影响中越关系友好的大局,但是如能顺利解决,必将使中越关系锦上添花,极大地增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两点,一是学术研究会第一阶段都安排了专门的会议评议,使学者之间有了更多的直接交锋,中山大学东南亚所余定邦教授、中国友联会的赵磊教授等学者精彩的评议使研讨会的气氛非常热烈。二是会议研讨之余,两国学者还进行了友好的会下交流。在主办方安排的宴会上,中越学者兴致盎然地表演了文艺节目,越南朋友演唱的中文歌曲、中国学者表演的越语节目一次次把联欢活动推向高潮,令与会的中越学者均十分感动。在9月2日越南国庆节到来之际,戴可来教授代表东道单位在宴会上祝词,向越南朋友表示节日祝贺,使他们感受到中国学者的浓浓情谊。

9月1日下午大会举行了闭幕式。庄国土教授主持;越南国家社科人文中心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阮金宝博士致辞;北京大学梁志明教授介绍了北大最近成立亚太研究院和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情况;戴可来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闭幕式上,为建立中越学者交流机制,中国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与越南国家社科人文中心中国研究中心签订合作交流议定书,将定期举办中越关系论坛,并在学术研究、科研人员的培养等方面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这种交流机制的建立必将在两国学者之间架起一座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共识、推动互信的桥梁。双方还初步约定,明年适

当时间由越南国家社科人文中心中国研究中心承办,邀请中国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组织中国有关学者赴越进行研讨活动,使中越学者之间的交流真正机制化。

第二篇:“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6年5月14日

2006年5月13日至15日,“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淮安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国家文物局、国家《清史》编委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聊城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等高等学府与科研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学者、淮安市部分文史专家和淮安地方院校的代表也出席了研讨会。此外,国家与省有关部门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103人,多为明史、清史、运河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中国城市都会史、中国自然科学史、中国历史地理、城市规划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中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向会议发来了贺信。会议一共收到论文48篇,其中有35位专家作了大会发言。

会议于5月13日上午在淮安市淮州宾馆开幕,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淮安市市长樊金龙同志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交通部代表王明志、水利部代表祁正卫、国家文物局代表李耀申先后致辞祝贺。之后进行大会交流发言。与会学者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围绕淮安“运河之都”的历史定位、“运河之都”淮安的历史地位、作用与特点,围绕淮安城市的兴衰嬗替,淮安城市未来的发展、运河历史文化研究以及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申遗,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会议交流发言于5月14日下午结束,宋林飞教授对会议进行了学术总结。丁解民同志致答谢辞。15日上午,与会专家还实地考察了淮安市区的运河历史文化遗存。

这次会议学术层次高,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中有博士生导师15人,研究员、教授、博士42人。会议主要收获有:

一、对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历史定位达成共识

与会代表认为,京杭大运河被世界公认为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她不仅是中国历代重要的经济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明的重要象征和载体。

与会代表认为,京杭运河贯通五大自然水系,淮安地处古淮河之滨,握邗沟入淮处末口和泗水入淮处清口,在京杭运河的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淮安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通邗沟,邗沟是大运河最早的河段之

一。隋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淮安作为“江船达扬州入淮,汴船自清口达河阴”的中转站,地位重要,商旅辐辏,城市繁荣。元代以后,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明清时期,确立了以内河为主的漕粮运输制度,并设立统管全国漕运的理漕长官,驻节淮安府。据光绪《淮安府志·漕运》记载:“凡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艘,衔尾而至山阳,经漕督盘查,以次出运河。虽山东、河南粮艘不经此地,亦皆遥禀戒约,故漕政通乎七省,而山阳实咽喉要地也”。同时,负责督运的漕运总兵官也驻节于此,与漕运总督并称文、武二院。时转运漕粮的官军曾达12万多人。同时漕运总督兼巡抚南直隶淮扬庐凤四府及徐和滁三州,淮安为苏北与皖北地区的政治中心。

为了方便漕运,明朝廷还在淮安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漕船制造厂,由工部分司管理,仅1490至1544年的55年中,在清江成造的漕船就达30558艘,占运河漕船的绝大多数。同时,在清江浦建有规模宏大的漕粮转搬仓—————淮安常盈仓,该仓有800间仓房,可容纳150万石漕粮,由户部分司专管。同时,刑部也派有专官驻淮,称漕运理刑刑部,具体负责漕运中的刑事案件问理工作。

明代黄河全流夺泗、夺淮以后,淮安作为黄、淮、运河交汇处,成为治理黄、淮、运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治黄、治淮、治运,根子在治黄,重点则在于保证漕运畅通。“治河、导淮、济运三策,毕萃于淮安清口一隅。”故明代总河一职,多次由总漕兼任。清代漕、河管理机构分设,河道总督初设山东济宁,康熙十六年,始迁于淮安清江浦,便于就近指挥。雍正年间,将河道总督职掌一分为三,涉江苏、安徽之境的,受辖于南河总督;涉山东、河南之境的,受辖于东河总督;涉直隶之境的,受辖于北河总督。其中又以设于淮安的南河总督最关紧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明清时期的淮安,是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运输、治水的指挥中心,其“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名实相符,是他地无可取代、无可相比的。

二、对“运河之都”淮安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与会专家通过多视角、多侧面的深入研讨,认为,明清时期淮安作为“运河之都”,发挥了“五大中心”的重要作用。即大运河沿线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粮食储备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可以说,淮安一带的黄河安,则大运河安;淮安一带的运河通,则漕道通;淮安的支运、兑运顺,则漕运顺;淮安仓的漕粮足,则京城粮足;驻淮安的漕运总督尽职尽责,则国用无虞。在大运河漕运历史上,淮安厥功伟矣!在北京维持作为明、清大一统封建王朝国都的历史上,淮安的贡献大矣!

三、对“运河之都”淮安兴衰的原因高度认同

与会专家广泛认为,“运河之都”淮安,因运河兴而兴,也因运河衰而衰。既得水之利,也受水之害。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的驻节,使淮安城市“俨如省会”。盐商巨贾的云集,更为淮安城市的繁华注入了活力,使淮安城市发展达于鼎盛,从末口到清口,有十多个城镇,“夹岸数十里,街市栉比”,使这里的人口聚集度非常高,淮安“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人口规模居于全国名邑大都的前列。

与会专家指出,在当年运河经济兴盛时期,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列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南有苏杭、北有淮扬”之说。同时,虽然当时淮安城市繁荣,但由于常受洪水受害,农业经济条件恶劣,与城市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末,随着漕运改海,津浦铁路开通,运河的作用下降,加之水灾兵燹,淮安城市也逐渐衰落。

鉴于以上认识,与会专家对如何保护“运河之都”淮安的历史文化遗产及振兴淮安、再现昔日辉煌,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

一、进一步加大保护“运河之都”淮安历史文化遗存的力度

会议认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运河之都”历史文化遗存弥足珍贵,挖掘整理、保护利用、积极参与“申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与会专家就此提出:

1、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应以淮扬(淮安至扬州)为主要代表之一;

2、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清江大闸、清晏园、河下古街等,可考虑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建设中国运河博物馆及中国漕运博物馆;

4、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妥善保护老城。

二、建设现代“运河之都”淮安的新战略

与会专家认为,要重现昔日“运河之都”的辉煌,建设现代的“运河之都”,需要增强新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1、规划与建设淮扬镇、淮宁、淮连、淮蚌铁路,加强淮安铁路枢纽建设,促进淮安加快融入长三角;

2、规划与建设机场,为淮安与周边地区提供便捷的航空条件;

3、规划与建设淮(安)扬(州)城际交通,形成淮安与南京都市圈的快速通道;

4、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和淮北盐河航道“五改三”工程,疏浚泄洪与水运入海通道。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江苏实施的沿江、沿海、东陇海沿线发展战略,对淮安的覆盖不足。作为江苏的腹地,淮安需要新的发展战略作为补充。他们倡议:将江苏腹地淮安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培育江苏第四大都市圈。通过进一步促进淮安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增强辐射效应,带动周边2000万左右的人口,形成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

会上,淮安市人民政府还向有关专家学者颁发了“淮安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的聘书。

第三篇:西南地区第九次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西南地区第九次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简称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恢复活动第三年,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4月1~4日在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召开了西南地区第九次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讨会,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科研院校、推广单位的专家学者40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畜牧兽医学会派专家亲临学术指导、曲靖农业学校副校长赵怀云先生率学校师生自始自终参加会议。

在4月2日上午开幕式上,曲靖农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绍坤先生介绍了学校历史及专业设置情况,曲靖市农业局副局长邹开金先生、市畜牧局副局长赵树敏先生分别介绍了曲靖市农业、畜牧概况,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学分会秘书长、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闭兴明博士代表两会进行了发言。在与会专家学者、领导合影留念后,曲靖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研室主任宁自林先生、闭兴明博士分别就“曲靖农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现状及发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兽药:麝香草酚抗真菌活性及麝香草酚对酿酒酵母表达谱影响的研究”作了主题报告。

下午,来自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贵州大学、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四川省屏山县畜牧兽医局、兴文县畜牧兽医局等科研院校、推广单位的11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云南是我国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建议云南省加大其资源开发力度,重视民族药物在兽医上的应用。

4月3日上午闭幕式上,学会对本次征集并收入《论文集》的42篇学术论文进行了颁奖,对涌现的2007~2008中兽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建国60年为西南地区中兽医教学科研做出显著成绩的专家学者、热心中兽医事业的知名企业颁发了荣誉证书;对4月1日晚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增补的副理事长、副秘书长颁发了聘书。4月4日,在曲靖农业学校的安排下,与会代表参观了学校新校区、石林等地。

在4月1日晚召开的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学会还通报了自2007年4月宜宾会议后所开展的论文论著编撰等工作,介绍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7、2008两个年会召开情况,要求各位理事、会员按照全国学会通知精神,积极参加2009年全国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对学会与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合作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兽医学史》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位理事积极参加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今年5月底在柳州牧校召开的亚洲兽医史大会。会议决定,西南地区第十次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讨会2011年在贵州遵义召开,由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收到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许剑琴教授、华东分会理事长胡元亮博士、山东中兽医研究会理事长戴永海教授、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枉德刚教授、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兽医医药杂志》副主编赵四喜先生、江西中兽医研究所《中兽医学杂志》副主编张泉鑫研究员等发来的贺信贺电。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为此次会议资助了经费20000元。

(2009年4月4日)西南地区第九次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讨会

优秀论文获奖目录

云南中药资源在畜牧业发展中开发利用的前景和疑难(侯佐赢、李武、韩庆平)浅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与开发(申时先、王勇、冯磊、黄光红、胡小九)

大肠杆菌内毒素损伤鸭脏器的病理学研究(朱兆荣、刘娟、梁胜蓝、杨敏、陈杨、谷臣君)复方中药制剂-清增康对猪消化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左之才、耿毅、蔡景义、谢江)中药方剂对热应激猪血清中IL-4和IFN-gamma动态影响

(王自力、朱晓宇、陈韩英、许剑琴、刘凤华)

猪中性粒细胞磷酸二酯酶基因表达及活性研究

(姜代勋、陈武、谷金妮、许剑琴、于同泉、路苹、穆祥)

黄连解毒汤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致仔鸭发热的影响

(刘娟、朱兆荣、杨敏、康乐、唐廷浪、陈杨)

石斛复方对阴虚小鼠抗疲劳抗缺氧能力的影响(许琳、张璞、杨胜超)

益智仁提取液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王鲁、梁支明、舒畅、代方贵)角塞鼻治疗家兔乳房炎的疗效与毒性(王海梅、彭晓英)

郁金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翟少钦、周丽萍、付文贵、薛梅、黄微)应激因素导致犬死亡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秦华、卢华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向帮全、邓华学)猫肝性脑病诊断与中西治疗策略(汪德刚、王秀君、吴昆泰)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兔球虫病(李远明、缪斯斯)

浅谈中兽医的几种特殊治法及其临床应用(尹华江、罗鑫)马放血的临床应用(王秀君、侯春彬、王长林、汪德刚)六经辨证与兽医临床应用举隅(杨云)

牛羊急性瘤胃臌胀病的治疗(朱发才、梁俊、吕围尧、胡文斌)前胃迟缓的辨证治疗(杨云)

自拟防乌银翘散治疗水牛中毒病6例(尹华江、罗鑫)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浆液性乳房炎(何永富、毛强光)自拟“透疹排毒汤”治疗山羊痘(郭福宗)浅论中兽医对猪高热病的预防(向春涛)

中兽医可以在当前猪病防制中有所作为(唐仁华、唐丽江、王振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猪支原体性肺炎(余佑庚)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寒厥证(李远明、阳刚)新形式下《中兽医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侯佐赢)中兽医治病求本应用刍议(邓华学)浅谈中兽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李明娴)

关于中西医结合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研究(申时先、杨晓花、孙磊、胡小

九、张桂琴)中兽医学简史:高职高专教材《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发展史”新编

(王成、李昌菊、杜作、邓华学)

元亨藉地新论(俞宗奇)

新镌切纂牛经注讲内附灵丹相法全本(陆庆良)浅谈中兽医学发展现状与对策(郭福宗、李素)

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

二○○九年四月三日 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

关于建国60周年为西南地区中兽医教学科研事业发展

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表彰的决定

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彰显为西南地区中兽医教学科研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业绩,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简称: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参照农牧渔业部1986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6年两次表彰情况,结合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基础资料,经2009年4月1日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对为西南地区中兽医教学科研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给予表彰,希望中兽医年轻后学们继承专家学者精神努力,继续发扬光大西南地区中兽医教学科研事业。

重庆市(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郑动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张余森(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杨本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黄朝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林义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冯昌荣(西南大学北碚校区)丁国均(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董华农(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四川省(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枉云峰(西南民族大学)

王天益(四川农业大学)

陈长佑(四川省畜牧科学院)

罗长荣(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

李克琛(成都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魏永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程润轩(四川省凉山农业学校)

玛(四川省红原县藏文中学)

贵州省(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陈正伦(贵州大学)

杨开雄(贵州大学)

杜玉磐(贵州省兽医防疫站)

毛银选(贵州省兽医防疫站)

刘新淮(贵州省兽医研究所)

万一元(贵州省兽医研究所)

梅先芝(贵州省兽药监察所)

裴庆元(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崔汝正(云南农业大学)

杨灿光(云南农业大学)

权(云南省畜牧科学院)

常志顺(云南省畜牧科学院)

李胜绪(云南省兽医防治站)

张大贵(云南省兽医防治站)槐以信(云南省保山农业学校)

高安骥(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钱惠芳(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阮炳柱(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注:西藏自治区暂缺名单。部分专家学者工作单位,用的是习惯名称、老名称。

二○○九年四月一日

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

关于表彰2007~2008中兽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

经2009年4月1日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对2007~2008涌现的中兽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知名企业(排名不分先后顺序)进行表彰,希被表彰的单位、个人、企业继续努力,力争使西南地区中兽医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兽医工作先进集体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铜仁职业技术学

西南大学 四川省兴文县畜牧兽医局

贵州省黔东南州畜牧兽医局

中兽医工作先进个人

申时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铜(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卢华伟(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白卫兵(云南农业大学)

琳(云南农业大学)

刚(四川农业大学)

王自力(西南大学)

群(西南民族大学)

郁建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向春涛(四川省屏山县畜牧兽医局)

尹华江(四川省兴文县畜牧兽医局)

郭富宗(云南省鲁甸县畜牧兽医局)

陆庆良(贵州省独山县畜牧兽医局)

严云生(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侯佐赢(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热心中兽医事业的知名企业

昆明饲宝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瑞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 曲靖绿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曲靖鹏程兽药有限公司

云南沾益红星植园有限公司 自贡金瑞克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二○○九年四月一日

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

关于邓华学、秦华、唐仁华、申时先、王自力、关铜任职的

各位理事:

经4月1日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决定聘任 邓华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学会副理事长; 秦 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学会副理事长; 唐仁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学会副理事长; 申时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学会副理事长; 王自力(西南大学)为学会副秘书长;

关 铜(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学会副秘书长。特此通知

二○○九年四月一日

抄送:云南省畜牧兽医学会、贵州省畜牧兽医学会、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重庆市畜牧兽医学会、有关科研院校。

第四篇:2006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6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的2006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于7月16 日至7月23 日在兰州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3所高校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肃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甘晖研究员参加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大学梁希侠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有:人类认识世界-教学与科研(兰州大学段一士教授);非等压一级相变(华中师范大学郑小平教授);21世纪的现代热力学(复旦大学王季陶教授)等。与会代表还听取了《电动力学》和《现代光学》课程教学研讨会的大会报告。梁希侠主任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物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规范草案的相关内容做了介绍。延边大学郭振平教授等代表就《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及相关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的经验和问题做了报告和情况介绍。

与会代表对《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及相关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今后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中,要继续提倡教学体系、内容和模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及演绎、运算能力训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想和思维能力训练。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切合实际地进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在学时和学分压缩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与会代表还认为:以后此类会议要安排更多的专题报告和相关科学前沿动态介绍,以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加交流,总结和汲取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对《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议期间,经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委员会(扩大)第三次

会议讨论,决定换补南开大学赵柳教授(替换胡北来教授)为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兰州大学领导对本次会议非常重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会议的召开作了大量辛

勤工作,并给予经济资助,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全体代表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与会代表协商、讨论,初步议定下次研讨会暨研究会委员会议于2007年8月在延吉举行,由延边大学承办。

全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代章)

2006年7月23日

第五篇:陈伯元先生文字音韵训诂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解析

陈伯元先生文字音韵训诂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王金龙

收稿日期:2010-12-18作者简介:王金龙(1976— ,男,河南辉县人,南阳师范学院期刊部编辑。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1101-0078-02 2010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陈伯元先生文字音 韵训诂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

参加此次大会的有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陈伯元教授与夫人叶詠琍教授,及10余名陈门高足如林庆勋教授、文幸福教授、叶键得教授、金周生教授、李添富教授、康世统教授、汪中文教授、戴俊芬教授、何昆益博士等,来自美国伯克莱大学的谢碧贤教授与夫人符济梅教授,来自香港大学的于昕博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董琨教授、郑张尚芳教授、麦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冯蒸教授,苏州大学的王继如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潘悟云教授,清华大学的赵丽明教授,南开大学的施向东教授,北京大学的张渭毅教授,河南大学的张生汉教授,等等,全国各地近60名专家学者。

大会于10月22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教育部国家督学郭长宇,南阳市副市长张振强,南阳师范学院院长石恒真,平顶山学院院长文祯中,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中国音韵学会会长乔全生,中国训诂学会常务副会长朱小健分别致辞,高度评价了陈伯元先生在传统小学、经学、诗词创作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开幕式由南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宋争辉主持。陈伯元先生作了《求学问道七十年》的主题报告,简要介绍了自己70多年求学经历和致思方向。陈先生名新雄,字伯元,1935年出生于江西赣县,1949年随父到台湾。为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精

通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经学、东坡诗词等,著述有《音略证补》、《古音研究》、《伯元吟草》、《伯元倚声》等20多种。陈先生在报告中传述了林尹等多位恩师在治学上对自己的谆谆教导,为追忆恩师,陈先生为23位恩师每人赋七绝4首,共92首。

先生深情的吟诵打动了与会的每一位师生。之后,与会学者参观了陈伯元先生诗词展和著作展,诗词由南阳师范学院聂振弢教授书法。10月23日晚上,南阳师范学院举行了陈伯元先生诗词吟诵晚会。陈伯元先生首先登台,吟诵的几首诗词声情并茂、入耳入心,生动再现了古代文人吟诗的传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则深情朗诵了陈伯元先生的长诗《高山仰止景伊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先生对恩师的怀念和敬仰。同学们对陈先生诗词作品的朗诵和与会学者的即兴吟诵,让晚会高潮不断、掌声不断。与会学者高度赞扬了这场高水平的演出晚会,认为既是一场高雅的传统诗词教育,又是一次尊师重道的现场示范。

学术研讨会期间,与会学者就陈伯元先生在文字、音韵、训诂、诗词等方面的成就以及相关语言学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讨论。林庆勋教授的发言重点指出:(1陈伯元35岁时用一个月时间撰成8万余言的《音略证补》,为黄侃《音略》作疏证,此书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行于台湾学术界和教育界,为台湾各大学中文系用做教科书;(2陈伯元以小学功底讨论前人注释得失,多具真知灼见,如《礼记·学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中的“博依”,郑注为“广譬喻也”,陈伯元认同焦循把“依”释作“譬喻”,并进一步认为“依”乃“讔”的假借,并从古书注释和声韵条件上给予证明;(3在音韵学上,陈伯元的贡献有:证明了群母不是溪母的变声,而是匣母的变声;出版《等韵述要》,解释了重纽AB 类差异;编辑《声韵类编》,开启了《广韵》研究新方向;补强了陈澧《广韵》切语系联补充条例。叶键得教授重点评价了陈伯元《广韵》学之成就与贡献;金周生教授重点评价了陈伯元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第10卷第1期2011年1月Vol.10No.1Jan.2011

[责任编辑:王金龙] 此表一目了然,古本音之洪在一等,今变音之洪在二等,今变音之细在三等,古本音之细在四等。上表为外转二十三开,下表为外转二十四合。

七、伯元先生其他贡献

(一制作《广韵声韵类归类习作表》

伯元先生于《广韵研究》“自序”言及景伊先生曾表示“昔黄君季刚有一《声经韵纬求古音表》,以声为经,以韵为纬,按其声母及各类韵母之开合洪细,分别填入表中,即可知何韵为古本韵?何韵为今变韵?简直易知,极为便捷。表虽带来台湾,然一时之间,不知置于何处?乃令新雄按师此意,重新

设计一表。①”先生乃以一周时间,不眠不休,制作《广韵声韵类归类习作表》,今台湾学生书局所出版者是也。

(二主张学习《广韵》必须勤于习作,始能竟其功伯元先生于《广韵》授课,要求学生勤于习作,须作《广韵》作业,亦即反切上下字之系联,谓之“训练”。将《广韵》所有反切抄录,再查“《广韵》反切上字表”,即可熟记每一反切上字之声纽。再作《声类新编》作业,根据纽韵切语下字,查“《广韵》反切下字表”,说明其韵目与开合等第,即可熟记每一反切下字之韵目与开合等第。

(上接第67页

①见陈新雄:《广韵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自序页1—2。

《中原音韵》研究的成就与贡献;戴俊芬博士则重点评价陈伯元对重纽之解释,并比较诸家的解释之后深入研究了中古重纽问题;汪中文教授重点评价了陈伯元在文字学上的特色:治文字从《说文》始,辨析六书,不囿旧说,振兴正体字;康世统教授则论述了陈伯元在训诂学上的成就;文幸福教授则论述了陈伯元在诗学上的成就;郑张尚芳教授回应了陈伯元对其论文《〈诗经〉的古音学价值》的述评;潘悟云教授论述了新一代音韵学的基本特征;冯蒸教授论述了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

古音的五个理论;施向东教授论述了梵汉对音所显示的两晋南北朝语音系统在研究汉语语音史中的重要地位;张渭毅教授论述了朱翱反切开合的特点,另外和郝延玺教授等人报告了整理校勘《王三》注本的成果;于昕博士论述了研究京剧音韵学的意义、方法;董琨教授则报告了里耶秦简所见的若干语法现象;王继如教授则利用训诂学知识重新解释《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句的文义,理据充足,别开生面;麦耘教授则分析了“毓”系列字的形音义;黄仁瑄博士例举了可洪音义引许慎《说文》讹误情况;赵丽明教授

则报告了进行川滇原始图经文字的最新调查情况;乔全生、王为民两位教授则报告了山西方言对研究汉语音韵史的重要性。专家的报告要言不烦,一丝不苟,主持人的风趣和点评人的精彩点评,让会议气氛既热烈又庄重。相信参与的每一位专家学者都获益匪浅。

23日下午,南阳师范学院音韵学研究所所长丁

全主持大会闭幕式,祝贺大会圆满成功,并向为此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相关单位和领导表示感谢,对《作文指导报》报社提供资助表示感谢,特别对为这次大会奔走呼告、精心组织的聂振弢教授表示感谢。与会学者一致称赞这次大会不仅是海内外语言学界的盛举,更是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

24日,与会学者一起参观了南阳市内的武侯祠、汉画馆、医圣祠、南阳府衙、董作宾先生故居,一致称赞南阳文化底蕴的深厚。晚上的惜别宴会上各位专家对酒高歌、吟诗话别,气氛热烈、不忍终席。

25日,与会学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阳,带着南

阳人的热情和友谊,带着温馨美好的回忆,带着再次相聚的期待。[责任编辑:李玉恒] 王金龙:陈伯元先生文字音韵训诂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2011年第1期·79·

下载“21世纪 中越关系展望 ”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世纪 中越关系展望 ”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