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49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纪委任命朱德为书记
1949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纪委 任命朱德为书记
1949年11月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一个月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指出:我们的党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为了更好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以朱德为书记,王从吾、安子文为副书记,由100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0年3月朱德关于纪检工作写给毛泽东的信
1950年3月9日,当各级纪委组建不久,朱德写信给党中央主席毛泽东,陈述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情况,提出全党在执行纪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取得中央对纪检工作的支持与重视。在这封信中,朱德列举的全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些党员纪律松懈,时有违犯党纪或违法事件发生;有些党组织滥用职权,对党员处分不够慎重;在处分党员时,有的地方随心所欲,不按照党章的要求办事;有的地方对党员违犯党纪国法、不执行党的政策与决议等重大问题注意不够。
同年7月7日,朱德又致函毛泽东,汇报自3月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情况。他还在函中向中央建议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策教育和纪律教育,抓紧对全党执行政策和遵守纪律情况的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
1952年1月26日,朱德再次写信给毛泽东,对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提出建议。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朱德在信中建议责成各级党委加强对纪检工作的领导;建议健全纪检办事机构,充实专职干部,有效行使纪检职能;建议党的各级纪委和各级人民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明确分工,形成合力。
同年6月,由朱德主持,中纪委就全党纪律检查工作形成了一个总结报告。《报告》反映了自1951年底开展“三反”运动(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以来,被揭发出来的有贪污行为的党员和干部的查处情况,陈述了全党在执行纪律、开展纪津检查方面还存在的种种问题。6月22日,朱德将(报告分报送党中央和毛泽东。中央高度重视并赞同中纪委的总结报告,于次日向全党转发。
朱德在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反映情况、汇报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全面、客观地介绍工作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对令后工作的设想、建议,而且还实事求是地反映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1953年6月4日朱德就改进中央纪检委的工作给党中央、毛泽东的报告,即为一例。在此报告中,朱德如实地向中央陈述工作中的各种缺点与间题。其中包括,中纪委对地方各级纪委的业务指导不够,审批案件、处理群众来信有拖延、积压现象,下去检查、指导工作还有待加强,机关内部的工作制度尚不健全。在列举工作中的不足之后,朱德提出了改进意见。朱德勇于正视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地向党中央汇报反映,对各级纪委的教育帮助也是很大的。它进一步坚定了广大纪检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自觉接受党委的正确领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 董必武任书记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是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从思想教育和制度两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八大”提出的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的新思路。“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中央全会选举产生。八届一中全会上,新当选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由21人组成,董必武任书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书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党规党法,并决定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由100人组成。其中,陈云任第一书记,邓颖超任第二书记,胡耀邦任第三书记,黄克诚任常务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党和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了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全会决定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等为副书记,并选举了常务委员和委员;规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次年1月4日至22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陈云亲自主持开幕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把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的基本任务认真地担负起来,也就是在这个伟大事业中尽了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会议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讨论并拟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草案)》,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工作任务、职权范围、机构设置的规定》以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告》。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不仅从组织机构上建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而且从思想上为纪委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任务,开创了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新局面。
1978年1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中央纪委25日就陆续收到群众来信,两周之内共收到控诉信、申诉信、建议信6000多件,有些信甚至长达几百页。
·党的十二大选举产生新的中央纪委 陈云当选为第一书记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纪律检查机构的设置及职权、任务都作了新的具体规定,成为新时期纪律检查工作的组织保障。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当选为第一书记,黄克诚担任第二书记,王鹤寿担任党务书记,书记有:王从吾、韩光、李昌、马国瑞、韩天石,党务委员(按姓氏笔画)有:马国瑞、王从吾、王鹤寿、李昌、李之琏、李正亭、陈云、黄克诚、韩光、韩天石、蔡顺礼。
·党的十三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委 乔石当选为书记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乔石任书记,陈作霖、李正亭、萧洪达为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有(按姓氏笔划为序):王德瑛、乔石、刘丽英(女)、李正亭、陈作霖、郭林祥、萧洪达、傅杰。
·党的十四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委 尉建行当选书记
十四大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委员108人。中央纪律第一次会议选举尉建行为书记。侯宗宾、陈作霖、曹庆泽、王德瑛、徐青为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有:王光、王德瑛、刘丽英、安启元、李至伦、何勇、陈作霖、侯宗宾、徐青、曹庆泽、尉健行、彭钢、傅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中央纪委、监察部从1993年1月开始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督两项职能”的体制。并于1993年5月18日出台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关于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的意见》。
·党的十五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委 尉建行继续担任书记
十五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纪委。尉建行同志继续担任书记。韩杼滨、曹庆泽、何 勇、周子玉、夏赞忠 刘丽英(女)为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有:马馼(女)、刘丽英(女)、祁培文、李至伦、李登柱、何勇、周子玉、赵洪祝、袁纯清、夏赞忠、曹庆泽、尉健行、彭钢(女)、韩杼滨、傅 杰。
1997年4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职工彭元喜在人代会上发言说,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已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委 吴官正当选为书记
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纪委,吴官正当选为中纪委书记。副书记为:何勇、夏赞忠、李至伦、张树田、刘锡荣、张惠新、刘峰岩;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为:干以胜、马馼(女)、马志鹏、王振川、刘峰岩、刘家义、刘锡荣、李至伦、吴官正、吴毓萍(女)、何勇、沈德咏、张树田、张惠新、赵洪祝、夏赞忠、黄树贤、解厚铨。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率中央书记处全体成员到西柏坡考察,重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坚持“两个务必”。·党的十七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委 贺国强当选书记
党的十七大选举产生新的中央纪委领导,贺国强当选中央纪委书记。副书记为:何勇、张惠新、马馼(女)、孙忠同、干以胜、张毅、黄树贤、李玉赋;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为:干以胜、马馼(女)、王伟、令狐安、孙忠同、杜学芳(女)、李玉赋、吴玉良、吴毓萍(女)、邱学强、何勇、张军、张毅、张纪南、张惠新 屈万祥、贺国强、黄树贤、蔡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