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招标代理合同浅谈中标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和对策之管见
规范招标代理合同浅谈中标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和对策之管见
近年来,随着《招标投标法》的深入贯彻落实,招标人和中标人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规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有些地方中标工程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固疾难医,屡禁不止,还呈现出新的趋势、新的特点,严重干扰着建筑市场秩序,危害着工程质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笔者就建筑领域的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做些探讨。
一、转包和违法分包的涵义
招标人通过招标投标活动选择了适合自己需要的中标人并与之订立合同。中标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应将工程转包给他人。
所谓转包是指中标人将其承包的中标项目转手让给他人,使他人实际上成为该中标项目的新的承包人的行为。从实践上看,转包行为有很大的危害性。中标人擅自将其承包的中标项目转包,也违反了合同法律的规定。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是擅自变更合同主体的行为,违背了招标人的利益,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所谓中标项目的分包是指一中标项目实行总承包的单位,将其总承包的中标项目的某一 分或几部分,再发包给其他的承包单位,与其签订总承包合同项目的分包合同,此时中标人就成为分包合同的发包人。对一些招标项目如大中型建设工程或结构复杂下,将自己总承包工程项目中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项目分包给其他承包人,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都有好处。但分包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限制条件:
(1)中标人只能将中标项目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2)分包的工程必须是招标采购合同约定的可以分包的工程,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必须经招标人认可;
(3)中标项目的主体性、关键性工作必须由中标人自行完成,不得分包;
(4)分包只能进行一次。
一般来说,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履行合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但为了维护招标人的权益,适当加重分包人的责任,《招标投标法》规定了中标人与分包人应当就分包工程对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因分包工程出现的问题,招标人既可以要求中标人承担责任,也可以直接要求分包人承担责任。
二、现象
1、有些中标企业擅自转包。有的中小型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在没有征得招标人同意的 前提下或者是通过关系,将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的、本身就没有多大利润的项目,转包给他人,自己按一定的比例提成,净得一些利润;至于施工成本、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一些问题,原中标人一概不理。这种行为势必使二手承包商在工程成本中获取利润,导致工程偷工减料、粗糙劣质。
2、中标的项目经理私下转包或转包后再次转包。这些项目经理大都是乱挂靠企业的。他们在挂靠时办理投标报名手续期间,就已经交了部分挂靠费用,若中标后,还将按中标价4-8%比例提成;而挂靠中标的项目经理自己想得些纯利润就转手给他人承建。这种转包行为比企业转包更具有隐藏性,人们往往注意建筑企业是否变化而不注意项目经理的更换,所以 有的工程能被项目经理转包二三个人,而招标人却全然不知详情。
3、不按规定履行转包、分包手续。有的中标企业和项目经理因与地方群众有着十分尖锐的矛盾,短时间内实在无法协调解决好,或者施工条件突然发生变化等不可抗力原因必须要转包的工程以及招标时充许分包的工程,私自决定给他人施工;不让原招标人审查承接企业和项目经理的资质,不到招投标管理部门办理有关转包或分包手续,更谈不上报建管部门备
案了。
4、有些施工企业将中标工程视为直接分包的自留地。有的中标企业与招标人合同签订后,私自将主体和关键性工作转包于他人施工,从中牟取利润。在工程招标时,中标企业的投标文件中就已经载明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工程的主体与关键性工作不转包和非法分包,而中标企业私自转包于他人,不论其转包于谁,其资质如何,都是错误的。某二级建筑公司在一教工宿舍楼工程施工招标中中标,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后,私下立即与三个公司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与一个三级建筑公司签订了土建工程施工合同、与一个水电公司签订了水电工程施工合同、还与一个装璜公司签订了装璜施工合同。而自己没有一个项目经理参与施工,充当了皮包公司的角色。在施工过程中,双方配合不好相互攻击揭短,施工进程不一,延误了工期,暴露了很多问题。
三、原因
1、招标人对自身应有的权力认知较少。有些招标人严重缺乏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知识,特别是如何考核监理公司派驻监理员的工作情况;如何考核项目经理在位情况以及项目经理更换必须具有相应的的资质等,他们不知道中标的项目经理原则上不允许更换,特殊情况下更换项目经理须严格把关,并履行法定的程序。
2、有些招标人意志不坚定。有的施工企业本身就不准备组织人员施工中标工程,因此千方百计施展技俩引诱招标人,惊受不了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言行套骗的招标人就放弃原则。
3、项目经理乱挂靠是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这一固疾难医的结症。有些地方对项目经理管理十分混乱,无序流动现象非常严重,极不严肃,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随意性太大,有的项目经理一个月不到更换4个公司投标;没有按照三年变动一次项目经理的要求进行常规管理,没有按规定即时更换项目经理证,或在原项目经理证上加盖有权部门的印鉴,以示合法流动。
4、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配合不到位。招投标管理部门对招标后的项目管理不到位,没有检查中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是否变更,工程有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发现问题即时与建筑管理部门沟通,共同尽早解决。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建筑管理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没有认真审查中标企业的资质等级、中标
标项目经理情况;施工期间的日常检查中,没有核查中标项目经理的在位情况;发现变更者没有得到建设单位同意并到建管部门履行相关手续时,没有认真的正确对待,而是任行其事。其他相关部门更是敷衍了事。
四、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为招标人充分履行自身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宣传招标人的权利和义务,使招标人提高对施工企业行使检查、管理和监督权利的认识;二是印发应知材料。招投标管理部门和建筑管理部门应编印《招标人行为指南》、《投标人行为指南》、《中标人须知》、《工程守法分包指南》和《承建企业须知》发送给招标人、投标人和中标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了解违法应负的责任,何处评判,提高他们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2、建筑企业应注重自身建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加强 内部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简化程序,规范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招标投标管理部门要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分包工程只要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履行合同、承担民事责任 能力、资质符合能力具备,应郑
重招标人意见,符合直接发包条件的就办理直接发包手续;符合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分包企业的,必须按照《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布招标公告、制定招标文件、组织评标、定标,择优选择分包企业;但不论哪种方式确定的工程造价不得低于分包企业的成本价;在当地政府指定的工程交易中心规范操作,分包合同必须报当地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备案,以便管理。总之,在程序环节上,既坚持规范运作,维护公平竞争,又要尽可能的简化程序,缩短时间。
4、政府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整治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
建筑工程领域的 转包和违法分包是导致劣质工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拌随着腐败,并产生着比腐败更严重的后果即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力度,重拳出击。
第一、成立 工程专项治理整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组织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合暑办公,制定整治方案,分步实施。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工程相对集中的各类园、区设立咨询台,面对面解答各界群众提出的问题;剪集图画展;请媒体介入,当曝光的曝光,有针对性的讲清危害,以充分的事实说明整治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宣传贯穿始终。
第三、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对辖区内在建工程的基本概况、中标情况、在建企业情况、违法违规事实等一个不漏登记在册。特别是弄虚作假,骗取工程的;不具备与工程建设相符的施工能力,经多次督促整改仍无改观的;在工程建设中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的;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等要详细登记,表述清楚。
第四、明确职责,查处到位。
一是招投标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除做好宣传工作之外,还应做好查处工作。
(1)只要认定为转包和违法分包的,一律视为无效。因为关于禁止中标人转让中标项 目,禁止中标人违法分包以及禁止分包人再次分包的规定属于法律的强制规定。中标人或分包人违反这些规定所签订的转让、分包合同属于《合同法》规定的无效合同,转让、分包不具有法律效力。
(2)罚款。视其情节可以处转让、分包项目金额5%-10%。
(3)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只要中标人转包或违法分包以及分包人再次分包所获得的金钱收入,都应当没收。
(4)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建筑企业,应根据中标人和分包人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决定是否采用;
(5)情节严重的,应采取严厉的措施,吊销其营业执照。
二是建筑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应依照国家和省建筑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到位,特别是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应明确专人负责,争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抓出成效。项目经理三年内不得流动,流动必须办理有关手续;没有办理合法手续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不允许参加任何工程的投标。在适当时候,应举办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培训班,对项目经理在施工期间的责任、监理人员的职责以及配合建管部门管理的内容进行辅导,努力提高综合监督管理水平。
三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 每一个工程都有要定到人,明确终身负责制,强化责任意识,不放过施工的每一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四、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工程建筑领域纳入安监范围,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并做到常抓不懈。第五、分类指导,巩固成果。依法查纠后,要做好跟踪检查工作,防止反弹。这样,下大力气,综合整治,一定会有效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势头。
第二篇: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分析及对策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1-08-19 15:50:12 来源: 作者:
近年来,随着《招标投标法》的深入贯彻落实,招标人和中标人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规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工程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出借资质投标和中标工程的转包与违法分包行为却屡禁不止,社会影响极坏。对此,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一、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分析
(一)挂靠。挂靠实际上就是借用或买卖资质。既包括没有资质的个人、单位向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借用资质,又包括低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向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借用资质以求与建设项目要求相适应,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挂靠”。“挂靠”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挂靠人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从事建筑活动的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
2、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但往往缺乏承揽该工程项目的手段和能力;
3、挂靠人向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被挂靠的施工企业收取“管理费”后以自己名义对外订立合同以及办理有关手续,但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者所谓“管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不承担技术、质量等实质责任。
4、投标人借用或买卖资质进行投标,是为了在招投标过程中进行更好的围标,或为了增大围标成功的概率。
(二)转包。转包是指承包人将所承包工程完全转手给他人承包的行为。转包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承包人将全部建设工程全部转包给一个人;第二种是承包人将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多人。这两种行为只有形式的不同,并无实质的区别。因此,只要承包人承接工程后存在对所接工程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进度管理、不依照合同约定承包义务的行为,无论其直接将工程全部转包他人,还是以分包名义将工程肢解后分别转包他人,也无论是否经发包人同意或认可,这种行为都将被认定为转包行为。
(三)违法分包。“违法分包”主要指以下行为:
1、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2、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
3、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的主体结构的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
4、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
二、存在的成因
当前,在招投标活动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而且往往涉及商业贿赂,助长腐败现象的蔓延,危害性很大。尽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究其成因,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驱使,行业竞争激烈。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形势,进入建筑市场门槛低,行业利润率较高。如我县目前备案企业共有90家,其中本地企业12家,70%为三级企业,而去年的工程招标额为10多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近千万元。这吸引社会上一些无资质人员、低资质企业蠢蠢欲动。他们因为自身实力不强,无法单凭自己实力参与竞争,往往外借资质或结成联盟进行投标。甚至,个别企业以出借资质为主要收入来源,成了专门投标的“皮包公司”。围标串标现象之所以严重,挂靠是一个重要原因。只要能参与投标就有利可图,使得招投标市场上产生了一批靠借取资质或多方挂靠,专门从事投标而不求中标只求陪标谋利为目的的投标专业户。“如其真招标招来一个假中标人,不如假招标招一个信誉好有实力的真中标人”现象值得深思。
(二)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是监管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对于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的行政监督,许多职能部门都负有相关职责,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形成,信息闭塞、各自为政,无法及时解决、应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二是标后监管不力。存在重程序轻管理现象,只注重招投标工作过程监督,对中标后的工作疏于管理,尤其对施工合同的履行管理缺位,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投标人之所以敢进行围标、串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标后,招标人、监理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现场的管理力度不够,对中标人投标时的承诺和合同约定缺乏跟踪监督,对中标后擅自更换项目部主要人员、转包和违法分包的行为查处不力。
(三)市场主体操作不规范。作为建筑市场的主要参与方,总承包商的信用缺失是导致违法挂靠分包、转包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总承包商没有履行合同所规定的各项义务,没有兑现合同中对业主的承诺,将履行合同的义务转移给第三方(可能是低资质或无资质的承包商),自己并不管理项目,而只是通过收取管理费或者转包压价获得经济利益。与总承包企业信用缺失相比,业主单位的信用缺失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更大更广。业主出于“关系”或者某种利益的考虑,可能会规避公开招标或虚假招标,而将工程指定发包给无资质或低资质企业或指使中标单位将工程转包或部分分包给无资质或低资质企业,并且直接向内定分包方支付工程款,默许分包方不服从总承包商的管理协调,从而使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成为既定事实。
(四)执法不严、惩处不力。由于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存在隐蔽性,给执法监督带来一定难度,即使查实了有关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主管部门在处罚时,因考虑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涉及地方骨干企业时,往往对违规违纪行为查处力度不够,震慑作用不强。因此,在目前有关部门对招投标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执法不严、惩处不力的环境下,一些市场主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考虑到违规违法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所获得的收益,就以中标为目的不择手段地进行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在项目建设中,又依仗项目要赶工程,留下“半拉子工程”,迫使项目业主和管理部门进退两难,作出妥协和让步,致使施工合同无法兑现,既成事实。“招的是一外地大企业,建的却是本地人”。企业的投标工程与其信用状况没有挂钩,这是导致招投标行业缺乏诚信最直接原因,失信的企业受不到惩罚,诚信企业得不到奖励。
三、蕲春在治理投标工作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的一些做法
面对现实情况,蕲春县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完善制度、创新办法、转变思想三方面着手,疏堵结合整顿和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完善管理制度。一是以县政府办名义印发《蕲春县招标投标管理补充规定》,出台了《整顿规范招投标市场十七条措施》、《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建立投标保证金制度的通知》,以及《蕲春县招投标市场诚信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蕲春县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后审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对工程建设项目中标后监督检查的通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创办了《蕲春招投标简报》宣传介绍我县招投标动态,印制1200册《招投标及公共资源交易知识问答》发送给各级党政机关、招标人、投标人,使招投标的各方主体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了解违法应负的责任,提高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参加蕲春县人民广播电台 “政风行风热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回答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健全招投标投诉举报制度,对招投标利益关系人的投诉事项,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二)严格招标过程的管理。一是实行备案登记制,严把入口关。进蕲施工企业必须按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备案时企业负责人必须当面作出不出借资质、不转包,不违法分包等12项承诺。凡有违规行为的,将按规定扣分并网上公示,记入黑名单,情节严重的清出蕲春招投标市场。二是实行人员身份识别制和其它证件查验制度。明确要求法人授权代理人为在本公司注册的项目经理,并提供向当地税务部门缴纳上社会保障金凭证,同时对参与投标的企业项目经理的真实身份进行身份证识别,对执业资格进行严格的网上审查,在部分大型项目中要求参与投标的法人代表必须亲自到达投标现场参与开标活动。三是采取往来资金转账制。规范投标保证金提交方式,投标保证金采取基本帐户往来转帐方式,必须从投标人注册地基本帐户汇至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标保证金专用帐户,不得以分公司、办事处或其他机构的名义提交。招标完成后未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退回原帐户,中标单位的工程款也直接转入其备案时所提供的基本账户,严格控制直接拨付现金,以此来进一步限制借用资质。四是变资格预审为“后”审,改变过去工程建设招投标“资格预审”的做法,原则上一律实行“资格后审”,不得提高资质等级要求,不得设置限制性条款,所有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要求的企业均可参加投标,开放式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吸引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这样既可以增强投标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也加强因借出资质要法人到达投标现场,带来的责任和制约,限制他们借出资质。
(三)加强工程中标后的监督管理。对中标的工程,建立了一套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会同纪律监察、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对300万以上工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检查形式进行施工现场检查。一是加强施工合同管理。要求招标人和中标企业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合同,蕲春县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对施工承包合同予以严格审查备案,确保合同与招标结果一致,确保其施工管理班子与招标结果一致;二是严查施工人员到位。项目经理及“五大员”一律实行压证施工,一名项目经理原则上只能负责一个与其等级相适应的工程,不得同时兼管多项工程。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前,中标人必须将项目负责人及“五大员”的执业资格证书交县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暂管,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返还。同时加强施工管理班子考核管理,建立中标单位项目经理考勤记录,规定中标单位项目部人员保证每月驻场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如三次检查均未达到要求,将停止该公司在蕲一至二年投标资格。严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更换主要管理人员,切实做到施工人员与中标人员一致,中标人员与备案人员一致。投标文件中的主要管理人员确需更换的,必须经招标人书面同意,并报我办和有关部门批准。三是严查转让或肢解转包中标项目。施工单位必须自行组织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不得违法分包。业主单位不得直接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专业工程分包除在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有约定外,必须经业主单位认可。四是加强对招投标项目资金的监管。工程进度款接受财政监督后直接转入投标人注册地基本帐户,严格控制直接拨付现金,严禁招标人直接向投标人注册地基本帐户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拨付项目资金。
(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充分发挥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舆论监督和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自觉抵制转包和违法分包,通过加强自身综合实力在建筑市场站稳脚跟,营造健康发展的氛围。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了对10家施工企业1家代理公司不良行为记录进行了扣分信息,效果很好。
(五)强化监督手段。建立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从事纪检监察、公检法司工作及新闻媒体人员等为特邀监督员,参与对重大招投标活动的现场监督及重大招标决策,对招投标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深得民心。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制度,提倡合法分包。我国建设主管部门鼓励发展专业工程分包企业和劳务作业分包企业,提倡分包活动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公开交易,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分包工程交易功能。建设工程的分包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工程分包过程仍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如分包活动未经业主同意、分包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总承包单位将建筑主体结构分包、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等。这些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分包市场,严重威胁了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从制度上、机制上和关键环节上预防和减少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的发生。针对一些明显滞后、已不符合当前实际的工程施工招投标规章制度予以修订完善,彻底改变投标文件中无分包规定,而施工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招投标管理办法上不歧视分包,强调专业化分包,严厉打击转包和层层分包;在招标文件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鼓励施工单位提出合理的分包方案;在规章制度上提出相关的转包和违法分包的管理规定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二)理顺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多部门齐抓共管。建设工程领域的转包和违法分包是导致劣质工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伴随着腐败,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建议由招标投标管理部门牵头,监察、财政、建设、交通、水利、审计等部门联合组成标后监督小组,小组临时成员由相关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组成,如道路建设需加上交通局。招标投标管理部门负责对中标企业投标承诺的跟踪管理,并参与合同造价的监管,牵头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监察部门负责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检查监督;建设部门对工程质量、造价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工程概、预(结)、决算进行审核及资金使用、拨付情况监督;相关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对主管的工程建设进行行政监督。
(三)发挥业主在防止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发生的重要作用。业主作为建设项目的所有者,是建设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由于建筑物的成本、工期、质量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业主也是激励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防止违法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建筑市场上,一些业主单位的违规操作是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源头。由于目前建筑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业主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对于业主的违规操作,承包商出于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只能惟命是从,在一定程度上对业主的违规操作起到助推的作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度来落实业主单位的责任,同时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业主单位是防范违法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对业主单位的监管,通过立法明确业主单位作为项目投资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使之在投资效益、工期、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切实担起责任,从客观上减少业主单位对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从源头遏制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的出现。
第三篇:规范招标代理合同之管
招标合同书
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是指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进口机电设备除外)、材料采购招标的代理,具体内容包括招标代理机构接受招标人委托,从事编制招标文件(包括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底),审查投标人资格,组织投标人踏勘现场并答疑,组织开标、评标、定标,以及提供招标前期咨询、协调合同的签订等业务。
依照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
2、招标代理合同现状
2.1国家没有相应的招标代理合同示范文本
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招标代理合同示范文本,我国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没有相应的规定,而在建设工程的其它方面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都已经有了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这些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为保证建设工程的有序运行和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供规范的招标代理合同示范文本的任务,迫切而重要。
2.2招标代理合同相关的配套文件不完善
我国有关招标代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实行为招标代理合同的签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或有待明确的地方。如:①《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招标代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并给出了全过程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标准,但对非全过程招标代理的情况没有给出确定的收费标准;②《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等服务招标的招标代理收费标准的基数为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等的服务费,其收费标准明显偏低;③《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单独提供编制招标文件(有标底的含标底)服务的,可按规定标准的30%计收。根据招标代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招标文件及工程标底占有招标代理业务中很大的一部分工作量,仅按规定标准的30%计收费用,显然不尽合理等。
3、规范招标代理合同的重点
3.1确定招标代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3.1.1确定招标代理服务的范围
目前,许多业主在招标时,习惯于将部分有特殊专业要求的项目另行招标而在招标代理合同中不予以明确,从而导致招标代理范围的不确定。通常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中业主可能进行另行招标的项目有:燃气工程;消防系统工程及防盗防火门安装工程;电梯安装工程;人防工程;防盗对讲及监控安装工程;电话、电视及宽带网安装工程;变配电安装工程及三箱设备;泵房设备安装工程;发电机安装及消声环保工程;室外园林景观工程;二次装饰工程;室外道路、管网工程;铝合金(塑钢)门窗制作安装工程;生活污水环保处理工程;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等。
以上项目是否包含在招标代理范围中,应在签订招标代理合时予以明确。
3.1.2明确招标代理服务的内容
(1)前面提到,招标代理服务的内容可以包括很多,这些工作内容,在实际招标代理合同中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约定,现行招标代理合同通常的做法是在合同中有关工作内容的条款处约定:本工程招标代理内容为施工总承包(或施工监理)的招标。招标代理的内容显得非常含糊,为实际操作中招标代理人的工作带来难度,同时也给招标人的招标工作留下隐患。
(2)同时,在实际招标过程中,招标人不一定将上述工作内容全部委托给招标代理人去做,如①编制招标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和标底;②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以及其它工作内容等,这些工作内容可能由招标人自行完成,也可能由招标人委托除招标人和招标代理人以外的第三人去做。
3.2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2.1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
在合同双方的权利约定中,比较重要而在实际招标代理合同中容易忽视的情形有:
(1)招标人有权利确定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中的主要条款,如工程承包方式;招标人指定分包的项目;承包人必须征得招标人同意的分包项目内容;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和工期;工程的承发包方式;图纸押金金额及返还时间;评标办法的确定;进度款、预付款支付比例及时间,保修金数额;结算方式;投标保函的金额;履约保函的金额;工期奖罚规定;招标组织机构成员组成,评标专家的确定等。
(2)招标人有权利要求招标代理人在招标代理前对其所要进行的工作提交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①招标工作的组织;②招标工作的人员安排;③招标工作的进度安排;④招标工作阶段性会议、向招标人应作的阶段性汇报以及里程碑时点的安排;⑤招标工作的风险管理等等,并有权要求招标代理人严格按计划进行招标代理活动。
(3)招标人有权利要求招标代理人在出现非正常情况或重大问题时及时向招标人汇报,而不是自行决定等。
(4)招标代理机构有权收取出售资格预审文件及招标文件的工本费,但不得再要求招标委托人无偿提供食宿、交通等或收取其他费用。
(5)在招标过程中,招标代理人员有权在受委托的范围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独立表达思想和意愿,同时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权拒绝招标人的不合理要求。
3.2.2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
在合同双方义务的约定中,比较重要而在实际招标代理合同中容易忽视的情形有:
(1)招标人应当在合同约定的内容、时间内,免费向招标代理人提供与本项目招标代理业务有关的资料,并对其完整性、准确性负责。招标人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就代理人书面提交并要求做出答复的事宜做出书面答复。
(2)招标人应当授权一名熟悉本工程情况的代表保持与代理人联系,代表招标人负责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对代理人所出具的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进行认可和签章,为代理人尽可能的提供便利条件。
(3)因工程招标代理业务的需要,代理人在合同约定外的外出考察,经委托人同意,其所需费用由委托人负责。代理人如需外聘专家协助,在委托的工程招标代理业务范围内其费用由代理人承担;在委托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业务范围以外或委托人有特殊要求时,经委托人认可其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4)向招标人提供与工程招标代理业务有关的资料,包括工程招标代理的资质证明及承担本合同业务的负责人任命书、招标代理工作计划等,并按合同协议书中约定的范围实施招标代理业务。
(5)在工程招标过程中,代理人有义务向招标人解释有关招标投标工作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招标工作的合法性;
3.2.3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
在合同双方责任的约定中,比较重要而在实际招标代理合同中容易忽视的情形有:
(1)由于招标人的原因,致使招标失败或重新招标,应由招标人承担招标失败或重新招标的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2)代理人在履行工程招标代理合同约定的义务过程中,由于招标人的主观干预,给代理人所造成的损失及责任由招标人承担。
(3)代理人对招标人或第三人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按时核对或答复,导致合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代理人应承担责任。
(4)代理人责任期内,应当履行工程招标代理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因代理人的单方过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向招标人进行赔偿。累计赔偿总额不得超过工程招标代理合同酬金总额(除去税金)。
(5)由于代理人不当代理或表见代理而合招标人遭受损失的,代理人应当予以赔偿。
4、结束语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有完整的程序,专业化强,组织工作繁杂。在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其它许多相关的事宜,同时,招标代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避免在招标代理过程中招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纠纷的发生以及减少招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双方的风险,就必须对招标代理合同进行规范,制定和推行招标代代理合同示范文本,供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谈判和签订合同时参考,从而更好的为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服务。
第四篇:工程_挂靠_非法转包_违法分包_的危害与对策
建筑科学
2013 年第 27 期 科技创新与应用
工程“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危害与对策
摘 要:工程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现象扰乱工程建筑市场秩序,腐蚀行业道德,导致工程安全、质量事故频发,危害非常
黄建成
(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600)
严重,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源头上规范,建立工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关键词: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危害;对策
前言 3.1 政府重拳出击,严厉整治,不搞形式主义 “工程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这个建筑业的顽疾,如今愈演愈 加大工程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力度和频率,畅通信访投 烈,工程几经转手层层剥皮,实际用于建设费用大大减少,质量问题、安 诉渠道,重拳出击,不留死角,可采用的措施有:
全事故伴随而来。如何遏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于规范工程建设、确保 3.1.1 政府成立专门整治机构,常抓不懈
工程质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成立“挂靠、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整治办公室,抽调相关
部门业务人员合署办公,制定整治方案,分步实施。
1“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形式及产生原因
当前工程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企 3.1.2 设立投诉台,建立群治群防机制
业自找队伍的、外面借资质挂靠的、建设和监理单位指定分包的、地方 由于“挂靠、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带有很大的隐藏性,不易发现,黑恶势力抢活的、极少数地方政府或协调部门要求切块的等等。之所以 必须发动群众,加大宣传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及严重后果,并设立投拆
会产生这种不正之风,有以下几种原因:
1.1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求生存
台,积极鼓励群众投拆揭发,一旦情况属实的应给予重奖。
3.1.3 摸底排查,揪出违法违规者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为了求生存,盲目承揽工程,然而部分自身能力不强的企业就会出现管理能力无法胜任,无法凭借
生安
整治办公室应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程进行摸底排查,包括各参建
单位的基本概况、项目部设备机器、人员到位情况、工程款资金流向等
信息。如发现:不具备与工程建设相符的施工能力,在工程建设中发自身能力去履约,不得不通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或者出卖“资质”等手 段,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借用低资质或无资质承包商完成项目,并通
全事故或频频有安全隐患屡不整改的,或大笔资金去向不明的,均有可
能是弄虚作假,骗取工程的挂靠、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的现象。过层层压价或收取管理费获得经济利益。
1.2 市场竞争方式低级 3.1.4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的企业或个人
一经发现上述行为的企业或个人,责令改正违规行为,没收违法所
选择工程承包单位、施工管理和工程结算最终决定权被少数人垄
断“,红包”竞争、权色交换、金钱交易等不规范竞争充斥工程建筑市场,得,并视违法情节分别给予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
投标资 将工程建筑市场竞争变成人情、贿赂和关系网的博弈。工程施工企业承
书的处罚。同时,对于违法违规企业暂停其一定期限的工程项目接项目、盈利能力和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没有直接关联。在这种游戏 格;情节严重的,予以永久清出辖区工程建筑市场。
规则下,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往往能以很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3.2 强化工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省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工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对存在不良行
1.3 参建各方信用缺失
发包人、承包人的信用缺失是导致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主体原 为的企业进行记录,情节严重的,列入工程建筑市场黑名单。借助工程 因。总承包企业中标后,将履行合同的义务转移给低资质或无资质企业 建筑市场信息化监管系统,对企业和人员的从业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
或个人,通过收取管理费或转包压价获得经济利益;发包人由于“关系” 直接影响和控制企业和人员在工程建筑市场的从业资格。同时,建立市
或某种利益的考虑,则虚假招标或规避公开招标。场信息实时发布平台,实时向社会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使其“一处
违法,处处受制”,从而督促企业和人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1.4 相关政策制度操作性不强,市场监管存在漏洞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发包人的责任界定不够明确,对其不规范 3.3 规范各参建单位行为 操作行为缺乏法律约束条款。同时,对挂靠、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法律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督促施工单位依法办
界定条款过少,且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据此在实践中进行违
理劳动用工、社会保险手续,监督和制止施工单位的非法转包、违法分 法认定和处罚执法。此外,招投标过程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较严 包及挂靠行为。若发现这些行为时,应当立即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
重、地方和部门的审批和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告。
监理单位应严格施工单位考勤管理,每日进行检查,发现项目管理
2“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危害
2.1 工程管理失控 人员配备不达标、擅自更换、不到岗及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责令其改 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队伍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其人员均没有 正;对拒不改正的,应及时报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并 作为建
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既没有专业技术,也没有质量安全意识,他们施 工的工程存在着一定甚至是致命的缺陷,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另外,面对人情队伍,施工单位无法做到严格管理,致使施工控制很难到位,技术
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入其信用档案。
施工承包单位承接工程后,应按照投标承诺及时配备与工程相适
应的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等工程各项目标难以实现。和主要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到位。负责对整个工程的合同履约、安全、质
量、进度、造价等进行管理控制。
2.2 扰乱秩序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3.4 规范招投标管理,从源头抓起
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妨碍了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机制的发
挥,危害了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少数资质较高企业专门从事投标,中 严格执行法定的招投标程序,强化对招投标重点环节监管,实施关
标后转手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或个人,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良竞
口前移。从项目报建、登记、公告发布、资格预审、开标、评标、中标公示等
争。很多有发展潜力正规企业难以中标或者即使通过外借资质中标也 依法严格按程序流程操作,规范招投标行为,遏制围标、串标现象。对资
只能提取到微薄的管理费用,活跃在施工一线的主要是那些非法分包 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关键环节重点监控、全程录像,确保其依法操作。
和挂靠的队伍,真正形成了一种“分包队伍成骨千,正规企业靠边站”的 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招投标工作透明度,使工程建设信息贯穿于
不良局面。招投标的整个过程。信息的准确及时、公开透明,可以避免有相应资质 的合法企业到处找工程,能从源头上有效的遏制了工程领域的“挂靠、2.3 加重社会负担
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
工程项目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包工头通常是没有社会责任感,以赚钱为目的,一方面拖欠农民工工资,甚至携款远逃引发群体上访事
件,导致社会局部不稳;另一方面,不给农民工购买劳动保险,一旦他们
因工负伤,得不到及时救治,工伤赔偿和后期生活费用也均无着落,把 结束语
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扰乱工程建筑市场秩序,助长建筑
市场腐败现象,造成工程管理失控,给工程安全、质量带来隐患,也是“豆
不少家庭引向了困难的边缘,也把包袱扔给了社会。腐渣工程”源头。这种行为要坚决予以遏制,从招投标源头上规范,建立
工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改进施工企业的考核标准,引导建筑企业科学相关对策
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不规范行为危害极 发展。恢复正规企业应有功能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让所有工程建设项 大,如何打击这些现象,营造健康有序的工程建筑市场秩序,需要社会
各界人士共同努力。
目都由有相应资质的合法企业来承担,从而创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建 筑产品。
第五篇:论建设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管理费的处理方式
论建设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管理费的处理方式
发布时间: 2016-01-29 09:36:24 作者:王春军
来源: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
摘要:在建设工程领域,转包人、违法分包人通过将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赚取管理费“差价”的行为如何处理?在实践中莫衷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此问题的处理,也出现较大差异。本文以民法的公平原则为基础,以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为准则,从实践角度出发,剖析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精神,提出一种可供执行的处理方案。
一、概述
1、工程转包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第279号令发布施行)第七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本条例所称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工程转包的基本形式包括:①将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承包;②将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
2、工程分包
工程分包,一般指施工分包,是指“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的承包方将其承包的施工任务的一部分发包给另一施工单位承包”。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2004年2月3日建设部令第124号发布)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施工分包,是指建筑业企业将其所承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发包给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工程分包又包括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专业工程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对分包的法定要求在《建筑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1991年12月2日建设部令第15号发布)第九条、第十条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分包主体、对象、程序等符合规定的行为方为合法的分包行为。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的违法分包行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本条例所称违法分包,是指下列行为: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3、管理费
建设工程领域的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建开始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或交付使用为止发生的项目建设管理费用。这是广义的建设工程领域的管理费的定义,本文中所称管理费仅限定在转包与违反分包合同中。
根据《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当总承包人要求发包人同意其分包时,发包人往往要求总承包人同意由其直接与分包人结算,并约定以分包工程价款的一定比例向总承包人支付总包管理费。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总承包单位收取总包管理费后,当专业工程项目出现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总包人与分包人应共同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向发包单位支付管理费后,将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实际施工人,并向实际施工人收取高额管理费,通过赚取“管理费差价”获利。
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观点汇总
建设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对于已经收取的管理费及尚未收取的管理费如何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基于不同的价值考虑,产生了不同的裁判标准。
1、管理费全额返还给实际施工人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抗字第10号案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理由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建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收缴或者没收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非法所得,充分体现了法律对非法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否定性评价,立法目的在于规范建筑业市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进而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体到本案,十六化建公司依据无效的《设备租赁合同书》取得的105万元管理费,系违法分包所得,是典型的非法所得,无论是判归十六化建公司还是返还胡某,都没有法律依据,应当予以收缴。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根据《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上述司法解释通过对“非法转包”等无效行为取得的“非法所得”规定“可以”进行收缴,目的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时制裁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进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民事违法行为是否惩罚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及当事人违法情节而定,不能因为适用惩罚措施而导致当事人利益严重失衡。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本案实际情况,判决十六化建公司全额返还已收取的管理费。
上述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认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后,依据《解释》第四条对定,将非法转包人已经取得的管理费,认定为“非法所得”。但是对该“非法所得”最高人民法院没有采取收缴的方式,而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以公平公正原则为基础,以平衡各方利益为标准,做出了符合“个案平衡精神”的合理判决。
2、法院酌定管理费支付比例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277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中所涉及《工程施工合同》因属非法转包而无效,合同自成立时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该合同中约定腾达公司转包后可向实际施工人姚汉昭、姚汉林收取施工管理费的条款亦无效,故腾达公司根据合同中约定请求姚汉昭、姚汉林支付管理费用,不予支持。腾达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派出了工作人员参与管理和协调,原审判决酌情确定姚汉昭、姚汉林向腾达公司支付施工管理费55.6241万元,并无不当。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635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审判决鉴于教育公司对工程进行了施工管理和组织工作,依照公平原则,酌定以工程款8236363.09元为基数,参照教育公司发包小额工程按照造价2%收取管理费的实际情况,按照工程价款1.5%的比例确定管理费公平合理。
上述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确认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后,根据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认定合同中的管理费条款亦无效。但是上述案件中,违法分包人或非法转包人实际上进行了施工管理和组织工作,依据民法中的公平原则,酌定实际施工人管理费支付比例。最高人民法院并未将管理费视为工程价款的一部分,从而参照合同约定确定管理费数额,而是将管理费确定为违法分包人或非法转包人实际进行的管理和组织工作的劳务费用,从而酌定实际施工人管理费数额。
3、根据过错原则确定管理费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861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2009年12月30日《工程施工承包协议》约定:乙方(余松坚、黄泽喜)按工程实际结算总价的22%扣缴甲方(中太公司)的工程管理费、税金。如前所述,2009年12月30日《工程施工承包协议》性质为转包合同,应认定为无效,中太公司与余松坚、黄泽喜对合同无效均有过错。此笔管理费、税金的法律性质主要是转包诉争工程渔利费用,属违法所得,不宜认定为合同无效后应当据实结算的工程款;尽管此约定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但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如何分配此笔费用属审判权即自由裁量权调整范畴;
一、二审判决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决定各半分配并无不当。中太公司再审主张按照无效合同约定收取此款,法律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上述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确认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后,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上述案件中,非法转包人和实际施工人对涉案承包协议的无效均有过错,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过错责任原则,依据法院自由裁量权确定管理费数额。
4、根据合同履行情况结算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078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对管理费,从二审查明的案件事实来看,双方在有关会议纪要中明确路航公司按工程造价的5.5%比例向谢剑标收取。对此,实系路航公司为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必需的开支,属于工程价款的一部分,即使合同无效,双方亦应根据合同情况按实进行结算。因此,二审判决认定谢剑标应按工程造价的5.5%比例向路航公司支付管理费,并无不当。
上述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认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后,认定涉案管理费属于工程价款的一部分。《解释》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上述案件中,涉案合同虽然无效,但是路航公司实际履行了管理义务,该管理义务对应工程款中的一部分。涉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双方参照合同结算工程价款时,亦应当参照合同约定按实结算管理费。
5、尚未支付的管理费无需再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申字第1522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收缴当事人非法所得的前提条件为当事人已经实际取得。本案中,因当事人未实际取得分包合同中约定的10%管理费,且华隆公司未能提交对此项工程进行过管理并支付相应管理费的证据,二审法院对此处理并无不当。
三、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管理费处理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上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观点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管理费是否属于工程款?
如前文中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861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本院认为……
二、认定中太公司按结算价11%收取税金、管理费是否有法律依据”部分,明确写到“此笔管理费、税金的法律性质主要是转包诉争工程渔利费用,属违法所得,不宜认定为合同无效后应当据实结算的工程款”。即最高人民法院认定,在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包、违法分包工程,赚取管理费差价,则此种请款下合同中的约定的管理费不属于工程款,不应当适用《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结算。
而在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078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本院认为……3.3管理费”部分,明确写到“从二审查明的案件事实来看,双方在有关会议纪要中明确陆航公司按工程造价的5.5%比例向谢剑标收取。对此,实系陆航公司为履行合同所发生的必须的开支,属于工程价款的一部分,即使合同无效双方亦应根据合同履行情况据实进行结算”。即最高人民法院认定,在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实际履行了“无效合同”中约定的管理义务,并约定了合理方管理费收费标准,则可以认定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不具有通过转包、违法分包工程赚取管理费差价的主观恶意。再根据“无效合同”约定及当事人履行情况,确定此种情形下,管理费属于工程价款的一部分。根据《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可以参照合同约定工程价款结算,本案中管理费属于工程价款的一部分,当然可以根据合同履行情况据实进行结算。
通过对比上述两个案件,我们发现,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管理费是否属于工程价款的一部分,主要考虑的是,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将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若是因为自身没有资质或不具备施工能力等,将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给具有资质或具备施工能力的实际施工人,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实际严格按照“无效合同”约定履行了管理义务,且约定了合理的管理费标准,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主观上不具有赚取“管理费差价”的主观恶意,则此种情况下,可以结合当事人签订合同之初的真实意思表示及合同履行情况,将管理费认定为工程价款的一部分。
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主观上想通过转包、违法分包工程,赚取管理费差价;或者即使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履行了部分管理义务,但是管理费标准明显约定过高;或者转包人、违法分包人没有履行管理义务或仅履行很少一部分管理义务,则此时如果将管理费认定为工程价款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当事人签订合同之初的本意,也有违我国民法中的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
笔者认为,工程管理费对应的是工程管理义务,在转包、违法分包合同无效情况下,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实际履行了管理义务,则实际施工人因实际上享受了转包人、违法分包人的管理劳务,应当支付转包人、违法分包人的劳务对价。而劳务对价的标准,则可以参考合同约定、国家或地方指导标准、交易习惯等确定。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并未实际履行管理义务,其主要目的即是通过转包、违法分包工程赚取管理费差价,则因其主观上具有“通过违法行为获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实际施工人不应当履行支付管理费的义务,否则就相当于变相认可了转包人、违法分包人的违法行为。
四、转包、违法分包合同中管理费的处理方案
根据前文论述,最高人民法院在实际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在确认合同无效后管理费如何处理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裁判理念,本文以法律为基础,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精神和现实情况,提出如下处理方案:
1、严格适用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
建设工程合同作为我国《合同法》中十五种有名合同之一,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对于已经收取的管理费。建设工程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基于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即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基于无效合同已经收取的管理费,应当返还实际施工人。
第二,对于尚未收取的管理费。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合同中尚未履行的义务无需再履行。即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基于无效合同尚未收取的管理费,实际施工人无需再缴纳。
2、根据公平原则对管理费进行区分
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我国《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对于已经收取的管理费。如前所述,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后,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基于无效合同已经收取的管理费,应当返还实际施工人。但是,如果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实际履行了管理义务,则根据公平原则,实际施工人应当支付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与其实际履行管理义务对应的劳务费用,具体数额可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酌定。扣除上述劳务费用后,剩余的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已经收取的管理费应当返还实际施工人。这样既符合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又避免了实际施工人因无效合同而“超过有效合同能够获得的利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对与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实际履行管理义务对应的劳务费用,应当如何处理?将在下文中论述。
第二,对于尚未收取的管理费。如前所述,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后,实际施工人尚未支付的管理费无需再缴纳,也就不存在对管理费进行区分的问题。
3、属于“违法所得”部分的管理费的处理方法
《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第一,对于已经收取的管理费。对于“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应当理解为“实际施工人已经给付的管理费中,属于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所有”的那部分,而并非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所收取的全部管理费,否则就相当于既确认合同无效,又要求当事人履行合同内容,这与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相违背的。前文论述中的“与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实际履行管理义务应获劳务费用相对应的管理费部分”,才是“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人民法院可以“予以收缴”。剩余部分管理费,则应当返还实际施工人。
有人会提出,若法院“予以收缴”可能会导致案件结果失衡,其实并非如此。首先,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基于无效合同而应获且实际取得的部分管理费,是典型的“非法所得”,并不以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实际付出了管理性劳务而改变其“非法所得”的性质,人民法院有权予以收缴。若人民法院收缴此部分管理费,则可以达到制裁违法行为,整顿建筑行业不良风气的效果。若人民法院出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的目的,则可以将此部分管理费判归实际施工人或者违法分包人、非法转包人所有。即该部分管理费如何处置,应有人民法院综合案件实际情况行使自由裁量权,从而达到个案平衡。
第二、对于尚未收取的管理费。根据《解释》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收缴当事人非法所得的前提条件为当事人已经实际取得的管理费,对于尚未收取的管理费,因当事人没有实际取得,不属于人民法院可以收缴的范围。对这部分管理费,基于合同无效,实际施工人不需要再缴纳。
结语
人民法院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目的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依据公平公正原则,妥善解决法律纠纷。并且及时制裁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进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法院对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民事违法行为,应综合考虑案件实际情况及当事人违法情节、双方过错情况,厘清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财产关系,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