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常有人问及学习价值投资该读一些什么书
经常有人问及学习价值投资该读一些什么书,对此我觉得甚难回答。因为假如以我的“乱读”法,又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刚好这两天看到这一份原发表在Value论坛上的《投资者进阶分级阅读书单》。有意思的是这份书单将学习价值投资视为一门课程,因此进行“进阶分级”。我们自然也不必深究它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如果按照这个书单阅读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不过,遗憾的是,其中有许多书目前尚无中译本,看来只能寄厚望于未来更繁荣的出版业了。原来的这份书单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涉及作者及其作品的英文居多。更重要的是,由于译者、出版时间的不同,有时同一本书的书名也不尽相同,也不知在国内是否出版过,因此阅读不易。如今笔者一一查找资料,重新核对整理,列出这一份“修改版”,以供参考。
小学-金融投资入门级读物
彼得·林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国内有多种版本,最受普通投资者欢迎与推崇的投资经典之一。
罗杰·洛文斯坦:《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海南、中信等出版社都先后出版。被奉为投资者不可不读的投资经典,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
科克·卡赞晋(Kirk Kazanjian):《跟大师学价值投资》,目前尚无中译本。2004年现代出版社曾出版他的《多纳圈连锁经营的12个秘诀:59美分复制21亿美元》中译本。
约翰·罗斯查得:《戴维斯王朝——五十年华尔街成功投资历程》,东方出版社2005年出版。这是一个戴维斯王朝的传奇故事,它记载了伴随着华尔街的阴睛变化,美国史无前例且最为成功的投资家族之金融把戏。
格伦·阿诺德(Glen Arnold)《价值成长型投资》,目前尚无中译本。2009年经济管理出版社曾出版他的《公司财务管理(第三版)》中译本。
初中-投资交易必须了解方式及技巧
丹尼斯·让·雅克(J.Dennis Jean):《价值投资五大关键》,台湾寰宇出版社1993年出版。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确保所投资的企业是一家健全、管理完善而具有潜力的公司。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与《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样,大家很熟悉的一本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它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埃斯瓦斯·达莫达兰:《打破神话的投资十诫》,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作者告诉每一位投资者学会如何才能产生正面的策略回报,以及该如何谨慎地动用这些策略,从而成为一名乐观的投资者。
托马斯·霍华德(Thomas Howard):《价值投资手册》,目前尚无中译本。
菲利普·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价值投资的圣经之一,大家很熟悉的一本书,国内有多种版本。
高中-想正确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萨姆·沃尔顿:《美国制造》,中译本书名为《萨姆·沃尔顿自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出版。素有“商界第一传记”美誉,自出版以来,被企业界人士奉为必读圭臬。
约翰·聂夫:《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是一本自传性的投资经典,作者既讲述自己从事基金投资的半生岁月,又阐述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技巧。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价值投资的圣经,大家很熟悉的两本书,国内有多种版本。《聪明的投资者》,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2001年再版,更名为《格雷厄姆投资指南》。
约翰·特雷恩:《金融大师》,中译本书名为《金钱的主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这本书展示了九位伟大的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约翰·坦普尔曼、菲利普·费雪尔及其他人--他们的制胜策略。
大学-全面了解金融市场
杰里米·西格尔:《股史风云话投资》(第3版散户投资正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西格尔教授的另一名著,这本书对200年来的股市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股市与经济环境的关系作了精辟论断,并介绍了相应的投资策略、工具和技术。
桑顿·欧格拉芙(Thornton Oglove):《盈利的质量》,目前尚无中译本。
克里斯托弗·格莱杰(Christopher Graja)和伊丽莎白·温加尔(Elizabeth Ungar):《投资小盘股》,目前尚无中译本。
彼得·卡拉斯(Peter Krass):《投资智慧书》,目前尚无中译本。
乔尔·格林布雷特:《你能成为股市天才》,目前国内尚未有出版社出版,但《Value》杂志以内部报告的形式让读者分享。2007年中信出版社曾出版他的《股市稳赚》。
研究院-随着投资层面的上升,你将了解自己
坎贝尔,科赫和萨德勒(Campbell, Koch & Sadtler):《分裂》,目前尚无中译本。
彼得·塔诺斯(Peter Tanous):《投资大师》,目前尚无中译本。
马丁·惠特曼:《价值投资平稳途径》, 中译本书名为《攻守兼备--积极与保守的投资者》,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本书暗含的投资理念及投资方法对持有、买卖各种证券与债务凭证的进取型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都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获得投资收益与乐趣的选择。
劳伦斯·克尼厄姆:《价值投资: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出版。作者把分析重点放在基本面上,分析了两位市场大师所创立并定义的那些投资的基本要素。认为要想在投资中获胜,必须利用基本事实和有效工具,分析投资企业的投资价值。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国内有多种版本。这本书名噪一时,使作者成为一位政治思想家,同时为他在后来世界性的自由主义运动中奠定了领袖地位。
博士后1-把投资做为哲学
海泽曼(Heiserman):《起作用的是盈利》,目前尚无中译本。
帕特·多尔西:《股市真规则》(第二版),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作者在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公司基本分析和股票估值的投资方法和原则:评估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挑选值得投资的股票、规避投资陷阱„„
泰勒和斯克罗德(Taylor & Scroeder):《公司内幕》,目前尚无中译本。
霍华德·舒尔茨和扬:《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叙述了美国最著名的顶级咖啡连锁店星巴克的总裁霍华德·舒尔茨如何被星巴克吸引、收购星巴克、进行改良及拓展市场,从贫民奋斗到跨国公司总裁的经历。
埃斯瓦斯·达莫达兰:《投资哲学》,目前尚无中译本。
博士后2-发现事物本质
埃斯瓦斯·达莫达兰:《价值评估》,目前尚无中译本。
大卫·德雷曼(David Dreman):《反向投资策略:升级版》, 目前尚无中译本。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钱与球: 在不公平比赛中获胜的艺术》,目前尚无中译本。《从内线交易中获得的投资情报》,作者不详,目前尚无中译本。
霍华德·施利特:《财务骗术》,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出版。独具匠心地分析了历史上多起著名的、引发灾难巨大的诈骗案,包括已经广为人知的安然公司案件。
博士后3-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你会发现历史就是未来
玛吉·梅赫(Maggie Mahar),《牛市!1982-1999的市场繁荣历史》,目前尚无中译本。
查里斯·吉斯特:《华尔街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部华尔街自身的编年史,记述了华尔街如何从彼得·施托伊弗桑特建立的防范侵略的一条大道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出版。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其基本观念: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彼得·德鲁克:《管理大师德鲁克精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出版。为读者提供了“具有连贯性又相当全面的管理学介绍以及我所从事的管理工作的概况,从而也回答了我被一次又一次问到的问题哪本著作是最精华的著作?”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书收录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经劳伦斯?坎宁安分各个主题组织整理,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
博士后4-什么是真实?
《沃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查理·芒格致股东的信》。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有者手册》。
埃斯瓦斯·达莫达兰:《深入价值评估》,目前尚无中译本。
第二篇:当初学习编程时能有人给我这些忠告该多好
在你学习编程之前思考一下你的目标
要知道编程大多时候就是在创造,当你有最终目标感时道路会更加的清晰。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习编程”而不是更具体的学习哪种程序及如何让你的生活更好,那么你可能会发现这不过是一次令人沮丧的实践。
我有点惭愧地承认我学习计算机科学的部分动机是为了证明我聪明,及我想干“聪明人”的工作。我也喜欢思考数学和理论(《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这本书在我易受影响的年纪进入了我的脑海),编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并不足以使我坚持这么久,真正让我坚持的是我发现了编程可以将科技与我真正喜爱的东西(如音乐和文学)连接到一起。
那么,你想要写什么?网站?游戏?iPhone应用?致富的商业软件?交互艺术?你是想让老板印象深刻?或你是想自动执行一些乏味的任务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看水獭照片吗(译者注:这里应该指有更多的时间看外面的风景)?也许你只是想更具有就业竞争力,因为可以将技术流行词添加到简历,或者只为了实现你的教育需求。所有的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目标,你得确定知道哪个才是你想要的目标然后相应的去学习吧。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
编程跟其他东西一样,是一门技术。跟语言学习一样,有需要掌握的语法和词汇;跟数学一样,有解决特定类型问题的流程方法;像各种工艺和艺术创作一样,有技术、工具以及人们经年累月发展起来的最佳实践方案,专门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你可以自由的使用、修改或弃之不用。
Joel Spolsky(一个非常聪明的家伙,他的一些其他的观点我也很喜欢且频繁认同)曾论断:在有着“程序员真正思想”的人和缺乏该领域成功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的任何人之间有一条很清晰的界限。据他所言,这条界限包括指针和递归(这里和这里有为感兴趣的人提供的入门资料)。
我在学校学习过指针和递归,当我掌握了过后,大脑发生了一次愉悦的波动—这种智力快感使我想要将学习计算机科学排在第一位。但是,除了课堂练习外,其他时候用指针和递归来完成任务的次数就相对较少了。后来在一次次的帮助他人学习时,我发现大家根本不用掌握这两项技术中的任何一项就可以完成一些非常有 趣有益的项目。
想知道或怕知道自己是否“足够聪明”其实没什么意义。当然,你的任务越复杂越深奥,你需要掌握的知识水平就越高。不过这也同样适用于其它的任何领域。除非你计划完全靠编程生活,否则你可能并不需要成为一个掌握递归的天才来完成你的任务。第一次运行一般不成功,第二次第三次也可能不成功
当你第一次学习编程时,你会很快遇到这样的特殊经历:你认为已经按照所想的完成了每一件事,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却发现仍然运行不了(出现bug 了)。你完全不知道该从哪开始修复它,错误信息(如果你够幸运只有一个的话)好像在说“fuck you”。你可能就此放弃,心里想着自己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了,那么你就不适合干编程这行。我一开始就有这种感觉,尝试着用C++写一个程序然后运行它,却只得到“segmentation fault”这个麻烦。
但是这种经历对所有不同技术水平的程序员来说都太普遍了,这绝对与你的智商、技术悟性或者是否适合干编程这行没有任何关系。初学者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也会碰到这种事情。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我发现新手程序员和有经验的程序员之间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一种信念(指有经验的程序员所具有的信念):相信事情出错是因为逻辑原因并且一定能 找出来;相信bug可以修复;相信有办法实现目标。从“运行错误”到“运行正确”的过程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有耐心你通常都可以找出问题。总是有人说你做错了
括号应该另起一行;括号应该放在同一行;用tab键来缩进,但是tab很邪恶哟;你应该使用存储过程,但实际上你又不应该用它们;你应该总是对代码进行注释,但是好代码不需要注释。
基本上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总是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没有所谓单一的“正确方法”。许多程序员都非常擅长倡导他们首选或偏爱的方法,但是那并不意味着这 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如果与人们面对面争论后告诉我:我是错的,那么我也会尽力搞明白是否他们就一定是正确的,这是我早期职业生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果你在一个小组里与其他人一起编程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总是对你做的东西指指点点,有时候他们说的的确是正确的,但是总是值得去探究下看你是否真的 “做错了”。但有时候他们完全就是胡扯或只是再次引起了一场古老而没有意义的争论,那么你最好适应这样的情况然后忘掉它吧。另一方面,如果你个人喜欢这种 古老且没有意义的争论的话(比如语法狂,一直看着大家),那么不用多说,你来对了地方。总是有人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
HTML不属于真正的编程;如果不用vi的话,你就不够严肃认真;真正的程序员要懂C;真正的程序员不用Windows;有些人从来都学不会;你不应该学习编程; 你不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但是我是)。
“编程”对不同的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含义,而且现在看起来与过去也不太一样。有趣的是,大家都知道,工具、包和框架能够让初学者甚至受过训练的开发者更快更容易的做开发,但正因如此这些东西往往被贴上“不是真正的程序员”的标签。(看:“Return of the Real Programmer”)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害怕心理:“如果“任何人”敢自称他们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那么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没有意义了(译者注:也就是都不敢自称自己是真正的程序员)。但是我认为这种保守行为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使用那些让你最容易开发的工具吧。如果这意味着你的游戏是用Stencyl 或者GameMaker做的,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写的,没关系啊。如果你首次编程用的是HTML或者Excel宏,也OK啊。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就行。
当你越来越舒服的时候(没任何挑战力),你会自然的开始找出那些工具受限的不足的(而不是有帮助的)地方接而寻找功能更加强大的工具,但是大部分情况,很少有人会去看你的代码或问你用什么工具—你用这些工具实现了什么功能才是关键。忧虑所谓的“极客声誉(geek cred)”相当于慢性自杀
如前所述,我过去(尤其在学校)一度非常担心从我的穿着,我的讲话,我选择的阅读资料,甚至我的软件定制选项是不是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极客”(不是真正的极客貌似就没啥资格进入技术社区),这严重消耗了我的精力,后来我决定完全不考虑这些东西后我的技术更强了(译者注:与其花时间搞那些没意义的东西不如多学点技术,这样你的技术就会越来越强)。
你需要谨记一点:你擅长编程的能力与你到底有多适应各种极客亚文化没有一丁点关系。如果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永远都不会适应这些亚文化(而因此焦虑的 话),那就需要加倍的记住了。你为了证明自己所浪费的精力应该用来做真正有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就算你是一名无可争辩的极客,眼窝中流露中可信赖的光芒,那 么也请记住:当你评价其他人的信誉水平时,也并不意味着你认为的就一定对,一定是事实。坚持比方法更重要
我们永远不缺像学习编程的“正确”或“最佳”方法这样的文章,其实还有很多潜在的方法。你可以从一本书或通过完成互动练习或通过调试其他人所写的东西来学习概念。当然,在你第一次学习的时候有许多的语言供你选择,每种语言都有相应的宣传和倡导。关于“自学编程”流程和讲习班的一个常见的抱怨就是:一开始你会很愉快的轻松度过初级材料的学习,然后会越来越困难,这时你就会很快走上陡峭的学习曲线。你知道如何在页面上打印输出一些文本行,但是你不知道从哪开始进行一个“真正的”有用的项目。你可能感觉你只不过遵循了一些指南而没有真正的掌握,然后你可能就会指责学习资料。当你到了这一步后,大部分可用的教程和在线资源都不是那么有用了,因为他们已经让你成为一名有经验的程序员了。然后困难进一步加剧为这样一个事实—“你不清楚自己还有哪些不知道的东西”,而且试图搞清楚你下一步到底要学习什么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不管你遵循的是什么“编程”方案,冲破这堵墙的唯一方法就是持之以恒。这意味着你要持续的尝试新东西,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一步步的搞明白怎么去开发你的项目。如果你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将编程放在首位的话,最后你也非常有可能成功。
如果你坚持一点一点的铺砖,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得到一道墙,但是最终你还是会得到。这时候我先前提到的信念就派上用场了。如果你相信随着时间和耐心,你可以完成整个编程任务,那么到时候你肯定会达成所愿的。
第三篇:金融投资读书学习心得体会
精品学习文档
金融投资读书学习心得体会
在书本中,可以学会一些金融投资的知识。在市场中,要重视政府意志与政策导向的威力和重要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金融投资读书学习心得体会,你喜欢读书嘛?
一、不能盯着宏观做投资
永远注意政策层面,政策可以改变预期,放水可以在短期大大刺激市场,哪怕宏观面看不到改善的可能,但预期变了;从总量与边际角度,政策利好,代表了没有预期到的边际改善,那么5-10的反弹空间是合乎情理的,未来不可证实,但短期也不能证伪,也就是总量和边际的逻辑;
其次,《金融炼金术》以及《专业投机原理》都讲到了这层意思,政府意识和政策导向可以改变预期,甚至改变技术中期趋势,不止是中国有政策市,也不止之前是政策市,要明白政府意志与政策导向的威力和重要性;
最后,如同本次大盘节后掉头向下,这也是合情合理,不能因为担忧这个突发事件,而在节前空仓,而是在意外发生后进行应对,那么节后减仓也是必要的;
理解这层意思,算是一个进步,盯着宏观做交易,有点不接地气;
二、市场非理性的钱要远比深度研究的钱好赚得多
但在股市中,用错误的方式赚到钱,往往是悲剧的开始。
三、研究与交易的逻辑与角度不可混淆
精品学习文档
从研究角度,研究基本面、行业面,而非技术面;看哪种股票好,哪些企业业绩超预期,背后的逻辑与演绎,看哪些行业或许有机会,而不是从技术形态上去研究股票;
从交易角度,基本面的利好,只是一个刺激因素,或有的股价处罚点,注意,常规利好只是可能,也可能未必刺激股价,反而股价下跌;因为所谓的基本年利好,都是几手的消息,是不很多人预测或则掌握的信息,比如股价10元提前知道利好可能出来,那么11元出利好,主力可能拉升,也可能卖出止盈;
从交易角度,技术形态、板块热点都非常重要,同时看好20只票,那么选哪一只,就是交易的技巧,技术分析的技巧。
但研究是根本,只有基本面研究透了,交易才有底气。
第四篇:论读书:结构设计者该读什么书、如何学习
论读书:结构设计者该读什么书、如何学习
经常有人问我:“做结构设计,我该读什么书?”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每遇到具体问题才想起读书,但“亡羊补牢未晚矣”。有这份求知的渴望,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开始。书海无涯,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
一、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选书?
书籍一般分为三部分:序和前言、正文、跋或后记(有的附有“参考文献”)。
选一本书,必读的是“序”和“前言”。“序”一般请有一定知名度的前辈写,除了大致介绍正文内容外,一般会有个整体地评价,但大部分是对作者的溢美之词;“前言”或者“自序”除了介绍正文内容外,从中可以看出著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一般经典书的前言写的都比较谦逊,个别作者也很自负,这两类人的著作都可以一读,往往是前人的成果总结或者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果结尾平平的一句“本书可以作为科研、设计人员的参考书”,我建议要甄别后阅读。
书的另一部分也很重要——后记和参考文献。后记一般是记录成书的历程和某些未明确的问题,很多夹杂着作的写作心态,这部分是一定要看的,可能决定着你最终的选择。列出两页以上“参考文献”的书籍则非常有可读性(不包括仅列出规范的书),这类书的著作者偏于严谨,做到尊重前人成果的人也会尊重读者;而且查找可以参考文献来印证观点和开阔视野。
其实有个更简洁的办法,看书的版本和印刷次数。如果是三版以上或者重印超过三次的必然是经典。比如,卖出超过一千万册、孩子十分爱看的《逃家小兔》,自己就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教父》等等。
二、我所选的书
读书的目的是自我知识的更新和提升,不要为读书而读书,购得一本书来,如果从中能搞懂一两个知识点,那就是值得的!下面,我说说具体的书籍选择。
有一类书是结构设计者必须熟读——结构力学。年轻的设计者往往过于依赖结构计算程序,而对结构整体性的力学概念掌握不深,这是设计的一个误区。概念分析是对结构的定性分析(如结构体系的传力路径、结构体系的特点等),需要很强的理论基础;计算分析是定量分析(如结构的内力、配筋等)。“定量是手段、是过程,定性是目的,定性指导定量”,只有是二者相结合才可以很好的完成结构设计。设计者要持续全面发展,离不开厚重的力学基础,掌握基本的结构力学概念,有助于工程师快速、准确的判断结构体系的不利位臵;有助于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个好的结构方案,可以节约投资、最大的利用材料和空间,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合理的结构布臵,可以简化很多不必要的调整反复。看这类书未必是“清华、同济”的版本,自己最熟悉的即可。如果深入钻研,更能体会到材料力学、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又无处不在。为了开阔眼界,我推荐三本书:《概念结构力学》(黄达海)、《趣味结构力学》(单建)、《结构概念和体系(第二版)》(林同炎),可作为课本的补充。
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应用,参考书籍浩如烟海,我还是首推大家上学用的课本,毕竟浸染了一两年,熟悉就便于掌握;其次为各《规范》;额外我也推荐几本书作为答疑和拓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算例》、《钢筋混凝 土构件设计原理及算例》(陈岱林)、《混凝土结构设计(第12 版)》(A〃H〃尼尔逊)、《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2 版)》。抗震设计是结构工程师必备的知识,其实还是一个结构选型和结构布臵的问题。学校里的课本除了接触过“包世华、方鄂化”著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觉得不错外,其它则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我推荐几本书为:、《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郁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算例》、《建筑抗震设计手算与构造》(卢存恕、常伏德)。结构设计者一般土力学知识都比较薄弱(自己的体会),地基基础方面的知识自己掌握的不多,可以看看“高大钊”先生写的《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疑难问题答疑笔记整理之一
(二)》。
再介绍两本不建议基础稍差的人看的书,容易误入歧途。其一是《品味钢筋混凝土——设计常遇的混凝土结构机制机理分析》(周献祥),这本二百余页的书,翻开书的前言部分你就会发现作者的与众不同,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作者另一本《结构设计笔记》,大部分讨论问题与此相仿,但某些观点过于哲学,很难让人把精力集中到技术理论上)。其二是《工程结构常见弊病与防治》(张荣山),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些设计经验;或者简化了理论模型,并付诸实践而取得了成功。二者共同点是跳出规范的限制,对现行规范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疑问,把结构实践升华为理论。
最另类的一本书——《结构理论与工程实践》(OKOK),是二十年不遇并且不可复得的一本好书。大部分观点来源为从事一线工作的设计者,有具体技术问题讨论,也有对规范、书籍的理解,最难得的是汇集了很多质疑和反思的声音,其成就不在解决问题而在于提出了问题。书籍介绍了好多,但并不是读愈多愈好,关键是读的过程中有所“得”。如果读过一本书,认为其“字字珠玑、句句精辟”,那真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过程!通读一本书后,一定要有疑问,才能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这就引出下一个话题……
三、如何读书和学习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有这么一句话: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现行的规范对于设计要求的很具体、软件也非常智能化,但还是有些设计者不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或者完成地较差,给工程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现象往往不是个人智力、工作态度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高效地学习和设计方法造成的。信息时代,海量的电子书流传于网络,方便众人的同时也造就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新生代设计者。“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人拥有很多书,也大致看过很多书,但确没有一本书真正去深入学习过,我大概属于此类吧!读书和学习要做到如下几个关键点:悦读、读博和读薄、善问、会用、升华和创新。
1.悦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读书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乐趣和牵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读博和读薄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集腋成裘、深入扩展、持之以恒。读书一定要做笔记,摘抄和提炼重要观点、索引关联依据或疑问、联系实际记录自己的体会。读博是有目的的拓展,而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针对具体问题要善于发散思考,搜索不同论著中相关的观点。比如:针对框架结构中出现的“强梁弱柱”现象,有的研究楼板参与、有的偏于填充墙刚度提高、有的侧重于几个增大系数的影响,具体可以参看清华、重庆、和华南理工等高校理论研究成果。以此为例,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要自我束缚,要在不断的扩展中打开视野、辩证分析、融会贯通、吸收理解。
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要善于梳理、左右联系、要去粗存精、弃形取神,形成一个脉络清晰、有主有次的知识网。“加法是基础,减法是提升;加减加减,螺旋上升”。善于总结,落地生根,把别人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化他为己,这样的知识才是牢固的。一本书读过,提炼出关键知识点,再把其融入到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是很难的一件事,但就是在艰难的阅读过程中,一个设计者的知识体系才真正得到完善和提高。3.善问
很多西方人设想的逻辑猜想都由中国人证明了,但为什么我们有没有提出过吸引世界眼球的科学设想呢?新中国出现过伟大的发明家吗?没有!是我们的儒家中庸之道和土洋结合的教育制度联手泯灭了大部分人的创造力,根源就在于在学习过程中不允许对前人的观点有所怀疑。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中最大的问题!读书的过程中,要多打几个问号。有了疑问是好事,知惑才有解惑,解惑才能无惑。学习中不宜目空一切,盲目怀疑前人的成果,一定要有源有据;亦不要矫枉过正,陷入到对前人的崇拜、自我否定中去,“有了帮派,自落了槽臼”,有时真理并不掌握在大人物手中!工程设计行业中,“专家放个屁都是香的”,这真的不是一句笑话!问老师、前辈,问书籍、论著,更有问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这里的所谓的“善问”,不是依赖,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后的深入思考。问的目的是解决疑惑,善问是抓住核心问题,层层深入、溯本至源,才能豁然开朗,在一片更广阔的空间里前进。4.会用
结构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是“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说个轻松的,掰手腕是最简单的体育运动了,总赢的都是会“耍手腕”的人。这里有个力学技巧,要先扣手腕,后用臂力。如果不扣腕,则力臂长度为肘至手心;扣手腕之后,力臂长度为肘至手腕,别小看这三五厘米的差距,输赢就在手腕转动之间。要善于运用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顶层的大跨构件、长悬臂构件,常见形式采用桁架、网架、预应力,还可以借鉴桥梁中的斜拉结构,充分利用吊索的抗拉和桅杆的抗压性能,可以极大的减小构件根部的弯矩和剪力,合理分布力流。工程中的构件扭转设计一般是不受重视的,大部分仅靠一些构造措施来抵抗扭转。如果单纯的从书本理解“纯扭转和协调扭转”是很费解的,扭转构件何处应最不利,为什么刚度布臵于外围更起作用?带雨篷的边梁、抗风桁架、曲梁、与次梁连接的框架梁,都是受扭构件。前两者是纯扭转、后两者是协调扭转。还有更简单的例子,把一个建筑物简化为悬臂杆,在水平作用下,因为质量分布不均、体型、和体系刚度布臵的原因,构件是受扭的,让有限的材料发挥作用,需要加强周边构件的刚度、尽量减少刚心和质心的距离。这样可以由书本到实际结构,由构件设计更深刻体会理解概念。
5.升华和创新
先说个引子,如何看待设计规范?一般情况下,“规范”是力学概念在工程
上的应用手册、是对具体工程实现的指导性意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必然有一定的包络性、保守性和滞后性,科学实践和相对成熟的经验才可能升华为规范条文,它永远是反应大多数结构的基本规律,也永远落后于现实的工程实践的。“结构工程师应该不断探求应用自然法则,而不是盲从于现行规范”。所以,结构工程师应该把规范看成一种指南,在充分理解其确切含义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于条文框框,而应掌握条文的实质内涵,并在实际工程中做出正确地判断与选择。
厄拉多塞内斯说:“懂得多的不是天才,从已知能推出未知的才是天才”。创新要充分尊重前人的成果,不能违反基本的客观规律,要在求实的基础上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读书学习既要钻进去,洞察事物的本质;还要走出来,发现新天地。不能至于记诵和模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破了,才会有神来之笔。会读书的人把书中的破绽揭示出来,发现其中的不足而加以改进和提升,即所谓的“升华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单建〃趣味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I——基本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陈建华、于明〃关于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一些思考[J]〃哈尔滨:低温建筑技术,2010(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