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委关于贯彻《“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2 02:4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教委关于贯彻《“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教委关于贯彻《“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贵州省教委关于贯彻《“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教育委员会文件

黔教通(1997)195号

贵州省教委关于贯彻《“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实 施 意 见

各地(州、市)教育局(教委):

为全面贯彻《教育法》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按照国家教委教备(1997)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九五”期间全省普通小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实验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必须充分认识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中小学课程实验教学建设和学生技能操作训练的教育,在现代化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是培养面向21世纪建设人才的奠基工程,《纲要》强调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按照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及实验教学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的饿基本要求。加强各类实验和实际操作训练工作,有利于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将有助于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学校的实验室,应该成为农村的科技实验站。帮助农民进行土壤检测,化肥鉴定,推广科学种植,破除迷信,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城乡中初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尽快培养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职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各地要在建设各类职业学校和培养中心的同时,大力推进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劳动技术大军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各类中小学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和技能操作训练,采用现代化手段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实习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小学参加教学实验,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需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中小学实验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实验室工作的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即占全国总人口的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紧密配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强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使配置的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我省属全国经济发展程度较差地区,即第三片区的省区之一,按国家教委对第三片区在2000

年要有85%的县(市、区)成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的比例要求,“九五”期间,我省应有70个左右的县成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各县的中小学实现实验教学普及。

2000年前全省41个“普九”县必须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非“普九”县先普及小学实验教学,再逐步普及中学实验教学。

各地应把实验教学普及工作作为“普九”验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普九”已验收完,但实验教学未普及的县要“补课”,在“普九”复查中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实现“普实”。

2、实现实验教学普及县仅仅是理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各地在开展中小学实验普及县工作的同时,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快音、体、美、劳教学器材、设备、设施的配置,并加强管理、使用、积极开展教学训练工作。

3、有条件的学校,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电教器材设备,逐步实现中小学仪器设备的全面配置和各科教学训练的全面实施。

根据我省省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各地要全面规划。对于上述学校的语言实验室、电教器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即对经济基础较差,办学条件不足的地方,仍可按农村初中实验中心的建设管理模式,在各级政府和教委的组织协调下,按学区或中心校服务方式,在一所学校中独立设立语音或电教、计算机、劳技实验室,除了为本校服务外,还要为周围的中小学教学和教师培训提供服务,并争取开放,为社会服务。因此,在建立实验教学中心校的地方,要加强校际联系与合作,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协调服务,发挥效益,提高质量,暂不要求校校都有、校校完善。待财力、师资和技术力量具备时再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独立开展实验教育。这样可大大的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也有利于现代化设备的及时更新。

4、各地要重视中小学德育及文科教学设备的配备,由省参照国家教委配备目录,制定省的配备标准。各类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幻灯机、投影仪、录放像机等仪器设备,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语文、历史课等文科教学服务。

(二)实验室工作基本要求:

1、做好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省教委将根据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意见》中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贵州省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办法》、《贵州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达标标准、要求及验收检查办法》。各县(市、区)要按标准要求逐校验收,合格后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省教委组织力量,严格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主要有:实验用房、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实验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等。

2、加强实验操作考核、考试,巩固各校的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

量。2000年省教委将严格按照国家教委教学大纲或省教委教学计划进行考核、考试,即对高中实行理、化、生实验操作会考;对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及艺体训练、劳技操作、微机训练进行考核等。

3、建设好普通高中实验室。高级中学实验室建设按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教基[95]13号文),确定实验室、体育设备配备标准,以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实习教学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除了现场实习(工厂、农场等)条件外,职业学校的实验室,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保证基本文化课中实验课和实习训练设施的条件下,加快专业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各地要充分利用县一级职教中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按标准化的要求建设中师实验室。为保证培养小学教师的质量,中师实验室要按国家教委1996年颁发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方案》全面进行配

备,到2000年各校均要达到配备标准。

6、职业学校及中等师范学校的实验教学普及工作,按所在地划入县的实验教学普及工作范围。

三、依靠各级政府、搞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把普及实验教学和各类实验室工作纳入到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的改革中去,纳入“普九”规划中去。紧密配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争取在2000年以前完成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各项目标。

1、确定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

省、地(州、市)、县教委(教育局)、学校都要确定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主管机构,明确职能。省教委由条件装备处为主管机构,设备中心协助,具体由计财等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制定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实施及验收工作;

(2)制定各类学校实验用房、设施、仪器设备配备方案及规范,并加强指导;

(3)提出各类中小学实验室具体配备标准,组织有关人员的培训达标工作;

(4)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5)负责组织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业务督导与检查,评估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

(6)负责组织中小学教学实习、训练、仪器设备、体育、艺术、卫生器材、电教器材、图书等物资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指导各类中小学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2、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

在教育经费投入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多方筹措,加强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努力保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各类实验(训

练)室建设及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的基本经费投入。

(1)在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体制中,发展多种形式办学,拓宽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普及投资渠道;

(2)各级教育事业费及征收的教育费附加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装备建设。其中教学仪器购置费一般不低于各级教育事业费的2%,并逐年有所增加;

(3)“普九专款”、“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经费和世行贷款项目经费都要保证学校实验室和各类基地的建设。其中用于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及实验教师培训费的比例不低于10%;

(4)职教、师范专款中,用于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和实验教师培训费的比例不低于10%;

(5)各地学校每年要从勤工俭学收入中自筹一部分经费,增加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6)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自愿投资助学和办学的经费中,拿出25%用于实验室建设和奖励优秀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3、要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保证优质廉价的教学仪器设备供应渠道。

在教学仪器的采购供应工作中要继续执行教备字(88)5号文件,发挥市场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重复购置,坚决抵制销售环节中的不正之风,防止伪劣产品进入中小学,并强化教学仪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建立对低劣产品的举报制度。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作保证。为使中小学各科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更好的掌握中小学各科实验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维修技术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成立省、地、县三级培训网络,对在职人员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岗位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由省统一指定颁发上岗合格证,持证上岗。为确保培训质量,专门设立贵州省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技术培训中心、中心设在贵州省教育学院,在省教委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培训工作。各地(州、市)、县要明确自己的培训机构。省主要培训高中各类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初中小学实验骨干;地(州、市)培训初中各科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县培训小学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关于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办法及要求,将制定实施细则。

5、督导与检查。

各地要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的督导与各类实验室投资效益的财务审计核查工作。各级督导部门在“普九”验收中要把“普九”和“普实”结合起来,按条件装备部门制定的标准,全面督导检查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的内容,并以此作为“普九”的必备条件和合格学校的条件之一,以保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目标健康发展。具体评估验收,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贵州省教育委员会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一日

第二篇:《陕西省教育厅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贯彻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根据〘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现就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文件精神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结合贯彻落实我省〘实施意见〙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的要求,充分认识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将中小学书法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高度,结合当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实施方案,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臵等方面作出规划和妥善安排。

三、从2011年秋季开始,全省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确定当地一批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方和有条件开设书

法课的学校,先行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试点,有计划地建立若干“示范校”、“示范班”,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2012年,在重点落实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书法课的基础上,将中小学书法教育要逐步覆盖到基础教育所有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2013年,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行评估检查,真正做到中小学书法教育“进教材、进课表、进课堂、进活动”。

四、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建设规划,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要根据需要,聘请当地书法家协会等文化艺术团体、以及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书法专业人员按照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学生的书法学习。还要抓好全体教师的书法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对于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在职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后,可转岗从事书法教学或兼职承担书法教学辅导工作。

五、各级教研部门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范围,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结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中小学书法的教育、教学方式,安排教研人员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研发与实施中小学

书法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教材,指导中小学校做好中小学书法教育与语文、写字、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结合,推进课程改革,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

六、加强县级中小学书法课程与教学的科学研究,确定开设书法课程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建立县级中小学书法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中小学书法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县级教研室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中小学书法教研员,逐步健全教研网络,积极组织中小学书法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探索新课程环境下的书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书法教学质量。

七、市、县教研部门要对辖区内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式实施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积极性。监控与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书法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终期评价可采用水平达标测试的方式。监控与评价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结果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不允许对学生的考查成绩排队。

八、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把中小学书法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制定书法教育的督导、检查、评估方案,开展经常性抽查、巡查和专项督查活动。

九、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书法教育的各项要求。

1.课时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做好书法课的开设和教学工作,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有效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四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臵与书法教育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要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2.教学原则。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从书法教学实际出发,实行短课时、高频率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安排中小学书法教育,可通过长短课结合,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教学活动。

3.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4.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5.考查方式的要求。

一、二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不采用书面测查方式,可按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交流进行评价。三至九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查可采用水平达标的方式。

第三篇:关于贯彻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

全面禁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粤卫〔2009〕91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省卫生厅直属各单位,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广州军区驻粤部队卫生部门,省武警总队后勤部各直属卫生单位:

为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卫妇社发〔2009〕48号),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的和意义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编号为F17.2,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一致通过《公约》,成为医药卫生领域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条约。2006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2007年7月,《公约》第二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防止接触烟草烟雾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按照《准则》要求,自2011年1月起,我国应当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1

实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止吸烟,对于促进我省室内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具有示范作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维护和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挽救生命的场所和部门,理应为社会提供健康的环境。根据调查,全省15岁以上人群中有近1580万人吸烟,占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约21%,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达5.2万余人。据2008年抽样调查,我省城市医生吸烟率为12.2%,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0.9%。医务人员吸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卫生工作者在控烟活动中的社会责任,影响医疗卫生人员的形象,甚至对社会的禁烟工作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实施《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意义重大。

二、目标

(一)到2010年底:

1.建立健全省、市、县(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驻粤部队医疗机构和团以上部队卫生机构控烟工作网络。

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县(团)级以上控烟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80%以上。

3.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二级以上医院、所有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慢性病防治站(中心)、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均实现全面禁烟,建成无烟单位。

(二)到2011年底,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均要全面禁

烟,建成无烟单位。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1.成立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全面禁烟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及驻我省军队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全面禁烟工作的重要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是我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公约》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就医环境的措施之一。2010年3月前,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各单位要成立履行《公约》及全面禁烟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第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切实加强禁烟工作的组织领导。

2.各地要建立控烟专业队伍。到2010年底前,县(团)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控烟工作网络及专业队伍。省健康教育所、省控制吸烟协会负责全省卫生系统控烟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综合办公室负责本部门禁烟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禁烟管理责任部门。

3.制定实行全面禁烟的工作规划。各地要结合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并落实控烟履约工作主管部门及其工作职责。研究制定当地控烟履约工作规划,制定辖区内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烟的实施计划。

4.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军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各单位禁烟检查考核工作。各市区域内、省直及企业所属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医学院校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及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禁烟工作,依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

5.各级爱卫办和卫生监督所要依照《广东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对辖区内医院开展禁烟工作监督执法检查,对违反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依法予以通报并处罚。

(二)强化措施,全面加强控烟工作力度。

1.大力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军地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卫生部和全国爱卫办联合印发的《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开展禁烟工作,军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评优指标。

2.保障禁烟工作经费。各地要将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烟纳入工作计划,给予经费支持。结合实际,给予积极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专项经费,并开展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无烟环境监测。

3.加强控烟工作制度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卫生城市(镇)、健康城市(社区)以及部队文明卫生军营建设,加强控烟宣传和制度建设。要将工作人员戒烟、不在工

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劝阻吸烟和提供戒烟服务等指标纳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规定,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努力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目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并将其纳入病历考核标准,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禁止使用卷烟接待宾客,要为吸烟工作人员提供戒烟帮助。

(三)广泛动员,努力营造良好控烟氛围。

军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日常控烟工作同时,要结合世界无烟日等重大活动积极宣传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烟的重要意义。要动员并正确引导广大媒体积极宣传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烟,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活动,带动其他行业主动参与控烟,自觉远离烟草。同时,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推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工作的落实。

要加强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各地控制吸烟协会和其他社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国内国际控烟资源,推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工作。

四、督导检查

军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工作情况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医疗卫生机构禁烟工作进展情况,推动

各项禁烟措施有效执行。2010年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所属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禁烟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不达标的地区和机构予以通报批评。

省领导小组负责适时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禁烟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工作,通报督导结果,对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同时,每年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禁烟工作进行抽查暗访,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实施意见,组织督导评估,及时总结做法与经验,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各项禁烟工作发展。

附件:1.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卫妇社发〔2009〕48号)

3.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

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武警广东总队后勤部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十日

第四篇:北京市贯彻《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北京市贯彻〈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

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办,市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总公司和高等院校党委:

《北京市贯彻〈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2009年12月30日

(此件发至县团级)

北京市贯彻《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

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结合北京市实际,现就全市2009—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章为重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首都科学发展,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能力,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全市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

1、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增强党员服务首都科学发展的能力。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着力提高党员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自觉学习的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模范。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努力提升党员参与首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2、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统筹协调。把集中培训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把党员享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与履行学习的义务落到实处。

3、坚持分类施教与按需施教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关的原则科学分类,合理分层,认真把握不同类别、不同群体的党员需求,因材施教,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党员参与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

4、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辩证统一。在坚持和完善传统培训方式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大规模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创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培训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加强法律法规、党风党纪、廉洁自律和形势任务教育,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

4、业务知识与技术技能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特点,结合岗位履职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

五、培训时间

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农村、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党员每年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的党员每年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培训学时计入干部教育培训学时。

对因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难以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的党员,应灵活把握。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除认真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党员集体教育活动,保障党员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

六、培训方式

1、开展集中轮训。结合党员实际,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培训方式。推广菜单式选学等模式,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组织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做出解答,使党员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

3、开设党员“流动课堂”。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

4、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党员实际和工作需要,确定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开展学习培训和实践活动。

5、组织党员自学。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各基层党委每年研究提出指导性读书目录,内容包括中央和市委文件精神、上级和本级党组织工作要求、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应知应会的知识等,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认真搞好自学。

七、重点工程

1、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着眼于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中坚作用,对全市基层党支部书记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特别是切实抓好农村、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实施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主要通过市级示范培训、区县级普遍培训,组织党支部书记到区县级及以上党校和有关机构培训等方式进行。对新任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

2、新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抓好新党员教育培训。通过集中轮训、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组织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新党员培训工作,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3、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培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切实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的培训。采取在区县级及以上党校集中轮训、到先进村实践培训、请优秀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等方式,组织大学生“村官”党员在上岗前培训一次,签约期内每年至少培训一次。

4、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增强服务首都科学发展的本领,切实加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将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纳入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外来农民工职业技能特别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城镇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

八、保障机制

1、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完善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党员电教播放网点功能,丰富服务内容,使之成为农村、城市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突出党校党的理论培训特色,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开展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的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分批建立市、区(县)两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2、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建设。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市、区(县)两级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和大中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科技专家、技术骨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3、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可组织编写制作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少而精的党员教育培训辅导材料。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倡导创建农村、社区“党员书屋”。

4、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培训现代信息手段。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党政机关、进街道社区、进企业和高等学校。坚持重在使用,努力拓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的领域、对象、内容、手段、功能,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北京电视台、《北京党建》数字电视多媒体平台和区县电视台开办党员教育栏目。本单位建有网站的,党组织要在局域网络上设立党员教育培训栏目。逐步建立网上党校,开办网络培训班。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积极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党员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对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要结合实际,采取自主开发、委托开发等形式,充实党员教育培训课件资源库。

5、妥善解决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党委(党组)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级财政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要从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足额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渠道合理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安排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市管党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党员教育培训教学资源开发,择优资助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项目等。

九、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联系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和党校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职能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基层党委可从实际出发,配备专兼职组织员,负责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2、落实责任。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负责分类指导、组织实施本地区、本系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农村、城市社区党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分别由其所在地乡镇党委、街道工委和学校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其他各类党员的教育培训,均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3、督促检查。要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检查,研究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检查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对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各地区、各系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检查结果纳入全市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组织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本系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承担党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单位要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和学籍档案制度,如实记录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并及时向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

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工作计划。

附:

1、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新党员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3、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4、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附1:

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 基层党支部书记。

二、培训目标

通过实施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和素质,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三、培训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风党纪、廉洁自律教育。

3、形势任务教育。明确首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式和任务,统一思想、把握大局、开拓创新。

4、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四、培训时间

基层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

五、培训方式

1、集中轮训。通过集中办班、专家授课、领导讲课、专题研讨、主题论坛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2、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革命老区、党建工作先进地区、改革发展前沿地区,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汲取先进经验、推动工作创新。

3、境外培训。适应首都发展定位,探索选派基层党支部书记赴境外学习考察的培训方式,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组织实施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基层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统筹安排,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班次,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保障培训经费,落实培训要求。由市委组织部分别会同市直机关工委、市委教工委、市委农工委、市委社会工委、市国资委党委举办机关、高校、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市级示范培训班;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负责组织安排好其他党支部书记的培训。

附2:

新党员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 新发展的预备党员。

二、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新党员培训工程,加强思想入党教育,提高新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三、培训内容

1、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3、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围绕新党员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个人成长、成才和事业发展,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引导。

四、培训时间 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参加新党员培训的学时可计入党员集中培训学时。

五、培训方式

1、集中轮训。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辅导、座谈研讨等方式,深化新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确定特色鲜明的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搭建加强党性锻炼的平台。

3、党课教育。围绕新党员普遍关注的问题,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专家讲党课,为新党员答疑解惑,进行思想交流互动。

4、开展电化教育和网络教育。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手段,拓展新党员自主学习空间。

六、组织实施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做好党员日常培训工作同时,抓好新党员集中培训,保障培训经费,落实培训要求。党支部负责做好新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将新党员参加集中培训情况作为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重要依据。新党员培训工程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附3:

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

全市大学生“村官”中的党员。

二、培训目标

着眼于造就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不断加深大学生“村官”党员对农村工作的感情,提高他们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他们开展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三、培训内容

1、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坚定信念,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加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现代农业、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自主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四、培训时间

大学生“村官”党员任职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签约期内每年要至少培训一次,时间一般均不少于40学时。

五、培训方式

1、集中轮训。通过集中办班、专家授课、专题研讨等方式,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2、实践锻炼。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帮助大学生“村官”党员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鼓励大学生“村官”党员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

3、结对帮带。安排乡镇干部或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党员结对子,进行联系帮带,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帮助提高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

4、搭建交流平台。依托互联网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立大学生“村官”党员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党员巡回报告、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广宣传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和创业经验,为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创造条件。

六、组织实施

大学生“村官”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保障培训经费,落实培训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负责举办全市大学生“村官”党员示范培训班;各区县委组织部负责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重点培训和专题培训;各乡镇党委负责大学生“村官”党员普遍培训。

附4:

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

农村党员和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城镇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

二、培训目标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努力使党员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增强服务首都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

在开展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党员群体,重点进行职业技能、实用技术、专业知识、创业就业技能等方面培训。

四、组织实施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保障培训经费,落实培训要求。加强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将不同群体党员的培训分别纳入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外来农民工职业技能特别培训计划、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及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就业培训等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中,抓实抓好。

第五篇: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2013年10月】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教师[2013]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

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

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3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做好监管评估。教育部审核各省规划方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工作。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中小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

教育部

2013年10月25日

下载贵州省教委关于贯彻《“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教委关于贯彻《“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