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摘要)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摘要)
一、场址适宜,分布合理
1、远离居民区、工业区:1000米以上(牛500米),3000米内无污染源,交通便利,且主要分路2000米以上,便于防疫。
2、电力保证:通风良好、气候适宜、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3、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畜与病畜分开,种畜与商品畜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1、圈舍达标,密度合理。
2、有畜栏(笼)、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降温、采暖设施设备。
3、大门有消毒池,进生产区有消毒室,有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及防检设备。
4、有排污、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畜禽规模(示范场标准)
1、生猪:①标准化最低要求年出栏1000头左右(母猪60头、育肥猪400头)
②示范场母猪500头,年出栏1万头以上。
2、奶牛:存栏300头以上或存栏800头小区
3、蛋鸡:笼位2万只以上。
4、肉鸡:单栋5000只,年出栏15万只以上。
5、肉牛:年出栏育肥牛1000头或能繁母牛100头以上。
6、肉羊:年出栏肉羊1000只或能繁母羊250只以上。
四、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1、养殖场生产管理、防疫消毒、档案管理等制度健全,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合理。
2、养殖档案齐全,填写规范,记录完整,保存完好。
3、推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模式。
4、畜禽出售、出栏存检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五、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1、污水、粪便集中处理,符合GB18596规定。
2、粪污无害化处理采用沼气,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模式。
六、证照齐全,积极申报
1、养殖场有动物防疫合格证,养殖代码证。
2、办理营业执照。
3、用地符合规划,手续齐全。
第二篇: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1.选址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自然环境良好,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水源充足,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直通到场;周边环境符合防疫和环保要求。坚持规模经营、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办理合法用地手续。
2.布局
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区之间界限分明,符合防疫和防火要求。
2.1
生活管理区
主要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并设有隔离设施。
2.2
辅助生产区
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青贮窖、草料库等设施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并临近生产区。
2.3
生产区
主要包括牛舍等生产性建筑。设在场区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各牛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等设施设备。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不得交叉混用或者回流。
2.4
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
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一定间距。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设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2.5
其他
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
3.牛舍建设
3.1牛舍
可采用封闭式有窗牛舍,应满足隔热、保温、通风和采光的要求。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坚固。牛舍总建筑面积按照每头存栏牛6~8㎡计算。单列式牛舍跨度大于5.1
m;双列式牛舍跨度大于10.0
m。
3.2
墙壁
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
3.3
屋顶
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3.4
地面
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便于清洗消毒,配置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3.5
牛床
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应向粪沟有一定坡度,可采用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或木质垫板。
3.6牛栏
分为散放式牛栏和拴系式牛栏两种。
3.7运动场
与牛舍等长,按6-8㎡/头设计,地面用立砖或三合土铺成,中间向两边倾斜,三面设排水沟,向清粪通道一侧倾斜。运动场周围设围栏。运动场内设水槽。
4.青贮窖
青贮窖(含平贮)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要求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青贮饲料的储备量按每头牛10kg/天计算,总贮量应当满足牛场全年需要量。
5.草料库
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设计,应分饲料库和干草棚,总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6.其他配套设施
6.1
供电
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宜自备发电机组。
6.2
道路
与场外运输连接的主干道要连通;通往畜舍、干草棚、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等运输支干道宽度不低于3米。运输饲料的道路与粪污道路分开。
6.3
用水
牛场内有足够的生产和饮用水。
6.4
排水
场内雨水采用明沟排放,污水采用暗沟排放和三级沉淀系统。
6.5
消防设施
牛场建筑物防火等级按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级三级设计。
6.6
兽医室
配备诊疗、消毒等必要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日常诊疗和消毒等工作需要。
6.7牛粪堆放和处理设施
粪便的贮存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牛粪的堆放和处理位置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并进行防雨、防渗处理。
6.8
其他
养殖场周边、场内道路两旁有绿化措施。
7.机械配备
根据牛场实际需要,自行配备必要的草料粉碎机、取料机、TMR饲料制备机、兽医诊疗、饮水、清粪等设备。
8.粪污处理
牛场粪污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采用干清粪工艺,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粪便要日产日清,并将收集的粪便及时运送到贮存或处理场所。粪便处理以生物发酵和堆肥为宜。
第三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附件4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同时兼顾南方与北方、丘陵山区与平原的条件差别,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第四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附件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永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绘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 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 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善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共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善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善化环境标准。
第五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永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绘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善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共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善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 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
水
均
污排染放物浓、恶臭气体的分最别高规允定许了日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善化环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