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重启,多方利益展开角逐

时间:2019-05-12 20: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重启,多方利益展开角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重启,多方利益展开角逐》。

第一篇: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重启,多方利益展开角逐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重启多方利益展开角逐

2011版电网主辅分离方案获批,意味着沉寂多年的电力改革重启。不过,最新主辅分离方案依然是多方利益角逐的结果,一场数年前未能一鼓作气的改革,未来可能更加扑朔迷离。

多方角逐

上周,一则电网主辅分离方案获批国务院的消息,打破了电力体制改革漫长的沉寂。南方周末记者获悉,新方案有望在全国“两会”后公布。

主辅分离改革源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当年电改方案,厂网分开后,要先行主辅分离,切断电网内部关联交易的输送渠道,核算电网真实成本,然后再考虑是否走向输配分离、售配分开,并最终形成市场化的电价机制。

按照最新2011版方案,主辅分离要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剥离火电施工、修造、规划设计和送变电施工等四类竞争性企业,交给国资委与四家辅业集团重组。

此前,有报道称,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其重组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国资委对此拒绝臵评。

据了解,本次主辅分离的范围,主要涉及省级电网企业所属的辅业资产,依照同一网省的辅业单位成建制的进入同一电力建设集团的原则。地市及下一级的辅业单位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如各地常见的电力宾馆、医院、学校等,也将继续推行主辅分离、主多分离,交给地方管理。

国家能源局内部人士曾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原国家能源局局长

张国宝曾提议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重组各省设计院,并划其一二给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改变“做设备的不管设计,会设计的不管设备”的局面。

这一提议在方案讨论阶段险些夭折。当时,张国宝甚至以不签字为“要挟”,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以下称电改小组)才同意划拨。

不过,国家电网内部人士证实,省级电力设计院不会划归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该人士还透露,2009年由中国电力科学院(以下简称电科院)出面收购的电力设备企业许继集团,在电科院“过渡了几个月”后,已经转至国网,且不受分离方案影响。

电力科研机构的去留,其实早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之际,就留有“电网企业可以拥有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的余地。此次主辅分离方案,对此并无变化。“电科院是直接服务于电网安全运行的,属于电网主业。”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粒子解释说。

依据2007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方案,设计院和送变电企业都应作为辅业剥离,但此举遭到国网公司的反对。新方案中,送变电企业仍可能作为主业保留。

一波三折

即将破壳而出的主辅分离方案,身世坎坷。

2004年底,第一版主辅分离方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上报决策层。由于担心被分离出去,当时全国几十家电力建设企业的负责人集体在天津开会,还联名上书,称主辅分离会耽误电力建设。加之“电荒”袭来,方案随之搁臵。“电荒”过后,2007年底,《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再度酝酿出台。不

料,2008年初肆虐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又让出台在即的方案横生变数。

此前媒体公开报道称,国网公司曾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报告,坚称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都不能作为辅业分离,否则电网安全无法保障。“2008年的冰灾,对电网主业和辅业的界定有影响。”一位曾直接参与电改的权威人士认为,其实跟电网建设相关的产业放在电网内,更有利于电网安全,但拿电荒说事,“纯属托词”。

“其实电力大发展时,业务量饱和,分离辅业比较容易,”上述人士叹息道,“改革的时机没有把握住,一直耽误到现在。”

2008到2009的两年间,改革更趋平淡。多位自2000年初就为电改撰文、激辩的学者,再也提不起兴致,表示“很少关注电改,还是几年前那些看法”。

事实上,为了推进改革,2009年电改小组又成立了主辅分离的改革专项工作小组。是年9月3日,电改小组通过了国资委牵头制定的方案。11月,方案上报国务院。2011年初,历时六年、波折两次的分离方案,终获国务院批准,并明确由国资委负责组织实施。

至于为何又再提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国资委、电监会,均未获明确答复。

仍在路上

2010年1月,《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曾刊登了一篇《瞩目2010电改》的文章。有趣的是,这篇署名为本刊编辑部的报道,三方访谈的嘉宾以A、B、C的称谓隐身出现。

文章的编者按中,提示访谈嘉宾为“相关机构负责人”。

B嘉宾在回应A嘉宾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停滞状态是否要延续时

说,“5号文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讲得很清楚,但没有规定时间表,2007年国务院转发电改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俗称“19号文件”),则规定了时间表。

B嘉宾提到,“十一五”第一阶段,主要是处理上个五年未完的基础工作,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包括主辅分离。除了“主辅分离遇到一些新情况步伐放慢以外,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而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多项重要课题已完成,并将逐步作为方案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从未停滞。”B嘉宾解释说。而B嘉宾在认同主辅分离改革大方向的同时,特别提出,在剥离的具体操作上,根据电网和被剥离业务的实际情况,“对一些从事特殊业务的企业,如送变电企业做特殊处理,以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和系统安全稳定”。

这番辩论,从另一个角度透露出自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电力企业对电改的不同态度。“分与不分,企业很渴望明确的规则。”上述曾参与2002年电改方案的权威人士表示。在决策层的犹豫不决中,自第一次欲出台主辅分离方案,时间已过六年。

作为主辅分离的下一步改革内容,输配分开“还远得没影”。电力改革虽然重启,但是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的改革局面可能更加扑朔迷离。

电网新主辅分离方案获批,虽意味着电改重启,但电改之路还很长

第二篇: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30年

1979年2月,水利电力部撤销,电力工业部成立。

1982年3月,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再度合并为水利电力部。

1984年12月,中央、国务院领导就组建“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加快电力建设作出批示。1985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集资办电政策正式推出。

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改革与发展“二十字方针”。

1988年4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水利电力部撤销,组建能源部。1988年10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

1991年,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组建。1999年11月,该公司实行厂网分开,其电网部分资产重组后,改制为国家电力公司的分公司--国电南方公司。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同月,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五大跨省电网组建电力企业集团。

1993年3月,能源部等7个部委撤销,组建电力工业部等6个部委。

1994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华能发电、华能国际电力、山东国际电源和北京大唐4家电力企业作为首批到海外上市的预选企业。8月起,4家公司陆续在纽约和香港上市。1995年12月,八届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并自1996年4月1日正式施行。

1996年6月,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成立。

1998年3月,电力工业部撤销,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

1998年9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这标志长达20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

199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请示”的通知,“两改一同价”正式启动。

1998年12月,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直辖市)成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

19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就改革省级电力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提出具体要求。

2001年6月,广东省电力体制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案确定,其主要内容包括:重组发电资产,建立若干个独立发电公司;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下辖几个区域性电网公司;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

2002年3月1日,国务院下发由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主持召开的研究电力、电信、民航体制改革实施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成立,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实施,并随后成立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任组长。

2002年3月15日,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2002年6月,工作小组通过了《重组划分电网发电和辅业、三产企业的初步方案框架》,并上报国务院。

2002年10月15日,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电监会、电网公司和发电公

司筹备组主要负责人人选落定。柴松岳任国家电监会主席和党组书记。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5家发电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等4家辅业集团公司同时挂牌。

二、中国电力工业分分合合50年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间(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业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

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活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大区电业管理局,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工业均由电力工业部直接领导和管理,这是由部直接领导省(市、自治区)电力工业惟一的一个时期。从1956年开始逐步调整和充实了省(市、自治区)电业工作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中央和地方领导相结合、以中央领导为主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

3、水利电力部时期(1958-1966年)。

1958年初党中央召开南宁会议,决定在电力工业建设中实行“水主火辅”的长期建设方针,为加快水电建设,决定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1958年2月第二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1958年3月水利电力部正式成立后,将电力工业企业全部下放给各省(市、自治区)独立的工业体系,各省(市、自治区)仍然实行垂直垄断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由集中走向分向,又回到集中管理,这时已经形成京津唐、东北、华东、中原和西北五大电网的管理体系。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8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7月水利电力部实行军管,所有管理工作由军管会的生产、后勤、政工三大组管理,又一次把电力工业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当时将中原电业管理局下放河南省革委会管理:东北电网归渖阳军区领导;徐州电网归江苏省革委会领导;华东电网归上海市革委会领导;北京电力公司停止“托拉斯”试点,恢复北京电业管理局建制1970年4月水利电力部结束军管,由水利电力部革委会领导,革委会决定撤销西北电业管理局,将西北各省(区)的电力工业下放各省(区)领导,同时将广东省电业管理局和四川

省电业管理局下放给广东省和四川省革委会管理。1975年撤消水利电力部革委会,恢复了水利电力部的建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下放远比水利电力部建部初期下放更为严重,不仅将电管局、电业局下放地方,连设计院和科研机构都全部下放地方,使电力工业勘测设计和科研机构遭受巨大破坏。结果使电力工业的设备遭受了巨大破坏,事故频发,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1975年恢复水利电力部建制后,1975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通知”,事实已经证明,大区电网的管理是不能肢解的,从此以后,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又走上了中央管理为主,大区电业管理局分片管理的体制。

(二)、改革探索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79-1997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电力工业体制进入了改革探索时期。在此期间中央电力管理部门又经过四次变更,即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后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在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曾研究过全面包干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等方案,最后成立了华能集团公司及各大区的电力集团公司,这一时期的电力改革朝著国务院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则进行。

1、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1982年)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我国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2、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1982-1988年)

1982年3月,五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将水利、电力两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这次合并之后,接受以往的经验教训,继续沿著电力工业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在水利电力部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1986年5月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问题,6月电力体制改革小组提出了《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报告,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和五项政策。1987年9月14日,李鹏副总理提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制宜的方针。在此之前,水利电力部曾提出全面包干的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以及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的建议。1988年7月1日起进行华东电网体制改革试点,分别成立华东电力联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电力公司,同时保留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市)电力工业局名称,实行双轨制运行,以创造条件实现政企分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相配套,在这段时间里,电力建设投资体制最大的变化是由拨款改为贷款;由于电价严重偏低,为了解决电力投资不足,主要采取了建立电力建设基金、卖用电权和集资办电等办法。为节约投资,在电力建设中普通开展了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招投标制度。为弥补投资不足,电力工业还率先利用外资,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发行电力建设债券和适当提高电力折旧。这些措施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出现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办电的局面,加快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3、能源部时期(1988-1993年)

1988年5月,七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把电力工业管理工作并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担电力行政和企业管理职能。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网省电力管理局、电力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由此,实现了电力工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性管理职能的初步分开,在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最早组建的集团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实业、金融、贸易、科技和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是由华能国际电

力开发公司、华能发电公司、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中国(华能)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华能科技发展公司、华能金融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华能实业开发服务公司等九个公司以及原水电部归口管理的华电技术开发公司、华电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华电工程建设公司、华电南方(集团)等四个公司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的。这个公司由能源部与国家计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为主,是我国电力工业1988年组建的第一个集团公司。

大区和省电力工业的公司化改组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从1988年开始到1990年止,将大区电业管理局改组为联合电力公司,将省电力工业局改组为省电力公司。国务院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省电力公司和联合电力公司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具有法人地位。电网内各发供电单位的资产关系不变。联合电力公司由能源部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非跨省电网的省电力局,要逐步改建为省电力公司,独立经营,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接受委托行使所在地区电力工业行业管理职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实,健全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实行股份制,采用售电量和物质消耗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独立电厂均可独立核算,与电网订立经济合同,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独立电厂按现行规定执行。这项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组建大型电力企业集团。199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试点的55个大型企业集团中,能源部有7个,其中电力占6个,即华能集团、华北电力集团、东北电力集团、华东电力集团、华中电力集团和西北电力集团,全部都是跨地区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经贸办上报关于同意组建中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电力集团的函,随后又报送了同意组建西北电力集团的函,经批准后,于1993 年1月11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宣告成立。

4、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93-1997年)

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国务院批准的组建电力部的指导思想是:“政企职责分开,大力简政放权,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加强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精简内设机构和编制,合理配置职能,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实事求是,平稳过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员。”要求在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指引下,下放和转移对企业人、财、物及经营管理的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职能,由于国务院批准的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办好五大电力集团,各电管局和省电力局仍维持现行体制,所以在电力工业部时期,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没有显著的变化。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续保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全国电力企业、事业电位的联合组织,其性质不变,由电力部归口管理。华能集团实行以电力部为主与国家计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另外,在葛洲坝工程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葛洲坝集团公司。

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根据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有关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规定,于1993年9月印发了《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暂行规定》,规定明确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到国(境)外发行股票,债券;但电网公司(指发、供电一体的电力企业)实行股份制应以公有制为主体,保证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直接去美国纽约上市的大型电力企业,随后中国有一大批发电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中国电力工业在经过进20年的改革探索时期,终于走上了电力生产企业和电网经营企业并存的道路,由于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的集资办电,全国拥有了大批大中小型的独立发电企业,中央电力企业与独立发电企业几乎达到平分秋色的程度;由于这段时期对发电企业给予征收电力建设基金和还本定价的优惠政策,而对输电、配电、售电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输配电的发展受到投资的制约,不少省(市、自治区)将原来属于直属,直供的供电企业转变为趸售电企业,到1996年全国农村供电企业,中央电力企业只拥有1/3的县供电企业,2/3成为趸售县和自发自供县。在电源建设上出现了小型燃煤电厂和无调节小水电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上网电价高,发电能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农电建设和管理上,出现了缺乏对农电的投资,农电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电网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线损高,农村电价电费的管理、检查、监督不到位、乱加价、乱摊派、乱受费和权利电、人情电、关系电视象严重。

第三篇:分析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核心在价格

分析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核心在价格

http://news.alu1886.com来源:中国经营报2013-03-18 11:26 阅读次:12334信息来源: 全球铝业网更多信息请参考 http://

3月14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人大表决通过,电监会撤销成为定局。电监会这一始于电力改革设置的机构被撤销,其功能并入新组建的能源局,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等多位能源行业人士看来,某种意义上宣告了过去十年电力改革的失败。但随着我国大能源监管格局基本成型,一位在职期间主推电力体制改革的领导即将履职,却使市场看到了电力改革重启的迹象。

“尴尬”电监会

电监会成立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其中最主要的“价格监管”和“市场准入监管”两大主要市场监管权力仍归控国家发改委。

“电监会并入能源局,并不意外,事实上电监会早已经被边缘化。”一位来自西北电监部门的职员张先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从2002年成立,到2013年被并入能源局,存在仅11年的电监会,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短命”的正部级事业单位之一。按照电改5号文要求设定电监会的职责为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根据市场情况,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电价建议;监督检查电力企业生产质量标准,颁发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处理电力市场纠纷;负责监督社会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

然而,在电监会成立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其中最主要的“价格监管”和“市场准入监管”两大主要市场监管权力仍归控国家发改委。

“按理来说,在电力行业我们电监会派出机构,行使的是监管职能,应该高于其他的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但是现在发文或者机要,都把我们电监部门和其他的电力单位并列,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监管位势。”上述张先生称。不仅没有监管权力,在资产管理上,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在国资委手中,而企业财务制度的监督权以财政部为主导,在电监会手中的,只有电价建议权和电力业务许可证准入权和安全质量监管权。这也让电监会对大型电力央企的约束权限日渐甚微。

亦有行业人士称,电监会不单在决定权受限于发改委、能源局的各个职能部门,同时也在监管对象上处处碰壁。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为了弱化区域电网,推出了国家、区域、省级三级电力市场。对此,电监会下属电改办(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致函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提供有关建设三级电力市场书面报告,并对建设行为作出解释,但是直到其对外宣称三级电力市场成立,国家电网都未予答复。

没有权利,自然难有作为。2003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给电监会将要完成的使命标注了命题——政企分开、厂网分开、输配分开,最终完成电价改革。随着电监会并入国家能源局的落锤定音,显然把最终的使命留给了“后来者”。

电改或提速

新的国家能源局的主要职能为,拟定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并且负责监督管理职能。

在这一背景下,倡导“阶梯电价”制度的吴新雄或执掌能源局的消息传出后,市场焦点自然聚焦电改之路将如何推进。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电监会应电力体制改革而生,现在并入国家能源局之后,同属于发改委管理”,这一设置,也暗示电力体制改革未走完的路,仍将在国家发改委的大框架下,加速推进。

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新的国家能源局的主要职能为,拟定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并且负责监督管理职能。而发改委主要是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能源协调衔接。

翻开吴新雄的履历,其担任江西省省长期间,不仅力推光伏、核电项目的实施,更力促区域电力体制改革。对于电力改革的复杂性并不陌生。

华能集团一位消息人士称,吴新雄2011年接掌电监会时,包括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长江电力等多家大型发电企业均纷纷对外宣布要上调上网电价。而同时,国家电网也适时发布预测称,我国在2011年将迎来历史最高用电高峰期,预测出现用电缺口高达4000万千瓦时。“上述动作都堪称下马威。”该人士笑称。

他表示,随后,吴新雄以对外(电力行业基层)积极开展调研、对内(电力行业内部高层)暂时搁置不理的应对之策,巧妙化解了上述“围攻”。

“虽然五大电力集团与两大电网很强势,但在吴新雄眼里,他们都只是企业,并不存在央企的特殊性,所有的游戏规则,应该由电监会说了算。”另一位电监会人士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吴新雄提出,要想监管好电力市场,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对此,吴新雄提出了六个监管方向,安全监管、市场准入监管、价格和成本监管、交易监管、节能减排监管、供电服务监管。

“吴新雄的电改之路,也在按照三步走原则推进,第一步是巩固之前的厂网分离成绩,让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完全剥离,同时兼顾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提高发电企业收益,压缩供电企业输配价差及获利水平。”该人士称。

吴新雄时期推进的“阶梯电价”则为电改第二步,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即通过价格杠杆,放大电力行业GDP总量,进而实现借助总量调控进行行业内部利益再分配。“分配的结果,则是让发电企业巨亏现象得以止步。”

来自大智慧的数据显示,预计2012五大发电集团总盈利将超过400亿元,2011年这一数据仅为181亿元。而从2008年到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亏损总额超过600亿元。这张成绩单也从侧面充分佐证了电改第二步的初步成功。

显然,电改进程加快,为发电企业扭亏奠定了价格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电改已经完成,参照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方向,电改的核心是力促电力市场价格放开,我们距离这一终极目标,仍然很远。”他称,电改第二步即价格改革无法一步到位的掣肘,也让吴新雄计划中的电改第三步——输配分离,陷入窘局。

武建东等多位长期关注电改进程的专业人士分析称,输配分离的前提是资源充沛、终端到位、价格灵活、竞争充分,但目前条件尚难以具备。

下载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重启,多方利益展开角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重启,多方利益展开角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